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经的现实意义

道德经的现实意义

发布时间: 2023-01-02 22:38:40

① 对《道德经》的理解和感悟怎么写

一、思路

1、简单介绍《道德经》。

2、谈《道德经》的含义与自己的理解。

3、总结,阐释对于现实生活的意义。

二、理解和感悟

《道德经》这部被誉为“万经之王”的神奇宝典,对中国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具有极其深刻和深远的影响,它在世界华人尤其是中华民族的性格中,以及国家层间的政治统一与稳定中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很多名人大家时常都会引用《道德经》中的诸多至理名句,许多人还会提醒国人,《道德经》要在30岁后或50岁读才好,因为它里面有诸如“无为”、“无事”、“不争”、“柔弱”、“少欲”等篇幅很多比重很大的语言,带有太多“消极”的思想。

其实,这仅仅是现代语言中呈现的字面表意,我不认为这个字面意思即“消极含义”就是他的本意。

《道德经》依据实际、具体的现实而书,以“无为”为例,我认为老子并不是让你不要作为,什么都不要去做,其实,核心在“为”,老子主张的是由自己主观主导或顺应时势去为,不要被欲望牵引着去做或乱作为。

由此,我觉得每个人在每个时点都有自己所认知的《道德经》,而不是固定释义的《道德经》,它会随着个人阅历、经历的增加而有更深入的感悟和体会,它和资产负债表一样是时点表,随着个人修为的增加会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道”虽然是空虚无形的,但它的作用又是无穷无尽。深远得好似宇宙万事万物的根本。它随着时间的打磨,锋锐的棱角慢慢消磨,纷扰的困惑也日渐消除,光芒辉瑞渐渐调和,隐没于空气尘埃中。视乎是淹没了,但它是存在的。

这让我们感受到厚积薄发的力量,深深蕴藏于“道”中,人生中,我们不要被外在的表象或社会的贪欲所影响,坚持正确的自我方向,努力去奋斗、去成为自己想象中自己。

(1)道德经的现实意义扩展阅读:

《道德经》的意义:

《道德经》以其博大精深的哲理内涵,启迪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行为,进步与提高。可以说,以老子之道入世可以修养治平,以老子之道出世可以超凡入圣。得大道而滋润,用大道而生辉。

从另一方面看,“道”生成了万物,又内涵于万物之中,“道”在物中,物在“道”中,万事万物殊途而同归,都通向了“道”,从这方面来理解,也有其合理的一面。

同时强调说:“在现代,一些人根据西方哲学概念,把‘道’理解成了‘物质’、‘精神’或‘规律’,这些理解都不符合《老子》本义。

② 学习道德经的意义

1. 学习《道德经》的好处

1) 《道德经》是中国文化瑰宝,学习它有助于我们学习中国文化、了解中国历史

众所周知,《道德经》是我国古代道家哲学的主要经典。作为一本伟大的哲学著作,其思想曾以各种方式渗透到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的各个角落,对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产生过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在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都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被学术界称为中国哲学的主根、东方文化的瑰宝,被公认为学习中国文化特别是中国哲学的一本好教材,了解中国历史特别是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如“文景之治”等的文化背景的关键,并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推崇(据《参考消息》上的一篇文章介绍,《道德经》是世界上除《圣经》外被译成文字种类最多的一本书籍),是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1994年6月,江泽民同志在参观福建泉洲清源山老子石雕座像时指出:“要多宣传老子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要把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整理好、宣传好。”学习《道德经》,不但可以使我们对道家哲学和道家思想有一个基本了解,为我们进一步学习中国文化打下基础,而且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增强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进而激发我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2) 《道德经》是善人的哲学,学习《道德经》可以纯洁我们的思想、净化我们的心灵、提高我们的道德修养

作为一本专门提倡和指导人们修道修德,以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为目的的哲学著作,《道德经》可以说是善人的哲学。它以大部分内容劝告人们要慈善俭朴、谦虚处下、忍让不争、公正无私、淡泊名利、知足常乐;教导人们要诚实守信、和蔼可亲、和平相处、互相帮助、宽容大度、以德报怨、先人后己、舍己为人;鼓励人们无为守静、顺其自然、清心寡欲、修道修德;告诫人们不要发动战争、不要干预自然;引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积极地面对人生……《道德经》处处都闪耀着人类智慧的光芒,句句都包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如果我们能认真学习、正确理解、真正领会,并用其来检讨我们的思想、规范我们的言行、增强我们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的自觉性和紧迫感,那么必将使我们的思想更为纯洁、心灵得到净化、道德水平得到提高,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公民道德建设作出贡献。

3) 《道德经》的思想博大精深、内容全面丰富,学习《道德经》可以启迪我们的智慧、增强我们的为人处世能力

《道德经》尽管只有短短数千言,但其思想博大精深、内容全面丰富,涉及宇宙起源、天体运行、生态平衡、环境保护、治国用兵、内政外交、为人处世、祸福进退、名利得失、胜败智谋、自然规律、学习工作、仁义礼仪、修道养生等众多方面。哲学家可以用它研究哲学,政治家可以用它治国安邦,军事家可以用它指挥战争,企业家可以用它指导经营管理,科学家可以从中寻求新的思维方式,艺术家可以从中吸取精神养料……《道德经》的思想,一旦被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当代人所接受,与现代科学和实际生产(生活)相结合,其深邃的哲理,必将启迪我们的智慧,增强我们的处世能力,进而成为推动我们各项事业向前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现实力量。

③ 道德经对现实人生有何指导意义

指导意义很大:
人,都在追求满足。
可是就像一个水池,
如果没有与泉眼接通,
这个水池会干枯,是不会满的。
人也是一样,如果不与宇宙的本源连通,
这个人也是无法获得满足的。

宇宙的本源是什么?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宇宙的本源就是“道”,
只要我们回归“道”内,只要我们与“道”连通,
我们就可以获得真正的满足。

“道”是什么?
儒家说:道,是仁爱;
道家说:道,是无为;
佛家说:道,是大慈大悲。
所以你看,圣贤人,佛,菩萨,他们是最满足的人。

④ 为什么要学《道德经》

我们学《道德经》的原因如下:
一、学习《道德经》可以提升智慧。《道德经》是对人生的深刻反省,是生命认知的理性觉悟,它是穿越时空的永恒智慧。一位国学大师说:不学《道德经》成不了大事。学习《道德经》即闻道,闻道之要在悟,悟一字得一字之功,悟一句得一句之果,有悟则明,有明则能认识自我,开启心智,提升你的智慧。
二、学习《道德经》可以提升德养。“德”就是“得”,“修之于身,其德乃真”,学习《道德经》应知行合一。老子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高等智慧的人闻道之后,就去实践;中等智慧的人闻道之后,似懂非懂;下等智慧的人闻道之后就傻笑,认为学这个没用;如果没有人笑就不是道了,因为人与人总是有差距的。行道就是修身,修身就是行道,在修身中聚德,在聚德中内圣,以内圣达外王,就可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⑤ 道德经对现实生活有什么意义

老子的道德经作为儒学经典他非常有代表性。也符合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那么在现在道德经仍然有它存在的意义我们现在崇尚的。瘦肉核心价值观,在这方面也是有所体现的,对我们的生活具有指导作用规劝作用。

⑥ 《道德经》为什么在现代广受推崇它有什么伟大的现实意义

西方哲学家黑格尔说过“东方无哲学,老子除外”。

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整本书围绕“道”而展开, 道的基本状态就如老子所说的:“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反者道之动,指任何事物在盛极之后必然会迎来极衰;弱者道之用,指弱者比强者拥有强大的生命力。)搞懂这句话就离老子所说的“道”不远。

人类都向往着文明,但从《道德经》里看,老子是最反对文明化的,为什么这样说呢?

老子生活的春秋时代,诸侯群起,战火连绵,草菅人命,战争、夺权、流血是那个时代的主旋律,可春秋时代却是文明化,思想大繁荣的时期,诸子百家群涌而起。相比之下,中国那时候的落后地区,莽荒地区的民族,他们没有战争,没有屠杀,人民安居乐业。所以,老子会提出社会最理想的状态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提出的这种生活状态是人类没有文明的时候,也就意味着人类只有退回到原始社会中去,才能拥有强大的生命力,才能避免文明所带来的恶果。

因此,老子反对文明也是不无道理的。

一直以来,儒家总批评道家学说是消极的,但这也是道家学说最可贵的地方。

我们都相信“进步论”,但进步就一定是好的吗?老子所看到的进步是春秋时代的战争和动荡。对于现代社会,因为进步而导致的污染、生态破坏、气候异常,都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危机。如此这般,我们还都相信进步是好的吗?

老子反对进步,就是反对文明化所带来的一切恶果。老子认为如果人们现在还处在小国寡民的时代,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就没有利益冲突,战争,人际交往的极度紧张,环境破坏........

当然,人类一直在进步,也不可能退回老子说的时代中,那么老子传世之作《道德经》在现代对我们有何重大意义,需值得我们探讨。

下面我列举一些《道德经》,带给我的一些启示:

1

我们现在都在谈创新,比如,创新驱动发展,创新拉动就业等等。但是创新就一定是好的吗?生物学里讲基因突变导致生物的进化,其中的“突变”通俗一点讲就是创新。但是生物99%的基因突变都会被自然淘汰,这说明基因突变极少会导致生物的进化,其中的99%都是没用的、也可能会带来灾难后果的。

创新也是如此,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时代,有多少人死了在路上,创业失败率高达95%,创新产品也只有5%可以投入市场。所以,《道德经》带给我我们启示是, 创新首先是规避风险,其次再考虑未来发展。控制风险是创新的第一要诀 。

创业时,你要问自己这有多大风险,这风险自己能不能承受,然后再决定是否继续创业。不要因为一腔热血而去创业,那你会像99%的突变基因一样会被淘汰。

2

我们来说说消极和保守带给我的好处。 心理学家发现,一个人处在兴奋状态时,作出错误决策的概率最高,相比抑郁时候,错误徐决策概率底出70% 。即使是在你最想有所作为的时候,保持一个相对抑郁状态,可以帮助你作出更好的决策。

3

一个人如果想要成就某件事,他就要把自己成就事情的对立面 。如果一个人想要强大,就首先要看到自己处在一个软弱的地位。如果人们想要保持资本主义,就首先看到其中已有的某种社会主义成分。

4

道家最关心的问题是;“人生在世,怎样才能全生?怎样才能避祸?”老子认为,一个谨慎的人应当温和、谦虚、知足。温和就和保持自己的力量强大。谦虚就能使人进步。凡事知足,使人处任何事情,不致过分。 老子最推崇水,因为水利万物而不争;水最不起眼,却是人最赖以生存的物质之一。

我们一直以来都受儒家的教导,但这也导致很多,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的矛盾。道家思想与儒家对立,学习道家思想也让我们看到儒家所缺失的东西,然后我们再去弥补。

在这“进步论”、“创新”大行其道的年代,我们需要《道德经》这样“反其道而行之”的学说来给我们的思想洗洗澡。

⑦ 老子《道德经》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古代思想家、先秦时代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所著《道德经》,是一部哲学著作,充满了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它所反映的认识论极具丰富的社会经验。作为一个普通的读者,我尤为喜欢和崇尚老子提出的宇宙观、社会观和人生观,它教我认识生活、陶冶情操、美化心灵。

“道可道,非常道。”“道”很难用语言来表述,它并非人们平常所说的道。“玄而又玄,众妙之门。”“道”玄妙、深奥、高远,空虚无形,但的确存在于广漠的空间,它发挥的作用无穷无尽,永不枯竭,“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

“大道似水。”“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江海能成为百川河流所汇聚的地方,是由于它处在低下的位置,故成百川之王。最普通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老子以水喻“道”,使我们看到“道”的无状之状,无象之象,知它乃大度包容,不弃涓流;它与世无争,淡泊功利;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充塞于浩茫天地之间,可谓“大音若希”,“大象无形”,令人敬畏。

《道德经》劝人向善,导人守信。老子说:“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这是说善待别人就得到善良了,可以使人人向善;信任别人就得到诚信了,可以使人人守信。老子是讲他本人,也是在提醒人们善待他人,信任他人,他人也就会善待自己,信任自己。

老子还劝人拒绝世俗之喧嚣,守护淡泊之美好。《道德经》中反复出现“朴”字,如“见素抱朴”、“复归于朴”、“返璞归真”、“敦兮其若朴”。“朴”字的概念为纯真、素朴、自然。“婴儿”一词甚至也是“朴”之概念的解说。如:“复归于婴儿”、“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一个淳厚朴实、镇定持心、内心世界丰富的人,应该似婴孩般单纯、无邪,心境空明、宁静、质朴,少私寡欲,不为功名利禄所困扰,不被宠幸、声色所诱惑,超凡脱俗,不为物累,过一种宁静恬淡的生活。

《道德经》第十二章中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是以圣人为目,故去彼取此。”——缤纷的色彩令人眼花缭乱;嘈杂的音调使人听觉失灵;丰盛的食物叫人舌不知其味。圣人但求填饱肚子而绝不追求声色之娱,提出人应该摒弃物欲的诱惑而保持安定知足的生活方式。时下现代文明长足发展,但许多人心态扭曲,道德观、价值观严重倾斜。老子的教诲无异于一剂灵丹妙药,有利于医治人心浮躁、动荡不安,仍具现实教育意义。

漫长的时间流逝了,而《道德经》横跨历史时空流传至今,它教诲我们改变“原我”,重塑自我,完善、超越自我,修性养心,谨慎,严肃,善事融和,旷达,洒脱,努力求真求善求美,实现人生应有的价值。(张成业)

⑧ 老子《道德经》到底的意义在哪里呢我们能够从中学到什么呢

《道德经》中有那么几个思想,是我们需要了解的。

第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个“道”就是万物运行的法则规律,也许你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它一直都存在,它在冥冥之中主宰着万物的变化。比如,春夏秋冬的交替,花开花败,都是这个变化的过程。它是无法通过人为的意志来改变的。所以,它在告诫我们做事的时候,要想一想“道”这个规律的意义。

这就是《道德经》的意义所在,我认为理解了以后,它能帮助我们看清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对我们为人处世有很多好处。能够阅读这本书,对我们有很大的帮助。

⑨ 道德经六十四现实意义

《道来德经》64.其安易持,其未兆自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乱。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层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於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随记:这一章重点讲了这样几个意思:

首先是要未雨绸缪,在还没有明显征兆的情况下,就为未来可能发生的趋势、变化和潜在的隐患,做好应对的准备,正所谓“防患于未然”;

其次,是强调坚持与持之以恒的重要性,再宏大的理想与计划,都必须靠每天点滴的行动与努力,通过日积月累,方能成为现实;在坚持与践行的过程中,要时时做到不忘初心,不变初衷,这样长久的坚持终能迎来成功;

本章的最后部分,则是老子最重要的“无为而治”的思想体现,对待自然、人类与社会,都要尊重其内在规律,顺应而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无为而治”的思想,跟亚当·斯密在《国富论》里提出的相信市场自发力量的观点,也有共通之处

⑩ 道德经的现实意义

问题一:道德经对现实人生有何指导意义? 呵呵,道德经,开篇避地就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不可说破,但老子还是洋洋洒洒地写了五千字,它其实就是规劝人类,人们在社会上生存时,不要有太多的欲望,要使自己处于精神身归一状态,无为而无不为,人不要太过于干涉世间万物,而是顺其自然,生命、财运、名誉这些跟生命比较起来都逊色,人们要热爱生活,要珍惜自己的生命,哗谓人身难得,好好生活吧,不要乱想了,祝你好运

问题二:道德经对现实人生有何指导意义 指导意义很大:
人,都在追求满足。
可是就像一个水池,
如果没有与泉眼接通,
这个水池会干枯,是不会满的。
人也是一样,如果不与宇宙的本源连通,
这个人也是无法获得满足的。

宇宙的本源是什么?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宇宙的本源就是“道”,
只要我们回归“道”内,只要我们与“道”连通,
我们就可以获得真正的满足。

“道”是什么?
儒家说:道,是仁爱;
道家说:道,是无为;
佛家说:道,是大慈大悲。
所以你看,圣贤人,佛,菩萨,他们是最满足的人。

问题三:道德经第八章的现实生活意义 举个例子,打个比方。像水一样,就接近道了。这里指修缮人的性格来说的。

问题四:怎样理解《道德经》第二章的现实意义 举个简单的例子。�丝”这个词本来是没有的,这个概念也是不存在的,但为什么会一夕间火爆网络呢?因为有了“富二代”这类词。贫富差距本来就有,但此前从没有如此极端过。就是有了极端简单轻松的人生的“富二代”,才有了苦逼如此的“�丝”。
当社会上凸显任何一类事物时,就会有相反的事物随之而起。有扶人被讹的,就会有见死不扶的。有见义勇为没人管的,就会有见死不救的。越极端的状态越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与其各走极端不如行无为之道,不张扬,不造作。

问题五:道德经的真正含义 无为而无不为:出自《道德经》四十三章 科学与哲学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为学:向外追求学问,通过学习获得科学技术知识。日益:一天比一天增加。为道:向内追求智慧,通过默修开启潜意识。日损:一天比一天减少。不断地学习研究外在的科学技术知识,人类的科学技术知识就会一天比一天增加。不停地修炼道德功,开发潜在的智慧,自我主观意识就会一天比一天减少,减少再减少,直至自我意识完全符合客观规律。自我意识完全符合了客观规律,自我也就取得了无所不为的大智大慧。 “为学”能够直接地给人类带来显而易见的实实在在的利益。现代教育的内容就属于“为学”的范畴。而老子的“为道”即道学则是现代教育还没有真正涉及到的内容。老子的“道”既是智慧的大厦,又是通向智慧大厦的道路。“为道”就是追求智慧的道路,从这一点来说,道学就是哲学,因为它们的目的都是相同的。但是,传统哲学的课题是建立在单纯地对概念的分析研究基础上的,而不像道学是建立在默修实践基础上的,这是传统哲学的最大弊端。也正是这一弊端,导致了哲学至今处于困境之中。我们知道,“道”首先是一种境界,而这一境界是跳出了自我的圈子,跳出了有形世界的圈子所进入的客观存在的忘我的、无形的心灵的境界。要想进入这一境界,只对概念作深入细致的逻辑分析是永远无法实现的。但是要达到哲学的目的,获得大智大慧,非得进入这一境界不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只在现象世界中摸索,是不会认识自我、认识世界的真面目的。所以,哲学只有统一到老子的道学上来,才能成为真正的名副其实的哲学。关于智慧,苏格拉底认为,智慧是神才具有的,他所说的神其实就是人的心灵。我们注意到,在《道德经》中,老子把一个人分成“吾”和“我”,“吾”指代自我,“我”代表真我。智属于自我,是显意识、个体意识。智,知于表面现象,形成于后天。用自我之智看问题,只能是以物观物。以物观物则流于主观片面;慧属于心灵,是潜意识、集体意识。慧,明于道,形成于先天,但需要后天之智去开启、凝聚。用心灵之慧看问题,则以道观物。以道观物则客观全面。未体道之人,灵受制于魂,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慧就不能形成。智知于现象,慧明于大道,只有魂与灵和,智慧才能形成。如果说,自我只是大自然的半成品,并非完人,那么,道学就是指导自我由半成品向成品过渡的学问。超越自我,解放心灵,开发潜意识,使认识的主体由自我变为心灵,这就是道学的根本目的。也只有超越自我,人才能成为大自然的真正强者。关于哲学的方法,传统哲学的方法是怀疑法、逻辑分析法、归纳推理法等等,而老子哲学的方法是“损”。损就是破除自我主观意识,也就是佛家所说的“破我执”。损是扬弃,扬弃那些不符合客观规律的意识,使主观反映客观。“损之又损”,就是否定之否定。损的过程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端正意识、肯定真理的过程,同时也是强身健体的过程,因为,德是否正确,是依靠身体的健康状况来检验的,如果在练功实践过程中,身体得不到健康反而走火入魔,以致于出现自杀、杀人等现象,这就证明已经走到邪路上去了。另外,“损”是认识和实践的统一。不过这里的认识是对自我的认识,实践也是自我的默修实践。自我既是认识的主体,同时又是认识的客体,只有首先认识自我,才能把握真理,认识世界。认识的正确与否,又必须通过默修实践所带来的身心健康状况去检验。正确的认识对练功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否则,就会给身体带来灾难。“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就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直至坐入道境,获得真正的解脱。一切学问必须一定于我有益才是真正的学问。科学能给......>>

热点内容
十八届四中全会一手抓法治 发布:2025-01-16 01:11:56 浏览:457
孙斌律师 发布:2025-01-16 01:06:55 浏览:432
法院牢中华民族共同意识 发布:2025-01-16 01:04:02 浏览:158
鸡情法院 发布:2025-01-16 00:07:58 浏览:104
杨文案交法院 发布:2025-01-15 23:26:41 浏览:568
温州市城市市容和卫生管理条例 发布:2025-01-15 23:04:53 浏览:128
汕尾市城区人民法院网 发布:2025-01-15 22:49:34 浏览:880
管理类专业经济法课程名称 发布:2025-01-15 22:43:35 浏览:786
山东省商品房预售管理条例 发布:2025-01-15 22:18:23 浏览:480
司法棺材 发布:2025-01-15 21:56:51 浏览: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