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网络底线道德

网络底线道德

发布时间: 2023-03-15 16:25:09

① 在“互联网+”时代,我们如何坚守公共道德底线

学会等待、学会判断是互联网时代对于我们每一个网民的最低要求。四通八达的互联网时代将言论自由发挥到极致,也将更多的普通网民变成了受害者。学会分辨,应该成为我们普通网民坚守的道德底线。

在繁杂的消息面前我们要做到冷静克制、理智思考,用自己的经验去判断,用常识去分析,用行动去检验。在繁杂的信息面前,我们要做到的不仅仅是随手转发扩散,更应该学会等待,等待自己理智的思考。

不传谣、不信谣是互联网时代对广大网民的基本要求。天津之殇是国殇也是心伤。一条“方圆一公里内毫无生迹、方圆两公里内全部撤离”的微博紧紧地揪住了网民的心,让大家对这场灾难深感惶恐。然而,对于这条信息的真假却没人推敲无人质疑。

毛主席曾经教导我们“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在谣言与信息共飞的微博和朋友圈我们要学会去伪存真,让“流言止于智者”不让自己成为谣言的下一个传播者。

在各类信息的面前我们要坚定自己的立场,相信我们的党和政府不盲目跟风、不随波逐流。这不仅仅是灾难面前我们应有的品质,这更应该是互联网时代我们每一个人坚守的道德底线。

让更多真实的声音传出来。李总理抵达现场时说“权威发布跟不上,流言就会满天飞”打击虚假最有效、最直接的办法就是用事实说话。我们没有全面掌握动态的能力,却能用自己所了解的那部分事实抵挡不实的流言、失实的报道。

用属于我们自己的正能量去驱散网络中弥漫的负能量,积少成多、积善成流我们的每一个人都应该为网络贡献属于自己的那份正能量。

(1)网络底线道德扩展阅读

伴随社会转型、价值多元、公共精神匮乏带来的深刻影响,公共道德底线滑坡已严重侵蚀社会健康运行的基础。公共道德底线危机不仅仅是一个道德问题,更是多方关联的复杂社会问题,它是国人内在信仰失落,价值判断偏误,制度约束乏力等现实因素的深刻映射。

基于此,亟须努力加强公共道德教育改革,充分发挥教育守护公共道德的底线功能,并通过制度的完善与约束,实现公共道德秩序的良性重构。

② 网络要遵守哪些原则及遵守网络生活道德要求的重要

您好!网络道德原则的分类,依所涉及的对象范围的不同,可以分为全民原则、个体原则;依具体内容划分,可以分为平等原则、公正原则、兼容原则、互惠原则、自由原则、自主原则、无害原则、承认原则等。
1.全民原则
网络道德原则全民原则的基本内容是:所有的网络行为必须服从于网络社会的总体利益。此项原则要求网络主体以道德行为主体参与网络社会活动时,不得损害网络社会的整体利益;还要求网络社会决策和网络运行方式必须以服务于社会一切成员为最终目的,不允许以经济、政治、文化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不同为借口而只是满足一部分人的需求,将另一部分人排除于网络社会之外。网络应该为一切愿意参与网络社会活动的主体提供平等交流的机会。
网络社会不应依人的某些条件、某些因素的不同而容留一部分,排除一部分,只有当社会所有机构、团体和成员都能参与到网络社会之中,每一类主体都能利用网络与另一部分主体进行交往,才是真正的网络社会。就如百货商场或超市,不能因人而异限制进出,而应对所有自由购物者都开放,才可称之为百货商场或超市一样。因此可以说,全民原则是网络社会的基本要求。全民原则作为理论是对现实道德关系的概括,作为要求是人们追求的目标,要把这种理论和要求变为现实,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作为保障。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网络计算机能够使个人用户终端所需的设备越来越少,价格越来越便宜,网络主体依此获得个体的各种需要,网络技术为全民原则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全民原则的要求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第一,网络主体的一切网络行为必须服从于网络社会的整体利益;第二,网络社会的决策和网络运行方式必须以服务于网络社会一切成员为最终目的,不能因网络主体存在的某些差别而因人而异。
2.个体原则
个体原则的基本内容是:网络上的一切活动应当符合人的特性,任何网络主体都应得到重视和尊重。网络主体之间亦应当互相尊重。个体原则要求无论网络如何技术化、虚拟化,网络主体始终是具体的、现实中的人,不能把人看成纯粹“数字化”的,可以被随意操纵、“计算”的符号,也不能把对方看做达到自己目的的手段。
网络为人类创立了虚拟的空间,网络作为“另类生存”的空间,有着前网络时代的不同的特点,其特点可以具体表现为“去身体”“去中心”“多重身份”、创造性等。这就决定了网络社会的网络主体的地位得到显著提高,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张扬。此项特点明显不同于前网络时代人的生存、交往和生活所受到的诸多限制,人们可以在网络上依自己的意愿去从事所允许的各类活动。但是,网络活动的自由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网络主体的活动仍应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问题是应限制到什么程度?如果以合理限制为由,对网络主体的权利予以不平等、不公平的限制,就是对个体原则的违背。如果在隐私权和知识产权方面使网络主体受到的侵害十分严重,甚至会危害到网络社会的生存和发展。
个体原则是对全民原则的重要补充,其具体要求包括两个方面:第一,由于提出自主原则的出发点着重于个体的存在和交往,因此要求网络主体要有自主性,对自己应有的权利应予充分的主张,充分的行使,不应自我收缩或放弃。就如同每个人都要有一定的自主性一样,假如人连起码的自主性都没有,其他就更无从谈起。第二,网络社会的人也并不是孤立地存在,而是相对他人而存在,以他人为对象发生交往关系,因此在自己享有自由、行使权利时,必须坚持对他人和社会的尊重。不得侵害他人和社会的合法权益,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社会的尊重,实现网络社会的和谐、融洽发展。
网络道德原则的具体内容
上述的全民原则和个体原则,是依道德原则所涉及的对象范围所做的划分,如果将这类概括性较强、范围较宽的道德原则细化,则可以表现为如下的具体内容。
1.网络道德的自由原则
网络社会为其主体提供了相对自由的空间,网络主体的行为的自由程度相对于传统社会而言,已经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网络道德的自由原则,是指在网络空间里。行为主体有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自由,有充分表达自己意见和观点的自由,任何组织、个人、其他网络主体不得干涉他人的正常的自由行为,压制别人正常的、应有的言论自由。在这里,我们是从一般伦理意义上讲的,把自由作为一种道德原则和要求。事实上,自由也是网络道德行为的主体所应享有的权利。一般来说,网络主体享有自由的权利,但不应以行使自由权利为由,妨碍其他网络主体所应享有的自由,其他主体的自由权利同样要受到应有的尊重。
2.网络道德的平等原则
网络社会的每一个网络主体在网络社会的正常活动中,都享有平等的社会权利,并平等地履行社会义务,这一点与传统社会的民事主体比较一致。但应注意的是,网络社会的主体结构特征,表现为他们都具有某个特定的网络身份,即用户、网址、口令,网络所提供的一切服务和便利,网络主体均应得到。同时,网络主体应该遵守网络社会成员的所有规范,并履行作为一个网络主体所应履行的义务。在网络社会中,无论网络主体的实际社会地位如何,职务和个人爱好如何,文化背景、民族和宗教如何,在网络上,他都只是一个带网址的普通的“代码”。网络不创造特权,网络同样反对特权,每一个上网者都应持平等的心态,既不要把自己置于高于他人的地位,也不要把自己置于低于他人的地位。
3.网络道德的公正原则
在网络社会中,网络对每一位网络主体或用户都应该做到一视同仁,不应该为某些人制订特别的规则并给予某些用户特殊的权利。作为网络主体,既然与别人具有同样的权利和义务,那么,也没有理由强求网络社会能给予和别人不一样待遇,或者说享有特权。一个网络主体当打开电脑发出一组信息时,会被计算机系统转化为一组组以1,0代码构成的比特(bit),在通讯线路上按通讯协议送到它该去的地方,这一组组比特没有任何可以让网络系统给予特殊照顾的社会标志,计算机只识代码不识人。
4.网络道德的兼容原则
网络道德的兼容原则认为,网络主体间的行为方式应符合某种一致的、相互认同的规范和标准,个人的网络行为应该被他人及整个网络社会所接受,最终实现人们网络交往的行为规范化、语言的可理解化和信息交流的无障碍化。其中的核心内容就是要求消除网络社会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网络行为主体间的交流障碍。网络兼容问题的提出直接起源于计算机网络技术本身,但不仅仅是一种经济和技术问题。事实上,网络技术、经济问题本身就蕴含着道德伦理等社会意义。网络道德的兼容原则,要求网络主体间行为方式的相互认同;要求网络主体在参与网络社会时,所采取的行为要么被对象一方所接受,要么彼此间遵守共同的规范而放弃某些别人不接受或共同规范不认同的行为方式,求得行为方式的兼容;要求整个网络社会道德原则和规范的一致,确立共同的道德标准。为网络主体所一致接受;要求网络交往语言的可理解性。兼容原则作为网络道德的基本原则之一,具体应当体现出宽容原则、开放原则。
5.网络道德的互惠原则
网络道德的互惠原则表明,任何一个网络主体必须认识到,他既是网络信息和网络服务的使用者和享受者,也是网络信息的生产者和提供者,当他享有网络社会交往的一切权利时,也应承担网络社会对其成员所要求的责任。信息交流和网络服务是双向的,网络主体间的关系是交互式的,你从网络和网络交往对方得到什么利益和便利,也应同时给予网络和对方什么利益和便利。互惠原则集中体现了网络行为的主体的道德权利和义务的统一。享有权利时不应忘记所承担的义务。承担义务时也不应当忘记自己所应享有的权利,不应有只享受权利不承担义务的主体,也不应有只承担义务而不享有权利的主体。
6.网络道德的自主原则
自主原则是全民原则中的自由原则、平等原则和公正原则在个体道德原则中的体现。按照全民原则,假如网络主体能够获得意志自由、社会权利和义务上的平等,具有消除不平等的权利,则对于网络社会的个体而言,必定要表现为自主,也就是他自己作为目的而不是作为手段而存在。以此为出发点,必然要求一个人要想成为真正意义的人,就应该不受约束地自主决定他可以决定的最佳利益。如果某个主体的自主权被剥夺,就说明该主体并没有被作为应该受到尊重的人来对待,就不具有自主性,这就是自主原则的主要内容所在。
7.网络道德的承认原则
承认原则是自主原则在处理社会或他人对自己应有的尊重关系时所应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它要求不论网络社会如何技术化、虚拟化,网络的真正的主体是人而不是机器、设备。这种尊重,首先就表现为对自己的重视。就表现为某人对某事自愿表示意见一致,即所谓的“承认”“同意”“认可”。而要使承认有意义,就必须使某人对某事有比较清楚的了解,能及时作出是非判断;某人在承认时,应当选择正确的评价标准,并从网络社会的整体利益出发,而不是仅仅凭个人的好恶来决定。
8.网络道德的无害原则
无害原则要求任何网络行为对他人、对网络环境。以致对网络社会至少是无害的,人们不应该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对其他网络主体和网络空间造成直接的或间接的伤害。毫无疑问,这是最低的道德标准,是网络伦理的底线,是评价网络行为的最初的道德检验。网络主体的行为是否有害,行为人应有基本的判断标准和评价能力。对网络或其他主体造成损害或破坏,行为人应是故意的行为,即明知其行为会造成危害和破坏的结果还从事了相应的行为。如果是因为过失或无过错造成损害或破坏的后果,则不应认为是违反了此项道德原则,不应承担道德责任。
与社会主义道德原则的关系
1.社会主义道德原则的现代表述
一般认为,社会主义道德的原则包括一项基本原则和三项其他原则,即集体主义原则和人道主义原则、社会公正原则、诚信原则。
第一,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集体主义原则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个人与社会、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问题。集体主义原则认为,个人是集体中的个人,集体是由个人组成的集体,个人与集体处于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之中,这种辩证关系体现了集体主义原则的核心内容。首先,集体利益是个人利益的总汇,而个人利益依赖于集体利益,两者是统一的。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以兼顾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为基础,利益的追求是人的存在和发展中源于天性的追求,这种利益既包括个人利益,也包括集体(集团)利益,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恰好反映的是个人与社会、集体的双重价值关系,将两者统一起来。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是人获得全面自由的发展,而这种全面自由的发展,无法从单个的自我这里实现,必须依靠集体,必须坚持集体主义。集体主义原则和价值导向并不抹杀或压抑个人的正当利益。其次,集体利益是个人利益的集中体现,而不是简单相加,个人利益作为构成集体利益的因子,是极其活跃的,健康发展的,与集体利益是根本一致的。再次,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辩证统一的基础是集体利益,集体利益具有至上性。最后,倡导集体主义原则之下的个人利益必要的自我牺牲。
第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原则。人道主义是对人际关系最基本的最低层次的规范或要求,可以适用于社会中的一切人。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是社会主义社会中一种对待人的伦理原则,是处理人与人之间新型关系的道德规范,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核心是尊重人、关心人,维护和提高人的权利、价值和尊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原则集中体现了当代中国先进文化中以人为本,为民谋利的思想,是中国先进文化的基本要素。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从伦理方面体现出社会主义社会对绝大多数人民的人格、权利、利益的尊重和关心,体现出绝大多数人民对社会整体利益的共同关心。
第三,社会公正原则。这一原则是社会主义道德原则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一个基础原则。公正的内容与原则由两大部分组成:形式上的公正原则;事实上的公正原则。公正的具体内容和基本原则主要包括:基本权利的保证,即保证原则;机会平等j即事前的原则;按照贡献进行分配。即事后的原则;分配后的调整,即调剂的原则。社会主义公正原则是社会主义制度根本要求的体现,是人民根本利益的反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一原则主要表现为:标准统一,机会均等,决策民主,权利与义务对等。社会主义公正原则同历史上的公正原则的一个根本区别就是它正确处理了个人与社会、个人与集体的辩证关系,主张社会、集体高于个人,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同时也充分肯定个人在社会、集体中的价值。第四,诚信原则。诚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人的最重要的品德。当代中国,诚信原则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中的重要原则,加强诚信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条件。从词义上理解,诚即真诚、诚实,信即守承诺、讲信用。诚信的基本含义是守诺、无欺。诚信是为人之本,诚信是一个人应有的基本道德。诚信原则是个人自我完善的要求,诚信原则是人际交往的基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是保证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的直接起点和核心内容,是现代市场经济成熟的标志,是市场主体生存、发展的重要保证。诚信原则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加强诚信建设是一项重要任务。
2.网络道德原则与社会主义道德原则的内在联系
首先,从基本内涵来看,网络道德原则与社会主义道德原则的基本内容是相融、一致的,没有根本冲突。从如上所述的网络道德原则和社会主义道德原则的比较中可以看出,社会主义道德原则被分解、融入网络道德原则,网络道德原则充分体现、深化、具体化了社会主义道德原则。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它与网络道德原则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这种联系的表现之一是,集体主义原则是网络道德原则的基础。网络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新兴领域的道德,应被包含于社会道德之中。就我国而言,整个社会的道德建设以集体主义为基本原则,而网络道德的原则,既包含了集体主义、社会利益至上的全民原则的内容,也要以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为基础,坚持集体主义原则,网络道德建设才能有进展和突破。这种联系的表现之二是,集体主义原则体现网络道德原则的发展方向。现有网络道德的原则汲取了人类社会道德研究的成果,源于网络技术发展的实际,各个国家相互借鉴,尤其是借鉴了网络技术开发应用水平较高的国家、网络伦理研究起步较早的国家的成果。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是总结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站在历史发展的新高度,所得出的高度概括的结论,为各个专门领域的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当然要体现网络道德原则的发展方向。这种联系的表现之三是,集体主义原则对网络道德原则的具体原则具有实际的指导价值。应在集体主义原则之下,进行全民原则、兼容原则、自由原则、互惠原则、无害原则等的构建。
其次,共同反映了人类伦理学研究的成果和道德她设的进步。道德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逐步由较低层次发展至较高层次,社会主义道德原则的产生和确立,汲取了人类伦理道德研究的成果,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性要求,代表着人类社会道德建设与研究的发展方向。是人类的共同成果。同时,每一个新的社会领域的出现,都标志着一个新的伦理研究的分支的产生,网络技术的普及、应用,伴随着网络道德研究的兴起和网络道德建设的被普遍关注,网络道德的研究成果的出现,网络道德原则的确立,同样是人类社会道德建设发展的标志。因此可以认为.网络道德原则与社会主义道德原则,共同反映了人类伦理学研究的成果和道德建设的进步。
3.网络道德原则与社会主义道德原则的主要区别
首先,从表述的特点来看,具有概括性和具体化的区别。社会主义道德原则是社会主义社会中各领域、各阶层、各集团普遍适用的原则,因此具有较强的概括性。网络道德原则一般只适用于网络领域,调整网络社会的道德关系,因此更能体现出具体化的特点。
其次,从适用的范围来看,具有外延限制的区别。社会主义道德原则可以适用社会主义社会的各个领域,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其调整范围是十分宽泛的,而对于非社会主义社会,无法要求也不应要求必须适用社会主义道德原则。尽管社会主义道德原则是人类社会最进步、最先进的道德原则。网络道德原则只应适用于网络领域、网络社会,不应要求非网络领域的其他领域都适用网络道德原则,尽管相关领域具有可借鉴性。但是,网络道德原则却可以打破国界、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限制。其适用的地域范围具有全球性、无限制性,这一点又是社会主义道德原则所不能与之相比的。
最后,从意识形态的特点来看,具有政治性强与弱的区别。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于资本主义与其他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而作为反映其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社会主义道德原则,也不同于其他的道德原则,甚至是根本对立的,也就是说,社会主义道德原则具有较强的政治性特点。比较而言,网络技术代表了人类社会的技术进步,网络道德原则的确立,世界各国相互借鉴,具有共同认可的特点。政治性相对较弱。当然,我们说网络道德原则的政治性较弱,不等于无政治性,不同社会制度和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其网络道德原则仍可能有一定的区别。

③ 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有哪些

从本质上说,网络交往仍然是人与人的现实交往,网络生活也是人的真实生活内,因而也必须遵守容道德规范。

(1)正确使用网络工具。应当正确使用网络,提高对网络内容和信息的鉴别力,积极运用网络传播正能量,使网络成为开阔学习视野、提高学习能力的重要工具。

(2)健康进行网络交往。应通过网络开展健康有益的人际交往,积极参与网络文化的建设与管理,进行有利于个人身心健康和品德培养的网络交往。同时,要树立自我保护意识,不要轻易相信、约会网友,避免受骗上当,避免给自己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带来危害。

(3)自觉避免沉迷网络。应当从自己的身心健康出发,合理安排上网时间,理性对待网络。

(4)养成网络自律精神。应当在网络生活中培养自律精神,做到自律而“不逾矩”,促进网络生活的健康与和谐。

面对网络生活,不仅遵守道德规范,也应当自觉学习和遵守有关互联网的法律规定,坚守法律法规底线、社会主义制度底线、国家利益底线、公民合法权益底线、社会公共秩序底线、道德风尚底线和信息真实性底线,这也是遵守网络道德的要求。

④ 以如何遵守网络道德论文

大学生如何遵守网络道德
一、网络道德
所谓网络道德,是指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们的上网行为,调节网络时空中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网络道德是时代的产物,与信息网络相适应,人类面临新的道德要求和选择,于是网络道德应运而生。网络道德是人与人、人与人群关系的行为法则,它是一定社会背景下人们的行为规范,赋予人们在动机或行为上的是非善恶判断标准。
当前社会,互联网正以空前的广度和深度渗透到人们生活当中。目前,中国网民已突破3亿人,大学生是其中最活跃的群体。抽样调查显示,北京重点高校大学生经常上网的人数达到80%。
二、网络道德现状
互联网给人们带来文明进步的同时,也有相当的负面效应。垃圾邮件、色情传播、暴力恐怖、网上犯罪不一而足。上网聊天时常有颓废消极不负责任的言论情绪,直接影响大学生的认知、情感、心理。
某校在本校范围内作了一次网络道德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6.3%的同学收到过不文明的网络信息,93.2%的同学遇到过网上不文明现象,比如谩骂和恐吓。即使是在学校较受欢迎的BBS,也仅有17.2%的同学认为那上面发表的个人见解值得一看,87.3%的同学认为提倡网络道德势在必行。
三、大学生自觉遵守网络道德
在无序的网上世界提倡网络道德实在必要。道德主要是通过自律来实现的。大学生如何做到上网自律呢?
1.对反动、色情、迷信的信息,自觉地不看,不听,不信。对这些精神“毒品”,不要抱着好奇、试试看的心理,一“吃”就上瘾,一上瘾就难以自拔。与其以后进“戒毒所”,不如一开始就抵制它。一个不懂得抵制的人,总是跟着感觉走、跟着时髦走的人,是不可能实现道德自律的。
2.不在网上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网上聊天,可帮助我们交流信息和思想。如果认为在那个虚拟的世界里可以不负责任地胡说八道,那就错了。虚 拟的世界连着真实的世界,影响着每一个坐在电脑前面的人,一个有正义感、有责任感的人,在生活中会处处(包括上网)以负责任的态度行事,主持正义,反对邪恶。
3.参与电脑娱乐和网络游戏,也要掌握“度”。2005年,上海某大学退学试读和转学的学生237名,80%以上是因为过度沉迷于电脑娱乐和网络游戏。偶尔玩玩,未尝不可;一旦沉迷,每日里几小时、十几小时搭进去,荒废学业,辜负了大好时光;严重者导致退学,这就因小失大,损失惨重了。
我国领导人指出:“互联网是开放的,信息庞杂多样,既有大量进步、健康、有益的信息,也有不少反动、迷信、黄色的内容。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政治工作一个新的重要阵地。国内外敌对势力正竭力利用它同我们党和政府争夺群众,争夺青年。我们要研究其特点,采取有力措施应对这种挑战。”对大学生来说,提倡网络道德,用道德来自律;对学校的管理者来说,主要的是“研究其特点,采取有力措施”,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尽量抵制负面效应,以利大学生健康成长。

⑤ 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应该怎样遵守网络生活中的道德与法律

网络作为现代人生活的第二空间,应该建立并遵循自己的道德伦理体系。人们在通过网络媒体进行传播和传播时,应该自觉遵守各种共同的伦理规范和规范。大学生应提高自身的网络素质,正确利用校园网,充分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


6. 大学生要坚持“七条底线”,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共同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七底线”:一是法律法规的底线;二是社会主义制度底线;第三,国家利益底线;四是公民合法权益的底线;五是社会公共秩序底线;第六,道德风尚的底线;七是信息真实性的底线。

⑥ 关于网络道德的问题

现在,冠以各式名目的网吧占据了各个城镇的大街小巷,学校信息技术教育也被列为必修科目。信息技术革命的浪潮席卷着中国的各个领域,也正在改变着个体公民的生存方式。青少年总能敏锐的把握时代的脉博,“拷贝、恐龙、妹儿、刷屏、宽带”等新词成为他们的日常用语了,家长却还不明白那个电视样的显示屏里怎么能装下成千上万份的“文件”。人们都能明白“电脑和外语是新世纪儿童的两条腿”、“计算机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自身将要落伍的紧迫感尚能想得开,自己的独生宝贝是绝不能在这方面落伍的,买电脑花再多的钱也不心疼,而另一方面,纸媒体上频频曝光的骗财骗色的网络悲剧故事、孩子们数字化的酷打扮和嘴上流出的网络鸟语、网上自由传播的色情暴力恐怖图片等不良影响牵动着成人们的心。有的学校和家长干脆不让孩子上网,禁止学校附近开设网吧等,饮鸠止渴固不可取,因噎废食同样是倒行逆施。基于以上矛盾纷呈的社会现实,在教育界与学术界,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呼之欲出,现本人就此谈一下个人的看法。

一、网络社会发展的前景是好的,相信网络社会会文明起来的。

网络社会是一个虚拟的社会,它不能完全等同于现实社会,它给人们提供了比现实社会更多的自由、平等和宽容。一个人在现实社区中熟悉方圆十里的人与事就不错了,而在网上他面对的是整个宇宙和无限的心灵。它的衍化必然要遵循宇宙的法则,优胜劣汰,垃圾终究会消亡,文明一定会得到建立。当文明成为网上的时尚,不文明没有绝迹也成了一种无谓的点缀。

网民队伍不断壮大,网民结构也会变得日益多样化。能上网的人大多是有着一定教育背景的人,他们在现实社会中遵纪守法,以文明为已任,他们会有意无意的将现实社会中的行为习惯带到网络社会,即便过量的网上自由会纵容一部分人在网上放纵一阵,可毕竟是一时的,想想谁乐意长时间的装疯呢,大多数人的心中是热爱美好、渴求真诚的心与心的交流的。时下的互联网上活动的大多是未婚的青少年,爱情是他们的旗帜,日有所思便夜有所梦,美梦而不得便自由的把心情发泄到互联网。你去听听男宿舍熄灯后的卧谈会,你会发现白天衣冠楚楚的好学生个个是唯交配为愿的生猛禽兽,而第二天穿上衣服,他们照样是好学生。这看不见对方的网络聊天室多么象那熄了灯的宿舍。因此说青少年在网上的一些劣行无非是粮食中的一二颗鼠屎,是个问题但不足以对互联网的生存与发展构成威胁。

二、教师的网上生存对青少年有着积极的表率意义。

中国社会的进步正在救赎着处于弱势群体地位的中小学教师。如果说一部分教师能够先“潇洒”起来,互联网无疑会成为他们飞翔的翅膀。贵为知识分子的教师有着良好的人文底蕴,仿佛一辆性能良好的汽车一旦驶入美丽城市间的高速路,青春会燃烧,思想会攀升,灵魂会翩翩起舞。

教师上网的表率意义主要表现为:

1、网上共享的教学资料会把教师从繁重的备课中解救出来,从冥思苦想的编教案变为针对全国优秀教案的取长补短,闭门造车式的论文写作也会变成思想探索式的教学研究,全新的教师的重构必然会促进国民教育朝着更加科学化更加人性化的发展。

2、教师的才情是多侧面的,比如网页的制作,比如数学老师较好的贴子写作,语文老师对体育的独到见解,哪怕是网上游戏的技高一筹也会对网上青少年产生有益的影响。向师性的培植本身就会促进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热望,何况教育意义的发生更多情况是表现在“熏陶”“影响”这样的无言之教之中呢。

3、教师的人格和个性在网上的展示会提升教师群体在社会中的地位,也会促进以青少年为主体的网民的情商的提高,义务地完成着他们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4、有余力的教师还可以从事教育以外的社会效益的创造。比如英语教师的义务翻译,生物教师对花卉爱好者的网上咨询等,他们的义举会让互联网上的社会变得更加亲切更加温馨,在一个美好的虚拟社区中生存,每一个ID背后的虚拟人的行为也会变得文明起来的。自由与无偿是网上生存的要义,它能使人们体验到大同世界的幸福。而我们的现实社会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候,追求经济效益也是正当的欲求,新提出的一种理念叫做"自由白领",它使人才不再被某一个老板所束缚,资方与劳方的资源分配界面会得到时间上的延伸和空间上的拓宽,个体谋求物质幸福的机遇大大增加。教师无疑会成为实践这一理念的生力军,精神上的崇高与物质上的幸福,教师鱼与熊掌兼得会是整个社会的福祉。

笔者接触互联网的时间不是很长,首先体验到的是自我的解放,找资料写教案十分的方便,写文章发贴子或指点江山慷慨激昂或凝眉沉思风花雪月使我无比的惬意,同时也有意识的对网上的青少年实施一些“教育影响”。

其一是做一个文明的榜样。青少年出没的公共聊天室却往往是最乱糟糟的地方,我也常去,首先要起一个文明的富有诗意的有文化气息的名字。与人聊天也象现实生活中一样用“你好”、“请”、“对不起”等礼貌用语,对新进来的人主动上前说“你好,请这边坐”、“刚来?请喝杯茶”等,在虚拟的网络上这种语言会让人感到有趣而温馨的。网络语言的底线是说话不带脏字,在此基础上尊重书面语言的严肃性,网聊中寻求思想的碰撞,摒弃口语中的不必要的赘语,象诗歌一样的直抒胸臆,象谈禅一样的逼近真知。有时找不到能用语言共舞的“聊友”,我便在聊天室中做一些诗歌朗诵式的独白,这样总会获得或多或少的廉价的褒扬,自己心中一阵惬意的同时聊天室的空气也得到了净化。

其二是与一些不良少年或迷途失意者接触,做一些“出淤泥而不染”式的引导。我曾与一个自称有十二个网上老公的女学生周旋,最后劝她放弃了这种无聊的害人害已的感情游戏。我曾与多个或思春或失意的中学生攀谈,以过来人的身份谈论爱情与婚姻,帮他们解开心锁。我曾帮助一名落榜考生策划以她的专长面陈校长,毛遂自荐,终被当地一家名校录取。总之,教师是我的身份,教育是我的职业,教育无边界,教师恒久远!

三、道德与法律各司其职,不同角度地规范网上行为。

网络是无限的,而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让网络世界文明起来任重而道远,于是有网络精英呼号奔走,希图建立网络道德规则以约束网民的行为,他们的先锋意识无疑会赢得来自全社会的景仰的目光。

然而,制定道德规则又是一个很难操作的问题。在转型期的社会中,诸多价值观念都在重新整合界定,社会道德准则也面临着重新下定义。做为新鲜事物的互联网,它所涉及的领域在不断延伸,它所吸引的网民构成在不断变化,国家的电信政策也在与国际接轨的十字路口观望,此时,我们去制定网络道德规则是很难操作的。

任何规则都是本着服务全体的良好愿望而约束着个体的行为,在规则面前,一部分人或者所有人的一部分自由将会被牺牲掉。而上网又是个非常个人化的行为,互联事业方兴未艾,网络世界草创初成,过多的提约束会不会扼杀它的活力呢。

我认为,网络道德应该止于个体内心对个体网上行为的约束,而关于网络的法律是对个体网上行为对现实社会的人和事产生影响的一种规范。法律不能去很细节很具体的干预道德层面的行为,道德也不要以很狰狞的面目去做网络的操刀手。

法律的制定主要是对网络这一新兴传播工作加强管理,干预协调公民网络生存与现实社会行为间的互动,是网上行为的最底线,超越了就要受到制裁。道德是一个宽泛的集体约定,网络道德应该尽力体现自由平等的精神,人人受益,同时以不文明为耻,道德对于违反道德的言行的威压作用是要有一个培育酝酿磨合的过程的,它需要网络界的共同努力。

当网络道德与法律并存,良性互动,我们将会迎来一个自由的天地,我们的青少年将会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他们是未来的公民,是这个世界未来的主人,互联网作为未来主人的重要肢体一定会十分健壮的,我相信!

⑦ 上网遵守的行为底线是什么

七条底线,是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举办的“网络名人社会责任论坛”上,由网络名人达成共识,提出遵守的七条原则。
七条底线的具体内容
一是法律法规底线;
二是雹带辩社会主义制度底线;
三是国家利益底线;
四是公民合法权益底线;
五是社会公共秩序底线;
六是道德风尚底线;
七是信息真实性底线。

坚守“法律行大法规底线”。这是每一个守法公民应有的底线,无论网络世界里,还是现实社会中,否则就会违法违规,就会遭到法律的制裁。
坚守“社会主义制度底线”。这是《宪法》早已确定下来的大原则,大家可以探讨政治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革话题,但如果是恶意攻击社会主义制度,非议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那就明显违法了。
坚守“国家利益底线”。就是将“爱国”作为国人最基本的信仰,这应该成为全体中国人的共识,但同时也必须严格区分网上鞭挞社会丑恶,痛斥腐败现象,揭露社会阴暗面等明显“爱之深,痛之切”的发言,和“给国家抹黑”甚至“颠覆政府”等行为的关系。
坚守“公民合法权益底线”。一方面是利用这个平台维护好自身的合法权益,但却不能以此谋取非法利益,如“秦火火”、“立二拆四”等以恶意造谣牟利行为;另一方面是不要以此侵害他人利益,比如造谣张海迪拥有日本国籍、李双江之子并非其亲生、罗援将军“1979年曾当逃兵”等等。
坚守“社会公共秩序底线”。就是提醒广大网友,互联网虽然具有虚拟性,但同样需要有正常的公共秩序。虽然网络作为“自媒体”,为网民提供了自由发声的平台,但它并不是没有任何约束的公共场所,不能认为网络没有监督和道德约束,可以随心所欲。
坚守“道德风尚底线”。就是不能借口网络世界的虚拟性、匿名性、相对性而漠视或否定网络道德,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在坚守道德风尚方面,应该做到“网品如人品”,网上、网下始终如一。
坚守“信息真实性底线”。这应该作为“七条底线”中的最重要一条。因为对于信息而言,最忌讳的源缺就是虚假。而防止虚假信息发布,不仅仅是网民的责任,官员、官媒更应率先垂范,做到不说假话、空话、大话,不发布虚假信息。

⑧ 网络给我们带来了 什么是否常规地触犯我们的道德底线

1.网络对于城市的建设和国际上的发展有着更大的影响
2.网络对人生活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科学的发达,很多城市人用互联网来完成购物,这样不仅节省了时间,免除了舟车劳顿,还有机会买到在本地市场难觅的商品。同时,对一些追求新奇的白领族、学生族来说,不失为一种时尚的消费方式。其次,网络交易的安全性也是隐患,网民最担心被人恶意侵犯隐私和被人偷盗银行账号和密码。不过,尽管网上购物存在着利弊的两面性,但是只要消费者能够仔细识别网上物品的真伪,把握购物的分寸,正确合理地参与网络购物的流程,那么大部分的问题就可以得到有效的避免。
3.网络对农村和农村的教师的影响也是比较大的,虽然他们地处乡村,但是现在网络还是比较发达的,我们学校几乎所有的年轻教师都有电脑,也都可以上网,对于教师的工作来说,网络给他们的帮助很大,查找资料啊,寻找信息啊,休闲娱乐啊,作用不小。但如果说到深层次的作用,估计不太多,对乡下的老师来说,网络也就那么点功效,其他的暂时都用不上,再加上平时工作也忙,根本没时间研究这个,所以很大的意义是没有的。
4.对于学生来说呢?网络和像一把双刃剑.具体如何就不多说了!

⑨ 网络道德原则的具体内容

上述的全民原则和个体原则,是依道德原则所涉及的对象范围所做的划分,如果将这类概括性较强、范围较宽的道德原则细化,则可以表现为如下的具体内容。
1.网络道德的自由原则
网络社会为其主体提供了相对自由的空间,网络主体的行为的自由程度相对于传统社会而言,已经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网络道德的自由原则,是指在网络空间里。行为主体有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的自由,有充分表达自己意见和观点的自由,任何组织、个人、其他网络主体不得干涉他人的正常的自由行为,压制别人正常的、应有的言论自由。在这里,我们是从一般伦理意义上讲的,把自由作为一种道德原则和要求。事实上,自由也是网络道德行为的主体所应享有的权利。一般来说,网络主体享有自由的权利,但不应以行使自由权利为由,妨碍其他网络主体所应享有的自由,其他主体的自由权利同样要受到应有的尊重。
2.网络道德的平等原则
网络社会的每一个网络主体在网络社会的正常活动中,都享有平等的社会权利,并平等地履行社会义务,这一点与传统社会的民事主体比较一致。但应注意的是,网络社会的主体结构特征,表现为他们都具有某个特定的网络身份,即用户、网址、口令,网络所提供的一切服务和便利,网络主体均应得到。同时,网络主体应该遵守网络社会成员的所有规范,并履行作为一个网络主体所应履行的义务。在网络社会中,无论网络主体的实际社会地位如何,职务和个人爱好如何,文化背景、民族和宗教如何,在网络上,他都只是一个带网址的普通的“代码”。网络不创造特权,网络同样反对特权,每一个上网者都应持平等的心态,既不要把自己置于高于他人的地位,也不要把自己置于低于他人的地位。
3.网络道德的公正原则
在网络社会中,网络对每一位网络主体或用户都应该做到一视同仁,不应该为某些人制订特别的规则并给予某些用户特殊的权利。作为网络主体,既然与别人具有同样的权利和义务,那么,也没有理由强求网络社会能给予和别人不一样待遇,或者说享有特权。一个网络主体当打开电脑发出一组信息时,会被计算机系统转化为一组组以1,0代码构成的比特(bit),在通讯线路上按通讯协议送到它该去的地方,这一组组比特没有任何可以让网络系统给予特殊照顾的社会标志,计算机只识代码不识人。
4.网络道德的兼容原则
网络道德的兼容原则认为,网络主体间的行为方式应符合某种一致的、相互认同的规范和标准,个人的网络行为应该被他人及整个网络社会所接受,最终实现人们网络交往的行为规范化、语言的可理解化和信息交流的无障碍化。其中的核心内容就是要求消除网络社会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网络行为主体间的交流障碍。网络兼容问题的提出直接起源于计算机网络技术本身,但不仅仅是一种经济和技术问题。事实上,网络技术、经济问题本身就蕴含着道德伦理等社会意义。网络道德的兼容原则,要求网络主体间行为方式的相互认同;要求网络主体在参与网络社会时,所采取的行为要么被对象一方所接受,要么彼此间遵守共同的规范而放弃某些别人不接受或共同规范不认同的行为方式,求得行为方式的兼容;要求整个网络社会道德原则和规范的一致,确立共同的道德标准。为网络主体所一致接受;要求网络交往语言的可理解性。兼容原则作为网络道德的基本原则之一,具体应当体现出宽容原则、开放原则。
5.网络道德的互惠原则
网络道德的互惠原则表明,任何一个网络主体必须认识到,他既是网络信息和网络服务的使用者和享受者,也是网络信息的生产者和提供者,当他享有网络社会交往的一切权利时,也应承担网络社会对其成员所要求的责任。信息交流和网络服务是双向的,网络主体间的关系是交互式的,你从网络和网络交往对方得到什么利益和便利,也应同时给予网络和对方什么利益和便利。互惠原则集中体现了网络行为的主体的道德权利和义务的统一。享有权利时不应忘记所承担的义务。承担义务时也不应当忘记自己所应享有的权利,不应有只享受权利不承担义务的主体,也不应有只承担义务而不享有权利的主体。
6.网络道德的自主原则
自主原则是全民原则中的自由原则、平等原则和公正原则在个体道德原则中的体现。按照全民原则,假如网络主体能够获得意志自由、社会权利和义务上的平等,具有消除不平等的权利,则对于网络社会的个体而言,必定要表现为自主,也就是他自己作为目的而不是作为手段而存在。以此为出发点,必然要求一个人要想成为真正意义的人,就应该不受约束地自主决定他可以决定的最佳利益。如果某个主体的自主权被剥夺,就说明该主体并没有被作为应该受到尊重的人来对待,就不具有自主性,这就是自主原则的主要内容所在。
7.网络道德的承认原则
承认原则是自主原则在处理社会或他人对自己应有的尊重关系时所应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它要求不论网络社会如何技术化、虚拟化,网络的真正的主体是人而不是机器、设备。这种尊重,首先就表现为对自己的重视。就表现为某人对某事自愿表示意见一致,即所谓的“承认”“同意”“认可”。而要使承认有意义,就必须使某人对某事有比较清楚的了解,能及时作出是非判断;某人在承认时,应当选择正确的评价标准,并从网络社会的整体利益出发,而不是仅仅凭个人的好恶来决定。
8.网络道德的无害原则
无害原则要求任何网络行为对他人、对网络环境。以致对网络社会至少是无害的,人们不应该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对其他网络主体和网络空间造成直接的或间接的伤害。毫无疑问,这是最低的道德标准,是网络伦理的底线,是评价网络行为的最初的道德检验。网络主体的行为是否有害,行为人应有基本的判断标准和评价能力。对网络或其他主体造成损害或破坏,行为人应是故意的行为,即明知其行为会造成危害和破坏的结果还从事了相应的行为。如果是因为过失或无过错造成损害或破坏的后果,则不应认为是违反了此项道德原则,不应承担道德责任。

热点内容
2011年司法考试刑法题 发布:2025-01-13 13:03:40 浏览:156
民事诉讼法143条规定 发布:2025-01-13 12:44:07 浏览:843
民法典删除的法律 发布:2025-01-13 12:44:02 浏览:711
刑法人员 发布:2025-01-13 12:36:07 浏览:865
法院没给票据 发布:2025-01-13 12:33:17 浏览:995
什么是职业道德含义 发布:2025-01-13 12:32:26 浏览:147
江西省司法鉴定管理条例 发布:2025-01-13 12:31:05 浏览:978
上海达尧律师事务所 发布:2025-01-13 11:48:29 浏览:506
法学会如何 发布:2025-01-13 11:35:25 浏览:11
最新货车法规 发布:2025-01-13 10:48:54 浏览: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