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人民日报法治政府

人民日报法治政府

发布时间: 2022-12-22 03:37:44

A. 12304为什么给我打电话

12304是人民日报社在全国统一订阅移动阅报服务电话号码。
12304,是电信运营商网络平台提供的特别服务号码,目前该特殊服务号码是人民日报社在全国统一订阅移动阅报服务电话号码,并不是何种部门的电话号码。
主动拨打该号码,即可订阅人民日报社移动阅报服务,但目前该服务正在建设中,若希望了解人民日报,可直接网络搜索人民日报阅报。若该号码主动来拨,则为推销号码且可能存在诈骗风险,请谨慎接听!
部分123开头的号码:
12369——环保投诉举报 12365——质量技术监督 12315——工商部门热线
12301——旅游服务热线 12312——知识产权举报 12338——妇女维权热线

B. 党政主要领导履行法治建设“四个亲自五个同”指的是什么

四个亲自是:对法治建设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版任权务亲自督办;

五个同是: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部署、同推进、同督促、同考核、同奖惩。

(2)人民日报法治政府扩展阅读

中办国办印发《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第四条 党政主要负责人作为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应当切实履行依法治国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的职责,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法治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

对法治建设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任务亲自督办,把本地区各项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

第五条 党委主要负责人在推进法治建设中应当履行以下主要职责:

(一)充分发挥党委在推进本地区法治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定期听取有关工作汇报,及时研究解决有关重大问题,将法治建设纳入地区发展总体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部署、同推进、同督促、同考核、同奖惩;

资料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中办国办印发《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

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有哪些主要内容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实现这个总目标,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3)人民日报法治政府扩展阅读

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通过完备的法律法规推动宪法实施,是立法工作的重要任务。

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应自觉把宪法的基本精神贯彻到立法的全过程,坚持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遵循宪法确立的制度和原则,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开展立法活动,确保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切实维护宪法权威。

应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着力提高立法质量,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更加有力的法制保障。

D.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什么,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这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在这个总目标中,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我们描绘了宏伟蓝图,指明了前进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则为我们绘制出路线图,指明了具体路径。

依法治国就是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治理国家,而不是依照个人意志、主张治理国家;要求国家的政治、经济运作、社会各方面的活动通通依照法律进行,而不受任何个人意志的干预、阻碍或破坏。

(4)人民日报法治政府扩展阅读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依法治国事关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的内涵:

①奠定了法治中国大厦的“三大基石”。这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②构筑了法治中国大厦的“五大支柱”。这就是形成五大体系,即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以及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③设计了法治中国大厦的“施工方案”。这就是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④描绘了法治中国大厦的“效果图”。法治建设既是法治本身的“自转”,也是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公转”。

参考资料:人民网-法治中国的新航标——怎样理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

E. 人民日报:政府不守法,如何让公众守法

网搜信息,确实有评论过。地方政府有必要深刻反思,在自己身上找毛病,不要辜负法律赋予的重任,不要辜负中央依法治国战略。古语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要总是依靠中央强制。地方政府应该有自觉性。

F. 依法治国是在什么时候提出的

依法治国是在1997年月中共十五大提出。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从“法制”到“法治”,一字之变,制度体系向囊括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的动态体系转变,意味着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我们正确处理改革与法治的关系,确保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我们建立权力清单、负面清单等制度,用法治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我们修订环境保护法、建立环保督察制度,用法治为美丽中国保驾护航……全面依法治国,不仅是制度文明的发展,更体现着“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治理智慧。

从治国理政的全局出发,更能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判断:“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着眼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长远考虑”。

(6)人民日报法治政府扩展阅读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的部署,为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要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体制机制,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制度,加强对法律实施的监督。

改革发展稳定,离不开法治护航;经济社会发展,有赖于法治赋能;百姓平安福祉,靠的是法治守卫。继续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就能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让发展更有质量,让治理更有水平,让人民更有获得感,确保党和国家事业蓬勃发展。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的显著优势”。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

全面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G. 《人民日报》是不是属于国家级刊物

《人民法治》知网全收录,但不是核心期刊。

《人民法治》(月刊)创刊于2015年,专是由中国属法学会主管、中国行为法学会主办的一份法治类综合性期刊。《人民法治》充分利用中国法学会、中国行为法学会聚合的权威专家资源,致力追求研究性、思想性、前瞻性、可读性,推进法治理论创新、法律制度创新和法治文化创新,促进法治研究成果的推广和应用转化,为实现依法治国总目标提供理论和智力支持,从而推动法治中国建设。《人民法治》以“为良法善治发声、为公平正义张目、为法治中国建言、为中华复兴鼎力”为办刊宗旨,主要面向全国各级政府、公检法司等国家机关、高等院校法学教育部门和法治研究机构和相关学术团体,以及有关企事业单位。《人民法治》杂志主要栏目有:特别策划、法律实施、法治论坛、法治评论、人物访谈、法治观察、法治实践、法治调查、一线报道、法治文化、法治资讯。

H.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以宪法为统帅、法律为主干,包括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在内,由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

从法律体系的层次来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在结构上表现为统一而又多层次的特征,既有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也有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还有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依照法定权限制定的地方性法规。

从法律体系的部门来看。涵盖社会关系各个方面的法律部门已经齐全,各个法律部门中基本的、主要的法律已经制定,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两个重要标志。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以宪法为统帅,包括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8)人民日报法治政府扩展阅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相适应,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相适应,与法律体系自身发展规律相适应,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这个法律体系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第二,这个法律体系体现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要求。

第三,这个法律体系体现了结构内在统一而又多层次的科学要求。

第四,这个法律体系体现了继承中国法制文化优秀传统和借鉴人类法制文明成果的文化要求。

第五,这个法律体系体现了动态、开放、与时俱进的发展要求。

I. 人民日报新年献词2021

(一)人民日报新年献词

回首来时路,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更是刻骨铭心的一年。“新冠疫情”“大流行”“隔离”“密切接触”……各国评选的年度热词,诉说着人类共同经历的艰难岁月。2020,在你生命中刻下怎样的印记?回望中,那一个个难忘的日日夜夜,依然鲜活如昨,让人百感交集。

2020有声音,那是“武汉加油”“中国必胜”的坚强呐喊,也是“健康所系,生命相托”的铿锵誓言;是“等你回家”的亲人寄语,也是“风月同天”与“同担风雨”的互助情义。2020很难,2020也很暖,真情大爱总是点燃我们心中的希望,给予我们前行的力量。

2020有颜色,那是逆行出征、舍生忘死的“天使白”,是冲锋在前、勇挑重担的“橄榄绿”,是老年患者与医生共赏的金色余晖,是洪峰中屹立不倒的鲜红党旗。无数种色彩,晕染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感人画卷,温暖着14亿人的心田。

2020有味道,那是大街小巷重燃的烟火气,是生活的酸甜苦辣,是丰收之年的稻麦飘香,是汗水里的奋斗味道。每个时代最深的刻痕,总有奋斗者笃行的足迹。各行各业按下“快进键”,脱贫攻坚收官战加紧推进,人们奋力把失去的时间夺回来。无数人的日夜兼程,挺立起一个国家风雨无阻向前进的雄伟身姿。

“青松寒不落,碧海阔逾澄。”历经艰难险阻,付出巨大努力,我国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三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成就,如期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科技创新取得重大进展,改革开放实现重要突破,民生得到有力保障,社会主义中国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

诸多奋斗目标在2020年画上句号,“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我们不仅见证历史,更在创造历史。

诗人说,光荣的桂冠从来都是用荆棘编成的。2020很短,一个个困难挑战接踵而来,把时间折叠压缩。

2020很长,亿万中华儿女从困难中奋起,拼出了一片新天地!

(二)人民日报新年献词

事实是最好的老师,胜过一切豪言壮语。从抗疫到抗洪,从脱贫攻坚到复工复产,一个个“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的艰辛故事,如同一场场超大规模“现场情景教学”,让人们更真切、更深刻地读懂中国。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声令下,9000多万党员冲在前,14亿人齐动员,千家万户共坚守,仅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就取得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成果,这是何其强大的组织动员力和治理能力!

为了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中国宁可承受一段时间内经济下滑甚至短期“停摆”,为了救治患者不惜一切代价,还有什么比这更能说明中国无比珍视生命、人民在执政党心中至高无上?

全国调集340多支医疗队、4.2万多名医务人员驰援湖北,数万名建设者仅用10天就建成有1000张病床的火神山医院,仅用12天就建成有1600张病床的雷神山医院,这难道不是对中国速度、中国效率的生动诠释?

顶住前所未有的压力,中国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增长由负转正,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各国企业和机构纷纷“看好中国”。

面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逆流涌动,一些国家遏制打压全面升级,中国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促进全球团结抗疫,高举多边主义旗帜推动开放合作,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一目了然。

有人说,疫情没有成为中国的“切尔诺贝利时刻”,反而成了社会主义中国的“高光时刻”。

2020年的大战大考,无可辩驳地告诉我们:党的坚强领导是风雨来袭时最可靠的主心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抵御风险挑战的根本保证;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洪荒伟力是战胜艰难险阻的力量源泉;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强大力量。

这就是读懂社会主义中国的“核心密码”。

从打破封锁围堵,到战胜地震洪水,从抗击严重疫情,到应对金融危机,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华民族就是这么栉风沐雨走过来的,中国就是这么披荆斩棘闯过来的,震撼世界的中国奇迹就是这么在攻坚克难中创造出来的。

“原来你是这样的中国”。有人感慨,2020带给国人最大的感受,就是对党和国家的信任与信赖。经历了大灾大疫,我们更懂得感恩和珍惜;经历了生死考验,我们更能体会到家和国的命运与共。一个以人民为中心的国家,一个心系人民、造福人民的执政党,让人们感到安心,对明天更有信心。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三)人民日报新年献词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在历史坐标系中,这一年注定将留下极其特殊而重要的印记。

这是一道历史的分水岭。1949—1978—2020—2021—2035—2050,历史前进的脉络总是给人以深刻启示。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实现了“站起来”;实行改革开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富起来”;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则标志着我们正处于全力实现“强起来”的历史新时代。跨越重重峰峦,开拓全新境界,乘势而上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民族复兴事业将揭开新篇章。

这是发展进程中的里程碑。新征程,重新定义了发展,也重塑着我们的生活。从“有没有”到“好不好”,迈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意味着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实现由量到质、由大到强的一次大跨越。

这是人类发展史上的新奇迹。14亿中国人携手迈入社会主义现代化,意味着什么?如果说18世纪下半叶英国开启现代化时人口是千万级的,20世纪之后美国逐渐领跑现代化时人口是上亿级的,那么中国的现代化是“10亿级”超大人口规模的现代化。当今世界,完成工业化的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人口总和不到10亿人,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惊人一跃”,将超过几个世纪以来全世界所有国家和地区现代化人口的总和,必将深刻改写现代化世界版图。

“只有敢于走别人没走过的路,才能收获别样的风景。”中国开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扎根中国实际,打破了“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神话,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人类带来了新希望。这是人类历史上一件震古烁今、影响深远的大事。

现代化的梦想,曾经如此遥远,现在又如此真切。梁启超在《新中国未来记》里的预言,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的畅想,方志敏在《可爱的中国》里的深情呼唤,在今天的中国大地上逐渐化为现实。

历史是什么?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曾经的历史叩问“中国人能近代化吗”,在新时代中国浩荡前行的步伐中,得到了无比坚定的回答:

中国一定行,中国人一定能!

(四)人民日报新年献词

一家外国媒体感言:在中国,党的计划也是人民的计划,因为这些计划致力改善社会各阶层民众的生活。翻开《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2万多字的内容,既有大国发展的雄心壮志,更有每一个人的期盼与幸福。

“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新征程的宏伟蓝图振奋人心,每一个目标的实现,背后凝结着多少代人的追求与奋斗。

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为民生改善打牢基础;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让老百姓的腰包更鼓、生活更富足;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更有力地托举起学子们的梦想之翼;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让老年人安享晚年有更多保障;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解除人们的后顾之忧……“十四五”规划建议字里行间传递着发展的温度,“人民”二字如一条红线贯穿始终,让每一个人都能从中看到自己的未来。

这是一份庄严的承诺,更是一种温暖而朴素的价值追求:中国的现代化,不仅是“物”的现代化,更是“人”的现代化;不仅要实现国家的富强,更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汇入江海,涓滴才能永不干涸;融入时代,人生自有无限精彩。新征程,是中国发展的新征程,也是我们每个人的新征程。在中国号巨轮航行的海图中,每一个人找到自己的坐标,尽到自己的一份责任,让个体奋斗与时代宏图相互激荡,就一定能建设一个更强盛的国家,成就一个更美好的自己。

“百围之木,始于勾萌;万里之途,起于跬步。”没有等出来的成功,只有干出来的精彩。人间值得,每一个打拼的你更值得。

(五)人民日报新年献词

“要知道,春天的道路依然充满泥泞。”站在新年的门槛上眺望前方,有阳光也有风雨,有通途也有险阻。中国经济持续复苏、形势向好,我国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一些领域“卡脖子”问题仍然严重,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迎来新的一年,人们还有这样那样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冲击之下,一些人感慨“世界再也回不到从前了”。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加速演变期,疫情带来的各类衍生风险不容忽视,各种“黑天鹅”“灰犀牛”层出不穷,我们必须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国际环境中谋求发展。前进道路上,不可能一马平川、一帆风顺、一路鲜花,少不了“拦路虎”和“回头浪”,我们必须付出更为艰苦的努力。

“遵通衢之大道兮,求捷径欲从谁?”追梦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实现心中梦想,唯有“奋斗”成就。走过2020年,走过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的风雨历程,一个启示分外鲜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时代前行的迅猛步伐,让我们等不得;日趋激烈的竞争态势,让我们慢不得;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更让我们拖不得。

任凭乱云飞渡,哪怕惊涛骇浪,关键是要办好自己的事。新征程上,我们更需增强危中有机、化危为机的机遇意识,增强守住底线、安全发展的风险意识,以准确识变之智、科学应变之道、主动求变之能,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将奋斗进行到底。

我们即将迎来农历辛丑牛年。俗话说“牛马年好耕田”,这是辛勤耕耘的年份,“牛”象征着拼搏实干的精神。新征程上,我们更加呼唤这样的“中国牛”。

做“开山牛”,敢闯敢拼,一往无前,挺进“无人区”;做“拓荒牛”,改革创新,敢为人先,当好“排头兵”;做“孺子牛”,心系人民,苦干实干,甘当“勤务员”;做“老黄牛”,敬业奉献,踏踏实实,争做“实干家”。

“天下无难能不可为之事,而有能为必可成之人。”胸中若有凌云志,不待扬鞭自奋蹄。凝聚“九牛爬坡,个个出力”的奋斗合力,负重前行的“中国牛”,定能耕耘出更加绚丽的“中国红”。

J. 怎样理解全面依法治国

全面依法治国是历史的深刻启示。综观世界近现代史,凡是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都较好地解决了法治和人治问题。相反,一些国家陷入这样那样的“陷阱”,没有顺利迈进现代化门槛,很大程度上与法治不彰有关。

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不少国家没能解决好法治和人治的问题,没能跳出“人存政举,人亡政息”的人治怪圈。从我们自己来说,新中国成立以来既吃过破坏法治的苦头,也尝到了法治昌明的甜头。

历史深刻启示我们,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在我们这样一个13亿多人口、56个民族的大国,要保证国家统一、法制统一、政令统一、市场统一,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必须秉持法律这个准绳、用好法治这个方式。

全面依法治国是现实的迫切要求。当前,中国正经历空前深刻的社会变革。要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保持稳定的秩序,在各方竞逐的市场领域维护公平的规则,在意见碰撞的观念世界坚守文明的底线,必须织密法治之网、强化法治之力。

“以律均清浊,以法定治乱。”只有在法治轨道上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才能顺利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进程,确保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

全面依法治国是长远的战略谋划。现在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5年时间,只有靠法治,才能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的制度保障。我们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定不移厉行法治,一个重要意图就是为民族复兴筹、为子孙后代计、为长远发展谋。

正因为如此,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依法治国事关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我们应该从这样的高度,充分认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高高扬起依法治国的旗帜。

(10)人民日报法治政府扩展阅读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的丰富内涵,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来认识和把握。

一是奠定了法治中国大厦的“三大基石”。这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这三句话,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力量、制度基础、理论指导,实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是实现总目标必须牢牢把握的最根本的东西。

二是构筑了法治中国大厦的“五大支柱”。这就是形成五大体系,即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以及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这个“4+1”组成的五大体系,涵盖了法律制定与法律实施、法治运行与保障机制、依法治国与从严治党等各个层面、各个环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具体展开和有力支撑。

三是设计了法治中国大厦的“施工方案”。这就是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必须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整体谋划,在“共同推进”上着力,在“一体建设”上用劲,更加重视法治建设的全面、协调发展,更加重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法治中国的新航标——怎样理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

热点内容
国家和经济法的关系 发布:2025-01-16 05:57:13 浏览:423
国际经济法判断题 发布:2025-01-16 05:29:31 浏览:739
两会民法典草案 发布:2025-01-16 05:25:29 浏览:542
刑事诉讼法对应的实体法是 发布:2025-01-16 04:38:02 浏览:286
武进法院拍卖公告 发布:2025-01-16 04:28:07 浏览:760
中介收据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5-01-16 04:05:03 浏览:413
司法解释的效力等级 发布:2025-01-16 03:59:08 浏览:624
民法典生态破坏责任 发布:2025-01-16 03:40:05 浏览:460
基层党员组织条例 发布:2025-01-16 03:40:04 浏览:271
公司注销法律依据 发布:2025-01-16 03:02:42 浏览: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