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国土
Ⅰ 黑龙江省国土资源系统全面推进法治国土建设规划(2016-2020)确定的总体目标和任
根据《全国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制2006—2020年)》对我省土地利用的总体要求和《黑龙江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黑龙江省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黑龙江省八大经济区建设规划》等对我省经济发展确定的总体目标,在协调资源环境容量、土地供给能力和保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础上,确定全省规划期内土地利用总体目标是:严格耕地保护措施,保持耕地面积稳定;控制建设用地规模,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统筹区域土地利用,优化用地结构和布局;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发挥规划调控作用,提高土地管理水平。
Ⅱ 他人占用我的耕地扩建宅基地.行政起诉判令国土局对第三人侵害原告土地使用权依法处理.法院以是侵权行为
不经过国抄土局批准袭宅基地使用权,私自盖房属于违法占地,是国土局依法处理处罚,对国土局的工作进行监督的不是法院,你那么起诉,法院必然不受理。法院的职责是认定国土局的工作是不是严格执行法律规定,如果违法或者违反程序,可以判决国土局的审批结果无效,国土局的违规违法审批行为会移交有关纪检监察部门依法处理。让法院命令国土局干什么,超出了法院的职权范围
Ⅲ 土地被非法占用应该向那个部门举报
土地被非法占用的,可以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进行举报,因为属于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
根据《土地管理法》规定:
第七十四条 违反本法规定,占用耕地建窑、建坟或者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砂、采石、采矿、取土等,破坏种植条件的,或者因开发土地造成土地荒漠化、盐渍化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或者治理,可以并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法治国土扩展阅读:
土地管理法是指对国家运用法律和行政的手段对土地财产制度和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所进行管理活动予以规范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称。
非法占用土地是指单位或者个人未经批准擅自占用土地、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占用土地以及超过批准的数量多占土地的违法行为。
非法占用土地行为构成:
(一)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的;
(二)农村村民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建住宅的;
(三)超过批准的数量占用土地的;
(四)依法收回非法批准、使用的土地,有关当事人拒不归还的;
(五)依法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当事人拒不交出土地的等。
Ⅳ 如何做好新时期国土资源系统依法行政工作
(1)建设管理机制,缓解矛盾
为了应对当前国土资源供需矛盾加剧的局面,进一步理顺批地、征地、供地、发证、管地、管矿等工作链条,在关键岗位、核心业务、重点环节等方面进行重点规范和创新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手段;进一步建立完善土地和矿业权市场的相关制度,规范出让、转让等各个环节,加大市场配置资源的力度,加强对土地出让、土地评估、矿产储量评审和矿业权评估机构的管理,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交易环境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大行政审批办事制度与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优化行政审批流程,梳理执法依据,编制依法行政手册,推进精细化管理是解决这一矛盾的保障。
(2)加强制度建设,提升质量
制度建设是解决矛盾的核心工作。首先,密切关注“两法”的修改进程,根据实际,全面查找存在的制度空白,本着急用先行的原则,及时制定相应的规范,重点放在地质灾害的防治、耕地保护、征地补偿安置、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增减挂钩、集体建设用地管理、土地综合整治、地籍管理等方面建立完善的相关制度,有效规范各项管理工作。其次,加强规范性文件审查、备案、清理工作。完善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前置审查、集体审议通过和公布生效制度。根据国家立法进程,适时修改和废止规范性文件,并予以公布,并对规范性文件定期进行全面清查;其三,健全规范性文件的后评估制度。对其运行情况和存在问题查找原因,及时解决,探索规范性文件的后评估工作制度。
(3)规范执法行为,落实责任
规范执法程序,规范执法标准,规范案卷评查,规范执法资格,强化责任追究,建立公平、公开、公正的行政执法评议考核体系,严格落实执法过错和错案责任追究制度,促进执法人员积极履行职责,规范执法行为。一是加强学习国家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提高执法能力。二是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Ⅳ 如何运用法治思想和法治方式做好国土信访工作
(一)、树立信 访工作新理念
一是要树立信 访既是法律问题,又是社会问题的政治理念。在坚持依法办事的同时,要站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 会主义新农村的政治高度对待国土资源信 访工作,充分认识信访工作对社会政治稳定和社会全面发展的紧密关系,强化信访工作责任意识。二是要树立“大信访”理念。信访工作不只是局信访办的事情,而是全局的事情。各业务科室及基层各国土所都要高度重视信访工作,从各项基础业务抓起,杜绝因工作不细引发信访案件,做到齐心协力,密切配合。
(二)、建立信访工作新机制是做好信访工作的保障
1、加强对信访工作的领导,明确责任、分级负责。一把手对信访工作负总责,亲自抓重大、复杂信访案件;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局信访办直接负责;其他科室各负其责,形成齐抓共管的大信访工作格局;实行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2、积极加强与政府信访职能部门的沟通,形成信访工作合力。做到有事及时联系沟通,每周一次口头交流情况,敏 感时期保持24小时全天候热线联系。
3、加强横向沟通,与各单位之间保持密切联系,形成协调有力、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避免出现因工作配合协调不到位而引发的上访案件。同时加强与乡、镇、村等基层组织的联系,发挥基层组织“离得近,消息灵,信得过”等地缘、属缘、亲缘优势,协助做好信访工作。
4、实行信访工作流程管理。信访工作流程管理包括来信来访登记、分流、审查、处理、统计等各个环节,通过动态管理,在内部形成相互监督、相互促进的工作机制。
5、建立切实可行的信访接待制度,及时办理信访案件。接待来访当事人要做到热心、诚心、耐心、细心。树立“信访无小事”观念,要重视初信初访,建立来信来访限期答复制度,做到事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对自己受理的及有关部门交办、督办的案件,要及时调查处理,认为符合立案条件的,及时予以立案,尽量避免积压;对不符合立案条件的,要做好耐心细致的解释说服教育工作;对突发性的重大群 体、集体上 访的案件,要及时报告有关领导及相关部门并启动应急方案。
6、对重大信访问题和老上访户的信访,要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观点,提交信访工作领导小组讨论研究,制定解决方案,防止越级上 访。
7、建立完善与信 访工作配套的相关制度。如建立信访工作考核通报制度、信访信息月报和跟踪督办制度、与乡镇政 府和有关部门合办、协办制度。特别是要完善局长接待日制度。实行局长定期接待来访当事人的工作制度,便于局长了解掌握信访工作的情况,进一步了解信访案件的情况。拉近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情感联系,缩短与群众之间的距离。
8、加强信访干部队伍建设,为开展依法信访工作提供组织保证。打铁还需身先硬,为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进程,信访干部要加强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做到能随时依法说服教育上访人,为上访人指出一条依法解决问题的法律途径。
总之,做好信访 工作,既要坚定信心,带着深厚的感情,为群众多办实事,又要充分认识 社 会主义发展的初始阶段群众上 访的长期性、艰巨性和社会矛盾的复杂性。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政治敏锐性,增强政治鉴别力,灵活对待,与时俱进,不断破解各种矛盾,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保障。
Ⅵ 如何全面推进法治国土建设规划的落实
首先,要维护宪法权威和国土资源法律的统一,以法律的有效实施和群众国土资版源合法诉求的有效解决为基准,权不断提高全社会成员学法、遵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各级国土资源部门的领导干部要强化法治思维,增强法治意识,坚持群众路线,注重良好法治环境的营造。其次,要鼓励县乡国土资源部门开展法治实践探索,对实践探索中的有益创新和做法及时总结推广。再其次,要着力解决一些县乡国土资源部门干部中存在的普法走过场、执法有弹性、监管看对象、执法公信力差等问题,规范和完善国土资源行政执法体制机制,提高县乡国土资源部门公正履职能力。再次,要加强国土资源法治宣传教育,积极引导社会各界都成为国土资源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更为关键的,要把法治国土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基层国土资源部门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重要内容。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激发基层国土资源部门法治实践的生机与活力。
Ⅶ 国土部门发现新发生的违法用地行为后,可以依法采取哪些措施进行制止
国土部门抄发现新发生的违法用地,可以采取查封场所、设施或者财物、扣押财物或者其他行政强制措施。
如果当事人不听,国土部门在取得证据后,可以对其下达立即停工、责令停止建设、罚款、限期拆除等行政措施和处罚措施。
法律链接:《国土资源行政处罚办法》第四条 国土资源行政处罚包括:
(一)警告;
(二)罚款;
(三)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
(四)限期拆除;
(五)吊销勘查许可证和采矿许可证;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