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最新道德绑架例子

最新道德绑架例子

发布时间: 2022-12-24 23:47:25

道德绑架什么意思

道德绑架的意思就是人们拿道德说事,强迫或者威胁他人的现象,如果达不到要求或者做不到,在他们眼中就是道德绑架。

道德绑架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现象,且这种现象也没有完全被得到改善,处处都因道德绑架而产生不必要的争吵,那么道德绑架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详细内容

  • 01

    道德绑架是一个贬义词,它有着一个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利用所谓的道德名义来强制他人去实施某一件事情。

  • 02

    生活中有许多道德绑架的例子,比如让座、捐款等。就拿给老年人让座来说,不是一种必须去执行的义务,有的人就不分情况,强制要求给老年人让座,这就是最明显的道德绑架。

  • 03

    再比如捐款金额数量,有的富人捐大几百大几千,一般经济不是很裕的就捐个几十,就会被别人说没有爱心,也是一种道德绑架。捐款这件事情本来就是自愿的,金额也不是特别规定的,捐多少不重要,只要能尽一份力量就好。

  • 04

    道德绑架的定义就是人们借着所谓的道德为由,不根据实际情况来要求或者胁迫他人的一种现象。

㈡ 你受到过来自亲人的道德绑架吗你是怎么应对的

勇敢一点,对道德绑架说不,不要碍于情面,该断就断,没有什么比这个更恶心,他以为拿捏你了,其实不然,他叫任他叫,做好自己,追求本心更重要。

㈢ 道德绑架什么意思

道德绑架,是指人们以道德的名义,利用过高的甚至不切实际的标准要求、胁迫或攻击别人并左右其行为的一种现象。

有些人在用圣人、超人的标准要求他人,用美德来要求道德义务。他们为什么会做出这样匪夷所思的言行,其实这种现象主要是源于群体思想觉悟低,资源分配不均匀所产生的不平衡心理。

真正的善,真正的道德,是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并在力所能及时帮助他人,而不是逼着别人做到“忠孝仁义礼智信”,自己却置身事外,光靠一张嘴乱喷,成为一个恶毒的闲人。我们该守住自己界限,并尊重他人的界限。

好好赚钱,不去仇恨他人赚的钱。好好行善,不强迫他人行善。好好做人,不用圣人标准衡量他人,做一个真正受人尊重的有道德的人。

道德绑架是指某一个人站在道德的最高点,来胁迫、约束或攻击他人。也可以理解为被要求者没有达到要求者的要求,然后就得到这个要求者的谩骂和攻击,这一行为就是道德绑架。

生活中有许多道德绑架的例子,比如让座、捐款等。就拿给老年人让座来说,不是一种必须去执行的义务,有的人就不分情况,强制要求给老年人让座,这就是最明显的道德绑架。



㈣ 被道德绑架应该怎么破

1、明确自己的生存价值。任何人都是先为自己而活,并且活得好才能够照顾好别人,而不是一味的牺牲自己的利益,放弃自己的权益,去养活别人。要知道,无谓的牺牲者让利再多,都无法得到获利者的尊重和认可,他们只会认为这一切理所应当。

2、放弃改变家人观念的奢求。对于父辈而言,他们认定了“儿子比女儿重要”的理念,就会用一生的执念来捍卫它,几乎很难去改变。就想我朋友的外公外婆,明明知道儿子不争气,却依然认为儿子远胜过女儿,甚至认为这不是儿子的错,而是作为姐姐的女儿并没有起到照顾弟弟的责任。

“重男轻女”从来就不是一种可以修正的观念,这是用几千年的时光固化下来的一种执念,甚至接近基因遗传。在现在的社会中,只要有人怀孕,依然有大把的人打听性别,依然有很多人在乎如果一胎是女儿,那么赶紧生二胎,只不过会找一个好听的借口罢了。

3、走出去接触外面的世界。在这类重男轻女的原生家庭中成长起来的女孩,都因为从从小受到的不公平待遇而产生“斯德哥尔摩症候群”症状,当父母在以道德绑架的时候,她们起初会很难发现自己在被无度的压榨,直到自己被压榨到承受不住为止。

因此,一定要尽可能走到外面的世界,去了解女性的权益是什么,了解真正公平的社会是怎样的模样,借助于这种学习和成长不断重构自己的价值观,去拜托牺牲者和受难者的心态。

4、必要的时候划清界限。虎毒不食子,说的是父母对儿女的爱,但世界上也会有一些父母并不认可女儿是“亲子”,所以这种爱并不存在。

尽孝不是一种道德约束,而是父母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如果源头的那方首先放弃了这种交流,那么对于儿女这一方为何要愚孝至死呢?对于无理的索求,无需理会,只需尽到起码的职责足以,要知道父母可能连起码的职责都没有做到。

这个世界上,只有自救的人才会有出路。对于被父母道德绑架、无度压榨的女孩子而言,一定要先弄明白自己到底为谁来活着,然后才能找到出路。

也许有人认为父母生下孩子就是最大的恩情,值得孩子拿一生的命来回报。那试问,这个孩子来到世上,又有谁征求过她的意见。如果一个女孩一出生就面临如此悲惨的人生,我想无人愿意来到这个世界。

樊胜美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没有之一,一个被严重道德绑架的女人。

㈤ “道德绑架”应对策略

道德绑架,是指人们以道德的名义,利用过高的甚至不切实际的标准要求、胁迫或攻击别人并左右其行为的一种现象。基本特征为:是在用圣人或超人的标准要求普通人,用美德来要求道德义务。根源在于:群体思想觉悟低,资源分配不均匀所产生的不平衡心理。具体原因大致包括:对方道德水平不高;争取资源利益;落差、心理不平衡;故意恶心。

道德绑架应用场景广泛,常见于亲戚、朋友、陌生人之间,现实场景和网络(暴力)都可以应用。所用的“道德标准”无非亲情、孝道、对你好的善意、朋友标准、公共美德、个人付出回报不对等、个人愿望、同辈群体对比(类似邻居家的父母、孩子)、假装弱势群体(小孩、老人、孕妇、残疾)、用集体利益(公共善)压制个体、用社会恶的反例压迫对方等。

上述场景基本出现在个体对个体情境中,基本以言语“攻击”为主,每种类型都可以对应大量实例,这里不做详解。还有一种行动“攻击”需要注意,比如插队,吐痰,乞讨的要钱,这类行为本身道德低下,人们本能会拒绝,但他们会以“急事儿”“弱势群体”“公德心”等反驳,对方插队,侵犯的不是你个人的权利,而是集体的权利,道德在这时候才会审判对方。所以,以大义侵犯(绑架)个人私域时,我们很难辩驳(别人教育你不要抽烟、看片、撸等个人习惯时),个人侵犯公域(集体权益)时我们才敢理直气壮指责对方。

所以,我们需要界定道德绑架或审判的基本前提:一、如果对方道德水平确实低下,表现上触碰道德底线,行为上违背道德标准(比如破坏公物,殴打老人欺负弱小,公共场合抽烟,违法行为等),损害了他人利益,这时候正义的人们应该理直气壮用道德批判、审判他,这时候不是道德绑架,而是捍卫道德。二、如果对方在道德标准范围之内,在不违背法律,不损害他人利益或保护自身利益的情况下的不作为,可以被理解和接纳(不让座、不下水救人等)。

我们道德绑架的基本在于对方的不作为,用道义道德大善的理由“期望”或“胁迫”或“抱怨”他应该做,让对方履行某种“义务”。很多人面对这种场景百口莫辩,不知道从哪里下手,我们简单分析一下道德绑架的厉害之处。它的威力在于用正义、道德、集体的力量“压制”个体,对方的出发点是对的,代表的是正义的大多数,正面反驳比较困难,只能默认、拒绝、狡辩,形式上、气势上、道德上怎么都会“输”。

如果我们能找到道德绑架的“弱点”,攻击其七寸,它便不再凶残。道德是一种修养,它是对善与美的渴望与追求,不同于并高于法律,它本身不具备“责任”“义务”的属性,它只是一种评价标准,更多用来自律他律,不像法律一样具有审判功能。在不违背法律和他人利益的前提下,道德不必提供任何“义务”,不用担负任何“责任”,妄图用道德要求对方做点什么,犯了逻辑错误:道德是评判的,不是用来做点什么的。道德绑架本质上利用的就是这种混乱逻辑—— 强制一种因果关系(道德=义务)+用集体套上一层枷锁(多数人对付少数人)+扣上恶的帽子(你这个人很坏没道德)。

我不让座,你可以用公德(尊老爱幼)评判我,我也可以用道德评判自己,但如果你用道德绑架我,试图达到某种目的,那你拿“道德”为工具谋取私利的行为恰好是“不道德”的行为,更是没逻辑的行为。如果你讲道德,干嘛用“损人利己”的不道德行为?干嘛用一个评价标准,要来某种利益?按照这种逻辑:你老,所以你得给我钱。这不是混蛋逻辑是什么?!你老是评价标准,给我钱是行为要求,二者不搭嘎的,同理,道德的尊老爱幼和是否让座是我自己的事情,跟任何其他都没关系。

其实每个人都愿意在力所能及范围内遵守道德的,我们气愤的是那些拿道德为武器,攻击别人谋取私利的人。他们的行为其实很矛盾,他们拿大公无私的道德为武器,落脚点却是自私自利的自我道德,明显是以公德谋私德,以公利谋私利的小人心态。对付这种人,要严正指明他的逻辑错误,告诉对方,不违法不害人情况下,个人没任何责任义务去做某事,做是情分不做是本分,你可以要饭要钱,要来的是利益,不是道德,试图靠道德要东西的人,道德修养一般不够,动机高尚,手段错误,该回去学学思想品德了。

应对道德绑架,我们简单提出几种对策:

一、直接反驳法: 曾经有一篇文章《如果你胆子够肥,我教你一句话噎死蠢亲戚》,里面举了不少例子用暴力方法恶心对方,这不是简单拒绝,而是用语言恶心对方。其实你有拒绝对方的可能性时,对方才用道德绑架来“对付”你,这时你可以严词拒绝,也可以反击讽刺。例如:“哎哟,当时我都劝你跟你表哥一样留在本地工作,找一份稳定的铁饭碗。你自己不听我的话,你看你现在把自己搞得多惨!”“大姨您别担心,我不图赚太多钱,就是趁着我年轻多出去见见世面;不然我怕留在这里等年纪跟您一样大了,就会变成见识短浅、鼠目寸光,去别人家里做客还要说三道四的老女人,那就太可怕太丢脸了!”

二、转移矛盾法: 对方对你进行道德绑架,从心态来说,对方把你当成弱势群体,试图用道德、集体等不容反驳的外力给你施压,这时可以把矛盾转移出去,祸水东引,转嫁危机。比如某人想约整个宿舍去上网,其中一个人说小陈去我就去(他把矛盾转移给了小陈,小陈成了焦点,关键人物,用宿舍集体力量来压他);这时小陈可以有各种借口转移矛盾,比如:我也想去,但是我有点小事儿先去处理,你们先去,我忙完再说……这把矛盾转移到小事儿上。或转移到人物上,比如去找老师,约女票。要么用他们的逻辑推到下一个人身上,比如,隔壁谁谁谁在呢,他肯定想上网,得叫上他,于是矛盾点变成隔壁那个人身上了。

让座也是同样道理,不想让座可以装睡,可以拿行李做武装,这些是逃避战术。如果有人问,你咋不让座?我会反击说:整车该让座的人那么多,干嘛让我让?把矛盾转到整车人,以整体压制对方。在面临类似问题时,我们一般认为这是二元对立的问题,非此即彼,固化了问题,没打开思路发散思维,其实应该从多视角多维度思考,破解这种逻辑错误题。对方用道德绑架试图要挟你,你可以反击,可以转移,可以合作。对方把矛头指向你,你应该马上提醒对方,不是我的问题,是你的问题,你没资格指责,然后思考拒绝方法或矛盾转移法,或合作方法。要想到把矛盾推到对方,推到他处,消灭问题,稳坐钓鱼台(中间法则)忽略问题,解决问题……等N种办法。

比较难解决的经典问题属于父母逼婚及朋友帮忙(注意:帮穷不帮懒不帮贪)。前者用孝道压制,干涉子女情感生活,这种情况应该把矛盾点转移,不要纠结孝顺与否,结婚与否与孝顺没有必然逻辑,只要绕过这个矛盾,很多问题就好解决了。朋友帮忙以借钱为最,借与不借都很麻烦,对方以朋友为武器逼迫你,这时你可以选择几种策略,首先矛盾点不是朋友,是不是朋友和借钱与否没关系,然后可以反客为主,向对方借钱,或矛盾转移说其他人跟你借了钱,借对方之手可以让他去要,或把注意力转向另一个问题,比如帮对方想办法借到钱,可以让他找其他朋友,可以把放高利贷的名片给他,可以探讨套现网络借贷等,问题的焦点和矛盾就转移了。

三、条件限制法: 有些情境是个体对个体的二元问题,答案只有是与否,这时候可以尝试条件限制法。比如,你正在充电,对方跟你借充电宝,情境很简单,只有借与不借两种答案。不借对方说你小气,借吧,不知道对方啥时候还,如果提前要回来,对方仍可能说你小气,这种情况下进行条件限制可以有效遏制道德绑架。比如:告诉他,你在充电,你只充了20%,我可以借给你,我手机可以待机20分钟,可以让你充20分钟,或让你充20%的电等等。条件提前给他限制好,让他先有心理预期,后续就相对简单,在火车上让座也是如此。

在分析类似问题时,可以在是非之外加上限定条件,看看有没有其它可能性、替代性、限制性,具体思路是:我不马上回答,先给这个问题限制一些条件,满足为是,不满足为否,两利相衡取其重,两害相较取其轻,要么居中墙头坐,不表态。权衡利弊要害,摆事实讲道理,先占住道德制高点,在理论上、事实上、情分上都占先机。其实很多问题在于信息不对称或利益不均衡,最后弄得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都以个人情况或大的道义做评判,忽略基本事实是不公允的,一旦信息对称或有前提条件,道德绑架将不再成立。

热点内容
王优银律师 发布:2024-11-20 00:07:08 浏览:7
劳动合同法上班期限 发布:2024-11-20 00:00:45 浏览:470
下列属于旅游法律责任特点的有 发布:2024-11-19 23:29:54 浏览:28
周末条例 发布:2024-11-19 22:50:11 浏览:312
红章对账单彩色打印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4-11-19 22:37:40 浏览:450
胶权认购承诺书的法律效力 发布:2024-11-19 22:35:50 浏览:602
公证全国统一法律效力 发布:2024-11-19 21:43:05 浏览:263
在新婚姻法之前结婚证吗 发布:2024-11-19 21:28:30 浏览:821
婚姻法21这条属于 发布:2024-11-19 20:42:30 浏览:938
瑞达行政法补充讲义 发布:2024-11-19 20:36:23 浏览: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