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退变

道德退变

发布时间: 2022-12-07 07:59:53

『壹』 为什么科技不断进步思想道德不断退化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相对于物质文明的建设,对未成年人(包括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视已经滞后了。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价值观、人生观等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互联网的快速普及,西方文化的汹涌而至,各种不健康的观念极大地冲击着未成年人的思想(包括成年人);在大社会氛围下,家长重智育轻德育的观念由来已久;学校教育在高考指挥棒挥舞下,不得不实质性地进行着应试教育,虽然表面上冠其名曰“素质教育”。如此等等,长期以来德育教育重视形式不讲实效的活动屡见不鲜。放眼今天,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很令人担忧,重视和加强迫在眉睫。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举措。马克思主义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长期性、艰巨性出发,一贯重视对青少年一代的培养教育。马克思说过,工人阶级的未来,从而也是人类的未来,完全取决于正在成长的工人一代的教育(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第217页)。共产主义是千秋万代的崇高事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回顾过去,我们今天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文化繁荣、社会进步的大好局面是几代人艰辛创造的结果;展望未来,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将由后来者承担。现在的未成年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只有加强教育,使他们具有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修养,才能确保几代人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取得最后胜利。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是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和进步的社会,不仅要有发达的生产力,而且要有繁荣、先进的文化,发展这种文化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这就提出了培养下一代的重大任务。现在,我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有3.67亿,占总人口的28%。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到现阶段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而且关系到我们民族未来的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放眼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不可阻挡,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的竞争更加激烈,这种竞争归根结底表现为人才的竞争。只有从娃娃抓起,培养亿万高素质的合格建设者和人才,我们才能紧紧抓住本世纪头20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而有所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坚持执政为民本质要求、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讲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是要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放在首位。3.67亿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发展成才,牵动着亿万家长的心,关系到亿万个家庭幸福,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安定,是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未成年人如何成才呢?固然需要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的培养更是不可缺少的。古人云,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即是说,一个人的“德”要靠“才”去发挥;“才”要由“德”去统帅。这种德才辩证统一关系的论述是很有见地的。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保证一个人的发展有正确的方向和强大的动力,所以对人能否成才、为社会做出贡献至关重要。教育学表明,未成年人阶段是接受思想品德教育最重要的阶段,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最佳时期。历史上有所贡献的杰出人物,大都从小在思想道德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具有远大的理想、崇高的志向、健全的人格和顽强的毅力,能够克服困难,做出创造性成绩。这一点已经为古今中外人才史所证明。现在,时代呼唤人才,国家需要人才,家长殷切希望子女成才。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使之能健康成长、发展成才,既是关系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希望工程,也是关系亿万家庭切身利益和幸福的民心工程。完成这一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后世。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重要的战略任务,又是紧迫的现实任务。这是因为:

从客观上看,近年来国内外情况的深刻变化,使未成年人成长的环境更加复杂了,他们的思想道德建设既面临新的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

——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为我们学习世界各国先进文化提供了重要条件;同时腐朽文化通过各种途径对未成年人进行渗透,资本主义腐朽生活方式对青少年的影响不能低估。尤其是资本主义文化垃圾和腐朽生活方式与一些先进的文化成果掺杂在一起,鱼龙混杂,瑕瑜难辨。其传播又以高科技手段为媒介,影响面广,渗透力强。未成年人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形成,涉世不深,缺乏对真善美、假恶丑的识别能力,很容易受到腐蚀。

——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腐朽文化同在,“主旋律”与“多样化”并存,是当今的文化现状。互联网等新型媒体和各类文化娱乐场所快速发展,丰富了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文化生活;而色情、暴力、赌博、愚昧迷信等文化垃圾和有害信息也乘隙传播。未成年人的优点是和弱点相联系的,他们正处在身心发育过程中,思想活动变化快,精神需求旺盛,求新猎奇心理强烈,自制力差,模仿性强,情绪不稳定,容易冲动,这些特点使他们既容易接受高尚文化作品的熏陶,也容易成为落后、腐朽文化作品的俘虏。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尤其是社会转型期,市场经济体制和民主法制不健全,社会上还存在种种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消极因素,给未成年人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加上社会转型期社会问题比较突出,收入差距凸显,就业问题严重,未成年人过早地感受到未来竞争的压力,有些人对前途感到茫然和困惑。如果说人的正确思想来自社会实践;错误思想观念也往往同人在社会生活中的消极体验有关。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和广泛存在的不公正现象,有的未成年人感到难以理解,无所适从;有的在求学、就业、交友等问题上已经有了初步的消极体验;不少人正在经历“成长中的烦恼”,对自身前途难以把握。未成年人没有学会辩证地思考问题,不善于区分主流和支流,不能正确对待生活中的黑暗面。久而久之,心灵就会受到伤害和扭曲。

从主观工作上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在体制机制、思想观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队伍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与时代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浓厚风气尚未形成。特别是有些地方思想道德教育缺少时代特点,内容陈旧、形式落后、方法简单、手段生硬,未成年人不仅难以接受,有的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教育工作者也感到两代人之间差距很大,难以沟通,工作难做。这说明,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要真正得到加强,就必须切实加以改进。

从工作对象看,当代中国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状况总体上是好的,热爱祖国、积极向上、团结友爱、文明礼貌是他们精神世界的主流;另一方面,少数未成年人精神空虚、意志消沉、行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歧途,一些例子是触目惊心的。面对既使人高兴又让人担忧的现状,我们必须增强解决问题的紧迫感。我们强调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因为人是最宝贵的,未成年人更代表我们的未来和希望。如果说生态的破坏难以在短期内恢复,那么对未成年人思想的腐蚀和心灵的伤害则更为可怕,搞得不好有可能造成无法治愈的后果,甚至葬送民族的未来。

总之,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形势逼人,时不我待。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做好这项关系国家兴衰和民族福祉的工作。

『贰』 道德沦丧是进步还是退步有人说自私是人的天性,难道说人人都自私才是我们最理想的结果吗

道德沦丧,当然是退步了,自私并不是人的天性,是在后天的社会环境影响下形成的,如果自私成了,最后的归宿,那太可怕了

『叁』 社会道德进步还是退步的评判标准是什么

社会道德进步还是退步的评判标准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观察:一是人们的行为、举止文的明程度是否提高;二是公益事业是否取得进步和发展;三是社会丑恶现象的增减。但这种观察必须设置纵向和横向参照时期才有意义,同时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结构的变化,人们的道德观也在发生变化,因此,不能因一事一例就断定社会道德进步还是退步。

『肆』 如何看待我国出现的道德滑坡现象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特别是十四大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深入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公民道德建设迈出了新的步伐。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日益深入人心,为人民服务精神不断发扬光大,崇尚先进、学习先进蔚然成风,追求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已成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社会道德风尚发生了可喜变化,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体现时代要求的新的道德观念相融合,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发展的主流。但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方面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社会的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道德失范,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见利忘义、损公肥私行为时有发生,不讲信用、欺骗欺诈成为社会公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现象严重存在。
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必然损害正常的经济和社会秩序,损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应当引起全党全社会的高重重视。”。这些论述,对在如何评价目前我国道德建设形势的问题上发生的争议作了科学的总结,实事求是地肯定了成绩和指出了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我国的社会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人誉之为“第二次革命”,有人称之为“社会转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必然要引起人们道德观念和行为的变化,这种变化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中国人传统的义利观、效率观中包含的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内容,比如“君子言义不言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重人际和谐不重工作效率,谋人胜于谋事等观念受到挑战,逐步被淘汰。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道德观念开始逐步确立,追求个人正当利益、重视个人价值、开拓创新、平等竞争、讲求效率、珍惜时间、崇尚科学、尊重知识和人才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同时,在开放条件下,对外交往日益增多,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实行“和平演变”战略和“西化”、“分化”策略,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主张、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依仗着经济优势和文化宣传优势也滚滚而来,不断地散发着影响。

而市场经济通行的商品交换原则也越来越多地侵蚀到社会政治生活和人们的精神生活领域,引发见利忘义、权钱交易、贪污腐败等丑恶现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蔓延,国家意识、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集体主义精神、艰苦奋斗精神、无私奉献的精神受到削弱。

这种情况污染社会风气、腐蚀人们的灵魂、败坏人们的道德品质,使人和人在交往中互不信任,疏远和冷漠。其结果,必然影响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更为严重的是,这种情况长期存在还将影响到我国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贻误子孙后代。市场经济带来的双重影响只是表面现象。更深层次的影响是人们道德意识的混乱迷惘。

人们久已习惯的道德观念、道德理想和信念、善恶标准都受到了挑战和冲击,而新的观念和标准究竟是什么,又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混淆甚至颠倒了。道德行为失范,道德评价混乱,道德精神迷失,腐败和欺诈成为社会公害。中国的伦理道德状况成为一个经久不衰的热门话题。如何看待这些现象引发了人们更深层次的思考。

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曾发生过一场关于当前道德状况究竟是在“滑坡”还是“爬坡”的争论。持“滑坡”论观点的同志,较多地看到了社会不正之风蔓延、贪污腐败严重、黑暗势力上升、犯罪现象增多等情况,认为在社会转型时期我国的道德总体上在“滑坡”,甚至正在走向“崩溃”。而另外一些同志认为,当前的“道德失控”、“滑坡”只是暂时的现象,与这些表面的“滑坡”相伴随的,还有深层的道德进步,如人们在道德心理和行为中出现的由“假”向“真"、由“虚”向“实”、由“依赖顺从型”向“独立进取型”、由“封闭”向“开放”、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回归等变化。

从长远看,这是新的、现代道德文明振兴的开始。这两种不同的观点,不但分别地看到了我国道德现状的某个方面,而且触及到了不同的评价标准、思考方式以及道德发展导向的抉择。这场争论的意义不在于是否得出了什么结论,而在于促使人们开阔了思考我国道德和道德建设问题的眼界,更加注意从社会历史的运动过程和前进方向,从道德的动态发展来考察道德问题。归根结底,我们越是重视道德,就越是要自觉地推动它同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

在这里,我们绝不能把道德看成是某种一成不变的、僵死、凝固的东西。正如《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的,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发展的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包括公民道德建设在内,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但是存在的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必然损害正常的经济和社会秩序,损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思想道德领域中发生的混乱已经给我国社会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消极影响。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又是契约经济,讲信誉、守信用是保证市场经济活动正常开展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可是在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上半期,我国已经出现了严重的经济信用失常现象。其中突出表现为两种行为:一是不遵守经济合同,二是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不遵守经济合同,企业之间互相拖欠,形成所谓“三角债”。

到1991年6月1日,清理“三角债”终于被提到总理办公会上讨论解决办法时,全国的“三角债”已经累计达到3000元。“三角债”拖垮了不知多少企业。某煤矿卖出去的煤收不回货款,交不起电费,被电厂停了电;欠了铁路的运费,铁路又把火车停了。无奈之下煤矿停了工,几千职工、数万家属窝在山沟里,电灯不亮,自来水不流,没吃没喝,厂房里荒草长得半人高,一片凄凉。经过国务院几次大规模的清欠“三角债”,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形成“三角债”的因素仍在发展,互相拖欠的“网”越织越密,越拉越紧,已造成了经济运行的梗阻。

大量事实表明,在经济交往中发生的违约拖欠行为,并不完全是经济因素如企业生产经营不景气或自身资金紧缺造成的。许多经济实体从成立之日起,就立意行骗,有意设置陷阱,利用欺诈手段跟另一方进行经济交往。一旦骗行败露,就卷款潜逃。

这些恶意欺诈的行为,给社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据公安部有关部门的不完全统计,天津、大连、沈阳、深圳等计划单列市每年因诈骗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在2亿元以上,全国每年损失几十亿元)。同时,诈骗得来的钱财,不是被犯罪分子挥霍掉,就是流往境外,或是被他们用来腐蚀拉拢干部,编织“关系网”和寻找“保护伞”。由于合同欺诈行为屡屡发生,为了避免上当,一些地方和企业被逼得采用了以货易货、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传统方式。

1996年合同交易额只占整体经济活动中交易量的30%左右,合同履约率亦不足50%。这种由现代信用交易向原始交易方式的倒退,原因很简单:游戏规则得不到维护的市场经济没法获得发展。
经济信用失常的另一种表现是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现在几乎任何-种商品都可能是假冒伪劣的,几乎没有一个消费者没有受过坑害。更为恶劣的是一些有毒的食品,如有毒大米,有毒猪油,假酒,还有假药,严重地威胁到消费者的人身安全。因使用了不合格的热水器造成死亡的,喝假酒丧命的,戴了伪劣“视力矫治镜、”而致盲的,屡屡发生。

有些制假者的制假手段可以说是丧尽天良,比如说做豆制品掺黄泥、石灰;制酒用工业甲醛兑水,明知这样做是害人的,但为了赚钱,什么也不顾了,已经到了丧心病狂的地步。制造假冒伪劣商品如此猖狂,有利益驱动,有监管不严、执法不力、制假者道德水平低下等原因。

但是它越演越烈,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地方保护主义盛行。有些地方干部认为,“假冒得利”、“假冒出效益”、“假冒出政绩”,把制假售假视为发展地方经济的一条出路,把“打假”与搞活经济对立起来。在这些地方官员的庇护下,当地的制假活动已形成了规模,打出了名气,形成远近闻名的制售某某假冒伪劣商品的××村、××镇、××县。

由于地方保护主义做后盾,当地的制假售假分子气焰嚣张,暴力抗拒执法。在广西、云南、河北、山东、河南等地都发生过暴力抗拒执法的恶性案件。这些现象的背后,不仅是认识问题,还隐藏着大量的干部腐败案件。这就说明道德建设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人口素质主要包括道德素质。道德在我国滑坡是一个事实,谁都承认。山体滑坡是一个可怕的自
然现象,速度快,涉及面广,破坏性大。把公众道德的退化叫做"道德滑坡",是一个非常严重的提法。这
就产生了道德缺失型低素质。

中国国民在道德领域里最大的、最核心的、最可怕的问题是什么?其实只有两点,第一是缺乏法律观念,

第二是缺乏诚信。所谓滑坡,也主要表现在这两个方面。

在中国,人们把法律看得很轻,把势力、权力和关系看得很重。关系叫路子,也叫门路。关系多的人,叫做"路子野"、"门路广"。关系多,如鱼得水,事事顺遂;关系少或者没有关系,则寸步难行。在关系面前,什么法律法规,都成了摆设。所以,许多人都十分注意建立"人脉"。在我国社会,违法行为常常不被看作危险和耻辱,反被看作有能力有办法。至于那些有权有势的不法之徒,桌子底下就搞定了,不必遵循规章制度。法律的权威不立,秩序就大乱,自有人乱中取利,更多的人是在乱中失利,严重的失去生存条件。这是关系文化,不是法治文化。

再说诚信度。从报纸杂志上看,我们已经有许多人见证了,在一些发达国家,人们相互之间有信任感,他们甚至表现得很傻很天真。他们面对素不相识的人,先是把他看作是一个诚实的人,自己也以诚相待.但一旦被他发现,这人不诚实,那他再也不会信任他了。他们还有一套机制,一个人干了无信的事情,这人在这个社会里就难以生存了。我们这里的程序刚好相反。素不相识的人,我不能信任,一定要熟悉以后,经过一段时间观察甚至考验之后才能相信。所以,我们习惯于相信亲戚、朋友、战友、同学和同事等等自己熟悉的人。但是,自从道德滑坡以后,我们连亲友都不敢相信了。因为,有那么一些见利忘义之徒,专门骗熟人,谓之"杀熟"。更可怕的是,没有诚信的人,玩权术、施诡计的人,在我们国家往往不会受到惩罚,有许多不但没有受到惩罚,还发达起来了,"人五人六"地招摇过市。残酷的现实迫使做父母的不让孩子读安徒生童话,说孩子太善良太单纯了今后无法适应社会。还有些人大力提倡狼文化,叫人如何凶狠,如何使计谋算计别人。如此这般,人家的社会是越来越诚信,我们的社会是越来越不诚信,社会诚信度像山体滑坡一样,一泻千里。

道德缺失型低素质状况给国民所带来的损失有多大,不知道谁能说清楚。小者盗卖下水道井盖,大者淘空一家企业,几十上百亿的腐败浪费,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破坏直至崩溃,都在损失之列.

『伍』 人类道德的发展是一个什么样的历史过程

人类道德的发展,是一个曲折上升的历史过程,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过程与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进程大体一致。虽然在一定时期可能有某种停滞或倒退现象,但道德发展的总趋势是向上的、前进的,是沿着曲折的道德向前发展的。

人类道德进步的主要表现是:道德在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对于促进社会和谐与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道德调控的范围不断扩大,调控的手段或方式不断丰富、更加科学合理;道德的发展和进步成为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是人类道德发展合乎规律的必然产物,是人类道德发展史上的一种崭新类型的道德,是对人类道德传统的批判继承,并必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实践的发展而与时俱进。

(5)道德退变扩展阅读:

道德的认识论内容在不断加深。道德也是一种认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深入发展,道德在识别社会关系、提供关于人的生活价值和人生目的的客观知识方面,越来越成为有效的、敏感的工具。

“有尊严的生活”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什么是荣誉,什么是耻辱,应该树立什么样的荣辱观,已经引起了人们普遍地反思。长期以来,那些与道德相关的社会偏见、无知盲从在不断地被打破。这一切都是道德的认识论内容不断加深的结果。

道德调节的手段在不断完善。道德是人类精神的自律,是以人们的内心信念、社会舆论和传统习俗作为调节机制的。改革开放以来,扬善抑恶的道德调节手段在不断增加和丰富。传媒的参与,互联网、微博的发展把社会舆论的监督力量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

历史证明,当一个社会在全民层面上感受到诸如“信仰危机”、“价值失落”的困惑时,这不仅表明这个社会在实际生活中受到的严重挑战,而且也表明它在精神上的忧患与觉醒。

当代中国人越来越不满足于单纯地履行某种道德义务,而是在自觉地提出和探索更崇高的道德目的,越来越成为追求高尚的道德价值、创造良好的道德关系的主体,这正是道德调节方法在逐步完善的表征。

个人道德意识的结构和功能在不断丰富。个人的道德意识是人们的道德关系赖以健全的思想基础,也是指导人们实现道德行为选择,进行道德活动的内在动因。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左”的路线的否定,人们在逐步摆脱“行政本位”的束缚、僵化教条的桎梏甚至对“金钱至上”的依从。当代中国人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认识到自己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现实的社会主体。

个人完善的道德动力、道德需要在提升和拓展。这一切都是人类精神财富的积聚在个人道德世界中的体现,它成为道德进步的一个重要方面。

应该指出,当代中国的道德状况正在矛盾中发展,在困境中前进。作为主流的社会主义道德,对社会的解放和人的精神完善化产生良好影响的可能性在不断增长。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科学认识“道德困境”和道德进步规律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道德

『陆』 论述道德发展的规律性。

道德发展的规律性 道德发展变化与社会生活的发展
变化的内在联系,以及由此决定的道德自身的矛盾
运动过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伦理学所研究的一个重
要问题。历史唯心主义者或是认为道德是永恒的,根本不
存在什么发展变化的问题,或是认为道德是纯主观的东
西,是人的情感的产物,而人的思想情感变化多端,因而
道德变化无规律可言。黑格尔虽然探讨了道德进步的必
然性,提出了一些合理的思想,但是他讲的道德进步实质
上是绝对观念的发展变化。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道德起源
于人类社会生活的客观需要,起源于人类最初的生产活
动。道德在本质上是由人们的经济关系、生产方式所决定
的,是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反映和服务于社会存在的。
而人类社会是按照自身的规律发展变化的,经济关系、生
产方式都是按照客观规律发展变化的。因而,道德也必然
是有规律地发展变化的。它从多角度、多侧面揭示了道德
发展的规律。
道德最初是从人类的劳动生产过程和人自身的生产
过程中产生出来的。人类两种生产的不断发展,社会生活
的矛盾、各种社会联系越来越复杂,就使得最初存在于原
始人中的调节矛盾、维持正常生活的天然秩序,不适应发
展人类两种生产的需要。人类社会的发展需要有一种新
的借以协调自己战胜自然的规范,这就是最初的道德,即
原始人的道德。由于当时生产力极其低下,人们必须结成
某种集体,共同劳动,平均分配,相互协作,团结友爱,尽
心竭力维护集体,而没有自私自利的观念与行为,以维持
大家的生存。这就构成了原始人道德的基本特征。原始人
的道德观念和规范包含在风俗习惯中。随着分工的出现,
私有制产生了。与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方式相适应的
道德观念和规范亦随之产生。人类进入了阶级社会以后,
原来统一的社会分裂为相对立的阶级,统一的道德也分
裂为阶级道德。阶级社会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
本主义社会三种社会形态。这三种社会形态有某些相同
之处,反映在道德上,构成整个阶级社会的道德与无阶级
社会道德的根本区别。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是社会主义
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它要求改
变与几千年的私有制相适应的道德观念与道德规范,建
立起与公有制经济相适应的新的社会主义的道德观念。
这种道德观念和道德体系的核心就是集体主义原则。以
往的阶级道德将逐渐地被统一的社会主义道德所取代。
将来随着社会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的过
渡,道德也要发展到更高的阶段。纵观人类道德发展的历
史,就是由统一的道德发展到阶级社会的阶级道德,随着
阶级的消灭,全社会乃至全人类的道德又将取代阶级道
德的过程。这是人类社会道德发展的三个阶段。道德的进
步与每一社会道德生活中的问题,归根到底是对社会经
济关系的进步与生产方式内在矛盾的一种反映。
在阶级社会,道德的发展变化是直接受阶级斗争、政
治斗争影响的。从根本上说,阶级斗争都是为了维护本阶
级的利益。道德在原始社会是为了维护氏族集体的利益。
到了阶级社会,各阶级的道德不仅是它们实际经济地位
的反映,同时也是适应维护本阶级利益的需要产生的。它
的使命之一就是维护阶级的利益。在这方面,首先是统治
阶级为了统治被统治阶级,拼命完善自己的道德体系,拼
命在全社会灌输、宣传和普及统治阶级的道德观念和道
德规范。他们运用手中的权力,向全社会进行道德的教
育,对被统治阶级实行思想统治。中国的封建道德在两千
多年的时间里,发展得十分完备。被统治阶级在道德上一
方面受到统治阶级道德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有自己本阶
级所独有的道德观念与道德理想。他们反对剥削阶级的
斗争,也会促使本阶级的道德随之迅速发展。正如列宁所
说:“革命能迅速地把人们团结起来,能迅速地使人们受
到启发”。(《列宁全集》第9卷第41页)道德发展的这一规
律,对于新兴的剥削阶级也是适用的。资产阶级反对封建
贵族斗争的年代,正是它的自由、平等、博爱的道德观念
和它的个人奋斗、个人主义的道德原则迅速普及、蓬勃发
展的年代,也是它取代压抑个性、禁锢人欲、否定人的价
值的封建道德的年代。阶级斗争、政治生活对道德发展的
影响,更为直接和迅速。恩格斯说过,在历史上“每一次革
命的胜利都引起了道德上和精神上的巨大高涨”。(《马克
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223页)相反,政治上的黑暗、腐
败也直接会使社会的道德风尚衰退。
道德发展的过程十分复杂,善与恶交织在一起,相互
作用,曲折前进,其中充满了矛盾。首先,道德的进步往往
既包含着进步的因素和方面,又包含着退步的因素和方
面。由原始社会发展为奴隶社会,人类在道德生活方面有
着不小的进步。许多野蛮现象,如民族之间的血族复仇、
食人风气、血缘群婚等,到了奴隶社会之后都不存在了。
但是与此同时,人的私有观念产生了,残酷的剥削、压迫
产生了,“最卑下的利益——庸俗的贪欲、粗暴的情欲、卑
下的物欲、对公共财产的自私自利的掠夺”出现了“最卑
鄙的手段——偷窃、暴力、欺诈、背信”也产生了。与起原
始社会的纯朴的道德相比,这是极大的退步。而且这种现
象一直存在了几千年,直到现在还束缚着人的头脑。其
次,阶级社会的几个剥削阶级的道德都经历了一个由进
步到落后的过程。当剥削阶级处于革命时期时,它作为先
进的生产方式的代表,其道德观念、道德理想具有进步的
意义。同时,统治阶级与其他非统治阶级在这一时期也有
着较多的共同利益。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某一统治阶级所
代表的生产关系走向落后的时候,其道德也将随着它所
依赖的生产关系、生产方式的落后而变得落后,成为整个
社会进步的障碍。随着新的生产方式的出现,新的道德逐
渐取代旧的道德,旧的道德终将被人民普遍抛弃。再次,
历史上劳动人民道德的进步也充满着矛盾。由于受剥削
阶级的剥削与压迫,他们有自己本阶级的特有的道德观
念与道德理想。但是他们又受统治阶级的奴役,又会接受
统治阶级的道德观念。有些人还会因为生活条件与劳动
条件的恶劣沾染一些恶习。只有当他们在与敌对阶级斗
争的过程中,真正认识了自己的地位和利益的时候,劳动
人民的道德才能得到发展。恩格斯曾指出:“在伪善地掩
饰着工人的奴隶地位的宗法关系下,工人不能不仍然是
一个精神上已经死亡的、完全不了解自己利益的十足的
庸人。只有当他和自己的雇主疏远了的时候,当他明显地
看出了雇主仅仅是由于私人利益、仅仅由于追求利润才
和他发生联系的时候,当那种连最小的考验也经不起的
虚伪的善意完全消失了的时候,也只有在这个时候,工人
才开始认清自己的地位和利益,开始独立地发展起来,只
是在这个时候,他才不再在思想上、感情上和要求上象奴
隶一样地跟着资产阶级走”。(《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
第408一409页)
道德的发展除受到社会生产方式的制约,受到阶级
斗争、政治生活的影响外,还直接受到文化、教育及上层
建筑其他因素的影响。特别是文化和教育,文化教育越发
展,人的文明程度越高,道德观念、道德情操等就越发展。
上层建筑中的法律、宗教等与道德处于相互作用之中,对
社会的道德生活也会起作用。

『柒』 浅析当前社会道德缺失的原因和对策探讨论文

我国当前面临着严重的青少年道德缺失问题。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很多,主要来自学校、家庭、社会、朋辈及个体自身。要解决青少年道德缺失问题,我们的对策是:发挥榜样的作用,发扬中国传统美德,发动社会与家庭参与,鼓励青少年身体力行。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析当前社会道德缺失的原因和对策探讨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浅析当前社会道德缺失的原因和对策探讨全文如下:

摘 要 :2014年春晚小品《扶不扶》形象地反映了当前社会道德缺失的问题。本文认为,造成当前社会道德缺失的原因主要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法律制度和医保制度等四个方面,因此,我们应当从重视学校教育的引导作用、深化家庭教育的启蒙作用、发挥法律制度的保障作用和改革医保制度的赔付范围等入手改善当前社会道德的缺失状况。

关键词 :社会道德 家庭教育 医保制度

作者简介:胡永兴,助教,嘉应学院土木工程学院;韩伽伽,助教,嘉应学院计算机学院。

一、2014年春晚小品《扶不扶》引发的思考

2014年马年春晚语言类节目中,被网友热议最多的无疑是春晚小品《扶不扶》。同时,在各大门户网站推出的最满意、最受欢迎的节目票选中,《扶不扶》也稳居语言类节目第一,甚至在部分榜单中超越了备受女性喜爱的李敏镐的《情非得已》,成为最受欢迎的春晚节目。

小品中,“你这走是能走啊,可你这是按表走啊 ”、“你这么顽皮你家里人知道吗”等台词俏皮幽默,给观众们带来了诸多笑声。这个小品之所以备受热议,不仅仅是因为它幽默风趣的格调,更重要的是它针砭时弊、直指国民心声的意义,其中,“这么和你说吧,哥以前开的是大奔”和结尾处的“人倒了还可以扶起来,人心倒了可就扶不起来了”更是直指社会热点,爆笑吐槽中传达正能量。

就在小品播出后的第五天,山东省烟台市就发生了一起现实版的“扶不扶”:当地民警用实际行动回答“人倒了,必须得扶”,但被扶老人苏醒后的第一句话却是“小伙子,你怎么撞我”。无独有偶,2014年1月中旬,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漳溪乡村民吴伟青自杀了,之前几天,他陷入痛苦:他坚持自己扶起了一位摔倒的老人,老人和家属坚持他是肇事者。有关报道称,他用自杀以证清白。

2006年发生于南京的“彭宇案”,曾一度引起了全国范围内的大讨论。从那时起,“老人摔倒后扶还是不扶”这个原本再简单不过的问题已成为令很多人纠结不止的二难命题。甚至有人说,“自‘彭宇案’发生后,中国社会道德滑坡三十年,中国社会道德生态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近年来,各地也发生了多起摔倒路人无人敢扶的事件。2011年9月,武汉市一位八旬老人迎面摔倒,路人无人敢扶,最后,老人不治身亡;2009年12月,杭州市62岁老人丁某因冠心病突发倒在了路上,围观群众无人敢碰,老人最终因延误了抢救时间而不幸去世。

老人摔倒,扶不扶?这是一道令人羞愧的道德选择题。已被公认的一条国际经验和当下最理智的做法是:打电话让具有特殊身份的警察来扶。我们的脑海中不禁会出现一种画面:人们看到老人瘫伏街头后,纷纷掏出电话,而不是俯身伸手。这是怎样令人辛酸的场景?

笔者在从事高校工作之前曾任教于一所省重点高中,在一次针对“老人摔倒后你该怎么办”的调查中,大部分学生的回答是“先拍照或找证人”。在他们正当形成道德价值观念的年纪,这种回答不禁发人深省。

连续发生的不幸事件,给人们的道德底线重重一击。不禁有人问:现在的国人怎么越来越没有人情味了?人们的道德素质为何退化到如此地步?还有人调侃:到底是坏人变老了,还是老人变坏了?

那么,我们不禁思考:导致道德缺失状况的原因有哪些?应当通过哪些渠道试着解决这些问题?

二、当前社会道德缺失的原因

社会道德就是主体为非个体的社会群体所具有的道德,是以一定目的和方式有机结合的群体为了维护共同体的利益所具有的一切道德属性的总和。本文所说的社会道德缺失则是指社会主体所表现出来的不符合最基本的社会道德基准的行为现象。笔者认为,导致当前社会道德缺失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法律制度等三个方面。

(一)学校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物质享受的同时渐渐忽视了道德修养,取而代之的是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人们唯利益是从,处处充满着功利性。正如一位学者所说的那样,“在过去,满足违禁的欲望令人产生负罪感,在今天,如果未能得到欢乐,这会降低人的自尊心。”在这种社会大环境的渲染之下,学校教育也带着一定程度的功利性,尤其是在应试教育的驱使下,学生唯分数是从,学校所开设的课程将道德教育置之不顾,即便有些学校开设的有思想品德课,也因为不计入考试而成为摆设,或者课程内容仍是诸如“孔融让梨”、“悬梁刺股”等老故事,脱离了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反之,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又常常被告诫“马善则被人骑、老实必被人欺,做老实人办老实事永远无法出人头地,最好的办法要么就是生吞活剥地做恶人,要么还是袖手旁观冷眼观世”等等,从而导致了学校道德教育的缺位和空泛,带来了人们道德修养的缺失。

(二)家庭教育

青少年的道德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整体道德水平。面对当前我国公民道德缺失的现状,我们不得不审视我国青少年的道德教育。作为青少年成长的第一环境,家庭教育对青少年道德素质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地影响着孩子。如今的青少年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都生活在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之下,而父母的过度保护使得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大大降低,也形成了一种自我的思想模式,认为所有人都必须以“我”为中心,而不去学习如何关心他人。面对“摔倒的老人该不该扶”的问题,有的父母会教孩子一定不要去“多管闲事”,免得“自找麻烦”,甚至会训斥自己孩子的“热心”。渐渐地,青少年必然形成了一种对他人漠不关心的“风格”,不懂得什么叫做尊老爱幼和扶危济弱。

(三)法律制度

“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如同社会规范的一对孪生子女,是一个问题的二个方面,它们之间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那么,我们是否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总习惯用正义这架天平来作为衡量道德的筹码,却很少有人想到如何通过法律来实现捍卫正义的终极目的。于是,法律失范使得原本就很脆弱的道德风气更加不如人意。那么在当前“道德风气亟需补强的当下,为何不能让法律成为道德的救命稻草。在网络喧嚣的民意下,很多人都会将目光定格在善与恶的道德分界线上,鲜有人想到法律这一救济途径,以致事件的最终结果无法与正义契合,这无疑是最悲哀和可叹的。”因此,笔者认为,当前我国缺少一套完善可行的法律制度对道德缺失现象产生了负面推动。 (四)医保制度

从南京的“彭宇案”到广东省河源市的“吴伟青案”,主角无一例外都是老年人。我们在讨论“究竟是坏人变老了还是老人变坏了”的同时,是否可以思考一下:为什么这些被救的老人要反过来诬陷自己的恩人呢?其实,在很多起扶老人被讹的事件中,医疗费都是纠纷的根源。反思广东河源吴伟青轻生的压力源头,巨额医疗费才是“元凶”。在吴伟青自杀之后,网上充满了对老人及其家属的指责,相当多的人甚至认为去扶摔倒老人就是自跳火坑。还有报道指出,老人在一些场合承认是自己摔倒的,诬陷吴伟青是“实在没钱看病”。

根据我国《社会保险法》第30条,应当由第三人负担的医疗费用是不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的。这样,部分老人在一时找不到肇事责任人的情况下,面对昂贵的医疗费,为了不自掏腰包,便选择了放弃了良心和道德的标准,攀诬见义勇为的好心人。 另外,目前我国大多数老人的养老成本还是由自己的子女承担。“一对夫妇在抚养一个孩子的同时需要照顾四位以上老人的421生活模式,让许多家庭不堪重负。考虑到巨大的治疗、康复成本所带给家庭的难以承受的压力,正是许多老人放弃道德选择的主因”。因此,要想避免“扶老人被讹”现象的发生,笔者认为改革医保制度是关键。

三、重建社会道德的途径

(一)重视学校教育的引导作用

道德教育是“一种理想教育,以提升和培养塑造人为目的,使人具有德性和良心”。我们要注重发挥学校教育在培养公民道德修养中的引导作用。具体来讲,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将道德教育融入到日常的教学当中去,运用正确、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真正起到提升学生道德素养的作用。目前,我国大部分学校的德育课程,往往只注重对学生进行外部灌输,却不顾学生的心理和接受能力,这样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达不到真正的教育目的。因此,“必须使学生放开手脚,让学生参与教学,让学生动起来,形成知识迁移。同时让学生在讲故事、朗诵、问答和角色扮演中,自己教育自己,逐步达到道德教育目标。”第二,加快应试教育想素质教育转变的步伐,尝试增加道德教育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的比重,提高道德教育的实际地位,以增强学生对道德模块的重视,同时,在日常的教学内容中多引入一些正面的、学生耳熟能详的例子,加强对学生的积极引导,真正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二)深化家庭教育的启蒙作用

家庭是孩子接受社会道德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利于孩子优秀品质的培养。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因此,父母要首先从自我做起,为孩子营造一个培养优秀品质的和谐氛围,以自己的一言一去感染孩子,真正成为孩子形成良好道德素质的榜样。其次,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父母要多用一些积极的案例来引导自己的孩子,对于孩子的一些不道德行为要及时制止并告诉他们一些为人处事的道理和礼仪。

(三)发挥法律制度的保障作用

我国是一个法治国家,而法律作为一种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特殊行为规范,对社会道德的重建是有一定的推动和保障作用的。目前,世界上就有一些国家针对“见死不救”或“诬陷好人”的行为建立了法律规范,以保证弱者和好人的利益,例如,“新加坡就立法规定,被援助者如若事后反咬一口,则须亲自上门向救助者赔礼道歉,并处罚款;法国的《刑法典》就有‘怠于给予救助罪’,其中规定对当事人将处以5年的监禁并处以50万法郎罚金;德国的《刑法典》也规定,对行为人无重大危险且又不违背其他重要义务而不进行急救的,处1年以下自由刑或罚金”。因此,我们应当建立一套完善可行的法律制度,使法律为重建社会道德的保驾护航。另外,还要有一些公正客观的执法者,因为“一个好的判决,能够将人心引向天堂;一个坏的判决,当然也可以将我们带入地狱”。

(四)改革医保制度的赔付范围

热点内容
发票失控会负法律责任吗 发布:2025-01-16 11:41:49 浏览:430
食品安全法中的法律责任包括哪些 发布:2025-01-16 11:19:34 浏览:342
刑法理论论文 发布:2025-01-16 11:19:31 浏览:782
道德与法律的相同点 发布:2025-01-16 11:17:46 浏览:401
岗位交接班规章制度 发布:2025-01-16 11:04:05 浏览:668
杨桥人民法院 发布:2025-01-16 10:32:04 浏览:288
且末县城镇法律服务所怎么样 发布:2025-01-16 10:12:16 浏览:241
快车律师 发布:2025-01-16 09:51:05 浏览:685
社会责任适用法律法规 发布:2025-01-16 09:20:39 浏览:418
司法考试历届真题 发布:2025-01-16 09:07:25 浏览: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