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从哪里
Ⅰ “道德”的出处在哪里
道德出处,生而弗有——
原文:
道生之,而德畜之,
物形之,而器成之。
是以万物尊道而贵德。
道之尊,德之贵,
夫莫之爵,而恒自然。
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
遂之、成之、亭之、毒之、复之。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注释:
畜——畜养,蓄养,(养育)。
形——形成,形式,形势。
器——器具器皿(成之果)。
爵——封爵位。
亭——亭亭之样,(停止)。
毒——指:日晒熟烂。例如农民爷爷说:“今儿,这爷爷可真毒!”
玄德——天德。
译文:
道生出,德养育,
有了物的形与势,果子长成了。
所以,万物尊道而贵德。
这尊贵不是加封的,而是永恒的自然这样。
所以,道生出万物,德养育(如下):使其成长、如愿、成果、停止、熟烂、复命还原。
生养了而不为己有,成为了也不仗恃,首长了也不主宰,这就是物性天德!!
提示:
物成定律——道生德养物形势成。应用这一定律,看清楚事物是处在哪个环节时段上——是“道生之”时、“德畜之”时,还是“物形之”时、“势成之”时,以便作出自己正确的行动。---青桃子捂两天熟了——形势所迫!
生而不有——与“实事求是”组成中国文化的八字辉煌。“生而不有”物性天德,例如:太阳哺育万物生长而不为己有。“生而不有”,以社会名词就叫做:奉献!奉献是客观的,以此破译的人生的真谛也只能是奉献,毫无另外的选择!“生而不有”再三出现,点明经文的一个重大主题。
道生之,而德畜之——道德的出处!!!道德首先是客观的,是事物被生养的全过程;是有形之物与无形之物互为原料的相互转变;是奉献与得奉献的相互转变,对应统一;道德规律包括客观规律和人的行为规则;道德的标准是“损有余而益不足”;道德是人类社会的基础结构,没有道德人类社会将不复存在。所以,“《道德经》,救世书也”!!
Ⅱ 道德包括哪几方面
道德包括:
一、一般欲望部分
行动方面的道德有自信和勇敢,不道德有鲁莽,迟钝和怯懦等。感情方面的道德有节制和自制,不道德有放纵和冷漠,病态和变态等。
二、特殊欲望部分
交易方面的道德有慷慨和节俭,不道德有挥霍,浪费和吝啬等。交流方面的道德有严肃和温和,不道德有暴躁和麻木等。交谈方面的道德有风趣和诚实,不道德有滑稽和乖戾,夸张和刻板等。交际方面的道德有大方和谦逊,不道德有骄傲,虚荣和虚伪等。交往方面的道德有博爱和公正,不道德有自恋和谄媚等。
三、理智部分
考虑方面的道德有周详和谨慎,不道德有繁琐,冲动和马虎等。
四、理性部分
思辨方面的道德有深刻和广博,不道德有肤浅和狭隘等。
(2)道德从哪里扩展阅读:
道德的起源为:
实践或活动起源于欲望,而非理性。理性只能分辨对错,而不引起任何活动,欲望正好相反,它能够引起活动。欲望能够服从理性,也能够反对理性。服从理性的欲望导致良好的选择,反对理性的欲望导致较差的选择,而道德正在于这种良好的选择,所以说道德从根本上起源于欲望和理性的统一。
进一步来讲,欲望是由感觉引起的,感觉又分为快乐和痛苦。快乐来源于爱好,痛苦来源于讨厌。凡热爱一事物者,该事物就能够给他以快乐,所以爱好道德者,道德也使得他快乐。因此,道德与快乐并非不可兼得。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道德
Ⅲ 现在中国人的道德在哪里
道德?对于这样一个没有抄信仰的国度何来道德?现在的道德就是金钱!!!不要说那些富人怎么怎么的,而是我们每个人骨子里就觉得有钱就厉害,你看见有钱的同学朋友,是否会潜意识的尊重和畏惧下呢?为什么看见外国人就觉得外国人高级?道德?何来道德?连自己的身份都持有怀疑态度,何来道德
Ⅳ 道德主要是从哪三个方面来维系的
道德主要是从哪三个方面来维系的?道德主要是从哪三个方面来维系的?道德主要是从哪三个方面来维系的?道德主要是从哪三个方面来维系的?
Ⅳ (一)讨论:1、道德是从哪里来的
道德是人与人之间行为想法产生的。这世界本没有是与非,没有对与错。只是我内们自己一致容认知的结果。我们说一个人违背了正常人应该有的行为伤害到了他人的利益,说这是没有道德的。你心中所想的道德便是你所认为的他人的行为不合你的意,你认为他的行为不是一个文明人应该有的礼貌,他违背了良心法则。道德本就是我们自己产生的。违背了这个世界的真善美原则,便是没有道德,这便是一个准则。
Ⅵ 道德从生活中哪些方面体现
人品
Ⅶ 请问道德在哪里
同意楼上的看法! 有些不懂的就不要乱说了 还有那些复制资料的也别发了``真的`看起烦!
Ⅷ "道德"这个词最早是哪出现的
道德一词在汉文中最早是分开使用的。中国商朝的甲骨文中已有“德”字,但含义广泛。西周版初权年的大盂鼎铭文的“德”字,是按礼法行事有所得的意思。
道德
读音:[ dào dé ]
释义:社会意识形态之 一。以善恶评价的方式调整人与人之间及个人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主要通过教育和社会 舆论的力量,使人们逐渐形成一定的信念、习惯、传统而发生作用。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 之服务。
出处:《后汉书·种岱传》:“臣闻仁义兴则道德昌,道德昌则政化明,政化明而万姓宁。”
白话译文:我听说仁义兴起时,道德也会昌盛起来,道德昌盛起来,政治也会圣明,政治圣明百姓就会安康。
(8)道德从哪里扩展阅读
道德的近义词:德行、品德
一、德行
读音:[ dé xing ]
释义:道德和品行。
出处:巴金 《寒夜》二六:“她虽然自夸学问如何,德行如何,可是到了五十高龄,却还来做一个二等老妈,做饭、洗衣服、打扫房屋,哪一样她做得出色!”
二、品德
读音:[ pǐn dé ]
释义:品质道德。
出处:老舍 《四世同堂》三六:“和平与刚毅揉到一起才是最好的品德。”
Ⅸ 道德是从哪里来的
我来谈一点浅显的认识,道德的形成,首先是人的本性,人类天生具有的怜悯与同情心,以及生存所必须的平等、合作、互信、自律。促成了道德的形成。动物是没有道德观念的,只有人类才形成了道德观念。我们最常听到的一句话,某人做了缺德的事,会遭到挨骂不是人,是畜生。一些哲人对人类道德行为的研究,引导而形成了今天的道德标准,道德与文化密不可分,西方最初道德的形成是在宗教的推动下形成的,例如《圣经》,便是人与上帝签定的契约。中国则是在国学的影响下形成了我们今天的道德体系。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的“正义的作用”中说:
“人的天性决定了只有适应其所处的自然环境,才能够在社会中得以生存和发展,这是被大量事实所证实的。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真诚友善的对待身边的人,并且学会如何感恩。因为社会有了人们的以礼相待,互敬互爱,才能充满平和、温馨、关爱,从而不断地向前发展”。
“人之初,性本善”说明了人的正义要求是与生俱来的,当人还在幼儿的时候,就已经具备了朦胧的同情心,情感体验正在形成,当你逗他笑的时候他也会开心的笑,而当你伤心哭泣的时候,他是无论如何笑不出来的。人虽有善的一面,同时也有恶的一面,自古人的生存,必须向外界寻求食物、用品等,自私、贪婪也随之如影随形。人类光靠道德约束仅仅是不够的,于是就有了法律。
Ⅹ 道德建设从哪四个层面进行
1、要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必须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信仰信念指引人生方向,引领道德追求。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新中国的历史和改革开放的历史已经证明,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完全正确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是完全正确的。
2、要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必须尽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凝聚中国力量的思想道德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给我们每一个公民提出了行动准则,是新时代中国人民共同遵守的价值规范,承载着中华民族、中国人民共同的心灵愿望与精神追求。
3、要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必须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和谐协调的人伦关系,“为公”“为群体”的整体主义观念,孝老爱亲的传统家风,“民本主义”“重民”思想以及“见利思义”“先义后利”“义然后取”的义利观等思想,对于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4、要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必须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体现。时代精神是一个时代的人们在文明创建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和优良品格。
(10)道德从哪里扩展阅读:
道德建设的总体要求:
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着眼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促进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密团结在一起。
在全民族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全面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持续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