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

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

发布时间: 2020-12-30 02:18:51

㈠ 为什么说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

执法为民,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和立党为内公、执政为民的执容政理念的具体体现。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立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切权利都来自人民,执法者只有以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和保障人权,才能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利,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此外,执法为民也是对我们党的群众路线的继承和发扬,只有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才能使执法活动和法律得到群众认可,真正确立法律的权威,使执法活动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执法为民着眼的是人民的整体利益、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它要求执法机关把为民当成执法的根本目的,作为执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具体来说,执法为民对执法机关提出了如下要求:
1、正确地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精神和本质;
2、正确的运用法律,实施社会主义法治;
3、切实增强执法者的政治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4、依靠人民群众,动员人民群众共同维护社会主义的法律权威和尊严;
5、端正执法者的执法作风和态度.

㈡ 简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

一、“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的提出。

2007年12月26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第一次正式提出了“三个至上”即“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的重要观点。这是对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规律的科学总结,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原则,因而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属性。

二、深刻认识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的重大意义。

“三个至上”从三个方面概括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精神实质,在法律思想史上第一次划清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资本主义法治理念的原则界线,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指明了

政治方向、明确了历史使命、提供了科学方法、奠定了思想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的最新发展。

(2)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扩展阅读: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特征:

一、鲜明的政治性

社会主义法治建立在社会主义民主基础上,并确认和保障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将服务大局作为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将党的领导作为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要求全面服务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及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增强党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与依法执政能力,实现了讲法治与讲政治的统一。

二、彻底的人民性

社会主义法治反映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是党领导人民制定和实施法律,有效治理社会的方式、过程和状态。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社会主义法治与全体公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人民是法治的主体,是法治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力。

三、系统的科学性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内容构成上,从而成为一个科学的有机统一体。

“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和党的领导”这五大内容,从不同方面反映和规定了社会主义法治,明确了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本质要求、价值追求、重要使命和根本保证,每个方面环环相扣,相辅相成,构成一个科学有机的整体。

㈢ 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是什么

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执政理念对政法工作的必然要求,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在政法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政法工
作始终保持正确政治方向的思想保证。

㈣ 什么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特征

【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特征

㈤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能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方针政策和措施,都属于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㈥ 社会主义法制的核心内容以及本质要求

你好,依法治国 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 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

㈦ 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是

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是执法为民。

执法为民的内涵:以人为本;保障专人权;文明执法。

要以邓小平属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政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各项政法工作中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执法为民,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国家与法的理论同中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实践经验的总结。

(7)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扩展阅读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现实和全局出发,借鉴世界法治经验,对近现代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和法治发展的历史经验的总结。

它既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划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执政党对中国法治经验的理论追求和升华。

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相辅相成,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㈧ 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是什么

法律权威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
任何社会的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都要求有一定的权威,而法治社会的政府权威是置于法律权威之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培训班
下的权威。宪法和法律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是否真正享有最高权威则是一个国家是否实现法治的关键。在现代法治国家,有的宣布宪法和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有的宣布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凌驾于宪法和法律之上,都把树立法律权威作为实现法治的重要内容。一方面,法律权威要通过立法建立具有客观性、确定性、稳定性和可预期性的法律制度。如果法律可以随时随需而改,因人因地而异,那就根本没有法治可言。另一方面,法律权威要通过执法、司法和守法保证任何个人、组织和国家机关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活动,特别是国家权力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严格依法办事,违法必究,有效地防止任何人或组织享有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权。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原则即“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实质内涵就是要使社会主义法律具有极大的权威。我国宪法第五条对法律权威的基本要求做了明确的规定:“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当前,树立法律权威的观念,要特别强调维护法制统一、反对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反对把个人或组织凌驾于法律之上的法律工具主义。
请采纳

㈨ 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

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是:执法为民、以人为本、保障人权、文明执法,和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众五个方面相辅相成。

㈩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法制理念的本质要求是

按照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其深刻内涵可以概括为依法治国版、执法为民、公平权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的内容。其中,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这五个方面相辅相成,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热点内容
贾芳律师 发布:2025-04-29 03:56:46 浏览:328
军人的婚姻法2016 发布:2025-04-29 03:42:36 浏览:251
刑法二百二十六条 发布:2025-04-29 03:42:01 浏览:872
扬州法院网 发布:2025-04-29 03:36:56 浏览:668
民法总则第164 发布:2025-04-29 03:36:34 浏览:770
根据证据理论和民事诉讼法 发布:2025-04-29 03:33:55 浏览:435
写合同法论文 发布:2025-04-29 03:33:14 浏览:561
新劳动法又出三招 发布:2025-04-29 03:33:08 浏览:117
行政诉讼法地域管辖 发布:2025-04-29 03:30:13 浏览:897
湖北法官助理办法薪酬 发布:2025-04-29 03:22:33 浏览: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