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经与论语

道德经与论语

发布时间: 2020-12-29 03:58:42

A. 道德经和论语那个值得看

如果复说哪个是基础制,易经是群经的基础,是中华文华的基础.易经有天道,地道,人道.何谓道,一阴一阳谓之道.老子道德经,只是易理的一部分,得谦退之道而已.论语重在为人处世的哲学,从政之道,然对于天文地理却少有见地.然而,易经虽说基础,却也最高深.悟通或许不易,但悟性足够高的人,却也不难,感而遂通天下也.说来说去,还是觉得道德经较易入门吧.我也是先读这个的.开始虽然不太懂,但里面很多话也是以前似曾相识的,比如,大智若愚,大道无形,上善若水,功成身退,祸福相倚等,也是比较亲切的.然后再看易经,易经先粗看一下,再重点研究大象传,系辞上下,序卦传等.估计易经学会要用一年以上的.如果上面两个搞得差不多了,论语其实也很容易了.

B. 《论语》和《道德经》能不能比较

我来试着解答:来《论语》自与《道德经》是可以比较的,虽然两者在文本风格上差别很大,前者是对话体,且就当下而说;后者就形而上之道去阐发,但是就思想层面来说,是可以比较的,因为孔子晚年受到老子的影响是很深的,其天命观就受到老子天道观的影响。其实儒道虽有很大的不同,但就中国哲学而言,是殊途而同归的

C. 老子的道德经与孔子等的论语哪个更具哲理

嘿嘿
你这个问题很难回答。
中国有句古话: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老子回和孔子,都答是伟大的思想家,也是同时代的人。也许有人会说孔子曾经问道于老子,来说明他们学问有高低,但这不能说老子高于孔子。不过我个人的看法是:老子的思想更深。因为从他们的思想范畴来说,老子重求道,孔子重修身,一个是方向,一个是方法。
从学习的角度,我建议先学孔子《论语》,再度老子《道德经》。这样容易理解他们的思想。

D. 老子的"道德经"和孔子的"论语",哪一更值得一看

都是经典,都挺值得看的
比较而言,论语是儒家经典,里面的内容是儒家专处事原则、道德标属准
道德经是百家之源,诸子百家的很多观点都可以在道德经里找到相应的东西
语言角度而言,道德经是韵文,读起来朗朗上口;论语则是对话为主。

个人而言,我更喜欢道德经

E. 论语和道德经哪个影响更大

道德经影响大一些,道德经派生了杨朱学派,法家学派,黄老,老庄等。道德经中以奇用兵,兵器不祥也符合孙子兵法的主张,万物抱阴而负阳符合阴阳家,与纵横家也有联系。

F. 论语,道德经,佛经先学习那个

从循序渐进的角度讲,应该先学论语的,论语学的差不多了,可以学道德经,这个比较难,至于佛经,如果不是佛教的忠实信徒,不建议去学。

G. 古代的道德经,论语等有哪些异同

《论语》和《道德经》是中国著名的两部古典哲学著作。由于老子与孔子研究学问的基础不同,所以他们研究出来的理论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
孔子研究学问是从研究社会现象开始的,他的研究方法是社会主义的,他的学问也是社会主义的哲学。他的研究内容是社会行为的礼仪道德,
可以说孔子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创始人。老子研究学问是从自然现象开始的,他的研究方法是自然主义的,《道德经》是自然主义的哲学,所以说老子是自然主义哲学的奠基人。因为他们研究学问的出发点也不同,所以他们研究出的学问就有所不同。另外,一切社会现象都是人的行为表现。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当人的行为顺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时,顺应自然规律时就会成功,背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时,背离自然规律时就会失败,所以有的社会行为是成功的,有的社会行为是失败的。故此,以社会现象为基础研究出来的学问,有时正确,有时片面甚至错误。当然,就是以自然现象为基础研究出来的学问也未必都正确,如果对自然事物的观察有偏差,或者不全面,得出的结论都会出现偏差甚至错误。孔子和老子都是两千三百多年前的人,由于科学的落后,对事物的观察和分析不可能都十分正确和全面,所以他们研究出来的理论有正确的也有不正确的。

H. 怎样对比论语与道德经

孔子的《论语》理论是以社会现象为基础进行研究的,所以说孔子的研究思想是社会主义的。老子的《道德经》理论是以自然现象为基础进行研究的,所以说老子的研究思想是自然主义的,所以《道德经》的哲学理论也是自然主义的。其中多半是自然辩证法,他把自然规律用到社会的治理中来,所以与《论语》的理论存在一些不同。
1、对仁、仪、礼的看法的不同。
孔子的研究目的是为了实现社会文明,所以他对社会各阶层人的社会行为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统称为“礼”和“仁”。“礼”包括:下对上的礼貌,人们之间的礼貌,还有对死去前辈的祭礼。“仁”的内容很广泛,《论语》阳货第十七中提出,“仁”包括:“恭、宽、信、敏、惠。”就是对上级要恭敬,上级对下级要宽容,人之间要互相守信用,做事要有能力,政府官员要多给予百姓创些实惠。《论语》卫灵公第十四中还提出“仁者有勇”“杀身成仁”的说法。
老子的《道德经》的哲学理论是自然主义的,他把自然规律用到社会的治理之中,所以他对仁、义、礼的看法与《论语》中的论述大不相同。《道德经》论德第三十八整篇都是反驳仁、义、礼的理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就是说:上德的人不彰显德,是为真有德,下德的人不失机会的彰显德,因此不真有德。上德的人无所作为且无心作为,下德的人有所作为且有心作为。上仁的人有所作为但无心作为,上义的人有所作为且有心作为。上礼的人有所作为但无人响应,于是他就强拉人家来遵循礼义。如此,失去道以后才有德,失去德以后才有仁,失去仁以后才有义,失去义以后才有礼,礼这东西是忠信的薄弱,是祸乱的开头。所以先知者不过是道的浮华,且是愚昧的开始。
2、对百姓的管理思想不同。
《论语》为政第二中有“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意思是说:用政令来教导,用刑法来惩治,民众苟免于刑罚但缺乏廉耻;用德来教导,用礼来整治,民众有廉耻而且敬服。《道德经》用虚第五中有:“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是说:大自然并不用仁、慈、爱,只用自然法则(道),把万物当作祭祀用的草扎狗(或草和狗)这种轻贱之物(09《辞海》第313页);圣人也不讲仁、慈、爱,只讲社会法则(道),把百姓当作草扎狗(或草和狗)这种轻贱之物。淳德第六十五中又有:“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甚多智。”是说:古代善于身体力行,践道的君主,不是用道来使老百姓精明机诈,而是用道来使老百姓浑补愚拙。老百姓的难以管理,就是因为他们聪明过了头。安民第三中又有:“常使民无智无欲。”是说:永远使老百姓没有知识,没有欲望。
因为老子与孔子的主张不同,所以在春秋时期,社会上形成了儒学者与道学者的分歧。《史记》中记载“社会上信奉老子学说的人就贬斥儒学,信奉儒家学说的人也贬斥老子学说,主张不同的人,彼此说不到一块去”。

I. 道德经与论语读哪个好

都可以读的,没有哪个好
《论语》是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 “语录体” 。中国现传扬并学习的古代著作之一。
主要由仲弓、子游、子夏首先商量起草,和少数留在鲁国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完成,纪念老师,忧虑师道失传。并由子夏开创了章句的读法。故汉儒曰:章句发明始于子夏。
南宋时,朱熹将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春秋时期老子(即李耳)[1] 所作的哲学著作。在先秦时竹简《文子》称《上?经》、《吕氏春秋·注》称为《上至经》,在汉初汉景帝尊为《道德经》[2] ,至唐代唐太宗曾令人将《道德经》翻译为梵文。唐高宗尊称《道德经》为《上经》,唐玄宗时更尊称此经为《道德真经》。
古代马王堆版是上篇《德篇》和下篇《道篇》不分章,现代通行版本共81章,前37章是《道篇》,后44章为《德篇》。《道德经》这部神奇宝典被誉为万经之王,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中国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J. 《道德经》和《论语》哪个在我们为人处世中用处大

我以为应来该是论语罢。
《论源语》主要内容是什么呢?就是孔子和他的弟子的对话集。学生问孔子老师一些问题,孔子来回答,或者学生之间相互讨论问题,发表一些意见,汇集起来。所以也叫做孔子思想,以及他的弟子们发挥老师思想的一个言论集,随时记录下来的。孔子是春秋末期人,他逝世之后,弟子们将平时听讲的东西汇集起来,汇集起来之后就是听讲的记录了,古代给它一个名词,叫“论”。我们今天有论文、论说,将这些言论集中起来,就叫做“论”。学生们系统的整理孔子平时的话,学生也发挥孔子思想,大体上孔子逝世之后,三十年到五十年的时间,整理出一个定型的东西

热点内容
宅基地买买协议怎么才有法律效力 发布:2025-04-04 01:39:03 浏览:176
重庆市劳动保障监察条例 发布:2025-04-04 01:33:10 浏览:72
上海民上法律咨询 发布:2025-04-04 01:21:23 浏览:598
法院衣装 发布:2025-04-04 01:21:22 浏览:893
个体工商户可以从事法律服务 发布:2025-04-04 00:36:25 浏览:156
石河子大学法律硕士复试内容 发布:2025-04-04 00:29:42 浏览:364
宋本老子道德经 发布:2025-04-03 23:56:58 浏览:399
的法治自觉 发布:2025-04-03 23:56:09 浏览:110
公司法律顾问举报 发布:2025-04-03 23:46:09 浏览:871
公司与员工培训协议的法律效应 发布:2025-04-03 23:44:48 浏览: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