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法治责任

法治责任

发布时间: 2020-12-29 05:48:27

⑴ 关于法治的经典事例

清朝末期,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规定了臣民的义务和权力 中华民国建立时,颁专布了临时属约法,那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对袁世凯的权利进行了约束。还提出了五权分立,国民的权利等等。 在1922年,国民政府收回了部分关税自主权,在1943年完全...

法律责任对法实施的意义

是因违反会计法律所应承担的责任。会计法对于法律责任有专章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1985年1月21日六届人大九次会议通过,1993年12月29日八届人大五次会议修正,1999年10月31日九届人大十二次会议修订)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二条【一般法律责任】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对单位并处三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不依法设置会计帐簿的;
(二)私设会计帐簿的;
(三)未按照规定填制、取得原始凭证或者填制、取得的原始凭证不符合规定的;
(四)以未经审核的会计凭证为依据登记会计帐簿或者登记会计帐簿不符合规定的;
(五)随意变更会计处理方法的;
(六)向不同的会计资料使用者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编制依据不一致的;
(七)未按照规定使用会计记录文字或者记帐本位币的;
(八)未按照规定保管会计资料,致使会计资料毁损、灭失的;
(九)未按照规定建立并实施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或者拒绝依法实施的监督或者不如实提供有关会计资料及有关情况的;
(十)任用会计人员不符合本法规定的。
有前款所列行为之一,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会计人员有第一款所列行为之一,情节严重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有关法律对第一款所列行为的处罚另有规定的,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办理。
第四十三条【特定责任】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帐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有前款行为,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予以通报,可以对单位并处五千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三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撤职直至开除的行政处分;对其中的会计人员,并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第四十四条【特定责任】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有前款行为,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予以通报,可以对单位并处五千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三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撤职直至开除的行政处分;对其中的会计人员,并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第四十五条【特定责任】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及其他人员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帐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或者隐匿、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务会计报告,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可以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还应当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行政处分。
第四十六条【特定责任】单位负责人对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反本法规定行为的会计人员以降级、撤职、调离工作岗位、解聘或者开除等方式实行打击报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对受打击报复的会计人员,应当恢复其名誉和原有职务、级别。
第四十七条【监管部门渎职责任】财政部门及有关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在实施监督管理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或者泄露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八条【泄露检举情况的责任】违反本法第三十条【检举】规定,将检举人姓名和检举材料转给被检举单位和被检举人个人的,由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九条【依法处罚】违反本法规定,同时违反其他法律规定的,由有关部门在各自职权范围内依法进行处罚。

⑶ 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你应该尽哪些义务和责任

应该尽的义务和责任是①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②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③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

⑷ 法制建设第一责任人有关规定有什么意义

您好,以下内容摘自人民网。
2016年12月,中办、国办联合印发的《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对于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立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目标和任务,对于使法治真正成为各级党委、政府治国理政的准则和基本运作方式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中央之所以在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两年后又颁发此规定,特别明确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为推进治建设第一责任人,并具体规定党政主要负责人作为“第一责任人”推进法治建设应当履行的主要职责,其背景和缘由在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定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目标和任务以后,全国各地区各部门大多予以高度重视,绝大多数党政领导干部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治国理政,大力推进本地区本部门的法治建设。但是也有个别地区和部门,其党政领导干部对法治的意愿不高,重视不够,不愿意或不习惯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治国理政。虽然他们在各种会议上也讲法治,在各种文件中也提出法治的种种要求,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却把法治弃之一旁,甚至完全背离法治。特别是当依法办事可能影响他们正进行的“政绩”工程的效率,从而影响他们的切身利益时,他们可能会指示或命令其下属选择采取违反法治或规避法律的方式行事。他们违反法治或规避法律的违法行为不可避免地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不满,有时甚至引发群体性事件,造成社会不稳定或导致恶劣的政治影响。正是为了纠正这些问题,保证依法治国目标和任务的实现,中央特别针对各地区各部门党政主要负责人发布了上述规定。之所以特别针对党政主要负责人,即党政一把手,而不是针对一般干部或一般党政负责人发文,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能否实现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目标,党政一把手是否真心实意推进法治建设是关键
一个地区、一个部门,能否真正实行法治,能否不断推进法治建设,能否将法治的要求落实到各项具体的事业和工作中,关键在于该地区、部门的党政一把手是否有真正实行法治的意愿,是否真心实意推进法治建设。只有我们各级党政一把手有真正实行法治的意愿,不仅在法治有助于其所进行的相应事业、相应工作的开展、推进,有助于给其“政绩”、利益加分时有实行法治、依法办事的意愿,而且在法治对其所进行的相应事业、相应工作形成一定制约,有可能影响相应事业、相应工作的进度、效率,无助于给其“政绩”、利益加分,甚至给其“政绩”、利益减分时仍然有实行法治、依法办事的意愿,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目标和任务才能实现。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给予各级党政一把手以实行法治,推进法治建设的一定“压力”,促使他们不得不像抓其他事业、其他工作一样抓法治,像重视其他事业、其他工作一样重视法治,使他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对法治建设有松懈情绪和敷衍塞责的态度。
正是基于此,所以中央特别发文,明确各级党政一把手是所在地区、部门推进法治建设的第一责任人。赋予各级党政一把手“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的地位既是确立其推进法治建设的责任,同时也是将其推进所在地区、部门法治建设的情况与其政绩挂钩,其所在地区、部门法治建设取得进展,其政绩自然加分,反之,其政绩也就相应减分,甚至要被追责、问责。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各级党政一把手们对其所管辖地区、部门的法治建设真抓实干,而不是光说不干,或虚与委蛇。

⑸ "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是什么责任

刑事责任,是依据国家刑事法律规定,对犯罪分子依照刑事法律的内规定追究的法律责容任。
一、定义:
刑事责任是指犯罪人因实施犯罪行为而应当承担的国家司法机关依照刑事法律对其犯罪行为及本人所作的否定评价和谴责。
二、主要分类:
具体表现为犯罪分子有义务接受司法机关的审讯和刑罚处罚。中国刑法规定: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行为人实施刑事法律禁止的行为所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负刑事责任意味着应受刑罚处罚。这是刑事责任与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道德责任的根本区别。

⑹ 给他人人身财产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什么责任

损害他人人身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22条规定了以下侵犯他人人身权利的行为:
.殴打他人,造成轻微伤害的。是否构成轻微伤害,可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公布的《人体轻伤鉴定标准》确定。
.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或者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注意区分非法拘禁罪和前者时间较短,情节轻微。
.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侮辱、诽谤他人造成严重后果如致人自杀或精神失常的,则构成侮辱罪、诽谤罪,应依照《刑法》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
.虐待家庭成员、受虐待人要求处理的。受虐待人如果不要求处理,仅要求虐待者停止虐待,公安机关不能给予行为人处罚。注意同一般家庭纠纷和《刑法》规定的虐待罪区分开来。前者如教育子女方法不当,偶尔采取体罚、冻饿等,不是虐待行为;后者如虐待手段凶残,长期虐待或已经造成受虐待人伤残、死亡的严重后果。
.写恐吓信或者用其他方法威胁他人安全或者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如深更半夜反复打电话骚扰他人,使之夜不能眠。
.胁迫或者诱骗不满18岁的人表演恐怖、残忍的节目,摧残其身心健康的。对此,文化部、公安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取缔流散艺人和杂技团体表演恐怖、残忍和摧残少年儿童节目的通知》规定:文化、公安部门对严重摧残少年儿童的卖艺活动,要坚决予以取缔,没收其演出证。
.隐匿、毁弃或者私自开拆他人邮件、电报的。如《邮政法》第36条规定,隐匿、毁弃或者非法开拆他人信件,侵犯公民通信自由权利,情节严重的,按《刑法》的规定追究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22条的规定处理。
有以上侵犯他人人身权利行为之一,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公安机关可对行为人处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
故意损害他人财产
《刑法》第二百七十五条 故意毁灭或者损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故意毁坏公私财物,造成公私财物损失五千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
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根据《刑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由于犯罪行为而使被害人遭受经济损失的,对犯罪分子除了依法给予刑事处罚外.并应当根据情况,判处赔偿经济损失。
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情节较轻的,是一般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的规定: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同时责令行为人赔偿损失。

⑺ 谁要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

党政主要负责人作为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应当切实履行依法治国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的职责,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法治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对法治建设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任务亲自督,把本地区各项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

⑻ 如何理解责任政府同时也是法治政府

我觉得对于一个为民负责任的政府一定是一个讲究法律法规的政府

⑼ 泄露国家秘密行为者依法应当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泄露国家秘密行为者应依法承担以下法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版法》
第一百一十权一条 为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者情报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第三百九十八条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故意或者过失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前款罪的,依照前款的规定酌情处罚。

热点内容
国务院行政法规废止2011年 发布:2025-04-03 05:39:18 浏览:936
刘万律师 发布:2025-04-03 05:16:23 浏览:848
假离婚协议的法律效力吗 发布:2025-04-03 05:16:14 浏览:395
出卖公司信息法律责任 发布:2025-04-03 05:15:34 浏览:459
2011年一建法规真题解析 发布:2025-04-03 05:10:29 浏览:801
中国民法基本原则 发布:2025-04-03 04:58:43 浏览:712
商法学赵旭东3版 发布:2025-04-03 04:46:30 浏览:194
遗嘱过户法院 发布:2025-04-03 04:35:25 浏览:105
2015年国家旅游政策法规 发布:2025-04-03 04:25:25 浏览:586
合同法解释2第29条 发布:2025-04-03 04:25:21 浏览: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