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王弼版
Ⅰ 有没有王弼版本道德经
谢邀。
所谓王弼版本道德经,其实就是指的王弼注解版道德经。王弼"幼而察慧,年十余,好老氏,通专辩能言。" 王弼曾任尚书郎。少年有文名,其作品主要包括解读《老子》的《老子注》 、《老子指略》及解读《周易》思想的《周易注》、《周易略例》 四部。 其中《老子指略》 、《周易略例》是王弼对《老子》、《周易》所做的总体性分析的文章。由于《道德经》的原文逸散已久,王弼的《道德经注》曾是本书的唯一留传,直到1973年中国政府在马王堆发现《道德经》的原文为止。所属以说,道德经是有这本一个版本的。
Ⅱ 道德经王弼和河上公两个版本之间的区别很大吗,求下载
推荐中华书局《直排繁体-老子帛书校注》里面有,马王堆(甲,乙)本,通行(王弼)本,即历代诸本
Ⅲ 为什么读王弼《道德经》本容易误入歧途
如同四书章句是朱熹抄的思想一样。王弼注的道德经也是王弼的思想。
其实不能算误入歧途,只能说王弼的注解某些地方过于精妙,很容易顺着他的思路走。道德经的理解未有定论,如果仅一听信一家之言可能会有所偏颇,杂学旁收集百家之长吧。
Ⅳ 道德经版本推荐
文字保真度方面:中华书局.新编诸子集成《帛书老子校注》(按:欲读最原内汁原味的老子莫过容于选择这个本子了)
义理阐释方面:中华书局.新编诸子集成《老子道德经注校释》(按:千百年来对中国思想界产生巨大影响的老子其实并非老子的老子,而是王弼的老子,所以这个版本也称“通行本”,且老子众多注本中唯有这个本子的注者也是大哲学家,哲学家的注本虽然不可避免地要夹带自己的理解,而对原有文义进行过度发挥,但在精神意味上却可最接近,而学者的注本虽然在文字上把握的更为精确,但注者与老子之间巨大的境界差距,使得学者并不能窥得老子的精神。因此我还是极力推荐这个注本)
字词训诂方面:不知道哪一个版本最好,我以前用的是高亨先生的《老子正诂》,感觉还可以
此外,还有
唐玄宗的《唐明皇御注道德经》
苏辙的《苏子由道德经注》
挺有特点的,感兴趣也可找来读读,前者的注者竟罕见地是一代帝王,后者则表现出一种三家融合的意味
当然,这些阅读起来都有一定的难度,如果题主只是想大致浏览下,用现代学者的注译本就好,但读起来味道有点怪怪的
其中风评较好的有
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
Ⅳ 请问有没有版本把道德经里王弼的注也译成白话文的我看的版本只译道德经原文,王弼的注没有译文。
应该是“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版吾亦信之,德信。圣人之在权天下,歙歙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属其耳目焉,圣人皆孩之。”吧。中间那句的理解:在天下人看来,圣人一点也不肆意妄为,总是和百姓一条心。
Ⅵ 《道德经》最权威版本是哪个出版社的
对于出版社来说中华书局出版的是当之无愧的好,但其实首先看《道德经》我们需要关注出土的版本。《道德经》在流传过程中,形成了很多版本。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最早的《道德经》版本,是在湖北荆门郭店楚墓中出土的战国竹简本。其次则是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西汉帛书本。在历史上流传最广的《道德经》版本则是汉代河上公本和曹魏王弼本。 据统计,清代之前,《道德经》版本有103种之多。古书在上千年的传抄、刻印过程中难免出现错误,因此,在不断地出现校订本,迄今为止,校订本共三千多种。目前,学术界较为重视的版本,是王弼的版本,和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两个抄本,称为帛书甲本、乙本。帛书道德经,早王弼本400余年,近些年许多学者推崇帛书,但甲本缺字1400,乙本缺字600。 千百年来,为《道德经》作注疏者不计其数。元代正一天师张与材曾说:“《道德经》八十一章,注本三千余家。”据学者调查,流传至今的《道德经》注本约有一千余种。 现在的 通行本有:中华书局《老子注译及评价》陈鼓应 著 饶尚宽 译注 《老子——中华经典藏书》朱谦之 撰 《老子校释——新编诸子集成》 兰喜并 著 《老子解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刘笑敢 著 《老子古今(上、下)》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李尔重 著 《老子》研究新编 西汉河上公的《老子章句》魏 王弼的《老子注》明清之际王夫之的《老子衍》 若要准点的 有文物出版社的《郭店楚墓竹简.老子.甲本》。希望能帮到你,望采纳
Ⅶ 求王弼的《老子道德经注》全本pdf
http://bbs.etjy.com/viewthread.php?tid=89551
http://taoism.xtop.idv.tw/
Ⅷ 看过《老子道德经注校释》的来 求下面带『』的王弼注解白话文翻译
1.不明理其契以致大怨已至而德和之,其伤不复,故有余怨也。
不相互体谅而版酿成双方结怨,(这种情况权)用美德来使他们和好,双方之间的怨恨没有平复,所以会有剩下的冤仇啊.
2.本不立而末浅,民无所及,故必至于奇用兵也。
主要的事情(实体)没有成立(达到)且细微的事情也就没有根基(细微的事情对大局影响不大),民众没有好的日子过,所以必须要用奇兵啊.
3.国既小,民又寡,尚可使反古,况国大民众乎,故举小国而言也。
国家已经是小的了,民众又非常少,这样尚且可以使他们返归古代的生活,那更何况国家大,人民又多的呢(人多力量大,更能达成目标),所以举小国家的例子来说明.
是意译,语法是对的,但是某些字的字面意思现在汉语很难翻,可以说顾全了语法就没办法逐字译了,自己看着理解下是可以,但是不能作为书面作答用.特别是考试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