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大顺的道德

大顺的道德

发布时间: 2023-03-25 18:42:23

Ⅰ 《道德经》第六十五章——古之善为道者

一、原文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二、各家解析摘要

1、韩鹏杰《道德经在说什么》

以前那些善于按照道来治理国家的人,不教百姓有心眼、技巧,而是使人民敦厚淳朴。百姓之所以难以治理,是因为他们奇技淫巧太多。所以用技巧来治理国家,是国家的灾难。不用技巧治理国家,是国家的福分。知道这两者的差别,这就是治国的法则。按照规律了解这个法则,就是“玄德”。玄德深啊,远啊,最后又返回了宁静朴实的根本,这样就符合自然,达到了最大的和顺。

2、南怀瑾《老子他说》

“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文字表面上是说上古以来善于运用政治哲学道理的人,不是要老百姓智慧高,而是希望他们智慧低。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社会、国家、天下之所以混乱,就是意见太多。知识越普及,意见就越多,因而形成社会世界的混乱。

“以智治国国之贼”这句话,是讲领导人思想的道德,当社会思想很乱的时候,唯一的办法是不玩弄聪明,要非常诚实。

“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这两头的道理,一头是智慧,一头是愚笨,“亦楷式”,这只是现在学科学的一个公式,一个原理。“常知楷式”,要常了解这只是一个公式,“是谓玄德”,才会真正懂得历史最高政治的标准,政治最高的道德标准。

“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在表面上看来,这与一般的常理、事理、人情相反。“与物反矣”,就同人情事理上看起来相反;因为是相反,“然后乃至大顺”,才能把过分的这一面拉回来走上正途。

3、罗大伦《道德经说什么》

(1)您想让周围的人变成什么样,您就先做成什么样

“古之为道者,非以明民也,将以愚之也。夫民之难治也,以其智也。”什么意思呢?

其中,“古之为道者”的意思是按照道做事的领导者。“非以明民也”,不是让下面的人变得聪明。“将以愚之也”,而是使他们变得质朴、敦厚。“民之难治也,以其智也”,下面的人为什么难以治理?因为他们太聪明了。“智”是智慧的意思,在这里引申为心机、想法的意思。

(2)要想长久立世,定要仁义在前,利益在后

“故以智知邦,邦之贼也;以不智知邦,邦之德也。”“以智知邦”就是领导者为了谋私利,用智慧去管理国家。“邦之贼也”,您就是国家的罪人。“以不智知邦,邦之德也。”您以敦朴的方式管理国家,是国家的福分,这个“德”当福分讲。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如果领导者用管理技巧来让大家为自己捞取私利,就是国家的罪人;如果您不用这种方式去管理,您就是给国家带来恩惠的人。

(3)为大家着想的人,到哪儿都会受到大家的爱戴

“恒知此两者,亦楷式也。”这句话的意思是,您懂得了这两者之间的区别,而且您能够这么做,您就是后世的楷模。“恒知楷式,此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乃至大顺”,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您懂得这两者之间的差别,按照道的原则做事,“此谓玄德”,那您的德行就很深远了。“乃至大顺”的意思是,只要您这么做了,就能进入一种“大顺”的境界。

三、我之体悟——“智”和“愚”

这一章,老子又说到“智”和“愚”。“智”不是指智慧,是指心机技巧,“愚”也不是指愚笨,是指敦厚淳朴。老子主张不能用“智”治国。关于老子说的这个“智多”并不一定是好事,生活中还真的有很多例证。我举几个我的亲身经历。

我们之所以一直觉得聪明机灵就好,木讷寡言就是愚笨,就不好,我觉得跟父母老师的喜好有很大关系。家长和老师都比较喜欢看上去机灵好动的孩子,这样的孩子即使学习不好,老师也会说这孩子特别聪明,就是不用功,以后知道用功了,成绩很快能上来。而看上去木讷寡言的孩子,学习即使很好,老师也会说这孩子不是特别聪明,就是肯用功,学的深了可能会吃力一点,但勤能补拙,能跟上就行。老师这么说,我就感觉聪明好像是高人一等的特质,所以我们就很想表现的聪明而不是愚笨。

上初中的时候,我成绩比较好,每天都会有同学来问我问题,我却发现看上去机灵聪明的同学,给他们讲题要废很多口舌,很难一点就通的,他们还总嫌你说的太复杂,不够言简意赅,自己听不明白却觉得是别人的问题。可是木讷寡言的同学就刚好相反,总是一点就通了。然后我就意识到老师家长嘴里夸的聪明有很大问题。

上高中分文理科之后,我在的班是学校第一届理科重点班,把全年级理科前三十名放在一个班级,配全校最好的老师。期中期末考试,都采用浮动制,始终保持这个班里是年级前三十的学生。由于是理科班,又是第一届重点班,我们就被冠以智商最优班的称号。所有的老师都喜欢说,你们是最聪明的班,吧啦吧啦的。于是,班里就开始有一股“比聪明”的风气蔓延开来,比谁能不用功还成绩好,比谁会玩又会学。于是上课睡觉的人越来越多,自习逃课的也越来越多,通宵打游戏人也越来越多。后来可想而知,高考成绩出来,我们班平均分还不如次重点班,后来一半的同学都复读了,所有老师都瞠目结舌。

还有个例子是工作之后的。前几年我去过一家单位,就是典型的用“智”过多。老板和老板娘都是业内有名的大忽悠,特别会玩概念,公司在业内名气很大,但大家都不知道他们具体做过什么项目。他们为了挖我过去,锲而不舍的和我谈了三四个月,我还以为这家单位很重视人才。去了之后才发现公司风气相当差,尽是些勾心斗角、搬弄是非、见风使舵的人,踏实干活的却很少,有问题搞不定了,就想着赶紧挖一个人来。这家公司的前台是个挺漂亮的小姑娘,对领导恭恭敬敬的,但对其他人却一副臭脸,对新来的更是百般刁难。中午大家一般会在会议室吃。有几次她见我拿着饭去会议室,就挡着不让我进。我忍了几次,后来她说话越来越难听,把我惹火了,我就问她:“你给我说说,公司哪条规定写了不能在会议室吃饭?又为什么有人可以有人不可以,你们是怎么区分的?”她说:“公司一直就是这样,只有领导能在会议室吃饭。”我说:“那多大的领导可以在会议室吃?你们领导可以吗?”她说:“你问这么多干嘛,我们领导肯定可以了。”我说:“那你去查查我的级别,我是环境的总工,算什么级别?”她惊讶的看着我:“啊,您咋不早说。对不起对不起,我不知道。您请进,有事叫我。”我本来还想教训她几句,又觉得没必要,这也不过是上行下效的结果。 他们的项目一个个的出问题,让我去梳理解决,我发现项目真是一团糟,各种偷工减料,随便应付。这可都是投资上亿的工程项目啊,敢这样随意,不怕出事吗。我呆了不到半年就赶紧辞职了。

Ⅱ 道德经(65)与物反矣,乃至大顺

第六十五章 与物反矣,乃至大顺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故以智治国,国之贼;

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知此两者亦稽式。

常知稽式,是谓玄德。

玄德深矣,远矣,

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古代遵循大道者,不是使民心巧诈,而是使民心朴实。

百姓之所以难以统治,因为其内心多机心巧诈。

所以用智巧治国,必然危害国家;

不用智巧治国,才是国家之福。

要明白这两种治国方略也是两种治国法则。

明白这两种法则,就叫玄德。

玄德很是深远啊,

和万物同返真朴,才是真正的顺其自然。

注释

[1]明民:即使民明敏,这里指明智巧诈。

[2]愚:使敦厚朴实。

[3]智:巧诈。

[4]贼:灾害,灾难。

[5]两者:指上文“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6]稽式:法式,法则。

[7]反:通“返”,复归。

[8]大顺:顺天理,即顺自然。

本章以机巧治国有害,质朴治国有福,说明大道贵在返璞归真,如此才能真正做到顺其自然,天地万物自然而顺利地生长。所以要无为而治,不可擅自妄为,破坏万物的这种自然生长。

道的本质是淳朴本真,虚静无为。所以真正的大智慧是大公无私、惠普天地万物,而不是自私自利的机心巧诈。前者为公,后者为私。这也是天下君子与小人、伟人与庸人的区别所在。所以,大智慧才叫真智慧,大聪明才叫真聪明。所谓的巧诈伎俩,不过是雕虫小技。

大道深远,深不可测,远至无极。但它同时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平易近人,并不深远,触手可及。对于细心体道的人来说,道就在身边,就在心里,就在简单的生活中。因为他们明白:真正简单的才是最深刻的,真正朴素的才是最本真的。

一个国家,如果政令繁杂,那么不是好事,只能说明统治者多事多为,只能导致社会问题更多。一个社会,如果民心浮躁不安,乱象纷呈,只能说明社会问题太多,价值导向出了问题,使世风日下,人心不古。这根本来说也是统治者妄作妄为的结果。

一个人要想活出自我自在,就要有一颗返璞归真的心,抱真守一,“顺天理,灭人欲”,不失自我的纯真朴素,这样才能活得更纯粹、更轻松,从而修养出自己人生的高境界,活出自由自在。

Ⅲ 《道德经》第六十五章赏析

【原文】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①民,将以愚之②。民之难治,以其智多③。故以智治国,国之贼④;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⑤,亦稽式⑥。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⑦,然后乃至大顺⑧。

【注释】

1.明民:明,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之知晓巧诈。明民,意为让人民知晓巧诈。

2.将以愚之:愚,敦厚、朴实,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之没有巧诈之心。不是愚弄、蒙昧。此句意为使老百姓无巧诈之心,敦厚朴实、善良忠厚。

3.智多:智,巧诈、奸诈,而非为智慧、知识。

4.贼:名词用作动词,伤害的意思。

5.两者:指上文“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6.稽式:法式、法则,一本作“楷式”。

7.与物反矣:反,通返。此句意为‘德’和事物复归于真朴。

8.大顺:自然。

【译文】

古代善于运用大道的人,不是教导人民知晓智巧伪诈,而是教导人民淳厚朴实。人们之所以难于统治,乃是因为他们使用太多的智巧心机,相互欺诈不以诚待人。所以用智巧心机治理国家,国家没有常规的法治,就必然会危害国家,不用智巧心机治理国家,才是国家的幸福。了解这两种治国方式的差别,就是一个法则,经常了解这个法则,就叫做“玄德”。玄德又深又远,和具体的事物复归到真朴(与具体的事物表面相反),然后才能极大地顺乎于自然。

【赏析】

1.对“明民与愚民”的理解。人们常常把愚民政策的源头归给道家思想,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也是对人性的不了解。道家思想研究的是道(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社会规律又必然与人性联系在一起,愚民并不是让人民愚蠢,而是对人民要分级别的共享一些信息资源,不能够无限制的把所有的信息都通报给全体人民。就像一个家庭,不能把成人世界的所有一切都提前教给孩子一样,不在这个年龄阶段应该知晓的事情就尽量避讳一些,提前知晓不是关爱孩子,而且有可能害了孩子。就像早恋现象一样,青少年相互爱慕一下,纯属正常,但是如果过早的涉及到成人的生活,那就会对生理心理以及未来的幸福生活,家庭生活都有一定的影响。

2.对“民之难治,以其智多”的理解。这里的智不是智慧之智,而是智巧,心机等的意思。老子在57章就讲到:“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人们的心机智巧多了,就会相互算计,就少了一份淳朴的民风,就会勇于私斗,怯于公利,对国家集体的管理就没有好处。

3.对“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理解。“玄德”一词在《道德经》中出现了多次,每一次含义都不尽相同。这次“玄德”的含义有三点就是:“深矣,远矣,与物反矣”,就是深刻有远见,与表面现象相反的意思。比如国家法律的制定就非常深远:有的人认为杀了人,拐卖儿童就应该判处死刑。殊不知,这两种罪犯之中也有情节轻重的不同,如果不视其情节轻重而量刑,那么,对受害者和罪犯都起不到保护作用,不是公平的,这个法律也就不能够深远地起到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了。所以不同国家、不同朝代的不同的量刑理念就是体现了法律制定者的“深、远、反”的高瞻远瞩的特点。

热点内容
法律硕士非法学两年制 发布:2025-01-13 07:26:04 浏览:290
律师杨军 发布:2025-01-13 07:16:54 浏览:149
法治实残 发布:2025-01-13 07:15:18 浏览:311
民法素材 发布:2025-01-13 06:38:02 浏览:162
罗马法对民法的影响 发布:2025-01-13 06:25:34 浏览:567
增资经办人法律责任 发布:2025-01-13 05:29:32 浏览:666
法律硕士辅导班招生 发布:2025-01-13 04:50:05 浏览:336
经济法概论自考试题 发布:2025-01-13 04:28:41 浏览:789
劳动法里的工作时间包括 发布:2025-01-13 04:13:12 浏览:436
调节的法律效力和强制执行力 发布:2025-01-13 03:50:18 浏览: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