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摩根律
Ⅰ 现代有没有一些道德高尚的人新闻或例子,最好是一些外国的,现代的一些人物
1835年,当约瑟·摩根先生成为一家名为“伊特纳火灾”的小保险公司股东后不久,一位“伊特纳火灾保险公司”的保户家里发生了火灾,按照规定,保险公司必须给付理赔金。可是,如果完全付清理赔金,保险公司就会破产。不少投资者显然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件,个个惊慌失措,愿意自动放弃他们的股份,因为他们不愿承担掏钱赔偿投保人的损失,纷纷要求退股。
摩根先生再三斟酌之后,认为自己的信誉比金钱重要。于是,他四处筹款并卖掉自己的房地产,然后将理赔金如数付给保户。
一时间“伊特纳火灾保险公司”声名大噪。
几乎身无分文的摩根先生还清了保险公司所有人的股份,但保险公司已经濒临破产。无奈之下,他打出广告,凡是再投保“伊特纳火灾保险公司”的客户,理赔金一律加倍给付。
他没有料到的是,没多久,指名投保火险的客户蜂拥而至,“伊特纳火灾保险公司”从此崛起。
结果,摩根不仅为公司赚取了利润,也赢得了信用资产。信用资产不仅让自己终身受用,甚至可以让后代子孙来继承。
许多年后,J.P.摩根主宰了美国华尔街金融帝国,而当年的约瑟·摩根先生正是他的祖父,是美国亿万富翁摩根家族的创办人。纽约大火烧出来的信用,后来成了摩根家族的遗传基因世代相传,传到J.P.摩根身上时,将其发展成一套基本的经营哲学和人生哲学,从而也建造起他的金融帝国。成就摩根家族的并不仅是一场火灾,而是比金钱更有价值的“信誉”。大女婿沙特利在日记中记载了J.P.摩根生前最后一次为众议院银行货币委员会所做的证词,他的核心证词只有两个字:“信用!”看来,它已经传到了下一代手中,只要摩根帝国还在,就会传承下去;一旦失传了,帝国的大厦也将顷刻倾塌。
摩根就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行不?希望能帮你
Ⅱ 有关于诚信的经典小故事10篇
诚信乃立人之本,只有做到诚信,才能在别的事上有所作为,相反,就算在一个领域上有很高的成就,也无法令人信服。那么你知道关于诚信的经典小 故事 有哪些吗? 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有关于诚信的经典小 故事大全 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关于诚信的经典小故事1
【情同朱张】
东汉时期,朱晖和张堪都是南阳人,张堪早就听说朱晖品德高尚,最讲信用,对他十分仰慕。
有一次,两人在太学里结识,分手时,张堪对朱晖说:“我有一要事相托,我身体多病,恐怕不久于人世,我死后希望你能对我的妻儿多多给予照顾。”朱晖认为张堪比自己先在朝廷做官,资格比自己老,怎么敢受此重托呢?于是只是笑着拱拱手就道别了。
两人再也没有见面了。过了几年,张堪果然病逝。朱晖听说张堪的妻子儿女过得很贫困,便亲自去探望,送给他们许多财物。以后的日子里也对他们很关心,就像关心自己的妻子儿女一样。朱晖的儿子朱颉对父亲的这一举动很不理解,便问道:“父亲过去和张堪并没有太多的交情,他死之后怎么对他的家人关怀备至呢?”朱晖回答说:“张堪生前把妻子儿女托付给我,只有信得过我他才会这么做。我必须讲信用,不能辜负他的嘱托啊!”
有关于诚信的经典小故事2
【立木为信与烽火戏诸候的对比】
前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而同样在商鞅“立木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却曾发生过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戏诸侯”的闹剧。
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愤然离去。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五年后,酉夷太戎大举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诸侯未到——谁也不愿再上第二次当了。结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虏。
一个“立木取信”,一诺千金;一个帝王无信,戏玩“狼来了”的游戏。结果前者变法成功,国强势壮;后者自取其辱,身死国亡。可见,“信”对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有关于诚信的经典小故事3
【齐桓公信守盟约】
齐桓公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他是一个非常守信用的人。他曾经多次与诸侯订立盟约,即使是订立了不利于自己的盟约,他也能遵守,因而在诸侯中的威信很高,被拥护为霸主。
有一次,齐桓公出兵讨伐鲁国,把鲁军打得大败,鲁庄公不得不提出献邑求和,齐桓公同意了,齐鲁两国就在柯地会盟。这时,曹沫突然用匕首劫持了齐桓公,要他退回被侵占的鲁地。齐桓公迫不得已,只好同意。曹沫这才回到自己的座位上。齐桓公真有点后悔,而管仲则从大处考虑,劝他说,如果背信,则失信于诸侯。最后,齐桓公终于将侵占的鲁地归还鲁国。诸侯们听到这事,都认为齐桓公言而有信,能遵守盟约,都愿意归附齐国。
齐桓公成为霸主后,有一次,山戎攻打燕国,燕国向齐国告急。齐桓公立刻起兵把山戎驱逐到孤竹这个地方。燕庄公十分感激齐国的救援,热情地把齐桓公直送到齐国的境界。齐桓公说:“我不是天子,诸侯相送不能 出国 界,这是规矩,我不能对燕国无礼。你把我送到这里,这里就是你的境地。”于是,就把这块本来属于齐国的土地割让给了燕国。诸侯们听说这件事后,都赞扬齐桓公救人又遵礼,对齐桓公更加钦佩了。
有关于诚信的经典小故事4
【郭沫若与芭蕉花】
郭沫若小时候很淘气,但是很孝顺。有一次,他的妈妈得了一种“晕病”,郭沫若听说芭蕉花可以治这种病。这种花卖得很贵,并且难得一开,于是他就和哥哥一起跑到一座花园内找这种花,恰好那座花园里的芭蕉开了一朵大黄花,郭沫若和哥哥把花偷偷地摘下来送给了妈妈。妈妈虽然知道郭沫若这样做是孝顺她,可是儿子的行为很让他伤心。从此,郭沫若再也不偷拿别人的东西了。
有关于诚信的经典小故事5
【晏殊信誉的树立】
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 报告 ,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 文章 。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有关于诚信的经典小故事6
【信用的 保险 金】
1835年,摩根先生成为一名叫“伊特纳火灾”的小保险公司的股东。因为这家公司不用马上拿现金出来,只需要在股东名册上签上名字就可以成为股东。这符合摩根先生没有现金但能获益的设想。
很快,有一家在伊特纳火灾保险公司投保的客户发生了火灾。如果按照规定完全付清赔偿金,保险公司就会破产。股东们一个个惊惶失措,纷纷要求退股。
摩根先生斟酌再三,认为自己的信用比金钱更重要,他四处筹款并卖掉了自己的住房,低价收购了所有要求退股的股东的股票,然后将赔偿金如数地付给了投保的客户。
这件事后,伊特纳保险公司成了信誉的保证。
已经身无分文的摩根先生成为保险公司的所有者,但保险公司已经濒临破产。无奈之中,他打出 广告 ,凡是再到伊特纳火灾保险公司投保的客户,保险金一律加倍收取。
不料,客户很快蜂拥而来。原来在许多人的心目中,伊特纳公司是最讲信誉的保险公司,这一点使它比有名的大保险公司更受欢迎。伊特纳火灾保险公司从此崛起。
有关于诚信的经典小故事7
【生死之约】
公元前4世纪的意大利,有一个名叫皮斯阿司的年轻人触犯了国王,被判绞刑,在某个法定的日子要被处死。
阿司是个孝子,在临死之前,他希望能与远在百里之外的母亲见最后一面。国王答应了,但条件是必须找一个人来替他坐牢。有谁肯冒着被杀头的危险替别人坐牢,这岂不是自寻死路?但皮斯阿司的朋友达蒙真的愿意替他坐牢。
达蒙住进牢房以后,日子如水,皮斯阿司一去不回头。眼看刑期在即,皮斯阿司也没有回来的迹象。那是个雨天,当达蒙被押赴刑场时,围观的人都在笑他的愚蠢。但刑车上的达蒙,不但面无惧色,反而有一种慷慨赴死的豪情。追魂炮被点燃了,绞索也挂在了达蒙的脖子上。人们在内心深处为达蒙惋惜,并痛恨那个出卖朋友的小人皮斯阿司。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在淋漓的风雨中,皮斯阿司飞奔而来,他高喊着:“我回来了!我回来了!”国王听到消息后,亲自赶到刑场,他要亲眼看一看自己优秀的子民。最终,国王万分喜悦地为皮斯阿司松了绑,并亲口赦免了他的罪。
有关于诚信的经典小故事8
【鼓励诚实】
地上有一个萝卜头,小兔古利特和小猫罗西把它当成 足球 踢开了。两个你争我抢,我功你守,玩得十分开心。
玩着玩着,古利特一脚劲射,“砰!”萝卜头飞到窗子上,把玻璃打碎了。
爸爸下班回来。古利特老老实实地爬在登子上,把_撅得高高的。
爸爸问:“怎么啦?孩子!”
古利特老老实实地说:“我和罗西踢‘足球’,把窗子玻璃打碎了。”
“打碎了玻璃,你爬在凳子上干什么?”
“你打我吧!”古利特吸溜着鼻子说,“您打我的的_ !”。
爸爸拉起古利特,把他搂在怀里说“玻璃打破了可以再买,丢掉了诚实可说糟了。孩子,你做错了事不撒谎,爸爸怎么能打你呢?”
第二天,爸爸给古利特买回了一个真的足球——一个专门给孩子们玩的小足球。
有关于诚信的经典小故事9
【诚实比一百棵樱桃树更宝贵】
这是一个美国的故事。不过,故事发生的时候,这个地方还不能叫美国,只能叫英国的北美殖民地。
在一个 种植 园主的家里,有一个不满10岁的孩子。
这一天孩子的父亲带回来一把小斧子。他把斧子放在家里,自己有别的事情出去了。
这孩子觉得那把斧子很可爱,就把它拿在手里玩起来,斧子闪着光亮,究竟快不快呢?他想试一试。
他家房子后面有一个樱桃园。在孩子的眼中,这就是一个树林。樱桃树也是树,和别的树一样。孩子看见过大人用斧子砍树,他也要学样。砍哪一棵呢?他选了一棵最细的,用力挥动斧子砍下去,想不到一下子就把那棵树砍断了。
孩子感到自己可能是闯了祸,赶快把斧子放回原处。
父亲回到家里,发现樱桃树被砍掉一棵,这一棵正是一个好品种,是他最喜爱的。
正在父亲发怒、查问是谁干的错事时,孩子走到父亲身边说:“爸爸,是我。”
父亲了解清楚情况之后,没有责罚孩子。他把孩子搂在怀里说:“我为你的诚实高兴,因为这是比100棵樱桃树还要宝贵的东西。”
这孩子名叫乔治?华盛顿。他后来成了北美起义部队的总司令。在他的领导下,打败了英国殖民者,实现了美国的独立,华盛顿被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现在美国的首都华盛顿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华盛顿的父亲希望儿子做一个诚实的人,的确很有道理。诚实是一切有道德的人都必须具备的重要品质。
有关于诚信的经典小故事10
【诚实节的由来】
5月2日是美国威斯康星州的诚实节,又称“不说谎纪念日”。它是为了纪念一个年仅8岁因坚持真理而献身的男孩而设立的。
这个男孩名叫埃默纽?旦南。埃默纽5岁时,不幸父母双亡,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儿,后被诺顿夫妇收养作义子。埃默纽8岁时,一天晚上他刚睡着,就被楼下一阵敲打声惊醒。他急忙下楼,只见继父和继母正在谋杀一个寄宿在小酒店的小贩。第二天一早,他继父就来到他的房间,教他在警察面前说谎。埃默纽回答说,他不想说谎话。诺顿夫妇就把他的双手吊在梁上,用柳条抽打他,逼他说谎。抽打了两个小时,埃默纽的回答还是:“爸爸饶了我吧,我不想说谎……”最后被活活打死。
事发后,诺顿夫妇受到法律的严惩。市政府为埃默纽建造了一块纪念碑和一座塑像。纪念碑上写着:“怀念为真理而屈死的人,他在天堂永生。”所在的威斯康星州政府定每年的5月2日为诚实节,以永久纪念。
有关于诚信的经典小故事10篇相关文章:
★ 关于诚信的八个经典小故事
★ 关于诚信的小故事5篇
★ 关于诚信的简短小故事5篇
★ 关于诚信主题的六个小故事
★ 现代诚信经典小故事事例
★ 关于诚信的小故事
★ 诚信小故事简短精选大全
★ 关于诚信小故事
★ 关于诚信的励志小故事大全
★ 诚信的小故事事例五篇
Ⅲ 雷夫: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六阶段”理论
雷夫:从踏进校门的那一刻起,大多数的孩子就开始接受第一阶段的思考训练,一切行为几乎都以“不惹麻烦”为原则。但是,我们要孩子们有良好行为表现的最终目的,是让他们相信这么做是对的,不是因为害怕惩罚而已。
道德发展的第二阶段是“我想要奖赏”。任何学生都需要老师的鼓励和表扬。小孩做家事就给零用钱固然很好,但用礼物或金钱换取孩子良好行为的做法就很危险。我们应当知道,行为得宜是应该的。
“我想取悦某人”,是道德发展第三阶段。在上课时,我会告诉学生,你的看法很重要,不要他太在乎别人怎么想。有位老师在请假隔天回到学校时,看到代课老师留的纸条,因为得知班上学生表现良好而兴奋不已。其中,一个叫罗伯特的学生,表现尤其突出。他帮老师维持秩序,告诉代课老师各项物品放在哪里,就像个小老师一样。这位老师替罗伯特感到骄傲,并表示要奖赏他。但讽刺的是,罗伯特拒绝了。他说,那么做不是为了奖赏。
道德发展第四阶段是“我要遵守规则”。很多学校是第四阶段的行为方式,学生们必须遵循一些规则和守则。但我告诉学生们,不是必须去遵循这些规则,学生守则这些东西都会记在学生的心里,在我的教室里并没有任何的规定,因为好好学习本身就是我们去做的,而不是因为规定这样做。
如果你“能体贴别人”,那便上升到了道德发展的第五阶段。比如,学生在酒店里保持安静,并不是因为他担心有麻烦,不是要讨好别人,不是因为有规定,而是他知道,在另外一间房子里可能有人想休息,那样做会让其他人感觉不舒服。
“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是道德发展的第六阶段,也是人格、道德境界的最高阶段。我有一个学生长得很漂亮、头发很长,两年后她来拜访我。我看到,她的头发都剃掉了。其他的老师都感到非常惊讶,我问他到底怎么了。她告诉我,学校里有一个女生化疗时,头发都掉了,她把自己的头发献给患了癌症的那个女孩。这就是我所说的道德发展的第六阶段,人生境界的最高阶段。
一个道德两难的故事
问:在《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书中,你说您是受到劳伦斯·科尔伯格(Lawrence Kohlberg)的“道德发展六阶段”的观点所影响的,科尔伯格又是怎样提出这“六阶段”观点的?
雷夫:有一则道德两难的故事:
欧洲有一位妇女患了癌症,生命危在旦夕。医生告诉她的丈夫海因茨,只有本城一个药剂师最近发明的一种药可以救他的妻子。但该药价钱十分昂贵,要卖到成本价的十倍。海因茨四处求人,尽全力也只借到了购药所需钱数的一半。万般无奈之下,海因茨只得请求药剂师便宜一点儿卖给他,或允许他赊账。但药剂师坚决不答应他的请求,并说他发明这种药就是为了赚钱。海因茨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为了挽救妻子的生命,在夜间闯入药店偷了药,治好了妻子的病。但海因茨因此被警察抓了起来。
科尔伯格围绕这个故事提出了一系列问题,让儿童讨论,以此来研究儿童道德判断所依据的准则及其道德发展水平,从而提出了“道德发展六个阶段”理论。我们可以通过表格的形式来看看:
我把这六阶段导入任教的班级,交给学生:第一阶段,“我不想惹麻烦”,靠的是惩罚起作用;第二阶段,“我想要奖赏”,靠的是贿赂起作用;第三阶段,“我想取悦于某个人”,靠的是魅力起作用;第四阶段,“我要遵守规则”,靠的是自律起作用;第五阶段,“我能体贴人”,靠的是仁爱之心起作用;第六阶段,“我奉行既定的准则”,靠的是境界起作用。我甚至用“六阶段”来教自己的孩子。所取得的家庭教育的结果也让我极为自豪。
如何达到第六阶段
问:您所说的第六阶段,“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靠的境界起作用。很显然,这一阶段是最难达到的。在这一点上,您又是如何教育您的学生的?
雷夫:是的,第六阶段不但是最难达到的,也是最难教的,因为行为准则存在于个人的灵魂中,其中还包括了一份健全的人格在内。这种组合使得仿效成为不可能:就定义而言,第六阶段的行为无法教,也无法讲述,“看看我现在在做的事情,这就是你们应有的表现。”一旦你做出示范,就等于违背了第六阶段的定义。在某种程度上,这是一条自相矛盾的行为准则,让教学者陷入两难的困窘。
我用好几个方法来教第六阶段。因为我不能讨论自己的行为准则,于是我试着帮孩子们从别人身上找出行为准则。许多卓越的书籍和电影都找得到达成第六阶段思维的人。对于父母和师长而言,寻找用这种方式思考的人是饶富趣味的———一旦你开始注意,就会发现这种人并不少。
最物超所值的第六阶段思维范例,是摩根弗里曼(Morgan Freeman)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The Shawshank Redemption)所饰演的瑞德。我很清楚大部分的小学生看不太懂这部寓意深远的电影,但是第56号教室是个特别的地方,所以我每年都会有一天在放学后播放这部电影给班上的学生看。瑞德是监狱里的囚犯,因为谋杀被判终身监禁。每10年他都有假释出狱的机会。片中,他和假释审查委员会面好几次,每次都对委员会说他已经洗心革面了,但申请总是遭到驳回。在一个较为轻松的场景中,在狱中度过大半辈子的瑞德说出了他的心声。他告诉一位假释审查委员,自己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做改过向善,至少不知道审查委员们说的改过向善是什么意思。当被问道他是否对自己做过的事感到后悔时,他说他很后悔。他说,这不是因为委员们想要听到他这么说,也不是因为他在坐牢,他是真的由衷感到后悔。由此看来,他已经蜕变成一个了解自己的第六阶段思维者了。他的行为不是取决于恐惧、取悦他人,或是规则;他已经有自己的一套行为准则。于是,他假释出狱了。 瑞德的三处假释
如果你对于引导孩子达到这种境界的思考持怀疑的态度,我不怪你。任何拿出真心、诚意对待教育这份工作的老师,都会暴露在惨痛失败和心碎失望的风险下。我们对孩子有很高的期望,并且尽力而为。正因为孩子们无法无天,所以我们更需要提高期望,不能让无可救药的行为迫使我们降低标准。
我再重复一句:许多卓越的书籍和电影都找得到达成第六阶段思维的人。也就是说,通过阅读卓越的书籍和观看优秀的影片,是可以培养并达到第六境界的。
干国祥:中国教室里的道德人格图谱设计
三境界六阶段:
一、功利境界。【遵从胡萝卜和大棒的趋利避害阶段】
分两阶段:
1.我不想受到惩罚;
2.我想要得到奖励。
二、道德境界。【克己复礼阶段】
分两阶段:
3.我要做个好孩子;【追随特定榜样、亲仁】
4.我要捍卫游戏规则。
三、天地境界。【仁的最高阶段】
分两阶段:
5.将心比心(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惠泽天下(己立立人、己达达人)。
显然,在发展的较高境界,这完全是一种儒家话语的表述。我以为,这也许是我们文化中最好的表述,而且它必定与真正的共产主义理想和西方美德,是不相冲突的,但它因为文化的原生性,对我们有特殊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