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犹太人道德经

犹太人道德经

发布时间: 2022-12-11 15:33:43

⑴ 怎么证明犹太人是最聪明的

犹太人很聪明,爱因斯坦及马克思均为显例。此外还有哲学家斯宾诺莎、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盖尔曼等人,这个名单一张纸也写不完。如果说特例不能用作证明,请看统计数字:只占美国人口3%的犹太人获得了27%的诺贝尔奖,国际象棋冠军中犹太人过半,犹太人的智商(IQ)比一般平均值100高出12~15。

犹太人为什么聪明?这个问题一直在我脑海中萦回。最近有人提出了一种可能的解释,剑桥大学出版社发行的《生物社会科学杂志》(Journal of Biosocial Science)即将发表柯曲兰(Gregory Cochran)、哈本丁(Henry Harpending)、哈代(Jason Hardy)三位作者一篇引起争议的论文,他们认为:犹太人的聪明起源于一种导致神经疾病的遗传基因及生存竞争。现根据《纽约时报》科学记者韦特(NicolasWade)及《经济学人·科学技术栏》的报道,作一简要介绍以飨读者。

公元一世纪时,犹太人举行起义反抗罗马帝国统治,起义失败后,犹太难民四散奔逃,那些定居于欧洲的被称为“亚实基拿系”(Ashkenazi)犹太人。中世纪时,欧洲犹太人受到歧视而被禁止务农,转而从事商业及金融业,论文作者认为从事这些行业者用脑较多,使得犹太人的智力得到发展。此话有理!商人精明,而犹太商人的精明是出了名的,我曾屡次亲见。论文作者进一步指出:经商致富的犹太人生活比较优裕,出生的子女多,在生存竞争上占了优势,使得他们的智力基因得到扩展。当然,这同样适用于中世纪欧洲的非犹太族裔,但他们的上层人士尚武、热中封爵而鄙视经商,使得犹太族裔之智力精英脱颖而出。

但问题是:智力基因果真存在吗?论文作者对此肯定,并指出这种智力基因就是那引起“黑蒙性白痴”(Tay Sachs)等四种遗传性神经疾病的同一基因。这个大胆假说至少引起两个问题:一,遗传疾病如何跟智力搭界?二,患有遗传疾病者怎么会有生存竞争优势?

论文作者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是:这种由变异而来的遗传疾病基因能影响细胞对鞘脂(Sphingolipid)的管理,鞘脂是构成脑神经细胞外鞘的一种化学物质,它能促进脑神经细胞的生长,并使其分支增加,更重要的是它能增加脑神经细胞之间的联结,从而影响智力的发展。论文作者进一步指出:从双亲一方遗传得到单份这种基因的犹太人,大脑中神经细胞的联结比常人多,智力较发达;从双亲两方遗传得到双份基因者,大脑中神经细胞的联结过多,就发神经病了。这倒是符合一种说法:“天才与疯子之间只有一线之隔。”

论文作者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是:这个变异基因有两面性,一方面会产生神经疾病;另一方面会增强智力,具有这种基因的犹太人之生存竞争优势来源于后者。这叫做因祸得福,老子早就说过:“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道德经》)

论文作者认为上述论据是有先例的:西部非洲人遭受一种称为镰状细胞贫血症的疾病,患者红血球中含有遗传基因导致的特殊血红蛋白(Heamoglobin)。镰状细胞贫血症患者从双亲两方遗传得到双份这种基因,从双亲一方遗传得到单份基因者不仅没有镰状细胞贫血症症状,并且具有先天抗疟疾性。疟疾是非洲西部的主要杀手,所以带有单份基因者具有生存竞争优势。

科学假说是需要证明的,论文作者提出了一种验证方法:对带有单份神经疾病遗传基因者作智力测验,其智商应比常人高5%。

论文作者之一柯曲兰惯于向传统挑战,过去他曾提出过一些颇具争议性的假说,“语不惊人死不休!”这次的大胆假说引起了一片批评声。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基因学家黎许(Neil Risch)不同意他们的假说,他指出:犹太人的这种遗传性神经疾病都是在1100年前同时发生的,因此均源起于同一原因,这很难用生存竞争解释。论文作者同意黎许关于此疾病同时发生和同一起源的意见,但不同意他的结论,他们仍然认为是生存竞争在起作用。康乃尔大学群体基因学家克拉克(Andrew Clark)批评说:“作者在解释遗传性方面犯了典型错误。”他认为将与鞘脂有关的基因与智力相联系是“走得太远了”。批评得最尖锐的是哈佛大学认知学家品克(Steven Pinker),他说:“这篇论文政治上不正确,这样说并非言过其实。”指的是此论文主张不同族裔之间有遗传的智力差异,这非同小可!当年希特勒极力鼓吹大日尔曼主义,根据所谓的“优生学”断定德国人是“优秀人种”,并灭绝人性地大肆屠杀犹太人。但品克接着说:“当然这是一篇相当有份量的论文,不是很容易驳倒的。”

我也有点担心:如果三位作者的假说被证实的话,犹太人的聪明确实是与生俱来。有些自卑者可能会感到:“我笨也是与生俱来”,对自己的智力悲观失望。其实这种顾虑是不必要的。还是中国古语说得好:“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天禀再聪明,如不用也是枉然;天禀再愚笨,如锲而不舍、孜孜以求,苍天是不会辜负苦心人的。犹太人不也是从世世代代的苦难中历练出来的吗?再说,犹太人和我们中国人一样十分重视对子女的教育,这也是人才辈出的一个重要因素,不能完全归之于与生俱来。

相关背景资料:

犹太民族在人类文明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犹太民族有自己的国家的历史并不长。但是,犹太人却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古代犹太人对人类文明的贡献仅次于古埃及人《世界文明史)卷一第100页),近现代犹太人给世界带来商业的繁荣、资本主义的兴起、马克思主义、古典政治经济学、相对论、现代物理学、精神分析学、现象学、科学哲学、现代画派与犹太文学等。犹太民族造就了一大批空前绝后的伟人与名人,他们属于各领域最出类拔萃的人物。只要我们看一下下面的犹太名人名单,我们就知道犹太人的伟大与卓著了。

一)到1984年为止,有98个犹太人获诺贝尔奖。其中,物理学30人,化学奖15人,生理医学奖33人,经济学7人,文学8人,和平奖5人。

二)宗教界。世界上影响最大的宗教应推基督教,而人们所公认的基督教创始人是犹太人基督耶稣。他自称是上帝的儿子,到处传教,主张用禁欲、忏悔等方法来拯救自己。后来,他为犹太人所出卖,被罗马人处死。时过近二千年,他仍是世界各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堪称人类最著名的头号人物。在他的继承者中,最有名数圣徒保罗,他也是个犹太人。此外,前面提到的犹太教之父摩西也是一位名满天下的大人物。尽管上述几人是否确有其人还难下定论,他们的名字却是充斥世界。

三)哲学界。在公元前后的希腊化时代,斐浴调和了犹太教与希腊哲学,他的学说对后世的基督教哲学产生了巨大影响。在穆斯林时代,本一迈蒙尼德(12世纪)又综合了希腊的亚里斯多德主义与犹太教,以理性来重新阐述犹太教文与律法。他对后世的犹太教思想作出了极大贡献。在17世纪,斯宾诺莎“综合了唯理论与机械论”(《世界文明史》原文页码645页)。在18世纪的日耳曼启蒙运动中,戈特霍尔德·戈莱辛与门德尔松是最突出的领袖。前者主张宽容的宗教思想,后者则按犹太人生活的实际情况修改了沿用已久的犹太教。在十九二十世纪之交,法国的柏格森提出了20世纪影响最大的哲学流派之一直觉主义。德国胡塞尔则在一次大战前后提出了另一个很流行的哲学流派现象学。其他著名的犹太哲学家还有科学哲学巨匠波普与逻辑实证主义名将之一维特根斯坦。

四)思想家。最伟大的莫过于提出一个庞大完备的学说体系并引发了波及全世界的社会主义浪潮的马克思,其次是精神分析学之父、影响遍及人文科学和文艺各领域的弗洛伊德。其余的应包括共产主义运动中著名理论家伯恩斯坦,本世纪著名的法兰克福思潮代表人马尔库塞,阿多尔诺和霍克海默尔。

五)社会科学学者。最突出的有古典政治经济学第二号人物大卫·李嘉图和大社会学家迪尔海姆。

六)政治活动家。英国著名首相迪斯累里、德国女共产党领导人卢森堡、苏俄著名政治家和理论家托洛茨基,美国当代外交家基辛格。两位教皇:著名的亚历山大三世和不太著名的安拉克列突斯二世。

七)自然科学家。物理学家奇才济济:相对论创始者爱因斯坦、量子力学开创者波尔和波恩、原子物理学开拓者费米、创立电守恒定律的李普曼、测定光速的迈克尔逊、“李克”概念提出者之一的芬曼、提出量子电动力学公式的施温格、反质子发现者之一的西格晋。化学家也不乏其人:首次离析出纯氟并建立高温化学的莫瓦桑、染料合成研究的拓荒者拜多、氨合成法的创始人之一哈柏。生物医学家不胜枚举:近代化学疗法创始人之一埃尔利希。提出人类A、B、AB和O四血型的兰茨泰纳等。数学家中最著名的当推控制论的提出者维纳。

犹太民族所产生的各类名人中,以自然科学家居多,其次为学者与思想家。犹太民族还产生了许多杰出的体育运动员。除上述伟人外,犹太民族还为人类提供了半本《圣经》、伊斯兰教的思想丰富来源和西方民主制度的一部分思想基础。犹太商人在中世代和现代历史上为扫除欧洲封建主义和发展资本主义,立下了汗马功劳。

犹太人的世界观是构成西方价值体系的基础;是西方人寻找新的思想和经历、新的了解和感觉世界的方法;犹太人的世界观变成了西方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甚至可以说已经进入了西方人的细胞,成为了西方文明的遗传密码。(摘自《犹太人的礼物》)

⑵ 犹太人为什么那么聪明

德系犹太人群体:有病基因造就高智商

德系犹太人在人类族群中一般比较聪明,根源在于其有病基因,而导致这一结果的过程是自然选择

他们被称为德系犹太人(或者说中北欧犹太人),生活在德国、波兰、原苏联境内。

他们总被认为是一个具有高智商的民族,革命导师马克思,科学巨擘爱因斯坦,精神分析学大师弗洛伊德,音乐巨匠门德尔松……这些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似乎是最好的代表。

但是,科学家们一直无法找到人类某些族群的平均智商要高于其他族群的确凿原因,高智商的德系犹太人——这种观点仍然被认为是一种假设理论。

2005年6月初,美国《纽约时报》、英国《经济学人》两大媒体先后报道了同一则新闻,独立科学家格雷戈里·科克伦(Gregory Cochran)与犹他大学的亨利·哈彭丁(Henry Harpending)、贾森·哈迪(Jason Hardy)大胆指出,德系犹太人在人类族群中比较聪明,根源在于其有病基因,而导致这一结果的过程是自然选择。

进化的压力

有人认为,智商高是高度重视教育等社会行为的结果,也有人认为,智力和身高、体重乃至性格等性状一样,主要是由基因决定的。而遗传疾病则被看作是生育使然。

对于智力与遗传疾病,人们通常认为没有什么内在联系。但是,格雷戈里·科克伦等研究人员却不这么认为,他们怀疑高智商与疾病有密切关系,因为智商普遍得分比平均值(100分)高出12-15分的德系犹太人,比其他族群更容易患上多种遗传疾病。

资料显示,几种遗传病通常多发于犹太人的种群。

这四种导致细胞发生神经鞘磷脂化学变化的疾病都是由突变引起的,这些修补DNA所引起的疾病群为:Tay-Sachs(I型GM2神经节苷脂病的婴儿型,旧称家族性黑蒙痴呆,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最常见于犹太人,导致进行性智力和运动功能衰退), Niemann-Pick(尼曼·匹克病,是由于酸性鞘磷脂酶缺乏所致的溶酶体贮积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主要临床表现为智力低下、骨骼及神经系统发育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力),Gaucher(又称葡糖脑苷脂沉积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有进行性智力和运动衰退,严重时危及生命)与 mucolipidosis type IV(IV型黏脂质症,造成身体、智力发育迟缓)。

格雷戈里·科克伦们通过研究这些遗传病模式,得出一个论点:当人们很匆忙,又有很强的选择倾向时,就将得到很多有副作用的基因,而不同寻常的历史机遇导致德系犹太人受到了独特的进化压力,刚好符合这个模式,因为他们只能在种群内通婚,使得选择成为可能,而且他们还有一个非常急迫的对更高智力的需要。

进化就按照这个方向使每种可能的变异被选择出来了,如果同时从父母双亲那里取得了突变基因就可能产生纯合体(如果刚好拿了父亲一条含突变基因染色体,母亲这条如果不是突变,就表现出正常,但是叫杂合体),从而获得有害的副作用。

对于德系犹太人而言,他们与同一城市的其他族群人,虽然接触到同样的病源微生物。但是,他们从欧洲主人那里获得了独特的生存环境,这正是自然选择性效应产生作用的所在。

从公元800年,历史上最早出现有案可查的德系犹太人开始,一直到公元1700年,德系犹太人的职业受到极大的限制,他们不得从事劳力劳作,只能运用高智商,开动脑筋,进行一些高智商的职业,比如当时被人看不起的或不准基督教徒涉足的银行、经商等工作。

在法国,公元1100年,犹太人所从事的主要是放债,公元1394,他们被驱逐出法国。15世纪,他们流散到德国的部分地区,向东迁徙,最先受雇于波兰的统治者,成为给贵族上重税的商人,他们从农民那里抽税,试图从广征税中获得自己的赢利。同时,这些生活在欧洲的犹太人,大多只能与本族男女通婚。

科克伦博士认为,虽然现在很难证明这种重视智力因素中世纪就已存在,但是,这种重视在当代这类职业中是千真万确的。有多种研究表明,智力因素与职业收入存在高度的相关性。

高智商与遗传疾病

至于为什么疾病的突变会影响到智力,犹他大学研究人员的证据是,就德系犹太人而言,他们当中最常见的十几种疾病基因可以归结于两类:要么参与神经细胞中鞘脂类特殊脂肪的储存,要么参与DNA的修复。前者会引发神经性疾病,如鞘脂类失调症(指神经代谢的一些疾病),而后者会导致癌症。

格雷戈里·科克伦博士是犹他小组论文的第一作者,这位改道研究生物学的物理学家,当他听到医生告诉患有某种特殊的德系犹太人疾病的病人,“这种病的好处是会使你聪明”时,他感到非常有兴趣。

他说,某些基因如果以单份出现可以提高智力,一旦以双份出现就会引起疾病(生物学中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作祟)。而高智商、同族群通婚的自然选择下的犹太人,拥有单份致病基因几率要大得多,会出现比较有限的,但仍然加强了的凸起生长,促进大脑细胞的生长和互相连接,从而促进族群的智力提升。

研究人员在描述他们观察到的德系犹太人遗传变异的结果时指出这样的事实:占美国人口3%的德系犹太人赢得了27%的诺贝尔奖和超过一半的国际象棋冠军。他们认为,这种不寻常的记录可能与德系犹太人和北欧一般人的智商差异有关,平均智商超过140的人凤毛麟角,在北欧居民中是4‰,而在德系犹太人中却是23‰。

犹他大学研究人员的假说不同于其他假想,他们给出了可测验性的预言:即那些携带着一个鞘脂类或其他德系犹太人遗传病变异基因的人智商比平均水平高!

研究人员已经鉴别出两个可以接受的结果——由德系犹太人群体遗传的疾病模式,与人群的综合智力成绩。但要把这两个连接在一起,必须经过学术领域的激烈争议,包括IQ是不是一个真实的可以代表智力的指标,以及智力可以遗传的范围。

犹太人为什么聪明

犹太人很聪明,爱因斯坦及马克思均为显例。此外还有哲学家斯宾诺莎、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盖尔曼等人,这个名单一张纸也写不完。如果说特例不能用作证明,请看统计数字:只占美国人口3%的犹太人获得了27%的诺贝尔奖,国际象棋冠军中犹太人过半,犹太人的智商(IQ)比一般平均值100高出12~15。

犹太人为什么聪明?这个问题一直在我脑海中萦回。最近有人提出了一种可能的解释,剑桥大学出版社发行的《生物社会科学杂志》(Journal of Biosocial Science)即将发表柯曲兰(Gregory Cochran)、哈本丁(Henry Harpending)、哈代(Jason Hardy)三位作者一篇引起争议的论文,他们认为:犹太人的聪明起源于一种导致神经疾病的遗传基因及生存竞争。现根据《纽约时报》科学记者韦特(NicolasWade)及《经济学人·科学技术栏》的报道,作一简要介绍以飨读者。

公元一世纪时,犹太人举行起义反抗罗马帝国统治,起义失败后,犹太难民四散奔逃,那些定居于欧洲的被称为“亚实基拿系”(Ashkenazi)犹太人。中世纪时,欧洲犹太人受到歧视而被禁止务农,转而从事商业及金融业,论文作者认为从事这些行业者用脑较多,使得犹太人的智力得到发展。此话有理!商人精明,而犹太商人的精明是出了名的,我曾屡次亲见。论文作者进一步指出:经商致富的犹太人生活比较优裕,出生的子女多,在生存竞争上占了优势,使得他们的智力基因得到扩展。当然,这同样适用于中世纪欧洲的非犹太族裔,但他们的上层人士尚武、热中封爵而鄙视经商,使得犹太族裔之智力精英脱颖而出。

但问题是:智力基因果真存在吗?论文作者对此肯定,并指出这种智力基因就是那引起“黑蒙性白痴”(Tay Sachs)等四种遗传性神经疾病的同一基因。这个大胆假说至少引起两个问题:一,遗传疾病如何跟智力搭界?二,患有遗传疾病者怎么会有生存竞争优势?

论文作者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是:这种由变异而来的遗传疾病基因能影响细胞对鞘脂(Sphingolipid)的管理,鞘脂是构成脑神经细胞外鞘的一种化学物质,它能促进脑神经细胞的生长,并使其分支增加,更重要的是它能增加脑神经细胞之间的联结,从而影响智力的发展。论文作者进一步指出:从双亲一方遗传得到单份这种基因的犹太人,大脑中神经细胞的联结比常人多,智力较发达;从双亲两方遗传得到双份基因者,大脑中神经细胞的联结过多,就发神经病了。这倒是符合一种说法:“天才与疯子之间只有一线之隔。”

论文作者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是:这个变异基因有两面性,一方面会产生神经疾病;另一方面会增强智力,具有这种基因的犹太人之生存竞争优势来源于后者。这叫做因祸得福,老子早就说过:“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道德经》)

论文作者认为上述论据是有先例的:西部非洲人遭受一种称为镰状细胞贫血症的疾病,患者红血球中含有遗传基因导致的特殊血红蛋白(Heamoglobin)。镰状细胞贫血症患者从双亲两方遗传得到双份这种基因,从双亲一方遗传得到单份基因者不仅没有镰状细胞贫血症症状,并且具有先天抗疟疾性。疟疾是非洲西部的主要杀手,所以带有单份基因者具有生存竞争优势。

科学假说是需要证明的,论文作者提出了一种验证方法:对带有单份神经疾病遗传基因者作智力测验,其智商应比常人高5%。

论文作者之一柯曲兰惯于向传统挑战,过去他曾提出过一些颇具争议性的假说,“语不惊人死不休!”这次的大胆假说引起了一片批评声。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基因学家黎许(Neil Risch)不同意他们的假说,他指出:犹太人的这种遗传性神经疾病都是在1100年前同时发生的,因此均源起于同一原因,这很难用生存竞争解释。论文作者同意黎许关于此疾病同时发生和同一起源的意见,但不同意他的结论,他们仍然认为是生存竞争在起作用。康乃尔大学群体基因学家克拉克(Andrew Clark)批评说:“作者在解释遗传性方面犯了典型错误。”他认为将与鞘脂有关的基因与智力相联系是“走得太远了”。批评得最尖锐的是哈佛大学认知学家品克(Steven Pinker),他说:“这篇论文政治上不正确,这样说并非言过其实。”指的是此论文主张不同族裔之间有遗传的智力差异,这非同小可!当年希特勒极力鼓吹大日尔曼主义,根据所谓的“优生学”断定德国人是“优秀人种”,并灭绝人性地大肆屠杀犹太人。但品克接着说:“当然这是一篇相当有份量的论文,不是很容易驳倒的。”

我也有点担心:如果三位作者的假说被证实的话,犹太人的聪明确实是与生俱来。有些自卑者可能会感到:“我笨也是与生俱来”,对自己的智力悲观失望。其实这种顾虑是不必要的。还是中国古语说得好:“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天禀再聪明,如不用也是枉然;天禀再愚笨,如锲而不舍、孜孜以求,苍天是不会辜负苦心人的。犹太人不也是从世世代代的苦难中历练出来的吗?再说,犹太人和我们中国人一样十分重视对子女的教育,这也是人才辈出的一个重要因素,不能完全归之于与生俱来。

⑶ 为什么说犹太人很会赚钱 为什么说犹太人是金融吸血鬼

犹太人有他们的圣经,也有赚钱的圣经那就是《塔木德》,其实就是为人处世的道德经。
赚钱多了自然会被别人称作金融吸血鬼。
世界上的最有钱的富翁都是有犹太血统的。像比尔盖茨。石油大王、飞机大王休斯等等。。。

⑷ 《道德经》杂谈:柔弱胜刚强

(一)柔弱胜刚强的含义

“柔弱胜刚强。”—《道德经》第三十六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道德经》第七十六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道德经》第七十八章

鸡蛋碰石头,破的肯定是鸡蛋,三岁小儿与成年壮汉,小儿再怎么折腾也整不赢壮汉,可老子偏偏告诉你,柔弱胜刚强,道理何在?

我们要了解,柔弱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人生境界。老子说,“居其雄,守其雌,居其白,守其辱。”说的就是一种柔弱的态度或境界。我虽然很厉害,为万物之雄长,却甘居人后,我虽然洁白高华,表现出来却如有污垢一般。这种境界,非一般人所能领会。

但是,如果你守其雌,你得有居其雄的力量,你守其辱,得有居其白的修养。本身并无雄长,大言守其雌,岂不贻笑大方?你本来就是雌,还好意思说出来;本身并不干净,大言守其辱,岂不越描越黑?你不说倒还罢了,别人未必注意你,你偏自夸,找别人来笑。

所以,你不具备守雌守辱的资格,就要努力为之,这是柔弱胜刚强的第一个意义。对于居下位的人来说,对于翅膀还没有丰满的人来说,就是要战胜自我,获得雄强的力量。老子云:“强行者有志。”你能够勉强自己行动,在人生的正道上不懈怠,不停步,直到生命终极,这才是对老子柔弱胜刚强的正确理解。

另一方面,雄强的人物,居于高位的人物,一定要守柔。老子告诫上位者,“强梁者不得其死”,所以,“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要“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

《老子》一书,奉劝上位者居柔守雌段落随处可见:

“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矝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善用人者为之下。”

(二)居柔守雌的道理

那么,居柔守雌的道理在哪里呢?这来自于老子的辩证法:“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天下事物皆是对立产生,有美就有丑,有善就有恶,有有就有无,有难就有易,有长就有短,有高就有低……有柔弱就有刚强。而且,善恶、美丑、难易、长短、高低、刚柔、强弱,可以互相转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故?其无正善,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这样的道理很简单,但是,就象老子所说的:“天下莫不知,而莫能行。”天下人迷惑于有就是有,无就是无,长就是长,短就是短,弱就是弱,强就是强,纷纷执着于一端,并把自己的主观欲望加于其上,以至于纷纷扰扰,自找烦恼。

对立面之间的转化根本原因在于道的作用,“反者,道之动也。”道的运动规律就是向相反的方向转化,当我们观察一件事物,似乎总是在一个单向上发展,这是因为它的发展还没有到临界点,一旦过了临界点,它立刻就向相反方向运动。所以,柔弱者要变向刚强,刚强者要持守柔弱,刚柔相济,才是持盈保泰之道。

“弱者,道之用。”道在万物之中起作用是以柔弱的方式进行的,在不经意之间,就可以导致苍海桑田的变化。这种柔弱的表现用老子的话来说,就是“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因为道“以其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老子第三十四章》)所以,不管你处于何种地位,你是弱要变强,你是强要守弱,都要以无的态度,做有的事情。

更妙的是,柔弱与刚强万物都具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指阳,冲气以为和。”

万物是由阴阳两种元素的交冲摇荡,达至和而产生的,任何一物,都具有柔和刚两种属性,阴阳协调,刚柔相济才能长久。忽视了任何一面,“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三)为什么老子强调柔

《道德经》一书,我们可以明显的感到老子特别强调阴柔的一面,阳刚之气似嫌不足。这有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老子写此书的目的是为帝王将相建言。《老子》中出现最多的字是吾、我、圣人,就都是对得道的统治者的称谓,统治者已经处于雄强之位,再雄强下去就要崩溃了。所以老子苦口婆心劝谏统治者,要柔,要弱,不要“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要“既以为人已愈有,既以与人已愈多”;不要逼得老百姓“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而应该“无狎此所居,无厌其所生”,采取慈、俭,不敢为天下先的原则来治理国家,实现君臣相安,君民同乐的社会理想。

第二,老子生活在春秋未期,这时候的天下越来越混乱,战乱频繁,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痛苦,而统治者为了征战天下,越来越走向专制与苛政,老子长期担任周朝典藏史,对西周早期的礼乐社会知之甚祥,他本人也经历过周朝王子为了争夺继承权,互相争斗,内战长达十余年的历史。这些,都表现得过于坚强了,坚强者死之徒,所以,老子强调要用柔来校正过于亢奋、虚浮,焦燥的社会,还天下一个太平。

第三,老子哲学中的道本身有一种母性性格。这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是虚和静,老子云:“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天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得命,复命曰常。”虚和静是道最重要的两个特点,虚和静与阴柔是一类,而实和动与阳刚是一类。阴柔之美表现的是女性的性格,而阳刚之气更多的是表现男性的气质。

其次是包容。父性的性格是严厉,比如基督教就是父性性格,上帝对于万民来说,是一位严厉的父亲,百姓不信他,上帝就会以大能降下惩罚。在远古时代,上帝发现人类充满了败坏、强暴和不法的邪恶行为,于是计划用洪水消灭人类,但他发现诺亚是个义人,于是指示诺亚建造一艘方舟,提前做好准备,结果只有诺亚一家从大洪水中逃离出来;摩西带领犹太人离开了受苦受难的埃及,但是,犹太人崇拜异教的神,于是上帝惩罚犹太人在沙漠流浪四十年。可见上帝之严厉。

这样的事情老子绝对做不出来,老子怎么说:“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子”(《老子第四十五章》);又说:“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这里体现的是绝对宽容的精神;“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这种精神,更与母性的性格相吻合,所以,老子的人生之道与治国理论,强调三宝,“曰慈、曰俭、曰不为天下先”,慈是排在第一位的宝贝。

⑸ 犹太知慧书《塔本德》相当于中国什么书

托拉第一经书相当于道德经吧。塔木德第二相当于易经吧。犹太文化是一种天意文化。跟中国儒家很不相同。近乎道家。

⑹ 道德经是本什么书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每一个时代,都会出现一个或一群文化巨人,他们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竖立起一座座巍峨的丰碑,让后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在这些文化巨人中,由一个神秘的人物,他有一双深邃的眼睛,一种博大的胸怀,他探索宇宙,揭示真理,针砭时弊,预言未来,他的话穿透时空,如雷贯耳,发人深省,至今仍在人们的耳边回响.
这个人就是老子.
老子大约生活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活了一百六十多岁,是周王朝的国家图书馆馆长兼历史研究院院长,一生看了大量的文献和书籍,是那个时代文化的集大成者,思想泰斗.
然而,老子一生未曾动笔,他认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意思是客观事物是活的现象,语言文字是死的东西,因此,语言文字无法完如实的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他不想让自己言不达意的思想误导后人,只是在隐居的途中,过函谷关时,遇见星相学家、海关关长尹喜,在尹喜的恳求下,才勉而为之,留下五千个字,然后离去,这就是千古奇书《道德经》的由来.
《道德经》问世后,深受人们的喜爱,上自王公贵族下至庶民士人,无不喜读,被奉为至宝,风靡两千多年,历久弥新,为它作解注释的人不计其数,他们在不同的时代、从不同的角度、站在不同的立场、根据不同的需要理解《道德经》,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直到今天,仍争论不休,一种理论,会产生这样多不同的理解,这是人类文化史上绝无仅有的现象.
那么,《道德经》到底是怎样的一本书,老子在他迷一般的书中,究竟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一、哲学巨著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作为哲学家,老子首先回答了宇宙的起源、生命的由来这一哲学的根本问题,他认为宇宙万物产生于一种被他称之为“道”的东西,这个东西就是自然规律,自然规律是无形的(老子把它简称为“无”.)然而它创生万物、主宰万物、支配万物、驱使万物,换句话说,就是宇宙万物不是上帝和神创造的,而是在自然规律的作用下自然演化而来的,从而确立了他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无神论者的立场.
老子在探索宇宙的过程中,还发现宇宙万物总是以对立统一的形式存在着,充满了矛盾,这就是所谓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而事物矛盾对立的双方不是静止不变的,它们会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向对立面转化,这就是所谓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老子把事物的这一普遍规律归结为“反者,道之动.”一个“反”字,道出了宇宙万物的最根本的奥秘.
老子对事物的这种认识到这里还没有结束,他认为:物极必反,乐极生悲,既然事物会向对立面转化,我们就要把握这种转化,驾驭这种转化,凡事不走极端,适可而止,恰到好处,见好就收.这就是所谓的 “去奢,去太,去甚.”、“功遂身退,天之道也.”、“葆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弊而新成.”
从认识事物以对立统一的形式存在,到认识事物对立面的相互转化,再到把握、驾驭、利用这种的转化,构成老子辩证思想的三大要素,三大步骤.
由此看来,《道德经》首先是一部中华民族古老的哲学巨著.
二、王者秘笈
老子崇尚自然,言必谈“天之道”,他经常从刮风、下雨等自然现象中得到启发,用江海、山谷、木头、水、鱼、风箱、车轮、弓箭等作比喻,揭示自然的规律,阐述深刻的道理:
天地之间,其犹橐籥欤.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上善若水.
治大国,若烹小鲜.
鱼不可脱于渊,邦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天降甘霖,民莫之令,而自均焉.
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人乎?
……
《道德经》一书,无不体现自然的精神,实际上,老子的思想全部来自自然的启示,《道德经》五千言,可以归纳为四个字,那就是“道法自然”,这是这本书的核心和灵魂.
老子揭示自然的目的,就是要人们向自然学习,以“天之道”指导“圣人之道”: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天地长久,天地之所以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存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之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
老子在他的书中,经常提到“圣人”、“侯王”、“万乘之主”、“人主”等,所谓“圣人”不是普通的人,而是帝王将相、明君圣主,他在书中,或谆谆教导,或严厉警告: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成功而不居,是谓玄德.
受邦之垢,是社稷之主,受国之不详,是天下之王;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夫天下,神器也,非可为也;
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谓道夸;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
此外,他还对历代帝王秘授了一些驾驭国家和臣民的机宜,比如谦卑低调,礼贤下士,大智若愚,深藏不露,以柔克刚,后发制人等等.
因此,《道德经》也是一封老子写给历代帝王的言恳意切的长信,是一部王者秘笈,领导必读.
历史上,帝王们不仅爱读老子的书,有的甚至亲自批注解释,阐述他们的理解和感悟,流传下来的有:
唐玄宗的《道德真经注》、《道德经义疏》
宋徽宗的《御注道德真经》
明太祖的《御注道德真经》
清太祖的《御注道德真经》
三、兵书
老子是和平主义者,他反对战争,他说:“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于天下.”、“夫兵者,不祥之器也,故有道者不处.”但老子又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他认为人类在“大同”到来之前,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因此要准备战争,研究战争.“以奇用兵”是他军事理论的高度概括和凝结,一个“奇”字,涵盖了古今中外所有兵书的内涵,对后世军事理论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人们把《道德经》视为兵书是有道理的.
四、人类文明反思录
《道德经》最耐人寻味的部分是对人类文明的反思,“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老子站在历史的高度,以敏锐的目光,揭示了科学文化是人类道德蜕化的根源这一秘密,他预言如果人类的私欲继续膨胀,彼此之间继续争夺,如果不停止对自然的疯狂破坏,总有一天要毁灭于自己创造的文明.于是,他逆流而动,呼吁人类摈弃科学文化、道德礼仪,回归自然,回归从前,回归蒙昧.与此相适应,他提出了著名的“愚民”思想:“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夫使智者不敢为也,无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就跟“无为”不是“消极无为”一样,“愚民”也不是“愚弄百姓”,其实质乃是“朴民”,目的是实现人类原始道德的回归,这就是所谓的:“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道德经》还论及直觉思维、养生、选举、外交、刑法、建筑、教育等方面内容,虽然只有只言片语,却给我们无限的启迪.
五、百家之主 哲学之父
老子思想对中国政治文化的影响并不亚于孔子,甚至有过之而不及,历代统治者表面上崇尚儒家,鼓吹儒家,暗地里用的却是老子的一套,这就是所谓的“外用儒术,内用黄老”;春秋战国时代的诸子百家以及后世无数的诗人、文学家无不受老子思想的影响,他像一棵参天古木,根,繁衍出孙子兵法;枝,延伸出韩非权术;叶,化作气象万千的楚辞汉赋、建安文章、唐诗宋词、明清小说;在它的枝干上还藤箩般挂满了密密麻麻的杂家、阴阳家、武师、炼丹师、和道教方士;他的嫡系传人庄子说他是一个真正的人;他的理论对手孔子把他比喻为龙;中国思想史上大多流派比如墨子的反战思想、荀子的天道论,都可以从老子那里找到思想的渊源.
实际上,哲学,作为诸学之母,具有一般性、普遍性的指导意义,任何一门学科和流派都可以在它那里得到启发,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说,老子不属于哪家哪派,而是百家之祖,哲学之父.
十六世纪以来,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人类交往日渐频繁,东西文明相互碰撞、交融,老子的思想很快被西方所认识和了解,当时来中国传教的利马窦等人,左手捧着《圣经》,右手举着十字架,要来开化“东方顽民”,当他们无意中打开中华古籍,一下子被吸引了进去,立刻放下手里的活,转而从事包括《道德经》在内的中华古籍的翻译,使得东方思想的阳光渐渐西移,照临欧洲大地,直接对十八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产生影响.
美国历史学家威尔-杜兰在他的《世界文明史》中写到:“欧洲十八世纪思想的启蒙运动,采纳了中国哲学,‘花园是中国式的,室内也是中国的装饰.’卢梭一谈到自然,便使我们立刻联想到老子和庄子的大道,就如同我们一提起伏尔泰,就想到孔子和孟子,卢梭和伏尔泰都分别受到老庄和孔孟的影响”;
德国三位著名哲学家对老子也有高度的评价:黑格尔把老子学说看成是真正的哲学,他研究每一个命题,都按照“正反合”的三维形式,创立了三段式解读法,他说:“老子哲学和希腊哲学共同组成世界哲学的源头”;尼采读完《道德经》之后,赞叹不已,说老子思想“像一口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谢勒说:“迄今的形而上学家,依其伟大性递减的次序:佛、老子、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笛卡尔、康德、黑格尔、马克思.”(《叔本华论中国哲学》);
有人问列夫—托尔斯泰:“人类历史上,哪个思想家对您的影响最大?”托尔斯泰回答说:“孔子、孟子的思想对我影响很大,老子的思想对我影响最大.”
印度当代哲学家奥修把老子跟马哈维亚(印度耆那教第二十四代祖师)、摩西(犹太人先知)、默罕莫德、耶稣和释迦牟尼进行对比,唯独钟情老子,他说:“我谈论马哈维亚,我把这当作我的责任的一部分,我的心从来不和他在一起,他太数学了,没有存在的诗意,像一个巨大的沙漠,你在他里面碰不到一块绿洲,当我谈论马哈维亚的时候,我像一个局外人,他不再我里面,我也不再他里面;我一遍又一遍的翻阅摩西和穆罕默德的文字,我的心里没有钟响,那不会是活的,如果我去谈论他们,那肯定是一件死气沉沉的一件事情,他们过于算计了,都是极端主义者,他们漏掉了对立面,他们是单一的音符,不是和声;我谈论耶稣,我对他有很深的同情,我愿意跟他一起受苦,我愿意替他背一会儿十字架,他不会笑,如果你跟他在一起呆的太久了,你就会失去欢笑,我很同情他,但我不打算像他那样,我们的路是不一样的,他是好的,但是太好了,几乎好的不像是人;我谈论佛陀,我爱他,他非常美,绝美,美极了,但是他不在地球上,他在天上飞,没有留下脚印,你无法跟随他,你从来不知道他在哪里,我爱他,我从我的心里谈论他,但是,仍然存在一个距离,这种距离永远保留在爱的现象里——我们走得越来越近、越来越近,可是在怎么近也有一个距离;我谈论老子就完全不同了,当我谈论老子的时候,就像谈论我自己一样——照出来的是自己的脸,当我谈论老子的时候,我的心完全跟他在一起,我就是他,他就是我,我的存在跟他完全合而为一.”
因此,老子作为中国哲学之父,对中国文化有影响,对世界文化也有影响.
六、艺术成就
《道德经》博大精深、深邃玄妙,其写作风格和艺术成就也堪称一绝,无与伦比.
作为论说文,《道德经》论点明确,论据有力,许多结论都具有几何定理那样确定性,不可动摇和辩驳,有正论,有反论,有归纳法、倒推法、类比法、演绎法 .丰富多彩,不拘一格,写作手法上最常用的是排比、对仗、顶真,尤其是他的反问式排比,像层层叠叠的波浪,前推后涌,奔腾向前,最后砸在礁石上,又从礁石上翻转过来,溅起万千浪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抟气致柔,能婴儿乎?
涤除玄鉴,能无疵乎?
爱民治邦,能无为乎?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老子写作艺术最美妙的部分是比喻,他用空谷比喻道体,用水比喻道德,用婴儿比喻得道境界,用烹煮小鱼比喻治国的道理,用大海比喻谦卑低调的胸怀,用弯弓射箭比喻天道平衡,用女人做爱的风格比喻以静制动、以柔克刚的道理,在第十五章,为了描绘古代得道高人,他连续用七组形容词,形象生动,出神入化:
豫兮,其若冬涉川;犹兮,其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
这就是《道德经》,它的美在于比喻,它的妙也在于比喻,奥修说:“比喻是什么呢?如果我有一种体验而你没有,那么我怎么向你描述呢?唯一方法就是比喻,而比喻是一本读不完的书,所以,像《道德经》这样的书,你是读不完的,你可以一直读下去,你能够继续发现越来越多的东西,它随着你的心境而变化,它随着你的悟性而变化,它随着你的成长而变化,在你的不同头脑状态下,它给你不同的视觉.”
《道德经》用字凝炼传神,比如“以奇用兵”的“奇”字,“建德若偷”的“偷”字,“反者,道之动.”的“反”字,“未知牝牡之会而朘怒”的“怒”字,都是神来之笔,或内涵无穷,或耐人寻味,或形象生动.
《道德经》采用的是诗体语言,文章富有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时而如春雨落地,时而如秋风扫叶,时而如断崖流瀑,时而如长空霹雳……
七、以老解老 以庄解老 以韩解老
本书是笔者研读理解《道德经》的心得,也是一本关于解说《道德经》的书.
《道德经》虽然只有五千字,但它有重复、有强调、有呼应,因此,笔者在解说《道德经》的过程中,每一个字,每一句话,每一章节都要放在整体上去理解,让它们互证,自圆其说,以避免“断章取义”或“望文生义”,用《道德经》解释《道德经》,这是本书的特色之一.
《道德经》的解说者数以千计,笔者认为庄子和韩非子对它的理解最为精到,庄子继承了老子尊重自然、无为而治等思想,虽然有发挥,但其主要内容不离《道德经》的主旨,正如司马迁所言说:《庄子》就是一本《道德经注释》(明老子之术);韩非子专门写过《解老》、《喻老》,对老子教导帝王如何驾驭国家和臣民,也就是“权术”部分理解的比较到位,并结合申不害、商鞅等人的研究成果,终成法家大全(由此看来,司马迁把老子、庄子、韩非子、申不害放在一起记述是有道理的).加之庄韩二人生活的时代离老子较近,他们对《道德经》文字的解读不存在“古今异义”的问题,因此,笔者在解说《道德经》时,大部分参考他们的观点,这是本书的特色之二.
纵观历史,解说老子《道德经》的人不计其数,为什么唯有庄子的解说最为精彩,流传最广,因为庄子采用了意译;近代,翻译西方书籍的人也不计其数,为什么唯有严复的《天演论》取得成功,受人青睐,也是因为严复采取了意译.由此可见,对古代典籍,采取直译,咬文嚼字,不是聪明的办法.庄子说:“书不过语,语有贵也,语之所贵者,意也;荃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就是说,读书,关键在于理解语言后面的意义,而不在于语言本身.因此,笔者解说《道德经》,尽量采取意译,部分章节采用对话形式,参与对话的人物有真实的,如庄子、孔子、韩非子、李世民、康熙等,有虚构的,如天根、庚桑楚(借用《庄子》)等,但情节基本是虚构的,许多人物不在一个时空,如柳下趾与老子,李白与老子,严复与老子等等.意不再故事本身,而在于通过故事表达思想内涵,这纯粹是一种方便,读者不必在乎情节,借庄子的话说,我姑且说,您姑且听.如果说到您的心里去,博得您会心一笑,那就是我莫大的欣慰.如果说得不合您的意,您也不要焦急,希望您能心平气和给我指出来,我们共同探讨,如果您能更正我的观点,说服我,说到我心里去,那将是我的更大的欣慰.此外,在每章解读文章后面附有“延伸阅读”,主要是一些庄子寓言、历史典故、生活事例和新闻报道,目的是为了帮助读者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含义,增加阅读趣味.

⑺ 道德经第三章“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的详解及深意

圣人治理的原则是:排空百姓的心机,填饱百姓的肚腹,减弱百姓的竞争意图回,增强百姓的筋骨体答魄,经常使百姓没有智巧,没有欲望。以上是书面解释。我再加一句:没有欲望,就回归自己的本性,所以人民安居乐业,终享天年。想更好的理解《道德经》,最好看看《庄子》。另一个角度,可以看清代黄元吉(黄裳)写的《道德经讲义》,他是从修炼角度讲的,非常好。摘其文曰:圣人摒除耳目,斩断邪私,抱一以空心,心空则炼丹有本,由是而采天地灵阳之气以化阴精,日积月累,自然阴精消灭而阳气滋长,则实腹以全其形,以道凝身,以术延命,即是超生拔死之法。。。。。。

⑻ 犹太人给我们哪些启发

犹太人对传统非常重视。但是这个民族又是一个开放的具有革新精神的民族,所以我们看在圣经里面,他就经常和上帝发生冲突,被称为对上帝的悖逆,犹太人自从出娘胎以来,便称为悖逆的,所以我们看圣经里面写,亚当夏娃,人类的始祖,上帝把他放在伊甸园,不让他吃智慧树上的果子,他非要去吃,反叛上帝,另外在圣经里面,反复的对上帝表示试探,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怀疑主义,另外他们还经常同上帝辩论,还有一些著名的思想家,都被称为是犹太逆子,包括我刚才罗列的大量的思想家,都被称为犹太逆子。

这个是美国泛西雅图犹太联合会的主席,他是一个拉比,拉比相当于基督教的牧师,他送我一本书,这个本就是《同上帝论辩-- 一个犹太传统》我接到这本书的时候大吃一惊,一个犹太神职人员,一个犹太拉比,他专门研究犹太人怎么和上帝辩论的,在哪几场辩论上帝胜了,在哪几场辩论,把上帝说的哑口无言。像《约伯记》,约伯是一个艺人,是一个正人君主,是一个虔诚的相信上帝的人,但是他的命非常苦,他就跟上帝进行辩论,你说让我做艺人,我也做了,你说让我干什么,我也做了,但是为什么那些恶人反而有一些好报,我这样一个艺人反而没有得到好报?这一点就有点像,我在看我们中国的道德经,老子说的一句话,天地不仁。当然我们总是讲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但是在有些时候也未必都是这样,所以跟上帝有一些论辩。

这幅图很有意思,是写斯宾诺莎,斯宾诺莎我们讲他影响了近现代的哲学,本来犹太人是要把他培养成一个犹太人的精神领袖,但是后来他逐渐的背叛了犹太传统,创立了无神论,当时的犹太工会非常气愤,把他革出教门,并且下了命令。说我们命令:任何人都不得以口头或书面的方式与他交往,不得对他表示任何好感,不得于他同住一屋,不得与他同住两米之内,不得读他的著述或书写任何东西。这是斯宾诺莎一边自己看书一边走,其他的犹太人都躲的远远的,所以很多犹太的一些思想家、革新家,他是既继承了犹太的传统,又对犹太传统当中的一些方面进行了反叛,他有强烈的革新精神,所以他向权威挑战,有一种永恒的自我反思,有一种永之休止的变革精神,这也是他一个很重要的文化精神。

第七点,犹太人有天生的语言天赋。

这一点倒真的是他的一个天赋,他最早就有一个语言意识,我们读圣经的时候,里面有一个巴别塔,巴别塔就是最早的语言学上的一个现象,他是讲什么故事呢?你看这是一幅图,这幅图是另外一个画家画的,后面一幅更清楚,这就是巴别塔,当时全世界的人合起来要造一座塔,一直通到天上,通到上帝跟前,上帝看到了以后很不高兴,就把下面干活的民工,把他们的语言给变乱了,搬砖头的,抬石头的,或者是干其他活的,语言原来都说一样的话,上帝一变乱,就变得大家互相语言不通,你说什么我听不懂,他说什么,也听不懂,这样呢,这个通天塔建了一半,就没有建上去,这是一个神话故事,实际上是表明了很早的一个语言意识,不同的人种,有不同的语言,所以通天塔是中东地区著名的一个故事,在很多民族的文化当中都有传说。

前段时间有一个著名的迪拜塔建成了,是全世界最高的,800多米,那我就在想,中东地区是不是有这个通天塔的情结,也要造一个多高的塔,过去是不可想象的,当年深圳建什么国贸大厦,我们就意味50多层是不得了的事情,现在建了800多米,所以这实际上是一个语言变乱的典故,体现了最早的语言意识。

所以对于犹太人来讲,他们往往都有双重语言,是语言专家,怎么这样说呢?因为犹太人到处流浪,到处迁徙,举例来说,他可能出生在波兰,然后到匈牙利去读小学,然后又跑到德国去读中学,到英国读大学,最后可能在法国工作,所以犹太人都有这样一个语言天赋,他在家里面往往还要讲自己的土话。所以犹太人外语水平非常高,不像中国人学外语很费劲。

犹太人还有一个犹太医生叫柴门霍夫,他曾经试图在全世界推行一种世界语言,让全世界所有的人都讲一种语言,刚改革开放的时候,世界语在我们国家推行的也很厉害,当时我记得我那时候大学刚毕业,刚参加工作,晚上就赶去学习世界语,学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来也都忘完了,所以我在想,犹太人是不是在潜意识当中,又要恢复在建造通天塔之前的那样一种语言,全世界要用一种语言,但是不管怎么说,犹太人有强烈的这种语言能力,而这种语言天赋,并不仅仅是一个语言的问题,并不仅仅是一个交际工具的问题,还是一种思想方式,是认知世界的多维视角,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世界。

谈到这个地方,我们想简单的总结一下,犹太人迁徙不定的历史,产生了特定的文化效应,他散存的文化结构,使得他能和其他的文化得到充分的接触,强烈的文化冲突,导致这个民族,对它的民族精神有一种坚强的固守,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他的文化采借,能够把异质文化当中的优质要素把它吸收过来,他对知识和智慧的崇拜,形成了神圣与功利向结合的观念和行为,他向权威挑战,有一种自我反思,自我反省的变革精神,他的语言天赋,使他具有具有认知世界的多维方式。

犹太人自己认为他们成功,不在于别的,而在于他们勤奋,所以他们经常讲的一句话,就是在别人的睡觉的时候,我们快步向前。所以包括犹太圣经,他实际上最突出的一个思想,就是强调要做,并不是像其他的一些宗教,往往只是单纯的强调信仰,所以犹太圣经非常值得研究。

还有很多的问题,其实我们并没有能够解决,有很多现象可以说是说不尽的犹太之迷。包括犹太人为什么会挣钱,希特勒为什么会屠杀犹太人,阿拉伯和以色列之间的冲突根源在哪里,还可以和解吗?因为我们今天每天一打开电视机,一到世界国际新闻的时候,几乎每一天都可以看到阿以冲突的问题,犹太人和中国的渊源到底怎么样?犹太人和日本人的关系又是怎么样?世界会不会被犹太化,有人提出这个问题,犹太人与世界,圣经里面的预言能够实现吗?有很多很多的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的去发掘和思考。

当然我们今天利用文化大讲堂,谈犹太的问题,主要还是回过头来,能不能够发掘一些,对我们打造文化软实力,能够提供有一些启示,如何提高我们的创造力,如何提升中国文化的软实力,中国在今天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知识生产国,但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还不够。我们中国大陆迄今还没有培养出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钱学森先生去世之前还是耿耿于怀,中国为什么培养不出大师?我们现在从国家到省、到一个市到一个部门,一个学校,都在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型省、创新型的学校、怎么样才能真正创新,实现创新?才能培养出创新型的人等等这些问题,我觉得两个民族文化状况不一样,发生的特点不一样,但是呢,在价值观上,在崇智,在家庭,在很多价值观上也有一致之处,同时在文化的发展当中,有很多东西可以得以借鉴和启发,特别是我们今天改革开放,怎么样使得我们文化能够更好的发展。不仅变成一个制造大国,更变成一个创造大国,不仅在硬件上,在GDP的总量上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更重要的在我们的文化的竞争力上,能够和我们这样一个悠久的民族文化传统,这样一个泱泱大国的地位相匹配的这样一种状况。这些我觉得我们都可以通过这样一种思考来借鉴。

后面呢是一些参考书,主要是我近几年出的是编的一些书,我想利用这个机会,简要的把犹太民族的创造现象以及文化根源做一个简要的梳理,希望能够引起一些思考,当然很多观点不一定正确,希望得到在座的各位同仁,各位朋友的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主持人:好,那么接下来就要进入我们的现场互动时间了,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现场举手,话筒给你,或者写出条子来,我们请刘教授给大家解答。

提问:我是暨南大学的学生,刚才你谈到了很多犹太民族很多优秀的特质,我的问题就是想说,您认为犹太人这个人的民族个性当中,有哪些缺点,有哪些不足的地方?

刘洪一:犹太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民族,任何一个人如果试图用一种特性去界定犹太人,就会犯下错误。所以我刚才讲到的,主要是讲到他的启示方面,这个民族当中在西方,在学术界有很多不同的评价。我个人认为,他比如说他的优点和缺点是并存的,这个民族在很多情况之下是很分裂的一个民族,包括他的教派也分成了很多教派,但是呢,在关键的时候,他又能够合而为一,这是他的一个很重要的现象。

另外的话,西方经常指出,犹太人吝啬,所以我们看到西方莎士比亚写的作品《夏洛克》所以在很多人当中,认为犹太人是吝啬鬼。当然犹太人吝啬的同时,节俭又是他的品德,他又是全世界各个民族当中做慈善事业,做捐助事业,按民族基数来讲贡献最大的一个民族,所以他的优点和缺点是并行的。

另外在阿以的关系上,因为这个民族特殊的经历,和阿拉伯发生很尖锐的冲突,阿拉伯当中也有一些极端分子,但是犹太人在几次中东战争当中,他对阿拉伯的平民也进行了比较严重的一些打击。所以阿拉伯人和犹太人之间的冤仇非常的深刻,有点冤冤相报这样一种特点。

总之呢,这个民族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民族,他的每一个优点,几乎从另一个方面看,就是他的缺点,他的缺点和优点往往是连在一起的,在犹太人看来,他们民族性很强,立场很坚定,但是在外人看来,他们是不是又做过了头,所以我想我写的几本书,得出的一个结论,就是犹太人是一个最复杂的民族,你说他信仰上帝,他非常的神圣,同时他又是世界各民族当中最世俗的一个民族,最讲究钱的一个民族,等等,他是把这些东西整合在一起的,所以犹太人是一言难尽的犹太人。

在分析犹太人的时候,避免用一种品性,用一种特点去概括这个民族,我想是这么一个情况。

提问:你好,我听你讲的犹太人的一些经历和特点当中,我一直想到吉普赛人,吉普赛人和俄罗人的关系,跟犹太人有很多类似之处,那么吉普赛人和犹太人有一些什么样的区别呢?

刘洪一:俄罗斯和吉普赛的关系问题,包括欧洲的雨果笔下都写了很多的吉普赛民族,吉普赛民族是一个典型的游牧民族,他一直没有走出游牧的这样一个程式,特别是刚才我讲的犹太文化的那几个特点,和异质文化发生尖锐的冲突,特别是对异质文化的优秀要素进行采借,这个方面吉普赛人和犹太人做的不一样,他还是一个比较传统型的游牧部落,到城市去,总体来讲,不像犹太人全部生活在欧洲的文化经济商业中心,他基本上是在欧洲西方世界的主流之外,没有进行深切的这种文化接触和文化的融合,文化的冲突,所以他吉普赛民族的民风保持的相对来说是比较好,他是属于这样一种情况。

这一点有点类似于我们看美国的土著印第安人,印第安人,美国这样一个多民族的文化,各个少数民族,包括我们中国人,中国人到了美国之后,在美国的高校里面,在美国的知识界,创造性也是非常强的,也有很多中国血统的学者,获得了诺贝尔奖,但是印第安人非常保守的,还是按照他传统的生活方式,他们不希望接受更多的文明成果,他为了保留他的文化。我想呢,这个问题因为我没有特别的思考,根据我的这个感觉和分析,根据我的阅历,是不是跟这个有关系。

提问:刘教授你好,我有两个问题想请教一下你,犹太民族我们都知道,在世界上产生了很多的人类精英的这么一个民族,我想请教一下,这么优秀,这么高素质的民族,是不是与他高度重视,对这种形而上学的纯精神的东西,有一种高度的追求有关系。

第二个,犹太民族当中的一本经典著作《塔木德经》,但是在市场上看到的翻译本的中文本,却觉得不是很特别,就觉得一般,这个是翻译上的问题,还是其他的问题?

刘洪一:我想问一下,你是学什么专业的?

提问:我大学是学法律的,但是我对人文科学很有兴趣。

刘洪一:你问的问题很好,也有专业水平。

第一个问题,是讲犹太人是一个非常追求精神生活的民族,你用形而上比较抽象一点,变换一种说法,就是犹太人很重视超验生活,就是犹太人很重视精神生活。他有一个精神世界,他生活在两个世界里面,因为他有一个犹太教,有这么一个信仰,上帝是这么一个世界的中心,在这个上帝之下,上帝创造人,又创造了世界。我们看犹太大卫之星是一个六角形,其实是两个三角形构成的一个六角形,如果我们把它分解来看,第一个三角形,最上面是上帝,下面的两个角,一个是世界,一个是人,在这样一个超验的形而上的世界里面,上帝为主导,形成了一系列的规则,上帝怎么和人定约,人要遵守一些什么样的规则,所以犹太人由于有他这个宗教,犹太教的信仰,他生活在一种形而上的世界里面,这个世界当中很多的理念,很多的价值观,反过来来影响犹太人的另一个世界,什么世界呢?就是经验世界。

我们中国人宗教信仰,像我是无神论者,我们现在就生活在这样一个真实的现实世界,感官世界,经验世界,你看得见我,我看得见你,你摸得着我,我摸得着你,犹太人生活在这样一个形而上的世界里,但是他又能够把两个世界进行互补,比如说犹太人在现实世界遭受苦难最深重的时候,怎么办?这个时候他就转换到他的超验世界里面去,他就想上帝怎么说的,上帝说如果我不虔诚的信奉上帝,我就会遭受到灾难,那么我现实世界的境遇肯定是我在有些方面做的还不好,就是说他可以从超验世界里面找到一些答案,来解释他的经验世界。

同时的话,他也可以从超验世界里面得到一些精神的支撑,来支持他,应对经验世界的一些问题,所以他生活在这样一个形而上和形而下两个世界的转换当中,所以我是觉得很多有宗教的民族,他们能够把这样两个世界进行转换,所以他在应对世界的困难的时候,他在寻找人生的目标的时候,可能的话有他的独到之处。所以这个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你提的问题也非常好,我觉得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我们今天讲要建构中国的传统文化,把中国文化的体系,传统价值观要给它建构起来,这是一个问题。

⑼ 为什么说犹太人是最聪明的人种

犹太人很聪明,爱因斯坦及马克思均为显例。此外还有哲学家斯宾诺莎、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盖尔曼等人,这个名单一张纸也写不完。如果说特例不能用作证明,请看统计数字:只占美国人口3%的犹太人获得了27%的诺贝尔奖,国际象棋冠军中犹太人过半,犹太人的智商(IQ)比一般平均值100高出12~15。

犹太人为什么聪明?这个问题一直在我脑海中萦回。最近有人提出了一种可能的解释,剑桥大学出版社发行的《生物社会科学杂志》(JournalofBiosocialScience)即将发表柯曲兰(GregoryCochran)、哈本丁(HenryHarpending)、哈代(JasonHardy)三位作者一篇引起争议的论文,他们认为:犹太人的聪明起源于一种导致神经疾病的遗传基因及生存竞争。现根据《纽约时报》科学记者韦特(NicolasWade)及《经济学人·科学技术栏》的报道,作一简要介绍以飨读者。

公元一世纪时,犹太人举行起义反抗罗马帝国统治,起义失败后,犹太难民四散奔逃,那些定居于欧洲的被称为“亚实基拿系”(Ashkenazi)犹太人。中世纪时,欧洲犹太人受到歧视而被禁止务农,转而从事商业及金融业,论文作者认为从事这些行业者用脑较多,使得犹太人的智力得到发展。此话有理!商人精明,而犹太商人的精明是出了名的,我曾屡次亲见。论文作者进一步指出:经商致富的犹太人生活比较优裕,出生的子女多,在生存竞争上占了优势,使得他们的智力基因得到扩展。当然,这同样适用于中世纪欧洲的非犹太族裔,但他们的上层人士尚武、热中封爵而鄙视经商,使得犹太族裔之智力精英脱颖而出。

但问题是:智力基因果真存在吗?论文作者对此肯定,并指出这种智力基因就是那引起“黑蒙性白痴”(TaySachs)等四种遗传性神经疾病的同一基因。这个大胆假说至少引起两个问题:一,遗传疾病如何跟智力搭界?二,患有遗传疾病者怎么会有生存竞争优势?

论文作者对第一个问题的回答是:这种由变异而来的遗传疾病基因能影响细胞对鞘脂(Sphingolipid)的管理,鞘脂是构成脑神经细胞外鞘的一种化学物质,它能促进脑神经细胞的生长,并使其分支增加,更重要的是它能增加脑神经细胞之间的联结,从而影响智力的发展。论文作者进一步指出:从双亲一方遗传得到单份这种基因的犹太人,大脑中神经细胞的联结比常人多,智力较发达;从双亲两方遗传得到双份基因者,大脑中神经细胞的联结过多,就发神经病了。这倒是符合一种说法:“天才与疯子之间只有一线之隔。”

论文作者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是:这个变异基因有两面性,一方面会产生神经疾病;另一方面会增强智力,具有这种基因的犹太人之生存竞争优势来源于后者。这叫做因祸得福,老子早就说过:“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道德经》)

论文作者认为上述论据是有先例的:西部非洲人遭受一种称为镰状细胞贫血症的疾病,患者红血球中含有遗传基因导致的特殊血红蛋白(Heamoglobin)。镰状细胞贫血症患者从双亲两方遗传得到双份这种基因,从双亲一方遗传得到单份基因者不仅没有镰状细胞贫血症症状,并且具有先天抗疟疾性。疟疾是非洲西部的主要杀手,所以带有单份基因者具有生存竞争优势。

科学假说是需要证明的,论文作者提出了一种验证方法:对带有单份神经疾病遗传基因者作智力测验,其智商应比常人高5%。

论文作者之一柯曲兰惯于向传统挑战,过去他曾提出过一些颇具争议性的假说,“语不惊人死不休!”这次的大胆假说引起了一片批评声。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基因学家黎许(NeilRisch)不同意他们的假说,他指出:犹太人的这种遗传性神经疾病都是在1100年前同时发生的,因此均源起于同一原因,这很难用生存竞争解释。论文作者同意黎许关于此疾病同时发生和同一起源的意见,但不同意他的结论,他们仍然认为是生存竞争在起作用。康乃尔大学群体基因学家克拉克(AndrewClark)批评说:“作者在解释遗传性方面犯了典型错误。”他认为将与鞘脂有关的基因与智力相联系是“走得太远了”。批评得最尖锐的是哈佛大学认知学家品克(StevenPinker),他说:“这篇论文政治上不正确,这样说并非言过其实。”指的是此论文主张不同族裔之间有遗传的智力差异,这非同小可!当年希特勒极力鼓吹大日尔曼主义,根据所谓的“优生学”断定德国人是“优秀人种”,并灭绝人性地大肆屠杀犹太人。但品克接着说:“当然这是一篇相当有份量的论文,不是很容易驳倒的。”

我也有点担心:如果三位作者的假说被证实的话,犹太人的聪明确实是与生俱来。有些自卑者可能会感到:“我笨也是与生俱来”,对自己的智力悲观失望。其实这种顾虑是不必要的。还是中国古语说得好:“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天禀再聪明,如不用也是枉然;天禀再愚笨,如锲而不舍、孜孜以求,苍天是不会辜负苦心人的。犹太人不也是从世世代代的苦难中历练出来的吗?再说,犹太人和我们中国人一样十分重视对子女的教育,这也是人才辈出的一个重要因素,不能完全归之于与生俱来。

热点内容
段波民法讲的怎么样 发布:2024-11-20 04:42:20 浏览:637
基层司法所公共法律服务演讲 发布:2024-11-20 04:39:41 浏览:221
侵权责任赔偿法律规定 发布:2024-11-20 04:39:03 浏览:51
启东法律咨询 发布:2024-11-20 04:23:17 浏览:702
民法学包括哪些内容 发布:2024-11-20 04:07:19 浏览:902
河南律师查询 发布:2024-11-20 04:00:46 浏览:360
青海省法律援助个人工作总结 发布:2024-11-20 03:42:46 浏览:271
连云港司法拍卖公告 发布:2024-11-20 01:34:54 浏览:417
餐饮部服务规章制度 发布:2024-11-20 00:38:31 浏览:46
王优银律师 发布:2024-11-20 00:07:08 浏览: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