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脾气道德经

脾气道德经

发布时间: 2023-03-28 09:19:11

1. 《道德经》第二十章 -

绝学,无忧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

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傫傫兮,若无所归。

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沌沌兮!我愚人之心也哉!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湛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道德经第20章,绝学无忧,圣凡之分,在于行道功夫,其实在老子的心目当中,圣凡是一同的,就是圣凡同,这个同啊,是劳资很有研究的一个课题,圣凡怎么会同呢?其实很简单,当你见山是山的时候,你不知道是圣还是凡,可是当你见山不是山之后,你又能回复当初的见山是山,你就是圣了,所以同样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看你有没有经历过那一个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的历程?有了以后,你还不能返回见山之山,见水是水,那你是假的圣人,你不是真的圣人,就是这么一小段变化而已,老子他用很清楚的现象,圣跟凡应该怎么样表现?老子是这么说的,

绝学无忧

他把绝学无忧当做这一章的开始,因为世俗的人都认为,你有才能,有知识,你就可以无忧无虑,可是呢,我们看到很多很有才智的人,她比谁都痛苦,因此,老子让我们超越世俗的学,你才能真正的无忧,所以绝学并不是他拒绝学习,他不重视学问,他不希望我们学东西,不是这样,他是说,你学了以后,你不要认为自己是饱学之士,然后你就高人一等,绝学无忧,其实就是,他那个无为而治的一个互相交换的,一个用词而已,因此,她就开始用很具体的。

为之与阿,相去几何?

为是什么?就是很恭敬的回答,诺诺诺

阿:就是很怠慢的回答,啊,嗯,啊

这有什么区别呢?可是一般人听到他就很不舒服,阿,什么?阿,什么?这么没有礼貌?其实老子他说,一个很严肃很恭敬的回答,一个很怠慢,很随便的回答,你看他不同,他真的不同,你看他同,他都是在回答你,那你计较那么多干什么?

所以他问你相去几何?

他说,他们这当中的区别有多大?太小了

善之与恶,相去若何?

大家都喜欢的善,跟大家都讨厌的恶,又有什么区别呢?你说善跟恶又差多远呢?是你故意把它扩大,然后才觉得它们真的相差很远,实际上,你再冷静一想,你会觉得也没有必要去分的那么清楚吧?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你看一般人怕这个怕那个,你能不怕吗?如果你不怕,那你连平常人都没有做到,那如果你怕,那你比他们更怕,怕的更多,那这样算什么修道呢?人之所畏惧的,我们修道的人,也不能不畏惧,所以我们绝不是说,就随随便便回答就可以的,恶就恶吧,反正要善干什么?不是这个意思,他是要告诉我们,说你要知道一个人恭敬,对方会比较心里舒服,怠慢对方会比较不好受,那我们对人家呢?我们尽可能的恭敬一点,可是人家对我们怠慢的时候,我们真的不要去计较,老子真正的意思是这样,你看到人家行善,你也不必太鼓励他,因为你一鼓励他就变假的,他做出让我们讨厌的事情,你也不要去苛责他,因为一苛责,他就加深印象,原来嗷这样,你会加深脾气呀,那下次再来!他老想气你,他就用老一套就出来了,人之所畏,是为什么?是为相对的观念所苦,你有美跟恶的这种看法,你就会苦恼,你有好与坏的看法,你就有苦恼,你有平安与危险的看法,你就有畏惧,你有时髦根不时髦的想法,你就压力很大,但是现在的人,就是拼命要去找这些东西,把自己搞得累的要命,修道人他畏人之所畏,他必须要怎么样?必须要弃掉世俗那些学识,要超越这种相对的知,然后找到真正的知,才能变成一个无忧无虑的修道人,当然,这个也要一步一步去走,不是一下子就能达到的,老子一再告诉我们,我们要顺着我们的本性去发展,计不能纵欲,也不能禁欲,因为那样都不合乎人性,人家怕东怕西,我不能不说我就是不怕,呵呵,那你就是,其实老实讲,你如果都不怕,所有人都怕你,一个不怕死的人,是所有人都害怕的对象,所以你不能说,哎呦,你们怕我不怕那你不能这样说,不可以,你们怕,我也怕,但是我的怕的感觉跟你们怕的感觉不一样,表面看是一样,甚至于我还不如大家,可是我真正的内心我是很清楚的,他们都困于那种无谓的那种多余的,那种自找苦吃的东西,为什么有些人一定要吃鲍鱼?有些人一定要打高尔夫球,什么道理?到底是什么道理?我相信一般人都不知道什么道理,老子是很知道的,这些人心里是一个恐惧说,人生不如意时常八九啊!你不要看我现在有钱,随时会变成没有钱,所以我趁现在有钱,我就打高尔夫球给你们看,我趁着有钱,那我就上电视说我有20个一跟你们说一下,因为我很快就要下去了,可是我们修道人不会呀,因此呀一般人有这些区别,我们修道人尽量不要有这些区别,人家怕这个怕那个,我们也怕,但是我们的怕跟人家的怕不一样,我们会把它淡化,让他区别不是很明显,这样才叫做修道,不然怎么叫做修道呢?那他怕我们还是搞不清楚,下面她就用更具体的形象来举例,

荒兮,其未央哉

荒:广跟大的意思,一般人ta所畏惧的,实在是太多了,

其未央哉,未央是没有尽的,未央:无穷无尽,他怕的越来越多,那他本性就受到压抑了,他就不敢表现他自己的原来那种诚朴的样子,你看你讲几句纯直的话,人家就笑你,哎呀你跟没有读书一样,讲话应该也有艺术应该这样讲啊,声调要怎么样啊,手势要练习呀,你看现在人都走这一套,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

众人都是往来奔波,但是她觉得很乐,好像天天都来享受那种三牲礼,什么三生里?就是猪,羊,牛,搞起,这是很盛宴的,你看现在人是不是这样?今天吃山珍海味,明天吃很高档的餐饮,后天又吃那种很稀奇古怪的东西,

如春登台

天天就好像春天呀在台上去看那些美丽的景色,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声色跟娱乐,唱卡拉OK啊!打高尔夫球啊!然后旅游度假,这是一般人都这样过的日子,

我独泊兮

我这个修道人啊,就好像我独泊兮

泊:淡泊恬静

我们今天好多人讲淡定淡定,但是我看了半天,好像这些讲淡定的人,好像他自己也不淡定,这就是形式化这就叫形式化,学不来的,你要发乎内心淡泊我没有这些欲念,你们要玩,我也不禁止,但是我也不羡慕你,你吃鱼翅,鲍鱼,燕窝,你天天吃的很好,我也不会说你们这些人怎么样怎么样讲?一大堆说不应该,我也不会,也不会说,哎呀,你们太好了,我没有你们这个福气,我也不会,这样的话,你那个修道就比较有成果了,

其未兆

我连一点兆头都没有,行道的人,修道的人,他没有这些恐惧,吃了会胆固醇高,他也没有,不吃会怎么样?他也没有,你们很热衷的东西,对他来讲都很淡伯,淡泊到什么?

如婴儿之未孩,

好像那个刚刚出生的小孩还没有成长到孩童,那么天真无邪,但是我已经是成年人,所以老子一天到晚都说,我们什么时候?,能够回到我们婴儿的那种状态,那你修道就真的有成就了,

婴儿就是老子常常用的一个形容词

他在告诉你柔弱无欲,婴儿:柔弱无欲,

你看她很柔弱,可是他到处滚来滚去,他不会受伤,小孩就不一样,小孩一动就受伤,婴儿他不会受伤,婴儿呢?他只是想哭的时候就哭了,他饿的时候就哭了,因为他不会讲话,所以我们照顾婴儿的时候,不要他一动你就抱他,那是大人不对,你听到小婴儿在哭,你要过去看看,是不是尿布湿了?是不是吃饭的时间过了?喝奶的时间太久了?还是不是有什么地方?他躺的不舒服你把他调整调整,她就很高兴了,那你就不要管他了,你管他干什么?没有啊,动不动就抱,抱到最后,他就知道了,哦原来我哭就有人会抱我,那她就天天哭啊一天到晚24小时的哭,然后你每一天每一个人都轮流抱,然后一直骂,自讨苦吃,

我再把这个说一遍,老子的意思是说,这些东西的好坏,跟我们无关,因为什么?因为各人过各人的生活,你走你的道,我走我的道,因为道太大了,为什么要大家都走那个很偏窄的独木桥呢?没有必要,挤成一团,不需要,但是我们彼此尊重,个人过个人的生活,我既不厌恶你,我也不羡慕你,我不骂你,你也不要骂我,反正什么?四个字就讲完了,自作自受,一切都是自作自受,那你管这么多干什么呢?

累累兮,若无所归,

你看婴儿,他没有欲念,她没有自我,所以他漫不经心的,懒懒散散的,他根本没有目标,他要目标干什么?那就是自由自在,但是一个人,如果一辈子像那样的漫不经心,懒懒散散,那像人吗?这就是老子特别要告诉我们的,你要长大,你要做事,你要学习,但是你时时刻刻要记住,那才是你的本性。

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

别人他什么都有,但是那些有的是什么?都是多余的,你看衣柜,一打开来,100套西装,你今天能穿几套?,一套,那你是比较幸福,还是比较痛苦?为什么?因为你挑来挑去,搞了半个小时,不知道穿哪一套好,别人只有一套,啪一下就出去了,

众人皆有余,大家都追求者很多,根本是多余的东西,

而我独若遗,

我呢?我好像都不追逐,我东西都遗掉了,我本来有多少?我只有那么多,其他的,人家有的我都没有,人生哪,一定要有些遗憾的,要有所缺失,你不要求全,球权就是众人皆有余,我有一个房间,不够,我还要有书房,有了书房,不够,我还有要练书法的地方,还不够,我要这个要那个,最后才发现,糟糕了,真的都是多余的,你看现在的建筑师,都没有办法让我们五代同堂的一个,我不好意思说,他是存心的,但是最起码他是无意间造成的,本来中国人一家人在一起,呵呵,乐乐,现在不行,分了,外国人有这个套房,我们也要套房,有主卧室,我们也要主卧室,我请问你,你主卧室,是给你自己住,还是跟你父母住?我就问你这一点就好了嘛,你给父母住,那你觉得,我这一辈子好像长不大了一样,连个主卧房都没,你给自己住,那就摆明了,不孝,所以很多建筑师,他没有去想这些问题,盲目的……外国人没有,外国人都是小家庭,一个主卧室就够了,中国人呢?最起码三代同堂,你怎么去摆平这个事情?

我好像不如人家,实际上,我本来有的已经够用了,我甚至于我本来有的我都丢掉,因为什么?因为我为道是日损,损之又损,损的我几乎什么都不要,我就过的很安然,那我才是真正的自由自在,你看那个修道人,他把头发一扎,随时可以放,他就一套衣服,从头到尾就可以了,要打架,腰带一绑,打……现在不是,运动运动的服装,见客见客的服装,晚上要参加舞会,赶快又换一套,老口口声声节省能源,你节省什么东西啊你?一天换好几套衣服,还好意思,讲节省资源,绿色生活,都是骗人的

沌沌兮,我愚人之心也哉

我们要注意老子所讲的,愚人之心,而不是愚人之行,如果我的行为,跟那个笨笨的人一样,跟那个愚夫一样,那我算什么修道?他用愚人之心就是说,我所表现的不是真的愚蠢,而是我有了真知以后,我就知道,我不争,我无为,才自然,现在大家都在都争,你说不争,你不会吃亏吗?其实大家只要听懂这三点,你自己就有感觉了

第一点,我非争不可,就表示我什么?我福气很薄嘛,我没有什么福气嘛,我已经三天没有吃饭了,我已经饿三天了,如果这碗饭我还没有吃到,我就饿死了,那这种人太凄惨了,我不争,我没有损失,就表示我服气很够,而这衣服你们看好就拿去,我也不需要,就表示我衣服很多,我就算只有一套,但是我觉得我够用了,衣服等穿破了,再买,还来得及,你买那么多干什么?一下不流行了,一下被虫咬破了,一下子又皱的一塌糊涂,那不是增加麻烦吗?所以我是什么?我是有了真知,我了解道以后,我才会表现的好像笨笨的,我不是真笨,这样才叫做我愚人之心也哉,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

你看找找跟昏昏,他是相对的,一般的人很聪明,我呢?好像很糊涂,一般人的聪明是自己骗自己啊!他那里聪明?我糊涂,就是我什么?我不要去惊动别人,要保持我修道人深不可识的面貌,不要让人感觉到哎呦,我了不起,我没有,

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你看叉叉跟闷闷,他又是相对的茶茶就是我看的很清楚,其实看的很清楚的人,多半是主见太深,闷闷就是我所有东西都是深藏于内我不显于外,因为我怕惊动你们,让你们感觉到怎么你跟我的看法不一样?那你受不了,我没有,我心里头很清楚,但我表面上很随和,这个叫做装糊涂,不是真糊涂,中国人最讨厌真糊涂的人,中国人最喜欢装糊涂的人,因为你装糊涂,你跟任何人都没有压力,你有什么压力?不行,我比你懂,这个我在美国学过过了,呵呵你吓唬谁?我们从老子这样比来比去,就应该知道什么叫做圣,凡,同,有时候圣人他只是装了一个样子而已,就因为他内心很空虚,他生怕人家看不起他,就是撞了一个样子,而真正内心有涵养的人,他内心很实在,很充实,他根本不在乎,你看我穿的衣服破了,破了又怎么样?衣服总会破的,哎呀,你这个几年前都流行了,我根本不在乎什么流行,人去追求,那干嘛呢?,那一般人很难做到,这就是修道人了不起的地方

湛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

湛是沉静,但是湛他又是波浪四起,这个沉静跟波浪四起怎么会连在一起呢?因为海都是波浪四起的,可是海是很沉静的,只有海才能经得起波浪四起,可他始终很平静,一般的小盆子,波浪四起,它就翻掉了,水就扑出来了,你随时去看大海,他都是波浪四起,但是我们都说海洋是平静的,大家要知道水平是不平的,这在易经里面讲的很清楚,平就是不平,不平,你又不当一回事,他才叫平,如果非平不可,那你一辈子就找不到了,那就是死水,

飂兮若无止

止是什么?止是超越了你的物质欲望,才叫止,我是高空中的风,那个风很高,任何树都挡不住,任何房子都挡不住,因为我都比你高,就告诉我们,我的精神是自由自在,好像是高空中的风,谁都挡不住我,就是说你任何的物欲,都挡不了我的自由自在,大家读老子的书,你要用你的想象力,去想象这些事情,

今天高楼大厦很多,风来都被挡住了,所以我们总觉得怎么越来越闷呢?怎么空气越来越不流通了?那就是每一个人,

众人皆有余,众人皆有余所造成的,你高我比你更高,你大我比你更大,这就造成一点回旋的空间都没有,每一个人压迫感都很大,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

有以就是有用,一般人都非常有用,我很有做,我很优秀,我表现的比谁都好,我呢?行道人呢?顽鸣,不灵,好像没有受过教育一样,

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我跟别人不一样,而为什么不一样呢?因为贵食母,因为我所重视的是什么?而贵食母,就是生养我的父母,中国人讲父一定有母,讲母一定有父,我们是分不开的,不像西方人那样分的很清楚,而贵食母,我很重视道,我已道为贵,其他你们在追求物欲,对我来讲没有什么了不起,我们修道人,有钱没有钱都是道,这一段我们在后面还会再道德经里面听的很清楚,我们不是没有感觉,而是我们的感觉真的如同现在人一般人所挂在嘴边上的很淡定,但淡定不容易的,不是嘴巴讲就能做到,因此,下面老子就告诉我们一个叫道的生机妙有,你要好好参一参,谢谢大家。

2. 老子《道德经》:第18章解读,这不曲解得太严重了吗

【 原文 】

大道废,有仁义;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 注释 】

大道废,有仁义:大道废驰,仁义才显现。(冯友兰说:“大道废,有仁义”并不是说,人可以不仁不义,只是说,在“大道”之中,人自然仁义,那是真仁义。至于由学习、训练得来的仁义,那就有模拟的成分,同自然而有的真仁义比较起来就差一点次一级了。老子说“上德不德,是以有德”,就是这个意思。)

六亲:父、子、兄、弟、夫、妇。

【 今译 】

大道废弛,仁义才显现;家庭不和,孝慈才彰显;国政昏乱,忠臣才见出。

【 引述 】

鱼在水中,不觉得水的重要;人在空气中,不觉得空气的重要;大道兴隆,仁义行于其中,自然不觉得有倡导仁义的必要。等到崇尚仁义的时代,社会已经是不纯厚了。

某种德行的表彰,正由于它们特别欠缺的缘故;在动荡不安的社会情境下,仁义、孝慈、忠臣等美德,就显得如雪中送炭。

【 他说 】

从第十七章的道的层面与相关中国历史哲学的演变角度来看,我们可以看出老子思想的特殊之处。老子的历史哲学与儒家的观念,乃至一般社会人生的态度,另成一格,大异其趣。从前面所说的天道自然,到此,他便提出反对仁义和智慧等的语句。只从文字上看,他是说,中国文化从上古以来,就是一个道,道衰微了,后来的人便提倡仁义道德,结果越强调越糟糕,适得其反。其次,老子也反对智慧。换句话说,知识越发达,教育学问越普及,人类社会阴谋诡诈,作奸犯科的事也就越多,越摆不平。接着,他举出更明显的理由,“六亲不和有孝慈”,在家庭中所谓的六亲,那便是父母、兄弟、夫妇,彼此之间有了矛盾、冲突,才看得出来:何者孝?何者不孝?

如果家庭是个美满的家庭,一团和气,大家和睦相处,那么个个看来都是孝子贤孙,根本用不着特别标榜谁孝谁不孝。如果家中出了个孝子,相对之下,便有不被认同的不孝之子,这其间问题就大了。因此说,六亲不和,才有所谓的“父慈子孝”。我们若是深入研究中国文化特别标榜的“二十四孝”,将发现许多值得讨论的问题。比如拥有大孝美名的舜,其父母可以说不伦不类,很不像话,充分显示了舜的父母,是处在一个问题家庭中,是非不断,非常悲哀,因此舜才成为第一孝子。老子并不喜欢这样,由于一个人的坏,衬托出另一个人的好,那是不幸的事,他希望每个家庭都和乐幸福。

“国家昏乱有忠臣”,同样道理,老子不希望历史上出太多的忠臣义士,忠臣义士并非好现象。我们历史上所谓的忠臣,如岳飞、文天祥、史可法等人,皆为大家所景仰,因为他们对国家民族忠心耿耿,临危受命,连个人宝贵的生命,都可牺牲。然而,这些可歌可泣的忠臣事迹,无不发生于历史混乱、生灵涂炭的悲惨时代。一个忠臣的形成,往往反映了一代老百姓的苦难。假使国家风调雨顺,永处太平盛世;社会上,大家自重自爱,没有杀盗淫掠之事,那么岂不个个是忠臣、人人是好人了吗?因此,他主张不需特别赞美某人好、某人不得了。

“愿天常生好人,愿人常做好事。”便是老子此意,也才是天大的幸福。

老子这几句话,从字面上粗浅一看,似乎非常反对儒家提倡仁义道德,但有几点我们必须注意。

第一,老子在世的那个时代,正是春秋时期,社会面临转型时的种种变动,一个新社会形态逐渐形成,这中间产生了很多病态的现象。老子在此病态社会中,体会出他的人生哲学,才会有这样的说法。他的话,乍看起来是唱反调,但仔细研究一下,这正是一种非常宝贵的正面教育。

我们可以另外举一个反证。例如把孔子作的《礼记》中的《礼运篇》,加以整体研究后,就会发现孔子亦有老子这样的看法。中国文化素来重视道德的价值,《礼记》中的《礼运篇》已经表达得很清楚。所谓的“德”乃归于“道”中,德是道的用,道是德之体。而这个道又是什么呢?老子自己认为道就是自然,但是由远古到黄帝的时代,人为的一切,已经渐渐不合于道了。

第二,从黄帝以前的远古史来看,在《列子》书中,假托黄帝本身梦想的文章,便是梦游“华胥国”,这是不是真实的故事,此处暂且不加讨论。文中提到,黄帝作梦,到了另外一个国家,那里到处太平安详,没有任何不幸之事,是人类盼望中的天国。这篇“华胥梦”等于中国文化所向往的理想国。其他像柏拉图的“理想国”、莫耳的“乌托邦”,乃至佛家的“极乐世界”、基督教的“天堂”,都是其来有自,反映了这个世间的人类,苦难重重,无时不在斗争战乱中,因此人们便自然而然地追求另一个幸福圆满的境界。而老子所谓的大道,正代表了它的内涵与精神。

其实,老子讲“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的说法,未免失之太刻薄,但这也是爱之心切,所以责之更严。孔子在《礼运篇》也讲得差不多,只是表达方式不同而已。此即儒道二家的态度差别之处,但是道理是相互贯通的。

孔子在《礼运篇》上说:“故用人之智去其诈。用人之勇去其怒。用人之仁去其贪。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贫苦,人之大恶存焉。故欲恶者,心之大端也。人藏其心,不可测度也,美恶皆在其心,不见及色也。欲一以穷之,舍礼何以哉!”人有了智慧,智慧的反面就是奸诈,用得好就是大智大慧,用歪了就是老奸巨猾,全在一念之间。因此孔子强调“用人之智去其诈”。而大勇的人,往往气魄大,脾气也大。大勇的反面,就是多怒,佛家称之为“嗔”。假使一个大英雄、大丈夫,没有暴烈的坏脾气,那就很可贵了。“用人之仁去其贪”,仁慈本是件好事,但是仁慈太过了,变得婆婆妈妈,待人接物软塌塌的,心理上难免有一种不自觉的贪恋、执著。因此,能够保持一片仁慈博爱之心,而无这层贪着之念,那便不会发生不良的副作用了。从这里,我们已可明确地看出,老子的“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其意和孔子所讲的道理,并无矛盾冲突之处,只是文学的手法不一样而已。

孔子又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吃好的、喝好的,以及喜欢男女间的关系,这是人生根本的欲望。“死亡贫苦,人之大恶存焉”,至于死亡和贫穷痛苦,那天底下的人都害怕,都讨厌碰上。所以,“故欲恶者,心之大端也”,一个人爱好追求饮食男女的享受,逃避死亡与贫穷的来临,这是心理现象的根本。但是,“人藏其心,不可测度也”,人的思想、念头,从外表是很难看出来,也很难测验得知的。一个人动什么脑筋,打什么主意,心地善与不善,只要不表现于行为,有谁会知道?“美恶皆在其心,不见及色也”,一切的好坏,全凭他心念的变化,根本没有颜色、声音可资辨别。所有的动机想法都深藏在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那么,“欲一以穷之,舍礼何以哉”,要把这些人心的根本问题加以整理、统一,使之去芜存菁,转劣从良,恶行成善举,除了“礼”——文化教育外,还有什么办法呢?

整个比较起来,孔子代表儒家的思想,与老子代表的道家思想在理上是一贯的。现在再作更进一步的说明。我们中国讲“仁义”思想,春秋以前也有这种观念,但很少刻意提倡。为什么?那时社会上背情绝义的病态较少。我常说,中国文化里头,经常提到“孝道”,与世界其他文化相较,孝道是中国特有的优点,其高明可贵之处,无可置疑。但这同时也说明了,这几千年来,我们不孝之举太多了,因此孔子才不得不提倡孝道。同样地,社会上不仁不义的故事层出不穷,所以圣贤们才用心良苦,提供这服“仁义”的药方,希望社会有所改善。孔子是个文化医生,他把当时文化中的疑难杂症诊断出来,投以对症的药石,尝试解决这些令人头痛的问题。

老子也是个医生,但他是研究医理的医生,也就是医生的医生。他认为儒生们开的药方,对是对,但是药吃多了,难免又会出毛病,副作用在所难免。光讲仁义道德,说得天花乱坠,有人自然要加以利用,做出假仁假义、欺世盗名之事,结果弄巧成拙,照样害人。春秋战国时代的社会病态最为严重,强调仁义,便最积极。老子身处其境,讨厌这种风气,所以从反面来对症下药。

他说:“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智慧与奸诈,乃一体两面,一线之隔。聪明与狡猾、老实与笨蛋,根本是息息相关的孪生兄弟。诚实的智慧合于“道”,用之于世,为人类社会谋福造利,那就对了,名之为“德”。道是体,德是用。然而,诚实虽是好事,若是用不得当,那也会适得其反,坏了事情。

老子这段话,干万不要随随便便看过。近几十年来,我发现有人研究老子,读了此章之后,不作深入一层的体会,便骤下错误的评语说,老子反对仁义,反对智慧,反对作忠臣,反对作孝子。这不曲解得太严重了吗!其实老子并不反对这些,他只是要我们预防其中可能产生的不良作用而已。

每一件事,皆有其正反两面,我们同时必须考虑到。或者时间久了,思想搞不通,走了样;或者某一个观念流行多年,时迁境移,已不合宜,并且流弊丛生,失其原意,这就要懂得《大学》的“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的道理了,此时必须知道变通。所以,老子的思想与《易经》的思想是一样的,都在一个“变”字。

《易经》有五种学问——“理、象、数、通、变”。“理”是哲学的,《易经》每一个卦,背后皆有其哲学道理。“象”,一件事物,一个东西,都有它本身的现象。比如虚空,也有它的现象,空空洞洞,不可捉摸。每一种现象的发生,必须有其形成的哲学道理。而这“理”和“象”二者,也可以借数字符号来表达、整理。那便是“数”了。“理”、“象”、“数”是《易经》三个根本所在,必得将之透彻研究后,才知道“通”,只知“理”,不通“象”、“数”;只知“象”、“数”,不通“理”,都不行。要样样深入,全部融会贯通,方能达“变”,方能洞烛机先,随时知变、适变、应变。知道变,而能应变,那还属下品境界。上品境界,能在变之先,而先天下的将变时先变。等到事情已经迫在眉睫才变,那也恰恰只合于变通而已。老子对仁义、智慧所提的这番道理,也属于变通的一种。

从本章内容收获了什么?欢迎发表评论,大家一起交流!

文章说明:内容参照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南怀瑾《老子他说》;

3. 调理脾气修心养性的书有哪些

1、《曾国藩家书》

这本书是曾国藩与其亲友之间的书信来往汇集而成,书中事无巨细地描述了一个在官场打拼的读书人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小事,如何修身,对自己如何自律,如何反省自己的过错。

4. 道德经中最狠的一句话

道德经》里最狠的一句话:

1、脾气不好,不惯祖宗,你怎么对我的,我就怎么还回去,都是第一次做人,凭什么让着你,不要仗着你和我的关系就肆意妄为,我不是对谁都有好脾气。

2、如果喜欢占八分,那么自尊留两分,我爱你但我也需要爱自己。祝你混得风生水起,也祝我的孤独择日而止。

3、当你努力成辉煌,万人拥护为帝王,当你落魄悔断肠,身边一群白眼狼。

4、真正的牛逼不是你认识多少人,而是你患难的时候还有多少人认识你。

5、小时候总怕别人不喜欢我,拼命迎合讨好,被人误会恨不得抓着对方衣领解释三天三夜。现在越活心越大,不喜欢就不喜欢,大路朝天各走一边,我这么可爱有趣,好同情你不能和我做朋友。

6、药可以乱吃,话不能乱说,脑子和教养,希望你有一样。姿吵消

7、人生就是该乐观点儿,即使身处地狱,你也收获了魔鬼的身材。

8、我的内心,远比你想象的要强大。

9、太讲究理智,容易与人产生摩擦;太顺从情感,则会被情绪左右;太坚持己见,终将走入穷途末路。

10、如果有一天,你怪我没有好好爱着你,你要记得,是你没有好好珍惜过我,谢谢你的无情,练就了我的绝情。

11、对一个人最好的报复,就是把他当碰晌成路人甲。

12、人迹知生就像一场舞会,教会你最初舞步的人未必能陪你走到散场。

13、别跟三观不一致的人争执,别向不关心你的人诉苦,别对不喜欢自己的人讨好。

14、至此,你我陌路,纵有千般不舍也不过是喜欢过而已。

15、别为了那些不属于你的观众,去演绎不擅长的人生。别人怎么看你,和你毫无关系。你要怎么活,也和别人毫无关系。

16、你要相信时间,最终你会把那个如命的他忘得彻彻底底一干二净。

17、你喜欢什么样的我,我可以演给你看。

5. 《道德经》里最霸气的一句话是什么

《道德经》里最霸气的一句话:

1、脾气不好,不惯祖宗,你怎么对我的,我就怎么还回去,都是第一次做人,凭什么让着你,不要仗着你和我的关系就肆意妄为,我不是对谁都有好脾气。

2、如果喜欢占八分,那么自尊留两分,我爱你但我也需要爱自己。祝你混得风生水起,也祝我的孤独择日而止。

3、当你努力成辉煌,万人拥护为帝王,当你落魄悔断肠,身边一群白眼狼。

4、真正的牛逼不是你认识多少人,而是你患难的时候还有多少人认识你。

5、小时候总怕别人不喜欢我,拼命迎合讨好,被人误会恨不得抓着对方衣领解释三天三夜。现在越活心越大,不喜欢就不喜欢,大路朝天各走一边,我这么可爱有趣,好同情你不能和我做朋友。

6、药可以乱吃,话不能乱说,脑子和教养,希望你有一样。

7、人生就是该乐观点儿,即使身处地狱,你也收获了魔鬼的身材。

8、我的内心,远比你想象的要强大。

9、太讲究理智,容易与人产生摩擦;太顺从情感,则会被情绪左右;太坚持己见,终将走入穷途末路。

10、如果有一天,你怪我没有好好爱着你,你要记得,是你没有好好珍惜过我,谢谢你的无情,练就了我的绝情。

11、对一个人最好的报复,就是把他当成路人甲。

12、人生就像一场舞会,教会你最初舞步的人未必能陪你走到散场。

13、别跟三观不一致的人争执,别向不关心你的人诉苦,别对不喜欢自己的人讨好。

14、至此,你我陌路,纵有千般不舍也不过是喜欢过而已。

15、别为了那些不属于你的观众,去演绎不擅长的人生。别人怎么看你,和你毫无关系。你要怎么活,也和别人毫无关系。

16、你要相信时间,最终你会把那个如命的他忘得彻彻底底一干二净。

17、你喜欢什么样的我,我可以演给你看。

6. 道德经关于生气发脾气的

水利万物而不争,生气发脾气是因为有争的心,能放得下就不生气不发脾气。老子有三宝:一曰慈 二曰俭 三曰不敢为天下,有此心,就不易生气发脾气。

热点内容
什么道德问题 发布:2025-01-13 07:29:46 浏览:392
法律硕士非法学两年制 发布:2025-01-13 07:26:04 浏览:290
律师杨军 发布:2025-01-13 07:16:54 浏览:149
法治实残 发布:2025-01-13 07:15:18 浏览:311
民法素材 发布:2025-01-13 06:38:02 浏览:162
罗马法对民法的影响 发布:2025-01-13 06:25:34 浏览:567
增资经办人法律责任 发布:2025-01-13 05:29:32 浏览:666
法律硕士辅导班招生 发布:2025-01-13 04:50:05 浏览:336
经济法概论自考试题 发布:2025-01-13 04:28:41 浏览:789
劳动法里的工作时间包括 发布:2025-01-13 04:13:12 浏览: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