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的成语

道德的成语

发布时间: 2020-12-28 09:11:34

❶ 形容道德的成语有哪些

1、爱人以德【ài rén yǐ dé】

爱人:爱护别人;德:德行。按照道德标准去爱护人。泛指对人不偏私偏爱,不姑息迁就。

2、败德辱行【bài dé rǔ háng】

败坏道德和操守。

3、败化伤风【bài huà shāng fēng】

指败坏社会道德风气。

4、败俗伤风【bài sú shāng fēng】

指败坏社会道德风气。

5、败俗伤化【bài sú shāng huà】

指败坏社会道德风气。

6、抱德炀和【bào dé yáng hé】

抱:怀抱,引申为坚持;炀:熔化,引申为蕴育。坚持道德实质,蕴育和平气息。 指行仁政,搞团结。

7、草靡风行【cǎo mí fēng háng】

比喻道德文教的感化人。

8、草偃风行【cǎo yǎn fēng háng】

比喻道德文教的感化人。

9、超绝非凡【chāo jué fēi fán】

智力或精神道德状况或力量超群或超过常人。

10、摧志屈道【cuī zhì qū dào】

摧:摧折,放弃;道:道德。抛弃理想追求,失去道义节操。形容身处逆境,不能守操如一。

❷ 道德高尚的成语

形容人品德高尚的词语
品德高尚的名言
成语故事
其他...品德,即道德品质,也称德性或品性,是个体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

❸ 形容道德规范的成语

爱人以德 爱人:爱抄护别人;德:德袭行。按照道德标准去爱护人。泛指对人不偏私偏爱,不姑息迁就。
出处:《礼记·檀弓上》:“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
度己以绳 绳:纠正,约束。指一定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使自己的行为合乎法度。
出处:《荀子·非相》:“故君子之度己以绳,接人则用抴。”
礼义廉耻 古人认为礼定贵贱尊卑,义为行动准绳,廉为廉洁方正,耻为有知耻之心。指封建社会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
出处:《管子·牧民》:“何谓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
三从四德 封建礼教束缚妇女的道德标准之一。
出处:《仪礼·丧服·子夏传》:“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周礼·天官》:“九嫔掌妇学之法,以九教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孝悌忠信 指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忠于君主,取信于朋友的封建社会的应具备的道德标准。
出处:明·周楫《西湖二集·祖统制显灵救驾》:“凡遇人,只劝人以‘孝悌忠信’四字。”
正己守道 道:道德。端正自己,严格遵守道德标准。

❹ 形容道德的成语

才德兼备
cái

jiān
bèi
[释义]
才:才能。德:品德。备:具备。才能和品德都具备。
[语出]
元·无名氏《娶小乔》第一折:“江东有一故友,乃鲁子敬,此人才德兼备。”
[近义]
德才兼备

❺ 关于道德的成语有哪些

舍己为人、解衣衣人、拔毛济世、侠肝义胆、乐于助人、急公好义、好善乐施、救苦救难、一臂之力、成人之美、解衣推食、乐善好施、先人后己。

一、助人为乐

释义:帮助人就是快乐。

出处:近代·冰心《咱们的五个孩子》:“在我们的新社会里,这种助人为乐的新风尚,可以说是天天在发生,处处在发生。”

用法:动宾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

二、舍己为人

释义:舍弃自己的利益去帮助别人。

出处:孔子·春秋《论语·先进》:“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朱熹注:“初无舍己为人之意,而其胸次悠然,直与天地万物上下同流,各得其所之妙。”

译文:孔子长叹一声说:我和点的。朱熹注释:从来没有放弃自己为人的意思,而他胸中悠然,直接与天地万物上下一同流,各得其所之妙。

三、先人后己

释义:首先考虑别人,然后想到自己。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坊记》:“子云:‘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

译文:孔子说:君子贵族而轻视自己,首先人然后自己。

四、拔毛济世

释义:指受轻微损失而能有利于世人。

出处:《列子·杨朱》:“禽子问杨朱曰:‘去子体之一毛以济一世,汝为之乎?’杨子曰:‘世固非一毛之所济。’禽子曰:‘假济,为之乎?’杨子弗应。”

译文:禽滑釐问杨朱道:“拔去你身上的一根毫毛来救助世道,你愿干吗?”杨朱回答:“世道本来就不是一根毫毛所能救助得了的。”禽滑釐说:“假设可以救助,你愿干吗?”杨朱不理睬他。

五、乐善好施

释义:喜欢做善事,乐于拿财物接济有困难的人。

出处:汉·司马迁《史记·乐书二》:“闻徵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而好礼。”

译文:听到徵声,会使人乐于行善,喜欢施舍;听到羽声,使人端敬好礼。

❻ 形容一个人道德品质的成语

暗室不欺、不同流俗、不欺暗室、不忘沟壑、赤子之心等。
1、暗室不欺
【解释】: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不做见不得人的事。
【出自】:唐·骆宾王《萤火赋》:“类君子之有道,入暗室而不欺。”
【译文】:像君子的方法,进入暗室而不欺骗。
2、不同流俗
【解释】:流俗:流行的习俗。与世俗习气不同。形容品德高尚。
【出自】:西汉·戴圣《礼记·射义》:“不从流俗。”
【译文】:不随世俗习气相同。
3、不欺暗室
【解释】:欺:欺骗自己;暗室:人家看不见的地方。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不做见不得人的事。
【出自】:唐·骆宾王《萤火赋》:“类君子之有道,入暗室而不欺。”
【译文】:像君子的方法,进入暗室而不欺骗。
4、不忘沟壑
【解释】:沟壑:山沟。念念不忘为正义而死,弃尸山沟。形容有为正义献身的思想准备。也比喻人发迹之后不忘过去贫贱的日子。
【出自】:战国·孟子《孟子·万章下》:“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
【译文】:所以,有志之士不怕弃尸山沟,勇敢的人不怕丢掉脑袋。
5、 赤子之心
【解释】:赤子:初生的婴儿。比喻人心地纯洁善良。
【出自】:战国·孟子《孟子·离娄下》:“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译文】:伟大的人,童心未泯的人了。

❼ 形容道德的成语

德高望重德:品德;望:声望。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德重恩弘重:崇高、深厚;弘:通“宏”,大。道德高尚,恩惠广大。形容普施恩德。
厚德载物旧指道德高尚者能承担重大任务。道高德重

❽ 道德成语 有哪些道德成语

清正廉洁,高风亮节、刚正不阿、铁面无私、一身正气、执法如山、正大内光明、大义灭亲、兢容兢业业、克己奉公、遵纪守法、不耻下问、大义凛然、威风凛凛、彪炳史册、闻鸡起舞、谦虚谨慎、助人为乐、只争朝夕、自知之明、孜孜不倦、蒸蒸日上、凌云壮志、足智多谋、忠贞不渝、中庸之道、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钟 、专心一志、专心致志、学以致用、修身养性、自始至终、知书达理、正人君子、朝气蓬勃、

❾ 形容道德 成语

[ 德高望重 ] dé-gāo-wàng-zhòng
释义:德:品德。望:声望。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出处:《晋书·简文三子传》:“元显因讽礼官下仪,称已德隆望重,既录百揆,内外群僚皆应尽敬。”

❿ 含有“道德”的成语有哪些

含有“道德”的成语只有三个:①道德文章②口谈道德,志在穿窬③仁义道德内

  1. 道德文章

    【拼音】: dào dé容 wén zhāng

    【解释】: 指思想品德和学识学问。

    【出处】: 宋·辛弃疾《渔家傲·为余伯熙察院寿》:“道德文章传几世,到君合上三台位。”

    【举例造句】: 尊人道德文章,足为当代宗式。 ★清·淮阴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下

  2. 口谈道德,志在穿窬

    【拼音】: kǒu tán dào dé,zhì zài chuān yú

    【解释】: 穿窬:指偷摸盗窃的行为。嘴上在讲仁义道德,心里却在想着翻墙越壁偷东西。常用以讽刺伪君子。

    【出处】: 明·李贽《焚书·又与焦弱侯》:“名为山人而心同商贾,口谈道德而志在穿窬。”

  3. 仁义道德

    【拼音】: rén yì dào dé

    【解释】: 泛指旧时鼓吹的道德规范。

    【出处】: 唐·韩愈《原道》:“后之人,其欲闻仁义道德之说,孰从而听之。”

    【举例造句】: 你说凡是一口仁义道德的人,都是些伪君子,真是一点也不错。 ★郭沫若《屈原》第二幕

热点内容
行政法学控权论 发布:2025-04-30 10:24:26 浏览:702
信访条例d 发布:2025-04-30 10:24:25 浏览:762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2016 发布:2025-04-30 10:24:24 浏览:87
上海劳动合同条例最新 发布:2025-04-30 10:17:14 浏览:935
法院何海峰 发布:2025-04-30 09:55:20 浏览:414
敬业奉献道德模范 发布:2025-04-30 09:54:33 浏览:359
西南民族大学行政法学 发布:2025-04-30 09:52:57 浏览:835
非公司制企业法人法律责任 发布:2025-04-30 09:41:25 浏览:710
劳动法员工受伤被开除 发布:2025-04-30 09:27:11 浏览:807
重庆法院易 发布:2025-04-30 08:57:52 浏览: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