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经水低

道德经水低

发布时间: 2023-04-22 03:05:24

❶ 老子《道德经》中关于“水论”的句子有哪些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道德经》第八章)意译: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能攻坚强着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道德经第七十八章)意译:遍天下再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柔弱了,而攻坚克强却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胜过水。
水无形、无色、无味,然而水却是人类生存最重要的物质之一,水的品质同样给人以智慧的启迪:
一、遵循“自然之道”。老子倡导“无为”,但“无为”并不是不能作为或无所作为之意,而是要遵循和顺应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规律,不滥加干预和破坏。
二、无私无争的品格。私欲会迷惑人的眼睛,迷乱人的心智,争斗会伤害彼此。不计较个人得失,保持善良、真诚,格守信用,以崇高的品德获得别人的信任和支持,在平凡中创造伟大。
三、谦卑的态度。始终避上趋下,不妄自尊大,奉献社会但不强求回报,做别人所不愿做之事而不抱怨,从而得到别人发自内心的尊重。
四、宽容博大的心胸。天之高,海之深,都比不过人的胸怀的宽广,容纳万物,包容万物,则一切都将拥入你的怀抱。
五、坚韧的毅力。“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水滴可以穿石,靠的是毫不畏惧的精神、持之以恒的毅力和精诚之至,以此为道,则没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没有什么难关不能攻克,没有什么事情不能完成。
水无为而无不为,无形而无不行,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在老子的眼中,这或许是最完美的事物了。

❷ 在《道德经》中,老子认为水具有多种品德

在《道德经》中,老子认为水具有的品德:

一、利万物而不以为意。

1、原句: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

2、解释:意思为最善的人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二、以柔克刚顺势而为。

1、原句:天下莫柔弱于水,而能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2、解释:意思为遍天下再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柔弱了,而攻坚克强却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胜过水,因为不管用什么都不能代替它。

三、潜移默化的作用力。

1、原句: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无有入于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也。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2、解释:天下最柔弱的东西,腾越穿行于最坚硬的东西中;无形的力量可以穿透没有间隙的东西。我因此认识到“无为”的益处。“不言”的教导,“无为”的益下,普天下少有能赶上它的了。

(2)道德经水低扩展阅读:

《道德经》的普世意义: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春秋时期老子的哲学作品。《道德经》被誉为万经之王,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中国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

在当今的社会上,压力在不断的增加,我们的生活节奏不断的加快,但是滋养我们心灵的场所特别少,我们需要一个能够指引灵魂的灯塔,那就是《道德经》。

老子就讲了正确的处世态度是功成身退。不要富贵而骄,持才傲物,锋芒毕露。要淡泊名利和地位,才能功成身退。事物发展本来就是向着自己相反的一面,福祸相随,因此在这里奉劝大家见好就收,不要贪图名利,要收敛。

❸ 道德经中水存在的问题

道德经中水存在的问题:

第一条,水是去大家最不喜欢去的地方,它到那儿干吗去了呢?把那个地方的污浊洗净,在那个地方滋润万物,所以那三个字叫居善地。这个善是动词,行善的意思,不是好。你若理解水去的是好地方,意思就完全相反了,水去的是最不好的地方。

其实是“人性之好善,犹水之就下也”。所以你看居善地,居于行善之地,这个是《道德经》上善若水这七条里最推崇的。就那个字,几,几于道,最接近道,这第一条。

第二条叫心善渊,就是清的意思。渊就是深,水深才能安静,水深才能沉淀,所以一个人要拥有智慧。两个条件,一,清净、宁静、安静,才能产生智慧。二要会沉淀,像深深的潭水里边的那种感觉,静水流深,心善渊,宁静致远。

第三条叫与善仁,与就是给予,仁就是平等仁爱。我们在给别人东西的时候,哪怕对别人有好处,有恩德的时候,千千万万要注意我们的态度,不管我们对别人的好处多大,恩德多广,如果这个态度是不仁的,居高临下盛气凌人,施舍者的态度,那也会造成一种伤害。


具体体现

水可谓自然界中寻常的客观物象,但于哲学家的视野中,其灵动而多变的自然状态引起其对自然生命本质的探索。老子的水脱离了现实意义,抽象成为了道的象征物。其实从某种层面来说,老子受水的启发,拓展了道的作用范围,将“道”这一抽象的形而上学概念转化为政治主张、交往之道、为人之本。

同时,水也为整本《道德经》阐述道这一抽象概念提供了途径,无论是象征,亦或是比喻借代,都更有利于读者去接受与理解这一抽象的概念。从水这一小意象出发,有幸得以一窥老子《道德经》中的丰富意蕴。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观察到水在重力作用下朝地处流动的自然现象,结合自己对高低的认知,将地势低洼的地方抽象为众人之所恶。

同时又关注到人类的生产生活与水的密切联系,赋予水善利万物的人格特征,进而升华为顺应天时不自是、不自伐的处世原则。老子列举了水的七种善行,实际是对理想人格的归纳,“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❹ 《道德经》水与“道”有一点不一样的地方在哪里

《道德经》水与“道”有一点不一样的地方在哪里?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然后又能够“处众人之所恶”,这个很不容易!我们以前受教育的观念:“我们要怎么样努力奋斗,将来才能够出人头地、衣锦还乡,荣归故里。”我们都希望这样。这是每个人奋斗的过程,很正常,也是非常好的一个过程。因为有这些心态能够让你乐观积极去奋斗。但是要知道,这是属于世间法的一个奋斗的过程。你的人生历练来到某种层次之后,你会体会到“处众人之所恶”不容易,但也非常重要!

一般人总喜欢:“我要争第一!我要抢第一!我要占上风!我要出人头地!”这些有错吗?以一般世俗的眼光好像没有错。但是如果用老子的眼光来看、看透你的人生不会真正成功。就算你有一些荣华富贵、功成名就,但是你的成就、你的荣华富贵也会如同云烟,很快消失掉。

如果你真的能够做到这两句话,那你的所作所为就跟“道”已经很接近“道”的特征、特性了。这一句话是不是还表示“道”跟水的境界还有不一样、还更高?能够做到水这样的境界已经非常不容易!如果这方面你做到了,你进一步再去体会“道”,真的会再升华上去。

水跟“道”还会有一点点不一样的地方就在于流水有时候还会形成水灾、泛滥,还会多少让一些百姓受伤害。流水它还是属于物质的、显相的,显相通常容易形成所谓的物质上的阻碍,叫做质碍。“道”、“空”这两方面通通没有,“道”它又更深了。

问题是,“道”是无形无相的,在佛教来讲就是属于“空”的智慧,那是属于最高的智慧。你如果有为法这方面的智慧、行为没有做的话,你是不可能做到那一种更高的境界的。你没办法做到“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你说:“我在那里打坐,坐到后来我就认为得道了。”那是一回事,那是自认为的,不是实相。

❺ 道德经中多次提到水,那水究竟蕴含了哪些哲理

道是什么?怎么得道?这是老子的《道德经》所阐述的核心内容。在讲道的过程中,老子运用了“水”这个载体来说明自己的思想:道法自然,无为而无不为。

《道德经》里,大众最熟悉的提到水的是:“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在老子看来,符合大道的人就像水一样,善于帮助万物,但从来不与万物争长论短。




热点内容
财政拨款属于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不征税收入 发布:2025-01-12 20:29:09 浏览:577
什么叫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 发布:2025-01-12 20:26:00 浏览:336
招商管理条例 发布:2025-01-12 20:12:39 浏览:931
王哲律师 发布:2025-01-12 20:09:00 浏览:161
一村一法律顾问责任 发布:2025-01-12 19:59:30 浏览:964
中国电影关于法律法规 发布:2025-01-12 19:18:02 浏览:681
属于商法的是什么法 发布:2025-01-12 19:00:48 浏览:595
法是以为核心内容的社会规范 发布:2025-01-12 18:49:24 浏览:975
日本第四代民事诉讼法 发布:2025-01-12 18:47:49 浏览:358
社会与法普法栏目剧远在身边二 发布:2025-01-12 18:46:50 浏览: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