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的特点有哪些
A. 什么是道德它有什么特点职业道德的作用有哪些
道德,指衡量行为正当的观念标准,是指一定社会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道德的特点具有:共同性,民族性,阶级性,历史继承性,自律性。
一:共同性
道德有一定的共同性,指同一社会的不同阶级,甚至不同社会的不同阶级的道德之间,由于类似或相同的经济条件、文化背景和民族心理而存在着某类相似或相同的特性。
二:民族性
民族性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个性特征,包括民族的精神、气质、心理、感情、性格、语言、风俗、习惯、趣味、理想、传统,以及生活方式和理解事物的方式等诸多方面。不同民族间道德的原则标准亦有所不同。
三:阶级性
它指阶级社会的各种道德都是为特定的阶级利益服务的,因而都具有特定的阶级属性和特征,可也要以和谐为目的。
四:历史继承性
道德与其它观念一样,既有发展的一面,又有继承的一面。
五:自律性
道德主体借助于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借助于对现实生活条件的认识,自愿地认同社会道德规范,并结合个人的实际情况践行道德规范,从而把被动的服从变为主动的律己,把外部的道德要求变为自己内在良好的自主行动。
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一方面具有社会道德的一般作用,另一方面它又具有自身的特殊作用,具体表现在:
1、 调节职业交往中从业人员内部以及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间的关系。
职业道德的基本职能是调节职能。它一方面可以调节从业人员内部的关系,即运用职业道德规范约束职业内部人员的行为,促进职业内部人员的团结与合作。如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都要团结、互助、爱岗、敬业、齐心协力地为发展本行业、本职业服务。另一方面,职业道德又可以调节从业人员和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如职业道德规定了制造产品的工人要怎样对用户负责;营销人员怎样对顾客负责;医生怎样对病人负责;教师怎样对学生负责等等。
2、 有助于维护和提高本行业的信誉。
一个行业、一个企业的信誉,也就是它们的形象、信用和声誉,是指企业及其产品与服务在社会公众中的信任程度,提高企业的信誉主要靠产品的质量和服务质量,而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高是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有效保证。若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不高,很难生产出优质的产品和提供优质的服务
3、 促进本行业的发展。
行业、企业的发展有赖于高的经济效益,而高的经济效益源于高的员工素质。员工素质主要包含知识、能力、责任心三个方面,其中责任心是最重要的。而职业道德水平高的从业人员其责任心是极强的,因此,职业道德能促进本行业的发展。
4、 有助于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
职业道德是整个社会道德的主要内容。职业道德一方面涉及到每个从业者如何对待职业,如何对待工作,同时也是一个从业人员的生活态度、价值观念的表现;是一个人的道德意识,道德行为发展的成熟阶段,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另一方面,职业道德也是一个职业集体,甚至一个行业全体人员的行为表现,如果每个行业,每个职业集体都具备优良的道德,对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肯定会发挥重要作用。
B. 道德有哪些基本特性
(一)调节手段的特殊性:道德的调节作用不是通过国家强行制订和强制推行的,而是依靠社会舆论、教育、习俗以及人们内心信念的力量,自觉约束、自我节制、自我规范自己的行为。道德的调节作用虽然不需要强制执行机构,但道德评价却贯穿于道德作用的全过程。
道德评价是通过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等道德观念评价自己或他人的行为,从而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促进个人良心道德品质和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道德的调节作用也具有精神上强制性的一面,但它同法律规范、管理规范等硬性规范的强制性是不同的。不道德行为要受到社会舆论的压力、群众的批评、良心的责备,形成一种强大的意识力量的压力,要人们悔过自新,弃恶从善,从而符合整个社会的行动规范。
(二)道德作用的广泛性:道德作为调节人与人、个人与社会的各种利益关系的行为规范,其作用贯穿于人类的各个社会形态,广泛地存在于社会关系的各个领域。道德作为独立的意识形态,所涉及的范围比政治、法律、宗教等更为广泛。道德作用的广泛性,要求人人都要讲道德,自觉遵守道德的规范。
(三)道德规范的多层次性:历史上各个时代的道德都有其层次和序列性,不论哪个阶级的道德规范体系,都体现出多层次性的特点。
这是由于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处于各种关系之中。在一个阶级内部、一个单位、一个家庭,人们之间的关系是多种层次的,社会关系的多样性和层次性决定了道德规范的层次性。为此,我们应根据道德规范多层次性这个特点,对不同对象提出不同的道德要求。
(四)道德内容的阶级性:在阶级社会里,由于人们所处的经济地位不同,阶级利益也必然不同。这就形成了不同的甚至完全对立的道德观念、道德原则和规范,以及不同的道德评价标准等。
在阶级社会中,道德内容的阶级性主要表现在:阶级社会的一切道德,都是不同阶级根本利益的反映,都是为一定阶级的利益服务的;一切阶级都是从自身的阶级利益出发,确定本阶级的道德原则、道德规范和道德评价标准;不同阶级的道德,体现不同阶级的意志和要求。总之,一切阶级的道德,无不是该阶级的一种特殊思想工具。
(五)道德形态的继承性:道德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意识形态,有着自身的发展过程。人类对于道德准则的认识,经历了曲折的前进过程。阶级社会中各阶级的道德除了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内容之外,还有某些一致及相似之处,即人们必须普遍遵循的共同行为准则。
所以,坚持道德的阶级性,并不排除道德的继承性。当然,这种继承性是在对前人道德遗产予以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批判地继承,即吸取道德的优秀成果部分,剔除其糟粕的部分。
道德的以上特性,特别是道德的阶级性和历史继承性启迪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继承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积极思想和规范,用以丰富和完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也包括我们公务员的道德体系,同时还要抵御和消除腐朽道德观念对我们公务员的进攻和腐蚀。
C. 道德的含义和特点是什么
我们通常讲的道德
是指人们行为应遵循的原则和标准。道德的定义可以概括为版:道德是一定社权会、一定阶级向人们提出的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各种关系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特征是
以善恶为标准,调节人们之间和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它是依据社会舆论、传统文化和生活习惯来判断一个人的品质,主要依靠人们自觉的内心观念来维持。
D. 职业道德的特点有哪些
①职业道德是在历来史自上形成的、特定的职业环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常常形成世代相袭的职业传统和比较稳定的职业心理和习惯,因此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②职业道德反映着特定的职业关系,具有特定职业的业务特征,因而它的作用范围仅仅局限于特定的职业活动中,只对从事特定职业的人们具有约束力;
③职业道德通常以规章制度、工作守则、服务公约、劳动规程、行为须知等形式表现出来。
E. 道德的特点有哪些
1、道德品质与道德行为是统一的.
2、道德品质是自觉意志的结果.
3、道德品质是通过道德行为整体表现出来的稳定的特征和倾向.
4、道德品质对于一个人的身心健康、塑造完美人格和立志成才具有重要的作用.
F. 道德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的统一
道德的主来要特征包含着道德意自识和道德活动两个方面,它具有知行统一的特点。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不仅要有坚强的道德信念,而且还要自觉地把他的道德意识表现在一系列的道德行为中,表现在他的生产、工作和学习等具体活动中
G. 道德表现有哪些方面
个人品德、社会公抄德、职业道德袭、家庭美德,思想品德。
1、“二十字”基本道德规范:
爱国 守法 明礼 诚信 团结 友善 勤俭 自强 敬业 奉献
2、“五讲”
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
3、“五爱”
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
4、社会公德
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5、职业道德
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6、家庭美德
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H. 请问道德的特征是什么
道德的起源
一、伦理学史上的争论
神启论把道德起源归结于神秘的天启和神的意志。
理念论伦理学认为道德起源于至高的理念和精神。教育论、环境论和社会关系论所指的外在条件和外部的事物已是属人的事物和条件,这些思想已具有了唯物主义的萌芽和倾向。
先天论认为,道德根源于人生而有之的东西。
本能论认为道德根源于人的本能和本性。
人性论认为,道德根源于人类自然的天性,人的自然本性、本能决定共同的人性,是决定社会本质的共同的东西,因而也是决定道德的根本层次。所以一定社会的阶级道德的产生和形成都是与人的自然本性密切相关的,人的本性不仅决定了道德的产生,而且决定了道德发展的总趋势。道德正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本能欲求和自然感觉而产生的一种工具性的方式。
需要论认为,道德是人根据自己的生存发展需要,自己为自己立法的产物。道德作为人类社会的重要成果源于人的需要,人类社会产生了道德,就是因为道德满足了人的某种需要。人类通过各种对世界的掌握方式来满足自身的各种需要,以实现对自己的肯定和发展。而道德作为人类理性的结晶,不是表达个人的偏爱和欲求,而是表现人们的共同愿望和需要。从道德发生的历史看,道德产生于人们调节社会群体内部各种关系以维护一定社会秩序以及个人自我肯定、自我发展的需要。这用千百年来客观存在着的道德协调性因素和进取性因素就可证明。
二、道德的起源
(一)经济关系决定道德的产生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道德根源于经济关系,是从归根结底的意义上讲的。一是说决定道德产生的要素都是在经济关系的不同作用下产生的;二是从归根结底的意义上来理解经济是道德的根源,可以避免对经济决定道德产生简单的、机械的理解。道德的产生最终只能从经济关系中找到根源,经济关系是道德产生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二)劳动实践是道德产生的动因。首先,劳动实践是人的创造性的体现。其次,经济关系对道德的决定作用,是通过劳动实践起作用的,劳动实践是道德产生的根本动力。另外,劳动实践的创造推动了道德的产生。
(三)伦理关系是道德发生的前提。道德是对利益的调节,而利益关系和矛盾是存在于广泛的社会关系中的。没有社会关系,就不会有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利益冲突,也就不会有道德的发生。只有在伦理关系中,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才存在调节和规范的问题。作为社会关系中的社会分工,是道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发生的关键。
(四)人的生存与发展需要是道德发生的诱因。首先,人类生存的需要是道德发生的直接原因。为了调节人们的利益需要,最初便形成了一些最简单的行为规范和准则,以缓和利益的冲突和矛盾。其次,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的生存需要不再是社会利益的主要矛盾时,由人们的发展的需要所引发的矛盾冲突就会成为道德所要调节的主要内容。
(五)意识水平是道德发生的主观条件。人类的意识是在实践中产生的,但一经产生就具有相对独立性。这种独立性一是表现在它使社会实践中存在的经济关系、社会关系服从于人的需要;二是表现在意识由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所形成的能动作用。
第二节 道德的本质
一、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道德的一般本质)
社会经济关系对道德的决定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经济结构的性质直接决定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
2、社会经济关系所表现出来的利益,直接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3、在阶级社会中,人们在同一经济结构中的不同地位和不同利益,也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阶级属性、社会地位和彼此间的矛盾斗争。
4、经济关系的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二、道德是一种特殊的调节规范体系(道德的特殊本质)
1、道德规范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
2、道德规范没有也不使用强制性手段为自己开辟道路。
3、道德规范是一种内化的规范。
三、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道德的深层本质)
道德需要促使人类结成相互满足的价值关系,推动人们改善这种关系,调节人与人的交往、协作,完善人的人格,形成人类特有的实践精神。
道德是有目的的活动。目的性是人类活动的最基本特征,也是人类精神能够进入实践的主要依据。道德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道德是理想与现实的统一体。道德作为实践精神,以其理想性、目的性指引人们的行为,将理想转化为现实。学习伦理学不仅仅在于掌握有关的理论知识,更在于将这些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我们诉诸理智、情感,更要诉诸行动,自觉修养,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I. 请问道德的特点是什么
道德的特点在于:它是人的文化心理结构中的自由意志,是人意识到自己的个体性的回感性生存与群答体(家庭、民族、阶级、集团、和宗教等)社会性的理性要求处在尖锐冲突之中,个体最终自觉牺牲一己的利益、幸福以致生命,以服从某种群体的要求或利益。在这种理和欲的剧烈冲突中,理主宰以致战胜了欲,可称之为理性的凝聚。所以,这一特征质的指的只是心理的形式,而不是心理的具体内容。
J. 职业道德有哪些特点
就职业道德而言,具有四个特征,也就是你所说的四个特点:
一是职业回性。反映着答特定职业活动对从业人员行为的道德要求。每一种职业道德都只能规范本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行为,在特定的职业范围内发挥作用。
二是实践性。职业行为过程,就是职业实践过程;职业道德的作用是调整职业关系,对从业人员职业活动的具体行为进行规范,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道德冲突。
三是继承性。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同样一种职业因服务对象、服务手段、职业利益、职业责任和义务相对稳定,职业行为的道德要求的核心内容将被继承和发扬,从而形成了被不同社会发展阶段普遍认同的职业道德规范。
四是多样性。不同的行业和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职业道德标准。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