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经与教育

道德经与教育

发布时间: 2020-12-30 10:05:51

A. 道德经对中国下一代的教育到底有多大意义

首先要真正理解传统文化和道德经。并且要尊重道德经。
我个人观点:在内物欲横流,容人心浮躁的时候。道德经的无为以无不为等等思想其实是很有教育意义的。
我的有些朋友说《道德经》是教人学做傻瓜的一部书。
其实如果带着有色眼镜或者自己的“个人角度”来看,任何的经典都有可能成为糟粕。
然而有些人就是喜欢在鸡蛋里挑骨头。就像有些学生不去好好吸收老师传授的知识,而专门把心思用在老师的毛病上。结果什么都学不到。
《道德经》有这么一句:“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有多少人喜欢去做“上士”,又有多少心甘情愿做“下士”呢?可是“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那么老子是在赞扬一种“上”还是“下”呢?

B. 道德经的教育管理智慧体现在哪些方面

道德经的主要思想是道法自然。
意思是要符合客观规律。
其实这是一种化繁为简的思想。

C. 如何在课堂中运用道德经的教育智慧

处理课堂突发事件,前提要有爱心和耐心,其次要讲究艺术和方法。作为一个教师要“多用情,少发火”。要以情感人、亲切和蔼、心平气和。由于课堂教学环境的不同,出现的课堂偶发和突发事件的类型也有所不同。

D. 老子的教育思想是什么

老子在《道德经》第三章里,提出了他的“无为”思想。老子主张“不尚贤”、“使民无知、无欲”,设想要人们回到一种无矛盾的“无为”境界。老子崇尚“无为”,主张顺其自然,合乎天理,否定有神论。是当时较为先进的思想之一。

老子思想主张“无为”,《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

《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是为“反者道之动”,“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他关于民众的格言有:“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中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道德经与教育扩展阅读:

一、无为而治的适用范围

1、治理国家

无为而治是道家的治国策略,所以治国是无为而治的第一应用。

为了贯彻无为而治的方针 ,各级政府官员既要抛弃各种政绩主义和形式主义,也要抛弃“为人民谋幸福“、“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等仁政理念,宽刑简政、轻徭薄赋、与民休戚。

尽量靠万民的自为无为无不为,靠万民的自治无治无不治,自己做好必要的服务工作即可;同时有所为有所不为,充分信任和依靠下属,让下属去完成各项工作,自已主要做好识人用人的工作。

2、企业管理

无为而治用在企业管理上,要求企业管理者从琐事中跳出来,主要抓好企业发展战略和识人用人的工作,至于具体的研发、技术、生产、销售等工作,要充分依靠员工和下属来做。

高层管理者,要想真正做到在大事上有所为,而在小事上则有所不为,就必须实行“君无为而臣有为”的管理方法,才能达到“君逸臣劳国必兴,君劳臣逸国必衰”的管理目的。

3、教育领域

无为而治用在教育领域,要求老师和家长一定要尊重孩子的天性,充分信赖孩子的能力和发展潜力(即道家的自化能力),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试、去学习、去探索、去发现,甚至去破坏,哪怕他会失败会犯错误也不要紧。

因为他会从这些失败和错误中学到很多东西,老师和家长要做的,就是给孩子创造必要条件,并做必要的辅助工作。

二、世界影响

老子的著作、思想早已成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宝贵财富。其影响包括政治、文化、科学、宗教等等方面。据元朝时的不完全统计,先秦以来,研老注老著作至元朝时就超过三千余种。

欧洲从十九世纪初就开始了对《道德经》的研究,到二十世纪的四五十年代,欧洲共有60多种《道德经》译文,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尼采,俄罗斯大作家托尔斯泰等世界著名学者对《道德经》都有深入的研究,并都有专著或专论问世。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在世界文化名著中,译成外国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是《圣经》,其次就是《道德经》。

老子誉有东方三大圣人之首,美国《纽约时报》评为世界古今十大作家之首。自古有“老子天下第一”之称。

E. 论语中有关之学与教育方面的警句八则,论语中有关修身养性及处世之道的警句八则,道德经中精辟语句八则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内亦君子乎?
2、君子食无求容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根源游学罗浮山养身之行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学而不思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F. 读《道德经》,给今天的语文教育带来怎样的启示

我简单说一下《道德经》的作用:
1.告诉人们什么是自然规律
2.告诉人们什么该做,什版么不该做
3.告诉人们该做的权应怎样去做(不该做的当然就不要做)

老子把世界看得很透,所以才能写出这么好的《道德经》
想要真正了解老子的思想,必须有很高智慧和悟性

G. 老子他在教育方面有何贡献

《道德经》是中国文化瑰宝,学习它有助于我们学习中国文化、了解中国历史

众所周知,《道德经》是我国古代道家哲学的主要经典。作为一本伟大的哲学著作,其思想曾以各种方式渗透到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的各个角落,对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产生过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在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都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被学术界称为中国哲学的主根、东方文化的瑰宝,被公认为学习中国文化特别是中国哲学的一本好教材,了解中国历史特别是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如“文景之治”等的文化背景的关键,并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推崇,是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学习《道德经》,不但可以使我们对道家哲学和道家思想有一个基本了解,为我们进一步学习中国文化打下基础,而且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增强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进而激发我们的爱国主义精神。

2) 《道德经》是善人的哲学,学习《道德经》可以纯洁我们的思想、净化我们的心灵、提高我们的道德修养

作为一本专门提倡和指导人们修道修德,以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为目的的哲学著作,《道德经》可以说是善人的哲学。它以大部分内容劝告人们要慈善俭朴、谦虚处下、忍让不争、公正无私、淡泊名利、知足常乐;教导人们要诚实守信、和蔼可亲、和平相处、互相帮助、宽容大度、以德报怨、先人后己、舍己为人;鼓励人们无为守静、顺其自然、清心寡欲、修道修德;告诫人们不要发动战争、不要干预自然;引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积极地面对人生……《道德经》处处都闪耀着人类智慧的光芒,句句都包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如果我们能认真学习、正确理解、真正领会,并用其来检讨我们的思想、规范我们的言行、增强我们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的自觉性和紧迫感,那么必将使我们的思想更为纯洁、心灵得到净化、道德水平得到提高,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公民道德建设作出贡献。

3) 《道德经》的思想博大精深、内容全面丰富,学习《道德经》可以启迪我们的智慧、增强我们的为人处世能力

《道德经》尽管只有短短数千言,但其思想博大精深、内容全面丰富,涉及宇宙起源、天体运行、生态平衡、环境保护、治国用兵、内政外交、为人处世、祸福进退、名利得失、胜败智谋、自然规律、学习工作、仁义礼仪、修道养生等众多方面。哲学家可以用它研究哲学,政治家可以用它治国安邦,军事家可以用它指挥战争,企业家可以用它指导经营管理,科学家可以从中寻求新的思维方式,艺术家可以从中吸取精神养料……《道德经》的思想,一旦被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当代人所接受,与现代科学和实际生产(生活)相结合,其深邃的哲理,必将启迪我们的智慧,增强我们的处世能力,进而成为推动我们各项事业向前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现实力量。

4) 《道德经》是最早的自然主义哲学经典,学习《道德经》有助于我们处理好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

众所周知,《道德经》是世界上最早的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经典,它所提倡的“天人合一”的自然主义世界观,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经济理论的哲学依据,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赞同。学习《道德经》,可以增强我们爱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自觉性,发挥《道德经》在指导我们处理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关系方面的积极作用,做到古为今用、中为洋用。

当然,不同的人,由于学习目的、方法和深入程度不同,最后获得的益处都不会一样。但是,不管什么人,只要用心去学,都会有所收获。

学习《道德经》——确实开卷有益

H. 道德经的教育管理智慧有哪些

为何是“道德经”?因为此书的内容就分两部分,除了处事之道,就是为人之专德。道即属理,所谓道理,是主外的,是一个人表露在外的才气;德即情,所谓德情,是主内的,是一个人蕴藏于内心的静气。内心需要潜修,去掉内心杂志,方可通情;外在需要勤学,补上外在知识,方可达理。——《至理贤文》的后语摘录

如果让孩子从小就受有这种种智慧思想的启迪。以通情达理为做人处事的根本。那么因有为人德情的熏陶,就会减少他的叛逆心理。因了解一些处世道理,及人生哲理,那么在思想上也就会显得更有主见。道理即智慧,有智方有才。德情即为人,做事先做人。 ————《至理贤文》的前言摘录

I. 老子的教育思想是什么

其核心思想可以简括为:道法自然,无为而治。这是因为《老子》以“道”解释宇宙版万物的演权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老子》书中有着朴素的唯物主义的观点。此外,《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
老子道德经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此外,书中也有大量的民本思想:“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J. 为啥啊义务教育学落雨却不学道德经

原因一复 道德经 是后来所制写,老子传授的没有原版文本。道德经在每个人的理解中都是不一样的,正如书中这段:上士闻道,堇能行,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若存若亡。道德经不是任何一个人能讲解的,没有固定标准,怎么让别人学,全靠个人修为和悟性,去悟。本身道德经就是讲的德和道以无的思想。所以建议有兴趣可以自己去读读道德经,以自己的思维和见解去理解这本微妙的道德经,读出属于自己的道德经。

热点内容
劳动法生病不让请假 发布:2025-04-16 17:02:18 浏览:702
经济合作社议事规章制度 发布:2025-04-16 16:39:07 浏览:563
番禺冼律师 发布:2025-04-16 16:29:30 浏览:638
药学职业道德培训 发布:2025-04-16 16:24:37 浏览:369
生物反馈室规章制度 发布:2025-04-16 16:23:27 浏览:749
杭州华硕司法鉴定 发布:2025-04-16 16:13:32 浏览:919
治安联防队规章制度 发布:2025-04-16 16:13:20 浏览:505
合同法第十五条第二款 发布:2025-04-16 16:11:57 浏览:406
法院一区五城 发布:2025-04-16 16:11:49 浏览:705
慈善法和社会区别 发布:2025-04-16 15:59:02 浏览: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