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制的辩论
Ⅰ 道德与法律哪个更重要辩论
从理论上来说是法律重要,可是我们国家毕竟不是西方国家。我们学会计会学一些法律知识,据我所知,在我们国家法律不外乎人情。但美国(别鄙视我)不一样,从来不讲人情。就算全国人民反对,也要按照法律执行。以前就有一个例子,有一个男的,杀了他的孩子与老婆,但是警方无法找到证据,尽管知道是他杀,也只有把他放了,当时在美国引起了轰动,许多人游街要求政府将其逮捕,可是政府还是放掉了他。因为没有证据。法律要求有证据才能将其判刑的。但我们国家,不一样~~~~~~~~~~所以。。。。。。。。。
Ⅱ 辩论赛:法律重于道德
我之前打这个辩题是打社会秩序的维护主要靠道德还是靠法律。我打的是道德。个人感觉道德比较好打。我把我方的观点和对方的观点跟你说说吧。
道德:1.道德的广泛性。道德能够调整法律调整不到的社会关系。
2.道德对问题解决的根本性。法律倾向于通过外部力量来使问题得到解决,而道德则主要依赖于内心的信念来维系。这种内心的信念使人们自觉的遵守社会公德,社会秩序就能很好维系。这个地方是我们跟对方的交锋点。当时我们拼例子,但是要知道拼例子讲究后发制人,先举例子反而不利,对方可能给你一个反驳就得到裁判的赞赏。所以当时我们就在这个环节上拿了分(技术问题)
第三是什么我忘记了。
法律:1.法律具有强制力,能够打击违法犯罪,保障社会秩序的有序进行。
2.法律具有统一性,一个统一的标准能使全社会有一致的信仰,违法者被抨击,守法者被褒扬,而道德则没有统一的标准,道德不道德在于个人的主观臆断。这里也是对方和我们的交锋点,我们提出了八荣八耻、五讲四美等等作为反击,同时提出区际法律冲突冲击对方,法律同样不统一(我们聪明的四辩)。
3.法律是自律与他律的结合,而道德只是单一的自律。对方的说法让人感觉他们价值上比我们高,但是我们提出了道德的他律性,比如新闻媒体的作用等来反驳。
那场比赛我们赢了,因为我们擅长打煽情,像道德这样的感性词给了我们比较大的煽情空间,我们的四辩的结辩说到在座都起鸡皮疙瘩,但是总的感觉还是旗鼓相当。
都说时代的命题要有时代的色彩,如果是打法律建议楼主从时事出来,比较有说服力,比如周老虎、人肉搜索等等,都非常好发挥。很乐意跟你探讨,如有需要可在网络上发信息交流,希望可以帮到你。
Ⅲ 道德与法律辩论词,我方是道德更重要,需要对方无法反驳的观点,请给出辩论词!急需!!!
尊敬的评委、对方辩友:
经过激烈的争辩,
我发现无论是对方辩友还是我方辩友都怀着对高度的责任感,
而对方
辩友的观点也使我受到很大的启发,
法律和道德都是规范行为的手段,
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
可,但在对方义愤填膺的措辞中,我发现几点不妥之处:
第一点:对方辩友提出法律有强制性,权威性,高效性等优点。但是社会秩序的维护是一个
持久性状态,
强制权威的法律也许短期内有很好效果,
但是单纯地惩治容易产生反效果而且
法律存在他律性表面性,
又如何能维护社会长久秩序呢?而道德是向善的,
自律的,
其发挥
作用是内在的,自发的,才是维护社会秩序的最佳也是主要方式啊!
第二点:对方辩友强调,法律有统一性,客观性,标准清晰,有章可循,而道德标准不
清晰,
无章可循。对于这一点我方表示非常遗憾啊。首先,社会中长期发展存在的道德怎么
会是模糊的呢,
天朝中国和谐向荣的景象不就是人民清晰明了的道德观的体现吗?要说有章
可循,
“八荣八耻”
“尊老爱幼”这些不就是我们心中善恶的标准吗。其次呢,法律执行的
妥协性和失误后的不可挽救行对社会秩序甚至会产生反作用,
而道德是循序渐进的。
法律是
死的条条框框,
道德是活的规范领域,
对方辩友是希望生活在硬生生的牢笼之中呢,
还是更
自由公正的规范领域之中呢?
第三点:对方辩友还很巧地结合实际用现状说话,现状是要提倡法制社会,国家是依法
而存的。
对方辩友的结合现状我方感到很欣慰!
但是呢,
首先辩题中的靠法律和法制不是不
完全相同的两个概念,
这样的偷换概念破坏了辩题的公正误导了观众和评委啊。
再者,
我们
也来谈谈现状:
维护社会秩序主要靠法律是需要一个全社会知法,
懂法,守法的基础,
还需
要一整套完整公正的法律体系和知法机关体系。
那么人民知法懂法守法,
执法者客观公正不
也正是道德的主导吗?没有道德这根主心骨,法律的强制辅助作用难以发挥啊!
而我方则认为,
道德能渗透社会方方面面,
更是法律的发挥作用的根本之所在,
因为道
德是立法,是执法,是守法的基础。第一,法律的制定受道德影响,体现道德的要求,如我
国宪法和婚姻法中规定
"
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
的义务
"
,就是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
尊老爱幼
"
其次,
道德也是执法和守法的基础,
法律的执行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
执法
者素质的高低至关重要,
而执法者素质的高低是由个人道德水平决定的,
守法者
的素质高低也决定了他会否好好守法的根据。
最后,
法律的发挥实质上有很大局限性,
部分私人生活不适合用法律。
我们
还是学习对方辩友结合现在来谈吧。
从大事件来说,
救人先要钱的发生,
难道需
要一部法律要制裁他们,
要求偿命吗?显然是不合理的。
但是从道德角度其违背
了社会道德观念,
应该受到社会各界的批判和控诉,
这样的精神教育和感化才是
治本治根的啊。
我是花心的人,
做过脚踏两条船的错事,
导致了我方二辩现在的
怨妇可怜模样。我知道我应该专一一点的。但是如果用法律来制裁我表示愤怒。
爱情是自己的事,法律来强制未免太荒唐了!再从小事着眼,上课睡觉,无聊偷
拿公共应急箱里的药品,
这些明显违背道德的坏事自然需要道德来感化教育,
难
道还需要高高在上的法律来惩治?
因此,
法律只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外在表现形式和使用工具,
而道德才是维护
社会稳定的决定因子和主导力量,
当前的社会诚信问题,
老人碰瓷问题,
犯罪问
题破坏着社会的稳定,
而法律只能被动消极的,
事后进行修正,
而道德则是主动,
积极的,预见性的维护社会稳定。
一百年前德国的哥德斯堡住着一个叫康德的老人,
他说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两件
东西让他终身信仰,一个是身边的道德准则,另一个是头顶上灿烂的星空。
因此,我方认为社会稳定主要靠道德。
Ⅳ 法律与道德在当今社会哪一个更重要的辩论赛
即使道德存在这样一些严重的问题,从道德本身的作用来看,道德仍然比法律更为重要。为什么这样说呢?就说下面六点看法:
其一,法律重在禁止,是对那些无益性做法的制止;道德重在提倡,是对有益性做法的肯定。人是自由自觉的生存,人的根本特点是追求。所以社会应当提供给人的不是制止,而是更多地追求。所以,社会不能只有强制而没有追求,只有禁止而没有提倡,只有限制而没有理想。社会应是一个具有道德智慧的自觉社会,而不是一个只有限制、禁止的被动社会;是一个富于自觉创造的社会,而不是一个只有法律强制的社会。法治是对人最起码的要求,德治才能实现人的高层次的追求。所以,人是一种追求性的、自觉性的人生,而不是法制的强制的被动性的人生。人是一种发展与提升,而不是一种限制与压抑;人应当追求最佳与更高的境界,而不能只是局限在法定的圈子内。由此可见,只注重法制而不注重德治,只注重法律而不注重道德,是无益于人与社会的更大发展的。由于良德可以促成人的利益的最大化,所以道德从根本上说并不是绳索,而是一种智慧人生的提倡。
其二,缺乏道德的社会,可能更能显现法的作用,但是却会造成执法成本的增加,还可造成法的松驰。这因为,没有道德做为基础的法制,将会是问题丛生的法制。这因为,道德的自觉约束与法律的强行约束是可以互相制约的,也是可以互相转化的。道德不倡,法治难佳,因为二者是相相辅相成的。提高人的道德素质,依法治国才能进入良性循环,社会发展才能进入较高的层次。“以德治国”不但不会对“依法治国”有任何的削弱,而且必将更有利于“依法治国”的进一步加强。
其三,道德是法律的基础。缺少道德甚至违背道德的法律,不能成为良法,虽然这样的缺少道德内涵的法律可以被称之为法制,却永远无法获得依法治国的良好效果。因此,比起法治来说,道德有重要的基础性和前提性。没有道德支持的法治,是没有根基的法治。这因为,道德先于法治,而且道德广于法治,因此道德重于法治。
其四,法治的推行首先要依靠社会成员的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没有较高的道德水准,有了好的法律也不易执行,再严密的法律也有空子可钻。一个社会如果大多数社会成员思想觉悟和道德素质低下,那么不论有多么苛刻严厉的法律,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秩序和管理问题。如果忽视道德的作用,缺乏道德的教化,一个社会的政治稳定和长治久安是根本不可能的。
其五,无德之人怎能执好政呢?无德之人怎能执好法呢?道德不倡,执政与执法都会出现更多的问题。德高望重,权力才有分量。只有道德的修养才能获得正义感、义务感等道德情感,才能获得道德动机的确立。因此,立法和执法人员提高了执法守法的觉悟和境界,才能够自觉地遵守“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纠”的方针。如果没有道德做为良好的前提,缺少道德的人,执法又有谁能放心呢?所以,“无德者不可能执好政”、“无德者不可能执好当”,应当成为人们的一种重要的共识。
其六,道德不只是个人内在修养的自律,而必定会外化为社会行为,只有注重道德,社会更加地注重道德,执政与执法才会受到更多地社会道德舆论和道德崇尚的制约。道德舆论也是一种社会权力(所谓“第四种权力”),也具有外在的强制力。为什么一些官员“不怕上告,就怕上报”呢,就是慑于舆论这一社会权力的道德压力。常言道,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人没有不注重自己名声的,所以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权力也是有其一定的强制威力的。
仅从上罗列的几点,已足以看出道德的重要性。只注重法制,而忽视道德的作用,肯定是一种严重的失误。这因为:道德比法律更重要!
Ⅳ 辩论赛 道德与法律哪个更重要,我是反方
我代复表正(反)方,制我方认为法律更为重要。因为道德仅仅是约束了自己,而法律不但约束了自己,更是帮助了一些在人生道路上迷失方向的人们。现代社会,人们的行为规范包括道德、纪律和法律,与道德、纪律相比,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法律是现代社会生活的一种重要的行为规范。所以我方认为法律更为重要。
Ⅵ 德治与法治辩论赛
所谓“法制”与“德治”,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本文的目的,就是试图从“法制”与“德治”或者说“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本质,去看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二者的关系。
要看清二者的本质,我们得首先弄清法律和道德的本质。
所谓法律,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观点,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即把统治阶级的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依照法定程序制定并颁布,并由国家强制力(军队、法庭院等国家暴力机关)保证实施的规范总称(网络解释为法律是全体国民意志的体现)。是国家统治工具。
所谓道德,按照词典的解释,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 道德是指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的行为,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动规范的总和。道德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服务。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道德观念。”如此,我们暂且抛开道德的阶级性不谈,可以简单理解为道德的基础是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劳动大众的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也可以说道德体现的是人民大众的意志,是广大人民的意志体现。
据此,我们可以进一步理解,所谓“法治”即“依法治国”,就是用统治阶级的意志治理国家。所谓“德治”即“以德治国”,就是用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劳动大众的意志治理国家。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法律作为“国家统治工具。”实际上就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工具!
我们接下来再看看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二者的关系。
首先,我们任务以中国为例,按照《宪法》中“工人阶级是国家的统治阶级”,那么中国的法律是以共产党为代表的广大工人阶级的意志体现。《宪法》又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也就是说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统治手段。主体是指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劳动人民;对象是指那些违反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劳动人民意志(道德+法律)的人或事。不仅仅是指违反工人阶级的意志。如此一来,在社会主义国家,法律作为统治阶级即工人阶级的意志体现,无法满足人民民主专政的需要,而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又是占包括工人阶级在内的广大劳动大众意志!所以说 “德治”,无疑成为社会主义条件下真正实现人民民主专政的必须!
综合以上,我们似乎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依法治国”和建设所谓“法治国家”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专利(如果对此感兴趣的话我们以后可以专题探讨);“以德治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应有之义!是社会主义国家真正的主要特色之一!“以德治国”无论从概念或内涵上都已经包括了“依法治国”的意思!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单纯建设所谓“法治国家”或“法治社会”如果不是别有用心,也无异于痴人说梦!
Ⅶ 辩论道德与法律
1、道德和法律是相互联系的,可以说,法律包含了最低层次的道德准则
2、道德所能约束的范围远超过法律,即使法律再健全,对某些事情也无法约束,还是要靠道德约束,但法律的约束具有强制性。
3、道德所以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道德约束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而法律约束是滞后的。也就是说只要当一个人(和团体)已经做出触犯法律的事情,才可能收到法律的制裁——但此时已经造成损失了。而良好的道德修养和素质可以使人不去作损害国家、集体或他人利益的事情。
道德管人的心,法律管人的行。
道德催人向上,法律防人向下。
道德的下线,正是法律的上线。构成一条德与法的“地平线”。其上是道德的天空,其下是法律的地域。
道德与法律是此消彼长的反比关系。
道德与法律又有一个共同之点,他们的终极目标,我想就是消灭法律,回归道德的天空。
Ⅷ 怎样辩论“道德比法律更重要”
正方:对啊!那些人正是因为上了刑场死到临头才知道法律的威力。法律的尊严,可谓“知难”哪,对方辨友!(热烈掌声)
当对方以"知法容易守法难"的实例论证于知易行难"时,正方马上转而化之从:"知法不易"的角度强化己方观点,给对方以有力的回击。扭转了被动局势。
反方:古人说"蜀遭难,难于上青天",是说蜀道难走,"走"就是"行"嘛!要是行不难,孙行者为什么不叫孙知者?
正方:孙大圣的小名是叫孙行者,可对方辩友知不知道,他的法名叫孙悟空,"悟"是不是"知"?
这是一个非常漂亮的"移花接木"的辩例。反方的例证看似有板有眼,实际上有些牵强附会:以"孙行者为什么不叫孙知者"为驳难,虽然是一种近乎强词夺理的主动,但毕竟在气势上占了上风。
正方敏锐地发现了对方论据的片面性,果断地从"孙悟空"这一面着手,以"悟"就是"知"反诘对方,使对方提出关于"孙大圣"的引证成为抱薪救火、惹火烧身。
(8)道德与法制的辩论扩展阅读
在历史和生活里,迫于道德压力而“自杀”者并不少见。道德虽不是生活必需品,可它对人的修养和身心健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文明的人类是靠道德的建立来作保障的。道德的传承也同样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劳动和创造,以致分门别类地产生各自的要求和水准。——选自叶千华《心灵夜语》第348页“浅说道德法律爱情”。
“道德”离开了人类的群体性“公共”活动,也就不成其为“道德”。 “道德”是针对“人类整体”而言的; “道德”是针对各个国家和民族而言的;“道德”是针对各个国家内部的政府、政党、行业、企业、家庭等各层级组织和其人民等的“人群集聚体”而言的。
Ⅸ 辩论:以德治国比以法治国重要
因为没有德治支持的法治,是没有根基的。在当代中国加强德治是十分必要的。
法治与德治是相互促进的。一方面,加强法治能赋予社会道德规范以权威性,促进社会道德法制化;另一方面,加强德治能有效提高人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精神境界,从而在根本上防范和减少违法乱纪现象的滋生。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于道德在治国安邦中的地位与作用历来予以高度重视和评价。马克思曾提出,国家教育的重要任务就是使每个社会成员“把个人的目的变成大家的目的,把粗野的本能变成道德的意向,把天然的独立性变成精神的自由。
基本内容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
“以德治国”,这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我国社会经济步入新的发展时期所提出的重要治国方略,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治国经验的基础上作出的科学论断,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重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