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重大疫情立法

重大疫情立法

发布时间: 2023-02-11 06:41:04

❶ 如何完善疫情防控相关立法

1、要完善疫情防控相关立法,加强配套制度建设,完善处罚程序,强化公共安全保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疫情防控法律体系。

2、要严格执行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法律法规,加强风险评估,依法审慎决策,严格依法实施防控措施,坚决防止疫情蔓延。

3、要加大对危害疫情防控行为执法司法力度,严格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实施条例、野生动物保护法、动物防疫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依法实施疫情防控及应急处理措施。

4、要加强治安管理、市场监管等执法工作,加大对暴力伤害医务人员的违法行为打击力度,严厉查处各类哄抬防疫用品和民生商品价格的违法行为,依法严厉打击抗拒疫情防控、暴力伤医、制假售假、造谣传谣等破坏疫情防控的违法犯罪行为,保障社会安定有序。

5、要依法规范捐赠、受赠行为,确保受赠财物全部及时用于疫情防控。要依法做好疫情报告和发布工作,按照法定内容、程序、方式、时限及时准确报告疫情信息。

6、要加强对相关案件审理工作的指导,及时处理,定分止争。要加强疫情防控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组织基层开展疫情防控普法宣传,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增强法治意识,依法支持和配合疫情防控工作。

7、要强化疫情防控法律服务,加强疫情期间矛盾纠纷化解,为困难群众提供有效法律援助

❷ 上海立法:遇疫情等突发事件 医护人员报告享免责权

【导读】上海今天正式发布《上海市医疗卫生人员权益保障办法》。上海市司法局副局长罗培新介绍,《办法》除了对医疗卫生机构、相关部门在劳动安全卫生保护、感染控制管理等方面的责任进行细化,考虑到医疗卫生人员最接近病患,也是获得相关传染病信息的第一手来源的最早接触者,给予他向卫健委报告的权利,让相关政府部门更快获知信息,并且采取应对措施,如果报告错了,依法免除其法律责任

此外,《办法》中也明确,相关单位应当保障医疗卫生人员休息休假时间和心理健康,落实其在薪酬待遇和补助补贴、教育和发展、职称评定等方面的权利。针对作出特殊贡献的医疗卫生人员,明确了其应有的待遇。还明确要对医疗卫生人员开展信用激励,鼓励社会提供关爱服务和公共法律服务。

❸ 疫情过后完善的相关法律法规都有哪些

关于疫情防控的主要法律、法规、司法解释有哪些?

一、依法治国是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他是对新中国历史经验进行科学总结的结果。《宪法》第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照法律治理国家,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还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必要保障。

二、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是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可以概括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有法可依,是立法方面的要求。这是依法治国的法律前提,也是依法治国的首要环节。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立法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各个方面实现了有法可依。

三、关于疫情防控的主要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在疫情发生前即已基本完备,相关文件可能达数近千件

关于疫情防控的主要法律、法规、司法解释,通常分为三个方面,即刑事方面、民事方面、行政方面。就刑事方面来说,主要有《刑法》《刑事诉讼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刑法》《刑事诉讼法》的决定、解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相关司法解释等,数量可达上百件。

四、疫情发生后,刑法方面的主要法律文件

疫情发生后,刑法方面主要的法律文件有二个,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2020年2月24日颁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关于依法惩治妨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违法犯罪的意见》(法发〔2020〕7号,2020年2月10日发布)。

五、二个刑事法律所涉及的刑事犯罪

笔者对上述二个刑事法律方面的文件所涉及的刑事犯罪的罪名、立案标准、定罪标准、处罚标准等,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整理。已在《今日头条》上陆续发表,题主如有需要可以查阅。主要有:

1、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与疫情有关的刑事犯罪系列(一)

2、妨害传染病防治罪——与疫情有关的刑事犯罪系列(二)

3、妨害公务罪——与疫情有关的刑事犯罪系列(三)

4、故意伤害罪——与疫情有关的刑事犯罪系列(四)

5、寻衅滋事罪——与疫情有关的刑事犯罪系列(五)

6、侮辱罪——与疫情有关的刑事犯罪系列(六)

7、非法拘禁罪——与疫情有关的刑事犯罪系列(七)

8、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与疫情有关的刑事犯罪系列(八)

9、生产、销售假药罪——与疫情有关的刑事犯罪系列(九)

10、生产、销售劣药罪——与疫情有关的刑事犯罪系列(十)

11、生产、销售不符合标准的医用器材罪—与疫情有关的刑事犯罪系列(十一)

12、非法经营罪——与疫情有关的刑事犯罪系列(十二)

13、诈骗罪——与疫情有关的刑事犯罪系列(十三)

14、虚假广告罪——与疫情有关的刑事犯罪系列(十四)

15、聚众哄抢罪——与疫情有关的刑事犯罪系列(十五)

16、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与疫情有关的刑事犯罪系列(十六)

17、煽动分裂国家罪——与疫情有关的刑事犯罪系列(十七)

18、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与疫情有关的刑事犯罪系列(十八)

19、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与疫情有关的刑事犯罪系列(十九)

20、滥用职权罪——与疫情有关的刑事犯罪系列(二十)

21、玩忽职守罪——与疫情有关的刑事犯罪系列(二十一)

22、传染病防治失职罪——与疫情有关的刑事犯罪系列(二十二)

23、传染病菌种、毒种扩散罪——与疫情有关的刑事犯罪系列(二十三)

24、贪污罪——与疫情有关的刑事犯罪系列(二十四)

25、职务侵占罪——与疫情有关的刑事犯罪系列(二十五)

26、挪用公款罪——与疫情有关的刑事犯罪系列(二十六)

27、挪用资金罪——与疫情有关的刑事犯罪系列(二十七)

28、挪用特定款物罪——与疫情有关的刑事犯罪系列(二十八)

29、破坏交通设施罪——与疫情有关的刑事犯罪系列(二十九)

30、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与疫情有关的刑事犯罪系列(三十)

31、非法收购、运输、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制品罪——与疫情有关的刑事犯罪系列(三十一)

32、非法狩猎罪-与疫情有关的刑事犯罪系列(三十二)

33、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与疫情有关的刑事犯罪系列(三十三)

❹ 从疫情防控和应急管理视角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重大流行病疫情具有起因复杂、扩散迅速、影响深远、危害严重等特征,对一个国家常态治理体系和应急管理能力形成重大挑战。应对以新冠肺炎为代表的全球流行病疫情,必须针对这次疫情应对中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完善国家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提升突发公共事件应对能力与水平。同时,要提升国家卫生治理能力,更好保障和落实公民宪法权利,补齐公共卫生短板,强化市场监管,加强法治建设,完善自然生态保护法律体系,完善国家储备体系,加强组织人才工作,完善激励问责机制,切实提高国家整体治理能力。一、全球流行病疫情防控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大考以新冠肺炎为代表的全球重大流行病疫情防控,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重大流行病疫情具有起因复杂、扩散迅速、影响深远、危害严重等特征,对一个国家常态治理体系和应急管理能力形成重大挑战。(一)重大流行病疫情具有起因复杂性,往往暴露出现代文明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和国家治理中的各种漏洞导致重大流行病疫情发生的原因多种多样,但其背后都指向发展价值导向的偏差与治理包容性的缺失。人类缺乏节制的欲望扩张和运用利润尺度对世间万物的无尽索取是各种重大流行病疫情频发的重要原因,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在人类侵占自然生态空间的同时也必然导致自然界对人类的拒止与反侵入。各种反常的火灾地震、物种灭绝、气候巨变、病毒肆虐都无不昭示着这样一个无情的事实:整个地球上人与自然的矛盾与冲突已经达到了一个十分危险的临界点。人类发展成果从外观上看是日益现代化的高速交通与完善的公共设施、日益丰富的消费产品与不断进步的科技创新成果、不断壮大的城市圈与洪流般聚集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但深层次中潜藏着分配不公平、服务不完善、监管不到位、社会不安全等多种问题,使重大流行病疫情获得了潜滋暗长的各种必备条件。要有效应对重大流行病疫情,人类必须确立发展的边界与限度,以自然生态完全修复为标准确立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准则,完善为自然立法的各种治理制度,找到人与自然的共生点;在人类文明自身,则需要以包容性发展为基础,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与权利保障为目标,全面完善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各种必备制度体系,“抓紧制定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急需的制度、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必备的制度”,使城市化、智能化、现代化的各种成果为了人、服务于人、服从于人。(二)重大流行病疫情具有扩散迅速性,需要整个国家应急管理体系与疾病控制系统进行有效的紧急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特别是重大流行病疫情往往发生突然、传染迅速、迅疾造成广泛影响,如果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的各个系统、各个层级和各个环节应对不及时、决策不科学、处置不恰当,就有可能导致事件迅速_化,产生群体性心理恐惧、情绪焦虑、行为改变、人格变异等恶果;如果在疫情暴发初期不能及时有效加以干预控制,疫情影响的范围和程度往往迅速扩大升级,从局部的原始疫区向周边区域乃至全国、全球扩散,从卫生医疗秩序的失序向整个经济秩序的失序、市场秩序的失衡和社会秩序的失稳扩散。面对重大流行病疫情日益严峻的扩散形势,只有完全的信息公开、科学民主的应急决策、高效的部门协同和应急处置,才能占据先机、赢得主动。(三)重大流行病疫情具有影响深远性和危害严重性,需要整个国家公共治理体系协同高效应对公共卫生应急事件特别是重大流行病疫情常常在短时间内造成感染人群大量发病和不治身亡,特别是致病人群大量向医疗机构集聚形成对卫生资源的挤兑,使公共卫生机构和医疗体系面临巨大压力。如果不能有效阻止疾病传播,就有可能对经济贸易、金融投资及社会生活造成极其严重的危害。例如,1918年甲型流感病毒H1N1亚型在全球引发的“西班牙流感”导致超过5000万人死亡;1998年登革热大流行使世界56个国家的120多万人患病;2009年的全球性流感有超过160万人确诊;2019年的非洲猪瘟对中国经济造成巨大影响;等等。显然,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推进,重大流行病也呈现出全球传播的明显趋势。但是,各国公共卫生治理水平还停留在国内常态化治理的水平,远远难以应对日益突出的全球重大流行病趋势。2019年1月,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彭博公共卫生学院环境卫生、工程与流行病学系副教授Jennifer B. Nuzzo与约翰·霍普金斯卫生安全中心的研究人员一起发布了首个显示全球卫生安全水平的“全球卫生安全指数”(GHS Index)。这一评估全球195个国家公共卫生安全水平的指数显示,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在应对重大流行病疫情方面具备完全充足的资源和能力,全球整体的卫生安全平均得分仅为40.2,世界上主要的中高收入水平以上的国家平均得分也不超过50。为有效应对各种重大流行病疫情和日益常态化多样化的危机事件,中国整个国家治理体系都要进行应对全球传染病风险的压力测试,从结构和功能上重塑国家治理体系,提升应对全球流行病疫情的整体能力与水平。二、完善国家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提升国家整体危机管理能力应对以新冠肺炎为代表的全球流行病疫情,必须针对这次疫情应对中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完善国家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提升突发公共事件应对能力与水平。“非典”以后,我国不断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和传染病防控体系,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等,基本构建了应对自然灾害、社会危机与公共安全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体系。但是,在这次应对新冠肺炎的实践过程中,从体制到机制等各方面却暴露出了存在的严重问题。一是对于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依然存在分割管理的体制。即使在2018年党政机构改革之后,自然灾害、生产安全、社会危机事件由应急管理部门统一管理,但公共卫生应急事件依然由卫生部门管理。一方面,应急管理部门作为危机事件的主管部门没有卫生应急管理的各方面权力与责任,另一方面,卫生部门承担着对医疗机构和公共卫生机构的沉重管理责任,难以有效承担起卫生应急管理责任。自然灾害与社会危机、公共卫生应急管理职责分割管理的体制,使具有丰富应急管理经验的应急部门难以第一时间介入启动应急响应,卫生部门沉重的日常医疗管理工作也导致了其对公共卫生危机事件的麻木和反应迟缓。来源:中国经济报告

❺ 郑州人大表决,戴口罩立法,这一防控措施会带来哪些影响

5月13日,郑州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郑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佩戴口罩和使用场所码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明确规定了佩戴口罩和使用场所码的有关要求、法律责任。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❻ 上海疫情严峻,既然不能采取封城措施,那么实施哪些防控措施更合适呢

上海还采取措施,为国内和国际回国人员制定不同的规定。上海人口众多、集中,强制隔离措施对疫情防控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对于在国内流行风险较高的地区来上海或返回上海的人,须在报告到达后十二小时内,向社区或村委会和宾馆采取十四天的集中隔离观测措施,并严格执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对进入上海的境外人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取7天集中隔离和7天居家隔离措施。对于目的地在上海的人和目的地不在上海的人也采取了不同的控制措施。

重大疫情防控能力无疑是该市能源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坚持法治底线,只有城市规划和完善公共卫生、医疗、物资保障、城市运营、社区治理等环节,才能不断加强和提高防控能力。疫情期间,上海制定了应对策略,并积极开展了相关立法和制度研究。为了科学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重大疫情和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召集全市卫生法治专家,认真研究相关制度建设和下一步立法安排。

❼ 新冠法律法规有哪些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关法律法规具体如下:
1、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未依照本法的规定履行报告职责,或者隐瞒、谎报、缓报传染病疫情,或者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时,未及时组织救治、采取控制措施的,由上级人民政府责令改正,通报批评;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违反本法规定,由本级人民政府、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3、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未依照本法的规定履行传染病防治和保障职责的,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
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新冠疫苗接种工作中坚持应接尽接和自愿的原则相结合。在充分告知的基础上,引导并鼓励群众积极接种,主动接种,切实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立即组织力量,按照预防、控制预案进行防治,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必要时,报经上一级人民政府决定,可以采取下列紧急措施并予以公告:
(一)限制或者停止集市、影剧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动;
(二)停工、停业、停课;
(三)封闭或者封存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食品以及相关物品;
(四)控制或者扑杀染疫野生动物、家畜家禽;
(五)封闭可能造成传染病扩散的场所。
二、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一)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
(二)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三)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
第二十八条在国家确认的自然疫源地计划兴建水利、交通、旅游、能源等大型建设项目的,应当事先由省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施工环境进行卫生调查。建设单位应当根据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意见,采取必要的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施工期间,建设单位应当设专人负责工地上的卫生防疫工作。工程竣工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对可能发生的传染病进行监测。
第七十一条国境卫生检疫机关、动物防疫机构未依法履行传染病疫情通报职责的,由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责令改正,通报批评;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❽ 辽宁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依法科学有序做好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决定

一、全省疫情防控工作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坚决服从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及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指挥,在省疫情防控指挥部的具体领导下,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坚持依法依规、有序规范、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确保疫情防控、患者救治、物资保障、市场供应、企业复工复产等各项工作依法有序开展。二、省和各设区的市人大常委会应当聚焦防控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坚持问题导向,补短板、强弱项,进一步健全完善疫情防控相关地方性法规及配套制度。主动跟进疫情防控进程,深入分析研究疫情防控有关的立法需求,对实践急需且符合立法机关权限的立法事项及时纳入立法计划、启动立法程序。抓紧开展传染病防治、野生动物保护、突发事件应对等地方性法规评估,推进地方性法规内部关系更加完善协调。

各级人大常委会应当切实履行法定监督职权,通过执法检查、听取专项工作报告、备案审查、代表视察和检查等方式,加强对疫情防控相关法律法规和各级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各项命令执行情况的监督,督促有关方面落实医疗救治、生产生活、奖励补助等疫情防控各项措施;充分发挥各级人大代表作用,汇集、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加强对本级选举或者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依法履行疫情防控职责情况的监督,对没有依法履行职责或者履行职责不力的,可以依法启动质询案或者组织开展特定问题调查,对有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可以依法启动撤职案。三、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全面依法履行职责,逐级落实疫情防控工作责任。建立健全省、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等防护网络,形成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防控体系,落实全省联防联控机制。

省、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依法实施疫情防控措施。做好疫情防控重点工作,加强风险较大的地区疫情防控,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分类指导、分区施策;依法惩处抗拒疫情防控、暴力伤医、哄抬价格、囤积居奇、非法猎捕交易滥食野生动物等违法行为;加强疫情防控物资保障,强化医疗物资等的供应,推动疫情防控物资企业复工达产,规范捐赠、受赠行为;按照法定内容、程序、方式、时限及时准确报告疫情信息;以实行分区分级精准防控为抓手,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秩序恢复;开展疫情防控普法宣传和法律服务,妥善处理疫情防控中出现的各类矛盾和问题。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当按照省、市、县(市、区)统一部署,坚持力量下沉,发挥群防群治力量,组织指导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做好辖区管理,采取针对性防控举措,切实做好辖区内防控工作。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充分发挥在疫情防控中的阻击作用,落实相关防控措施,引导推动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四、省、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可以在不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不与地方性法规基本原则相违背的前提下,在医疗卫生、防疫管理、隔离观察、交通运输、道口管理、社区管理、市场管理、场所管理、生产经营、劳动保障、市容环境、野生动物管理等方面,规定临时性应急行政管理措施,并依法报同级人大常委会和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五、省、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大疫情防控物资生产、供给的统筹力度,优先保障病人救治和一线医护人员、疫情防控工作人员对疫情防控物资的需要;加大生活必需品的生产、供给力度,保障城乡居民正常生活需要。有关部门应当根据疫情防控需要,优化工作流程,建立绿色通道,为疫情防控物资的生产、供应、运输和使用以及相关工程建设等提供便利。六、省、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严格落实疫情报告制度,实事求是、公开透明、及时准确向社会公布疫情信息,不得缓报、漏报、瞒报、谎报。加强对信息传播渠道的监管。网信、电信、公安等部门发现虚假有害信息后,应当及时依法作出处理;发现发布或者传输虚假信息的,应当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防止危害扩大,并及时通过主流媒体、融媒体向社会发布有关警示信息,切实做好辟谣工作。七、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在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做好经济形势分析研判,以县域为单元,确定不同县域风险等级,分区分级制定差异化防控策略,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支持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发挥国内市场拉动作用,着力稳外贸稳外资,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热点内容
拆迂预协议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4-11-19 10:17:07 浏览:430
人力资源涉及到哪些法律知识 发布:2024-11-19 10:00:40 浏览:900
交强险无责任赔偿限额的法律依据 发布:2024-11-19 09:35:05 浏览:878
经济法战略联盟的类型 发布:2024-11-19 09:33:59 浏览:129
现代劳动法不包括什么制度 发布:2024-11-19 09:24:33 浏览:358
劳动法被解雇不满一年怎么赔偿 发布:2024-11-19 09:23:49 浏览:283
盗窃公家财产的法律责任的声明通知 发布:2024-11-19 08:55:25 浏览:85
刑事诉讼法的审判原则 发布:2024-11-19 08:21:56 浏览:766
双方签字的备忘录有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4-11-19 08:03:05 浏览:494
什么叫做道德绑架 发布:2024-11-19 07:48:45 浏览: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