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情操论
A.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
读完这篇文章知道它的主要内容是:身处千急剧变革的市场经济大潮中,每一个普通人都面临着贫富差距拉大、企业改革、股市非理性繁荣等各种各样的问题,人们身处其中又常常感到被自私、虚荣、妒嫉、仇恨、贪婪和背信弃义等不道德的情感所包围,因而更加向往感恩、大度、慷慨、正直、勤俭、自我克制等人性的美德。。而这些不道德和道德。以及衍生出以上种种人类情感的“同情感”正是200多年前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在撰写《国富论》之前,甚至在写完《国富论》之后一直不厌其烦反复思考的焦点。
他耗费毕生的心血把这些思考写成了这本十分罕见的,也可以说是至今惟一的一本全面、系统分析人类情感的作品,他想告诉读者——人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要受道德感念的约束。不要去伤害别人,而是要帮助别人。这种“利他”的道德情操永远地种植在人的心灵里。而且。每个人对这种人类朴素情感的保有和维持对整个市场经济的和谐地运行,甚至民族的强盛将是至关重要。
大家都知道亚当•斯密《国富论》的一句名言——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但他的另外一本著作《道德情操论》却很少有人读过。他在这本书里写道,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会威胁到社会的稳定。对于我们来说,第一是发展。第二是协调发展。我们要特别重视社会公平与正义。
这本书中,斯密对人类丰富多彩的道德情操世界作了简明扼要的理路说明。
首先,他认为同情、同情心是人类天赋的本性之一,换句话说,情感互动构成社会生活天然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接着,他引出一个类似公理的常识,即相互同情的愉快,同情既能增加快乐也能减轻痛苦。
其次,第二卷中谈到对优点和缺点的感觉——确定无疑的赞同或反对的对象——从内心情感同它意欲产生的或往往产生的结果之间的关系来研究——优点(受赏)与缺点(受罚)。第三卷阐述了我们评判自己的情感和行为的基础,兼论责任感。第四卷:效用对赞同情感的作用。第五卷:习惯和风气对有关道德赞同和不赞同情感的影响。第六卷:有关美德的品质—当我们考虑任何个人的品质时,我们当然要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考察它:第一,它对那个人自己幸福所能产生的影响;第二,它对其他人的幸福所能产生的影响(第271页)。第七卷:论道德哲学体系。
看完这本书给我的感触很深,大家都知道道德和法律一样规范着大家的日常行为,而且弘扬道德美德是中国的优良传统。在我们行业一样处处都能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社会与人之间、社会与社会之间的情感。公司推荐这本书给我们看自然有其作用,能够让我们的心灵得到启发,让我们以后在工作和生活中得到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让我们学会互相帮助、互相体谅、,让我们学会面带微笑的去对待每一位顾客(顾客即是上帝)、去生活。
我自己编辑的给你用下、、因为我自己也要写来交、、
B. 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全书可分为哪五大篇
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全书共分为五大篇,第一篇题为“论劳动生产力回增进的原答因并论劳动生产物自然而然地分配给各阶级人民的顺序”。第二篇题为“财富的性质及其用途”。第三篇题为“论不同国家财富的不同发展”。第四篇题为“论政治经济学体系”。第五篇题为“论君主或国家的收入”。
C. 中文版《道德情操论》完整版的PDF
这个地址是exe版本的复 比较全,好多PDF版本都制不全的 我推荐楼主看这个
http://222.177.79.137:10002/200702/ddqcl.rar 地址直接复制放到迅雷中就可以下载了~~~
D. 如何看待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
《道德情操论》主要讲了这么一个观点:同理心让我们能够站在其他人的角度看问题,也能站在一个公正的旁观者角度看问题。同理心是我们道德观的基础,但它也有一些问题。比如说同理心让我们希望得到的别人夸奖和羡慕,而且我们更容易对那些有钱的人而不是穷的人产生同理心,这让我们本性非常虚荣。
但如果站在社会的角度来看,我们的这一本性是好的。因为我们虚荣,想要别人的爱和羡慕,我们才会去消费。因为每个人自私的本性,这个社会反而能够非常顺利地运转。
《国富论》里,斯密进一步指出了这一运转的基础是什么,也就是市场这一“看不见的手”。他举了几个例子,比如农场主因为想要城里一些小装饰品(baubles and trinkets),所以源源不断地向城市输送事物,这让城市的繁荣发展成为了可能。农场主绝不是因为对城里人的同情或慈善才送给他们食物的,而完全是因为自己的利益,但这样反而让城市更好更持续地发展。斯密说,顾及自己的利益、想让自己更开心是没有问题的,而且国家就是应该让人民都更开心。因此他认为国家主要的目的应该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而不是当时更主流的一些观点,比如增加国家财富。
亚当*斯密更进一步指出,我们之所以买卖有两个主要基础,一是分工,二是自由交换。而市场在宏观的层面上让我们每个人的自私自利成为了对所有人都有利的事情。这就是市场的伟大之处。
E. 道德情操论的内容简介
《道德情操论》共分七部分,修订过六次。在书中,斯密用同情的基本原理来阐释正义、仁慈、克己等一切道德情操产生的根源,说明道德评价的性质、原则以及各种美德的特征,并对各种道德哲学学说进行了介绍和评价,进而揭示出人类社会赖以维系、和谐发展的基础,以及人的行为应遵循的一般道德准则。
相比《国富论》,《道德情操论》给西方世界带来的影响更为深远,对促进人类福利这一更大的社会目的起到了更为基本的作用;而它对处于转型期的我国市场经济的良性运行,对处于这场变革中的每个人更深层次地了解人性和人的情感,最终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身处急剧变革的市场经济大潮中,每一个普通人都面临着贫富差距拉大,企业改革,股市非理性繁荣等各种各样的问题,人们身处其中又常常感到被自私、虚荣、妒嫉、仇恨、贪婪和背信弃义等不道德的情感所包围,因而更加向往感恩、大度、慷慨、正直、勤俭、自我克制等人性的美德。而这些不道德和道德,以及衍生出以上种种人类情感的“同情感”正是200多年前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在撰写《国富论》之前,甚至在写完《国富论》之后一直不厌其烦反复思考的焦点。他耗费毕生的心血把这些思考写成了这本十分罕见的,也可以说是至今唯一的一本全面、系统分析人类情感的作品,他想告诉读者——人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要受道德感念的约束,不要去伤害别人,而是要帮助别人,这种“利他”的道德情操永远地种植在人的心灵里。而且,每个人对这种人类朴素情感的保有和维持对整个市场经济的和谐地运行,甚至民族的强盛将是至关重要。要正确理解真正的“市场经济”,经济学之父的这本巨著是必读作品。
F. 道德情操论与国富论的追求是什么,有什么区别与价值,总觉得两者有点矛盾
国富论重要主张的是:
1、个人主义:经济体制之建构,应以保障个人之生存及发展为原则。因为每个人若能充分发展自我,则社会整体也将获得进步。
2、财产私有制:就是主张私人有权拥有及支配自己的财富。因为如此才能使个人充分发展,同时促进文明的发展。
3、追求利润具有正当性:企业家投资工商业虽然为了追求利润,但是在过程中往往产生服务人群、贡献社会的效果,促进社会进步。
4、经济自由:主张政治中立,不随便干预经济活动,使每个人得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地进行其经济活动,如此才能有效率。
5、价格机能:商品的价格,由市场来决定,如此价格自然会调整恰当,而且资源也会配置得当,结果将始社会效益达到最佳的状态。
他认为人类有自私利己的天性,因此追求自利并非不道德之事。倘若放任个人自由竞争,人人在此竞争的环境中,不但会凭着自己理性判断,追求个人最大的利益。
道德情操是:在亚当斯密生活的那个时代,“道德情操”这一短语,是用来说明人(被设想为在本能上是自私的动物)的令人难以理解的能力,即能判断克制私利的能力。因此,亚当私密竭力要证明的是:具有利己主义本性的个人﹝主要是追逐利润的资本家﹞是如何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中控制自己的感情和行为,尤其是自私的感情和行为,从未而建立一个有必要确立行为准则的社会而有规律的活动。
从根本上说,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不仅是亚当斯密进行交替创作、修订再版的两部著作,而且是其整个写作计划和学术思想体系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道德情操论》所阐述的主要是伦理道德问题,《国富论》所阐述的主要是经济发展问题,从现在的观点看来,这是两门不同的学科,前者属于伦理学,后者属于经济学。亚当斯密把《国富论》看做是自己在《道德情操论》论述的思想的继续发挥。《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这两部著作,在论述的语气、论及范围的宽窄、细目的制定和着重点上虽有不同,如对利己主义行为的控制上,《道德情操论》寄重托于同情心和正义感,而在《国富论》中则寄希望于竞争机制;但对自利行为的动机的论述,在本质上却是一致的。在《道德情操论》中,亚当斯密室把“同情”作为判断核心的,而其作为行为的动机则完全是另一回事。
G. 斯密教条与道德情操论是什么关系
“斯密教条”是经抄济学袭主要创立者——亚当·斯密的一种观点,即:无论是个别商品还是社会总产品,其价值都只分解为工资、利润和地租的一种错误的观点。
《道德情操论》是斯密从人类的情感和同情心出发,讨论了善恶、美丑、正义、责任等一系列概念,进而揭示出人类社会赖以维系、和谐发展的秘密。
二者没什么关系。不过道德情操论里面有一些思想也反映在斯密的《国富论》里面
H. 《道德情操论》哪个版本好
看一部译著好坏,一般而言,直观的方法是看是哪个出版社,译者是何专业。试想,内以出中国历史著作容闻名的出版社如果出版了一本有关现代西方医学的著作,它的可信度就可想而知了,说不准那些编辑连西方医学术语都不懂。译者的专业也很重要。一个专业门外汉,虽然外语水平非常好,也不定能将真意译出来,假设你不懂哲学,现在让你去读中国人写的哲学,你不一定读得懂。就是同一本书不同的人也会读出不同的味道,你读《庄子》与小学生读《庄子》,效果显然不一样,而冯友兰读又是另一种境界。所以,
商务印务馆与社科出版社(从上个世纪就开始了伦理学名著译丛)两个版本应该好点,至于这两本哪个更好,据我所知,前者由学经济的人译出,而后者由研究西方伦理学的人(周辅成学生余涌,现好像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副所长)译出。所以,后者应该比前版要好些。当然这不是说后一版本就是完美无瑕的。至于其他版本,嗯…哈…嗯……不多说了。
另外,判定哪个版本好,还可以专业人士引用的频率来看,如果译的不好,专业人士不会去引用的……这就直接看译文的水平了。
I. 《道德情操论》哪个译本最好
我在网上找过许石轩的…
简直就是垃圾…
最后同事推荐的王秀莉的…
我读了三个月…
绝对经典啊…
建议不要换啦…
慢慢消化理解嘛…
难不成比金刚经还难啊…
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