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国家民主法治

国家民主法治

发布时间: 2023-04-12 16:06:34

A. 为什么民主是法治的基础

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实践的发展,民主与法制的关系不断被人们深入认识,强调法制是民主政治的保障,重视民主政治的法律化和制度化。这些认识基本上都是立足于法制来看待民主与法制的关系。那么,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下,民主与法治又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民主是法治原则确立的前提。法治并不简单地是指法律制度本身,它更重要的是指人们行为的合法性内涵,其中最重要的是国家行为的合法性内涵,它要求国家权力必须以法律为依据,源于法律并依法行使,即法治原则。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法治是一定民主政治的法律化和制度化,是依法行使国家权力,不允许任何组织或个人享有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权的一项原则和制度。

这样一种法治原则从历史上来看是近代社会的产物,是民主革命的结晶。法律成为规范国家权力的根据,其前提是社会产生了制约国家权力的力量和观念。直至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力量的出现和主权在民观念的确立,权力制约的原则才开始在人们的观念和国家结构中扎下根来,法治原则的建立和推行才有了坚实的基础。

西方国家的法治以多元民主为基础,我国社会主义的法治有着不同于西方国家的政治基础,社会主义国家在人类历史上以无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实现了民主和主权在民原则,同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法治原则。社会主义的法治也只能建立在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上,在这一点上,不同性质的社会分享着共同的经验。但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先进性决定了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容不同于西方国家的法治。

民主制度的不健全是法治缺陷的深层原因。建国以来,由于对法制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导致法制建设相对落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法制建设快速发展,法律体系逐渐完善,并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在法制建设取得可喜成就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令人忧心的问题:法律制度的过程化严重不足。如果将法治看成是法律规范制度及其机构的建立(制度化)与这些制度规范在实际过程的有效运作(过程化)两方面的有机结合,那么相对于“制度化”而言,法制的“过程化”显得匮乏,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比较普遍,实际工作中“以言代法、以权代(压)法、以钱代法、执法犯法的现象仍时有发生,执法问题已成为我国法制建设中急需改进的一个极端重要的问题。为何我国的法制会出现这种缺陷?法律“制度化”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诸如法律体系不完善,立法质量不高,法律缺乏统一性、稳定性和可作性等原因会影响法律的“过程化”不足。认识到这一点非常重要,但法制建设上的缺陷不仅仅只是一个法律问题,在深层次上,它是一个民主问题,反映了民主政治建设的不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的领导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是我国民主政治的基本结构。然而,由于初级阶段的局限性,我国民主政治生活具体环节上的缺陷使得民主机制的运转存在一些不理想的局面,没有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优越性,由此引发出一系列问题。在实践中这些问题主要以破坏法制的形式表现出来。文革时期我国法制建设破坏殆尽,根本原因是民主政治遭到严重破坏。

民主政治改革是法治原则完善的保证。法制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根源于民主政治的不完善性,因此,解决问题的手段就要同时加强法制建设和民主建设,其中,民主政治建设尤为重要和优先,民主政治建设是完善法治原则的前提保证。并且,法制建设的许多内容其实就是民主政治建设的题中之意。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法制建设所取得的每一进步,都是以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为后盾的。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指出,要通过政治体制改革来健全法制,处理好法治与人治的关系

B.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什么原则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一、我国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因:
1、历史教训,依法治国是对新中国历史经验进行深刻总结的结果,缺乏社会主义的民主和社会主义的法制;
2、发展需要,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国家民主法治进步的重要标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条件,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3、问题挑战,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比,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相比,法治建设还存在许多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
二、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1、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2、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好搏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3、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败握需要;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民主集中制原则,简要地说,就是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原则。民主是正确集中的前提和基础,集中是民主的必然要求察袜庆和归宿,两者相辅相成、内在统一、不可分割。

C. 民主法治建设不断进步法治国家建设成效显著的原因

1、在党的领导下,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取得缺脊了新的显著成就。
2、坚持和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行使国家权力。民主与法治相辅相成,不可分割,法治若不以民主为实质和灵魂,若不是对人民宏扮弊群众的全部社会权利与责任予以落实和保障,就难免成为少数人蔽族的特权,难免沦落为人治主义的强力工具。

D. 民主与法治的正确关系是

一、民主政治与法治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相辅相成的

从理论上讲,民主政治作为一国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体现,是一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法治作为民主政治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民主政治逻辑内容的重要体现。民主离不开法治,法治将为民主服务作为其最终目的,法治根本的作用还是保障公民的权利。所以,法治与民主不可分离,离开民主,法治就成了无本之源;没有法治,民主便得不到切实保障。从实践角度讲,民主与法治是现代一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缺一不可。法治作为政治民主的重要基石,没有法治也就没有了政治民主。民主与法治为一体两面之制度。社会要发展,必须推进民主与法治两方面发展,缺少了任何一个方面,都会造成民主政治发展的不完善,造成社会的倾斜发展。民主为法治的保障,法治为民主的基石。二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是相互依存来发展的,任何一方发展脱节,都将会影响社会发展总进程。只有二者相辅相成,充分发挥有利影响,减少弊端,才能使二者相互促进,是一国政治发展取得更大进步,为经济发展、文化发展、生态发展及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有力的政治保障。必须将民主和法治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既有的制度空间,使民主运转起来。民主与法治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它们互为条件,不可偏废。没有宪法和法律的保障,人们的民主权利就会受到侵害,而没有民主政治的支撑,宪法和法律则有可能成为专制和独裁的工具。

二、民主政治是实行法治的基础

实践表明,没有民主政治制度,就很难有可靠的法治。民主政治作为法治实行的基础条件主要表现为:

(一)民主政治决定了法治的价值导向作用从价值导向的作用讲,法治的首要前提是作为治理依据的法律是否合理,是否具有正当性。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法律在实践中的实施和应用。亚里士多德在法治上曾提出: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这里所指的良好的法律即是从法治的价值导向作用角度讲的,只有本身是合理合法的法律,才能在实施过程中有良好的价值导向作用。法治是依据法律进行治理的活动,相比于“法制”有很大的价值导向作用,如果没有价值引导作用,即使是依据法律严格办事,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法治。如果一个政府仅为了谋取自身利益,不顾人民利益,他可以制定一些是自身行为合法化的法律制度,在依据这些法律制度的基础上,为所欲为,但仅从法律角度来讲其行为是合法的,但这必然不是法治的体现。因为法治不是简单的按照法律制度来办事,而是要求所遵循的法律在价值取向上是正确的,是正当的。

(二)民主政治影响着法治实施的有效性法治是依靠法律治理国家的一系列活动。法治不是简单地依法办事,但是依法办事是法治的一个必然体现。可以说依法办事是法治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在不同时代,宣扬法治精神的人们都在不断强调依法办事。古代以洛克、卢梭等为主要的代表人物在依法办事方面都有自己的见解。卢梭①指出:“所以我愿意不但国内的任何人都不能自以为居于法律之上,而且国外的任何人也不能迫使这一国家承认他的权威。因为,不管一个国家的政体如何,如果在它管辖范围内有一个人可以不遵守法律,所有其他的人就必然会受这个人的支配。”古语云:“王子犯法与民同罪”。邓小平也曾②指出:“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通过以上论述不难看出,法律是否具有合法性和合理性取决于它是否能体现广大人民的利益和意志,而法律实施的有效性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法律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只有符合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根本意志的法律,人们才会将其内化为自身的行为习惯去尊重、支持、遵守和维护,这样才能依法办事,才能做到法治。作为法治重要体现的依法办事,不仅是要求广大人民群众去遵守,而是对全体社会公民,包括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内。我们所讲的民主政治不等同于过去的专制政治。在专制政治的实施中,权力是属于统治阶级的,人民群众没有行使权力、并对权力进行监督制约的权利,只能遵守、服从。而在民主政治的实行中,公民在必须履行义务的同时,还享有法律规定的合法的政治权利,可以对政治权力进行监督制约,促使政府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成为依法办事的执行者,保证政治权力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运行。政治权力的产生、发展及变化都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及政治权利息息相关。孟德斯鸠③精辟地论述道:“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同立法权合而为一,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者的力量。如果同一个人或是由重要人物、贵族或平民组成的同一个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权、执行公共决议权和裁判私人犯罪或争讼权,则一切便都完了。”通过上述言论可以得知,西方国家实行的三权分立可以有效地将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相互牵制,到达政治权力的平衡,可以有效防止某一机关或某一团体谋取政治权力,破坏法治。同样,在社会主义国家,要想实现真正的法治,必须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使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意志通过法律的形式得以体现,而且要保证人民拥有民主监督和制约的政治权利,促使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真正做到依法办事。

三、实行法治是民主政治的保障

民主政治是一国的重要制度,主要表现为人民的主权得到保障。法治则是在良法的前提下,全体社会公民(尤其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要做到依法办事。显然,民主政治是内容,而在民主政治的基础上的法治则是主要的形式,是人民主权得以实现的保障。如果一国民主政治高度发达,而没有法律的相关约束,那不过是国家在“自由”的名义下随心所欲罢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最大意志并没有得到切实保障。我们所追求的自由不是绝对的,不是放任不管,而是相对的,是在有限范围内的最大自由。如果人人打着“自由民主”的旗号随意行事,置国家、集体及他人的合法利益于不顾,必然会助长自私自利的社会风气,国家所追求的“民主”也将发生偏差,可能会导致暴民政治。同时,法治是促进一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途径。如果一国在追求民主过程中,在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方面没有相应的法律规范、方式和程序,公民在政治权利方面没有相关的法律保障,那将会出现人治大于法治的情况。相反,如果各方面有相对完善的法律规章制度,利用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依、违法必究,将会更好的发展一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总之,民主政治是一国实行法治的前提和基础,而法治则是一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保障。二者是和谐存在,相互适应,相互促进的有机统一体。

E. 中国共产党、民主、法治的关系

相互关联、相辅相成。中国共产党、民主和法治是三个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的概念,国虚并共产党在推动民主和法答虚治方面采取了多种措施,在政治层面,它倡导、支持和推进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和发展,鼓励广泛参与政治讨论和决策,在司法层面,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了法治理念的普及和法律知识的普及,加强了法律教育和培训,同时也注重保障人权和公正司法。清誉燃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倡导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进一步加强和发展了民主和法治,从而推动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F. 民主与法治的关系

民主与法治的关系是:法治是民主的基础和保障,离开了法治,便没有真正的民主版,民主不过成了权虚假骗人的幌子。
民主就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定期选择符合自身利益的人或团体来组成政府治理国家和社会,对政府的施政实施监督,防范并制止政府干违反人民利益的事,比如贪污腐败等。
法治就是依法治理国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个人、团体或集体都不享有超越法律的特权,都得认可、接受法律的尊严、权威和决断。 法治是对以各种特权为基础的人治的否定,它以平等公正为原则,有效地消除了社会特权,既维护了人民大众的权益,也保障了每个人的基本权益,确保了人民当家作主、社会稳定和谐。
感觉对于处在走向民主和法治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法治先行一步,会更有益于民主的早日实现。

G. 民主法治是什么

民主(或译民主制、民主主义)从其字面上来看(源于希腊文;人民;;统治),代表着由人民统治。至于民主的统治方法、以及其“人民”的构成范围则有许多不同的定义,但一般的原则是由多数进行统治。民主通常被人与寡头政治和独裁政治相比较,在这两种制度下政治权力高度集中于少数人手上,而没有如民主政治一般由广大人民控制。民主一词经常被使用于描述国家的政治,但民主的原则也适用于其他有着统治行为存在的领域。
民主的形式
直接民主—又称为纯粹民主,是一种人们直接投票决定政府政策的制度,例如决定是否接受或废除某种法案。之所以称为直接是因为决策的权力直接由人们所行使,而不经过任何媒介或代表。在历史上,这种形式的政府相当少见,因为在实践上要将人们全部聚集起来投票相当困难,所花费的成本和时间都非常高昂。所有直接民主都属于较小型的共同体,例如城邦。最值得注意的是古代的雅典民主。

代议民主则是较常被采用的制度,之所以称为代议制是因为人们并非直接投票决定政府政策,而是选出民意代表来参与政府实体或议会。民意代表可能是由全体选民选出(如比例代表制)或代表特定的区域(通常是依据地理划分的选举区),一些制度则混合了这两种方式。许多代议民主制也结合了一些直接民主的成分,例如公民投票。

许多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也声称拥有民主,例如(前)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但他们明显的将政治权力给予统治阶层的共产党成员,称之为民主集中制。马克思列宁主义者认为民主应是由无产阶级对人民群众的民主和对敌人的专政的统一,即“无产阶级专政”,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政治体制。

在今天,民主通常用以称呼代议民主制的其中一种形式—自由民主制,在自由民主制里被选出的民意代表、以及多数人的民意在行使决策权力时必须受到法治的限制,通常是用一套宪法加以管制,以强调对于个人和少数派的自由和权利的保护。这种形式的政府在近年来越来越常见,目前世界上将近一半的人口都生活在自由民主制政权之下

相反的,非自由民主制则用以形容那些“有民主”、却没有保障自由的制度。这在许多后苏联的国家相当常见,不过这种现象并非最近才出现的。
法治:由统治者通过强制性的法律来治理国家,管理社会。法律由人民制定,统治者严格依据法律进行统治,形式上统治者只对法律负责,统治者通过对法律负责来间接对人民负责。
(一)法治的涵义
法治是指以民主为前提和基础,以严格依法办事为核心,以制约权力为关键的社会管理机制、社会活动方式和社会秩序状态。
(二)法治的具体体现
1.立法方面:亚氏强调立法必须遵守以下原则:一是反映中产阶级的利益;二是研究国家的情况;三是考虑对公民尤其是青少年加强教育;四是灵活性与稳定性相结合。
2.执法思想。国家执政人员要严格执行法律。法律有明确规定的,应严格依法执行;法律规定不同详的或没有规定的,必须按照法律的原则来公正地处理和裁决案件。
3.守法思想。守法是法治的关键。国家必须加强对公民守法观念的培养和训练。
(三)法治的优越性
法治的优越性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而这种优越性主要体现在:第一,法律是集体智慧和审慎考虑的产物;第二,法律没有感情,不会偏私,具有公正性;第三,法律不会说话,不能象人那样信口开河;第四,法律借助规范形式,具有明确性;第五,实行人治容易贻误国家大事,特别是世袭制更是如此;第六,时代要求实行法治,不能实行人治;第七,实行一人之治较为困难,君主的能力和精力毕竟有限;第八,一人之治剥夺了大家轮流执政的权利。
(四)法治缺陷的弥补
在法律有所不及的地方可以采取三种补救措施:以个人的权力或若干人联合组成的权力“作为补助”;对某些不完善的法律进行适当的变更;加强法律解释。主要是指法律的精神(法意)来对案件作出公正的处理和裁决。

法治是指在某一社会中,任何人都必需遵守法律,包括制订者和执行者本身。国家机关(特别是行政机关)的行为必需是法律或法规许可的,而这些法律或法规本身是经过某一特定程序产生的。即,法律是社会最高的规则,没有任何人或组织机构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

法治的重要性
现代大部份国家都认同法治的重要,虽然他们产生法律、立法代表的方法不太相同。法治的好处在于能防止有特定的个人凌驾法律而伤害其他大多数人的利益。
法治,是以民主政治为前提和目标,以严格依法办事为理性原则,表现为良好的法律秩序,并包含着内在价值规定的法律精神的一种治国方略。
...........................................................................
法治的重要性
现代大部份国家都认同法治的重要,虽然他们产生法律、立法代表的方法不太相同。法治的好处在于能防止有特定的个人凌驾法律而伤害其他大多数人的利益。
法治,是以民主政治为前提和目标,以严格依法办事为理性原则,表现为良好的法律秩序,并包含着内在价值规定的法律精神的一种治国方略。
......................................................................
法制与法治的区别和联系
法制和法治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概念,不容混淆。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
1、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属于制度的范畴,是一种实际存在的东西;而法治是法律统治的简称,是一种治国原则和方法,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是对法制这种实际存在东西的完善和改造。
2、法制的产生和发展与所有国家直接相联系,在任何国家都存在法制;而法治的产生和发展却不与所有国家直接相联系,只在民主制国家才存在法治。
3、法制的基本要求是各项工作都法律化、制度化,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而法治的基本要求是严格依法办事,法律在各种社会调整措施中具有至上性、权威性和强制性,不是当权者的任性。
4、实行法制的主要标志,是一个国家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到法律监督等方面,都有比较完备的法律和制度;而实行法治的主要标志,是一个国家的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包括国家最高领导人在内,都严格遵守法律和依法办事。
二者的联系在于:法制是法治的基础和前提条件,要实行法治,必须具有完备的法制;法治是法制的立足点和归宿,法制的发展前途必然是最终实现法治。.................................................................

H. 民主与法治的关系

民主与法治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

民主与法治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目标与基本内容。民主与法治既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又存在本质区别甚至相互制约。正确认识民主与法治的关系,有助于正确把握并深入贯彻落实“民主法治15条”的精神实质。

民主与法治也非绝对的天然盟友。缺乏民主的法治,法律往往沦为工具,法治就不可能真正实现,成为“形式法治”。而缺乏法治的民主,由于缺欠宪法与法律制约,往往借“民主”之名,实施多数人暴政,人权无法得到保障,难免走向另外一种极端。在现代民主法治社会中,以法治支持民主秩序,并借助民主来完善法治。

I. 民主与法制的关系

法治是民主的保障,民主是法治的基础,没有民主就没有法治。

民主即人民当家作主,法治即依法治理国家,民主与法治之间是相互保障、相互促进的关联体,在国家全面发展的今天要充分发挥民主与法治两面之利,紧扣现实和时代脉搏,顺应当下的新形势,牢固树立和深入推进“五大发展”和“四个全面”发展战略,把我国建设成为民主、富强、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如何坚持民主与法制的统一:

一是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没有特权。特权就是产生垄断和腐化,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是加强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为市场主体提供行为准则。

三是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则基本方针,人人享受公正的法律保护。

四是坚持“一手抓民主建设,一手抓法制建设”,“这两只手都要硬”。只有把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社会。

热点内容
民事诉讼法基本价值目标 发布:2024-11-18 19:42:45 浏览:419
婚姻法家庭关系 发布:2024-11-18 19:21:52 浏览:692
自治条例制定机关 发布:2024-11-18 18:52:53 浏览:853
法院门前石狮子 发布:2024-11-18 18:37:23 浏览:974
彬县司法局 发布:2024-11-18 17:52:58 浏览:432
法院与原告 发布:2024-11-18 16:56:13 浏览:43
导游9道德 发布:2024-11-18 16:33:36 浏览:173
律师专业前沿 发布:2024-11-18 16:23:36 浏览:78
公共法律服务建设实现依法治国 发布:2024-11-18 16:22:58 浏览:394
网络小说相关法律知识 发布:2024-11-18 16:16:35 浏览: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