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经7

道德经7

发布时间: 2023-02-01 08:02:25

道德经第七章原文及译文

道德经第七章原文及译文如下:

原文如下: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

天地万物皆由道生,但道在天地之中又表现为不同的形式,有自然之道,有养生之道,有处世之道,有耕植收获之道,老子在此以天地无穷无尽之道来论述为人处世之道,提出“无私长存”、“后其身而身先”等道理。

⑵ 老子道德经第7章的解释

说实话,对于老子的这一章,我最欣赏的就是第一句啦,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回他和第81章的信言不答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意思近同,还有第23章的,希言自然①。故飘风②不终朝,骤雨③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
熟读整篇道德经,你会发现整片文章基本可以涵盖天地万物之运行法则,其为人、为政亦包揽其中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我们每天都在说道啊,说理啊,可是谁会想到你说的是谁的道?谁的理呢?这句话翻译到现在的通用语言就可以理解为多说无益,说的越多,解释的就越多,狡辩的就更多了,话说多了就失去他本身的意义所在。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①。塞其兑,闭其门②;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③,是谓玄同④。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⑤;故为天下贵。
[译文]
聪明的智者不多说话,而到处说长论短的人就不是聪明的智者。塞堵住嗜欲的孔窍,关闭住嗜欲的门径。不露锋芒,消解纷争,挫去人们的锋芒,解脱他们的纷争,收敛他们的光耀,混同他们的尘世,这就是深奥的玄同。达到“玄同”境界的人,已经超脱亲疏、利害、贵贱的世俗范围,所以就为天下人所尊重。

⑶ 道德经第七章原文及译文

道德经第七章原文及译文如下:

道德经·第七章

【作者】老子【朝代】春秋时期

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耶?

故能成其私。

天和地存在的时间那样长天地所以能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不为了自己的生存而自然地运行着,所以能够长久生存。因此,有道的圣人遇事谦退无争,反而能在众人之中领先;将自己置于度外,反而能保全自身生存。这不正是因为他无私吗?所以能成就他的自身。

一些词语注释

天长地久;长、久: 均指时间长久。

以其不自生也: 因为它不为自己生存。以,因为。

身:自身,自己。以下三个“身”字同。先: 居先,占据了前位。此是高居人上的意

外其身: 外,是方位名词作动词用,使动用法,这里是置之度外的意思邪(ye): 同“耶”,助词,表示疑问的语气。

[延伸阅读 1]王粥《道德经注》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

自生则与物争,不自生则物归也。

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

无私者,无为於身也。身先身存,故日能成其私也



⑷ 《道德经》第七章——天长地久

一、原文

【通行本】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帛书】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无私欤?故能成其私。

二、各家之解

1、韩鹏杰《道德经在说什么》

天地长长久久啊!天地之所以能长长久久,就是因为天地不自私、不只是只为了自己的生存,所以能长久啊!所以有智慧的领导者总是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后面,这样才被大家乐推而不厌,乐于接受他们的领导;不贪身外之物,才让自己有更好的存在状态。天地和效法天地的圣人,不就是因为他们没有私心嘛,所以才更好地成就了他们的被人尊敬、平安无事的私心吗?!

2、南怀瑾《老子他说》

在天地长生的本位来说,生生死死,只是万物表层形相的变相。其实,万物与天地本来便是一个整体、同体的生命,万物的生死只是表层现象的两头,天地的能生能死的功能,并没有随生死变相而消灭,它本来便是一个整体的大我,无形无相,生而不生,真若永恒似的存在。如此而已。

因此,而引出下文,得道的圣人能效法天地的法则立身处事,去掉自我人为的自私,把自己假相的身心摆在最后,把自我人为的身心,看成是外物一样,不值得过分自私。只要奋不顾身,为义所当为的需要而努力做去。那么,虽然看来是把自身的利益位居最后,其实恰好是一路领先,光耀千古。看来虽然是外忘此身而不顾自己,其实是自己把自己身存天下的最好安排。

3、白云先生《老子之道》

天长地久,无生无死,无终无始者,道也。因为道无形,故能永恒。而有生有死者,有始有终者,则都存在生命周期。而天地则是有形之物中,生命最为长久的,因为其他万物都是天地所生。故谓天长地久。

《道德经》认为,天地并非永恒不死之物。它也会生,也会死,只是它和万物的生命周期相比,显得是那么长久,以至于无法来形容天地的寿命到底有多长,只知道,天地宇宙已经存在很久很久了,也不知道它过多久会死。

从这里看,《道德经》的宇宙观是非常先进和超前的。我们所生存的宇宙,既有一个开始,也会有一天终结,中间的过程则极其漫长。这和现代宇宙学的模型,非常一致。

天地不自生,不自化,而生万物,化万物,所以万物莫不以天地为尊。圣人不自生,不自化,而是为了养育百姓,教化百姓,所以天下莫不尊崇圣人。正是因为他们不自生、不自化这样的无私之功,所以才能成就大功。

三、我之体悟——伟人之伟大

今年春天去韶山参观毛主席故居,车上听导游介绍毛主席与家乡的点点滴滴,真的非常感动!

1921年,主席一回韶山,动员弟、妹舍小家为大家,带领全家走上革命征程;1925年,主席二回韶山,发动韶山农民闹革命,亲手创建了中国农村最早的党支部之一——中共韶山特别支部;1927年,主席三回韶山,把韶山泥脚杆子的斗争经验写进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这一不朽著作,并发出“二三十年革命不成功,我毛润之就不回韶山”的雄壮誓言。从此,他走南闯北,为人民的解放事业奔波不息,与故土韶山一别32年。他当年带出来革命的乡亲最终无一人活着回去,对他来说,该是怎样的痛!

我当时就想,究竟是怎样的气魄,才能有动力去完成如此艰苦卓绝的伟业;究竟要怎样的胸怀,才能与一切苦难对抗;究竟是怎样的智慧,才能走向最终的胜利!读道德经的这一章,我终于明白了伟人是如何做到的——正是老子说的“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⑸ 怎么理解《道德经》第七章中的“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机械加08u :你好。
《道德经》第七章: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解释:本章在说明无私的益处。从天地的不自生而能长生,下推到圣人效法天地的无私,而能成其私。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就是他不自私,结果反而成全了自己。成其私,就是成就他自己所追求的事业
在这一点上,孔子“毋我”,老子“无私”,两位圣人是相通的。由此也可以知道伟人事业的共同基础之所在了。

⑹ 《道德经》第七章 利他即是利己

原文

————————— 七章 —————————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1】,故能长生【2】。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3】。

【注释】

1.以其不自生:指天地的运作不为自己。

2.长生:长久存在。

3.成其私:成就自己的目的,实现自己的目标。

今译:天长存,地久在。天地之所以能够长久存在,是因为它们的一切运作都不为自己,所以能够长久存在。所以有道的人把自己摆在众人之后的位置,反而赢得拥戴;将自己的身体与生死置之度外,反而能保全生命。不正是因为它不自私吗?反而能成就自己。

引述

本章由天道推论人道,老子用天地运作的自然规律来阐释圣人退身忘私,最终成就其理想的处世智慧。

《道德经》与生活智慧

曾有人说老子是最大的阴谋家和功利主义者,教世人处心积虑为达成目的采取虚伪的手段,比如本章中“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被解读成为了获得拥戴、保全自己(“身先、身存”),就要做出“后其身、外其身”的姿态,甚至有人讥讽说这是“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的谋略,认为老子说的意思是想要达到目的,就要敢于付出代价。这种只看现象不问因果逻辑的误读让老子背了很大的黑锅。老子所倡导的利他行为,是取法天地、顺任自然的表现,而“身先、身存”,不过是这些行为所致的自然而然的结果,并非刻意为了某个结果而做出利他行为,这样的解读显然与老子的“无为”思想是相悖离的。

由天道推论人道,老子倡导的是一种大格局。格局决定了发展机会,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心怀天下,公而忘私,方能容纳万物,海阔天空。若是心胸狭窄,只为一已之私,则必然眼界受限,顺境尚好,一旦陷入困局,则难以自拔。

无论贫富贵贱,胸怀天下之士,皆载入史册为世人称道。

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范仲淹,居庙堂之高而忧其民,处江湖之远而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玉壶冰心,天下景仰。杜甫,身居草堂,茅屋为秋风所破,孤苦凄寒中,却心念天下寒士,希望“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诗圣对天祷告,若能达此目的,“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能被尊为诗圣,不仅因为诗作,更因为胸襟与气度!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的周公瑾,被赞人中龙凤,却因气量太小,被诸葛孔明“三气”而英年早逝,令人扼腕叹息。害死周瑜的,不是孔明,其实是他自己。试想当年周公瑾若能更大气豁达,以其过人的智谋才能外加孙权为其提供的良好平台,且有白富美小乔厮守相伴,必然是人生赢家,羡煞旁人啊。

格局并不一定是天生的,外在的修炼可以拓展格局。越利他,格局越大。保持对自身的觉察和对世间万物的敏感,懂得自己既是一个个体,又是宇宙万物的一部分,心底无私,行为接地气,从点滴利他的小事做起,存一颗悲悯之心,处处点亮他人,人生的价值,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实现。平凡而又伟大的特蕾莎修女,一生都在为最底层的平民服务奔波,完全的利他,让特蕾莎修女为千万人而活,她忘记了自己,世界却记住了她。她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却获得了整个世界的尊敬。一个伟大无私的灵魂,让世人看到人性的光芒,给处于绝境的人以勇气和希望。

若要利他,先让自己有爱的能力,懂得爱自己,让自身获得满满的爱,才能更爱他人。这与某些邪教所蛊惑的完全无私奉献有本质的区别。邪教通常利用人们的利他之心和对死亡的恐惧,树立一个无所不能的人格神,打着无私奉献的旗号,搜刮信众财物,扰乱信众心智,对信众从肉体到精神进行控制,对社会有极大的破坏作用。识别是否邪教的边界线,是了解其所倡导的行为,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财产有无伤害。

真正的利他,一定是内心安全感俱足才能实现的。特蕾莎修女感受到了来自上帝的爱,她心甘情愿成为上帝的使者和仆人,信仰给了她源源不断的力量,所以她的给予,从未匮乏。学习《道德经》,我们感受到天地之爱,我们呼吸着天地间无限供应的氧气,享受着阳光普照和雨露滋养,我们顶天立地与广袤相连接,在大地的怀抱中让内心的力量逐渐充盈。作为人类,地球上万物之灵长,在获取天地丰沛赐予的同时,我们应该想办法让周围的人、事、物更好一些,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保护这个万物共同的大家园。这样的相互给予,便是相互成就,越付出,越充足。

利他便是利已。心中有爱, 我已忘我。

注:原文部分引自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修订增补版》,特此说明。

热点内容
非全日法律硕士认可程度 发布:2025-01-15 06:29:07 浏览:276
开展法律顾问普法讲座 发布:2025-01-15 06:28:19 浏览:512
司法拍卖辅助机构管理办法 发布:2025-01-15 06:18:40 浏览:808
刑法的近亲属 发布:2025-01-15 06:16:25 浏览:355
2017经济法cpa难度 发布:2025-01-15 05:40:06 浏览:320
中级经济法金融法律制度 发布:2025-01-15 05:28:31 浏览:791
司法警察安全工作 发布:2025-01-15 05:13:31 浏览:917
社会与法完整版全集 发布:2025-01-15 05:10:59 浏览:449
北京司法考试的考点 发布:2025-01-15 05:08:18 浏览:351
舞者社会与法2 发布:2025-01-15 04:57:08 浏览: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