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社会组织立法是什么意思

社会组织立法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 2023-05-05 00:57:18

㈠ 社会组织是指什么

社会组织指的是公共关系的主体。

社会组织是公共关系的三大构成要素之一。公共关系学所称的“社会组织”是狭义的。它是人们为了有效地达到特定目标按照一定的宗旨、制度、系统建立起来的共同活动集体。

它有清楚的界限、明确的目标,内部实行明确的分工并确立了旨在协调成员活动的正式关系结构,比如,政党、竖祥政府、企业、商店、工厂、公司、学校等。

社会组织的特征:

1、特定的组织目标。组织目标一般是明确的、具体的,表明某一组织的性质与功能,人们围绕某一特定的目标才形成从事共同活动的社会组织。组织目标是组织活动的灵魂,它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具有内在联系的目标体系。

2、一定数量的固定成员。社会组织是由至少两个个体或两个以上的个体组成的系统。组织成员是相对固定的,成员明确地意识到自己属于某一组织。

社会组织如无固定的成员就失去了自身存在的实体基础,进入或退出一个组织必须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特别是组织成员资格的取得一般都要经过组织的考核与审查。

3、制度瞎拦化的组织结构。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并提高活动效益,一般都具有根据功能和分工而制度化的职位分磨纤胡层与部门分工结构。只有通过不同职位的权力结构体系,协调各个职能部门或个体的活动,才能顺利开展组织活动并达到组织目标。

立法是什么,司法是什么,行政是什么

立法是通常指特定国家机关依照一定程序,制定或者认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并以国家强版制力保证实权施的行为规范的活动。

司法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具体运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行政是指由国家行政机关对于不属于审判、检察工作以及立法中的其他法律的具体应用问题以及自己依法制定的法规进行的解释。狭义讲来,指国家职能中,除了立法和司法以外的全部职能的总称;广义讲来,指作为决策职能的政治之外的执行职能。

㈢ 中国社会主义法与社会组织规范的关系如何

一、当代中国法律在建构和谐社会中的地位
和谐社会不可能自发地实现,有关和谐社会的价值理想需要一系列方针和措施来体现,其具体要求也必须通过有效手段来实施和保障。
在我国当代和谐社会的六个基本特征中,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和谐社会的基本价值目标,而民主法治除了作为建构和谐社会的内容和价值取向之外,还具有特殊的意义。如果说社会主义民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和前提,那么社会主义法治就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制度手段和关键因素。
无论从逻辑还是事实上看,和谐社会的构建都必须借助于法律制度的推动和保障。
首先,和谐社会的原则精神与基本目标和要求不仅涉及个人与社会之间、.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复杂的利益档锋关系,而且还关系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它们必须上升为国家意志,转化为法律,通过法律来体现,以获得全体社会成员的共识。并因此而取得权威性、确定性、规范性、稳定性和可操作性,包括以法律形式确定不同利益主体的正当权利及其界限,提供权利行使和权利救济的途径,保障主体权利的实现,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等等。
其次,由于涉及上述关系,因此,和谐社会的原则、目标和要求在实现的过程中,必然会遭遇来自各个方面的干扰甚至破坏,这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鉴于现实利益关系的复杂性和客观性,因此必须以法律手段保证构建和谐社会的一系列方针和措施的实施。只有以法律所具有的国家强制力为后盾,才能有效防止破坏和排除干扰。
总之,和谐社会离不开法。在社会主义人民民主的前提下,能否制定一个良好而完备的法律制度,能否切实保证这一法律制度的真正实现,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性制度因素。
二、当代中国法律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法对于社会主义民主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
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前提和基础,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和保障。这一点本书第十三章第二节将进行专门论述。
(二)法通过确认并保障正义标准的实现,协调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实现公平正义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关键是确定公平正义的标准,并以有效方式保证公平正义的实现。
在民主基础上达成关于公平正义的共识,将其制定为法律,确定利益主体和利益范围,指导利益分配,协调利益关系。当产生利益纠纷时,以法律判明是非;当利益受到侵害时,以法律救济,才能排除根本上的不公正,将社会矛盾和冲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使不同利益主体共存,公平合理地分亭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成果。在当今中国.通过法律切实保障弱势群体的利益.是实现公平正义的重要任务之一。
(三)法可以为诚信友爱的实现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
诚信友爱是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之一。尤其在生产社会化、人际关系依赖性高的现代社会中,离开诚信友爱,就不可能有良好的合作和互动,整个社会就无法维系。诚信友爱本身虽然从根本上说是主体的价值观问题,但法并非对其无能为力。首先,价值观只有通过行为表现出来,才能形成现实的合作与互动关系,法在指轿蠢蚂导和规范主体之间的互动行为关系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次,法通过确立和维护普遍的社会正义标准,抑制和制裁违法行为,可以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为全社会范围内诚信友爱精神的巩固和发展提供有利的制度环境。
(四)法为激发主体的活力创造制度条件
社会进步的动力源于每一个主体的创造力的发挥,而自由是发挥创造力的基本条件。与传统社会相比,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对主体行为自由的保护。自由是现代法律的基本价值取向,法律将社会公认的主体行为自由确定为法律上的“权利”,排除来自各个方面包括国家闭埋权力对主体自由的非法限制和干预,从而有效保障主体自由的实现,如以法律形式确认和维护劳动者的财产权利、交易自由和其他权利等。此外,法还可以通过制度安排直接鼓励公民从事有益于社会的创造性劳动。进一步激发主体的创新欲望。
(五)法为维护社会的安定和秩序提供有力保障
秩序是社会的基础价值之一.任何社会都需要安定和秩序,没有安定和秩序,社会共同体就无法存在,更无法正常运转。没有安定和秩序,也根本不可能有中国当前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大好局面。社会的安定有序需要诸多条件,除主体利益分配的合理性这种实质要求以外,还需要有健全的组织结构和良好有效的管理。法可以确认和规范各种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的构成,界定其内部关系和不同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法可以指导社会组织的活动.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法可以大大提高社会管理的水平.使之制度化、规范化,做到有据、有序、有效、有力;法还可以缓和矛盾与冲突,将纠纷的解决控制在“秩序”的范围以内。总之,法在缓解矛盾、维护社会正常秩序方面有突出的优势。立法可以提供普遍的行为准则以形成统一的秩序.法的实施过程可以将法的秩序要求具体化为行政机关的管理活动和司法活动以实现秩序;法的国家强制力则是抑制违法犯罪行为、实现法律秩序的有效保障。
(六)法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和谐提供制度支持
市场经济激发了人们创造财富的潜能,在生产力飞速发展的同时,也构成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和环境的巨大威胁。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使发展经济与自然界能够提供的资源相适应,实现可持续的发展,这是摆在全人类面前的重大课题。对于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贫乏的中国来说,这一任务更为艰巨。以法律形式规范和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确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和规范,抑制生产和消费活动中的任意性,制裁破坏资源和环境的违法行为,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维护良好生态环境的必要手段。
法的上述作用要通过法律调整的机制才能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当代中国法在建构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又具体地表现在法的制定、实施、遵守和法律监督的过程当中。
首先,只有加强立法,以科学、公正、完备的法律体系作为保障,才能为建构和谐社会奠定基础和前提。其次,公正、高效的司法是维护公平和公正的社会环境,建构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再次,广大社会成员自觉守法,政府严格依法办事是建构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和条件。最后,严格的法律监督是保证法的制定、适用和遵守,社会和谐得以真正实现的可靠保障。

行政法中的社会组织是什么

行政法中的其他社会组织,即行政组织系统以外的社会组织。其他社会组织是一个组合概念,其具体存在形态可以是企业单位、事业单位,也可以是社会团体或群众性组织。 一般说来,行政职能必须由行政组织承担并予以完成。为了使其他社会组织承担行政职能的活动规范化和法制化,出现了法律、法规直接将行政职权授予某些其他社会组织的情形。获得授权的其他社会组织便获得行政主体资格,使行政主体的范围得以扩大。通过法定授权,其他社会组织可以获得行政主体资格,成为行政主体。 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粗丛可以通过行政授权成为行政主体的其他社会组织大致有以下四种类型: (1)行政性公司。行政性公司,是指以公司的构成要件而成立,从事经济活动,同时又承担 某方面早凳掘或一部分行政职能的组织。陆核 (2)根据授权从事一定行政职能活动的事业单位。 (3)根据授权从事一定行政职能的企业单位。 (4)被授予一定行政职权的社会团体、群众性组织及其他社会组织。

㈤ 社会组织是不是一个法律概念对于什么是社会组织,在法律条文上有没有明确的规定

社会组织(social organization)在社会科学中社会组织有广义、狭义之分专。广义的社会组织是指人们从事共同活动属的所有群体形式,包括氏族、家庭、秘密团体、政府、军队和学校等。狭义的社会组织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而有意识地组合起来的社会群体,如企业、政府、学校、医院、社会团体等。它只是指人类的组织形式中的一部分,是人们为了特定目的而组建的稳定的合作形式。社会学研究的社会组织主要指狭义的组织。
这是网络里的答案,我现在还没见过在法律里有关于社会组织这个概念,不好意思。

㈥ 社会组织主体的地位和作用有哪些

(一)加快立法,为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提供法律保
社会组织立法要站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高度,努力解决五方面的重大问题:一是划清界限,要划清政府和社会组织的界限,划清社会组织和企业的界限,也划清不同类型社会组织的界限;二是明确权利和责任,要明确社会组织和政府企业是不同的权利与责任主体;三是确立规则,确立社会组织的非营利行为准则和特殊的产权边界;四是保障权益,保障社会组织作为法律主体的合法权益,保障它们在参与开展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中各相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障社会组织所有成员的合法权益;五是促进发展,通过立法促进各类社会组织在法律规制下实现健康发展。
(二)有重点地培育有利民生和谐的慧磨各类社会组织
在目前我国社会组织管理体制还不健全完善的实际情况下,全面放开发展社会组织既不现实,也不利于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当前重点是要集中优势资源,主要扶持对社会发展与和谐稳定联系最直接的社会组织,这是符合实际的战略选择。限期实现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真正脱钩,重点培育和优先发展行业商会培碧闹协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成立时直接依法申请登记。要健全社会组织培育孵化机制,建立财政补助和财政奖励制度,制定重点培育、优先发展的相关政策,从促进重点领域社会组织的数量扩张和质量配罩提升入手,优化社会组织结构和布局,着力打造强势社会组织群体。
(三)加强社会组织自身能力和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要以建设“法人地位明确、治理结构完善、筹资渠道稳定、制约机制健全、管理运行科学”的现代社会组织制度为目标,引导社会组织完善以章程为核心的内部管理制度,形成管理民主、决策科学、监督有效的运行体制,增强自律性。要减少社会组织的行政化色彩,推动社会组织去行政化、去垄断化、去特权化,促进社会组织回归社会,增强社会组织活力。开展社会组织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示范创建和社会组织专业服务标准化创建活动,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推动社会工作服务多部门多领域开展。依托大专院校,完善社会组织专业人才培养基地,与优秀社会组织建立社会组织专业人才“实习基地”,加大社会组织专业人才队伍培养力度;加强社会组织专业人才体系建设,分层次培训专业骨干人才;建立社会组织专业人才和志愿服务队伍联动机制;建立社会组织人才激励保障机制;建立社会社会组织人才供需平台等新媒体平台,促进社会组织人才发展。
(四)加强社会组织中党的建设
随着社会组织的快速发展,参与社会组织人数的不断扩大,如果对于这一数量不断扩张、方向符合先进生产力要求的社会群体,我们党不进入、不影响、不发展,那就会严重削弱我们党的群众基础、组织基础。不仅影响党对整个经济建设的领导,更会削弱党的自身建设。加强社会组织中党的建设既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需要,也是更好地在社会组织中传递党和政府的声音,动员和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社会治理的内在要求。要紧密联系我国社会组织的实际,积极探索在各类社会组织中党建工作的特点规律,努力使党的建设成为这些组织发展的内在需要,在服务社会组织发展、锻造组织内部文化“软实力”、维护组织内部成员权益中发挥重要作用。
(五)发挥社会组织在协商民主中的作用
社会组织最了解民生、民情、民意,提高社会组织应有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势在必行。一是探索建立社会组织界别。建议在各级党代会、人代会和政协会议中增加“社会组织界别”,分配一定比例的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名额给社会组织。二是建立重大行业决策征询社会组织意见的制度。政府及相关部门在制定出台涉及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等领域的政府规章、公共政策、行政管理措施和行业发展规划之前,应当通过一定的方式征求和听取相关社会组织的意见和建议。

㈦ 社会组织管辖遵循什么原则

社会组织是指在特定领域内,通过自愿组织、协商行为而形成的公益性组织。我国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条例》,对社会组织的管理实行“管理服务相结合、登记管理与备案管理相结合、统一注册登记”的原则。社会组织的管辖遵循以下原则:

1. 统一管理原则:社会组织的管理实行国家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监督。

2. 区分管理原则:社会组织的管理应根据组织性质、经济性质、活动方向、属地等情况进行分类管理。

3. 分级管理原则:社会组织的管理应该采取分级管理的方式,即国家管做唤尘理与同级地方管理结合。

4. 依法管理原则:社会组织的管理应用法律规范进行管理,社会组链中织的活动也应该遵守法律法规。

5. 规范管理原则:社会组织的管理应该坚持规范管理,规范组织的运行,维护组织的合法权益。

在进行社会组织管理的过程中纯禅,要坚持以上原则,既要把握好管理与服务的平衡,同时也要尊重社会组织的自治权和自有权。只有通过规范的管理方式,才能够更好地促进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㈧ 社会组织是指什么

社会组织是指由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按照一定的规范并围绕一定的目标聚合而成的社会群体。

社会组织是公共关系的第一构成要素,是公共关系的发起者、策划者和行动者,它决定了公共关系的状态、过程、发展方向。社会组织是有目的、有目标,由特定的一群人所组成。人们既然生活在一起,彼此关系相对键裤稳定,就稿缓简需要一定的组织,社会组织由具有共同利益的特定人群组成,而它的目的就是处理公共事务。

特点

社会组织具有民间性、自愿性、自治性、非营利性、公益性特征。非营利性是社会组织的第一个基本属性,是区别于企业的根本属性哪告。民间性、自愿性、自治性即非政府性,是社会组织的第二个基本属性。公益性或互益性是社会组织的第三个基本属性。

热点内容
法是以为核心内容的社会规范 发布:2025-01-12 18:49:24 浏览:975
日本第四代民事诉讼法 发布:2025-01-12 18:47:49 浏览:358
社会与法普法栏目剧远在身边二 发布:2025-01-12 18:46:50 浏览:774
劳动法规定请病假 发布:2025-01-12 17:52:36 浏览:786
党纪处分条例2015 发布:2025-01-12 17:17:05 浏览:932
欠条手写有法律效力 发布:2025-01-12 16:17:19 浏览:757
八方启航法律硕士 发布:2025-01-12 14:51:14 浏览:448
四川省最新劳动法 发布:2025-01-12 14:45:11 浏览:736
行政法中的连带责任 发布:2025-01-12 14:44:59 浏览:884
法治对称性 发布:2025-01-12 14:08:01 浏览: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