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道德模范
① 2016舒兰好人道德模范搬奖典礼读后感
一、写读后感的要诀
1、重视“读”
“感”是从读中产生的,读是感的基础.不认真读,就不能深刻领会原文的中心,就不能把自己的感想激发出来.如果拿过书来,走马观花地翻上一遍,仅仅凭着一个初步的印象,就迫不及待地动手写感想,这个“感想”往往写不好.
举例来说.有这么一个故事,说的是古代鲁国的国王得到一只海鸟.他从来没有见过这种鸟,就把它当做是神鸟了.为了表示自己对“神鸟” 的爱护和尊重,他吩咐把鸟供养在殿堂里,把宫廷里最美妙的音乐奏给它听,用最丰盛的筵席款待它吃.可是鸟呢,却被吓得神魂颠倒,举止失常,连一片肉也不敢尝,一滴水也不敢沾,这样,只三天功夫,这只鸟就活活地饿死了.
看了这个故事,怎样写一篇心得笔记呢?你如果在鲁王不懂得养鸟的技术,鸟应该如何养的问题上大发议论,即使写得再详尽也不行.为什么呢? 因为你从根本上把这个故事理解错了.这个故事其实是说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要具体对待.否则,尽管主观愿望是好的,也难免要失败.只有抓住了这一点,去联想、去议论,才能把感想写得深刻、动人.
怎么读呢?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我们首先必须熟悉下列情况:(1)写作时间.(2)写的什么,即作品的内容.要把作品中的时、地、人、事、物这几方面弄清楚,不能囫囵吞枣.写故事梗概,列提纲,这些都是熟悉作品内容的辅助手段.(3)为什么而写,即作者的写作目的.其次,要边读边想,边读边记.哪些地方使你激动不已,哪些地方使你感慨万千都不要放过去.要反复读,边读边体会文章的中心,联系自己生活的体验,加以对照、比较.为“感”做好准备.
2、“感”要专一
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如果面面俱到像开杂货铺一样,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脑地写上去,什么都有一点,什么也不深不透,重点部分也像蜻蜓点水一样一擦而过,必然使文章平淡,不深刻.所以写感受前要认真思考、分析,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去写.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写,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情节、一个人物、一句闪光的语言来写,最好是突出一点,深入挖掘,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总之,感受越深,表达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
就拿《小马过河》这篇我们都知道的故事来说.它虽然短小,但仔细体会,就会使人产生几方面的感想:①遇事要多动脑筋、认真分析,不能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②实践出真知,水是深是浅,要亲自去试一试,“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 就要亲口尝一尝.”③老马教子有方,放手让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不溺爱,不娇惯;当孩子没有完成任务时,不讽刺,不责怪,而是循循善诱,耐心指导.
仅就对这三方面的感想来说.一篇心得笔记最好只选择其中的一两个方面写透彻,写深刻.
3、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
“读后感”当然是先“读”而后有“感”.你读的是哪本书?你是对这本书中的哪个问题发表感想,这些都需要交代一下.如果对原文一字不提,上去就写感想,就会让人摸不着头脑,不知道你的感想是怎么来的.另一方面,有的同学在写读后感时,用大量的篇幅去复述原作的内容或事例,只在结尾发表几句感想.这样写就会变成向别人介绍某一本书.因此,读后感中既要写“读”,又要写“感”,但文章的“感”一定要比“文”多.
二、读后感的写作
1、写作方法:
写体会式的读后感方法很多,但最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联系实际分几点具体地写出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另一种是先概括原文的主要内容或情节,再抓住主要内容中感受最深的部分写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2、写作顺序:
在结构上,常见的有这两种写作顺序:
概括式提示“读”→抒写感受→回扣到“读”
或者简单介绍文章之后,把主要内容分散写,夹叙夹议.用一处原文来谈一点感想,这种方法必须注意前后衔接.
3、写作技巧:
(1)读后感的题目.
最简单的题目是“读《××××》有感”.你想醒目一点,可以抓体会中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如《见义勇为是一种美德》就是如此.
(2)“感”的内容.
首先提醒大家,感受一定要和文章的主要内容相符,否则就会闹笑话,文章的主要内容假如是讲的认真学习,可你谈的体会却是热爱劳动,文不对题,完全不符要求,这一点也是写读后感难把握的一点.另外在联系实际谈感受时,可以打开你想象的闸门,从古到今,从近到远,从中国到外国,从自己到别人,看到的、听到的、正面的、反面的,只要与文章的主要内容有关系,能够帮你说明问题的都可以写.
让我们举例来说:
例1、《凡卡》读后感
今天我们学习了《凡卡》这篇课文,我感受很深.
《凡卡》一文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在一八八六年写的,当时正是俄国沙皇统治最黑暗的时期,人民过着苦难的生活.九岁的凡卡·茹科夫,三个月前被爷爷康司坦丁·玛卡里奇送到鞋匠阿里亚希涅那里做学徒,他在这三个月里受尽了折磨,睡在过道里,老板和老板娘为一点小事就要毒打他,伙计们也捉弄他,每天只能吃一点面包渣,他没有衣服和鞋穿,没有亲人,没有快乐.他给爷爷写信,请求爷爷把他接回去,但这只是梦想.凡卡的生活多么悲惨呀!
读完这篇课文我很受教育.我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建设好我们的祖国.
【简评】
看了这篇读后感同学们会有一个共同的反应,这文章写得太空洞了.读后感,重在写读后的感受,而不是对原文的介绍,而本文的小作者所描述的大部分是课文中的内容,至于看到这些现象联系实际,与自己进行对照比较则一点没谈.尽管开头结尾都分别高呼读了这篇课文很受教育,感受很深,但却见不到下文,给人以风大雨点小的感觉.
例2、《凡卡》读后感
我一口气读完了《凡卡》这篇课文,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我哭了,我为九岁的凡卡过着非人的生活而感到痛苦,我仿佛看到了凡卡又在挨打挨骂.
凡卡太可怜了,他才九岁,一个和我们同龄的儿童,却受着这么多的折磨,老板、老板娘动不动就打他,伙计们想方设法捉弄他.谁都知道,孩子只有不断地增加营养身体才会长得结实,才会健康.可凡卡呢,早晨吃一点儿面包渣,中午喝稀粥,晚上又是一点儿面包渣,至于菜啊、茶啊,根本没有.到了晚上睡觉时,他没有床,而是睡在过道里.这还不算,每当老板的小崽子一哭,凡卡就得去摇那个摇篮,如果睡着了,还会挨老板的打.凡卡总是回想在乡下的那一段日子,虽然清苦,但身边有爷爷、有小伙伴,而现在谁都欺辱他,他真受不了了,他请求爷爷接他回去.
读到这儿,我脑海里浮现出凡卡遥望故乡向苍天哭泣的情景,我的心里真不是滋味.
如今,我们也是十来岁的少年儿童,可和凡卡相比,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我们生活在蜜罐里.每天我们都在良好的环境下学习,老师像辛勤的园丁,精心教育我们.学校为了让我们全面提高素质还给我们建立了计算机房、阅览室、语音教室、自然实验室等,每天我们都能学到许多新知识、新技能.父母为了让我们身体长得结实,天天为我们准备营养丰富的食品,我们多幸福呀!
读过《凡卡》之后,我又陷入了沉思,为什么我和凡卡同是少年儿童却过着不同的生活呢?原因是我们不是生长在同一社会中,凡卡生活在沙俄黑暗统治之下,那里是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富人终日花天酒地而穷人却度日如年穷困潦倒.我们呢?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保障了我们儿童享受幸福生活的权利,国家还为我们少年儿童立了法,《未成年人保护法》起到了保证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作用.人们常说,不能身在福中不知福,看看小凡卡,再看看自己,我们太幸福了.我要加倍努力学习,长大更好地建设我们社会主义祖国,让更多的儿童们过上更幸福的生活.
【评析】
同前一篇读后感相比,此文内容显然是丰富多了.首先小作者注重在读文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小作者以自己现实生活状况与凡卡一一进行对照,感受到自己生活环境的优越,深知自己犹如生活在蜜罐中.另外,这篇读书笔记反映出小作者认识问题的深度,他不是就事论事,而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看到了社会制度的不同,进而激发了努力学习长大建设好祖国的愿望,他的感受显得更加充实、深刻.
② 郎平是不是道德模范
个人感觉不是的,郎平是中国女排的主教练。郎平带领女排赢得世界冠军,值得尊敬,可以评为劳模,但是道德模范这一块并不是以奥运会成绩来论的。
③ 2016感动中国人物形象
《感动中国》节目自2003年2月14日首度出现在观众面前,至今已经14年。14年来,每年的春天大家都会经历这样一次荡涤心灵的感动,接受如沐春雨的浸润和滋养。14年来,先后有一大批勇立时代潮头的楷模和平民英雄由幕后走向了前台、登上了国家荣誉的舞台,接受社会大众给予他们最诚挚、最崇高的敬礼。
时势造英雄,大浪淘真金。在已经评选出的众多《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中,无论是坚守社会公平正义、除暴安良的铮铮硬汉,还是一直处于媒体公众视野的光彩耀人的明星;不管是平凡而朴实的基层农村老百姓,还是来自党政部门的人民公仆……在社会公众的眼里,他们都是人们心目中的英雄和道德模范,都是指引人们崇德向善、向上向善的精神标杆,他们的每一个故事都撞击着心灵、触动着泪点。
这是一个激昂奋进的时代,这是一个英模辈出的时代。就以刚刚当选《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为例,当大家看到南通“磨刀老人”吴锦泉尽管已是耄耋之年却始终坚持公益的画面,怎能不让人感动;当我们看到郎平为了重振“中国女排精神”,顶着巨大社会压力和自身伤病,带领中国女排时隔12年第四次夺得世界杯冠军的场景,怎不令人激动和振奋;还有创造性地研制出抗疟新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自然学奖的中国本土科学家屠呦呦;一生都在用心写歌、为民写歌、为兵写歌的德艺双馨的人民艺术家阎肃;坚守岗位28年,多次承担急难险重任务,始终无畏无悔、默默奉献祖国航天事业的大国工匠徐立平……他们或无私善良,奉献得让人感动;或拼搏进取,执着得让人感动;或舍身忘己,崇高得让人感动。他们每个人身上都闪耀着时代的精神光芒,都有一种让观众内心感到震撼的精神力量。
其实,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并不缺少模范和标杆,感动也无时不在,无处不存,重要的是如何将他们的高大形象和事迹精彩地呈现。应该说,每一次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评选和表彰,本身就是一次发现感动、褒扬楷模、宣传先进的过程,更是一次模范人物感动公众、传承道德、延伸精神的有效途径。在这一过程之中,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和互动,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越来越多的“感动”,越来越多的“感动人物”打动人心、深入人心。如此周而复始,在广袤的神州大地一次次响起“感动”的旋律。
“感动中国”唱响时代精神的赞歌,奏响了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强音。这一昂扬向上、催人奋进的主旋律,为凝聚民族精神指引了正确方向,让我们感受到了道德的崇高和伟大,见证了追求梦想的勇气和力量,担起了社会的责任与使命。
④ 贵州省道德模范人物事迹
1、杜富国,男,汉族,1991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遵义市湄潭县兴隆镇太平村人,南部战区陆军云南扫雷大队中士,2010年12月入伍。
2018年10月11日,杜富国同志在云南扫雷作业中为保护战友英勇负伤,失去了双手和双眼。杜富国为边境扫除雷患、为战友血染雷场的英雄壮举,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
2015年,杜富国主动申请到边境扫雷,3年来,他1000余次蹚过雷场,拆除2400余枚爆炸物,处置各类险情20多起。
2、雍元书,男,汉族,1948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复兴镇湄江湖村村医。
2018年3月11日晚,中央电视台《2017寻找最美医生》大型公益活动颁奖典礼播出,一位七旬老人走进了全国人民的视野,他名叫雍元书。这天,他作为贵州省5名候选人中唯一一名来自偏远山区的乡村医生,获得了“最美医生”表彰。
3、魏发府,男,汉族,1942年2月出生,贵州遵义市桐梓县大河镇石牛村农民。
1985年,已过不惑之年的魏发府,与村集体签订了绿化2000多亩荒山的合同,在海拔1000多米的大坪山展开了人生最为壮丽的搏击。30余年来,魏发府组织当地群众修通了3个村组长达10多公里的3条乡村公路,改变了当地人祖辈以来肩挑背驮的历史。
他在大坪山上造林近2000亩,植树20余万株,使得山上一度断流的山泉又恢复了水流,满足了山下数百人畜饮用水的需求和上千亩耕地的浇灌。他拥有价值2000万元的森林财富,却把山林视为生命,一直清贫地生活在大山上,无怨无悔地守护这片山林。
4、郑小雁,女,汉族,1976年12月出生,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天龙镇双硐卫生室村医。
村民郑某某是个精神分裂症患者,患病已20多年,长期被关锁在家中小屋内,妻子早已改嫁。郑某某有一儿子,自小成绩优秀,不幸于2014年也患上精神分裂症。两人均靠郑某某80多岁的父母照顾。2016年郑某某的母亲去世,仅靠父亲编竹活贴补家用。
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承担不起治疗费用,于是郑某某父子俩放弃在院治疗。郑小雁得知这一信息后,一方面多次与郑某某的前妻沟通交流,让其回来照顾孩子;另一方面积极与上级医院对接寻求帮助,不仅为父子二人免除了医药费,还坚持每周到郑某某家中监督指导,免费送药。
通过细心周到的服务,郑某某儿子病情稳定,重返校园,让这个家庭重现一份生机。
5、徐燕,女,汉族,1975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贵阳市公安局指挥中心110报警服务台主任。
1996年,贵阳市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成立,刚从警校毕业不久的徐燕成为首批16个110接警员中的一员。刚开始,徐燕和1位同事上1个班,每个班24小时。同事给徐燕算了一笔账,按一个工作日接250个电话保守计算,20年间徐燕总共接了70多万个电话。
如今,徐燕已成长为贵阳市公安局指挥中心110报警服务台主任。接听报警电话仍旧是她工作的常态,因为在她看来,尽管接处警理念在改变、方式在进步,但人民警察的神圣职责和使命没有变,自己对党忠诚服务人民的理想信念没有变。在“变”与“不变”中,她始终坚守着从警的初心,在这个平凡岗位上,用不一样的情怀带领着一帮人,守卫着万家灯火,保护着一方平安。
⑤ 2016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昨晚如约打开电视机,准时收看《感动中国20xx年度人物颁奖典礼》节目。
与往年一样的结果,在这个不平凡的“末日年”里面,又有很多已经死亡的“草根英雄”在感动着中国。他们有国之大器的精英,也有百姓草根的凡人,却都以不同的伟大事迹感动着这个麻木而又世俗的国度。
我看这个节目其实就是一个超级“催泪弹”,其威力堪比北朝鲜当局刚刚施行的那枚核弹,使人在刚刚过去这个喜庆的春节假期里,还获得有一个感受悲情的时刻。每一个获此殊荣的“英雄”其实都表演了一场悲剧,他们给自己的家庭带来的是永远的痛。一贯擅长煽情的央视就不能厚道点呀,能不能不这样矫情呢?在节目进行中,我一边观看一边猜想,我自己梳理了一下,20xx年我又被那些人和事所感动过呢?由于是同行,我首先想到了“最美女教师”张丽莉,还想到了“最美司机”吴彬,还有更多创造了许多“国之第一”纪录的人,尽管我这一票并不能有什么作用,并不能算数!
感动之余,我也有更深的思考:
1、精神的觉醒
感动中国到昨天就已经整整十一个年头了,其规模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让我们看到了国人一种从物质至上到精神至上的转变。与发展迅速的物质水平相对比,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一些精神层面的东西落后了太多太多,以至于被西方某些国家称为是“没有信仰的民族”。但是,感动中国的传承与发扬让我们看到了国人对道德发展与经济发展的思考与探索,感动中国,其实是国人对优秀精神的一种寄托,是虚无缥缈的灵魂与现实接轨的媒介,是美好品质发扬传承的载体。
2、榜样的力量人性的力量
《感动中国》,与其说是对道德模范、学术精英的嘉奖表彰,不如说是对崇高精神、优秀精神的宣扬与传播,当获奖者的事迹通过感动中国传遍大街小巷,那些曾经默默无闻的他或她俨然已经成为了亿万中国人的榜样,坐在电视机前的我们与其说是被获奖者的无私感动,不如说是被他们人性中的那种真善美感化、激励,那些崇高的精神在我们内心翻腾,化作一种独特的动力,使我们不自觉地向他们靠拢,向他们学习,社会的风气因此而改变。这就是感动中国的力量,是榜样的力量,更是人性的力量。2016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2016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3、时间的流逝带走感动
每年都有感动中国人物评选,人们选择坐在电视机前接受一次灵魂的洗礼,短短几个小时的时间,心情似乎一直很沉重,眼泪总是停不住,但典礼结束以后,人们又恢复了之前的一切,内心平静的没有一丝波澜似乎人们把感动中国变成了一种情绪的宣泄途径,把一年的泪水在短短几个小时内流干净,第二天重新回到自己的小世界,麻木不堪地活着,期待着下次感动中国。不信的话,可以扪心自问,你能叫出几位曾经感动过你的他或她的名字?大多是随着时间的流逝遗忘了吧。不管怎样,我希望被遗忘的仅仅是名字,是符号,而不是其背后蕴含的一种精神。
2016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
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xx年度人物评选活动颁奖典礼19日晚播出,自强徐汇工作站组织各街道禁毒社工、禁毒志愿者、居委干部、服务对象及其家属收看当晚直播节目,收看观众约400(学习反腐倡廉心得体会)0人。其中湄公河“10·5”案专案组在众多入选的名单中得票数名列前茅,组委会授予专案组“感动中国”年度特别致敬奖。
20xx年10月5日,两艘中国货船在湄公河泰国水域被武装人员袭击,13名中国船员全部遇害并被抛尸水中,惨案震惊世界。“10·5”案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要求尽快查明案情,缉拿凶手,给遇难者家属一个负责任的交待,切实保护我国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专案组成员在公安部禁毒局局长、专案组组长刘跃进的带领下,从全国抽调汇集了200余名精干警力克服千难万苦,开展了艰苦卓绝的侦查、抓捕工作。于20xx年4月15日,专案组果断出击,协调老挝警方抓获幕后凶手糯康集团,湄公河“10·5”案成功收网。
同时入选“感动中国”20xx年度人物的还有林俊德、陈斌强、何玥、高秉涵、高淑珍、陈家顺、张丽莉、李文波、周月华和艾起夫妇、罗阳。2016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文章2016短短的两个小时意义非常,使大家的精神得到鼓舞,为自己找到许多道德的模范,人生的标杆,他们的事迹都是普通的,积微小成伟大的事业。小人物的力量虽然微小,但是给全社会带来的一种示范却是影响深远!
⑥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2016观后感好结尾
昨晚如约打开电视机,准时收看《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颁奖典礼》节目。
与往年一样的结果,在这个不平凡的“末日年”里面,又有很多已经死亡的“草根英雄”在感动着中国。他们有国之大器的精英,也有百姓草根的凡人,却都以不同的伟大事迹感动着这个麻木而又世俗的国度。
感动之余,我也有更深的思考:
1、精神的觉醒
感动中国到昨天就已经整整十一个年头了,其规模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让我们看到了国人一种从物质至上到精神至上的转变。与发展迅速的物质水平相对比,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一些精神层面的东西落后了太多太多,以至于被西方某些国家称为是“没有信仰的民族”。但是,感动中国的传承与发扬让我们看到了国人对道德发展与经济发展的思考与探索,感动中国,其实是国人对优秀精神的一种寄托,是虚无缥缈的灵魂与现实接轨的媒介,是美好品质发扬传承的载体。
2、榜样的力量人性的力量
《感动中国》,与其说是对道德模范、学术精英的嘉奖表彰,不如说是对崇高精神、优秀精神的宣扬与传播,当获奖者的事迹通过感动中国传遍大街小巷,那些曾经默默无闻的他或她俨然已经成为了亿万中国人的榜样,坐在电视机前的我们与其说是被获奖者的无私感动,不如说是被他们人性中的那种真善美感化、激励,那些崇高的精神在我们内心翻腾,化作一种独特的动力,使我们不自觉地向他们靠拢,向他们学习,社会的风气因此而改变。这就是感动中国的力量,是榜样的力量,更是人性的力量。
3、时间的流逝带走感动
每年都有感动中国人物评选,人们选择坐在电视机前接受一次灵魂的洗礼,短短几个小时的时间,心情似乎一直很沉重,眼泪总是停不住,但典礼结束以后,人们又恢复了之前的一切,内心平静的没有一丝波澜似乎人们把感动中国变成了一种情绪的宣泄途径,把一年的泪水在短短几个小时内流干净,第二天重新回到自己的小世界,麻木不堪地活着,期待着下次感动中国。不信的话,可以扪心自问,你能叫出几位曾经感动过你的他或她的名字?大多是随着时间的流逝遗忘了吧。不管怎样,我希望被遗忘的仅仅是名字,是符号,而不是其背后蕴含的一种精神。
⑦ 获得"时代楷模"荣誉称号的有哪些人
争议最近时期的有安徽的张劼 贵州的黄大发 吉林的黄大发 福建的廖俊波等。获得以上版称号的人物都权是民族的精英、国家的栋梁、社会的中坚、人民的楷模,也是我们每个人学习的榜样模范有劳动模范、道德模范、“感动中国”人物等、“全国优秀员”称号。
张劼是安徽蚌埠市公安局特警支队一大队教导员。从警17年来,他始终坚定理想信念、传承优良家风,长期奋战在打击犯罪、应急处突的第一线,在处置各种急难险重警情中屡立战功,被誉为“特警精英”。2016年1月5日,他在处置一起危害公共安全的重大警情中,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制服暴徒,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庄严承诺。张劼曾荣获“全国五四青年奖章”“公安楷模”“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中国好人”等多项荣誉,荣立三等功2次、嘉奖5次。
⑧ 2016感动中国人物,以感动为题写议论文800字
导语:千万里,他们从天南地北回来为你送行。你走了,你没有离开。教书、家访、化缘,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你是不灭的蜡烛,是不倒的脊梁。那一夜,孩子们熄灭了校园所有的灯,而你在天上熠熠闪亮。
2月14日晚,“201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盛典”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已故的都安瑶族自治县高中原校长莫振高,与屠呦呦、郎平等10人一道当选。“校长爸爸”在感动都安、感动广西之后,感动了整个中国。
莫振高生前用他微薄的工资,以及向社会各界募捐的3000多万元善款,资助近两万名贫困生圆了上学梦,被学生们亲切称为“校长爸爸”。2015年3月9日,59岁的莫振高因病去世。
莫振高逝世后,自治区党委追授他为“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下发通知要求全区党员干部向他学习。将他的事迹作为全区“三严三实”专题教育重大典型,举
办主题情景报告会,并在全区部分设区市、高校,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巡回报告。莫振高还先后获得了第
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第三届广西道德模范、2015广西公民楷模新闻人物特别奖等荣誉。
当晚,在都安、在河池市各县(市、区),众多干部群众自发收看颁奖盛典,再次被莫振高感动。
都安高中的许多师生,回到学校收看颁奖庆典。当莫振高的纪录片播出时,那熟悉的身影出现在荧屏上、熟悉的声音又响起,不少师生潸然泪下。高三
390(甲)班学生吴帅霖对莫振高的最深印象,就是每天早晨总站在教学楼前,让学生们快点进教室。吴帅霖说:“就像一个父亲催促孩子上学一样。我一定会努
力学习,争取今年高考拿到好成绩。”
⑨ 2016春暖花开湖北道德模范观后感
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也是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强大动力。党的十八大报告和中央纪委向党的十八大的工作报告强调,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工作,始终保持反腐倡廉建设的生机和活力。这是建设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必然要求,也是适应时代要求、顺应人民期待的客观需要。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必须要勇于实践、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把反腐倡廉工作与各项重要改革措施相结合,不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注重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方式方法创新,进一步拓宽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不断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
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必须注重实践创新。实践是创新的活力源泉和不竭动力。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很多新课题新问题不可能有现成的答案,更不会有包治百病的灵药。既有的对反腐倡廉建设规律的深刻认识和宝贵经验,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但我们不能满足于既有成果,不能拘泥于现成结论,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提升,不断探索有效惩治和预防腐败的新思路新途径新办法,推动反腐倡廉工作向纵深发展。要尊重基层和群众的首创精神,鼓励支持基层和群众增强创新意识,不断总结有益做法和新鲜经验,把在实践中创造的、经过实践检验的好做法好经验认真提炼推广,努力做反腐倡廉建设新的实践者、推动者。
⑩ 2016年宁夏回族自治区道德模范候选人名单
这个还是建议你去当地的官网上了解一下吧! 这个名单估计不小,很少有人能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