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经幼儿

道德经幼儿

发布时间: 2023-01-25 01:52:34

『壹』 学前儿童必读的国学

学前儿童必读的国学

学前儿童必读的国学,中国有很多经典优秀的国学,国学教育是一种综合素质的培养,诵读经典可以给予孩子一种美好的语境和语感,感兴趣的来看看学前儿童必读的国学。

学前儿童必读的国学1

学龄前孩子必读的六部国学经典一:《弟子规》

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的文义,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弟子规》记录了孔子的108项言行,共有360句、1080个字,三字一句,两句或四句连意,合辙押韵,朗朗上口;全篇先为“总叙”,然后分为“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部分。《弟子规》根据《论语》等经典编写而成,集孔孟等圣贤的道德教育之大成,提传统道德教育著作之纲领,是接受伦理道德教育的、养成有德有才之人的最佳读物。

学龄前孩子必读的六部国学经典二:《三字经》

自宋朝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共一千多字,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等,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

学龄前孩子必读的六部国学经典三:《百家姓》

是中国独有的文化现象,流传至今,影响极深:它所辑录的几个姓氏,体现了中国人对宗脉等的强烈认同感。姓氏文化,或谱牒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龄前孩子必读的六部国学经典四:《千字文》

即由一千个汉字组成的韵文(在隋唐之前,不押韵、不对仗的文字,被称为“笔”,而非“文”)。南朝时期,梁武帝(502—549年)命人从王羲之书法作品中选取1000个不重复汉字,请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编纂成文,是为中国历史上第一篇《千字文》。全文为四字句,对仗工整,条理清晰,文采斐然,令人称绝。《千字文》语句平白如话,易诵易记,是中国影响巨大的儿童启蒙读物。

学龄前孩子必读的六部国学经典五:《增广贤文》

是中国明代时期编写的道家儿童启蒙书目。又名《昔时贤文》、《古今贤文》。书名最早见之于明代万历年间的戏曲《牡丹亭》,据此可推知此书最迟写成于万历年间。此书集结了从古到今的各种格言、谚语。

学龄前孩子必读的六部国学经典六:《声律启蒙》

是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的启蒙读物。按韵分编,包罗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从单字到多字的层层属对,读起来,如唱歌般。较之其它全用三言、四言句式更见韵味。这类读物,在启蒙读物中独具一格,经久不衰。

学前儿童必读的国学2

儿童看的国学经典

《尚书译注》(精编本)

中国第一部古典文集和最早的历史文献

《尚书》是中国最古老的皇室文集,是中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标志着史官记事散文的进步。

《尚书》最引人注目的思想倾向是以天命观念解释历史兴亡,以为现实提供借鉴。这种天命观念具有理性的内核:一是敬德,二是重民。

罔游于逸,罔淫于乐。——《尚书·大禹谟》

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尚书·大禹谟》

本书用散文形式写成,按朝代编排,分成《虞书》《夏书》《商书》和《周书》,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记载自尧舜到夏商周,跨越两千余年。

优秀的国学经典

《道德经译注》

被誉为“万经之王”的伟大著作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对中国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老子思想的集大成——《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 尼采

《道德经》其要在乎理身、理国。理国则绝矜尚华薄,以无为不言为教。理身则少私寡欲,以虚心实腹为务。———— 唐玄宗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道德经》

《道德经》内容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被后人尊奉为治国、齐家、修身、为学的宝典。它对中国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

学前儿童必读的国学3

儿童读的启蒙经典国学

《庄子译注》(精编本)

多彩的思想世界和文学意境,体现浪漫主义艺术风格,是道家学说的典范之作。

《庄子》又名《南华经》,其书与《老子》《周易》合称“三玄”。

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鲁迅评庄子文章

意出尘外, 怪生笔端。——清·刘熙载《艺概·文概》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世俗之人皆喜人之同乎己,而恶人之异于己也。

——《庄子》

本书以“寓言”“重言”“卮言”为主要表现形式,继承老子学说而倡导相对主义,蔑视礼法权贵而倡言逍遥自由,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文笔汪洋恣肆,瑰丽诡谲,意出尘外。

《列子译注》(精编本)

被誉为“常胜之道”的智慧之书

《列子》又名《冲虚经》,是战国早期列子、列子弟子以及其后学所著,是道家重要典籍,属于诸家学派著作,是一部智慧之书。

《列子》书事简劲宏妙,多出《庄子》之右。—— 洪迈《容斋续笔》

《庄》、《列》之文,播弄恣肆,鼓舞六合,如列缺乘踽焉,光 怪变幻,能使人骨惊神悚,亦天下之奇作也。—— 屠隆《文论》

列御寇之书,气伟而采奇。——刘韶《文心雕龙》

不逆命,何羡寿?不矜贵,何羡名?不要势,何羡位?不贪富,何羡货。——《列子·杨朱》

得时者昌,失时者亡。——《列子·说符》

《列子》共八篇,全书共载哲理散文、寓言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等一百三十四则。它能开启人们心智,给人以启示,给人以智慧。其书默察造化消息之运,发扬黄老之幽隐,简劲宠妙,辞旨纵横,是道家义理不可或缺的部分。

《诗经译注》(精编本)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和保存了古代诗歌305首,6首只存篇名而无诗文的“笙诗”。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不学诗,无以言。——孔子

现存先秦古籍,真赝杂糅,几乎无一书无问题,其真金美玉,字字可信者,《诗经》其首也。——梁启超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诗经·小雅》

心乎爱矣,遐不谓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诗经·小雅》

《诗经》是按《风》、《雅》、《颂》三类编辑的。“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是三百篇中最富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的篇章。《雅》是周人所谓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朝廷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礼记译注》(精编本)

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

《礼记》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据传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与《诗经》《尚书》《周易》《春秋》并称为“儒家五经”。

《礼记》为儒家者流一大丛书。《礼记》之最大价值,在于能供给以研究战国、秦、汉间儒家者流,尤其是荀子一派学术思想史之极丰富之资料。————梁启超

《礼记》不但是打通《仪礼》、《周礼》二书之内蕴的钥匙,同时亦是孔子以后发展至于西汉时代,许多孔门后学所共同宣说儒家思想的一部丛书。————王梦鸥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贫苦,人之大恶存焉。——《礼记·礼运》

在上位,不凌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礼记·中庸》

本书主要记载和论述先秦时期的礼制、礼仪,记录孔子及其众弟子的言行,记述修身做人的准则,集中体现了先秦时期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其中《礼运》《儒行》等篇有非常丰富的哲学思想,是古代学子的必学篇目。

『贰』 老子道德经幼儿园教案

老子道德经,对复于幼儿来说,只需制要背诵就行了,如果您试图让幼儿读懂它,的确不大可能。所谓教案,我觉得不靠谱吧。您可以找找,在网上有一个道德经的动画版,可以给孩子看看,但没有必要让孩子们当下就看懂。您只需要让他们诵读和记忆。小孩子学传统文化,如同播种:种子种下了,您还愁它发芽、生叶,开花、结果吗?

『叁』 给3岁儿童读背《道德经》是否合适

在我看来可以三岁儿童背读《道德经》其实是不合适的,我们其实可以给三岁儿童选择一些比较浅显易懂,而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儿童的理解力的读物。所以我认为在孩子年纪再大一点之后再去学习《道德经》可能比较合适,因为在三岁左右的孩子心智也不是十分的健全,这时候家长的引导是很很重要的。因为道德经的句子比较短,所以我们可以运用这些短句,让自己的孩子认识一些汉字,但是我觉得适合三岁孩子的读物,可能除了《道德经》,还有很多其他的优秀作品。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在不同的年龄段去选择不同的读物,其实会养成很好的习惯,而在三岁的时候,我认为应该选择一些可以激发孩子对阅读的好奇心的读物,在之后再去慢慢探索较为深奥的读物,毕竟兴趣是人们最好的老师。

『肆』 小孩从小读国学经典有什么效果背诵道德经对孩子的益处

《道德经》虽为天道之书,但小孩不建议读,因为现实太残酷,与无为之道不相融;儒家经典近现代以后广受诟病,但却是中国文化之根,外来文化是叶,根深才能叶茂。目前国人有点本末倒置。

从小读国学经典有什么效果?这个应该说有什么好处。这最大的好处就是,有更大的时间空间来进行研究了,半老再读,时间、精力都不如前了。背诵道德经当然是很有益处的,但更重要的是要理解道德经,终结目的是要运用道德经到实际的生活当中去,把道德经的精神发扬光大。

大部分人不适合读。

首先,肯定是有好处的,中国人一身儒雅,是国学数千年融入骨血的在外提现!所以从小学习肯定是有好处的。

其次,道德经世人没有几人能真正理解弄懂其中之意,更别说把它用来指导自己的日常生活,我之感受是这世间道理,数千年来的古之圣贤都总结出来了,我们凡人之躯,红尘牵绊太多,没有太多时间精力去研读经典,只能说背诵,然后在生活用的偶然中明悟某经典中的一句两句,就实属难得!但学习的目的是在积累,在陶冶,在修身,在齐家!至于治国,平天下,不是我们这些人能做的,只有修身,齐家做好,就对治国,平天下做出了贡献!

学国学经典没有错,但是怎么看效果,就要看是不是能学以致用,如果能应用到日常生活中,那就有用,如果只是跟风,别人学我也要让孩子学,或者让孩子知道了礼义廉耻、忠孝悌忍,而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却背道而驰,那最后的结果就是孩子会把传统文化抛之脑后,只会学家长的一言一行,所以俗语才会有:“学好三年,学坏三天。”的说法。只有家长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这些国学经典才能发挥作用,否则学了也是白学,浪费时间而已。道德经也一样,既然倒背如流,不解其意,不按其行,就得不到任何益处。所以希望提这个问题的人自己先学学传统文化,再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这样才能让孩子成为一个知行合一的人。才能把祖国这些国学经典、文化瑰宝发扬光大。

道德经过于枯燥,而且其自然无为的核心思想,可能不太适合年轻孩子过早接触。

建议从曾国藩家书这类可读性较强的著作开始。

如果这也看不进去,那尝试下外国的名著?比如呼啸山庄,战争与和平,三个火枪手这类,既有不菲的文学价值,又能一定程度照顾到一般读者想看爽文的心理。

如果嫌这些太长,看看欧亨利的短篇小说也蛮过瘾的。

如果这也不喜欢,那看看金庸吧,我觉得熟读金庸著作的孩子,一般人格品性都会比较纯良。

如果金庸也看不进去的话…建议还是考虑早点培养孩子理工方面的天赋吧!同时注意培养孩子的法律意识、权利意识,平常多看些像财新这类公正媒体的新闻报道,别将来像我们这一代人一样,给人当社畜还帮人家洗地。[捂脸]

『伍』 《道德经》—“为学日损,为道日益”

《道德经》第四十八章讲:

意思是说:追求学问的人,知识一天天增加,追求大“道”的人,欲念一天天减少。减而又减,最后达到“无为”的境地。一旦能够做到清静无为,就没有什么事是做不成的了。治理天下的常道是无为而治,如果繁苛的政令侵扰百姓,那就不能很好地治理国家了。

“为学日益”让我想起一句话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进步就是退步。最开始的时候我不以为然,后来逐渐成长,我发现确实是这样。

因为我们一直在成长,时间一直在流逝,在不同的年龄我们必须要学会不同的知识,否则就是不正常的,甚至是“不健康的”。在婴儿时期,我们没有自制力,即使面前有非常需要尊敬的人,我们也不能克制自己去大小便,可是在幼儿时期,我们要学会向老师、家长打报告,诉说自己的需求。在幼儿时期,我们可以不用控制或者肆意表现自己的天真可爱,可是在成年之后,我们就要学会去理性、成熟地思考问题。

在“求道”方面,老子说“为道日损”,就是说我们学习道的境界越深,那么我们的欲念就会越少。其实不只是求道,在生活和学习方面来说也是如此,心变得纯粹了,那么我们就可以取得更多的进步,取得了进步,那我们也会更加精深地研究道。这是一个正向循环的过程。

“为学”和“为道”都是一个道理:要内心坚定纯粹,只为了一个目标而努力,在学习的路上不断进步,最终达到“无为”之境,也就超脱了尘世(总称各种“拘束”,即水平、观点、习俗等)。

『陆』 孩子背《论语》、《道德经》对孩子成长有何好处

我认为《论语》从当今的角度来看是培养了孩子三个基本人生观念的,好学,知耻,力求上进。学习了很多知识是不够的,要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复习才可以,那么如何培养孩子好学的好习惯,好品德呢?《道德经》刚好阐述了如何养成好品德的观点。

最后,《论语》和《道德经》本来就比较晦涩难懂,小孩子肯定有读不懂的部分,因此,教材版本的选取与学习指导的部分非常重要,家长的作用就在于此。但是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漫长,需要日积月累的过程,不是说读了《论语》和《道德经》就能成为好人,在社会实践中,更要让孩子多将这些道理实践于生活。

『柒』 843 读《道德经》之感想

文/满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但对于老子的《道德经》,自己通读了100多遍,也只是略知一二。

鲁迅先生说:“不读《道德经》一书,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的确《道德经》九九八十一章里的每一句话,都隐含着深沉的道理。《易经》是中国众经之首,开端,而《道德经》是众经之王,可见深刻的思想和智慧独树一帜。

自己什么时候开始喜欢《道德经》,说来话很长,应该是自己与养正幼儿园结缘后,内心才有了更加深刻的喜欢和感悟,从自己喜欢四书五经里的《大学》开始,对于中国经典文化就有着深深地着迷,《道德经》虽只有5000多字,但字字洁净精辟,它就像是一剂心灵的清凉剂,一剂灵魂的净化剂,一剂思维的升华剂。

在如此发达的互联网时代,能够静下心来,让自己独享的时刻越来越少,今年给自己定下目标,每天诵读《道德经》一遍,感受中国经典文化的魅力,不知不觉,已把《道德经》诵读100多遍了,没有太多的惊喜,却有别样的感想。

老子,这里的老,是代表颇高的智慧和境界,所以,家有一老二老就是宝,需要所有人都要慈悲对待自己家中的老人,因为他们就是宝。老子在当时是做什么的呢?据了解,他是当时国家的图书馆的馆长,档案馆的馆长,以及天文台的台长,掌握着每一个朝代历史的来龙去脉,所以,老子就是一位知识渊博,见识广,知道的事情多,知道的真相多,智慧极高的人物。

《道德经》博大精深,根据韩鹏杰《道德经说什么》这本书,他的以经解经的方式,让自己对这部经典有了更加深刻的领悟。

相对思维

老子云: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有无,难易,高下,美丑,前后,祸福这些都是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甚至在某种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所谓: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这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辩证法思想,让我看到对立物之间的真实关系。

不争思维

老子曰:唯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你的不必争,不是你的不用争。老子认为,聪明人能在最恰当的时候会示弱隐强,做出退让。老子一向的主张是:退、守、弱、柔。这也是他留给我的一个处世之道吧,不争,不敢为天下先,就是一个让字,才能保全自己,才能沉淀自己,才能立足不败之地。

利他思维

老子曰: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老子的思想里面,特别喜欢用水来作比喻,也很推崇水的精神,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水包含了利他精神。这个世界上,什么才是真正的无敌?儒家说:仁者无敌,这与老子有相通之处,只有真正地利他的人,只有利他的人,才会有精神上的大格局,有灵魂上的高度。反之,如果只是为自己的私欲所蒙蔽,看问题,做事情始终离不开自己的欲望,那永远只是井底之蛙。

内修思维

老子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老子认为,能了解别人的称为机智,能认识自己的才叫有智慧和通达。著名的身心灵导师张德芬说:“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是的,一个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一个能战胜别人的人只能说明这个人有能力,而只有那些战胜自己的人,把自己的内在修为打造后,才是真正的强者。坚持道去执行,不失掉自己的精神家园,才能让自己存在得更为长久。身虽死但精神永存的人,才是真正的长寿。

柔弱思维

老子曰: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老子推崇柔弱的智慧。水是世界上最柔软的东西,也是世界上最攻无不克的东西。一个人能够活出水的特性来,真是非常高的境界,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水的弱柔,水的污浊,水的处下,水的清澈,水的善良,水的力量,水的能屈能伸,柔弱胜刚强啊,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死了以后身体就变得僵硬,柔弱的东西,更懂得变化。

有无思维

老子曰: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老子告诫我们:不管是做人还是做事,一定要看到无的价值。盆子、杯子、房子等内部是无的,所以能装东西,能住人。人们很容易看到眼见的实物,却忽略了无的价值。故一个人有虚怀若谷的心,有空杯的心态,才能感受到有与无的共有价值所在。

突破思维

老子说: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治国要用正,带兵打仗要用奇,以德平定天下。正代表了原则性的东西,代表了正心正念正行,奇则代表了打破规则,突破思维。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懂得守正出奇,首先要尊重规则,有些事一定要名正言顺、有条不紊,但又要懂得打破规则,懂得变通创新方式,懂得突破自己的常规认识,才能到达更高的层次和境界。

觉得老子的《道德经》真的像一首美丽的哲学诗,非常有旋律和韵味,也像对面坐着一个智者,与你聊天,帮助你解决生活困惑,希望每一个人都可以抽空读一读,感受其中隐藏的奥妙!

老子说他有三宝: 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这是他的处世之道!突然让我想起我们伟大的袁隆平爷爷,他的一生就是: 用慈,用俭,用让,用利他,用突破的态度来生活和为人处世的,他是老天赐予我们的粮食之神啊! 大家也可以去看看《袁隆平的世界》这本书,感受他的伟大, 致敬伟人,圣人,他们是真正的“死而不亡者寿”!

『捌』 老子道德经对教育的启示2(看见多维度的教育)

引文:

老子第一章全文如下: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正文:

“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妙的意思是微妙。徼的意思是终归。

这一句话我一直觉得很难解。后来索性自己这样解释,觉得很合心意:

无欲的时候,能观(由无到有的)微妙。由无到有,是生,的确是奇妙,微妙,妙哉。

有欲的时候,能观(由有到无的)终归。由有到无,是死,的确是(其中一个循环的一个暂时的)终端。

举个例子来说,婴儿是无欲的,婴儿无欲要生,但是却能见证自己,由无到有的生,生之妙。年长者是有欲的,年长者有欲不死,但是却也要自自然然地见证自己,由有到无的死,死之终。

老子讲了很多的无,但他并不贬低有。在很多的地方讲无,强调无,只是针对无被谈论的少,认知的少的一种补偏。老子在首章就讲到了,“(有与无,始与母)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同出而异名,意思就是是同一个本源,同一个本体,却有不同的名字。可能是一体的不同的面。就像我们有的时候说一个人,是婴儿,幼儿,青年,壮年,老年,这些不同的名字只是指代不同的阶段,但还是同一个人。有和无是同一体,是同一个体的不同侧面的强调。它们,是合二为一、不可分离、相互推动的。

玄是玄冥,幽深,奇妙,神秘。把包含有和无的道定义为幽深,神秘。就是因为它是不可定义,不可包举的。可是我们需要谈论它,就必须要有东西指代它,于是指代它为神秘。姑且用“玄”这个词来命名它。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如果你和一个数学老师说:A之又A。他可能会说这是一个循环。圆形或者球体上的循环流动。

玄之又玄,从玄又到玄。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这是一个圆形的循环。和我们的太极图是一样的。

无和有,虽然已经是很抽象的概念了,已经高度概括了,但还是个包定的概念。世界上的神秘之物,玄,又怎么可能只有有和无呢?所以我们可以想象一个更大的循环,在球体上的立体的循环网。有无数个点的玄,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超越有和无的神秘,它们相互流动,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相互变化,相互完成。

玄之,又玄。又玄二字,我们可以理解为玄的一个蜕变。理解为一种推进。推进以后,打破原来推进到的点,又继续再推进,又更新。我们把它看作一种由低处到高处的不断超越,重重提升。虽然同是一个玄字,但这个玄字在不断地发展内涵,打破内涵,升华扩展。

所以玄之又玄,四个字,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一幅太极图,一个多个光点光华流动的球体,或者龙凤相互腾跃,不断飞升的飞天景。

跑题了那么多,其实我想说的是“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缴”以及“此两者同出而异名”,“玄之又玄”,带给我们的在自我教育和教育孩子上的启迪。

还记得我们举的那个例子吗?婴儿无心于生,却看证生。老人无心于死,却看证死。

还记得我们画的那幅图吗?一个循环,一个相互转化,提醒我们辩证地看待问题的那个循环。

还有,那个神秘的多光点的光华流动的球,提醒我们要时时知道自己的认知,自己的决定有局限,要更懂得谦逊,敬畏,接受或兼容。

我们要到什么年纪,才能够明白这个世界上的事物,并不是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也不是,是黑就永远是黑,是白就永远是白的。我们能够提醒自己,在身处A点的时候,看到相对的点或者这个环形的其他点吗?

我们身处于商业社会,越来越廉价,越来越便利,越来越快捷地满足自己的欲望。满足的太多了,多到我们认为,意欲得到满足,抒发,张扬是理所应当的。我们没有教会我们自己,也没有教我们的孩子,有意欲不被满足的一面。

我们要面对人生情感经历,健康经历的波折,以及人终有一死的结局的挑战,是没有随着社会的商业化,技术化而得到本质的改变的。我们需要学习应对这些挑战。我们在经济上,物质上不断地得到了改善,不停地满足自己物质上的欲望,但我们依然面临着,亘古不变的,永远需要面对的一些问题------如何面对挫折?如何面对健康状况的改变?如何面对求之不得的感情或感情经营?如何面对死亡?

如果我们对我们的自我教育,或者对孩子的教育没有覆盖到这些维度,我们看不到那个循环,大道的本体,我们终究是不能够做得更包容,更从容,更积极,更有力,更有韧性,更得当,更体面的。

我们自己认识,也要引导我们的孩子认识到:这个世界,很多事物,是这样的一个循环图或者流动体。包括两个面或者多个面,处于不断的变化,转化中。这个世界是多维度的,而不是单一维度的。我们在这个维度的时候要能够想象,并且接受其他的维度。

认识循环,是为了什么呢?

陶渊明有一首饮酒诗,他看到了一个循环:

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

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

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

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

忽与一樽酒,日夕欢相持。

他看到循环,饮酒,日夕欢相持。我们不要把饮酒,单纯理解为饮酒,而是把它理解为一种沉醉。我们在变化中,也参与这个世界的变化,所以我们更珍惜这些沉醉的时刻。那些和家人一起欢聚的时刻,那些欣赏美的时刻,那些默默积累的时刻,那些努力并且认可自己的意义,积极创造的时刻。困难不足以打倒我们,死亡不足以恐吓我们,因为已经看到这些循环,因而,更珍惜酒。饮酒。

也让我们的心灵,我们的精神,成为那一幅玄之又玄的飞升图,当我们以愉悦我们自己的方式来创造,来分享这些令我们沉醉的时刻时,当我们让我们自己,让他人,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的时候时,我们不断扩大,提升了自己。玄,是大道,是神秘,是万物的本源,本体。我们的心灵是怎样,我们的世界就是怎样。我们的心灵和宇宙等量,它也是大道,是神秘,是未来我们将创造的万物的本源和本体,它值得,也将会不断发展内涵,提升境界。

当星云的旋臂静默地伸展,一切都还是安静,外面看不出任何变化,但是,有物在生长。不断孕育,不断生成,不断超越的我们的自我心境的教育与成熟,也应,一直,在生长。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玖』 幼儿园园长:39句《道德经》精髓,多读一遍,修炼孩子处事大格局

我有一个朋友。

她叫她女儿读书,读英语绘本,读童话故事,也读诗经、唐诗宋词,甚至是《道德经》。

我几乎是诧异,虽说他们夫妻二人都是书香门第出身,但在孩子只有4岁时候,教她读这些会不会过于晦涩难懂。

她说,读这些不是为了求孩子懂多少,只是想要营造一个读书的氛围,平时家里大部分还是以童书绘本为主,但中华文化国粹不可丢失,每天还是会尽量抽一些时间给孩子讲这些书中的道理,到现在,女儿就很喜欢诗词歌赋这些,觉得读起来像唱歌一样。

我深以为然。

不错,其实从小给孩子培养这样的文学环境是可以的,毕竟,一个人身上所具有的的文学气质不是靠后天一夕间的阅读堆积起来的,而是从小、长期的熏陶、培养修炼出来的,浸入骨子里的气质,任谁也比不下去啊。

今天,园助推荐《道德经》中最著名的39句话,分享给大家!

1、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热点内容
疫情政策法规 发布:2025-01-15 13:55:13 浏览:882
国家电网法律法规 发布:2025-01-15 13:27:12 浏览:903
民法典规定的家事代理权 发布:2025-01-15 12:58:48 浏览:609
劳动法劳务派遣人数规定 发布:2025-01-15 12:46:04 浏览:909
孙国祥行政法违法性判断 发布:2025-01-15 12:35:34 浏览:44
新编行政法理论与实务 发布:2025-01-15 12:31:38 浏览:463
最新行政法不定项选择 发布:2025-01-15 12:31:37 浏览:660
奥地利民法典pdf 发布:2025-01-15 12:29:15 浏览:649
个人外汇管理条例 发布:2025-01-15 12:13:50 浏览:951
如何讲道德 发布:2025-01-15 11:55:36 浏览: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