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进程
从立法角度看,应制定完善的法律,做到有法可依,而且,指定的法律应当有执版行的权可能,有的法是恶法,有句话就是这样说的:一个好的制度会让坏人变成好人,有的制度却让好人变成了坏人,所以法律的制定不应当仅仅徒留于形式,要有实质有意义的内容。从执法方面来讲,执法者应严格执法,依照法律执行,不能超越法律的要求执法,执法要有度,不能暴力执法,执法的方式应当适当。从守法方面来看,公民应当严格守法,做一个文明守法的好公民,另外,政府应当,加大法治宣传力度,加强对民众的法律素养的培养,只有知法才能更好的守法。
B. 有什么案例推进新闻立法进程
1.今日头条估值过亿,刺痛传统媒体神经,主要是推动新闻版权保护机制,在新闻法草案当回中即有所答体现。
2.还有当年的南都对孙志刚收容案的报道,后续处理风云诡异,至于能推动神马,你去网络孙志刚案看咯。
3.最近的李光耀去世假新闻,各大网媒纷纷报道,这个是我的预计,将来会推动新闻报道主体责任制度立法。
就回答这么多吧,还有很多很多……
C. 我国台湾地区的特殊教育立法进程有什么特点
民主,独立,
D. 1、我国旅游立法进程经历了哪些阶段
我国的旅游立法应该是在1949年之后,在改革开放之后形成高峰期。
E. 保险法的立法进程
解放前,中国曾进行过一些保险的立法工作,由于政局不稳,没有相应的执行措施,所以大部分没有真正的实施。
新中国成立后,保险立法工作很曲折,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保险立法工作才有了很大进展,中国先后颁布了一些单项的保险法规。这此法规有些属于保险合同法的范畴,有些属于保险为法的范畴,有些属于保险特别法的范畴。
1992年11月7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第一次法律的形式对海上保险做了明确规定。
1995年6月30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了《保险法》,这是建国来中国的第一次保险基本法。采用了国际上一些国家和地区集保险业法和保险合同法为一体的立法体例,是一部较为完整、系统的保险法律。
2002年,根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根据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的决定》,《保险法》做了首次修改,并于2003年1月1日起实施。
最新的《保险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于2009年2月28日修订通过的。
保险法具体可分为以下四种:
1、保险业法
保险业法又叫保险业监督法,是调整国家和保险机构的关系的法律规范。凡规范保险机构设立、经营、管理和解散等的有关法律均属于保险业法。
2、保险合同法
保险合同法又叫保险契约法,是调整保险合同双方当事人关系的法律规范。保险方与投保方的保险关系是通过保险合同确定的,凡有关保险合同的签订、变更、终止以及当事人权利义务的法律,均属保险合同法。
3、保险特别法
保险特别法,是专门规范特定的保险种类的保险关系的法律规范。对某些有特别要求或对国计民生具有特别意义的保险,国家专门为之制定法律实施。如英国的海上保险法,日本的人身保险法。在这种保险特别法中,往往既调整该险种的保险合同关系,也调整国家对该险种的管理监督关系。
4、社会保险法
社会保险法是国家就社会保障所颁发的法令总称。
F. 加快家庭教育立法进程明确各方责任义务是怎么回事
“父母是最需要训练却最缺乏训练的职业。”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妇联主席吴洪芹在工作和调研中发现,现实中,一些家长缺乏“子不教、父之过”的责任感,存在“不重教”或“不会教”现象。在农村,一些人为人父母后,对父母亲情陪伴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孩子一出生就丢给父母带”的现象较为普遍。
吴洪芹同时建议,在高等院校设置家教专业,将家教培训纳入师资培训和教师考核,进一步提高家庭教育指导专业化水平;重视家长学校建设并充分发挥其在家长教育指导中的作用,让家长学校真正成为培训家长“履行主体责任”的重要课堂。
G. 安乐死法案的立法进程
1905年,由弗朗西斯·培根首创,英语中才有enthanasia这个词用以指代“安乐死”,但是,安乐死的观念和实践却历史悠久。在古斯巴达,人们即认为,不健康的婴儿可予处死,而留下安乐死的纪录。在古罗马和古希腊,杀死婴儿、自杀和各种安乐死行为更是广为人们接受。纵观各国安乐死立法的历程,最早出现的是1906年美国俄亥俄州的安乐死法案。30年后,英国于1936年成立了自愿安乐死协会,且于同年向英国国会提出了安乐死法案:要求人们签署一份申请书,申请者必须超出21周岁,患有伴随性严重疼痛的不可治疗的致命疾病。签署时需要有两个证明人在场,递交由卫生部任命的“安乐死审查人”审查。该年美国也发起成立了“自愿安乐死协会”,但由于有披着“合法杀人”外衣的嫌疑,遭到了民众的纷纷反对。1938年,希特勒借口实施安乐死,建立了安乐死中心,杀死20多万人,这使安乐死笼罩上恐怖的阴影,阻碍了安乐死的蓬勃发展。1939年至1976年美英等国均提出过安乐死法案,但均未获通过。直到1976年9月30日,加利福尼亚州州长签署了第一个《自然死亡法》⑶(加利福尼亚州健康安全法),规定“任何成年人可执行一个指令,旨在临终条件下中止维持生命的措施”。这是第一次使“生前遗嘱”这类书面文件具有法律的权威。是年,在日本东京举行了“国际安乐死的讨论会”,会议宣称要尊重人的“尊严的死”的权利。1993年2月9日荷兰参议院通过了关于“没有希望治愈的病人有权要求结束自己生命”的法案,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通过安乐死立法的国家。这给一直处于低潮的安乐死运动注入了一支强心针,极大的推动了安乐死合法化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受此影响,澳大利亚北部地区于1995年也通过了类似的法案,但于半年后被废止。2001年荷兰上下两院以绝对优势通过了安乐死合法化的法案。为了避免滥用安乐死,造成非正常的死亡,法案本身规定了非常严格的条件:“首先,病人必须是成人,申请安乐死的病人必须自愿,而且必须是病人深思熟虑之后所作出的坚定不移的决定;其次,病人必须在无法忍受病痛的情况下才能申请安乐死;再次,病人所患疾病必须要经过两名医生的诊断,慎重的确定安乐死的方式。”⑷于是荷兰成为了当今世界上第一个将安乐死合法化的国家,安乐死运动在一国已彻底取得了胜利。最近,荷兰邻国比利时已开始制定有关允许实施“安乐死”的法律草案,西班牙也正在酝酿就此问题立法。
2015年9月,英国议会下议院11日投票否决了“求死权法案”,即俗称的“安乐死法案”。投票时,法案的支持者和反对者都在议会大厦外举行集会示威。在当天的投票表决中,118票支持,330票反对,否决了这项法案。
这项法案由工党议员麦理斯提交。法案建议,因患绝症而只能存活不到6个月的成年人可以获得一剂足以致命的药物处方,前提是他们必须能够自己服下这剂药,而且开这张处方需经两名医生和一位高等法院法官逐案审批。法案不允许非致命残障患者或老年痴呆症患者在他人协助下结束生命,并规定医务专业人士有权拒绝求死协助要求。
英国议会下议院就这一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支持阵营声称“求死权法案”将使绝症患者得以“带着尊严、体面、平静地辞世”,而反对阵营则坚持安乐死“根本不可接受”。 纵观两派关于安乐死的争论,主要围绕在生命神圣、至上观,个人独立价值观,同情论,本人同意论,关于医学新突破,危险先例论和功利观等方面,限于篇幅,本文不作详细介绍。
否定说片面宣扬安乐死的消极影响,抹煞了它的正面作用,忽视了社会的动态特征。而肯定说则过于强调安乐死的积极效应,看不到安乐死本身所固有的负面影响。对待安乐死应持既肯定又否定的扬弃态度,实行有保留的承认。
H. 作为公民应该如何正确参与国家的立法进程
发现不合理的现象就到人大去反映,这对国家立法会有所帮助,是公民正确参与的义务。
I. 滚动推进年度立法进程是什么意思
就是官员们希望迅速完善立法,然后能依法办事,有错有罪都按法律程序来办,像现在这样强力反腐,巡视组一来,都屁滚尿流的,太可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