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立法的影响
A. 美国中立法案的影响
美国的中立法案,对中日战争有很大的影响,因为那个时候美国在和中国合作,可以给中国提供很好的武器,和药材。
B. 美国中立法的介绍
美国中立法(NeutralityActs)是美国政府于1930年代所通过一系列法案的总称。这些法案是用以回应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和亚洲日益混乱的局面。美国的积极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损失惨重。这间接导致美国本土孤立主义的兴起,希望美国不牵涉在国际的斗争中,从而促成了中立法的制定。中立法的影响通常是负面的。因为条文不分侵略国和受害国,单纯以“交战国(belligerents)”平等地对待她们。这些法例亦限制了美国政府协助英国对抗纳粹德国的力度。1941年美国正式向轴心国宣战使法案被废除。
C. 中立法案的评价
一战后粗返,孤立主义在美国盛行,很多美国人都不愿因国外特别是欧洲的是非而卷入战争,着重搞好国内经济,增加就业。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第一个中立法,规定“在两个或若干个外国之间发生战争时或在战争过程中总统就此宣布,嗣后凡美国或其属地的任何地点把武器、弹药及军事装备输往交战国港口,或输往中立国以转运至 交战国者,均属违法。”同时,禁止美国船舶运载军用品至交战国,美国公民也不能搭乘交战国船只旅行,但是,该法并不禁止其他物资包括战略物资出口。当不久之后的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时,罗斯福总统援引中立法。1936年2月美国国会通过第二个中立法,将第一个中立法有效期延至1937年5月并补充禁止向交战国提供贷款的条款。1937年4月国会又通过了第三个中立法,又补充规定中立法适用于发生内战的国家,一旦处于战争状态,总统有权禁止武器和任何货物输往交战国。
当1939年欧洲战争爆发后,斗凳腔罗斯福总统认为德国的行为对美国有巨大威胁,力争修改中立法。1939年11月国会通过修正的中立法,废除武器禁运的条款,允许交战国在美国现金购买军火,但要自己运输。由于当时英法的海上力量和海运能力远远超过德国,实际上是允许向英法出售武器和物资,支持英法抵抗德国;但是,在东方,中国的海军和海运都远不如日本,并且,中国的港口基本上被日军占领,无法去美国运回购买的军用物资,这样实际上对日本有利。法国沦亡之后,英国岌岌可危,为了帮助英国抵抗德国,1941年3月11日美国国会又通过了《租借法案》,允许美国可以以租借或贷款的方式向某些被认为其国防对美国安全具有重大意义的国家提供武器、军用物资、粮食和各种方便。从此,中立法空衫名存实亡。直到珍珠港事件之后,美国正式参加二战,中立法正式废除,中立政策就此结束。
D. 简述经济法运行中立法因素的基础影响
平衡社会各阶级利益分配,市场游戏规则,是经济立法的主要作用。
E. 美国参加二战前,罗斯福为什么痛恨中立法案
1940年9月23日,德国、意大利、日本在柏林签订的《三国同盟条约》,可以说是轴心国公开地与美国叫板,威胁其不得染指欧洲和亚洲的事务。这显然触动了美国的利益,以及阻碍了其试图主导全球贸易的总战略,换作是谁都不会答应。
面对一片狼藉的欧洲,英国还在苦苦支撑,而深陷中国战场多年的日本,也渐渐显露出“南下”的野心。让人担忧的是,无论从哪个方向,矛头都指向了美国。罗斯福坐不住了,但如何绕开《中立法案》支持抗战,成为当下最要紧的事情。
他利用人们重新审视和思考战争的档口,推送自己的战略观。很快,国会修改了《中立法案》,允许交战国购买美国的军火和军用物资。也就是说,罗斯福以出售武器的形式帮助和支持盟国,并以此警示民众,“战争来了,谁都不能独善其身”。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
//学习历史,传播文化正能量//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F. 立法的意义
立法的意义:
第一,它是国家意志形成和表达的必要途径和方式;
第二,掌握国家回政答权的阶级必须利用立法手段,来确认那些有利于自己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第三,立法者利用立法手段协调社会关系,解决社会矛盾;
第四,立法还有指导未来的预测功能;
第五,立法是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前提条件,是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基础性活动。
G. 美国《中立法》的规定是什么
美国国会终于于8月24日通过了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皮特曼提出了《中立版法》。8月31日,罗斯福总统勉权强签署了该法案。这个法案完全反映了孤立主义者的主张,它规定对所有交战国一律实施武器、弹药和军需品的禁运,但授权总统确定军需品名单和宣布实行禁运时间;禁止美国船只向交战国运输军火,旨在防止通过贸易渠道卷入战争或纠纷之中;法案还规定,如有必要,总统可宣布不保护乘坐交战国船只旅行的美国公民。此外,确保对武器出口的控制,还建立了军火管理委员会负责监督。
H. 《中立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1936年2月美国国会通过了《中立法》的修正案,将《中立法》有效期延至1937年5月,增加内了禁止向交容战国贷款和对新加入战争的国家实施《中立法》的条款。另外,还授权总统决定外国的战争状态是否存在和是否实施《中立法》。
在新《中立法》下,美国战略物资仍源源不断地运往意大利。1936年5月,阿比西尼亚沦亡后,美国撤销了“道义禁运”,宣布对意大利的占领不予承认。
8月6日,西班牙驻美大使向美国国务院提出购买少量机枪弹药的请求,被美国政府婉言拒绝。8月11日,美国正式宣布对西班牙内战采取“不干涉”政策。9月30日,西班牙共和国政府发表白皮书,呼吁民主国家制止德意的武装干涉,援助西班牙共和国。美国政府仍坚持同英法同步行动,奉行“不干涉”政策。
1936年11月罗斯福再度当选总统后,便急于要求国会采取行动,对西班牙冲突双方实行禁运。1937年1月6日,国会几乎以全票通过了专门对西班牙的联合决议案,宣布禁止向西班牙交战双方供应武器。5月1日,美国国会又通过了第三个《中立法》,将禁运军火扩大到内战国家,并提出“现款自运”原则。
I. 美国的中立法案,对中日战争有什么影响
我是“非本色”,这个问题算是问对了。
1937年7月7日,日本全面侵略中国,中日战争正式爆发。由于罗斯福家族同中国的关系,富兰克林·罗斯福与大多数美国人一样,对中国表示同情。早在1936年,美国就向中国提供2500万美元的信用借款,1937年也向中国提供了1200万美元的军用借款,美国前国务卿科德尔·赫尔曾发表讲话,劝阻美国飞机制造厂不要将飞机卖于日本等。可见,当时的美国一直在向中国提供援助。
实际上,美国传统远东政策,是维持中国的独立完整和门户开放,在中日战争爆发时,在美国一些孤立主义议员要求实施中立法案时,时任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的皮特曼,在国会上说:“实施中立法案比较不实施更将援助了日本及法西斯国家,如果美国对中日战争实施中立法案,就等于放弃他的传统政策和利益,完全退出远东。”因此,从美国利益出发点来看,在中日战争中,应该援助中国,反对日本侵略。
老铁求点赞。
J. 美国中立法的中立法
于1936年2月通过的1936年中立法(NeutralityActof1936),堵塞了1935年中立法的漏洞,禁止了战争原材料(warmaterials)和向版交战国给予贷款和记帐。权
1937年中立法1937年的1月和5月分别通过了两条中立法案,以回应中立法没有涵盖的西班牙内战。中立法原本只针对国家之'而不是国家之'战争。在共和党参议员范登堡(ArthurH.Vandenberg)的支持下,法案收紧了美国企业和个人对参战国的协助,甚至禁止美国公民乘搭参战国的船只出国。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标志着日本侵略中国的抗日战争的爆发。美国总统罗斯福选择了宣战,中立法亦因而失效,以确保中国保卫国土的能力。 1939年中立法(NeutralityActof1939)从早前的中立法改善过来,以回应纳粹逼近民主西欧的危机。法案容许以现购自运供应所有参战国。由于英国和法国控制海路,法案将对她们受惠。但是法案禁止美军舰只进入战区,美国公民则继续被禁止乘搭参战国的船只。法案于1941年再次被修改,根据租借法案删除了以上的条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