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委员
㈠ 立法委员究竟有多大的权力
立法委员是由人民选出、于议会等各级民意机关代表民意的委员。他们执行对同级行政机关的预算审核权、听取报告及质询,有些议会有立法权及人事同意权。
议员特权
通常议员在议场内受保护,在会内所作言论及表决对外不必负责,并且有不被逮捕的特权。有些(较基层的)议会只限会期内有保护不被逮捕,而有些中央的议会不分会期或休会期间皆有保护。
以台湾地区为例:
宪法第七十三条规定「立法委员在院内所为之言论及表决,对院外不负责任。」
宪法第七十四条规定「立法委员,除现行犯外,非经立法院许可,不得逮捕或拘禁。」
不过,为了避免“立法院”成为犯罪立委的防护罩,台湾当局“宪法”增修条文第四条第八项规定「立法委员除现行犯外,在会期中,非经立法院许可,不得逮捕或拘禁。宪法第七十四条之规定,停止适用。」
台湾当局之地方制度法第五十条规定「直辖市议会、县(市)议会、乡(镇、市)民代表会开会时,直辖市议员、县(市)议员、乡(镇、市)民代表对于有关会议事项所为之言论及表决,对外不负责任。但就无关会议事项所为显然违法之言论,不在此限。」
第五十一条规定「直辖市议员、县(市)议员、乡(镇、市)民代表除现行犯、通缉犯外,在会期内,非经直辖市议会、县(市)议会、乡(镇、市)民代表会之同意,不得逮捕或拘禁。」
㈡ 人大立法委员会职能是什么
修改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
㈢ 香港立法委员会有多少人
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届立法会由70人组成,其中35位议员经分区直接选举产生,其余35位经功能团体选举产生。
图中文字:衣、食、住、行
谢谢采纳
㈣ 台湾名声最大的立法委员
第九届立法院有47名新任立法委员就任,男性和女性分别为71人与42人,女性立法委员较上届多5个席次。这届立法委员平均当选年龄49.94岁,是2008年席次减半後最为年轻的一届。
㈤ 台湾的“立委”和“民意代表”有什么区别
1、范围不同。
民意代表其范围包含立委。在台湾“民意代表”基本上泛指各级立法机关的议员与代表,立法委员、县市议员、乡镇市区代表都属于民意代表。
立法委员是由人民选出、于议会等各级民意机关代表民意的委员。
2、选举方法不同。
“民意代表”选举也可分为“中央民意代表”选举(主要是“立法委员”选举 ),地方“民意代表”选举(主要为市、县议员选举和乡、镇、市民代表选举)。用直接选举的方法,进行最基层的村、里长,乡、镇(区)民意代表选举,而对省参议员和高层公职则用间接选举的方式产生。
立法委员是由人民选出、于议会等各级民意机关代表民意的委员。他们执行对同级行政机关的预算审核权、听取报告及质询,有些议会有立法权及人事同意权。
3、职责不同。
立法委员执行对同级行政机关的预算审核权、听取报告及质询,有些议会有立法权及人事同意权。
民意代表是人民借由选举选出民意代表,来行使间接民主的权利。又称为代议员。
(5)立法委员扩展阅读:
台湾的“立法委员”选举制度则比较特别,其所采取的“单记非让渡选举制”可谓“举世无双”。这种制度规定,每个选区产生若干名“立法委员”,但选民只能投一票,该票只能投给一个候选人。
这种选举制度使小党容易生存,使一些人可以通过较固定的支持者低票当选。例如1992年第二届“立法委员”选举,台北县应选16席,候选人只须达到6%的选票即可保证当选,但事实上在赵少康超高票当选的情况下,有些人仅以不到3%的得票率即当选。
这种选举制度,使候选人可以不顾所在选区大多数人的诉求,而只须嬴得稳定的部分支持者。这也是造成地方派系长期存在、纷争的原因之一。
㈥ 台湾立法委怎样产生
立法院由人民直接选举的立法委员组成,代表人民行使立法权。立法院得对行政院院长提出不信任案,对总统、副总统犯内乱外患罪提弹劾案及对监察院审计部审计长的任命行使同意权,并有议决法律案、预算案、戒严案、大赦案、宣战案、媾和案、条约案及其它重要事项的职权。
立法院置院长、副院长各1人,由立法委员互选产生。“立法委员”为113人,任期4年。
有向行政院院长及各部会首长质询之权,并可以决议或复议行政院重要政策。
㈦ 立法院的委员会
“立法院”内分抄成8个常设委员会袭,负责审查各领域的政策法规。此外另有纪律、程序、修宪以及经费稽核等4个特种委员会。 “内政”委员会召集委员:陈其迈(民进党)及黄昭顺(国民党)
“外交”及“国防”委员会召集委员:刘世芳(民进党)及江启臣(国民党)
经济委员会召集委员:林岱桦(民进党)及苏震清(民进党)
财政委员会召集委员:徐国勇(民进党)及卢秀燕(国民党)
教育及文化委员会召集委员:黄国书(民进党)及陈学圣(国民党)
交通委员会召集委员:陈雪生(国民党)及叶宜津(民进党)
司法及法制委员会召集委员:段宜康(民进党)及林为洲(国民党)
社会福利及环境卫生委员会召集委员:林淑芬(民进党)及王育敏(国民党) 程序委员会召集委员:费鸿泰及赖士葆(程序委员会在委员会中是法律或预算提案要通过的第一关,必须先经过程序委员会的审定,才会付印并在议事堂中进行讨论。程序委员会的成员,是依照各个政党的席次比例所分类配,每一个政党至少都会有1名委员。)
纪律委员会
修宪委员会
经费稽核委员会
㈧ 台湾2016立法院各党立委席次
不分区立委席次(共34席):
民主进步:18席
中国国民:11席
亲民:3席
时代力量:2席
新国会专立委(共113席)组属成:
民主进步:68席;
中国国民:35席;
时代力量:5席;
亲民:3席;
无党:1席;
无盟:1席
㈨ 台湾立法委员由谁选举出来
台湾立法委员选举-选举制度
按照台湾修订后的“宪法”规定,自第四届“立法委员”选举开始,总共选举产生225名“立法委员”,其中从各区域产生168人,每县市至少产生1人;平地原住民及山地原住民各产生4名“立法委员”,海外侨民中产生8名,此外还有41名“不分区立法委员”。“不分区立法委员”和“侨选立法委员”是按政党比例制产生。
台当局“中选会”公布彩色选票
所谓政党比例,即各党在选举中的得票率之比。例如,总共只有A、B两党争夺10席“立法委员”,A党得票数占总投票数的60%,B党为40%,那么A党就得6席,B党得4席。当然,并非所有参选的政党都能参加“不分区立法委员”的分配,按台湾“宪法”规定,只有得票率在5%以上的政党才具有这种资格。现在新党、“台联党”努力奋斗的所谓“5%政党门槛”即是此意。
台湾的“立法委员”选举制度则比较特别,其所采取的“单记非让渡选举制”可谓“举世无双”。这种制度规定,每个选区产生若干名“立法委员”,但选民只能投一票,该票只能投给一个候选人。这种选举制度使小党容易生存,使一些人可以通过较固定的支持者低票当选。例如1992年第二届“立法委员”选举,台北县应选16席,候选人只须达到6%的选票即可保证当选,但事实上在赵少康超高票当选的情况下,有些人仅以不到3%的得票率即当选。这种选举制度,使候选人可以不顾所在选区大多数人的诉求,而只须嬴得稳定的部分支持者。这也是造成地方派系长期存在、纷争的原因之一。
此外,这种制度要求各党必须在提名策略上运用得当。若提名多了,势必票源分散,这可能产生同党排挤效应,使同党的候选人因为比他党候选人票低(有时可能仅低数百票),而大多乃至全部落选;但提名少了,则可能使该党一个或几个候选人高票当选,但本来可以多争取到的名额,则因为该党提名不足而让其他党候选人低票当选。所以,如何进行“立法委员”党内提名作业,是对岛内各党的一个重大考验。所以,目前各党都高度关注年底的选战。
㈩ 中华民国立法院执行长是什么官职
立法院由人民直接选举的立法委员组成,代表人民行使立法权。立回法院得对行政院院长提出不信答任案,对总统、副总统犯内乱外患罪提弹劾案及对监察院审计部审计长的任命行使同意权,并有议决法律案、预算案、戒严案、大赦案、宣战案、媾和案、条约案及其它重要事项的职权。立法院置院长、副院长各1人,由立法委员互选产生。立法委员自第7届(2008年)起由225人减为113人,任期4年。有向行政院院长及各部会首长质询之权,并可以决议或复议行政院重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