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法治保障体系

法治保障体系

发布时间: 2020-12-29 20:39:59

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要充分的规范供给为全社会依法办事提供基本遵循。

一方面,要加快完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体系;

另一方面,也要完善包括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在内的社会规范体系。

二、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

法治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首先,要认真研究如何使法律规范本身具有可实施性,不具有实施可能性的法律规范无疑会加大实施成本,甚至即使执法司法人员费尽心机也难以实现。因此,要特别注意法律规范的可操作性、实施资源的配套性、法律规范本身的可接受性以及法律规范自我实现的动力与能力。

其次,要研究法律实施所必需的体制以及法律设施,国家必须为法律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体制、设施与物质保障。再次,要认真研究法律实施所需要的执法和司法人员的素质与能力,要为法律实施所需要的素质和能力的培训与养成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机制。

三、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对公共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是任何法治形态的基本要义;公共权力具有二重性,唯有法律能使其扬长避短和趋利避害;破坏法治的最大危险在一般情况下都来自公共权力;只有约束好公共权力,国民的权利和自由才可能安全实现。

四、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

依法治国是一项十分庞大和复杂的综合性系统工程。要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目标,任务艰巨而繁重,如果缺少配套的保证体系作为支撑,恐难以持久。普遍建立法律顾问制度。完善规范性文件、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

(1)法治保障体系扩展阅读: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意义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在法治领域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增添总体效应的重要举措。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骨干工程。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在法律体系形成后实现法治建设重心战略转移的必然要求。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以体系化视野掌舵法治建设降低成本减少风险的有效途径。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主要内容-同德县人民政府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包括什么内容

内容:

一、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要充分的规范供给为全社会依法办事提供基本遵循。一方面,要加快完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体系;另一方面,也要完善包括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在内的社会规范体系。

二、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

要特别注意法律规范的可操作性、实施资源的配套性、法律规范本身的可接受性以及法律规范自我实现的动力与能力。其次,要研究法律实施所必需的体制以及法律设施,国家必须为法律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体制、设施与物质保障。再次,要认真研究法律实施所需要的执法和司法人员的素质与能力,要为法律实施所需要的素质和能力的培训与养成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机制。

又次,要研究法律实施的环境因素,并为法律实施创造必要的执法和司法环境。最后,要研究如何克服法律实施的阻碍和阻力,有针对性地进行程序设计、制度预防和机制阻隔,针对我国现阶段的国情,有必要把排除“人情”“关系”“金钱”“权力”对法律实施的干扰作为重点整治内容。

三、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对公共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是任何法治形态的基本要义;公共权力具有二重性,唯有法律能使其扬长避短和趋利避害;破坏法治的最大危险在一般情况下都来自公共权力;只有约束好公共权力,国民的权利和自由才可能安全实现。

四、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

完善规范性文件、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建立科学的法治建设指标体系和考核标准。健全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健全社会普法教育机制,增强全民法治观念。逐步增加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数量。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

五、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党内法规既是管党治党的重要依据,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对现有党内法规进行全面清理的基础上,抓紧制定和修订一批重要党内法规,加大党内法规备案审查和解释力度,完善党内法规制定体制机制,形成配套完备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使党内生活更加规范化、程序化,使党内民主制度体系更加完善,使权力运行受到更加有效的制约和监督,使党执政的制度基础更加巩固。

(2)法治保障体系扩展阅读

这个概念是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提出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要求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C. 法治保障体系所包括的什么因素都属于典型的刚性约束条件

法治保抄障体系所包括的【队伍】、【经费】、【技术】因素都属于典型的刚性约束条件。
法治保障体系是四中全会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包括法治正常运转所不可或缺的各种保障条件,如队伍保障、经费保障、技术保障等。法治保障体系概念的提出深刻地揭示了法治的刚性约束条件。影响一个国家法治运转状况的因素有很多,但有一些因素对法治运转状况的影响是柔性的和间接的,有一些因素对法治运转状况的影响则是刚性的和直接的。前者可称为法治的软性约束条件,文化因素属于典型的软性约束条件。后者可称为法治的刚性约束条件,法治保障体系所包括的队伍、经费、技术因素都属于典型的刚性约束条件。

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体系有哪些主要内容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实现这个总目标,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4)法治保障体系扩展阅读

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通过完备的法律法规推动宪法实施,是立法工作的重要任务。

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应自觉把宪法的基本精神贯彻到立法的全过程,坚持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遵循宪法确立的制度和原则,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开展立法活动,确保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切实维护宪法权威。

应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着力提高立法质量,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更加有力的法制保障。

E. 我们反过来思考,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中国法制体系保障,可能会出现哪些社会问题

我们可以反过来思考一下,如果说没有中国的法治体系做保障,现今社会当中可能会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社会就会动荡不安。

F. 党的19大报告强调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文什么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系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 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

G. 什么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保证

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保证。

必须加强和改进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过程。坚持依法执政,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遵守法律,带头依法办事,不得违法行使权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

健全党领导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完善保证党确定依法治国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的工作机制和程序,加强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筹协调,完善党委依法决策机制。

(7)法治保障体系扩展阅读: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根本制度基础,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

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这3个方面实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规定和确保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制度属性和前进方向。这些是《决定》的上位规定,有了这些规定,才能全面系统准确地理解其他一些新的规定、举措和亮点。

如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由5个体系构成,即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是在党领导下取得的;解决13亿人民温饱问题和初步建成小康社会,也是在党领导下实现的。

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富强和文明,必须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这个核心无可替代,就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H.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基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包括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备的党内法规体系五个子系统。具体内容包括:

1、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要充分的规范供给为全社会依法办事提供基本遵循。一方面,要加快完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体系。另一方面,也要完善包括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在内的社会规范体系。

2、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

(1)要认真研究如何使法律规范本身具有可实施性.

(2)要研究法律实施所必需的体制以及法律设施。

(3)要认真研究法律实施所需要的执法和司法人员的素质与能力。

(4)要研究法律实施的环境因素。

(5)要研究如何克服法律实施的阻碍和阻力。

3、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1)要科学配置权力,使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

(2)要规范权力的运行,为权力的运行设定明确的范围、条件、程序和界限.

(3)要防止权力的滥用,为权力的行使设定正当目的及合理基准与要求.

(4)要严格对权力的监督,有效规范党内、人大、民主、行政、司法、审计、社会、舆论诸项监督,并充分发挥各种监督的独特作用,使违法或不正当行使权力的行为得以及时有效纠正。

(5)要健全权益恢复机制,使受公共权力侵害的私益得到及时赔偿或补偿。

4、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

建立符合职业特点的司法人员管理制度,健全法官、检察官、人民警察统一招录、有序交流、逐级遴选机制,完善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制度,健全法官、检察官、人民警察职业保障制度。

5、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要在对现有党内法规进行全面清理的基础上,抓紧制定和修订一批重要党内法规,加大党内法规备案审查和解释力度,完善党内法规制定体制机制,为建党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运行有效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打下坚实基础。

热点内容
军人的婚姻法2016 发布:2025-04-29 03:42:36 浏览:251
刑法二百二十六条 发布:2025-04-29 03:42:01 浏览:872
扬州法院网 发布:2025-04-29 03:36:56 浏览:668
民法总则第164 发布:2025-04-29 03:36:34 浏览:770
根据证据理论和民事诉讼法 发布:2025-04-29 03:33:55 浏览:435
写合同法论文 发布:2025-04-29 03:33:14 浏览:561
新劳动法又出三招 发布:2025-04-29 03:33:08 浏览:117
行政诉讼法地域管辖 发布:2025-04-29 03:30:13 浏览:897
湖北法官助理办法薪酬 发布:2025-04-29 03:22:33 浏览:384
刑事诉讼法指定管辖的名词解释 发布:2025-04-29 03:21:52 浏览: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