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法治建设的目的

法治建设的目的

发布时间: 2020-12-28 07:23:17

① 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根本目的是什么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的法治建设仍面临一些问题:民主法治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法律体系呈现一定的阶段性特点,有待进一步完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依然存在;地方保护主义、部门保护主义和执行难的问题时有发生;有的公职人员贪赃枉法、执法犯法、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对社会主义法治造成损害;加强法治教育,提高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仍是一项艰巨任务。
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伟大实践使中国人民深刻认识到,全面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必须遵循以下原则: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保证中国共产党在法治建设中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保障广大人民群众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实现当家作主的权利,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坚持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治,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不断健全和完善法律制度,使法治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服务;坚持把法治建设植根于中国社会的实际,既注意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又立足于中国国情,不照搬别国的法律制度和政治体制;坚持把法治建设的基础放在制度建设和增强全社会的法治观念上,不断提高全社会法治文明水平。
在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将坚持科学发展观,从完善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自觉守法等方面扎实推进,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通过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进一步提高立法质量,尽快形成更加完备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通过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维护人民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通过加强对执法活动的监督,确保权力正确行使,真正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通过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
中国人民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上奋勇前进。随着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中国人民的各项权益必将得到更好的保障,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必将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中国必将对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法治是政治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标志,凝结着人类智慧,为各国人民所向往和追求。
中国人民为争取民主、自由、平等,建设法治国家,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奋斗,深知法治的意义与价值,倍加珍惜自己的法治建设成果。
一国的法治总是由一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决定并与其相适应。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人民的主张、理念,也是中国人民的实践。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成功地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这条道路上,中国适应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不断发展的客观要求,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以人为本,弘扬法治精神,树立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全面实施依法行政,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不断推进各项工作法治化。
中国人民正在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是一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13亿中国人民共同参与的、史无前例的伟大社会实践。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中华民族,正在民主与法治的道路上阔步前进,努力开创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新境界。

②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什么,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这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在这个总目标中,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我们描绘了宏伟蓝图,指明了前进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则为我们绘制出路线图,指明了具体路径。

依法治国就是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治理国家,而不是依照个人意志、主张治理国家;要求国家的政治、经济运作、社会各方面的活动通通依照法律进行,而不受任何个人意志的干预、阻碍或破坏。

(2)法治建设的目的扩展阅读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依法治国事关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的内涵:

①奠定了法治中国大厦的“三大基石”。这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②构筑了法治中国大厦的“五大支柱”。这就是形成五大体系,即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以及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③设计了法治中国大厦的“施工方案”。这就是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④描绘了法治中国大厦的“效果图”。法治建设既是法治本身的“自转”,也是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公转”。

参考资料:人民网-法治中国的新航标——怎样理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

③ 法制建设的目的是什么。事关方向性的问题,在中国搞法制建设,其出发点和落脚点

法制建设是为了国家能够平稳顺利的发展,保护每一个公民的健康,生命财产安全。

④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内涵、目标、关键

依法治国
是当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发展
社会主义民主
,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依法治国
,建立社会注意法治国家,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重要目标。
依法治国
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
社会主义民主
的制度化和法律化,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为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变化改变。
要把握住:
依法治国
的主体是党的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群众。客体是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社会事务。依法治国就是要保证这些事务事业管理工作都要依法进行。所依之法最重要的就是宪法和法律,它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利益、人民意志的统一。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都离不开法制的健全。推进依法治国进程,建设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任务:坚持
科学立法

民主立法
,完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坚持一切公民在法律前平等,维护
社会公平正义
,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统一、尊严和权威。推进依法行政。深化
司法体制改革
,优化司法职权配置,规范司法行为,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
司法制度
等。
注意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时的十六字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是前提)、有法必依(是核心),执法必严(是关键),违法必究(是保障)。

⑤ 依法治国总目标的总抓手是什么

依法治国总目标的抄总抓手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实现这一目标,要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以及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总目标的确立,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抓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涉及很多方面,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有一个总揽全局、牵引各方的总抓手。有了这个总抓手,才能提纲挈领、纲举目张。

(5)法治建设的目的扩展阅读: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既是总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实现总目标应突出把握的总抓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抓手,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中之重,依法治国各项工作都要围绕这个总抓手来谋划、来推进。

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在全面深化改革总体框架内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各项工作的重要支撑。

⑥ 中国法治建设的最高目标是什么

中国法治建设的最高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回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答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实现这个总目标,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保障人民权益。

⑧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如何理解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理解: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包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两句话。这两句话是有机统一的整体,离开了哪一句都不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我们描绘了宏伟蓝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则为我们绘制出路线图,指明了具体路径。只有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才能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基础和前提条件。
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决定》给出了精辟的答案,那就是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这十六字方针,是对原来的“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十六字方针的发展和提升,明确了新时期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点环节和主要任务,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具体来讲,科学立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前提,严格执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公正司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保障,全民守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础。

热点内容
学生会小组的规章制度 发布:2025-04-30 13:24:06 浏览:689
修改法律责任年龄 发布:2025-04-30 13:22:13 浏览:7
人大法律硕士招生简章 发布:2025-04-30 13:12:33 浏览:380
闽侯上街人民法院电话 发布:2025-04-30 13:04:21 浏览:413
国家法律规定什么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 发布:2025-04-30 13:01:37 浏览:471
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实施意见 发布:2025-04-30 12:47:16 浏览:665
道德经讲离别 发布:2025-04-30 12:38:48 浏览:365
律师王宏周 发布:2025-04-30 12:36:50 浏览:891
广西拆迁律师 发布:2025-04-30 12:35:08 浏览:326
安泽司法 发布:2025-04-30 12:23:11 浏览: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