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什么是道德行为

什么是道德行为

发布时间: 2020-12-28 18:46:29

❶ 如何区分道德行为与非道德行为

①道德行为是指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有利或有害社会和他内人的行为。
道德行为又容包括有道德的行为和不道德的行为。
有道德的行为是指符合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行为,是一种有利于他人、集体和社会的行为,又叫善的行为。
不道德的行为是指不符合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行为,是一种有害于他人、集体和社会的行为,又叫恶的行为。例如,不拉窗帘在家中裸体活动、影响邻居生活的行为是不道德的行为。
②非道德行为(非伦理行为)是同他人没有利害关系的一部分个人生活行为,是不能进行善恶评价、不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例如,裸睡、拉上密闭窗帘在家中裸体活动的行为是非道德行为,不涉及人际利害关系。

❷ 礼记中认为什么是道德行为的最高标准

 中庸

❸ 什么是职业道德行为规范

(1)爱岗敬业
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最基本、最起码、最普通的要求。是职业道德的核心和基础,是社会主义主人翁精神的表现。爱岗,就是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敬业,就是以极端负责的态度对待自己工作。敬业的核心要求是严肃认真,一心一意,精益求精,尽职尽责。
(2)诚实守信
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的一个基本规范。诚实就是表里如一,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守信就是信守诺言,讲信誉,重信用,忠实履行自己承担的义务。诚实守信是各行各业的行为准则,也是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是社会主义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之一。
(3)办事公道
是指对于人和事的一种态度,也是千百年来人们所称道的职业道德。它要求人们待人处世要公正、公平。
(4)服务群众
就是为人民群众服务,是社会全体从业者通过互相服务,促进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幸福。服务群众是一种现实的生活方式,也是职业道德要求的一个基本内容。
(5)奉献社会
就是积极自觉地为社会做贡献。这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本质特征。奉献社会自始至终体现在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和服务群众的各种要求之中。奉献社会并不意味着不要个人的正当利益,不要个人的幸福。恰恰相反,一个自觉奉献社会的人,他才真正找到了个人幸福的支撑点。奉献和个人利益是辩证统一的。

❹ 什么是道德原则,什么是道德品质它们的关系是什么

如何理解道德原则、道德品质与道德行为

一、道德原则

道德原则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人们的行为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是道德体系的核

心。他是人们立身处世的基本准则,是判断行为是非、善恶的尺度。

道德原则集中体现了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根本利益,从道德上规定了个人利益和社会整体利

益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们道德行为的整体方向。

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没有本质区别,两者是一致的。道德原则是总的道德规范,道德规范

则是比较具体的道德原则,是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的人们立身处世的原则和评价行为

是非、善恶的标准。

道德原则具有具有普遍性、相对稳定性和一贯性的特点。一般说来,经济基础、阶级关系

不发生根本性的变革,道德原则是不变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集体主

义,而资产阶级根本的道德原则是利己主义。

二、道德品质

道德品质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社会成员的思想和行为中的体现和

凝结,是人们在处理自己同他人、同社会集体的利益关系时所形成的道德行为习惯。

第一,道德品质是人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的综合表现。道德行为是道德品质的客

观内容和表现形式,一定的道德行为持续不断才形成了一定的道德习惯。

第二,道德意识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信念和道德意志,是构成道德品质

的内在因素。

判断和评价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是以他的一贯的道德行为为依据的。

在思想史上,不同时期的伦理学家都对自己阶级的成员提出了道德品质的要求。例如:1、

我国古籍《中庸》一书要求社会成员具有“智”、“仁”、“勇”三个品德。

2、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提出了四主德思想,要求臣民具有勇敢、智慧、节制和正义的道德

品质。

3、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要求人们具有坚定勇敢、知难而进、积极进取、勇于开拓、自力更

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清正廉洁、励精图治、无私奉献等道德品质。

三、道德行为

道德行为是指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有利或有害社会和他人的行为。

道德行为具备以下特征:

1、一定是与他人或社会集体发生利害关系的行为。

2、是自知的行为,即行为者对自己的行为目的有明确认识的行为。

3、是行为者本人意志自愿选择的行为。

因此,也就能够从道德上对其进行善恶评价,行为者负有道德责任的行为。

道德行为又包括有道德的行为和不道德的行为。

有道德的行为是指符合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行为,是一种有利于他人、集体和社会的

行为,又叫善的行为。

不道德的行为是指不符合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行为,是一种有害于他人、集体和社会

的行为,又叫恶的行为。

那种不受道德意识支配,或同人们相互之间的利益无关,又不能进行善恶评价的行为,即

不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称为非道德行为或非伦理行为。

❺ 什么是职业道德行为

职业道德行为,是指从业者在一定的职业道德认识、情感、意志支配下所采取的自觉行为。它是衡量从业者职业道德水平高低、职业道德品质好坏的客观标志。衡量一个从业者是否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关键就是看他是否能自觉地把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贯彻落实到自己职业道德实践中去,是否能做到知行统一、言行一致。

加强职业道德行为修养的基本途径,就是从业者自觉地把自己的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转化为坚强的道德意志,并在这种意志的支配下,始终如一地实践职业道德行为,保持高度的自觉性,逐步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

职业道德行为的修养,还必须与职业技能的培养紧密结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职业技能,从业者正确的职业道德认识、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感、坚强的职业道德意志才能有用武之地,才能转化为具体的职业道德行为,并使这种行为得到充分展现,取得良好效果,达到理想目标。如果仅仅具有履行职业道德责任、义务,执行职业道德原则、规范的良好愿望,而缺乏必要的职业技能去实现这一愿望,职业道德的履行就成了一句空话。从业者应把职业道德行为的修养,作为自己进行职业道德修养最重要的最基本的内容,切实抓紧抓好,丝毫放松不得。

从业者进行职业道德修养,应充分认识上述四个方面主要内容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把他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养成良好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职业道德品质,达到高尚的职业道德境界。

❻ 做人讲道德行为最什么

做人要讲道德。来人的价值见于自道德重量,道德观越强,行为表现越好,社会贡献越大,人生价值越高。道德包括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按照道德标准做人,才能做到尊重他人、礼貌待人、友好处人、平易近人。久而久之,就养成了良好的品格,提升了个人魅力,以德之身,泽己及人。既是为了他人,也是为了自己。讲道德必须认真严谨,人前人后,社会家庭,永远不踩道德雷区,做到非礼勿言、非礼勿听、非礼勿视、非礼勿动。任何一点点道德失行都会引起公众的不信任,使你的人品受损,形象打折。道德是做人的重要砝码。讲道德就是在精神上扮靓自己。长得漂亮不如活得漂亮。

❼ 什么是有道德的行为

道德行为抄是指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有利或有害社会和他人的行为。 道德行为具备以下特征: 1、一定是与他人或社会集体发生利害关系的行为。 2、是自知的行为,即行为者对自己的行为目的有明确认识的行为。 3、是行为者本人意志自愿选择的行为。 因此,也就能够从道德上对其进行善恶评价,行为者负有道德责任的行为。 道德行为又包括有道德的行为和不道德的行为。 有道德的行为是指符合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行为,是一种有利于他人、集体和社会的 行为,又叫善的行为。 不道德的行为是指不符合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行为,是一种有害于他人、集体和社会 的行为,又叫恶的行为。 那种不受道德意识支配,或同人们相互之间的利益无关,又不能进行善恶评价的行为,即 不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称为非道德行为或非伦理行为。

❽ 什么是道德

道德(社会学概念),是由思想行为所表现的,有一定标准的社会风俗、习惯。美德,美就是美的事物;德,古称之为得;合起来解释就是,美的事物可以吸引和得到社会中的一切。

道德是道和德的合成词,道是方向、方法、技术的总称;德是素养、品性、品质。道德双修是人生的哲学。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

(8)什么是道德行为扩展阅读

道德的功能:

一、认识功能

道德是引导人们追求至善的方向。它教导人们认识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应负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教导人们正确地认识社会道德生活的规律和原则,从而正确地选择自己的生活道路和规范自己行为。

二、调节功能

人类拟定道德原则的目的是调节利益关系,实现本阶级(社会或团体)利益最大化。道德是社会矛盾的调节器。人生活在社会中总要和自己的同类发生这样那样的关系,因此,不可避免地要发生各种矛盾,这就需要通过社会舆论、风俗习惯、内心信念等特有形式,以自己的善恶标准去调节社会上人们的行为,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使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臻于完善与和谐。

三、教育功能

道德是催人奋进的引路人。它培养人们良好的道德意识、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树立正确的义务、荣誉、正义和幸福等观念,使受教育者成为道德纯洁、理想高尚的人。

四、评价功能

道德是公正的法官。道德评价是一种巨大的社会力量和人们内在的意志力量。道德是人以“善”“恶”来评价社会现象来把握现实世界的一种方式。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道德

❾ 有什么样的道德认识,就一定有什么样的道德行为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道德认识是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个体品德中的核心部分版,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道权德认识的结果是获得有关的道德观念,形成道德信念。道德行为是实现道德动机的行为意向及外部表现,它是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的外在表现。道德行为的形成受到主观和客观等各方面的影响,有了好的道德认识,不一定能形成正确的道德行为。所以二者不一定完全―致.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出现言行不一的现象。

❿ 什么是道德人

道德人的概念是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基于人本性中利他行为的分析而提出的的一种假设。道内德人这容一假设来源来自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中的一段话:

人们不应该把自己看作某一离群索居的、孤立的个人,而应该把自己看成是世界中的一个公民,是自然界巨大国民总体中的一员。不仅如此,为了这个大团体的利益,人人应当随时地心甘情愿地牺牲自己的微小利益。



(10)什么是道德行为扩展阅读:

人的理性包括理性计算、理性的预期合理性的自我利益的追求,是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人的理性行为,并不自然和必然就意味着追求个人直接利益的最大化。

人的自利行为是理性的,道德行为也是理性的。因此可以将传统经济学中的理性进行扩展,即利己的行为是理性的,动机上利他的行为也是理性选择;

三是追求团体“利益”的最大化。利他主义追求的是他人或社会福利的改进。因此,有共同利益的个人总是试图增进团体的利益。这个团体并不一定以组织的形式出现。

热点内容
律师女生 发布:2025-04-29 23:40:24 浏览:65
新疆博乐市人民法院 发布:2025-04-29 23:27:20 浏览:468
法院工作汇报材料 发布:2025-04-29 23:23:16 浏览:311
法官超期 发布:2025-04-29 23:22:49 浏览:19
劳动法关于失业金办理 发布:2025-04-29 23:19:51 浏览:914
地铁乘务条例 发布:2025-04-29 23:16:57 浏览:94
全国最牛律师 发布:2025-04-29 23:14:26 浏览:150
劳动法无故扣钱 发布:2025-04-29 22:55:23 浏览:3
民法通则为什么 发布:2025-04-29 22:46:43 浏览:204
社会与法普法栏空窗 发布:2025-04-29 21:46:35 浏览: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