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法律与道德辩论

法律与道德辩论

发布时间: 2020-12-29 02:21:36

1. 怎样辩论“道德比法律更重要”

正方:对啊!那些人正是因为上了刑场死到临头才知道法律的威力。法律的尊严,可谓“知难”哪,对方辨友!(热烈掌声)

当对方以"知法容易守法难"的实例论证于知易行难"时,正方马上转而化之从:"知法不易"的角度强化己方观点,给对方以有力的回击。扭转了被动局势。

反方:古人说"蜀遭难,难于上青天",是说蜀道难走,"走"就是"行"嘛!要是行不难,孙行者为什么不叫孙知者?

正方:孙大圣的小名是叫孙行者,可对方辩友知不知道,他的法名叫孙悟空,"悟"是不是"知"?

这是一个非常漂亮的"移花接木"的辩例。反方的例证看似有板有眼,实际上有些牵强附会:以"孙行者为什么不叫孙知者"为驳难,虽然是一种近乎强词夺理的主动,但毕竟在气势上占了上风。

正方敏锐地发现了对方论据的片面性,果断地从"孙悟空"这一面着手,以"悟"就是"知"反诘对方,使对方提出关于"孙大圣"的引证成为抱薪救火、惹火烧身。

(1)法律与道德辩论扩展阅读

在历史和生活里,迫于道德压力而“自杀”者并不少见。道德虽不是生活必需品,可它对人的修养和身心健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文明的人类是靠道德的建立来作保障的。道德的传承也同样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劳动和创造,以致分门别类地产生各自的要求和水准。——选自叶千华《心灵夜语》第348页“浅说道德法律爱情”。

“道德”离开了人类的群体性“公共”活动,也就不成其为“道德”。 “道德”是针对“人类整体”而言的; “道德”是针对各个国家和民族而言的;“道德”是针对各个国家内部的政府、政党、行业、企业、家庭等各层级组织和其人民等的“人群集聚体”而言的。

2. 法律与道德辩论赛一辩的开场词

首先,我们从定义上来看法律与道德的区别。俗话说:分析问题要看实质。法律是国家制定、颁布用来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规则;道德则是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规范。它们虽然都是指引、评价人们行为的尺度,但性质不同,法是调整人们某些行为的规范,以规定权利和义务为主要内容,为统治阶级服务,注定它具有狭义性。然道德是对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的调整,其所调整的范围点多面广,因此,更能体现人民的意志。

不可否认,我们已进入法制时代,遵纪守法当是每个公民的责任与义务。制定有效的法律并付之顺利实施来维系安定团结是治国之本,真的能不能以法保持安定团结是要看是不是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意愿。其意志、意愿就是人民在长期生活形成的一种共识的道德准则。我们看下面这个实例,我们大家吃西瓜都是在横着吃的,是很自然,也很习惯的,是经过实践而来的,这时突然有一个人说:“你们应该竖着吃,横着吃不不对。”这明显是不和谐的事,会得到大家的反对,恰好这个人就是制定法律的人。由此可以说法律应该是建立在大多数人认同的基础上,大多数人认同也就是道德的基础之上。因此,道德没有理由拒绝道德或是凌驾于之上。

道德作为启发人们内心觉悟的无形力量,有着国家强制力无法代替的动力。记得,在前天我乘公交车,一个蹒跚的老人上车,乘务员说:“你没钱,没有证,不能坐车,下去别耽误大家时间。”一个教师模样的中年女人,自己掏出钱给那老人付了,老年人才得以坐车。没钱没证不准坐车,这是法律法规规定里,乘务员严格按标执行正常,因为是法是无情。但人有情的,做到有人可以为其借付。这么做就是道德让人有了帮助他人怜悯之心。我在这里可以说,提高个人素质,加强道德建设,可以更有效地谴责和抑制违法犯罪行为,并可以多涌现一些见义勇为与违法犯罪作斗争的行为的人,而提高道德素质对法的实施可起到超出国家强制力范围的作用。这来看来,道德力量是高于法律的范畴,因此,法律不可以反出来说道德的“不”,强奸民意。

道德对法还有弥补不足的作用,此话不假,法律是偏面的,只是单纯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因此,社会上关系需要由法调整的往往并不是都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及虽然立法相当完备了,不可能事无巨细“一篮子”全部涵盖。在这种情况下,道德却要担负起调整法无明文规定的某些社会关系的任务。 在此可以证明,法律基于它在现实生活中的狭隘性,也注定了它对道德没有言否的机会。

综上所述,法律与道德间,后者的触及领域和优势远多于前者,更能体现大多数人的意愿。而且就道德而言,当国家消亡了,阶级消失了,仍存在于人们心中,支配着我们上行,并随着社会的进步而进一步发展。因此,法律与道德比较,它只是道德范畴上的一个基石而已,所以更谈不法律向道德说“不”了。

3. 辩论道德与法律哪个更重要,我是支持道德更重要

法律只能约束一抄个人,因为袭人害怕被处罚所以不去做违法的事情。但是很多时候人们会存着侥幸心理做一些违法的事情,所以法律是治标不治本。而且法律范围比道德小。有了道德,即使没有法律,人们也不会做出什么伤天害理之事,所以道德比法律更重要。

4. 辩论赛:法律重于道德

我之前打这个辩题是打社会秩序的维护主要靠道德还是靠法律。我打的是道德。个人感觉道德比较好打。我把我方的观点和对方的观点跟你说说吧。
道德:1.道德的广泛性。道德能够调整法律调整不到的社会关系。
2.道德对问题解决的根本性。法律倾向于通过外部力量来使问题得到解决,而道德则主要依赖于内心的信念来维系。这种内心的信念使人们自觉的遵守社会公德,社会秩序就能很好维系。这个地方是我们跟对方的交锋点。当时我们拼例子,但是要知道拼例子讲究后发制人,先举例子反而不利,对方可能给你一个反驳就得到裁判的赞赏。所以当时我们就在这个环节上拿了分(技术问题)
第三是什么我忘记了。
法律:1.法律具有强制力,能够打击违法犯罪,保障社会秩序的有序进行。
2.法律具有统一性,一个统一的标准能使全社会有一致的信仰,违法者被抨击,守法者被褒扬,而道德则没有统一的标准,道德不道德在于个人的主观臆断。这里也是对方和我们的交锋点,我们提出了八荣八耻、五讲四美等等作为反击,同时提出区际法律冲突冲击对方,法律同样不统一(我们聪明的四辩)。
3.法律是自律与他律的结合,而道德只是单一的自律。对方的说法让人感觉他们价值上比我们高,但是我们提出了道德的他律性,比如新闻媒体的作用等来反驳。
那场比赛我们赢了,因为我们擅长打煽情,像道德这样的感性词给了我们比较大的煽情空间,我们的四辩的结辩说到在座都起鸡皮疙瘩,但是总的感觉还是旗鼓相当。
都说时代的命题要有时代的色彩,如果是打法律建议楼主从时事出来,比较有说服力,比如周老虎、人肉搜索等等,都非常好发挥。很乐意跟你探讨,如有需要可在网络上发信息交流,希望可以帮到你。

5. 辩论赛 道德与法律哪个更重要,我是反方

我代复表正(反)方,制我方认为法律更为重要。因为道德仅仅是约束了自己,而法律不但约束了自己,更是帮助了一些在人生道路上迷失方向的人们。现代社会,人们的行为规范包括道德、纪律和法律,与道德、纪律相比,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法律是现代社会生活的一种重要的行为规范。所以我方认为法律更为重要。

6. 法律与道德在当今社会哪一个更重要的辩论赛

即使道德存在这样一些严重的问题,从道德本身的作用来看,道德仍然比法律更为重要。为什么这样说呢?就说下面六点看法:

其一,法律重在禁止,是对那些无益性做法的制止;道德重在提倡,是对有益性做法的肯定。人是自由自觉的生存,人的根本特点是追求。所以社会应当提供给人的不是制止,而是更多地追求。所以,社会不能只有强制而没有追求,只有禁止而没有提倡,只有限制而没有理想。社会应是一个具有道德智慧的自觉社会,而不是一个只有限制、禁止的被动社会;是一个富于自觉创造的社会,而不是一个只有法律强制的社会。法治是对人最起码的要求,德治才能实现人的高层次的追求。所以,人是一种追求性的、自觉性的人生,而不是法制的强制的被动性的人生。人是一种发展与提升,而不是一种限制与压抑;人应当追求最佳与更高的境界,而不能只是局限在法定的圈子内。由此可见,只注重法制而不注重德治,只注重法律而不注重道德,是无益于人与社会的更大发展的。由于良德可以促成人的利益的最大化,所以道德从根本上说并不是绳索,而是一种智慧人生的提倡。

其二,缺乏道德的社会,可能更能显现法的作用,但是却会造成执法成本的增加,还可造成法的松驰。这因为,没有道德做为基础的法制,将会是问题丛生的法制。这因为,道德的自觉约束与法律的强行约束是可以互相制约的,也是可以互相转化的。道德不倡,法治难佳,因为二者是相相辅相成的。提高人的道德素质,依法治国才能进入良性循环,社会发展才能进入较高的层次。“以德治国”不但不会对“依法治国”有任何的削弱,而且必将更有利于“依法治国”的进一步加强。

其三,道德是法律的基础。缺少道德甚至违背道德的法律,不能成为良法,虽然这样的缺少道德内涵的法律可以被称之为法制,却永远无法获得依法治国的良好效果。因此,比起法治来说,道德有重要的基础性和前提性。没有道德支持的法治,是没有根基的法治。这因为,道德先于法治,而且道德广于法治,因此道德重于法治。

其四,法治的推行首先要依靠社会成员的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没有较高的道德水准,有了好的法律也不易执行,再严密的法律也有空子可钻。一个社会如果大多数社会成员思想觉悟和道德素质低下,那么不论有多么苛刻严厉的法律,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秩序和管理问题。如果忽视道德的作用,缺乏道德的教化,一个社会的政治稳定和长治久安是根本不可能的。

其五,无德之人怎能执好政呢?无德之人怎能执好法呢?道德不倡,执政与执法都会出现更多的问题。德高望重,权力才有分量。只有道德的修养才能获得正义感、义务感等道德情感,才能获得道德动机的确立。因此,立法和执法人员提高了执法守法的觉悟和境界,才能够自觉地遵守“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的方针。如果没有道德做为良好的前提,缺少道德的人,执法又有谁能放心呢?所以,“无德者不可能执好政”、“无德者不可能执好当”,应当成为人们的一种重要的共识。

其六,道德不只是个人内在修养的自律,而必定会外化为社会行为,只有注重道德,社会更加地注重道德,执政与执法才会受到更多地社会道德舆论和道德崇尚的制约。道德舆论也是一种社会权力(所谓“第四种权力”),也具有外在的强制力。为什么一些官员“不怕上告,就怕上报”呢,就是慑于舆论这一社会权力的道德压力。常言道,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人没有不注重自己名声的,所以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权力也是有其一定的强制威力的。

仅从上罗列的几点,已足以看出道德的重要性。只注重法制,而忽视道德的作用,肯定是一种严重的失误。这因为:道德比法律更重要!

7. 道德与法律辩论赛法律更重要提问的问题

道德复需要时间慢慢植入人类制的思想,让人类去执行。(先承认道德的重要性)

但是先了解我们社会现在的情况(有多糟糕说得多糟糕)

然后说明,现在社会的安定需要法律来维持。


  1. 道德每个人小时候都在学习,为什么还是有人犯错呢?(这里说明,其实道德就算我们学习了,其实用性不一定能体现在我们现今的社会)

  2. 法律 能起到督促监督的作用,使我们不容易做错事情。就算我们真的做错了,也会受到应有的惩罚。(说明法律在我们现今社会的重要性。)

  3. 比较一下现今这个社会失去法律,我们会变得怎么样

  4. 一定要强调我们现解决我们现今社会解决的问题(原因是因为,法律能解决现在,但是道德才是更长远的)如果对方提出以上这个论点,你必须跟他强调,所以我们未来很需要道德,但是现在的问题都还没有解决就一直再考虑以后不是太理想化了吗?打个类比,你一直想着将来要干一番大事业,想着要好好读书,这是正确的。但是你现在已经贫穷到没饭吃了。现在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就像以后,未免太长远了吧。



-----

暂时想到这些,有问题可以再追加提问。望采纳

8. 构建和谐主要依靠法律还是道德(辩论赛)

我方资料陈词:
看看美国就知道了,美国政府是一个非常有限的政府,可却是世界上最有力的政府!靠的是什么?法律!正是法律维系着美国的高效和谐的运转!道德建设已经成为建设和谐社会无法避开的难点,说是难点,一方面道德建设是一个长期性的问题,另一方面道德建设是一个艰巨性的任务,它牵涉到各个环节,哪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导致道德建设成为空话。
关于道德建设的思路,我个人认为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公民的道德必须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上,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要求是道德建设的基石。其次、政府必须成为道德建设的先行者,言传不如身教。第三、道德培养需要更为宽松的环境,自然的和谐社会,人性的趋向于道德。第四、法律应该成为社会道德的最后屏障,失去法律的保障,道德将一泻千里。
法律应当是道德的最后屏障,失去这道屏障,道德将在社会溃散。道德是调节人们行为的软工具,它是以法律为后盾的。如果法律的溃散,道德就无从谈起。当前社会许多人们宁愿上访,而不愿通过法律解决问题,说明在个别地方法律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公众信任,尤其部分贫困低收入人群已经彻底抛弃对法律的信任
你不能指望人人都有道德这个东西,可只要有万分之一的人没道德,社会就会乱套,怎么处置这个败类?每个人的道德标准不一样,有的说关上几年,有的说教育,有的说杀了,有的说做奴隶,有的可能认为那个不是败类,你认为该一样样意见执行过去还是全民投票?等你投完了,下一个败类又出现了,你什么都不用做了,天天投票吧。所以还是要有法律。所谓法律,本身就应当是一个强制性的道德要求,达不到就要处罚。中国人德治了几千年了,结果中国人是最没道德的,你居然还想要靠道德这东西?法治所维系的秩序是和谐社会形成的重要标志 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法治保障的有序社会 法治,是一种贯彻法律至上,严格依法办事的治国原则和方式.它要求整个国家以及社会生活都依法 而治,即管理国家,治理社会,是凭靠法律这种公共权威的

对方资料陈词:
在人类存在的社会中,“理性就是道德性。”“国有道,虽加刑,无刑也;国无道,虽杀之,不可胜也。”道德才是法之根本。看问题要着本质。不能光看表面呀!对方说维系社会秩序靠法律。请问法律又是靠什么来维系社会秩序的?那就是道德。只有道德,才能保证立法的公平,执法的公正;只有道德,才能保证守法的自觉。首先,守法是什么?是法律,还是道德?我们因为怕被处罚而守法,还是因为觉得那是一种美德而守法?难道沙子认为大多数人去守法不做坏事是因为害怕被判刑吗?要是那样的话,那可真是危险人物噗!照对方的观点,在一个秩序的社会,那极少数的危险人物是这个社会主要的,而我们大多数人守法,有守法的美德倒是次要的了。这难道是你们的逻辑吗?
事实表明,守法观念越强,社会越强调这种守法观念,我们的社会中危险人物就越不敢冒险,社会秩序就越稳定。再从执法的层次看,执法的公正靠什么?靠执法者的良心。良心就是个人品行符合社会道德的标准。无论是乱世用重典,还是盛世之大赦,重典不是乱典,大赦不是乱赦。重典与大赦无不归因于执法者望天下更太平、社会更稳定的动机。这种动机就是个人品行与社会道德的相一致。立法也是道德,立法的依据首先要有守法的可能性。我们说过,守法本身就是一种公德,否则立了法又没有人遵守,最后只好法不责众了。执法要有勇,立法要有才,可是“才而无德谓之奸,勇而无德谓之暴”啊!现代社会,法律的作用比原来大了许多,我方从不否认这一点。但是,这本身就是道德的需求,它随时受到道德的约束。
总之,道德不仅贯穿了立法、执法和守法的始终,而且是整个法律系统真正有效运作的保证。对方辩友说维系社会秩序靠法律,那么我们应该说是道德保证了法律的维系功能。
社会维系靠道德还是靠法律 ?这个问题问的好,我是一个对社会法律不是很懂的人,我基本都不是很懂法律的人,但是我知道如果一个人没有了基本的道德观念,那么他必定遭世人吐骂没人肯与你相交,依理而推,如果人人都这样,那么我们就会变得很孤立,一孤立就各走各走的,不管对方怎样,只顾自己,这样人心都变了,人心都变了,人心都散了,怎么去维持社会。所谓“得天下必先得民心”同理可证,撑天下必先取民心,而心最直接的一个标准就是道德。没有道德就没有心,没有心就会散,我是一个对社会法律不是很懂的人,我基本都不是很懂法律的人,但是我知道如果一个人没有了基本的道德观念,那么他必定遭世人吐骂没人肯与你相交,依理而推,如果人人都这样,那么我们就会变得很孤立,一孤立就各走各走的,不管对方怎样,只顾自己,这样人心都变了,人心都变了,人心都散了,怎么去维持社会。所谓“得天下必先得民心”同理可证,撑天下必先取民心,而心最直接的一个标准就是道德。法律和道德都是一种行为标准。 区别是,法律是外在的,可见的(有法律条文),是强制的,是最低标准。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即使没有道德,每个人必也须强制的遵守法律,因此法律保证了社会的最基本的稳定和正常运转。 道德是内在的,不可见的(没有明确条文),基本不具有强制性,是高于法律的行为标准。每个人道德的标准不尽相同,表现的方式也不尽相同。因此,比较难对道德作出明确的评判。道德的存在是社会良好发展的保证。

热点内容
大智立法观后感 发布:2025-04-29 16:50:06 浏览:12
从民法到民法典 发布:2025-04-29 16:43:02 浏览:835
怎么样的收条才具有法律效力 发布:2025-04-29 16:31:53 浏览:624
传统的社会法 发布:2025-04-29 16:16:57 浏览:555
总局令行政法规 发布:2025-04-29 16:06:24 浏览:59
劳动法中员工定义 发布:2025-04-29 16:06:18 浏览:548
2017年二级建造师法律法规答案 发布:2025-04-29 15:50:28 浏览:38
民宗局法律知识培训总结 发布:2025-04-29 15:50:27 浏览:92
事业单位劳务派遣合同法 发布:2025-04-29 15:44:56 浏览:249
合同法的基本原则中 发布:2025-04-29 15:29:16 浏览: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