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位阶
『壹』 当同一位阶的法律在某一问题上有不同规定,不能依据法溯及既往原则进行审判 求解释
“法溯及既往”是指新的法律颁布后,对于颁布以前所发生的事件专和行为也发属生效力。这是解决新旧法之间的效力问题,与法律位阶的冲突无关。
法律位阶的冲突分为两种情况:一是不同位阶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之间的冲突。处于不同位阶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由不同的权力机关制定,那么适厢“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的原则,这也称为效力等级原则,例如我国《立法法》在第78—80条就是以效力等级标准来确定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适用顺序的。二是同一位阶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之间的冲突。公认的规则有二,即特别法优先于一般法,新法优先于旧法。《立法法>第83条对这两个规则进行了阐述:“一机关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特别规定与一般规定不一致的,适用特别规定;新的规定与旧的规定不一致的。适用新的规定。”
『贰』 如何确定法律之间的位阶关系
一、明确制定主题与对应的法律(广义上的):
1、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制定的是:“法律”;
2、国务院,制定的是:“行政法规;
3、省级或较大市人大及常委,制定的是:“地方性法规 ”;
4、省级或较大市人民政府以及国务院各部委,制定的是:“规章 ”;
5、法律规定的其他主体,制定的是:“其他规范性文件 ”。
二、法律位阶:
1、上述”1“的中包含两个意思,人大制定的是基本法,即宪法;人大常委会制定的是基本法位阶之下的是普通法律,意思就是,基本法即宪法,就是普通法律的上位法;
2、行政法规的创制主体是中央人民政府即国务院。根据立法法的规定,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那么行政法规的上位法就是法律,包括基本法和普通法律;
3、省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那么,可以看出,地方性法规的上位法就是宪法、法律、行政法规;
4、部门规章,即行政规章,行政规章在法律体系中处于最低的位阶,行政规章区分为部门规章和地方规章两种。国务院各部、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可以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制定部门规章。部门规章规定的事项应当属于执行法律或者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的事项。
三、规则:
法律法规效力等级一般是根据制定该法律法规的机关的等级地位来确定的,法律法规的制定机关的地位等级越高该法律法规的效力等级一般也就越高,法律法规的制定机关的地位等级越低该法律法规的效力等级一般也就越低,另外,同一机关制定的法律法规,新的规定与旧的规定不同时适用新的规定,一般规定与特别规定不同时适用特别规定。
我国法律位阶的一般关系我国法律位阶的一般关系我国法律位阶的一般关系我国法律位阶的一般关系 即:宪法——基本法律——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省级人大的法规——省级人大常委会的法规——省会市人大的法规——省会市人大常委会的法规——较大市人大的法规——较大市人大常委会的法规)——行政规章(部委规章——省级政府规章——省会市政府规章——较大市政府规章)。在这个序列中,法律位阶是依次递减的,但是部委规章与地方性法规的位阶孰高孰低,在宪法和有关法律上没有明确规定。但在实践中,地方性法规跟部委规章发生冲突的情况还是比较少见的。
『叁』 对于法律之间的适用问题,立法法规定:针对同一位阶的法律,新法优于旧法,特别法优于一般法。 问题1:
法理没有学好,新法优于旧法是在同一位阶的情况,而特别法优于一般法是要求同一主体制定的法。 如果还有问题一是依法裁决,二是由法定机关改变或撤销,三是进行备案与审查。
『肆』 法律规范的问题
其实很简单的,我给你篇文章你看了就懂了。
法律规范的种类,就是按照一定的标准或从某一角度对法律规范进行的分类。
(一)授权性规范、义务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
按照法律规范调整方式的不同,法律规范可以分为授权性规范、义务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
授权性规范,就是规定人们可以作出一定的行为,或者要求他人作出或不作出某种行为的规范。按其规定的不同内容,又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授予公民或法人某种权利;二是授予国家机关、公职人员某种权力(职权)。
义务性规范,就是规定人们必须依法作出一定行为的法律规范。这类规范在法律条文中常以“必须”、“须”、“应该”、“应当”、“有……义务”、“有义务”等词汇表述。
禁止性规范,就是禁止人们作出某种行为或者必须抑制一定行为的法律规范。这类法律规范在法律条文中多以“禁止”、“严禁”、“不得”、“不应”“不许”、“不准”等词汇来表述。
(二)强制性规范和任意性规范
按照法律规范的强制性程度的不同,法律规范可以分为强制性规范和任意性规范。
强制性规范。其义务性要求十分明确,而且必须履行,不允许人们以任何方式加以变更或违反。这种规范在刑法中较多,一般表现为义务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两种调整方式,也有人把强制性规范称之为命令性规范。
任意性规范,就是允许法律关系参加者自行确定其权利和义务的法律规范。
(三)确定性规范、委托性规范和准用性规范
按照法律规范内容确定性程度的不同,法律规范可以分为确定性规范、委托性规范和准用性规范。
确定性规范,是指明确规定行为规则内容的法律规范,绝大多数法律规范都属于确定性规范。
委托性规范,又称非确定性规范,是指规范中没有明确规定行为规则的内容,而委托某一机关加以确定的规范。这类规范的特点是不直接规定所要求或禁上的行为规范的内容,则是指出应由某一机关加以具体规定。
准用性规范,是指没有直接转述行为规则的内容,而是规定在某个问题上须参照,引用其他条文或其他法律、法规的法律规范。
『伍』 陕西省有哪些立法主体其立法文件的效力位阶如何
省人大,省政府,西安市人大,陕西省内较大的市的人大
人大立法的都叫地方性法规,政府立法都叫地方政府规章
这个你可以看立法法,具体效力位阶都有说明,很琐碎的。
『陆』 法律中的位阶是什么意思
所谓法律位阶,是指每一部规范性法律文本在法律体系中的纵向等内级。下位阶的法律必容须服从上位阶的法律,所有的法律必须服从最高位阶的法.
在我国,按照宪法和立法法规定的立法体制,法律位阶共分六级,它们从高到低依次是:根本法律、基本法律、普通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柒』 关于我国法律位阶的一般关系
完全不懂!!!过期!
『捌』 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与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那个效力高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都行使国家立法权,有权制定和修改法律,但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制定和修改其他法律。
根据《立法法》规定,
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规章。没有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基本法与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基本法以外的法律之间的位阶绝非立法失误或遗忘,应解释为并无使两者有不同位阶的意图,即二者的法律效力应当是相同的。
《立法法》第七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
第八十七条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第八十八条
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
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规章。
第九十七条
改变或者撤销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的权限是:
(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权改变或者撤销它的常务委员会制定的不适当的法律,有权撤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的违背宪法和本法第七十五条第二款规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撤销同宪法和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有权撤销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地方性法规,有权撤销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的违背宪法和本法第七十五条第二款规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三)国务院有权改变或者撤销不适当的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
(四)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改变或者撤销它的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和批准的不适当的地方性法规;
(五)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撤销本级人民政府制定的不适当的规章;
(六)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有权改变或者撤销下一级人民政府制定的不适当的规章;
(七)授权机关有权撤销被授权机关制定的超越授权范围或者违背授权目的的法规,必要时可以撤销授权。
『玖』 法律位阶的概念、同一位阶的法律渊源之间的效力
我国的各种法律渊源形成了一个由上至下、处于不同位阶、具有不同效力的体系,即法律渊源体系。1.法的效力位阶,是指不同国家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在法律渊源体系中所处的效力位置和等级。在法的位阶中处于不同或相同的位置和等级,其效力也是不同或相同的;据此,可以分为上位法、下位法和同位法。上位法是指相对于其他规范性文件,在法的位阶中处于较高效力位置和等级的那些规范性文件。下位法,是指相对于其他规范性文件,在法的位阶中处于较低效力位置和等级的那些规范性文件。同位法,是指在法的位阶中处于同一效力位置和等级的那些规范性文件。我国《立法法》根据法的效力原理规定了法的位阶问题,详细规定了属于不同位阶的上位法与下位法和属于同一位阶的同位法之间的效力关系。即:下位法不得与上位法的规定相抵触;同位法之间具有同等效力,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施行。《立法法》第78条规定:“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立法法》第79条规定:“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规章。”《立法法》第80条规定:“地方性法规的效力高于本级和下级地方政府规章。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的效力高于本行政区域内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可见,这些法律渊源之间属于上位法和下位法的关系。《立法法》第82条还规定:“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章之间具有同等效力,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施行。”也就是说,这些法律渊源之间属于同位法的关系。2.一般法与特别法、新法与旧法的效力在一般法和特别法的效力问题方面,法理上适用的是“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的原则。在新法和旧法的效力问题方面,法理上适用的是“新法优于旧法”的原则。我国《立法法》根据法的效力原理和法理的原则,具体规定了一般法和特别法、新法和旧法的效力关系。《立法法》第83条规定:“同一机关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特别规定与一般规定不一致的,适用特别规定;新的规定与旧的规定不一致的,适用新的规定。”对于由同一机关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文件,优先适用特别规定而不是一般规定,是因为:一般规定是对普遍的、通常的问题进行规定的,而特别规定是对具体的特定的问题进行规定,有明确的针对性,所以当它们处于同一位阶时,当然应当优先适用特别法。对于由同一机关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文件,优先适用新的规定而不是旧的规定,是因为:当同一机关就同一问题进行了新的规定,也就意味着对旧的规定进行了修改或补充,当然应当适用新法。3.法的效力的裁决《立法法》还对各种规范性文件之间出现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规定了效力的裁决程序。《立法法》第85条规定:“法律之间对同一事项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法/律教-育网|行政法规之间对同一事项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裁决。”《立法法》第86条规定:“地方性法规、规章之间不一致时,由有关机关依照下列规定的权限作出裁决:(一)同一机关制定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时,由制定机关裁决。(二)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提出意见,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地方性法规的,应当决定在该地方适用地方性法规的规定;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的,应当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三)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时,由国务院裁决。根据授权制定的法规与法律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
『拾』 行政立法的原则有哪些
依法立法原则:依法立法原则包括法律优先原则与法律保留原则。
1.法律优先原则。法律优先,又称法律优越或法律优位,是指行政行为应当受现行法律的约束,不得实施任何违反法律的行为。表现在行政立法上,就要求行政立法不得同现行法律相抵触。因为法律优先仅仅要求行政行为不抵触法律即可,并不要求所有的行政行为必须有法律依据,所以是消极意义的依法行政原则。法律优先原则表明,除宪法外,法律在效力上高于任何其他法律规范,法律的位阶居于其他任何法律规范之上。法律优先原则无限制和无条件地适用于包括抽象行政行为在内的一切行政领域。
2.法律保留原则。法律保留原则是积极意义的依法行政原则,它要求行政机关只有在取得法律授权的情况下才能实施相应的行为。表现在行政立法上,也就是说,行政立法必须具有法律依据。就立法来说,重要的事项应由法律规定,未经法律授权,行政机关不得以行政立法代为规定。法律保留的要求显然比法律优先严格。法律保留分为绝对保留和相对保留。对于绝对保留的事项,只能由法律规定;对于相对保留的事项原则上由法律规定,但在法律特别授权的情况下,也可以有行政立法来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