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利益法学

利益法学

发布时间: 2020-12-30 23:35:57

⑴ 庞德实用主义法学思想的特点、

庞德在1911-1912年就发表了一篇以《社会学法学的范围和目的》为题的纲领性论文,表达了他的社会学法学的基本思想。他认为社会学法学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在创立、解释和适用法律方面,更加注意与法律有空的社会事实。 1.庞德强调法律的社会作用和效果,提出法律是一种“社会工程”(social engineering)或“社会控制”(social control)工具的学说。“我们越是清楚认识到我们正在做什么和为什么这样做,则我们的社会工程将越有效。”[1] 2.“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是庞德法律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有学者主张庞德法社会学法学的核心思想是社会利益说。[2] 法律是和一定时间、空间的文明密切联系的,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乃看待法律:从过去来看,法律是文明的产物;从现在来看,法律是维护文明的手段;从将来看,法律是推进文明的手段。文明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对外在的物质的自然界的控制;另一个是内在的、人类本性的控制。 对人类本性的控制就是社会控制。主要有三种手段:法律、道德和宗教。法律作为社会控制的首要手段,仍需要其他社会控制手段的配合。人类社会要维持正常的秩序,必须使自身的活动扔按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进行。通过某种社会力量促使人们遵守社会规范和维护社会秩序的过程就是社会控制,而法律是社会控制的工具。之所以对人的内在本性进行控制,庞德从人性论出发,认为是人的本性所决定的。人的本性具有自我扩张性与社会本性。两者具有不协调性和不平衡性。文明社会要想发展,就要不断地限制人的自我扩张性而弘扬社会本性,而能胜任如此大任的就是社会控制。 3.根据庞德的学说,法律的作用和任务在于承认、确认、实现和保障利益,或者说是以最小限度的阻碍和浪费来尽可能满足各种相互冲突的利益,并把利益分为个人利益、公共利益和社会利益。庞德继承和发展了耶林的社会功利主义法学关于社会利益的基本思想,提出法律的任务就在于实现社会利益。作为社会控制最有效的工具的法的任务就在于使人的合作本能与利己本能之间保持均衡。 4.庞德的法律价值论。无论在古代或现代,法学家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论证法律的价值准则。对各种利益的承认或拒绝承认以及划定那些得到承认的利益的界限,最终都是按照一个确定的价值尺度进行的。[3] 各个法学流派几乎都对自己研究的法律进行了价值分析,尤以自然法学显著。各种观点也是丰富的,有神学伦理学的、历史法学的、理性主义的、自由主义的和以经济学为基础的以及以阶级斗争为基础的法律价值观。[4]以凯尔森为代表的纯粹法学派任务:任何一种价值准则都是不可能的,正义是一种主观价值判断,是不可能科学地认识;以弗兰克为代表的美国现实法学派则认为:法律是法官和行政官员的行为,即使建立起一种价值准则,他们也不会采用;庞德主张建立起一种最大限度地满足需要的价值准则。 通过经验来发现并通过理性来发展调整关系和安排行为的各种方式,使其在最少障碍和浪费的情况下给予整个利益方案以最大的效果。这种价值分析方法是有一定的合理性,并且操作起来也比较有效果。 5.法的概念。 法律可以被看成:①法即法律秩序;②法是权威性资料、根据或是指示;③司法和行政过程。第二种有可细分为法令、技术和理想。当然,他还将法令区分为规则、原则、概念和标准。应该可以这么说,庞德的这种分法是比较有科学性和系统性的。 6.法律实效。 法律执行是每个社会时期中所不能忽视的。尤其在现代社会,法律执行更加繁复。哲理法学派关注法的内在正义性,强调法的执行并非靠外在的强制,而在于法的内在正义性。但是这种做法在工业社会计划不可能得到执行。 因此,庞德研究了法律执行的四种手段及其作用。它们是惩罚、特殊补偿、替代补偿和预防措施。当然,它们都各自存在局限性。从各种法律执行手段的局限性出发,必须把法作为一个统一的社会控制工具来使其发挥作用,其作用方式是进行本能控制、协调和利益平衡。 从总体的法自身局限性出发,必须把法当作社会控制的工具之一,而非唯一的社会控制工具。

⑵ 什么是法学上的公共利益

法学的公共利益和政治学上的公共利益相同。公共利益的实现通常以减损私人利益作为成专本,或者属说以限制或者剥夺某种公民权利作为代价。例如国家集体的利益,社会的利益,社会习惯,善良风俗等等。是社会上最大的法益。
它通常是指社会上既存的,不能损害的大多数社会成员的利益。

⑶ 什么叫利益

利益是法学中的一个基本范畴。所谓利益,就是受客观规律制约的,为了满足生存和发展而产生的,人们对于一定对象的各种客观需求。其本意为“利息”,原被用来表示债权人对利息要求的正当性。后来,利益作为个人与社会的一种关系体现,日益得到广泛的应用。利益意识的觉醒,利益观念的形成,无疑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个伟大进步。 “利益”一词在我国古代典籍中最早展开论述的是春秋时期的管仲。他认为,“夫凡人之情,见利莫能勿就,见害莫能勿避。”此后,儒、法、道诸家都把利益问题作为自己研究和论述的重要内容。在西方,利益(intecest)一词来源于拉丁文intecesse,原义是夹在中间,后来引申为在非报酬性的东西和事件中包含着某些报酬性的成分。古希腊的智者普罗塔哥拉的学说中,具有明显的功利主义原则,而幸福派的伊壁鸠鲁则明确地把正义与利益联系在一起。到了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家普遍对利益问题予以充分的重视,并进行了论述。但这些思想家们受唯心史观的支配,或是受到形而上学方法的阻碍,并没有揭示利益的形成和本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为科学地揭示利益的形成和本质提供了正确的方法和必备的条件。 所谓利益,就是在一定的生产基础上获得了社会内容和特性的需要。它有三方面的因素构成:利益的心理基础是人们的需要。需要是利益的主观基础,利益是需要的社会形态。在现实世界中,每个人都有许多需要,而且是无限的和广泛的。这就决定了利益的内容也是丰富多彩的,人们对于物质的需要和追求,构成了物质利益的基本内容,而对于精神生活的需要和追求,构成了精神利益的基本内容。 利益反映了一定阶段上人们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水平。利益是人们企图借助于生产来满足的需要。凡是不用人们生产或劳动就能满足的需要,如阳光、空气等,都不是物质利益的内容,超越人们现实生产能力和生产水平的需要,也不构成利益的基本内容。利益反映着特定历史阶段上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利益是人们需要的社会转化,它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实质是特定的社会关系。反过来说,由于人们为了实现自己的需要而结成了一定的社会关系,因此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本质上是利益关系,社会关系也必须要体现为各种不同的利益。正因为如此,人类社会中才有了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个人利益、群体利益、民族利益、阶级利益、阶层利益、国家利益等形形色色的利益。社会的物质生产是其他一切生产的基础,所以经济关系也是其他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以物质利益为主要内容的经济利益也成了其他利益的基础,影响着其他利益的形成和发展。在阶级社会中,经济利益首先表现为阶级利益,阶级利益也因此而成为制约其他利益的主导利益。在社会主义社会中,阶级关系退居到社会关系中的次要地位,人民内部的各种关系成为社会关系的主体,经济利益在这些关系中以不同于阶级社会的形态继续发挥着主导作用。

⑷ 请问民法上的法益指什么包括哪些内容哪些是不受法益保护的利益我是大一法学专业的,想知道这些问题

您好,主要是指财产权利与人身权利!

⑸ 学法律或法学给你带来了什么好处呢

会取证,给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⑹ 法律逻辑对法学的好处

学好法律逻辑学对于学习法律、对于以后提高分析案件能力、处理案件能力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⑺ 学历史对学法学有什么好处

可以结合社会的变革更加深刻的理解法律的产生及发展

⑻ 学习法律专业有什么优势

与其他学科相比法学具有明显的优势。首先,从法律专业所培养的人才素质上看,人才素质较高,法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故法学专业的学生多思维严谨、敏捷、且口才上佳,法学专业的学生理解问题深刻,分析问题透彻,解决问题公正,所以法学专业所培养的学生能力和素质均比较优秀,且形象端庄给人以正义感。从法学专业本身上看,法学是集专业与实用与一体的学科,一方面法学要求极为严谨专业精确的法律知识才能解决社会问题,另一方面法学与百姓日常的生活又密不可分,人们在生活中不自觉的运用这法律的知识来解决身边的大事小情。而且我国法学系大陆法系,法律的系统性较强,易于理解记忆,容易掌握。从社会环境来看我国的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社会对法律人才的需求量仍会保持一个比较旺盛的势头。 首先,国家的行政机关和公检法机关,对法律人才的需求将会持续。 根据人事部公布的《2008 年职位信息》统计,中央和国家机关及直属机构和派出机构,2008 年共向社会招录法学(法律)类专业人才 2578 人,提供法学(法律)类专业人才选择报考的职位多达 1134 个。其次,在管理型社会中,律师和法律工作者必将广泛地参与经济事务、政治事务、社会事务和公共管理。与社会对律师等法律人才的需求相比,我国律师数量严重不足,每万人中只有 0.8 个律师。所以,可以说整个社会的大环境对法学专业的学生是极为有利的。从国际环境看,全球一体化的进程在不断向前,在各国政治文化经济都不尽相同的情况下,要想达成世界的和平与统一无疑需要一个统一的规范加以约束而法律无疑就是最好的选择。所以可以说全球的环境都是有利于法学专业的学生的。

⑼ 法学大辞典中关于"利益"的界定

一、租赁权租赁,是指一方将特定物交于他方使用收益,他方支付租金并于租赁关系终止后返回租赁物的契约。租赁权,是指承租人对他人所有之物,进行排他性的占有、使用、收益的权利。《法学大辞典》对租赁权下的定义是:租赁权又称使用收益权,即承租人依租赁合同,在租赁物交付后对租赁物享有的为使用收益目的所必要的占有权的总称。房屋租赁,是指房屋的所有人作为出租人将其房屋出租给承租人使用,由承租人支付租金的行为。租赁权属于债权。租赁权的具有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请求权,请求出租人保持租赁物处于适租状态的权利;其二是占有租赁物,并予以使用收益的权利。二、用益物权用益物权,是物权的一种,是指非所有人对他人之物所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的排他性的权利。比如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地役权、自然资源使用权(海域使用权、探矿权、采矿权、取水权和使用水域、滩涂从事养殖、捕捞的权利)。“用益物权”这一概念在中国《民法通则》中没有出现,有关用益物权的规定也只有零星几条。物权法草案第123条规定:“用益物权人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对他人所有的不动产,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严格说来这也不是用益物权的立法定义。因此,在中国民事立法上难以给用益物权一个明确定义。在民法学上,所谓用益物权,是指非所有人在他人所有的物上享有的占有、使用和收益的他物权。《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一百一十七条规定:用益物权人对他人所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用益物权,是物权的一种,是指非所有人对他人之物所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的排他性的权利。比如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地役权、自然资源使用权(海域使用权、探矿权、采矿权、取水权和使用水域、滩涂从事养殖、捕捞的权利)。租赁权,是指承租人依照租赁合同所享有的对租赁物的占有、使用和收益的的权利。根据物权法定原则,租赁权并不是用益物权。租赁权存在的基础是租赁合同,因此从性质上说,租赁权是一种债权,只不过租赁权具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等物权特征。三、租赁权与用益物权的比较1、两者都是以物的使用收益为目的的权利2、两者都以对物的占有为前提3、用益物权的客体可以是不动产,也可以是动产。租赁权的客体也是动产与不动产4、用益物权和租赁权的产生都是基于债权契约,都是占有别人的物。租赁权的内部构造完全符合作为一种用益物权类型的要求。将租赁权定格化为法定的用益物权,由此可扭转租赁权置身债权编却生性为物权所造成的某些不妥和尴尬局面。5、租赁权存在的基础是租赁合同,因此从性质上说,租赁权是一种债权,只不过租赁权具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等物权特征。

⑽ 非法专业学生司法考试通过后有哪些好处,就业前景大不,与法学专业的学生相比会有优势吗

法学培养的是研究型人才,而司法考试倾向于实用。
虽然说法学专业学生的底子会专比较好,但是非法学也属有自己的优势,比如利用你的本专业与法学互补,用法学渗透到你的本专业,都是可以的。
再者,发展讲求的是实力,分析、思维、行为的能力,学习法律可以加强你这些方面的能力。
你未来的竞争力不在于“专”,而在于“能”。
就象常说的,是厨子里唱歌最好的,是歌手里做饭最强的。和你本专业的竞争对手比,你有法律的优势,在法学专业学生比,你有你原专业的知识和能力。
要挖掘自己的优势,有点自信吧。

热点内容
经济法中的事件 发布:2025-04-28 02:04:17 浏览:532
厨房员工规章制度18则 发布:2025-04-28 02:03:39 浏览:29
方俊律师 发布:2025-04-28 01:56:39 浏览:342
法学论坛投稿 发布:2025-04-28 01:56:38 浏览:744
鸡西毕律师 发布:2025-04-28 01:39:24 浏览:359
游泳馆安全规章制度 发布:2025-04-28 01:37:44 浏览:746
行政法学1形成性考核 发布:2025-04-28 01:37:00 浏览:308
经济法期末考试金陵科技学院 发布:2025-04-28 01:28:31 浏览:317
量刑是不是看法官 发布:2025-04-28 01:21:00 浏览:814
法学考法警 发布:2025-04-28 01:02:11 浏览: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