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法治观

道德法治观

发布时间: 2023-05-02 06:36:05

道德法治的五大核心素养

道德与法治的五大核心素养是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
道德与法治课程凝练了五大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政治认同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具备的思想前提,道德修养是立身成人之本,法治观念是行为的指引,健全人格是身心健康的体现,责任意识是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内在要求。
这五个方面的核心素养既相互融通,又各有侧重,覆盖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全部内容,凸显了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培养时代新人要求方面的独特贡献,符合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发展的实际特征,又与高中阶段学生核心素养保持连贯性,体现了育人方式的阶梯式上升和培养目标上的一体化设计。

㈡ 大学生应怎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

一、正确的世界观
正确的世界观是客观地反映世界的本质和一般规律的世界观,它能够帮助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世界观的定义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2、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哲学系统科学地蕴涵着正确的世界观。其他哲学体系,包括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也蕴涵着一些正确世界观的具体观点。
3、怎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必须学好哲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二、正确的人生帆枝观
正确的人生观是客观地反映人生的本质和人的发展一般规律的人生观,它能够帮助人们优化人生目的、端正人生态度、实现人生价值。
1、人生观的定义
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观在人生问题上的体现。
2、人生观的要素
人生观包括三大方面,涉及三大问题:
①人生目的,回答人生为了什么?是为了自私自利,还是为了奉献社会。
②人生态度,回答人该怎样活着?是乐观积极进取,还是悲观消极无为。
③人生评价,回答人生价值何在?是看贡献的大小,还是看索取的多少。
3、人生哲学和人生观的关系
人生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人生观。马克思主义人生哲学系统科学地蕴涵着正确的人生观,有时人们直接称为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
4、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
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亦称无产阶级的人生观,因为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锋镇界的思想武器。
①关于人生目的,马克思主义人生观倡导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因此,有时把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简称为“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②关于人生态度,马克思主义人生观倡导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③关于人生评价,马克思主义人生观倡导“主要看奉献”的人生价值标准。
三、正确的价值观
正确的价值观是科学地反映价值本质和价值规律的价值观,它能够帮助人们恰当地进行价值评价、合理地作出价值选择。
1、价值观的定义
价值观是关于价值问题的根本观念和具体观点组成的思想体系。
2、价值哲学和价值观的关系
价值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价值观。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系统科学地蕴涵着正确的价值观,有时人们直接称为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
3、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
①关于价值定义,马克思主义价值观认为,价值是主体认定的客体对主体的积极作用,价值是客体性和主体性的统一。
②关于价值标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坚持“两个有利于”的标准,即有利于个人全面发展、有利于社会和谐进步。
③关于价值评价,马克思主义价值观认为,有些价值观点没有对错之分,“萝卜、白菜,各有所爱”,他人不必干涉;很多价值观点具有正误之别,“人参、罂粟,必有一害”,理应明辨是非。
四、正确的法治观
1、法治观的定义
法治观(包括法制观)亦称法治观念。法治观是指人们对法律的性质和功能等问题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正确的法治观是科学地反映法律本质和重视法治作用的法治观,它能够帮助人们注重法治思维、采取合法手段,维护正当权益。正确的法治观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法治观。
2、马克思主义的法治观
①关于法律的本质,马克思主义法治观认为,法律是调整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强制性的行为规范,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依靠强制力保证施行。
②关于法律的作用,马克思主义法治观认为,民主和法治(法律具有至上性、正义性、完备性)是相辅相成的。民主是法治的基础;法治是民主的保障。
3、法治思维的基本特征
法治思维方式是指按照法律条文、法律原理和法律精神分析和解决法律问题的思维习惯和思维倾向。
①讲法律,以法律为准绳。
②讲证据,以事实为根据。
③讲程序,以程序为轨道。
④讲法理,以法理为后盾。
五、正确的道德观
1、道德观的定义
道德观是指银轿粗人们对道德的性质和功能等问题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正确的道德观是科学地反映道德本质和重视德治作用的道德观,它能够帮助人们加强道德修养,提高道德境界,维护道德尊严。正确的道德观就是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观。
2、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观
①关于道德的本质,马克思主义道德观认为,道德是调整个人和他人之间关系的劝导性的行为规范,通过传统习俗、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来维系。
②关于道德的作用,马克思主义道德观认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辅相成。
3、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
①个人品德(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②社会公德: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③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④家庭美德: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㈢ 如何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

新时代大学生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至少得做到三点:

1、要认真学习《思想道德与法治》这本书,把书中的思想真正吸收成为自己的思想。因为“思想道德与法治”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理论性、实践性于一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课程针对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面临的思想道德与法治问题,开展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成长为自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学习本课程,有助于大学生领悟人生真谛、把握人生方向,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继承优良传统、弘扬中国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有助于大学生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道德品格,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和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引领良好的社会风尚;

有助于大学生学习法治思想、养成法治思维,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从而具备优秀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制素养。

2、把《思想道德与法治》一书中的思想变成自己的自觉行动,在生活实践中体现出来,落到实处。光学习理论知识是没有用的,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实践,不实践就毫无意义。

3、要一生坚持《思想道德与法治》中的思想,并且身体力行;要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迷茫时、失落时、坎坷时,就把这本书拿出来再次阅读。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周朝花了很多代人的努力才建立起民众对其的信任,但像周幽王这样的君主只要一两个就让周朝逐渐灭亡,前人的努力都付之东流。勿以恶小而为之,一次都不可。



发扬光大中国革命道德:

1、有利于加强和巩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与信念。

2、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4、有利于培育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

㈣ 道德与法治的关系

道德与法治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的。

法律与道德并非浑然一体。一般而言,国人擅长整体性和综合性思维方式,因而常常容易将道德与法律做一体性认识和处理,然后如太极八卦一般,讲究两者的相互转化,循环无穷。这也是中国古代法律道德化与道德法律化的根本原因之一。

道德是人们心中的法律,法律是成文的道德。法律与道德相互促进与融合的成熟形态,即表现为法律信仰与法治观念,亦即形成法律至上的规则意识。

道德介绍

道德一词,在汉语中可追溯到先秦思想家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一书。老子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其中“道”指自然运行与人世共通的真理;而“德”是指人世的德性、品行、王道。但,德的本意实为遵循道的规律来自身发展变化的事物。在当时道与德是两个概念,并无道德一词。凡是人的活动都是为了获得某种幸福,区别在于幸福的种类和完满的程度不同。

道德不是天生的,人类的道德观念是受到后天的宣传教育及社会舆论的长期影响而逐渐形成的。这是一种道德相对主义,与之相反的主张则称为道德绝对主义。道德很多时候跟良心一起谈及,良心是指自觉遵从主流道德规范的心理意识。

㈤ 思想道德与法治有什么用处

思想道德与法治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理论性、实践盯早性于一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道德与法治主要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思想道德和法律问题。

开展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教育,来引导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成长为自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主要面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类专业的学生学习。

《思想道德与法治》的教材修订

教材重点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维度阐述了时代新人的应有素质,新教材调整为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四个维度,分别以“立大志,就是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牢记逗竖使命,自重自励”“明大德,就是要锤炼高尚思想品格,崇德修身,启润青春”“成大才。

就是要有高强的本领才干,勤奋学习,全面发展”“担大任,就是要有天下山则大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精神,讲求奉献,实干进取”等起句展开。其中立大志、成大才、担大任三方面内容依据原教材内容修订,明大德部分为新增写。

逻辑框架方面,原教材绪论由“我们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和“时代新人要以民族复兴为己任”两大部分构成,第二部分又分为“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和“提升思想道德素质与法治素养”两个层次。

这次修订,未改变这些内容呈现的基本逻辑,但为进一步凸显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提升这一教材指向的主题,“不断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单独列为一个部分,绪论由此调整为三个构成部分。

㈥ 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道德与法治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和法治观,帮助他们成为遵纪守法、公正正义、有担当、有责任感的公民。其核心素养包括:

1. 道德素养: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提高其猛手扮道德意识和道德水平,包括尊重他人、诚实守信、勇于担当、爱国薯洞爱民等方面。

2. 法律素养:让学生了解基本的法律知识和法律制度,学会依法行事,遵纪守法,维护法律权益,避免违法行为,不断提升自身的法律素养。

㈦ 大学生应具有哪些道德法律观念

道德方面:要积极实践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同时也要弘扬及实践雷锋精神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对于青年大学生来讲,高校是一个"立德树人"的地方,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更重要的是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的沃土。因此青年大学生首先要"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德者,本也""德为才之帅"等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所包涵的优秀德育精神资源为指导培养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做一个品性纯朴、道德高尚、有良洞差宴好情操的新时期好青年。只有具备了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在"德"的指引下充分发挥个人才智,为集体、为社会、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法律方面:首先应树立“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和奉献意识”,其次不消极地遵纪守法,而是要从私人领域走出来,迈向公共领域,合法合理地在参与公共事务的过程中维护公共利益。青年人正走向事业的开纳银端,法律意识的强弱,关系到事业的成败,使自己的言行合法化做为一种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障,遵纪守法显的尤为重要。一个有志青庆局年,就应该自觉的排除来自自身和外界的诸多干扰,自觉地学法、懂法、用法,并善于总结别人的经验和教训,努力做遵纪守法的典范,奠定自己干大事、创大业的坚实基础。同时,积极做普法教育的带头人,为社会负责,为人民负责,使自己真正成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一个高度文明的人,才有希望登上事业的光辉顶点。

㈧ 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观念

英盛观察法律意识乃社会法制之根本,社会主义法制体系的建立及正常运行依赖于法律意识的完善。当代中学生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的强弱,直接关系着依法治国进程的快慢,甚至决定着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能否真正实现。当前,与中学生有关的违法犯罪案件明显增多,除了受社会中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潮的影响外,法律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加强中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刻不容缓,必须从根本上加强和提高中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所谓法律意识是指人们关于法和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是人们关于法律和法律现象的本质及作用的理性认识,是法律文化的核心内容,是实际上支配人们法律活动的思维方式。中学生的法律意识体现在他们初步形成了崇尚法律、尊重法律的权威,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依法履行自己应尽的职责和义务的思想观念。它是中学生对法律问题的自觉反映。法律意识不是自发形成的,它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学习中自觉培养的结果,也是法律文化传统潜移默化影响的结果。

法律素质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依法治国条件下,法律意识成为推进法治进程的先导观念。中学生的法律意识对于推进我国法治化进程,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保证中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㈨ 道德与法治的核心素养有哪些

《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内涵

(一) 道德品质

道德品质是从一个人的行为思想中凝结出来的体现在内部的特点,是衡量一个人的重要标准。因此无论是进行道德教育还是法治教育,其中重点都应当落脚在道德品质之上,应当令初中学生明大德、守公德、遵法纪、严私德,树立积极正确的思想观念。

(二) 法治观念

法治观念就是普通人从法律规范、法律事件中形成的一种对于法律作用价值地位的认知,在中国这个社会主义国家中,人民作为国家的主人应当培养树立法治观念。真正在日常生活中遵守法律、尊重法律、应用法律,发挥法律在社会中的积极作用,正确行使法律权利践行法律义务,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三) 健康生活

一切观念培养的目的都是在生活中实际践行,因此道德品质和法治观念只有落实到生活中才有意义,因此健康生活是检验以上两项的重要标准。换句话说,通过《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教育后学生应当形成健康的人格,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热爱生活关心国家和社会,能够正确地认知自我、规划自我。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

现在学生在学校中学习的知识大多都是单纯的理论知识,很多也许步入社会后都运用不到,但是也有很多知识是在社会中学不到的,只在学校中学到,如道德与法治课程、思想政治课程等。

道德与法治课程教给了学生做事情的底线,教给了学生为人处世应该具备的道德品质,让学生在学习中认识自己,在学习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更重要的是,这门课程给学生提供了一些关于法律的知识,使学生能够熟悉法律,在需要时可以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权益。

热点内容
劳动法规定请病假 发布:2025-01-12 17:52:36 浏览:786
党纪处分条例2015 发布:2025-01-12 17:17:05 浏览:932
欠条手写有法律效力 发布:2025-01-12 16:17:19 浏览:757
八方启航法律硕士 发布:2025-01-12 14:51:14 浏览:448
四川省最新劳动法 发布:2025-01-12 14:45:11 浏览:736
行政法中的连带责任 发布:2025-01-12 14:44:59 浏览:884
法治对称性 发布:2025-01-12 14:08:01 浏览:94
燃放烟花爆竹法律法规 发布:2025-01-12 14:07:58 浏览:971
律师马树立 发布:2025-01-12 13:46:24 浏览:10
大竹县律师 发布:2025-01-12 13:07:20 浏览: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