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法治伦理学

法治伦理学

发布时间: 2023-01-23 23:38:10

⑴ 什么是法制你是如何理解法制的

“法制”一词,我国古已有之。然而,直到现代,人们对于法制概念的理解和使用还是版各有不同。其一,广义权的法制,认为法制即法律制度。详细来说,是指掌握政权的社会集团按照自己的意志、通过国家政权建立起来的法律和制度。其二,狭义的法制,是指一切社会关系的参加者严格地、平等地执行和遵守法律,依法办事的原则和制度。其三,法制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它不仅包括法律制度,而且包括法律实施和法律监督等一系列活动和过程。

⑵ 怎么理解伦理(ethic)和伦理学(ethics)

伦理电影伦理电影伦理发音:LUNLǐ是指以伦理为主题的电影,它是社会道德。与其他流派不一样的是,几乎每部电影的伦理精神体现在:爱情,婚姻,家庭,宗教,代沟,社会问题,等等,范围内的道德,伦理片具有比其他类型更广泛区边界越来越模糊。

伦理是自然法,自然法是关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尤其是专注于婚姻关系)。这个概念也是绝对的道德和法律的界限。人类道德的柔性要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行为,这种灵活的规定的基础上的道德大致模板,但不同的是从道德的自然规律,而且经常是有分歧的道德。人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行为,远一点的法律和道德之间的关系比道德和伦理之间的关系的基本法律原则的硬性规定,因此,法律纠纷,法律的刚性需求 - 长期的自然法和冲突短期的自然法理学最严重的冲突。真的没什么深刻和完整的理解道德,像“道德”一起出现的单词的数量和“道德”一词。 “道德”,我说:“道。 “这意味着,无非是说,”道“,不是指一个特定的路径,而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如几何点,线,面”,“粒子”的概念在物理学的概念。 “道德”是指行走,类似的美德传统的交通秩序,这个想法的人在社会上与他人互动的规则。共同的伦理和道德内涵。海伦:为了谓也,“伦理”似乎啄真相,如“世界君亲师”的古训。伦理与道德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作用,在调节社会规则的成员之间的关系。服务的存在的现实规则不被破坏,这本身并不能促进创新,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创新,规则和创新之间的矛盾都是基于成功和创新的规则被打破后形成的新的规则,可以说形成了“扰动”的社会机制。但事情并非如此简单。只有一个单词的定义的作用是不够的。此外,“伦理”与“道德”,似乎也有许多不同的。除了为对象的“道德”比有许多其他不同的两个对象的“伦理”要广泛得多。如“道德经”作为社会甚至文化环境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规范。三个例子:首先,在古老的氏族部落,财产总计保留私有财产是不道德的行为,并带走其他部落成员刚刚使用的工具有什么不道德的。现代社会在法律上承认私有财产,私有财产的权利是不是不道德,带走别人的工具,将不得不寻求别人的意见。第二,在中国,它是正常的问别人的年龄和薪水,似乎依稀有点人文关怀的味道,而在西方一些国家,打听年龄和薪水是不太道德。三:同性恋通常被认为是不道德的,现在有些国家已经通过法律承认其合法存在,似乎同性恋是逐步摆脱其不道德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似乎有一些问题,法律是不一样的道德)。 “道德”似乎是有些事情的时间和空间内的漂移。例如,传说伏羲和女娲的弟弟和妹妹的婚姻,虽然远古的,弟弟和妹妹婚姻没有太多的道德批评,但到底是不道德的,道德似乎涉及的概率增加近亲结婚导致后代的遗传缺陷这里的问题。另一对狂牛病和印尼岛上一些部落成员患有一种怪病有趣的病例,病人的脑组织会发生类似疯牛病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尽管原因是未知的,这是值得注意的,这些居民保留一个坏习惯 - 自相残杀。这两种疾病有联系,你会发现有些相似。疯牛病的原因不能确定,但至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爆发疯牛病的过程中,也许是罪魁祸首饲料加工成所谓的动物饲料 - 有些牛皮革,肉类,内脏和血液。我们是否可以做出一个大胆的设想:一些物种类似的食品,它的一些蛋白质或核酸的缺点(或潜在缺陷)通过累积机制或自感应机制或两者的综合结果的缺陷,的最终显性表达。从人性的角度来看所谓的“伦理”,吃人是不道德的,那么牛吃肉牛也对道德。请注意,吃人肉是人们做出自己的决定,和牛吃的牛肉是奇怪的现象,非自愿的人类商品利润机制。如果在黑暗的黑暗中指明性质不允许到吃人肉的禁忌,和违反这一禁令处罚脑的发病率,或许在长期的非文字记录的人类进化的道路上,人类已经经历了无数次骂人慢慢形成道德的概念。这句话反过来说,和道德的曲折反映在分子水平上的生物的一些规则。鉴于大多数这些分子水平上,相对于目前科技水平的问题仍然是晦涩难懂,只有一个模糊的恐惧或无限期的基础直觉出发的“伦理”的概念只能是一个非科学发展观,全面在未来证明或反驳先验论甚至隐匿命题。显然,这样一个不完善的概念是无法说服人类人类克隆和干细胞研究的科学实验等。这些实验,甚至可以说,所有的科学研究,就像潘多拉的盒子,边缘的世界,因为我们知道它是从这些盒子组成。打开它之前,是无法预测的一个盒子里更危险比其他方块。盒子一打开,飞总是既不可预知的,并且无法恢复。此外,面对科学家的好奇心最强的群体,无法打开不是简单地让儿童打开糖果盒都难。对于克隆人谴责社会的许多方面,说法也各不相同。各种反对意见大致可以归结为两大类:坚持尊重生命,人的尊严的说法,简称社会学学院;其他生理缺陷克隆活体可能危及人类的生存疑问,作为生理学派。应该说,这两种类型的参数有自己的合理成分,不能被否定,但两派的论据是不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生命是值得尊敬的,应保持人的尊严,但是,这种理想化的状态在过去,现在和将来永远是不可能的,可以实现为每一个社会成员。例如,一个地区的矿工的消息被埋没了严格的封锁,医院对患者的生命视同儿戏。这些都是缺乏尊重生命。我不认为有,相反,尊重生命,尊重人的尊严应该始终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实践的范围内,但是,受各种条件限制。某些家庭成员的患者在无奈的挫折给患者停止昂贵的进口药品,血与泪的说明了一个问题,尊重生命是有成本的。同样,为什么实行计划生育,但也因为无法负担的成本,人口过剩。此外,一个敏感的问题,安乐和自杀。生命和尊严的尊重,是在一些极端的情况下,构成了一个悖论,观众很容易忍辱偷生,并杀自己的电影中的人物为正义之间作出选择,但安乐和自杀的现实是过于沉重和难受多。很多问题没有考虑到在法律上,或多或少导致局部轻微由于不合理的刚性的法律规定,任何国家的法律都是一样的,所以在法律的发展和变化从来没有停止跳舞。因此,唯一的理性,我们应该辨清亵渎生活事件无过错方和无过错方,以便采取适当的措施,而不是只在片面地下结论压轴。如老人失去自理能力,为自己的尊严,自杀不堪冷漠的孩子不应该是不尊重生命计数。社会应该警惕,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窜的利益相关者的责任,完善养老制度,以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尊重生命不应该是僵化到了极致。绝对尊重生命不应该是病人的用药,绝对保持尊严,不应该有一个操作。从第一次谋杀,因为药物的病人必须采取一个巨大的风险,不远处,第一次手术前如果没有没有严重的解剖经验,解剖经验并非来自身体的尊严不能保护自己(战俘,奴隶等),或故意不披露的患者。然而,由于缺乏尊重的第一次,给后人留下一笔宝贵的财富。此外,如果推人的尊严就是有价值的,可任意践踏其他生命的尊严,我很害怕,也没有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生物圈环环相扣,相互依存,偏袒似乎是没有根据的。因此,社会学的反对可以安息。生理学派的反对,危言耸听的态度也是不可取的。毫无疑问,克隆动物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在这个阶段的成活率低,寿命短,性能。但是,的自然肥力个人是不完美的,有些甚至是严重的疾病,会发生什么?许多人亡,幸存下来,并没有放弃对生物圈的破坏。因为自然是一种自我的机制。担心是多余的。克隆和干细胞研究肯定会带来一些问题,但也会带来一些相应的技术解决方案,社区会做出应激反应,以实现从无序到有序,促进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随着汽车世界后与高速公路;其唯一随后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佛教传入并不会导致的消除中国文明;谁没有听说过的所有权利只是另一肝脏发挥的器官移植。说到违反“道德”产品的典型之一 - 骡子,我们觉得没什么恐怖的。伦理潘定义:关于性,爱和性质的行为准则的普遍规律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底线伦理。这段代码的行为不便明文规定,但传统的,普遍增加在上升的道德标准。 - 胡志明市炫辩证讨论的伦理和道德伦理(道德)和道德(伦理)科学伦理道德科学,道德哲学,也被称为。在西方,道德词源的希腊ετησs,这意味着风俗,习惯,性格。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是第一个给的伦理道德的书“尼各马科伦理学”一书的第一个西方伦理学专着的意义。在中国古代没有使用这个词的伦理,广泛应用于19世纪以后。伦理道德现象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不仅是道德意识现象(如个人的道德和情感),但也是道德活动现象(如道德行为等)以及道德现象。伦理道德现象区别于人类活动,探索道德性质相同的物质生活水平的道德水平之间的关系的起源和发展,道德和伦理评价标准的最高原则,道德标准,制度,道德教育和修身养性的问题,生命的意义,人的价值?和生活态度。最重要的是道德和经济利益和物质生活,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关系之间的关系。这些问题的答案不同,形成不同的道德,甚至对立的派别。马克思主义的伦理道德作为社会和历史现象进行研究,重点对道德现象具有普遍性和根本性的问题,从中揭示道德的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建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强调阶级社会阶级本质的道德理论中的道德和伦理的实践意义。

定义1编辑本段定义,所谓的道德伦理是指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遵循的道理和准则,应该是,伦理道德所谓道德,的定义是伦理,道德的形成,道德,伦理道德的作用,这样的学说的伦理思想定义的英国“韦氏”道德的定义:一个探讨什么好坏,并讨论任何道德昂贵定义的学科。长期伦理在中国最早见于“乐记”:音乐,通过伦理道德一般是指一组指导行为的概念也被定义上的道德现象,它不仅包括处理从概念的角度来看的哲学思考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的行为规范,但也意味着深刻的道理,按照一定的原则定义的所谓道德行为进行规范,是指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和国家和行为秩序规范。任何持续影响整个社会的群体行为或专业行为有其固有的特殊的道德要求。作为一个独立的法人企业,有其特定的生产经营活动和商业道德的需求定义。道德是指大多数人的心目中公认的社会行为规范。伦理学也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是调整范围涵盖了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的管理和职业道德具有很强的内部联系,一方面,管理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种形式,当然,不是道德的规范作用定义。伦理道德的手段的人相处的各种道德准则的生态伦理道德体系的一个分支,是价值观和道德态度和行为要求的环境中保持生态环境的基础上的身份定义指的是关系也意味着后,自觉地理解和治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首先是客观的关系,比如性别关系的丈夫和妻子,父母和孩子的亲子关系,生产关系的模式的位置,未能遵守将定义了一个客观的重大关系,所谓的“道德”的人,指的是做人的道理,包括人类的情感,意志,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前景,所谓的“艺术管理”,为中学生,是普通意义上的美学,文学批评9.2婚姻家庭法或常识定义的强烈的道德民事法律规范一般认为,所谓的道德,人与人之间的秩序和法治的东西,而且是正常的关系指导方针。简单地说,所谓伦理是指人与人之间的道德10的代码定义。是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和商业道德的行为符合一定的道德标准是道德具体表现在企业内部员工,企业和社会,企业和客户之间的关系的总和的行为守则与公司之间的交易。

编辑本段当代“伦理”概念
当代“伦理”的概念包含了西方文化,科学,公共属性“道德”的概念包含一个更符合东方人的文化感觉,人文,个人修养和颜色。 “西学东渐”以来,中国和西方的“伦理”和“道德”的概念碰撞后,竞争和整合的划分和范围越来越明确,“道德”是一个道德概念,和“道德”两个概念“道德”的概念。他们不能相互替代,他们有自己的概念的范围和面积?使用。人们常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人,自我的政治,法律,伦理的支配和约束。为了使人民真正成为一个人,成为一个真正的理性的社会,必须有道德的自觉规范。道德和法律要求构成人的行为的社会控制体系的一个重要手段,规范的内容。这些主题包括四个主要要素:伦理和道德传统,性格和自律,诚信和美德,公民行为和法律规范。的主题教学目标:学习,掌握的性格和自律,诚信和美德的道德传统和道德准则,行为的民事和法律规范的知识,使学生了解更多关于品德和民法,学生应鼓励自觉锤炼品德,恪守的道德准则。重要和困难的道德特征的个人的道德纪律,自律,诚信,民事行为和民事法律的差异和关系行为的当代价值。

⑶ 法律职业伦理的研究会限制法律理想的重建是对还是错

对的。法律职业伦理是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法律职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法律职业伦理是法律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伦理道德规范,具体来说,法律职业伦理是指法官、检察官、律师及公证员等法律职业人员在其职务活动中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职业伦理的产生与职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公益性有很大的关系。一般认为,职业人员的职务本身带有公益性质,为了保证其公共功能的发挥,防止他们为了一己私利损害社会利益,需要对其职业活动加以职业伦理的规制,以对其职业行为进行规范。具体到法律职业,首先,基于律师等法律职业者的工作具有私密性,他们在从事职业活动中会接触到其他人所接触不到的秘密,如委托人会对律师说出不想其他人披露的事实;其次,基于法律职业的自我要求。就如法国著名伦理学家爱弥尔•涂尔干所言:“职业道德越发达,它们的作用越先进,职业群体自身的组织就越稳定、越合理”,法律职业伦理越严格,遵守程度越高,越有益于公众对该职业的信任,越有益于职业群体的发展;最后,基于法律和社会秩序的要求。法律人掌握法律知识,执行法律,守护法律的运行。倘若法律人没有进行自我约束,反而玩弄法律,其不仅没有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还会严重破坏法律维持社会秩序的功能。

法律职业伦理学是将伦理学原理应用于法律职业领域中。其研究对象具体包括:1.法律职业伦理的一般原理。法律职业伦理学从规范伦理学和元伦理学的角度出发,研究法律职业中最核心、最基本的规范和原则,如正义原则、保密原则、勤勉原则等。2.法律职业主体的伦理规则。法律职业主体主要包括法官、检察官、律师、公证人员和仲裁人员等。法律职业主体的伦理规则即研究上述法律职业人员在从事法律职业过程中应当遵守的规则,如法官在审判中或审判外应当遵守的公正原则,它包括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为保障程序公正,法官应当遵守回避、平等、独立、公开等具体规则。3.法律职业责任。法律职业责任是法律职业人员违反法律和道德规范所应承担的责任。法律职业伦理主要研究法律职业责任的内涵和特征、法律职业责任的意义、法律职业责任的分类、职业责任的构成和责任的具体承担等问题。4.法律职业伦理的养成和教育。法律职业伦理的养成和教育就是指对法律职业人进行教育,使法律职业伦理成为法律职业者伦理意识的一部分,养成自律习惯的过程。法律职业伦理的养成和教育研究的是法律职业伦理养成的规律和途径,法律伦理教育的任务、方法、途径和规律。

随着司法改革的深入,法律职业伦理的重要性越来越得以显现。具体而言:首先,法律职业伦理研究有利于拓宽法学和伦理学的研究视野,深化道德与法律问题认识。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并不是孤立的,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研究也是如此,单纯在一个学科方面的研究是片面的、狭隘的,当代学科的发展趋势是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法律职业伦理学就是法学和伦理学交叉的产物。一方面,法学对于伦理学的借鉴使得法律能够正确反应社会发展的规律,更好地发挥其效果。“礼法合一”“情法合一”的思路实质上体现了民主精神和良法的本质;另一方面,伦理学对于法学的借鉴也深化了伦理学对具体问题的研究。比如对道德的认识上,法学的视角使得伦理学对于道德的认识摆脱了抽象空洞的分析。从法律实践中、法律和道德的关系中对道德的内涵有深入的认识。总之,法律职业伦理学促进了法学和伦理学的繁荣。

其次,法律职业伦理研究有利于法律职业人才素质的提高,法律理想的重建。法律职业伦理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即为法律职业伦理的内化和教育。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很多现象和问题都和法律职业伦理教育的缺失有关。一个法律职业者的伦理缺失损害的不仅仅是其个人利益和形象,更是对这一法律职业群体形象的抹黑,甚者是对司法公信力的抹杀。法律职业者应该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目前法学注重“才”的培养,忽视“德”的教育,法律职业伦理课程的开设,使法学学子和法律职业者接受良好的职业规则教育和训练,从根本上提高法律职业人员的素质。法律职业伦理教育使法律职业人员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和肩负的法律使命,培养其职业荣誉感和使命感,利于法律理想的重建和法律共同体的形成。

再次,法律职业伦理研究有利于推进依法治国进程。法律职业伦理解决了依法治国进程中的两大问题:法治与德治的关系以及法治与人治的关系。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并不是对立关系,法律和道德的关系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法治与人治也并非是水火不容,从根本上讲,法律还是需要人来实施,法治的过程中不可能完全没有人治,我们需要的是对法律有信仰的人来实施法律治理。法律职业伦理的研究和运用对于法治所需要的法律人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法律职业主体的法律伦理意识和法律理想促进他们依法办事,公正处理各类案件,解决纠纷,保障法律的贯彻实施。

总之,社会发展和法律职业自身发展乃至于司法改革的成功都要求完善法律职业伦理。法律人数量最多的美国极为强调法律职业伦理对法律人的规制,美国学者认为法律职业伦理后蕴藏的观点基本上是依循以下逻辑:美国实现民主要靠法治,法治要运作,需要人民对之抱有信心,人民要对法治有信心,必须首先对法律人有信心,要让人民信赖法律人,法律人必须在实际和表面上都没有违反伦理之事。这就是法律职业伦理的重要性。如果逆推上述逻辑:假如法律人的行为导致人民对法律人丧失信心,则多米诺骨牌效应就会发生,民主也就成为水月镜花。其实,许多违反法律职业伦理的不当执业行为,法律人并非有意为之,而往往是出于无知。无知通常会导致违法行为。一个法律人可能因为无知而从事不当执业行为,当发现大错铸成时,只能以新的不当执业行为文过饰非。诚然,单凭法律职业伦理这门课程并不足以将法科生培养成为有道德的法律人,但是法律职业伦理课让学生可以了解哪些是可以接受或不可接受的职业行为,或者至少思考一些法律职业伦理的重大问题。正如美国法学院协会主席、法律职业伦理著名教授罗德所说:“专业责任教育的重要性既不该过分夸张,也不该低估。事实上,心理学研究发现,在成人期的早期阶段,处理道德议题的不同教育策略,会有重大影响。教育可以提升学生分析伦理议题、处理情景压力,或面对惩戒制度失灵而造成专业伦理水准低落的能力。一百多个评估伦理课程的研究发现,设计良好的课程可大为提升法律人的道德伦理的能力;其他的研究也同样显示道德判断对行为有影响。”美国法学院所作的统计研究表明,法律职业伦理训练与法律职业伦理行为之间有很大关联。在很大程度上,伦理是可以教导的。罗德教授说:“大多数曾上过法律伦理课的法律人认为,此类课程有助于解决实务上遇到的伦理问题,并赞同伦理课程存在或扩展内容。总之,有强烈的证据显示,专业责任教育的价值比大部分的的法律课程来的高。”

⑷ 伦理学和道德

伦理学
ethics
关于道德的科学。又称道德学、道德哲学。在西方,伦理学一词源出希腊文ετησs,意为风俗 、习惯 、性格等。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最先赋予其伦理和德行的含义,所著《尼各马可伦理学》一书为西方最早的伦理学专著。在中国古代没有使用伦理学一词,19世纪后才广泛使用。

伦理学以道德现象为研究对象,不仅包括道德意识现象(如个人的道德情感等),而且包括道德活动现象(如道德行为等)以及道德规范现象等。伦理学将道德现象从人类活动中区分开来,探讨道德的本质、起源和发展,道德水平同物质生活水平之间的关系,道德的最高原则和道德评价的标准,道德规范体系,道德的教育和修养,人生的意义、人的价值和生活态度等问题。

其中最重要的是道德与经济利益和物质生活的关系、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问题。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不同的甚至相互对立的伦理学派别。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将道德作为社会历史现象加以研究,着重研究道德现象中的带有普遍性和根本性的问题,从中揭示道德的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强调阶级社会中道德的阶级性及道德实践在伦理学理论中的意义。

伦理学与哲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哲学是伦理学的理论基础,人们的世界观和历史观对人们的道德实践有着直接的影响。同时,伦理学与美学、心理学、社会学以及教育学等学科也相互影响、相互渗透。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伦理学的理论在分化和综合、对立和融合中逐步完善,其研究的领域也在不断扩大。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伦理学的社会价值将不断提高。

伦理学的西方历史十分悠久,其源头可以在最古老的史诗与神话中考究。是对人类道德生活进行系统思考和研究的学科。它试图从理论层面建构一种指导行为的法则体系,即“我们应该怎样处理此类处境”,“我们为什么/依据什么这样处理”。伦理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也称为道德哲学或道德学。

伦理学分类
希腊罗马伦理学
早期阶段:毕达格拉派——苏格拉底派
中期阶段:苏格拉底派——亚里斯多德派
晚期阶段:亚里斯多德派——基督教神学兴起
中世纪基督教伦理学
前期阶段:以奥古斯丁为代表,相应于教父哲学
中期阶段:以阿奎那位代表,相应于经院哲学
后期阶段:以培根、司各脱等人为代表,相应于异端哲学
文艺复兴时期伦理学
第一部分:人文主义的伦理思想,以瓦拉、蒙田等人为代表
第二部分:宗教改革的伦理思想,以加尔文为代表
第三部分:政治的伦理学,以马基雅维利等人为代表
近代伦理学
17-18世纪,英国经验主义伦理学,代表人物:休谟等
17-18世纪,欧陆理性主义伦理学,代表人物:斯宾诺莎等
18世纪,法国启蒙派伦理学,代表人物:伏尔泰等
18-19世纪,德国学院派伦理学,代表人物:康德,黑格尔等
18-19世纪,英国功利主义伦理学,代表人物:边辛,西基维克等
19世纪,英国进化论伦理学,代表人物:斯宾塞,赫胥黎等
19世纪后期,德国新康德主义伦理学,代表人物:李凯儿等
19世纪后期,新黑格尔主义伦理学,代表人物:格林等
过渡时期伦理学
非理性主义伦理学,代表人物:克尔凯郭儿,叔本华,尼采等
现代伦理学
分析伦理学(又称:元伦理学),代表人物:摩尔
现象伦理学,代表人物:胡塞尔
实用主义伦理学,代表人物:杜威
情感主义伦理学
存在主义伦理学,代表人物:海德格尔,萨特等
精神分析伦理学,代表人物:弗洛伊德等
人格主义伦理学,代表人物:霍金等
新托马斯主义伦理学,代表人物:马里坦等
新正教派伦理学,代表人物:巴尔特等
语言分析伦理学,代表人物:图尔敏等
道德发生伦理学,代表人物:皮亚杰等
人本主义伦理学,代表人物:马斯洛等
新行为主义心理伦理学,代表人物:斯金纳bg:Етика
参考资料:http://ke..com/view/42653.htm

道德是什么
国人爱以道德面目示人,久以来。道德似乎是终极目的。什么事如果不合乎道德,即使不违反法律。也往往招来无聊非议。然而这道德确是欺软怕硬,宽己严人。这个我们都是凡人。都不可能完全作到我们听到的道德。然而,以道德面目示人的,还是有理由。因为自己做不到,并不代表这道德不适用。这是我们一贯的作法。从小时的道德训练来说,道德始终是一训诫的过程。而训诫者不用非要作到自己所说的,然后才能说。对于此,可能对于某些事来说,就是说谎。比如假如你不是博士,说自己是博士,既是说谎。然而对于道德训诫来说,人们却绝对的宽容。因为说道德的,假如不是诱骗者。不管他是何人。人们总是认为他在做一件好事。如一贪官,大谈反腐。人们可能不认同他本人,却还是认同他所说的话。可见说道德这件事本身是一件超越道德范畴的事。因为它始终是正确地。
说道这里,我们对于国人爱以道德面目示人,就有疑问了。因为假如你始终站在正确的角度。那么你的对立面,就总有可以指责之处。而你又始终是正确地。那么天下无可指责的事,怕也只有说道德之类超越道德的事。如果如此,假如我们不想冒犯道德,是否我们只能做说道德之类超越道德的事那?
如果我们还想做别的事,那么是否就一定存在道德风险那?首先我们来看看道德的一致性,因为只有道德具有一致性,那么我们如果想做道德范畴里的事,才能不会违背道德。然而,道德的一致性是大有疑问的。如不能说谎,而医生向病人家属隐瞒病情,虽然说谎了,确不算不道德。可见日常里道德是不遵守逻辑规律的。然而以道德面目示人者,确喜用抓住一点,如一条道德规范,进行推理,那么这种推理的有效性,我们如何能接受那?
为什么如道德规范这种充满矛盾的体系,能够在中国大行其道,甚至充当终极判官的角色,我们难道说没有一丝的警醒吗?说教者们,被说叫着,难道真的都是超越了道德规范的绝对道德者?

⑸ 法律伦理学 正义规范是法律伦理的最高规范 对吗。

正义规范是法律伦理的最高规范。这一观点是正确的!!!!

法律至上的前提是符合正义

核心提示:在民主法治国家,邪恶的法律是越来越少的,但也不代表着法律都是正义的,例如美国的种族歧视法律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才被废除。有的法律,由于人的理性的有限性,出现了不能伸张正义的漏洞,在这种情况下就不能死守法条。还有的法律,制定时是符合正义的,但面对社会发展所出现的新情况,却变成了不正义的规定。

法律是善良和公正的艺术,法律的善良秉性是其正当性和可接受性的基础,因此,两千多年前的亚里士多德就强调法治不仅仅是遵守法律这一层含义,还包含着所遵守的法律是良好的法律这另一层含义,这两层含义才构成完整的法治。就此而言,法治之法不仅仅具有形式的躯体,还有正义的灵魂。法律是正义的表现,法律的效力之源和正当性基础正在于它是合乎正义的;一旦法律被邪恶附体,那它就徒具法律的空壳,就没有效力和正当性可言,也就不应当成为人们行为规范的依据。遵守法律也不应该仅仅是形式上的,只有正义的法律才值得尊重和遵守。

诚然,法条主义或者司法克制主义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若把法律看作是脱离正义的独立存在,把遵守法律当作无条件的要求,哪怕牺牲正义也在所不惜,那就是法理上的短视症,没有看见法律之上还有正义。

1955年12月1日,一位美国黑人女裁缝帕克斯下班后,如往常一样坐在公交车中排的座位。座位坐满后,上来一位白人男子,按当地法律,黑人在座位满时必须让座给白人。在司机喝令下,当时车上的其他3位黑人站起来了,但是帕克斯拒不让座。随后赶到的警察叫道:“不站起来,就逮捕你。”帕克斯只是平静地说:“不。”这声平静的“不”字,在法制史上犹如巨雷震耳欲聋,代表了所有黑人对种族歧视法律的抗议和拒绝,是正义的呼吁,是权利的诉求。这也让我们明白,今天我们所有享受的正义和权利,并不是自然而来的,而是通过斗争争取来的。帕克斯之伟大就在于她以拒不让座的抗争方式为黑人争取权利。最终,美国最高法院裁定在公交车上实行种族隔离制度违宪。这就是说,种族歧视的法律违背正义,因此失去了效力。

哪一位最坚定的法条主义或司法克制主义者能找到充分的理由反对美国最高法院的上述判决?自然法永远高于人定法,正义高于法律。一种行为如果严重违背道德,即使是合乎邪恶法律的,也没有合法性,也会最终受到正义法律的惩罚,任何人都不能以服从邪恶的法律命令为借口而超越一定的道德伦理界线。在法治社会,法律至上应该是受到一定的限定的,那就是正义的法律才是至上的。任随邪恶的法律畅行无阻绝不是法治而是反法治,是对正义的亵渎。不要误以为依照法律行为就是法治,而要认识到只有依照善良的法律行为才是法治。

在民主法治国家,邪恶的法律是越来越少的,但也不代表着法律都是正义的,例如美国的种族歧视法律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才被废除。有的法律,由于人的理性的有限性,出现了不能伸张正义的漏洞,在这种情况下就不能死守法条。还有的法律,制定时是符合正义的,但面对社会发展所出现的新情况,却变成了不正义的规定。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法律和正义是一致的,适法也就是维护正义。但若二者出现了严重的背离,法官为了正义就应该抛弃邪恶的和有漏洞的法律。法律之上有正义,法律至上的前提是法律符合正义,法官的上司是法律,而法律的上司是正义。那么正义的上司是什么呢?笔者认为,正义就是社会的“宇宙”,如果说“宇宙”是时间上无始无终,空间上无边无垠,那么正义是社会最高和最终的价值,正如不能说自然界里有什么东西比宇宙大,也不能说社会里有什么价值比正义还高,因此正义是没有上司的。

⑹ 如何理解法制及其结构体系

依法治国和法治国家
一,法治含义论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核心,也是中国进入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最为重要的问题.新修改的宪法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国家的根本原则和治国方略写进本文之中,使中国人无不开始重视法治问题,思考人治与法治的对立及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弊端.可以说,关于法治问题的探讨不仅仅是一个热门话题,更重要的是反映了一种时代趋向和人心所向,它还是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在它面前,每一个人,包括普通公民,学者,更包括掌握政权的官员们必须付出深深的思考.
(一)法治的概念和含义
关于法治,人们目前研究的很多,给它下了许多的定义.原因在于,法治的确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从不同角度,可以进行极不相同的理解.最早的法治概念,可以说是古希腊思想家和中国先秦的思想家们提出并论证的,继其之后,历代思想家前赴后继不遗余力地对法治问题进行了探讨.
法治一词,在西方为"rule of law"或"legality".古代思想家亚里士多德首先提出了法治的观念,认为法治包含两层含义,即(1)"己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2)"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实际,这个定义勾画了法治的外在形式和内在含义两个明显特征,或两个最根本的标志.首先,法治是要有已经制定出的法,人们遵守现行法;其次,这个法律必须良好,不是恶法,不是落后,残酷,等级制的法.
纵观起来,法治大致可以从五个方面概括其含义:
1,法治是一种宏观的治国方略,是与人治对立的,依法治理国家的制度,手段或原则,在这个意义上,法治一般被定义为"依法治国"或"以法治国".从字面理解,法治首先是与人治的治国方略相对立的,前者强调法律的作用,强调"人们普遍服从良法",在多种社会控制手段中选择了以法律作为主要手段进行社会控制.后者强调人的作用,主要选择以贤明的君主和官吏作为国家运转,社会控制的手段.我国自将"依法治国"理论写入十五大报告以来,基本的提法,就是将法治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依法治国的基本定义,在报告中表述为:"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见沈宗灵教材第220页)
2,法治是一种理性的办事原则,即法律制定后,任何个人和组织的活动都应该受法律规则的约束,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以任何理由违背法律规则,在这个意义上,法治被称之为"依法办事".这里有两点需要解释,一点是,之所以将法治说成是理性的,原因在于它是人们预先根据自己的意志设定的规则,这种规则具有稳定性,连续性,普遍性和统一性,不为个人的意志和感情所左右.第二点,这个意义上的法治,主要强调的是已经制定的法的正当性和权威性,只要是既定法律规则,即现行法律规则,所有的机关和个人都必须遵守执行.也就是说,它注重的是法律的外在表现形式而不是内在价值,无论法是"好法"还是"恶法",个人和组织都要遵守它.虽然有人批评在这个意义上理解法治,说恶法(如法西斯法)也要遵守是对法治价值的破坏.但在法律面前,只有先做到形式合理,才能做到实质的合理,现代法律往往精雕细琢而成,并且体现公平正义的精神,所以"依法办事"也是法治建立的基本要求.
3,法治是政治民主在法律制度中的体现,是一种民主的法制模式,在这个意义上,法治和法制即有联系也有区别.从法治和法制的关系上看,一度两个概念混用,后来学者将其区别而论.(1)法制主要是一个静态意义上的概念,法制的"制"指制度的制,往往指一国一地区的现行法律和制度,如美国的总统制共和制,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从动态意义上讲,法制是指"有法可依(前提),有法必依(关键),执法必严(要求),违法必纠(保障)"的法律制定和实施的过程,这被称为十六字的法制内容.(2)法治与民主的观念相联系,是一系列民主原则,民主制度,民主程序在法律中的体现.制度可以是民主的,也可以是专制的;可以是立法技术很发达先进的,也可以是相对落后残酷的.没有了民主的精神,便没有了法治,只剩下作为工具使用的法制.如封建社会,我们说其没有实现现代意义的"法治",但并不等于说封建社会没有"法制",当时的法制也是封建君主治理国家的主要手段.但由于君主在法律之上,法自君出,言比法大,所以不可能真正实现依法治理.历史告诉我们,法制和专制结合,就会成为专制的工具,如封建法制;法制和民主制结合,就会为民主制服务,如社会主义法制.世界文明发展到今天,大多数国家已经废除了专制制度,而实行民主制度,则法治成为民主的法制模式.所以在当代意义上,法治和民主的法制概念通用,但法制绝不能与专制的法制通用.如,我们能说,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就是实现"法治",但我们不能说,在奴隶制时期和封建时期也实现了近代意义上的法治,只能说,当时有"法制",制度的制.
4,法治是一种文明的法律观念或法律精神,在这个意义上,法治被称为"法治原则","法治理念","法治观念","法治信仰"等等.法治精神和观念主要有:法律至上,法律平等,权力制约,权利本位,正当程序等.法治在外观上表现为要有良好的法律并使这种良好的法律获得执行,但法治还表现为一种内在的理性的观念和原则,它是法律文明的象征,它是人类进步的产物,它与一系列人们接受了的价值准则相联系.反过来说,如果人们都不在内心接受公平,正义,自由,权利等法治精神,而维护的是等级,特权,压迫,强权的价值标准,即使有好的法律,也谈不上实现了法治.
5,法治还意味着一种理想的社会状态,这被称之为"法治社会".法治的实现最终要体现在一定的社会关系当中,体现在有一种合理规范的社会秩序存在.如果社会动荡不定,战争频繁,人与人利益得不到合理的分配与调节,则也不能说实现了法治.理想的社会应该是法律可以约束国家管理运转,可以协调国家机构的权力平衡,可以规范政府与公民的行为使之不发生激烈的冲突,可以保证各利益集团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可以维护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转等.当法律的制定和实施保障了这种理想的社会秩序,我们说才真正实现了"法治".
(二)法治思想的发展历史,法治与人治的区别
历史上早就有关于法治与人治的争论.
(1)儒家和法家关于法治有不同见解,争论的核心是实行人治还是法制.儒家主张人治,或称德治,礼治,认为国家要由具有高尚道德品质的贤明君主或圣人贤人通过道德感化和约束进行治理.为此,儒家的代表人物进行了充分论证,如说:"道之以政,齐之以邢,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意即,法使人民无廉耻之感,而礼则使人们不仅知道廉耻,而且有了规矩.相反,法家主张要由掌握国家权力的人,通过制定实施强制性的法律,才能够治理好国家,如韩非要求统治者应该"不务德而务法","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为吾善也,而用其不得为非也".
(2)古希腊思想家关于法治与人治也有争论,争论的核心是是否实行"良法"之治.他们关于法治的论述,主要是与自然法,良心,公平,善良等哲学政治学伦理学观念联系在一起的,法治思想只是其庞大的政治思想,哲学思想,伦理思想的组成部分.其中,柏拉图是积极主张人治的代表人物,他以为,如果没有"贤人政治",使哲学家成为国王,则人类永无宁日;同时,他较为藐视法治的作用,反对将法律的约束强加于"优秀的人".与柏拉图相反,希腊最为著名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认为,"法治应当优于一人之治",其理由是,法治体现着理智的因素,并且免除了一切情欲的影响;而人治不能排除兽性的因素,虽然有最好的贤人,也不免会有执政的偏见.在古希腊,还进行了世界历史上比较早又相对发达的法治实践,这就是确立了雅典奴隶制民主政体,从梭伦立法改革到伯里克利"宪法",都维护雅典民主制度,它和专制相区别,是由人数较多的统治者共同掌握国家权力的体制.
(3)近代以来,法治与人治之争,在政治制度领域主要表现为实行民主还是专制之争,法治思想的核心是权力分立与权力制衡.由于人治将国家治理寄托于一个贤明的君主之上,实际是拥护君主制或寡头政治,而主张法治的思想家则对于君主专制进行了抨击和批判.亚里士多德曾指出:"在君主政体下,如果继任的后嗣是一个庸才,就必然会危害全邦,而在实行法治的情况下,就不会发生这一问题."他还说:"多数群众也比少数人为不易腐败".17,18 世纪,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总是把实行法治还是人治与政治制度,国家体制联系起来.美国思想家潘恩宣称:"在专制政府中国王便是法律,同样地,在自由国家中法律应该成为国王."法国著名思想家卢梭,更高高地举起了民主共和国的旗帜,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他说:"凡是实行法治的国家——无论它的行政形式如何——我就称之为共和国;因为惟有在这里才是公共利益的统治者,公共事务才是作数的".正是在这些启蒙思想家思想的支持下,美国等国的宪法,首先将法治原则体现在宪法之中,使该原则真正通过法律而贯彻到民主政治的国家生活之中.
二,法治原则论
法治作为一种宏观广义的原则或观念,被学者们议论纷纷,可以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体可以从价值原则和形式原则两个方面理解.
1,法治的价值原则,即实现法治的目标目的性原则.法治思想在现代主要含有下列观念:法律至上观念,人民主权观念,天赋人权观念,权力分立观念,以权制权观念,平等自由观念.具体言,法治原则或价值观念主要有:
(1)生存.这是首要的人权.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经济条件极差,生存权的享有对于普通大众只是空谈.目前,社会发展已经提供了绝大多数人的生存条件,但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法治建设为改善生存环境条件服务仍然是一个紧迫的重要的任务.
(2)安全.启蒙思想家霍布斯说"人民的安全是最高的法律",此句极为简单但很深刻.封建社会盛行酷刑和刑讯逼供,人民安全无所保证,也就谈不上实现了法治.现代任何国家的法律,都把公民的人身安全和自由作为重要规则,换言之,法治的起码任务就是维护安全.
(3)民主.民主与法治的联系更为广泛和深刻.如前所述,民主的涵义就是人民的政权或治理,没有民主,就没有现代意义的法治,在社会主义国家更应该强调人民来治理国家.如果有人以高高在上的"主人"自居于人民之上,实际就是对民主的一种亵渎,也是对法治的一种破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存在人民享有民主的局限,所以还必须为追求民主付出努力.
(4)自由.自由和权利一样,在各国的法律中都被具体的作了规定,如集会自由,结社自由,言论自由,通讯自由,出版自由,信仰自由等.但自由从来都是受法律限定和约束的,法律一方面赋予了人们享有自由的权利,另一方面,又防止和制裁滥用自由侵犯他人自由的行为.
(5)平等.平等也是一个含义广泛的法治观念和原则.在封建社会,法律维护等级制度,因而人们之间极不平等.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都以平等为法治原则,当然,含义和实现条件是极为不同的.平等既包括法律上关于平等的规定,但这只是书面上的东西,是一种形式的平等;更重要者是在执法司法过程中真正实现平等,有人称之为实质的平等,程序的平等.
(6)正义.关于正义,在法的价值一章中已经论及,它的最为合理的标准是,是否符合社会进步的要求和绝大多数人的利益.所以,正义的观念和平等,自由,民主,安全的观念是相互联系的,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实现民主,自由等,也就谈不上实现了正义.
(7)和平.和平对于作为主权行为体的国家和对于普通的个人都很重要,因为,和平的对立面是战争,侵略,征服,掠夺,饱受其苦的最大受害者是老百姓.如果国际社会不能给全世界人民带来和平,则不能认为国际上有法治可言;如果一个国家不能保护自己的国民处于和平的环境之中,这个政府也就是无能的的政府,甚至应该是必须下台的政府.因此,世界上进步的人们都反对殖民主义,霸权主义,法西斯主义和侵略战争.
(8)发展.在国际事务中,和平和发展被认为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特别对于欠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尤其强调发展权是基本的人权之一.原因在于,如果国家贫富悬殊过大,一些发达国家会利用自己的经济优势控制世界,使国际秩序失衡.在现代,中国在国际法律关系构建中,正尽可能地获得和平发展的时机,反对经济垄断和霸权,反对经济交往中的不平等.

热点内容
湖南法律硕士报考点的选择 发布:2024-11-19 14:21:19 浏览:512
司法考搜狐 发布:2024-11-19 14:19:01 浏览:93
劳动合同法教程 发布:2024-11-19 14:12:48 浏览:669
大几能考司法考试 发布:2024-11-19 14:06:33 浏览:403
道德模范的主要事迹材料 发布:2024-11-19 13:51:59 浏览:701
违反征信管理条例 发布:2024-11-19 13:42:13 浏览:262
中国民商法年会 发布:2024-11-19 13:34:56 浏览:553
2014民法段波 发布:2024-11-19 12:32:28 浏览:204
劳动法里是否有合成工资 发布:2024-11-19 11:37:43 浏览:668
国际刑事法院缔约国 发布:2024-11-19 10:55:18 浏览: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