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的税总
⑴ 税法的税收立法
根据我国立法法的有关规定,目前有权制定税法或者税收政策的国家机关主要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 会、国务院、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等。
一、税收法律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或者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二、有关税收的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等。
三、有关税收的部门规章由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和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等部门制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理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税务行政复议规则》。其中,有些重要规章要经过国务院批准以后发布,如《外国公司船舶运输收入征税办法》。
此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某些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可以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与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按照规定制定某些地方性的税收法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某些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制定税收规章。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实行独立的税收制度,中央政府不在这两个特别行政区征税。
⑵ 我国税收立法现状 我国现行税种有哪些
中国现行的税种共18种,分别是:
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城市版维护建权设税、房产税、印花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车船使用税、船舶吨税、车辆购置税、关税、耕地占用税、契税、烟叶税、环保税。
只有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车船税、环保税、烟叶税和船舶吨位税,这6个税种通过全国人大立法,其他绝大多数税收事项都是依靠行政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来规定。
⑶ 税收立法的定义
税收立法是整个国家立法活动的一部分。与一般的立法的涵义相对应,税收立法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税收立法指国家机关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制定各种不同规范等级和效力等级的税收规范性文件的活动。
狭义的税收立法则是指立法机关制定税收法律的活动。税收立法是由制定、修改和废止税收法律、法规的一系列活动构成的。税收立法管理是税收管理的首要环节,只有通过制定法律,把税收征收关系纳入法律调整范围,才能作到依法治税。
税收立法主要包括税收立法体制和税收立法程序两大方面,其中,税收立法体制主要是指立法机关和立法权限的划分。
⑷ 税收法治进入倒计时:多部税法或年底落地,房地产税暂无期限
随着近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契税法》和《城市维护建设税法》,我国税收法治化进程进一步加快,18个税种全面立法的脚步也越来越近。
按照人大常委会此前的立法计划,力争在2020年前完成税收法定任务,将税收暂行条例全部上升为法律或者废止。这意味着,年内或将有7部法律正式落地。
不过,目前看来,年内税收全部立法的可能性不大。在上海交通大学财税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桦宇看来,今年疫情导致全国两会延期召开,相关税收立法进程也受到一定影响。
而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财税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则表示,税收法定原则不是简单的将现行条例上升为法律即可,而是要遵循量能课税、保障生存权等原则,实现税收领域的良法善治,这就要求进一步加强合力来完善税收立法体制和立法程序。
11个税种正式立法
8月11日,全国人大通过了《契税法》,该法将于2021年9月1日起实施,同时,从1997年开始施行的《契税暂行条例》废止。契税是不动产(土地、房屋)产权发生转移变动时,就当事人所订契约按产价的一定比例向新业主(产权承受人)征收的一次性税收,对房地产市场有着一定的影响,不过影响并不大。
和契税法同时落地的还有《城市维护建设税法》,本法自2021年9月1日起施行。相较于契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是一个小税种。在此次疫情期间,财税部门出台的四批税费优惠政策中,就有相关的减免:对纳税人提供公共交通运输服务、生活服务及居民必需生活物资快递收派服务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税,同时免征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
两部法律同时落地,只是我国税收法定的一个缩影。随着我国税收法定加速,我国多部税收法律先后落地。目前,已经有11个税种立法,2019年总收入约为6.7万亿元,占税收总收入比重约42%。
已落地的法律中,个人所得税法是立法最早的法律,于1980年正式颁布。我国现行个税法于2018年第七次修订。企业所得税法也是立法较早的法律之一,于2007年颁布,2018年修订。车船税法于2011年通过立法,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2016年12月25日,走过6年立法之路、历经两次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获表决通过,并于2018年1月1日起施行。烟叶税法、船舶吨税法两部法律均于2017年12月27日立法通过,并于2018年7月1日开始施行。
车辆购置税法于2018年12月29日通过立法并公布;同样在2018年12月29日,我国耕地占用税法通过,并于2019年9月1日起施行,2007年国务院公布的《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同时废止。
2019年8月26日,资源税法立法通过,这部新制定的法律将于2020年9月1日起施行。税务总局财产行为司司长卜祥来对此表示,相比资源税暂行条例,资源税法吸收了近年来税收征管与服务上的有效做法,践行了以纳税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年内立法将加速
按照税收法治的计划,我国18个税种将全部在今年年底前立法。
此前,受国务院委托,财政部部长刘昆向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作国务院关于今年以来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时表示,下一步,将加快推进财税体制改革,落实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后调整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改革推进方案,加快推进印花税法、增值税法、消费税法、关税法等立法工作。
除了上述4个税种,我国尚有土地增值税、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三种税收未立法。比如,城镇土地使用税目前仍是1988年的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未立法的税种中,应用于商业地产的房产税也暂未立法,目前的《房产税暂行条例》是依据1986年《税收征收管理暂行条例》制定的配套税税暂行条例。不过,由于房地产税的呼吁极高,有专家认为,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或将并入房地产税中,因此,这两个税种的暂行条例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剩余的未完成的5个税种均已启动了立法。其中增值税、消费税、印花税、土地增值税均已公开了立法征求意见稿,对外公开征求意见。关税还在起草完善中。同时,房地产税也已经在起草中。
专家认为,历经多次改革,我国已经基本建立了现代增值税制度,为增值税立法夯实了制度基础。目前,增值税相关改革措施已全部推出,立法条件成熟。2019年11月27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通知,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法(征求意见稿)》向 社会 公开征求意见。
不过,作为第一大税种,增值税法牵一发而动全身,在施正文看来,增值税的一个小条款变动都将引起极大的影响,而形成法律之后,想要再次修改,需要漫长的时间和多方的工作,因此官方十分谨慎,多方征求意见,修改完善,因此今年落地的可能性较小。
王桦宇也认为,消费税法、关税法这些立法争议不大的税种,立法进度或将加快,但诸如房地产税这种充满争议的税法,将会在更晚时间出台。
事实上,从目前完成税收立法的税种来看,一个基本特点是税种较小、收入不高,且基本都是将现行暂行条例平移上升至法律,改革难度小,容易完成立法。比如,多数立法税种均是百亿级税种,后期涉及一些千亿级税种,但均没有涉及万亿级的大税种。
“今年形势下,房地产税法肯定不会提交人大常委会审议。当前完善税收制度最迫切的任务就是要加快税收立法步伐,有计划地将各税种条例上升为法律,特别是要在一些重要税收立法上取得进展。”施正文说。
⑸ 税收法律、税收法规、税收规章的制定机关有何不同
1、效力不同。
在我国税收法律的效力是最高的,其次效力为税收法规,最后为税收规章。即税收法律效力大于税收法规大于税收规章。
2、制定机关不同。
在我国只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它的常务委员会依法定程序制定和颁布的规范性文件才能称为税收法律。税收法规狭义上是由国家权力机关以外的国家机关制定的。税收规章是由税收行政管理机关制定的。
3、定义不同。
税收法律从广义上来说包含法律及一切规范性的法规和规章。狭义上的法律在我国指的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税收法规从广义上说等同于税法。从狭义上说指的是由国务院或地方人大制定的文件。税收规章则指的是由税收部门在职权范围内依据具体的事务制定的文件。
(5)立法的税总扩展阅读:
税收法律的基本原则:
1、税收法定原则。
税收法定原则是税法最基本的原则,它是税法三大基本原则中最基本的原则。
2、税收公平原则。
公平原则是现代文明社会的普遍原则,它涵盖了政治、经济、外交、法律等几乎所有的社会层面,而不同的层面有其具体的不同内容。
3、税收效率原则。
效率原则是现代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遵循的原则。
税收法规的基本原则:
1、统筹兼顾各种利益,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有利于国家积累资金的原则。
2、贯彻执行党的经济政策和法律法规,有利于国民经济建设发展的原则。
3、贯彻区别对待,合理负担的原则。
⑹ 税法立法
税法即税收法律制度,是调整税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是国家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宪法为依据,调整国家与社会成员在征纳税上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和税收秩序,保障国家利益和纳税人合法权益的一种法律规范,是国家税务及关机一切纳税单位和个人依法征税的行为规则。
广义的税法:是指国家制定的用以调节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正纳税方面的权利及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狭义的税法:特指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制定和颁布的税收法律
【税法的分类】
税法分为税收实体法和税收程序法两大类
税收实体法:指确定税种立法,具体规定各税种的征收对象、征收范围、税目、税率、纳税地点等。包括值税、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车船税、土地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车辆购置税、契税和耕地占用税等,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都属于税收实体法。
税收程序法:指税务管理方面的法律,主要包括税收管理法、发票管理法、税务机关法、税务机关组织法、税务争议处理法等。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管理法》。
税收征税法理:根据《宪法》第56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的规定,制定税收征收管理的相关法律。
【税法构成要素】
税法构成要素是税收课征制度构成的基本因素,具体体现在国家制定的各种基本法中。主要包括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目、税率、减税免税、纳税环节、纳税期限、违章处理等。其中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率三项是一种税收课征制度或一种税收基本构成的基本要素。
纳税义务人简称纳税人,指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是缴纳税款得主体,直接同国家的税务机关发生纳税关系。
课税对象:也称课税课体,指针对什么样的标的物进行课税。
税率:税法规定的每一单位课税对象育英纳税款之间的比例,是每种税收基本法构成最基本要素之一。纳税可分为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定额税率三种。
【税法的立法】
一、税收法律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或者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二、有关税收的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等。
三、有关税收的部门规章由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和国务院税税收关则委员会等部门制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理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税务行政复议规则》。其中,有些重要规章要经过国务院批准以后发布,如《外国公司船舶运输收入征税办法》。
⑺ 税法立法机关是什么
我国税法的制定主体,也就是我国税法的立法机关,具体包括:
1、全国人民回代表大会及其常务答委员会:税收法律,如:企业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税收征收管理法等。
2、全国人大或人大常委会授权国务院立法:具有法律效力的税收暂行条例(规定),如:增值税暂行条例、消费税暂行条例、营业税暂行条例等。
3、国务院:税收行政法规,如:企业所得税法实施细则、个人所得税法实施细则、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等。
4、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仅海南省、民族自治地区):税收地方性法规。
5、国务院税收主管部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税收部门规章,如: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消费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等。
6、地方政府:税收地方规章。
7、此外,各级政府及其税收主管部门制定颁布的税收规范性文件,虽不属于上述的税法,但具有普遍强制力,因此,可视为“准税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