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计量立法的宗旨是什么

计量立法的宗旨是什么

发布时间: 2022-12-26 18:54:51

㈠ 什么叫计量校准计量检定

1.什么叫计量?什么叫测量?

计量是实现单位统一、保障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它包括科学技术上的、法律法规上的和行政管理上的一系列活动。测量是为确定量值而进行的一组操作。

2.计量的内容有哪些?

计量的内容通常可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计量单位与单位制:计量器具(或测量仪器),包括实现或实现计量单位的计量基准、计量标准与工作计量器具:量值伟递与溯源,包括检定、校准、测试、检验与检测:物理常量、材料与物质特性的测定:测量不确定度、数据处理与测量理论及其方法:计量管理,包括计量保证与计量监督等。

3.计量是如何分类的?有何特点?

计量分为科学计量、工程计量和法制计量3类,分别代表计量的基础性、应用性和公益性三个方面。
计量的特点有:准确性、一致性、溯源性、法制性。

4.我国的计量法规体系是如何构成的?

我国的计量法规体系由三部分组成:
1)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2)国务院制定(或批准)的计量行政法规和省、直辖市、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地方计量法规:
3)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制定的计量管理办法和技术规范,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的部门计量管理办法,县级以上人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制定的地方计量管理办法。

5.计量法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计量法的基本内容是:
1)计量立法宗旨
2)调整范围
3)计量单位制
4)计量器具管理
5)计量监督
6)计量授权
7)计量认证
8)计量纠纷的处理
9)计量法律责任

6.什么叫校准?较准的依据是什么?

在规定的条件下,为确定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所指示的量值,或实物量具所代表的量值,与对应的由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称为校准。
校准的依据是校准规范或校准方法,对其通常应作统一规定,特殊情况下也可自行制定。

7.什么叫检定?检定的依据是什么?我国强制检定的范围有哪些?

测量仪器的检定是指查明和确认测量仪器是否符全法定要求的程序,它包括检查、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检定具有法制怀,其对象是法制管理范围内的测量仪器。检定的依据是按法定程序审批公布的计量检定规程。
我国规定,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明细目录)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四个方面的工作计量器具,属国家强制检定的管理范围。
此外,我国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各项最高计量标准,也实行强制检定。

8.什么叫量值溯源性?

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不间断的比较链,使测量结果或测量标准的值能够与规定的参考标准(通常是国家计量标准或国际计量标准)联系起来的特性,称为量值溯源性。

9.什么叫计量单位?

计量单位是为定量表示同种量的大小而约定定义和采用的特定量。

10.我国法定计量单位的构成如下图所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国际单位制(SI)的单位 SI单位 SI基本单位共7个
SI导出单位 包括SI辅助单位在内的具有专门名称的SI导出单位,共21个
组合形式的SI导出单位
SI单位的倍数单位(包括SI单位的十进倍数单位和十进分数单位),共20个。
国家选定的作为法定计量单位的非SI单位,共16个
由以上单位构成的组合形式的单位

11.我国法定计量单位的基本使用方法是什么?

我国法定计量单位的基本使用方法:
1)法定计量单位的名称。
2)法定计量单位和词头的符号。
3)法定计量单位产词头的使用规则。

12.何为测量仪器?它是如何分类的?

测量仪器(计量器具)单独地或连同辅助设备一起用以进行测量的器具。
1)显示式测量仪器
2)比较式测量仪器
3)积分式没量仪器
4)累积式测量仪器

13.什么是测量系统和测量设备?

测量系统是指用于特定测量目的,由全套测量仪器和有关的其他设备组装起来所形成的一个系统。测量设备是指测量仪器、测量标准、参考物质、辅助设备以及进行测量所必须的资料的一种总称。

14.对测量仪器的控制包括哪些几项内容?

控制包括对测量仪器的下列动作中的一项、两项或在项:
1)型式批准 2)检定 3)检验

15.什么是标称范围、量称和测量范围?

标称范围是指测量仪器的操纵器件调到特定位置时可得到的示值范围。
量程是标称范围的上限和下限之差的绝对值。
测量范围(工作范围)是指测量仪器的误差处于规定的极限范围内的被测量的示值范围

16.什么是额定操作条件、极限条件和参考条件?

额定操作条件是指测量仪器的正常工作条件,也就是使测量仪器的规定计量特性处于给定极限内的使用条件。
极限条件是指测量仪器的规定计量特性不受损也不降低,其后仍可在额定操作条件下运行所能承受的极端条件。
参考条件是指测量仪器在性能试验或进行检定、校准、双对时的使用条件,即标准工作条件。

17.什么是示值误差和最大允许误差?

测量仪器的示值误差是测量仪器值与对应的输入量的真值之差。
测量仪器的最大允许差是指对给定的测量仪器,由规范、规程等所允许的误差极限值。

18.什么是灵敏度?

测量仪器响应的变化除以对应的激励变化,称为灵敏度。
灵敏度值应与测量目的相适应,并非越高越好。

19.什么是分辨力?

显示装置能有效辨别的最小的示值差,称显示装置的分辨力。
模拟式显示装置的分辨力,通常为标尺分度值的一半。
对数字式显示装置,其分辨力为末位数字的一个数码。

20.什么是稳定性和漂移?

稳定性通常是指测量仪器保持其计量特性随时间恒定的能力。
漂移是测量仪器计量特性的慢变化。

21.测量仪器的选用原则是什么?

选用原则是从技术性和经济性出发,使其计量特性适当地满足预定的要求,既要够用,又不过高。

22.什么是准确度?

测量准确度是指测量结果与被测量值之间的一致程度。
测量准确度是一个定性的概念, 一般用准确度等级表示,而不宜与数字直接相连。

23.什么是测量的重复性?复现性?

在相同测量条件下,对同一被测量进行连续多次测量所得结果之的一致性,即为测量结果的重复性。
在改变了的测量条件下,同一被测量的测量结果之间的一致性,即为测量结果的复现性。

24、如何进行测量误差分析?▲误差与不确定度的区别是什么?

误差=测量结果─真值=(测量结果─总体均值)+(总体均值─真值)=随机误差+系统误差
测量不确定度是表征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它与人们对被测量的认识程度有关,是通过分析和评定得到的一个区间。测量误差是表明测量结果偏离真值的差值,它客观存在但人们无法准确得到。

▲ 25、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有哪些?

1)对被测量的定义不完整或不完善;
2)实现被测量的定义的方法不理想;
3)取样的代表性不够,即被测量的样本不能代表所定义的被测量;
4)对被测量过程受环境影响的认识不周全,或对环境条件的测量与控制不完善;
5)对模拟仪器的读数存在人为偏差(偏移);
6)测量仪器的分辩力或鉴别力不够;
7)赋予测量标准和标准物质的值不准;
8)用于数据计算的常量和其他参量不准;
9)测量方法和测量程序的近似和假定性;
10) 在表面上看来完全相同的条件下,被测量重复观测值的变化。

▲26、什么是标准不确定度?

以标准(偏)差表示的测量不确定度,称为标准不确定度。

▲ 27、什么是实验准(偏)差?

当对同一被测量对象作N次测量,表征测量结果分散性的量S按下式算出时,称它为实验标准(偏)差:#

▲ 28、什么是不确定度的A类评定?不确定度的B类评定?

用对观测列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来评定标准不确定度,称为不确定度的A类评定。
用不同于对观测列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来评定标准不确定度,称为不确定度的B类评定,有时也称B类不确定度评定。

▲ 29、什么是合成标准不确定度?扩展不确定度?

当测量结果是由若干个其他量的值求得时,测量结果的标准不确定度,等于这些其他量的方差和协方差适当和的正平方根,称为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扩展不确定度是用标准(偏)差的倍数或说明了置信水平的区间的半宽表示的测量不确定度。

▲30、测量不确定是如何分类的?
扩展不确定度
标准不确定度
测量不确定度
A类标准不确定度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B类标准不确定度
U(k=2,3)
Up(p为置信概率)

▲ 31、测量不确定评定的流程是怎样的?

注:见教材P395图10.5─1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总流程图。

▲ 32、测量控制体系哪些部分组成的?

测量控制体系由两部分组成:
1)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
2)测量过程控制。

▲ 33、何为计量确认?

计量确认是指为了确保测量设备与预期使用要求相一致而进行的一组操作。
确认过程有两个输入:用户计量要求和测量设备特性;确定过程的输出,即是测量设备的确认状态。

▲ 34、何为测量系统分析,在评定测量系统时最基本的问题是什么?

测量系统分析是指采用统计过程控制领域中一些行之有效的原理、方法和工具,来了解测量系统中各种影响测量结果的变异性,从而保证测量系统的质量。
测量系统分析即可以采用数值分析技术,还包括图形技术的应用。
在评定测量系统时,测量系统是否有足够的分辨力,是否随时间保持统计稳定性,是否与预期范围一致,且满足过程分析或控制的要求是三个最基本的问题。

△35、什么是数据修约?

对某一数字,根据保留数位的要求,将其多余位数的数字进行取舍,按照一定的规则,选取一个其值为修约间隔整数倍的数(称为修约数)来代替拟修约数,这一过程称为数据修约,也称为数的化整或凑整。

㈡ 哪年发布的计量法

1985年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草案)》的说明

http://www.law-lib.com 1985-6-8 17:29:27

——1985年6月8日在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上
国家计量局局长 白景中

我受国务院的委托,现就《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草案)》(以下简称《计量法(草案)》)作如下说明:
一、立法的必要性
建国以来,我国不断发展计量事业,并通过国家发布命令、颁发条例,制定管理办法及技术法规等,为统一计量制度,加强计量管理,保证各行各业使用的计量器具量值准确可靠,以维护社会生产、交换活动的正常进行,促进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保护国家和消费者的利益,起了重要的作用。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很不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在新的经济体制下加强监督管理的需要。
(一)过去制定的一些办法、条例等,因受当时历史条件的局限,有些原则精神与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有抵触,有些具体做法,也因情况变化,今天已不能完全适用,需要做较大修改。
(二)仅有国家行政机关颁发的一些规范性文件,不具有国家法律的权威。
(三)随着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加强经济核算,贸易结算中,因计量发生的经济纠纷日益增多。作为消费者的一方,都对卖方说了算的现象不满,强烈要求国家对关系买卖双方经济利益的贸易结算用计量器具实行强制管理,对因计量引起的纠纷,由政府计量部门作为第三者进行技术仲裁,以社会公用计量标准检定的数据作为仲裁的依据,并要求国家用立法的形式做出规定。
(四)在商业经营活动中,由于利用计量器具有意作弊或破坏计量器具的准确性,短斤少两克扣群众,侵犯消费者的利益,损害社会主义商业的声誉,在人民群众中造成恶劣影响的也屡见不鲜。为保护国家和群众的利益,在经济搞活以后,必须相应的加强计量法制监督。
(五)对于医疗卫生和安全防护用的计量器具,多年来,大多数只用不检,失准失修,影响人民的医疗保健,危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需要作出相应的法律规定,对其实行强制管理。
计量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可靠,它具有高度的统一性。同时,计量工作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其应用的广泛又使它具有社会性。计量工作的这些特点,就决定了计量管理必须要具有法制性。因此,国家制定计量法是完全必要的。
二、起草过程
1981年国家计量局成立了计量法起草小组,起草小组在总结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管理条例(试行)》等计量法规经验的基础上,参阅了一些外国计量法及有关资料,经过广泛征求意见,拟出了《计量法(草案)》。国家计量局将草案先后两次发至全国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征求意见,并在1982年和1984年全国计量工作会议上进行讨论、修改。草案经国家经委讨论通过后,又请国务院经济法规研究中心组织有关部门作了修改。前后经过四年多的时间,共修改了十稿。1985年3月22日,国务院经济法规研究中心将草案第十稿提交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根据常务会议讨论的意见,国家经委又组织有关部门进行了讨论、修改,并经国务院领导同志批准,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三、本法的主要内容
本法共分八章五十五条,主要对计量立法的宗旨和适用范围,我国的计量单位制度和国家法定计量单位,量值传递和计量器具的管理,各级计量机构的法律地位,职责、权利和义务,计量监督体制和违反本法应负的法律责任等作了规定。
四、关于几个具体问题的说明
(一)关于建立计量标准的审批问题
国家曾规定各级计量机构建立计量标准须经审批,即政府计量部门建立计量标准,要经上一级政府计量部门审批;企业、事业单位建立计量标准,则要经当地政府计量部门审批。规定这种审批制度,旨在对基层建立计量标准进行审核、协调,减少重复建设。但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实行了各种责任制,如果对此行政干预过多,不仅容易脱离实际,而且也不利于生产发展和技术进步。
计量工作的目的是保证国家计量单位制度的统一和全国量值的准确可靠。从这一基本点出发,《计量法》(草案)改革了建立计量标准的审批制度,由重行政审批、把关,改为重技术考核、认证。这样,既能使计量标准的建立更适应生产、科研的实际需要,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又能保证各项计量标准的量值准确可靠,达到量值统一的目的。
但是,各地区、各单位建立计量标准,如准确度相当于国家计量基准、副基准的,必须经国家计量行政管理部门审批。审批的目的在于适当的控制。因为世界各国的实践证明,同一种计量基准多了,分头向下传递,很容易造成量值的混乱。
(二)关于计量检定的区别管理问题
世界各国虽对计量都实行法制管理,而且成立了国际法制计量组织,我国政府也已正式加入该组织。但各国计量法制管理的范围不同。大体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立法的范围较窄,仅对于贸易结算、医疗卫生、安全防护、环境监测有关的计量工作立法;另一种是立法的范围较宽,几乎各方面的计量工作均纳入法制管理范畴。但对计量器具的检定管理,也不完全相同。有的国家,全部由政府计量部门实行强制管理,强制检定;有的国家,则区别管理,政府计量部门仅对其中一部分实行强制检定。我国多年来的计量管理形式类似于上述第二种类型,在检定管理方面,原则上全部由政府计量部门实行强制管理,强制检定。这种不加区别的一律实行强制管理,强制检定的做法,已不适应新的经济体制。
总结我国多年来计量检定管理工作的经验,综合国际上一些好的做法,国务院确定了我国计量工作要统一立法、区别管理的原则。按照这一原则,《计量法》(草案)规定,对用于社会上实施计量监督具有公证作用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对影响生产第一线计量器具准确性起决定作用的,企业、事业组织内部使用的最高一级计量标准;对关系贸易双方经济利益和人民身体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的计量器具,由政府计量部门或其授权的单位实行强制管理,强制检定;而对其他计量标准和大量的工作计量器具,由企业、事业组织依法自行管理,自行检定或择优送有关计量机构检定,政府计量部门只对其执行计量法律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这样对计量检定区别管理以后,使影响社会、影响全局的计量器具能够真正管住,又能使大量用于生产、科研的工作计量器具的检定渠道放活;既可保证计量器具按法律规定实行周期检定,又可使量值传递按照经济规律进行调节。
(三)关于电能计量的管理问题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对用于结算、收费的电能仪表,因关系到买卖双方的经济利益,作为消费者一方的各部门和企业,特别是耗电大户,要求政府计量部门对其实行强制管理。考虑到各部门的合理要求和我国电力生产管理的实际情况,对结算、收费用电能计量仪表,应按“贸易结算用计量器具”由政府计量部门或授权的部门和单位进行强制管理,加强监督。《计量法》(草案)按以下三条原则做了规定:
⒈电力系统的最高电能计量标准,由国家电能计量基准进行量值传递;
⒉用于结算、收费的电能计量仪表按照充分利用现有技术基础的原则,授权电力部门进行检定,政府计量部门负责对其检定的质量进行监督检查;
⒊电力部门与用户因电能计量发生的纠纷,经双方协商不能解决时,由政府计量部门进行仲裁,以政府计量部门检定的数据为仲裁的依据。
(四)关于制造、修理计量器具的国家监督问题
计量器具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质量不好,量值不准,就会一家产品害千家。所以古今中外,计量器具多由政府监制。这是计量器具在用途和特性上区别于其它产品所决定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管理条例(试行)》的规定,前些年,我国对制造、修理计量器具进行监督的主要形式,是对计量器具的出厂实行国家检定,即由政府计量部门一件一件地搞出厂检定。这种办法虽对计量器具质量的把关起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出现了不少矛盾,而且使企业放松了自己对产品的检验,产生了依赖思想,不利于责任制的推行。
鉴于保证产品质量归根到底是企业的责任,出厂检定应由企业负责。因此,草案对制造、修理计量器具的国家监督形式由单纯的国家检定改为加强计量器具新产品定型鉴定、考核企业的出厂检定条件和对产品质量进行监督检查三个环节。这样,既加重了企业的责任,又恰当地体现了政府计量部门的监督职能,更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计量器具的质量问题。
(五)关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国防科技工业系统的计量管理体制问题
关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国防科技工业系统的计量工作,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曾批转了《国防计量工作管理条例》。考虑到国防单位的特殊情况,在草案关于国务院有关部门计量机构的一条中,单列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国防科技工业系统计量机构的设置、职权及量值传递体制,由国务院和中央军委规定”一款。但《国防计量工作管理条例》,只调整国防系统内部的计量工作,对军工企业生产包括计量器具在内的民用产品,凡涉及社会的,应受政府计量行政管理部门监督,与社会上有关单位发生计量纠纷,经双方协商不能解决时,由政府计量部门组织仲裁。在这些方面,与国务院其它工业部门享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
(六)关于计量机构的设置问题
当前,全国还有近360个边远地区的县没有计量机构,这些地区的计量工作处于无人过问的状况。这个问题不解决,组织上不落实,势必影响《计量法》的贯彻实施。为此,草案在规定了县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计量管理机构的同时,根据机构设置要精简的原则,还规定了边远地区的县,可在政府的有关机构中设专职计量管理人员的条款。
各位委员:《计量法(草案)》经与各地和有关方面反复磋商,意见基本一致,内容更趋完善,公布实施的条件基本具备。我们相信,计量法的正式颁布实施,必将对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生产、科学技术和贸易的发展,保护国家和消费者的利益,产生深远的影响。
我的说明完了,请予审议。

㈢ 我国计量立法的宗旨是什么

加强计量的监督管理,保障计量单位制的统一和量值的准确可靠。
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计量保证,为保护广大消费者免受不准确或不诚实测量所造成的伤害,为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财产的安全,保护国家的权益不受侵害。

㈣ 计量法规有哪些

我国现已基本形成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及其配套的计量行政法规、规章(包括规范性文件)构成的计量法规体系。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质量工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简称《计量法》,是调整计量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1985年9月6日审议通过,自1986年7月1日起施行。
《计量法》是国家管理计量工作的根本法,是实施计量法制监督的最高准则。《计量法》共6章35条,基本内容包括:(1)计量立法宗旨;(2)调整范围;(3)计量单位制;(4)计量器具管理;(5)计量监督;(6)计量授权;(7)计量认证;(8)计量纠纷的处理;(9)计量法律责任等。

制定《计量法》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单位制的统一和量值的准确可靠,从而促进国民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计量保证,并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财产的安全,维护消费者利益,以及保护国家的利益不受侵犯。
质量工程师
《计量法》的调整对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所有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中国人民解放军、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凡是建立计量基准、计量标准,进行计量检定,制造、修理、销售、进口、使用计量器具,使用法定计量单位,开展计量认证,实施仲裁检定和调解计量纠纷,以及进行计量监督管理等方面所发生的各种法律关系。
它侧重调整单位制的统一以及影响社会秩序、危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计量问题,有关家庭自用、教学示范用的计量器具一般不在《计量法》的调整之列。
(二)计量法规
1。计量行政法规和规范性文件
(1)国务院依据《计量法》所制定(或批准)的计量行政法规。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等。
(2)省、直辖市、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地方计量法规。
2.计量规章、规范性文件质量工程师
(1)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制定的各种全国性的单项计量管理办法和技术规范。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条文解释》、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等。
(2)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制定的部门计量管理办法。 例如:《国防计量监督管理条例》等。
(3)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计量行政部门制定的地方计量管理办法。

㈤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立法宗旨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一章第一条说明了其立法宗旨:为了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加强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维护社会主义经济秩序,制定本法。

㈥ 计量立法的宗旨是什么

加强计量监督管理,保障国家计量单位制的统一和量值的准确可靠,有利于生产、贸易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维护国家、人民的利益。

㈦ 会计法的立法宗旨是

根据会计法的规定,其立法宗旨是:

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会计行为是指以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和会计管理为主要内容的会计活动。会计资料是指记录和反映单位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书面会计资料,是会计信息的载体。

加强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地反映经济业务活动情况,参与经济管理和经营决策,是会计工作的基本职能。目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受利益驱动,会计职能被人为扭曲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十分严重。

已经影响到会计资料在加强宏观调控、改善经营管理、评价财务状况、防范经营风险、作出投资决策等方面作用的发挥,由此带来的社会危害和经济损失很大。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会计行为不规范,是主要原因之一。为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必须依法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

(7)计量立法的宗旨是什么扩展阅读:

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实现这个目标,一方面要靠国家立法和执法予以保障;另一方面,也要靠全体人民、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自觉遵守法律来实现。即利用法律机制调整和规范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各种社会关系。

以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这不仅是市场经济对法律的要求,也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保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依法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对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将发挥积极作用。

㈧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主要内容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全文如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计量监督管理,保障国家计量单位制的统一和量值的准确可靠,有利于生产、贸易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维护国家、人民的利益,制定本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建立计量基准器具、计量标准器具,进行计量检定,制造、修理、销售、使用计量器具,必须遵守本法。
第三条国家采用国际单位制。
国际单位制计量单位和国家选定的其他计量单位,为国家法定计量单位。国家法定计量单位的名称、符号由国务院公布。
非国家法定计量单位应当废除。废除的办法由国务院制定。
第四条 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对全国计量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计量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章 计量基准器具、计量标准器具和计量检定
第五条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负责建立各种计量基准器具,作为统一全国量值的最高依据。
第六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根据本地区的需要,建立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经上级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主持考核合格后使用。
第七条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根据本部门的特殊需要,可以建立本部门使用的计量标准器具,其各项最高计量标准器具经同级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主持考核合格后使用。
第八条企业、事业单位根据需要,可以建立本单位使用的计量标准器具,其各项最高计量标准器具经有关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主持考核合格后使用。
第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使用的最高计量标准器具,以及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方面的列入强制检定目录的工作计量器具,实行强制检定。未按照规定申请检定或者检定不合格的,不得使用。实行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的目录和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制定。
对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计量标准器具和工作计量器具,使用单位应当自行定期检定或者送其他计量检定机构检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应当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条计量检定必须按照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进行。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由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制定。
计量检定必须执行计量检定规程。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由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制定。没有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的,由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分别制定部门计量检定规程和地方计量检定规程。
第十一条计量检定工作应当按照经济合理的原则,就地就近进行。
第三章 计量器具管理
第十二条制造、修理计量器具的企业、事业单位,必须具备与所制造、修理的计量器具相适应的设施、人员和检定仪器设备,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或者《修理计量器具许可证》。
制造、修理计量器具的企业未取得《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或者《修理计量器具许可证》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予办理营业执照。
第十三条制造计量器具的企业、事业单位生产本单位未生产过的计量器具新产品,必须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其样品的计量性能考核合格,方可投入生产。
第十四条未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批准,不得制造、销售和进口国务院规定废除的非法定计量单位的计量器具和国务院禁止使用的其他计量器具。
第十五条制造、修理计量器具的企业、事业单位必须对制造、修理的计量器具进行检定,保证产品计量性能合格,并对合格产品出具产品合格证。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应当对制造、修理的计量器具的质量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六条进口的计量器具,必须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检定合格后,方可销售。
第十七条使用计量器具不得破坏其准确度,损害国家和消费者的利益。
第十八条个体工商户可以制造、修理简易的计量器具。
制造、修理计量器具的个体工商户,必须经县级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考核合格,发给《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或者《修理计量器具许可证》后,方可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营业执照。
个体工商户制造、修理计量器具的范围和管理办法,由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制定。
第四章 计量监督
第十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根据需要设置计量监督员。计量监督员管理办法,由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制定。
第二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可以根据需要设置计量检定机构,或者授权其他单位的计量检定机构,执行强制检定和其他检定、测试任务。
执行前款规定的检定、测试任务的人员,必须经考核合格。
第二十一条处理因计量器具准确度所引起的纠纷,以国家计量基准器具或者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检定的数据为准。
第二十二条为社会提供公证数据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必须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其计量检定、测试的能力和可靠性考核合格。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三条未取得《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修理计量器具许可证》制造或者修理计量器具的,责令停止生产、停止营业,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罚款。
第二十四条制造、销售未经考核合格的计量器具新产品的,责令停止制造、销售该种新产品,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罚款。
第二十五条制造、修理、销售的计量器具不合格的,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罚款。
第二十六条属于强制检定范围的计量器具,未按照规定申请检定或者检定不合格继续使用的,责令停止使用,可以并处罚款。
第二十七条使用不合格的计量器具或者破坏计量器具准确度,给国家和消费者造成损失的,责令赔偿损失,没收计量器具和违法所得,可以并处罚款。
第二十八条制造、销售、使用以欺骗消费者为目的的计量器具的,没收计量器具和违法所得,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对个人或者单位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九条违反本法规定,制造、修理、销售的计量器具不合格,造成人身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对个人或者单位直接责任人员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条计量监督人员违法失职,情节严重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轻微的,给予行政处分。
第三十一条本法规定的行政处罚,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决定。本法第二十七条规定的行政处罚,也可以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决定。
第三十二条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对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的行政处罚决定期满不起诉又不履行的,由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三条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国防科技工业系统计量工作的监督管理办法,由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依据本法另行制定。
第三十四条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根据本法制定实施细则,报国务院批准施行。
第三十五条本法自1986年7月1日起施行。

㈨ 什么叫计量校准计量检定

计量检定是指为评定或证实计量器具的计量性能是否完全满足计量检定规程的要求,确定其是否合格所进行的全部工作。
计量校准是指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所指示的量值,或实物量具或参考物质所代表的量值,与对应的由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

㈩ 计量法属于什么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简称《计量法》,是调整计量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1985年9月6日审议通过,自1986年7月1日起施行。《计量法》是国家管理计量工作的根本法,是实施计量法制监督的最高准则。《计量法》共6章35条,基本内容包括:(1)计量立法宗旨;(2)..

热点内容
司法解释的效力等级 发布:2025-01-16 03:59:08 浏览:624
民法典生态破坏责任 发布:2025-01-16 03:40:05 浏览:460
基层党员组织条例 发布:2025-01-16 03:40:04 浏览:271
公司注销法律依据 发布:2025-01-16 03:02:42 浏览:282
高级人民法院书记员 发布:2025-01-16 02:54:26 浏览:441
劳动法对合同工的工龄计算 发布:2025-01-16 02:53:53 浏览:117
法治文化道德 发布:2025-01-16 01:26:16 浏览:733
网络法院宣判 发布:2025-01-16 01:20:30 浏览:721
十八届四中全会一手抓法治 发布:2025-01-16 01:11:56 浏览:457
孙斌律师 发布:2025-01-16 01:06:55 浏览: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