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品质
❶ 道德品质包括哪些
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
道德品质也称“德性”专,简称“品德”。由道德属认识、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因素构成。是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个人思想和行为中的体现。在中国社会主义时期,最高尚的、最能体现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利益的是共产主义道德品质。
道德相对主义者认为,道德和文化有密切关系:虽然人类的道德在某些方面有共通性,但是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往往有一些不同的道德观念;不同的文化中,所重视的道德元素及其优先性、所持的道德标准也常常有所差异;同样一种道德,在不同文化社会背景中的外在表现形式、风俗习惯往往也相去甚远。
(1)道德品质扩展阅读
表征个人道德的总体特点的范畴。简称品德。指体现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并具有稳定性倾向的个人的道德意识和行为的特点。道德品质表现在——
①道德意识,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等;
②道德行为,包括道德言语、道德行动和道德习惯等。道德意识引起并调节人们相应的道德行为,道德行为实现、巩固和深化人们相应的道德意识,二者综合构成一个人的道德品质状况。
❷ 形容人道德品质的词语
形容人道德品质的词:废寝忘食、孜孜不倦、乐于助人、拔刀相助、舍己为人、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绳锯木断、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温柔敦厚、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刚正不阿、光明磊落、清廉正直、大公无私、拾金不昧、真心实意、诚心诚意、专心致志、坚持不懈等。
(2)道德品质扩展阅读
孜孜不倦
【解释】:孜孜:勤勉,不懈怠。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出自】:《三国志·蜀书·向朗传》:“乃更潜心典籍,孜孜不倦。”
白话文:于是更加潜心于书海中,看书勤奋不知疲倦。
【示例】:他长年累月孜孜不倦地工作。
【近义词】废寝忘餐、孳孳不息、业精于勤、如饥似渴
【反义词】无心进取、游手好闲、虚度年华
2、拾金不昧
【解释】:金:原指钱财,现泛指各种贵重物品;昧:隐藏。拾到东西并不隐瞒下来据为己有。指良好的仆人道德和社会风尚。
【出自】:清·《歧路灯》第一百八回:“把家人名分扯倒,又表其拾金不昧。”
【示例】:我们每个人都应从小养成~的好品德。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近义词】路不拾遗
【反义词】敲榨勒索、见财起意
3、刚正不阿
【解释】:阿:迎合,偏袒。刚强正直,不逢迎,无偏私。
【示例】:济南同知吴公,刚正不阿。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刚强正直,不逢迎
【近义词】持正不阿、执法如山、奉公不阿
【反义词】不识好歹、阿意取容、点头哈腰
4、专心致志
【解释】:致:尽,极;志:意志。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
【出自】:《孟子·告子上》:“夫今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白话文:棋也是数(计算)的一种,而且是浅易(平常)的。如果不专心致志的来学的话,也是学不好的。
【示例】:不由我不专心致志搞这一套。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近义词】全神贯注、诚心诚意、屏气凝神
【反义词】神不守舍、心猿意马、魂不守舍
5、乐于助人
【拼音】[ lè yú zhù rén ]
【解释】很乐意主动帮助有需要的人们。
【近义词】助人为乐、乐善好施、雪中送炭
【反义词】落井下石、漠不关心、惹事生非、奸诈贪婪
❸ 道德与品德的区别
道德来与品德的区别有:源
1、定义不一样:
(1)道德,是由思想行为所表现的,有一定标准的,社会、风俗,习惯。道德是道和德的合成词,道是方向、方法、技术的总称;德是素养、品性、品质。
(2)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
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倾向与特征。品德就其实质来说,是道德价值和道德规范在个体身上内化的产物。
2、功能不一样:
(1)道德的功能则分为认识功能、调节功能、教育功能、评价功能和导向功能。与政治、法律、艺术等意识形式有密切的关系。
(2)品德从其对个体的功能来说,如同智力是个体智慧行为的内部调节机制一样。品德是个体社会行为的内部调节机制。
3、特征不一样:
(1)道德具有共同性、民族性、历史继承性和自律性。
(2)品德的特征则是他总是扬善抑恶的,是依据社会舆论、传统文化和生活习惯来判断一个人的品质,主要依靠人们自觉的内心观念来维持。
❹ 人的道德品质包括哪些
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个成分。
❺ 形容道德品质的词语有哪些
形容道德品质的词语有:自以为是、舍己为人、助人为乐、先人后己、顶天立地
一:自以为是
读音:[ zì yǐ wéi shì ]
基本解释
是:对。 总以为自己是对的。形容主观,不虚心。
详细解释
1.【解释】:是:对。总以为自己是对的。形容主观,不虚心。
2.【出自】:《荀子·荣辱》:“凡斗者必自以为是,而以人为非也。”《孟子·尽心下》:“众皆悦之,自以为是。”
二:舍己为人
读音:[ shě jǐ wèi rén ]
基本解释
舍弃自己的利益去帮助别人。
详细解释
1.【解释】:舍弃自己的利益去帮助别人。
2.【出自】:《论语·先进》:“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朱熹注:“初无舍己为人之意,而其胸次悠然,直与天地万物上下同流,各得其所之妙。”
三:助人为乐
读音:[ zhù rén wéi lè ]
基本解释
帮助人就是快乐。
详细解释
1.【解释】:帮助人就是快乐。
2.【出自】:冰心《咱们的五个孩子》:“在我们的新社会里,这种助人为乐的新风尚,可以说是天天在发生,处处在发生。”
四:先人后己
读音:[ xiān rén hòu jǐ ]
基本解释
首先考虑别人,然后想到自己。
详细解释
1.【解释】:首先考虑别人,然后想到自己。
2.【出自】:《礼记·坊记》:“子云:‘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
五:顶天立地
读音;[ dǐng tiān lì dì ]
基本解释
头顶云天,脚踏大地。 形容形象高大,气慨豪迈。
详细解释
1.【解释】:头顶云天,脚踏大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慨豪迈。
2.【出自】: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十六:“汝等诸人,个个顶天立地。”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一折:“我韩厥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儿。”
❻ 什么叫道德品质好
个人在道德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一贯的特点和倾向。
1. 道德品质是专由道德认识、道属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因素构成。在中国社会主义时期,最高尚的、最能体现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利益的是共产主义道德品质。
2. 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道德行为,包括道德言语、道德行动和道德习惯等。道德意识引起并调节人们相应的道德行为,道德行为实现、巩固和深化人们相应的道德意识。
3. 道德品质,也称“德性”,简称“品德”,是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个人思想和行为中的体现。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❼ 道德品质包括什么
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
道德品质也称“专德性”,简称“品德”。由道属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因素构成。是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个人思想和行为中的体现。在中国社会主义时期,最高尚的、最能体现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利益的是共产主义道德品质。
道德相对主义者认为,道德和文化有密切关系:虽然人类的道德在某些方面有共通性,但是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往往有一些不同的道德观念;不同的文化中,所重视的道德元素及其优先性、所持的道德标准也常常有所差异;同样一种道德,在不同文化社会背景中的外在表现形式、风俗习惯往往也相去甚远。
(7)道德品质扩展阅读
表征个人道德的总体特点的范畴。简称品德。指体现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并具有稳定性倾向的个人的道德意识和行为的特点。道德品质表现在——
①道德意识,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等;
②道德行为,包括道德言语、道德行动和道德习惯等。道德意识引起并调节人们相应的道德行为,道德行为实现、巩固和深化人们相应的道德意识,二者综合构成一个人的道德品质状况。
❽ 怎么写道德品质评价表
1、如下表所示:
拓展资料:
1、历史上各种伦理学说都根据其所代表的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提出相应的道德品质的范畴体系。 如中国古代的儒家,提出了以 "仁"为核心的,包括"智、仁、勇","恭、宽、信、敏、惠"和"温、良、恭、俭、让"等道德品质的范畴体系。
2、同人的其他品质或品性相比,道德品质的一般特征是综合体现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高度凝结着个人自觉的意志和信念,并因此表现为道德行为总体的稳定倾向。
3、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现实社会关系状况是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的客观基础,参加社会实践是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的根本途径,个人的主观努力和自我修养是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的内在条件。对于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形成来说,更应注重于参加革命实践、接受共产主义教育和自我道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