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党与法治的关系

党与法治的关系

发布时间: 2020-12-28 17:16:44

㈠ 党和法治的关系是法治建设的核心问题,以下关于党和法治的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法律的实施是

党的领导和社会 主义法治在根本上是一致的,需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内正确认识坚持容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关系,自觉地把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人民利益和维护社会 主义法治统一起来; 第二,正确认识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与...

㈡ 简述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的关系。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我国宪法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

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依法执政,既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也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

(2)党与法治的关系扩展阅读:

党和法治的关系是法治建设的核心问题。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

党的领导地位是我国宪法确立的。坚持党的领导和维护宪法权威不仅不矛盾,而且是维护宪法权威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我国现行宪法反映了党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取得的成果,确立了历史和人民选择形成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而且规定了中国共产党对爱国统一战线的领导地位,规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

由此可见,宪法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的根本法律保证。因此,坚决维护宪法权威,就是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坚持党的领导地位,就必须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

参考资料:人民网:张峰:正确认识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的关系

㈢ 简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关系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关系: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内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容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

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

(3)党与法治的关系扩展阅读:

党的领导不是靠行政权力来实现的,而是靠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保持党同群众的密切联系,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来实现的。党的领导只能依靠自己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依靠向人民群众作宣传教育工作,使人民群众自觉地接受和执行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

党的领导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党所处的客观环境及其所面临的直接任务的不同,实现党的领导作用的具体形式和方法的不同,因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于党的领导的含义曾经作出不同的表述。

㈣ 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的关系是怎样的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把党版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权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我国宪法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题中应有之义。
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依法执政,既要求党依据宪法法律治国理政,也要求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

㈤ 如何理解党的领导依法治国的关系

应当从三个层面来正确认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关系。
第一个层面,必须认识到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不是割裂、对立的,而是辩证统一的。
一方面,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另一方面,只有依法治国,才能体现党的宗旨,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实现党的执政目标。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是我国法治与西方所谓“宪政”的根本区别,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优越性之所在。
第二个层面,必须认识到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辩证统一的基石与连接点是人民利益、人民意志。
一方面,法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统治阶级实现其利益的工具。在社会主义中国,法体现的就是人民政权的意志,维护和保障的就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代表的就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根本利益,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国家政权和国家法制充分体现人民的意志。所以说,依法治国和党的领导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维护人民利益,体现人民意志。人民的利益与意志是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能够实现辩证统一的基石与连接点。
第三个层面,必须认识到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辩证统一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之中。
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的辩证统一,不仅是理论命题,而且是实践命题。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全面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当前,党面临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就是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这一体系基本的原则,就是法治,通过各领域、各系统实现法治,形成完备的以法治为基础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党的建设也会得到不断加强,党的领导也会得到不断完善。
参考资料:http://wenku..com/link?url=_

㈥ 如何理解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关系

第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我们只有牢牢坚持内党的领导地位,才能使人民容民主和依法治国有条不紊地进行。
第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要建立在人民民主基础之一。社会主义的法律通过人民民主程序来制定,通过人民民主监督来实行,民主和法治向来不可分割。
第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根本方略。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通过制定大政方针,提出立法建议,推荐干部,进行思想宣传,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坚持依法执政,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总之,党对国家的领导是依法领导,目的在于保证国家在民主法治轨道上运行,就会在民主法治轨道上发展。
这就是党的领导、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国三者之间的有机统一。

㈦ 是法治建设的核心问题.A,党和法治的关系B

()是法治建设的核心问题。
A.党和国家的关系
B.党和法治的关系
C.民主与法治的关系
D.立法与执法的关系
答案:C.民主与法治的关系

㈧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内在关系

第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我们只有牢牢坚持党的领导地位,才能使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国有条不紊地进行。

第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要建立在人民民主基础之一。社会主义的法律通过人民民主程序来制定,通过人民民主监督来实行,民主和法治向来不可分割。

第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根本方略。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通过制定大政方针,提出立法建议,推荐干部,进行思想宣传,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坚持依法执政,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总之,党对国家的领导是依法领导,目的在于保证国家在民主法治轨道上运行,就会在民主法治轨道上发展。

这就是党的领导、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国三者之间的有机统一。

(8)党与法治的关系扩展阅读: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法治是有机统一”,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首要战略任务。它科学地阐明了党的内在领导,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和法治。这种关系清楚地揭示了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本质属性,科学地回答了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主要问题,如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不可动摇的根本。跟随。

坚持三者的有机统一是中国政治制度的本质特征,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在长期的实践中,我们党团结一致,领导了中国各族人民,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发展道路,建立了适合中国国情,扎根于中国土地的政治体制。

其中,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从性质,目标,道路等方面全面规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内涵。这是两院制,宪政民主,以及在西方国家实施的三个国家。分权与多党制的政治制度本质上是不同的,是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固定海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取得的巨大成就,表明中国的政治体制具有特殊的优势和强大的生命力。这种优势和最大力量的最根本来源是坚定不移地坚持三者的有机统一。

㈨ 党与社会主义法治的关系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以及改革开专放四十年属中国经济取得巨大的成功,都证明了党的正确领导,党当然也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法制建设必须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中国经济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很快就会成为最大经济体,社会高速发展,国民生活幸福和谐,这些都是与法制建设密不可分的。我国宪法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幸福所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推动力。

㈩ 如何正确认识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辩证关系

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而党的领导也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做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同时,党领导人民依法治国,党自己也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之所以说二者是一致的,是因为有必然性、必要性和可行性三个理由。
从必然性上看,依法治国需要党的领导。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有良法才能有善治,而要有良法就必须要有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组织来领导制定。在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代表着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以寻求善治为目标的依法治国必须要党来领导,以善治为己任的依法治国和以维护人民根本利益为己任的党的领导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从必要性上看,依法治国也需要党的领导。人类社会治乱兴衰的基本经验告诉我们,法治从来不能在乱世中实现,善治不可能在无序下完成。当前的中国,社会矛盾尖锐复杂,人们诉求差异多元。依法治国的实现条件需要一个具有统揽全局、协调各方功能的政治实体来创造前提。在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具有这样的能力和功能。所以,从依法治国的实现条件和中国共产党的自身条件的现实性上看,二者是一致的。
从可行性上看。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是能实现统一的。一是本质上可以一致。我国法律本身就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法律化、制度化,法律是由立法机关通过立法程序加以明确的执政党的政策,党的政策是法律的灵魂和基础。二是在程序上可以做到。这就是我们能够把党的主张和意志通过立法程序,由人民选出的代表把人民的意志与党的意志融合在一起,通过法律的载体表达出来,也就是通过立法机关把党的意志变成国家法律;社会上任何组织和个人,严格依法办事、依法行政、依法司法,就是在执行党的相关政策。从这点上看,二者也能一致。
党和法治的关系是法治建设的核心问题,只有明确二者的关系,才能确保法治建设有序推进。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指出的“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和“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这一科学论断,这既是对那种不要党的领导的资产阶级宪政主张的回击,也是我们理解“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这一论断的金钥匙。

热点内容
妇女维权相关法律知识讲座 发布:2025-04-30 04:53:16 浏览:332
论网络个人信息的行政法保护 发布:2025-04-30 04:36:05 浏览:349
行政法四十二 发布:2025-04-30 04:35:55 浏览:836
王成律师 发布:2025-04-30 04:10:18 浏览:962
新婚姻法心得体会 发布:2025-04-30 04:08:03 浏览:902
司法所的权力 发布:2025-04-30 03:55:59 浏览:517
社会与法普法栏目剧破局五 发布:2025-04-30 03:25:38 浏览:620
社会与法普法栏目剧深山香医 发布:2025-04-30 03:16:57 浏览:957
党建改革新党纪条例 发布:2025-04-30 03:15:33 浏览:207
法律顾问求职信 发布:2025-04-30 03:14:55 浏览: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