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有关道德的行为

有关道德的行为

发布时间: 2023-02-27 18:09:18

1. 道德行为有哪些

道德行为有一个人的言论和行为两大方面;从内容来看,道德包括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等方面。德是道和德的合成词,道是方向、方法、技术的总称;德是素养、品性、品质。道德双修是人生的哲学。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
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道德是指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的行为,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动规范的总和。
道德作用的发挥有待于道德功能的全面实施。道德具有调节、认识、教育、导向等功能。与政治、法律、艺术等意识形式有密切的关系。中华传统文化中,形成了以仁义为基础的道德。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道德观念,没有任何一种道德是永恒不变的。
道德不是天生的,人类的道德观念是受到后天的宣传教育及社会舆论的长期影响而逐渐形成的。这是一种道德相对主义,与之相反的主张则称为道德绝对主义。道德很多时候跟良心一起谈及,良心是指自觉遵从主流道德规范的心理意识。

2. 列举道德行为准则30条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社会公德规范是: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职业道德规范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家庭美德规范是: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3. 生活中表现道德的现象有那些

1、保护环境

环境道德是社会道德的重要内容,热爱大自然,实质上也是对人类本身的热爱,是对生活的热爱,是对生命价值的重视。自觉遵守这样的社会公德,从根本上说,是对大多数人的利益的维护,是对人类的生存利益的关心,也是对子孙后代利益的关心。

2、讲文明

作为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人们的行为文明状况,它集中反映的是社会成员的文明教养程度,而礼貌则是这种文明程度在人际交往中的外在表现形式。作为社会公德的一个基本规范,文明礼貌是在人际交往中的一种道德信息,它说明了一个人对别人的尊严和人格的尊重。


三、诚实守信

孔子讲“民无信不立”,孔子讲的是国家与民众的关系。把孔子的话引申开来,在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个人之间,也可以说是“无信不立”。今天我们在公民道德建设中,要大力倡导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以信待人、以信取人、以信立人的美德。

四、助人为乐

助人为乐反映的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是反映社会主义社会关系的本质特征。

五、爱物公物

随着社会现代化程度的日益提高,社会的公用设施,如公路、铁路、水电线路、通信设备、卫生消防设施等等,都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任何一项遭到破坏,都会使人民群众的利益受到损害,从而严重影响整个社会的稳定。

4. 什么是道德的行为

​    康德声称,就像世上存在着自然规律来指导物理活动一样,世上也存在着理性规则,叫做道德,来规范思维活动。这些普世通用的道德规范是人类行为和道义的基础。作为普世规则,这些道德规范适用于所有的理性人类。它们并不基于人们的经验总结,不是某人的好恶倾向,也并非出自于对某种后果的考量。

                  普世接受的行为准则

      ​康德认识到道德伦理对人们的所有行为都是至关重要的,那些缺少道德的行为,即使是基于高级智慧和先进的技术,也有可能变成人类的灾难。例如,一个拥有智慧的人,或者会利用他的智慧去犯罪而不被捉。那些高科技例如监控设备,会被无良的政府用来控制无辜的平民。在他的著作“道德形而上学基础”中,康德试图寻求这样一个问题的答案:“怎样的行为才算符合道德的行为”?

​    首先,道德本身是善良愿望的一种形式,而且它的善良来自其本身。这么说的意思是,这种善良愿望不是来自人们的主观好恶,对某种后果的畏惧,或者来自别的什么附条件的愿望。这种善良愿望本身就是善良的。至于怎样来判断一种愿望是善良的还是不善良,康德说善良的愿望和道德是尊重普世法则的一种责任。这种责任必须是一种纯粹的不掺杂质的责任。举个例子,我们有责任维持我们的生命,但是我们每天吃吃喝喝这样维持生命的行为却没有任何道德价值。这些行为没有道德价值因为我们只是像责任的要求的那样在行动,我们主观上没有因为要遵守普世律法的规则而行动。而当一个人想要自杀,却又意识到他有责任维持生命而放弃自杀的时候,这种尊重自己责任的行为才具有道德价值。一种行为道德上的善良必须是仅仅为了尊重普世律法的缘由而行动。

​    同样的,个人的行为准则,也就是人们行动时候主观上遵守的原则,只有在其指导的行为顺从普世法则的时候才算道德上的善良。世上存在三种指导人们行为的原则:1)技巧上的原则都是些技术规范,他们在价值上是平等。这些原则被称为普通规则而且不具备道德价值;2)审慎的原则是那些让我们来追求个人幸福所遵循的世俗规则。幸福是一种个人感觉,这感觉因人而异,所以这些原则全凭个人经验无法统一,它们更像是一些建议而非规则;3)普遍适用的引导性的准则和道德规范才是具备道德价值的原则。

​    这普遍适用的准则,和善良的愿望一样,不是来自个人的经验,也不是来自某人的偏好或者对某个后果的畏惧。任何一个行为准则欲要占据价值观的制高点,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通过这样一个评估:“我愿意此行为准则成为其他人的行为准则,成为一个普遍适用的准则吗”?在这里康德提出了他的“绝对准则”的说法并将其作为普世准则的概念,这绝对准则不需要任何参考假设,它自己就是普世准则。任何不能通过绝对准则评估的个人行为准则都不能成为普世准则。通常在两种情况下一个行为准则不能通过绝对准则的评估:1)准则本身自我矛盾2)和自己的意愿相左。例如:有人想设立这样一个原则:在紧急情况下,人们可以通过撒谎来借钱而不算不道德。明明将来不能还款却在道义上被允许谎称能款钱而达到借钱缓解燃眉之急的目的。这样一个原则如果建立,那再也不会有人相信任何人的还款承诺,那也不会再有人借到钱了。这样一个原则就是本身自相矛盾,它从它建立的那一刻就崩溃了。还有人想说我做一批假的体温枪卖给美国人祸害祸害美国佬在道义上是不错的,因为我是为了爱国。但是他不能接受全世界的人们都做假货卖给他,只需贴上爱国的标签就通过道德评判。他这个行为原则也因为和他的意愿相悖而破产站不住脚。

                    怎样依道德行事

​    在建立了他的评估绝对准则的标准后,康德又进一步测试了一下他的“绝对准则评估标准”。他解释了这绝对准则的来源并论证了其可能性。他说:“所有的道德概念都有其根基和位置完全存在于先天存在的理性里”。这个真实的,纯粹的,并且不掺杂质的美德确实是存在的。它并不是来自幸福感,完美感,道德感,对上帝的敬畏感,或者其他别的感觉。它因为它自己而完整存在,仅仅因为遵循普世准则这一点就使其存在的可能性成真。

​    这一种准则叫做“先天存在的准则”。即使我们看不见摸不着,但是我们也愿意把遵循这些准则作为责任。举例:从我们的经验来看,我们可能永远不会有完全真诚的朋友,但是,我们仍旧把纯粹的真诚作为交朋友的道德原则。我们把这种纯粹的真诚作为友谊的责任是因为有一个“先天存在的准则”理性地做出这样的要求。顺从着先天的准则就是顺从自然法则。绝对准则不可能根据任何人的个人经验,个人意愿,个别例子,或者其他假设而成立。绝对准则是自然法则,除了自然之外它完全隔离于任何事物。它来自于人们的内心和自由意志。先天准则是连接理性人类客观意志法则和主观意志完美之间的桥梁。这些无条件的准则不给意志任何相反选择的自由,其后果是它自己已成就我们对法则的那些必要要求。如果没有先天准则,没有任何道德原则自身可能成为一个人类普世接受的准则。

​    于是康德说,符合道义的行为,就是“你的行为必须是这样的,它所遵循的规则可以被全体理性人类接纳为一种准则”。这种准则,作为个人行为的标准,务必要通过这样一个测试:“我是否愿意这个准则成为他人的行为准则,也就是说成为一个普遍接受的准则”,并且所有理性的人们都有责任来遵守这样一个行为准则。这样,只有那些遵从这个行为准则的行为才是符合道义的行为。

​    康德就这样建立了道德伦理的概念。

5. 哪些行为属于道德行为

法律分析:1、随地吐痰:在公共场合不注意卫生,随地吐痰,不仅不利于城市的美。而且会传播病菌,不利于他人的健康。2、乱丢垃圾:随手丢弃垃圾,不仅对他人造成不便,而且不利于城市的美,加重环保工作者的负担。3、乘坐交通工具不能为老幼病残孕让座: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不能做到礼让老幼病残孕乘客,不符合新时代社会主义的要求。4、插队:在需要排队的时候,不遵守规定,乱插队,不仅显得自己素质低,而且会引起他人的反感,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5、随地大小便:随地大小便不仅影响城市的美,而且会传播细菌,危害他人。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十条 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6. 品德行为方面有哪些

品德行为方面有:

1、品貌:虽则人不可看貌相,但一般的来讲,品貌也是属于品德里的。

2、品行:指人的行为和作风,主要是看你的行为是否符合规范,作用是否正派。

3、品德:指人的道德和思想,主要是指你的品质是否优良,思想是否上进。

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等。

行为品德包括一个人的德行,行为举止,文雅的说话。

提高品德行为的措施:

1、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对于学生来说,有许多道德品质可以从培养行为习惯开始,以后再给予意义。从行为习惯入手,对中小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不失为一条科学的途径。

2、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好的家风就是一所好学校。在平时的学校教育中,家风体现在孩子的言行之中,家教也是一个家风的体现,它是通过孩子的言行表现出来。在为人处事方面,对别人要做到宽容、和善、认真地对待;在生活上,做到细心,对每件事都坚持认真地去处理。

3、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爱国主义是几千年来巩固其祖国的最深切感受。这是一个永久性的问题,但在第一次教育和第一次研究的影响下,我们经常忽略这一主题。引导学生从小就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4、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道德素质。

在这个混乱的社会中,让学生区分是非,知道什么是守法,什么是非法,教育学生有关法律知识,教师利用生活中的例子对学生进行法律教育。许多学生都是法律知识的宣传者,他们通过法律等活动进入课堂,使学生从小就能树立法律意识。

5、加强人情教育。

应该加强对学生在课堂上的教育。在“朋友之间”的教学过程中,除了解释朋友之间的良好帮助外,学生还会背诵朋友的诗,加深他们对朋友的了解,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家庭,老师,学生,友谊。

7. 什么是有道德的行为

道德行为抄是指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有利或有害社会和他人的行为。 道德行为具备以下特征: 1、一定是与他人或社会集体发生利害关系的行为。 2、是自知的行为,即行为者对自己的行为目的有明确认识的行为。 3、是行为者本人意志自愿选择的行为。 因此,也就能够从道德上对其进行善恶评价,行为者负有道德责任的行为。 道德行为又包括有道德的行为和不道德的行为。 有道德的行为是指符合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行为,是一种有利于他人、集体和社会的 行为,又叫善的行为。 不道德的行为是指不符合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行为,是一种有害于他人、集体和社会 的行为,又叫恶的行为。 那种不受道德意识支配,或同人们相互之间的利益无关,又不能进行善恶评价的行为,即 不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称为非道德行为或非伦理行为。

热点内容
推进股票债券市场改革和法治 发布:2025-01-13 17:33:23 浏览:585
南安溪美法院 发布:2025-01-13 17:31:58 浏览:94
司法部机关党委 发布:2025-01-13 16:46:38 浏览:689
基层法律服务工作站的考核总结 发布:2025-01-13 16:17:18 浏览:904
道德悲情 发布:2025-01-13 15:40:23 浏览:599
经济法的种类及含义 发布:2025-01-13 15:38:57 浏览:514
2015年计划生育条例婚假 发布:2025-01-13 15:33:02 浏览:118
广东省食品安全条例修订草案 发布:2025-01-13 15:09:37 浏览:296
规章标语 发布:2025-01-13 15:04:54 浏览:731
法律非法学考什么 发布:2025-01-13 15:04:08 浏览: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