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专项立法机构

专项立法机构

发布时间: 2022-12-31 13:28:19

『壹』 施法局是什么部门

司法局是司法行政部门,主要负责社区矫正、法制宣传、人民调解、律师管理、公证服务、法律援助、合法性审查等工作。司法局的性质是司法行政机关。司法局是我国的司法行政机关,属于政法体系,归政法委管辖,和公安、检察院、法院共称为司法执法机关。其中公安机关和司法局属于行政机关,检察院和法院属于司法机关。司法局的职工编制为政法专项编制。
司法局的职责之一是社区矫正工作。我国对待罪犯的矫正分为监狱矫正和社区矫正两种。其中社区矫正是指在司法所工作人员与社区工作者、社会志愿者、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共同一起对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进行管辖,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帮助其顺利返回社会。
司法局的职责之二是人民调解工作。调解是处理矛盾纠纷的有效方式之一。邻里纠纷、劳动纠纷、民事纠纷等都可以用调解的方式解决,一般司法局里会内设人民法治促进科,专门负责人民调解员的管理工作,培养人民调解员队伍,为人民调解工作充实人员力量。
按照宪法的规定,我国的权力分配如下:
1、立法机关: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
2、司法机关:各级法院、各级检察院
3、行政机关:国务院、各级地方政府以及个政府部门。
法律依据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
第二十八条 纪委派驻纪检组对派出机关负责,加强对被监督单位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其他领导干部的监督,发现问题应当及时向派出机关和被监督单位党组织报告,认真负责调查处置,对需要问责的提出建议。派出机关应当加强对派驻纪检组工作的领导,定期约谈被监督单位党组织主要负责人、派驻纪检组组长,督促其落实管党治党责任。派驻纪检组应当带着实际情况和具体问题,定期向派出机关汇报工作,至少每半年会同被监督单位党组织专题研究1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对能发现的问题没有发现是失职,发现问题不报告、不处置是渎职,都必须严肃问责。

『贰』 如何发挥人大在立法中的主导作用 推动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精准立法

坚持人大在立法中的主导地位,推动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精准立法,提高立法的针对性和精细化水平,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的一个重要着力点,也是充分发挥立法引领和推动作用的必然要求。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关于地方人大立法的工作要求,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作为法定的立法机关和立法机构,在立法过程中应进一步明确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主体地位,彰显主要的、导向性的主体功能,充分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地方立法中的主导作用。
一、要注重发挥人大在立法选项中的主导作用
法律法规立项工作是体现人大立法主导作用的关键,是立法主导性的第一道关口;制定立法规划,选择确定好立法项目,决定着地方立法的价值取向,关系着立法工作的成败得失。一般法规立项要经过立法预测、立法征集、调查研究、分析比较和科学论证。在立法选项阶段,地方人大一定要牢牢把握主动权,不断健全立法项目公开征集制度,坚持立法公开、开门立法。首先要通过各种媒体,向社会广泛征求立法项目,积极引导公众提出立法项目,广纳民声民意,克服以往那种以行政部门申报为主、受制于行政部门立法积极性的不良现象。其次立法选项要体现人民意志。立法选项涉及具体应该立什么法?需要立什么法?要根据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求,按照轻重缓急、成熟与否的原则进行逐项论证。应注意坚持问题导向,从服从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考量、且急需解决的事项中选取立法项目,而对那些涉及有关行政执法方面的立法项目、或一些立法条件不成熟、条件不具备、需要不迫切的问题,坚持能不立就不立,能缓立的就缓立,要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把保障公民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保障公民人身权、财产权、基本政治权利,保障公民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利作为立法重点,实现公民权利保障法治化。再次要做好立法项目的统筹协调,做好立法选项的审查工作。一方面应积极探索立法协商的方式、方法和途径,建立健全立法决策咨询制度,加强人大及其常委会与政府的整体协调,通过召开立法征集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充分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对初选立法议题进行逐一筛选,从而使立法选项既能充分反映民意,又能体现各方利益平衡;另一方面立法计划编制要注重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相结合,长远规划要进行预测和顶层设计,注重前瞻性、战略性,注重法律法规体系的科学性和完整性。年度计划要以问题为导向,注重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防止受部门提议立法权的诱导,努力改变“政府提什么,人大立什么”的传统惯例,从而为立法决策更加充分体现各方面、各领域对立法引领和推动作用的呼声和期盼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要注重发挥人大在立法起草中的主导作用
立法的起草工作直接关系到法律的质量,也决定着立法工作的成败。因此,立法计划由谁来编制? 法规草案由谁来起草? 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立法的质量和水平。目前,关键是加强人大的主导作用,明确立法权力边界,切实改变过去那种法律法规草案文本由政府部门起草、再提交人大审查,向社会征求意见提请人大审议通过的错误做法,从体制机制和工作程序上有效防止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主义法律化。地方人大在具体的立法实践中,不能当“甩手掌柜”,要敢于勇于挑起立法计划编制和主导法规草案起草的重担,推进立法主体多元化,一些立法事项,既可以聘请相关法律顾问、由人大专门委员会或常委会相关工作机构负责起草法规草案,也可以委托大专院校、专家学者、社会团体、科研机构或者公民起草,还可委托市辖区(县、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广泛征集民意、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地方性法规草案的建议稿。对综合性、全局性、基础性等重要法律草案,应当成立由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关专门(工作)委员会牵头、政府法制办和有关部门、人大代表及专家学者共同组成的专项立法起草小组,积极探索立法机关主导、社会各方有序参与的立法途径和方式,拓宽公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充分汲取各方智慧,广泛凝聚社会共识;对部门间争议较大的重要立法事项,由决策机关引入第三方评估,通过座谈、咨询和分析论证,并将法规规章草案向社会公开,充分听取各方意见,最后协调决定。同时要建立健全法律法规集中起草制度,积极探索开放式、多元性的起草机制,建立健全立法专家顾问制度、征求人大代表意见制度、向下级人大征询立法意见机制、社会公众沟通机制,发挥好人大在立法起草过程中的统筹协调作用。
三、要注重发挥人大在立法审议中的主导作用
立法审议是立法的重要环节,法律法规草案的审议工作也是立法工作的最后一道关口,必须精雕细琢,细之又细,充分发挥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代表的作用。首先,要严格遵守立法程序,依法行使立法权。立法审议法规草案是一项政治性、法律性、程序性很强的工作,决不能简单省事走过场,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的立法程序进行。提交人大审议的法规草案应有提案人、依法向本级人大提出法规案,先由专门委员会对法规草案进行审查,并向大会作出说明;列入大会议程的法规案印发会议,由人大及其常委会组织进行讨论,提出修改意见,法规案在审议中有重大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可授权常委会相关机构根据代表的意见做出修改,提请下一次会议进一步审议;对法规草案涉及的一些重要问题意见分岐较大、争执不下时,可暂缓审议。这里需要说明和强调的是审议法规案,应尽量采用“二审三表决”(即经过两次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后不提交第二次会议表决,在召开第三次人大常委会会议时不再进行审议,直接提交第三次会议表决)或“三审”(即经过三次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后提交第三次会议表决)的审议模式。目前最常用的“二审”(即经过二次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后提交第二次会议表决)方式,普遍存在以下缺憾:草案在第二次会议期间审议提出来的许多意见,由于马上要提交表决,时间紧迫,人大法制机构来不及仔细推敲,难于充分研究吸收。“二审三表决”的审议方式可以充分利用第二次和第三次人大常委会会议间隔的两个月时间,解决以上缺憾。其次要保证充分的审议时间,充分汲取各方智慧。一方面,要克服直到人大常委会会议召开前一天才拿到法律法规草案的现象,敦促有关议案提前提交并送到审议者--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有关人大代表手上,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审议前的研究、分析和论证,这是决定草案审议工作质量的前提。另一方面,在人大常委会会议期间,审议时间也要给足,让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有充足的时间逐条甚至逐句审议草案条文,同时也给人大法制机构留足时间研究吸收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审议中提出的修改意见。对立法中的重大问题和分歧意见,需要在深入调研基础上,把握好各方利益诉求,平衡好各种利益关系,防止部门利益法制化,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第三,要明确各审次的审议重心,提高表决程序科学性和民主化水平。一审着重审议草案的体例、框架、结构和重点、焦点问题。二审要对草案的条文进行逐条逐句审议;三审重点看吸纳公众意见进行立法修改情况。同时应探索法规草案条文单独表决机制,对经过修改后仍有重大分歧的个别条款,先实行单独表决,然后才进行整体表决,从而真实反映审议者的意见。对涉及面广、综合性强,事关区域改革发展稳定和人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作出规定的法规草案,建议事先进行立法评估,进行科学论证分析,提请人代会审议通过,发挥好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功能作用,从而使地方立法上合国家法律政策规定,下合人民群众的心愿和要求,真正实现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精准立法,推动全面实施依法治国的进程。

『叁』 北京两家培训机构被查处,如何加强管理教育机构

北京两家培训机构被查处,应这样加强管理教育机构。

一、北京两家培训机构被查处

建立教育、市场监管等部门的联合执法机制,每年都要对培训机构进行一次考核,对存在问题的及时反馈,督促其限期改正,如果整改不及时,那么就坚决取缔。

四、规范管理建档立卡

对培训机构的教师进行实名认证,严格准入,保证培训的质量。另一方面,要防止在职教师从事教育活动,对其进行严格管理。

只有采用上述的方法才能明确教育主管部门的职责,保护好学生的合法权益,有效地化解危机,保证良好的社会环境,推动我国教育培训产业的健康发展。

『肆』 专项立法和单行立法区别

我也不清楚

『伍』 就制止餐饮浪费专项立法: 正认真研究浪费标准、法律执行等问题

就制止餐饮浪费专项立法,臧铁伟介绍,法工委开展了多方面工作:成立立法工作专班,加快推进专项立法;认真开展相关立法研究,系统梳理我国现行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以及国外有关法律和政策规定,为立法工作提供依据和借鉴参考;积极开展立法调研,召开座谈会听取中央有关部门单位、全国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行业协会、企业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立法的意见建议,书面征求9个基层立法联系点意见,赴政法院校进行调研;着手起草法律草案,并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做好与粮食安全保障法草案的衔接;加强工作沟通联系,与中央有关部门单位共同研究做好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立法工作;加强对地方立法工作的联系和指导,在工作层面同拟开展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地方立法的地方人大保持密切沟通交流。
“目前,对于浪费标准、法律执行等具体问题,立法工作专班都在认真研究中。”臧铁伟说,立法工作机构将在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把相关规范制定完善好,并推动相关法律尽快出台,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提供法治保障。

『陆』 中县级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有权对法律进行解释吗 解释有效力吗

1、道路交通安全法适用于公路交通,铁路交通适用铁道法。2、按照立法法,只有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才能对法律作出立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可以对案件定性和审理作出司法解释,其他机关的解释无法律效力

『柒』 国土空间规划专项立法启动 土地、城乡规划将成历史

“过去规划要去办个手续,用地要去办个手续,至少在两个部门间来回奔波。有的企业为了加快进度实际上是两套班子,一套班子在跑规划,一套班子在跑土地,苦不堪言。”

在去年9月20日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自然资源部副部长赵龙用了上面一个例子来说明过往规划审批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规划许可要办一个证,用地审批要办一个证,企业看似拿了好几个证件,但这些证的效用是一致的。”

当月,自然资源部下发《关于以“多规合一”为基础推进规划用地“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改革的通知》,试图通过“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改革让群众和企业感受到实实在在的便利。

赵龙表示,此举意在实现两个效果,一是便民利民,优化营商环境,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二是减少行政资源的浪费,使大家有更多的精力进行政策制定和实施监管。

原有规划过多

规划类型过多、内容重叠冲突、审批流程复杂、地方规划朝令夕改等问题过往被业界诟病已久,但多年未见实质性变革,为何现在可以大张旗鼓地推行“多审合一、多证合一”?

一个大的背景是,中央近期就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连续下发“高规格”文件,为此指明了大方向。

2019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下发。

按照《意见》,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融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多规合一”,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对各专项规划的指导约束作用。

2019年10月31日,十九届四中全会要求,加快建立健全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统筹协调管控制度,统筹划定落实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空间管控边界以及各类海域保护线。

赵龙在上述发布会上表示,机构改革前,由于规划职责分属不同的部门,行政相对人需要向两个部门分别申请城乡规划许可和建设用地审批,其中很多内容高度相近,客观上存在同类事项多头审批、重复审查、交叉审查、流程复杂等问题,增加了企业和群众的负担,影响了投资落地的效率。

“这次机构改革,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融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多规合一’,为改革规划许可和用地审批创造了条件。”赵龙称。

法律的修改也开始为国土空间规划的推进保驾护航。

2020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新版《土地管理法》第十八条规定:国家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经依法批准的国土空间规划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已经编制国土空间规划的,不再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

专项立法也在推进。根据《自然资源部2019年立法工作计划》,空间规划局研究起草《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法》。同时,自然资源部积极配合全国人大有关专门委员会做好《国土空间规划法》等立法工作。

方向虽明,谁来执行?此前,主体功能区规划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原国土部主导,城乡规划则主要是住建部负责,政出多门难免影响效率和权威性。

2018年开始,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组建了自然资源部,将承担“多规合一”、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职责。

三条红线

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的指导意见》,要求统筹划定落实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到2035年,通过加强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管理,严守三条控制线,引导形成科学适度有序的国土空间布局体系。

这三条控制线与国土空间规划是什么关系?为何要统筹划定?

简单理解,从国土空间规划中,外界看到的是发展目标和愿景,主要解决怎么干的问题;而从三条控制线中,外界看到的是发展底线和红线,主要提出哪些不能干的问题。

与原来规划政出多门类似,三条控制线此前也分属不同部门来划定,由此带来的弊端不少。

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局长刘国洪在解读上述指导意见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机构改革前,原环境保护部牵头划定陆地生态保护红线,原国土资源部、原农业部联合组织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原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划定城镇开发边界,原国家海洋局牵头划定海洋生态保护红线。

截至2019年11月,京津冀、长江经济带11省市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共15省(区、市)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已获国务院批准。全国划定永久基本农田15.5亿亩,已完成上图入库、落地到户。北京等14个城市的开发边界划定已完成,其他部分城市形成了初步成果。

刘国洪表示,三条控制线分头划定,在划定规程、技术规范和管理规定上缺乏统一标准,划定工作统筹协调也不够,出现了交叉重叠难落地等情况,对后续规范管理和严格监管造成不少矛盾和冲突;对落实国家重大战略的相关建设难以避让占用生态红线,缺乏明确的管控规则,不利于维护三条控制线的严肃性。

国家机构改革后,新组建的自然资源部承担了“多规合一”、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职责,原来分散在相关部门的三条控制线划定管理职责,也由自然资源部统一履行。

以后一旦三条控制线出现矛盾时,应该如何处置?

“三条控制线出现矛盾时,生态保护红线要保证生态功能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永久基本农田要保证适度合理的规模和稳定性,城镇开发边界要避让重要生态功能,不占或少占永久基本农田,区分自然保护地核心区和一般控制区,根据对生态功能造成的影响确定是否退出。”刘国洪称。

『捌』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拟定地方性法规草案和制定政府规章程序规定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以下简称市人民政府)拟定地方性法规草案和制定政府规章的程序,提高立法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规章制定程序条例》《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拟定地方性法规草案和制定政府规章程序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第二条市人民政府拟定地方性法规草案和制定政府规章适用本规定。第三条本规定所称地方性法规草案,是指由市人民政府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向市人民代表大会或常务委员会提出的制定、修改或者废止地方性法规的议案。

本规定所称政府规章,是指由市人民政府依照立法权限和本规定制定,并以市人民政府令形式公布实施的规范性文件。第四条市人民政府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就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的事项制定政府规章。第五条拟定地方性法规草案和制定政府规章应当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遵循立法法确定的立法原则,符合宪法、法律、政策的规定,坚持从本市实际出发,坚持科学性、民主性,坚持立法与改革决策相结合。第六条市人民政府拟定地方性法规草案和制定政府规章涉及本市重大经济社会方面的内容,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市委报告。第七条市人民政府组织拟定地方性法规草案和制定政府规章。

市司法行政部门具体负责地方性法规草案拟定和政府规章制定工作的指导协调和草案审查工作。

各旗县区人民政府、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及有关单位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和市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承担起草地方性法规草案和政府规章的具体工作,配合做好市人民政府立法的相关工作。第八条拟定地方性法规草案的程序包括立项、起草、审查、决定、提请审议。

制定政府规章的程序包括立项、起草、审查、决定、公布、备案、解释和立法后评估。第九条法律、法规已经明确规定的内容,地方性法规草案和政府规章原则上不作重复规定。第二章立项第十条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提出地方性法规建议项目和制定政府规章年度立法计划,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立改废释并举。

政府规章年度立法计划应当与地方性法规年度立法计划相衔接。第十一条政府规章年度立法计划包括审议项目和调研项目。审议项目一般在上一年度比较成熟的调研项目中产生,并在计划年度内完成,调研项目在符合立项条件的建议项目中产生,于计划年度内开展调研工作并形成调研成果。第十二条市司法行政部门应当于每年下半年向旗县区人民政府、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及有关单位征集下一年度立法建议项目。

市司法行政部门应当通过门户网站、报刊等媒体,向社会公开征集立法建议项目。第十三条提出立法建议项目的,应当向市司法行政部门提交立法建议项目说明。说明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立法建议项目名称;

(二)所需解决的主要问题、制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拟采取的主要措施;

(三)调研论证的基本情况;

(四)制定依据和有关参照资料。第十四条立法建议项目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立项:

(一)超越立法权限的;

(二)与有关法律法规相抵触或者不符合国家有关方针政策的;

(三)大量重复上位法条文或者上位法正在制定或者修改的;

(四)立法目的不明确或者立法必要性不充分的;

(五)无实质性内容或者调查研究不充分的;

(六)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可以通过制定规范性文件或者其他政策措施予以调整,没有必要专项立法的;

(七)不符合本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情况和需要的;

(八)制定地方性法规或者政府规章条件尚不成熟的;

(九)其他不需要通过制定地方性法规或者政府规章解决的情形。第十五条地方性法规年度立法计划建议,由市司法行政部门拟定,经市人民政府审定后报送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市司法行政部门应当拟订政府规章年度立法计划,由市人民政府报送市委批准后向社会公布。

在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年度立法计划执行中,市司法行政部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年度立法计划调整建议。地方性法规立法计划的调整,经市人民政府审定后报送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政府规章年度立法计划的调整由市人民政府报送市委批准后向社会公布。

『玖』 总结07年的大事

一、 全国就业十件大事

1.实现"社会就业更加充分"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

党的十七大确定了今后五年我国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发的路线和方针政策,并将就业作为加快改善民生的六大任务之一,提出将实现社会就业更加充分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确立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实施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八项措施,为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就业再就业工作指明了方向。

《就业促进法》颁布后,全国26个省级领导干部在人民日报、工人日报、劳动保障报等媒体发表专题文章,对政府履行促进就业职责作出承诺。同时,进一步落实目标责任制,充分发挥促进就业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加强完善政府领导下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协调机制。12月,中国就业促进会在四川成都举办了《中国就业市长论坛》,与会的全国50个城市市长,向全国所有城市的管理者发出倡议,切实履行政府促进就业和治理失业的重要职责,认真抓好《就业促进法》的贯彻实施,为建设就业更加充分、人民乐业安康、社会稳定繁荣的和谐城市作出不懈努力。

董克用:世界各国政府的经济政策的目标之一都是充分就业,促进就业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市长们的承诺很鼓舞人心,盼望每个城市有更具体的措施。

田小宝:人民政府,一诺千斤。人民乐业,社会和谐。

马永堂:就业是一个世界性的话题,也是摆在各国政府面前的一项永恒的艰巨任务。翻开各国政党竞选国家或政府首脑的纲领或宣言,抑或观察一下各国历届政府执政的纲领或理念,我们不难发现,他们都把就业议题放在竞选或执政纲领的极为重要的位置上。这其中的奥妙当然不乏有取悦于民,争取民意的成分,但更为重要的是,大家都认识到,就业不仅是涉及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的大事,也是促进个人职业生涯发展,关乎千家万户切身利益和增强国家生产力和竞争力的坚实基础。既然就业如此之重要,倘若还有那位竞选者或统治者再敢拿就业问题不当回事儿,那他不是白痴,便是自讨没趣或失败?!

我国自古有"民以食为天"之说,意思是说民众的吃饭问题是天大的事,是需要解决的第一要务。而解决这一要务的关键就在于切实解决好民众的充分就业问题。根据古今中外的经验,《就业促进法》把实现社会就业更加充分列为我国县级以上各级政府的的一个重要任务和考核目标,并以法律的形式把它确定下来,这是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的。

《就业促进法》颁布后,全国26个省级领导干部已在人民日报、工人日报、劳动保障报等媒体上发表了专题文章,对政府如何履行促进就业职责,作出了庄严承诺,并表示为进一步落实这一目标责任制,要充分发挥促进就业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加强政府领导下的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协商机制和进一步完善现有的各项促进就业政策和措施。全国50个城市的市长日前也表示,一定要切实履行好政府促进就业和治理失业的重要职责。希望这些承诺和表态能够随着两法的实施逐一变成事实。

6.就业服务专项活动成为劳动保障部门服务民众的品牌,深入民心,成效显著。

在两节期间开展"再就业援助行动",在春节后农民工外出求职高峰期间实施"春风行动",在5月民营企业用人旺季开展"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在9月高校毕业生集中就业时实施专项服务周等活动,把握劳动者求职就业集中需求,通过专项行动,实现落实政策和人性化服务,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解决劳动者就业问题。同时,用专项资金推进农民工培训,提高农民工就业稳定性,取得新进展。

董克用:服务型政府在劳动领域得到了更充分的体现。

田小宝:专项服务,暖人心扉。树立品牌,重在实效。

马永堂:公共就业服务服务机构是贯彻落实政府就业政策,帮助求职者特别是困难群体实现就业的载体。美、英、法、德、日等国家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在向求职者提供免费优质服务时,都十分注重就业服务方式和经验的创新与积累。多年来,他们创新和积累了"一站式服务"、"个性化服务"、"跟踪服务"和"专题服务"等有效服务方式。

在借鉴国外有益经验的基础上,劳动保障部培就司提出了在两节期间开展"再就业援助行动",在春节后农民工外出求职高峰期间实施"春风行动",在5月民营企业用人旺季开展"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和在9月高校毕业生集中就业时实施专项服务周等活动。各地在开展这些专项行动时,能够紧紧把握劳动者相对集中的求职需求,及时拨出专项资金,提供有针对性的人性化服务。通过专项就业服务行动和平时就业服务活动的密切结合,扎扎实实地提高了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效率,并建立了良好的服务品牌形象与意识。这种被实践证明了的有效措施,应该予制度化和规范化,并持之以恒地长期坚持下去。

7.技工学校助学金和高技能人才津贴政策,为技能人才成长铺平道路。

在全国推进技工学校与企业合作,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国家将高技能人才纳入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范围,每二年选拔一次,每次选拔400人,充实完善了高技能人才政策,同时,对技工学校农村学生和城市家庭困难学生给予每人每年1500元助学金补贴。这些政策措施将为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产生积极激励作用。

董克用:高技能人才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加快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是最重要的战略举措。

田小宝:技能人才,家国之宝。培育激励,政策保障。

马永堂:在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加快的今天,国家间的实力竞争,说到底是一种人才竞争。因此,许多有竞争力的国家都把培养高技能人才作为强国之策,并为此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培训制度和资助计划。譬如闻名遐迩的德国双轨制培训制度、美国和加拿大的贷款培训制度等等。

我国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本国的国情,不失时机地推行了技工学校与企业合作,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制度。与此同时,国家还将高技能人才纳入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范围,并对技工学校中农村学生和城市家庭困难学生给予每人每年1500元助学金补贴。这些激励政策和措施,对于进一步加快我国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将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我们应继续执行并不断完善这些政策措施,并毫不动摇地长期坚持下去。

8.加强培育和规范人力资源市场,促进公平就业。

《就业促进法》整合现有的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毕业生就业市场等各类市场,形成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明确规定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等不同而受歧视;残疾人、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和进城就业的农民等群体享有与其他劳动者平等的劳动权利。同时,明确要求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管理,规范市场秩序,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奠定了基础。

董克用:只有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才能实现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才能保障劳动者的权益。

田小宝:统一市场,竞争有序;公平就业,消除歧视。

马永堂:为把现有的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等各类市场整合为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就业促进法》作了专款规定,并把它列为县级以上政府的法定责任。

在我国要建立起一个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任务是极其繁重和艰巨的。因为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彻底打破我国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的二元结构,并从根本上整合目前分部门管理的各自为政的城市就业服务体系,打破部门利益;并须在户籍制度、行政管理体制、法律体系和财政制度等方面作出相互配套、彼此关联的的重大改革。显然这种改革不是一件轻而易举或一蹴而就的事。但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和劳动就业制度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的需求方向来看,它又是必由之路。舍此,别无他径。因此我们在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的过程中,必须做好长期战斗和打硬仗的思想准备。

"人力资源市场" 和"劳动力市场"一词的含义,从国际劳工组织使用的场合、针对的范围或对象来看、是有所区别的,前者多针对微观层面而言,后者则是专指宏观和中观层面的劳动力供求关系和工资价位变化状况和机制的专用词汇。《就业促进法》在这里所使用的"人力资源市场" 一词, 我认为应把它理解为或看作是国际上通行的和国际劳工组织惯用的"劳动力市场"的含义。

《就业促进法》以专章形式对公平就业作出了明确规定,竖起了我国禁止就业歧视的大旗。这对促进我国社会和与正义,并对实现我国就业和职业机会公平与公正来说,是一大亮点和一种里程碑式的进步。

实现就业公平和争取社会正义是人类社会共同追求的崇高目标。然而,这一目标能否实现或实现的程度如何,又取决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和就业观念等等因素。眼下,虽然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较快,但由于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而质量较差,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格局难以短期内改观,而就业形势又因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经济结构调整中失业人员再就业三碰头的错综复杂局面,压力巨大。在这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我国的就业或职业歧视现象比比皆是,歧视的种类也五花八门,既有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等因素引起的歧视;也有因残疾、携带传染病原,甚或因身份、姓名、属相和高矮胖瘦引起的就业或职业歧视。

面对这种严峻的就业压力和就业歧视现象,如何才能真正减少和逐步彻底消除就业或职业歧视呢?国际上的普遍经验是,除由国家宪法、劳动法或其他上位法作出原则性规定外,需要针对某种就业或职业歧视进行专项立法,并建立处理就业或职业歧视的专门机制或机构。譬如美国就有反对性别歧视法、反对年龄歧视法和反对残疾人歧视法等,并设有专门处理就业或职业歧视的就业平等委员会。英国、法国和日本等国家也有这方面的专项立法或专职处理机构。但即便是在这些国家,就业或职业歧视现象依然没有根除,比如在美国,男女同工不同酬现象仍照样普遍存在。

尽管在现实生活中,还没有哪个国家完全铲除就业或职业歧视现象,但法律意义上的禁止是必需的。我国《就业促进法》在借鉴国际反就业或职业歧视立法经验的基础上所制定的禁止我国就业或职业歧视的专章规定,对我国营造反对并禁止就业或职业歧视的社会环境或舆论氛围,并对进一步制定我国促进公平就业条例,反对就业或职业歧视的实施细则,奠定了坚实基础。

9.开展首届全国劳务品牌展示交流及评选表彰活动。

2007年11月,由劳动保障部、河南省人民政府指导,中国就业促进会主办,河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承办的首届全国劳务品牌展示交流及评选表彰活动在郑州举办。本届展会以"劳务品牌:素质、管理、质量"为主题,参加展示的劳务品牌及就业服务型品牌近300个,有数百家大中型企业、人力资源机构代表与会观展、洽谈劳务合作。会展对推动劳务输出,发展劳务经济,促进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产生了积极影响。

董克用:"知识就是力量",在信息时代,信息的交流和经验的传播同样是力量。

田小宝:劳务品牌,素质当先。劳务经济,品牌开路。

马永堂:创造和培育劳务品牌是推动劳动力合理流动,促进境外就业,发展劳务经济合作与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一个重要途径。

培育劳务品牌相对于商品品牌而言,任务更加艰巨和复杂,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这是因为,劳务品牌除了具有商品品牌的质量、信誉和文化特质外,还需要提供劳务服务的载体具有专业技能、外语能力、与人沟通和合作能力、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诚恳、文明、礼貌的待人方式等基本要素。此外,由于劳务品牌的载体是有生命有感情的活生生的人,他们除了为用人单位、家庭或个人提供劳务服务之外,还有维持自身生命和尊严以及延续和扶养后代的需求。

目前在国内劳务市场上,已形成了许多著名的劳务品牌,如"宝鸡技工"、"汇思蓝领" 、"鲁西人力"、"湖北海员"、"荆楚缝纫妹、"吉林保安"等等。在国际劳务市场上享有高度信誉并广受欢迎的知名国际劳务品牌也有许许多多,其中最著名的有菲律宾家政工人(即俗称的菲律宾女佣)、菲律宾海员、菲律宾护士、印度电脑工程师、印度医生、英国英语教师等等。

以"劳务品牌:素质、管理、质量"为主题在郑州举办的首届全国劳务品牌展示交流及评选表彰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有近300个劳务品牌及就业服务型品牌参与了会展,数百家大中型企业、人力资源机构代表参与了观展、劳务合作洽谈。希望这类形式的会展活动自身也能形成一种品牌,并每隔一年或两年举办一次。我相信它定会对劳务品牌的形成、培育和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10. 以"增长、就业和体面劳动"为主题的亚洲就业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

由国际劳工组织主办、劳动保障部承办的亚洲就业论坛8月13日至14日在北京成功召开。来自亚洲22个国家和地区的劳工部长及雇主、工人代表,国际劳工组织和其他有关国际机构的代表出席。会议交流了亚洲各国在促进就业方面的政策和经验措施,中国实施积极就业政策所取得的成果和实践经验获得国际劳工组织和各国代表的高度赞扬。亚洲论坛进一步加强了我国与亚洲各国在就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扩大了我国在国际社会的影响。

董克用:中国在就业领域的成功经验能够也应当造福于世界人民。

田小宝:中国就业,亚洲领先;经验丰富,享誉世界。

马永堂:由国际劳工组织主办、劳动保障部承办的亚洲就业论坛8月13日至14日在北京成功召开。来自亚洲22个国家和地区的劳工部长及雇主、工人代表,国际劳工组织和其他有关国际机构的代表数百人出席了会议。

在国际劳工组织主办的国际会议中,除了每年一度的国际劳工大会以外,规模较大的就是地区性专题会议了。亚洲就业论坛会议是一次规格较高、规模较大和议题较多的重要地区性会议。中国国务委员华建敏和国际劳工组织总干事索马维亚到会致开幕辞。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田成平在开幕式上发表题为"扩大就业机会,维护就业权益,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旨演讲。论坛由大会、圆桌会议和专题会议组成,共有22位亚太国家的劳工部长、27位工会、雇主组织代表和专家在会议上发言。讨论的议题包括:展望亚洲体面劳动十年计划--到2015年的可持续增长和工作机会;创造就业和减贫政策;体面劳动的可持续生产力和竞争力;公平有效的劳动力市场机制和政策;以及非正规经济与就业等内容。与会代表深入探讨和交流了亚洲各国在促进就业方面的政策和经验,并赴天津现场考察和观摩了天津就业服务中心和职业培训中心贯彻落实积极就业政策项目的情况,对中国实施积极就业政策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和积累的实践经验给予了高度赞扬。

亚洲就业论坛之所以选在中国召开,主要是因为主办方国际劳工组织十分看重和欣赏中国近年来所实施的积极就业政策及其所取得的成果,希望通过这次会议为亚洲其他国家代表提供一个亲自聆听和观看中国促进就业实践的机会,并希望此次会议能够起到一种现场经验交流会的作用。会议的成果表明,亚洲就业论坛圆满地完成了各项任务,达到了各项预期目标,同时,也进一步加强了我国与亚洲各国在就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扩大了我国在国际社会的影响。

二、地方创新五件大事

1.在创建充分就业社区上创新机制。

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各地以解决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为重点,以开发社区就业为主线,采取多种行之有效措施,全面推进充分就业社区建设。到年底,全国已有1万多个社区率先达到省市充分就业社区标准,部分地区达标社区比例已达到社区总数的50%。

董克用:和谐社区是和谐社会的基础,而社区的充分就业是建设和谐社区的基本保证。

田小宝:在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的实践中创新就业机制,为实现更加充分就业的目标摸索积累可供推广的经验。

『拾』 税收立法权的具体特征

税收立法权是国家立法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政权机关依据一定程序制定、颁布、实施、修改、补充和废止税收法律、法规的权力。广义的税收立法权还应包括税收法律的解释权,因为任何一项税收法律都只能由制定这项法律的立法机关或经授权的执法机关负责解释。它与税收行政权和税收司法权一同构成了税权。在税收的立法、行政、司法权中,税收立法权是最基本的、原创性的权力,是税收行政权和司法权存在的前提和基础,税权划分和合理分权是其核心内容。税收立法权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是一项专项立法权。税法是专门用于调整税收征纳关系的法律规范,税收立法权能规范税收法律体系。2.是税权中的最高权力。税收立法权是整个税权中一切权力的前提,它的行使对于税收行政权和税收司法权都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3.具有广泛性。它不仅包括了税收法律、法规的拟定权、审议权、表决权、批准权和公布权,还包括了税收法律法规的修改权、补充权、解释权、废止权和调整权等。
4.具有综合性。除了包括税收实体法和税收程序法外,还包括税收基本法和税务机构组织法、纳税人权利保护法、税务诉讼法和发票管理法等。因而包括制定上述各项法律的权力。

热点内容
法治文化道德 发布:2025-01-16 01:26:16 浏览:733
网络法院宣判 发布:2025-01-16 01:20:30 浏览:721
十八届四中全会一手抓法治 发布:2025-01-16 01:11:56 浏览:457
孙斌律师 发布:2025-01-16 01:06:55 浏览:432
法院牢中华民族共同意识 发布:2025-01-16 01:04:02 浏览:158
鸡情法院 发布:2025-01-16 00:07:58 浏览:104
杨文案交法院 发布:2025-01-15 23:26:41 浏览:568
温州市城市市容和卫生管理条例 发布:2025-01-15 23:04:53 浏览:128
汕尾市城区人民法院网 发布:2025-01-15 22:49:34 浏览:880
管理类专业经济法课程名称 发布:2025-01-15 22:43:35 浏览: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