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华道德经讲座
㈠ 中华好家风一中文化大讲堂的感悟
中国国学大晌闹配讲堂董事长高级研修班
(北京班)
"学孔论孟思辨仁义礼智,
参禅悟道感受禅宗道德,
修身治企品悟易学人生"
华夏五千年,中国国学常盛不衰,中国传统文化生生不息;四顾寰宇,华夏文化乍起,华商捭阖纵横,数英雄人物还看今朝;溯本寻源,尽在道然中,尽在古代文明中。当代企业家读《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道德经》、《庄子》、《孙子弯毁兵法》、《易经》、《六祖坛经》、《心经》、《金刚经》,品味人生之真谛,品味万物运行之玄妙,品味事物发展之必然;再读之,可领悟至中和之妙道,可领悟道发自然之始然,可领悟潮起潮落之轮回。用国学要义之精神,为当代企业家注入王者之风范,为当代企业注入腾飞之气象,成就完美企业,完美人生。
主办单位: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招生对象:全国各行业董事长及董事总经理;行政事业单位、国家机关处级以上干部。
课程简介:以国学原著为读本,精读原著,感受古文化之博大精深;以思辨之方式,融入学员的实践哲学,实现从
从知识到智慧的生华。采用异地授课的方式,让企业宴指家亲临感受中国千年文化的浓郁气息,灵感实现,实
现人生智慧、企业心得之再升华,铸就企业腾飞的新起点。
特色教学:不同学科班级学员互动交流;热点问题专场论坛;学员讨论;主题辩论、学员联谊等丰富活动。学员经典
论文将汇编成册。晨读《四书》、《道德经》等古典名著。
精品项目:每年定期举办“中国儒商论坛”数百名企业家将与您共享儒商智慧。
主题辩论冲破管理围城、学员联谊搭建沟通网络
证书颁发:北京大学颁发结业证书(证书盖钢印),学籍统一存档管理,成为北京大学校友。结业后凭结业证书
参加研修班组织的联谊、论坛、参观考察等活动。
学习时间:十二个月,每月第四周周末(周五、周六、周日)集中授课三天 学习地点:北京大学(北京班)
招生人数:60人
咨询电话: 010-52767638 手机:13426238790
联 系 人 :王老师
课程安排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主题:《四书》之《论语》精读
内容:《四书》作为儒家重要经典,承袭了从孔子、孟子、荀子到朱熹的儒家道统,教我们如何穷理、正心、修己、安人,使其成为成人成己的必修内容。《论语》作为儒家创始人孔子言论集和代表性经典,有“东方圣经”之称,在塑建、构造华夏民族的社会习俗、心理习惯和行为、思想及言论活动中起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主题:《四书》之《论语》精读
内容:通过精读《论语》,逐字解读,可深刻领会儒家的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基本价值观念中的仁、义、礼、智、信、忠、恕、诚、宽、和、直、正名、利、心性能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为当代企业家修内圣外王之道,以德修心,实现身心合一。
第三单元 第四单元
主题之一:《四书》之《大学》精读
内容:原为《礼记》第四十二篇,是儒家“修齐治平”理论大纲,作为《四书》之首,是孔子 讲授“初学入德之门”的要籍。分为“经”和“传”两个部分。其中“经”一章,是孔子的原 话,由孔子的学生曾子记录;“传”十章,是曾子对“经”的理解和阐述,由曾子的学生记录。
主题之二: 《四书》之《中庸》精读
内容:原为《礼记》中的一篇,是“孔门传授心法”之书,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笔之子书,以授孟子”的。作为儒家经典的组成部分阐述人性修养有关哲理的广博学问,中庸之道,可开启治天下之门也。 主题:《四书》之《孟子》精读
内容:“亚圣”孟轲言行,作为儒家典籍,其心性论进一步确立儒家地位,以“仁义”思想为核心,对性善与恶、功与利及天、性及浩然之气有着深刻认识。读孟子在于能从孟子恢弘浩阔之气、纵横雄辩之辞中,体悟和传承孟子存心养性的思想精神,以丰富和发展自己的内心与人生。
第五单元 第六单元
主题:《六组坛经》、《金刚经》、《心经》精读
内容:《坛经》约成书于七世纪末,是唐代佛教禅宗创始人六祖慧能的传教说法纪录;经是文字字墨,文字字墨性空,何出有灵验?灵验者,在持经人用心,故神通感物,“见性成佛道”。 《金刚经》、《心经》作为佛教的经典,心法之集大成,为一切凡圣悟心之门,是修心的指南,开悟的钥匙;心法即佛法,见心既见佛,只有修其心,方能行其道。得道者,大彻大悟,超然凡生。 主题:《道德经》精读
内容:《道德经》作为道家最重要的著作,区区五千言,微妙玄达,深不可识;作为中国古文化 中对万物关系的精准把握和理解,独特的语言表达和概念的模糊性和词语的多意性增加了奇书 的神秘;其来源于生活和万物,让人常读常新,实现形而上与形而下的融合。逐字领会揣摩,领悟何为道、德、无为、虚静、柔弱、有无,更可领会老子的处世之方、对事物的观察之法、对欲及知的态度、理想人格与理想社会
第七单元 第八单元
主题:《庄子》内七篇精读
内容:庄子的思想博大精深,他承袭了孔孟之智慧,老子之无为,而庄子就是庄子,他有道通为一的本领,他以心灵为炉,作为人世间的大冶,熔铸着整个世界、人生和历史,其中的内七篇就是《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间世》、《德充符》、《大宗师》、《应帝王》。 主题:《周易》精读
内容:《周易》作为中国文化史上的群经之首,作为揽括天地人三才之道的哲学,作为中国思想的源头,华夏哲学的鼻祖,六艺之源;把诸子百家的思想演绎为易道,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只有仔细沉潜玩味,才能领悟易道的精神世界,确立新的生存方式。
第九单元 第十单元
主题:《周易》精读
内容:《易经》首先作为占卜之书,中国文化中的巫术基因,逐步发展成为中国哲学理论基础,子曰:洁静精微,《易》教也。精读《周易》,重在领悟它的思维方式,理解“天人合一”的思想、“三才之道”思想、“生生之谓易”思想、“变动不居”思想、“唯变所适”思想以及河图的综合结构及其静态配置与动态运作的规律,理解周易智慧中万物蕴涵的道以及道的变化规律。 主题:兵法十三篇精读
内容:以孙子兵法为蓝本,精读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篇、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等十三篇,辅以中国兵史,汲取中国古代兵家战略思想精华,解析三十六计谋略智慧, 深刻领悟兵家之战略、谋略、韬略的哲学理念,运用于复杂多变的商业竞争,掌握企业生存发展之本,实现谋略竞争、智慧经营,缔造企业常胜。
第十一单元 第十二单元
主题:中国诗词品读、文学鉴赏、书画鉴赏、文物鉴赏、古乐欣赏
内容:诗词承载文化,文学开拓视野,书画陶冶性情,文物折射历史的厚重,古乐内于悠远。胸怀的广博决定了视野的大小,视野的大小限制了事业的空间。企业家读《水调歌头》,可感悟长江后浪推前浪历史潮流,企业家品《兰亭序》传世名帖,可领会艺术的至高境界,体会文化的身心合一。企业家聆听《高山流水》,可意会自然的磅礴气势,陶冶成就大业的性情,疏达胸怀,成就企业家的完美人生,让有限的生命变得无限和永恒。
主题:五经导读与史学名著概要
内容:国学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五经包括了《易经》、《诗经》、《春秋》、《尚书》、《礼记》,导读之,可领悟中国国学之博大精深。史学名著含《史记》、《左传》、《汉书》、《资治通鉴》等,导读之,可以史明鉴,领会历史长河的变迁与人生变化的意义,汲起深邃的历史与人生智慧。
部分师资:
余敦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中国易学研究会副会长
方尔加: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北京大学兼职教授
蒋非非: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赖永海: 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文化研究院院长
赵敦华: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副主任
楼宇烈: 现任北大哲学系东方哲学研究室主任
王守常: 北京大学教授 中国文化书院院长
萧汉明: 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导,中国周易学会副会长
郭齐勇: 武汉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吴荣曾: 当代著名历史学者,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吴宗国: 当代著名历史学家,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张 帆: 北京大学历史系副主任、教授
黄朴民: 人大教授 博士生导师,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会长
张 辛: 北京大学考古系教授,历史学博士。
李中华: 北大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陈 来: 北大哲学系教授,中国哲学史会副会长。
王 尧: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中国文化书院 博士生导师
胡 军: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北京大学哲学系副主任
张松辉: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薛国安: 中国人民国防大学著名兵法教授、军事学博士
洪 兵: 军事科学院战略和战争理论研究部主任,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副会长
㈡ 我想买本道德经读,买谁注解的好啊
陈鼓应先生的老子今注今译个人觉得非常好。
祝道友元宵节快乐,若是对道家文化有兴趣,可以多交流。
㈢ 道德经正解谁讲的好去哪里听
个人感觉罗大伦老师讲解的不错,通俗易懂。手机下载喜马拉雅FM,收索每天聊点道德经。听听看。
㈣ 生命必读之书——《道德经》之第一章
昨天细读了路西法殿下创建的【圣贤书友】中的《道德经》,一时没能忍住,便写了一文。谁知,这文一写,竟忍不住萌发了全本读《道德经》的欲望。
今早起床,什么也没有做,就拿着《道德经》捧读。结果,诵来诵去,神清气爽。那时,我就想,这寺庙里的和尚为什么伴着晨钟暮鼓,孜孜不倦读经了。原来,读经本身也是一种修身养性。我不当和尚,不念佛经,那么,晨钟暮鼓,读一读这万经之王《道德经》,是不是对以后生活学习有帮助呢?
所以,就学学这些和尚们,天天念一念《道德经》,悟一悟道,指不定悟出点名堂。因此,从《道德经》第一章开始反复读,一直读下去。我想,待到读完整本《道德经》,也算是在路西法殿下的引导下,系统读完了一本书,那真是快莫大焉。
之所以快莫大焉,是因为殿下还有贝的奖励读下去,并引导着思考写文。那就索性读,写,既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又能提升写文水平,何乐而不为?因此,每天作为必读书目,并为此更一篇文。
《道德经》第一章
原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直译:
可以用语言说出来的道,不是真正的道。这个叫出来名字的道的名字,不是真正的名字。(真正的道)无名是万物的本始;(被定义的道)有名,是解读万物的根源。
因此,用无欲的心态(不带任何欲望)可以了解、观察到道的玄妙,用有欲的心态(怀着各样目的)能了解、观察到道的效果。无名和有名,是同一来源而不同的名称。它们都是玄妙的东西。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奥,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大门,
我的解读:
老子《道德经》第一章,是整部书的总纲,在全书中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该章搞懂了,领悟相对透彻了,其它各章节就容易看懂并深入理解得了。
何谓道?没有结论。反而读来读去有些绕。说得出来的道,不是通常意义的道。给这个道命名,却又不是真正的名。也就是说,你所悟的道,只要说出来,就走了样。正因道之无名,它才是万物的本源。有了名,便成了了解万物的根本。
它揭示了宇宙的起源。因为老子是道学的鼻祖,我们不妨从道教的阴阳图形中来进行直观感悟。
阴阳太极图,是一个圆圈里面有两个黑白标志,各占一半。如果将整个大圆圈看着是道且无名的话,那里,里面的两个黑白阴阳部分就是有名和万物之母。
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也可归结为“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再生东西南北中,诞生了万事万物。
同时,黑白阴阳还表明,黑中有白,白中有黑。它们本来是平衡存在的,在大圆圈中各自均衡对半。如果打破这个平衡,那么,有可能阴多一些,也有可能阳多一些。
因此,它体现了老子最基本的哲学思想:平衡中和,辨证思维,探幽寻微,生生不息。
.这章讲道、名、有、无、妙、玄等基本概念,它引导人们去积极思考。道可道,非常道。任何语言文字都无法将这个道精准描述出来。你费尽心思描摹的道,就不是真正的道。那怎么办?继续去找。
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大家都去找,一时找到了自认为是真道的道,但却不是。便又寻找。在不断的寻找过程中,完善自己,发展自己,力求与真正的道接近。如此,个人就进步,社会就发展。
道是很美的东西,全在于去悟。用任何语言文字都无法描述。余秋雨先生说:自然的最美处,正在于人的思维和文字难于框范的部分。让它们留住一点虎虎生气,交给人们一点生涩和敬畏,远比抱着一部《康熙字典》把它们一一收纳,有意思得多了。
这个人的思维和文字难以框范的部分,就是道。人们不仅要用心去感悟,更要对它有所敬畏。不要以为人定胜天,吼了吼,大地也要抖三抖。那都是偏离了道的正确方向,会给人带来无穷无尽的灾难。
我们现在不得不回过头来,重新治理环境,重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就是体现阴阳太极中的平衡。不能偏颇太大。只有如此,才能在寻道的路上探幽寻微。
我国古代心学的创始人王阳明,就有一股执着精神。他当年对着竹子苦苦格物,寻求道的真谛。竟一连格了好几天茶饭不思,夜不安寝。最后终于格出了道:格物致知,知行合一。当然,他把这个道悟出了,虽然能引导人们解决一些哲学问题,但又不是真道。人们还得不断地格,以致无穷。
因为,自然之道,是玄之又玄,是奥妙无穷的,终其人类,不一定能悟出老子所说的这个“道”。
而无名与有名,体现了世界的对立统一和辨证思维。太极上的阴阳两极,相互对立,但它们统一存在于这个大圆圈内。一切事物的对立发展,此消彼长,都是在这个大圆圈中进行的。这就从直观上显现了世界的对立统一。在对立统一中体现辨证思维。
阴到极致,便转化为阳;阳到极致,便转化为阴。所谓否极泰来,日中而仄。红得发紫,也是如此。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做事要留有余地,不可顶满格去干。功成要身退,居安要思危。
不过,在我们写文,尤其是写小说、故事设计情节和人物时,一定要体现这种辨证手法。一个人物,其个人命运,要将其不断打入谷底,惨得不能再惨。在惨到极点时,进行阴阳转化,峰回路转,让人心情随故事情节,随人物命运而迭宕起伏,扣人心弦。如果没有波澜,阴阳反差不大,那这篇小说或故事,注定是失败的。
在克制自己的欲望上,用有与无辨证去约束,对个人的命运和前途,尤为关键。
有就是无,无就是有。二者相伴而生,存在于每一个人身上。你今天位居高位,有大把的权力可以挥霍,有享不尽的荣华,但那无,却悄悄蔓枝展开。当你的贪欲达到阴阳转换的临界点,无,就訇然而至,将你打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多少腐败分子尽管犯罪手段千变万化,但终逃不脱因为心中的有(欲),才换来了个人的无(身败名裂)。
相反,你虽然身处逆境,处于全无的的状态,只要心中有梦想,有渴盼,并切实可行去进行人生的规划,全力以赴去落实,那么,你的“无”可转化为”有“,实现人生的逆袭。
为了更深入更透彻地解读《道德经》,今天翻了翻资料。无意发现了央视原主持人白岩松也在读《道德经》。并且,还开有讲座。饶有兴趣听了会儿,很受启发。
白岩松从24岁初步读《道德经》,读过一遍后,就搁置那儿了。据他讲,虽然搁置了,但其书中的价值观却深深印入脑海中,并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无意识加以运用。
随着事业的蓬勃发展,他到36岁名声大噪。但接二连三的困惑也来了。声名远播,一时有些承受不住。在随后而来的采访和编辑中,总是感到不顺手。效果很不理想。那时,他很苦闷。后来,又重拾《道德经》从中找到了答案,彻底解决了问题。
他说,之所以采访和编辑不顺,是因为心中牵挂着“两老”。老领导,老百姓。总是揣摩着他们的心思和反应。在些状态下,就前怕狼,后虑虎。战战兢兢,不得要领,方寸很容易乱套。他看了《道德经》第七章:天地所以能长且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
原来,他在工作时,首先心中就有一个私,所以,表现于外在行动上,就受这个私所左右,那么,干的活就非常糟糕了。
解决了这个问题,他后来再去工作时,就完全放下心里的负担,按照事物本来的面目进行,效果出奇的好。
我听了他讲的亲身体会后,以为,其实,他的这个困惑在第一章里就可以找到答案: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常无欲,心里没有任何负担,静心观察事物,才能发现其精妙之处。常有欲,心里有多样的假设去观察事物,肯定会带着各式各样的目的性和功利性,难免看问题,处理问题会偏颇。不能达到准确反映事物本来面目的效果。
真没想到,这么个大腕,对于《道德经》研读得这么深透。他开的有一系列讲座,在喜玛拉雅上有专题。我订阅了下来,作为以后深研《道德经》的辅助材料。
清心寡欲,淡然宁静研读《道德经》吧。白岩松把它称为“我生命中必读之书。”我后来想了想,把古文化的儒、释、道,三者作了一个比较,儒家力求人们积极入世,而释家则想方设法使人们出世,比如遁入空门,六根清净,也就是现实生活中一遇挫折,就皈依佛门。而道学却介于这两者之间。既要入世,也要在入世时保持一种宁静致远的心态。
如果说,儒家是主张进行人生加法的话,那么释家却是让人抛开一切,遁入空灵。而道家是既做加法,也有空灵,更是不断做减法,从这个侧面来看,是融三者之优。
形象比喻来说,你往人生路上不断飞奔的时候,该丢弃的必须丢弃,该吸收的必须勇于吸收,该静止时必须如和尚念经般从容念经。在不断地动与静的交错中,感悟人生,修正方向,才不致于迷路,才不致于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渊。
愿这生命必读之书,伴随左右,如一盏指路灯,驱散阴霾,时时有光明。
㈤ 一句一句讲道德经的
北大李中华教授的视频,不过你听起来可能会觉得有点枯燥。因为其基本上就是对着一本书在一句句念解释,不过应该已经能符合你要求。那解释是目前我个人对道德经的理解最能磨合的。
㈥ 孩子为啥要读《道德经》
特特妈妈邀我讲讲“孩子为啥要诵读《道德经》”,因为我读了三年半的《道德经》,还录制了有声书,好多听友很喜欢——我录制的,除了《道德经》原文,还有文化学者雪漠先生《老子的心事——雪煮〈道德经〉》系列丛书,以及漫画大师蔡志忠的《道德经》系列漫画——这个没录书,只读了,呵呵。
本周末的读书会成了“亲子读书会”,大家也很开心,迎来了六位小书友。我开始了讲座。我从一个“不愿讲的真实故事开讲”:前段时间邻居小区的初一女生从七楼跳下,再也没有醒来……我对现场的爸爸妈妈说:不要以为这样的事情离我们很远,在那个小女孩跳楼之前,她的爸爸妈妈也以为类似的事情不会发生在她家……我说,如果把这个小女孩儿比做100度的开水,100度就极端了,那么,有多少孩子99度,多少98度,多少90度,又有多少80度……咱自己的孩子多少度?我们有没有觉知,又做了什么?咱不说社会、不说学校,因为咱左右不了~~咱只说家庭,咱们给孩子降温了,还是增温了???《道德经》就是一味降温的良药,而且是这个世界上最棒的,经过了两千多年无数人的验证……只要你拥有了老子的智慧,你绝不会“走极端”——即使考试成绩很不理想,即使老师家长一起骂你“没用”“窝囊废”,即使你曾经很好的朋友不再理你、还说你坏话,即使全世界都反对你——你也不会作出不应该做的事情。老子的智慧就这么牛!而且,如果孩子拥有了这个智慧,他的一生都会因此受益,无论是学业、工作、交友、家庭、事业……方方面面都会变得与众不同,都会变得简单、明了。
黑格尔说:《道德经》是真正的哲学。
《世界文明史》的作者说世界上如果只允许留下一本书,那么这本书就是《道德经》,《道德经》拥有什么力量让他把自己的书也否定了?
孔老夫子一生四次“求道”于老子,并感叹说:朝闻道夕死可矣,早上知道了“道”,晚上死去也值得了……这“道”是怎样的“绝色佳人”,得到孔夫子如此高的评价?
马云在公开场合说,他最爱《道德经》……
老子被称为帝王之师,我们好好读《道德经》,跟帝王维持好“同学关系”……哈哈
《道德经》的语言也很美很凝练,修辞方法也很丰富,常诵《道德经》,对古文会越来越有感觉,圣贤的气息也会在你心中不知不觉生起。你就有可能成为一个无条件快乐、无条件乐观的人。无条件快乐的人,就是圣人。
极力推荐《道德经》《老子的心事——雪煮〈道德经〉》……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都值得一读,相信二千多年沉淀下来的智慧精华,一定会给您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㈦ 道德经里面翻译的 “道是即动即静的寂态” 那个“寂态”是啥意思,怎么解释,我该怎么理解 在线等
谁翻译的?我不赞同。
道德经全篇阐述的是“道体”和“道用”的关系,但是“体”是万物之源,万物是”用“的”内容“,”体“无形象,没法说,因为一切思维、言语、文字乃至形色音声等等所有万事、所有万物都属于--“用”的范畴,所以开篇点出:道,可道,非常道。用语言(内容)来阐述道(本体),是不能用常规的思维来理解这些文字的,老子之意,全在文字之外。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半信半疑。下士闻道,大笑之,不大笑不足以为道。
道是什么呢?
道就是百姓日用而不知的一个东西---“心”,这里的心不是思维意识,只是一个形而上的概念,暂时用一下,借以说明问题。道,每个人都有,修之不增,损之不减,非圣非凡,超凡超圣,勤而行之、半信半疑、大笑之无一不是道用,故曰:不大笑不足以为道。
众生都有心,但是内容喧宾夺主,本体被忽略了,你是谁?不问你名字。每个人在乎的都是”我的”
却忽略了纯粹的、不可替代、无形无相的“我”,“我”只是一个颠倒的“感觉”,是本体产生的内容之一,何为我?
借用佛学的说法: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内容),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本体)。相在目前,非相何在?诸法实相,不离汝心。
若要会道,须得无心-----------思维意识,正是障碍我们亲触大道的贼首,所以各宗各派的修行者都要借用“静坐”来涤除思维的困扰,用观来止心----以楔出楔,所谓制心一处,无事不办。只要你意志力强大,能够把思维专注在一个点上,时间久了,自然心光呈现,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最后强调一点,道德经这类书,单纯用动脑筋(思维意识)的办法去理会,是永远也摸不着边的,所谓---非思量处,识情难测,里面的道理真的很深。
㈧ 纪录片:道德经的奥秘——走进老子故里鹿邑
老子所著五千言《道德经》博大精深,是中国文化宝藏。他的“道法自然”、“无为而无不为”、“上善若水”、“谦下贵柔”、“以百姓心为心”的学说,2500多年来一直影响着中国乃至世界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1938年5月,侵华日军包围了中原一座古城,见城中有一高耸建筑物,疑为重要指挥部门。攻城开始了,日军向这座建筑物连连发炮,令日军惊诧的是,在城里一片硝烟中,那座建筑物却巍然不动,发出的13发炮弹,竟然没有一颗爆炸。这座高台是什么地方?为什么打到这里的炮弹都没有爆炸?这座古城,又是哪里呢?
2012年8月31日,《百家讲坛》栏目主讲人、台湾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学者曾仕强先生,带领我们走进:河南鹿邑,老子故里。
以下是曾仕强教授在老子故里明道宫景区老君台前,现场讲解《道德经与人生》视频。 在线观看请点击:
同年9月,曾仕强教授录制了共21集的《道德经的奥秘》专题视频讲座。视频涵盖了曾仕强教授在鹿邑的现场讲座《道德经与人生》《道德经的奥秘专题片》《道德经的奥秘》专题讲座,可谓对老子文化内涵的又一次深入挖掘和弘扬。
以下是分集介绍,另附有每集的视频链接:
老子故里-河南鹿邑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gwMDk5NjI4.html?f=18607071
1938年5月,侵华日军包围了中原一座古城,见城中有一高耸建筑物,疑为重要指挥部门。攻城开始了,日军向这座建筑物连连发炮,令日军惊诧的是,在城里一片硝烟中,那座建筑物却巍然不动,发出的13发炮弹,竟然没有一颗爆炸。这座高台是什么地方?为什么打到这里的炮弹都没有爆炸?这座古城,又是哪里呢?台湾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学者曾仕强先生,带领我们走进:河南鹿邑,老子故里。
《道德经》与人生 (1)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gwMDgxNjMy.html?f=18607071
两千五百多年前,在这片广袤美丽的土地上,诞生了中国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但是,两千多年来,中国的读书人大多读孔子所代表的儒家的书,熟读《论语》的人,比了解《道德经》的人多之又多,那么老子的伟大之处在哪里呢?
《道德经》第六章中说,谷神不死,是谓玄牝,谷为虚,方能生出万物,神为神妙,而不是神在主宰,因为中国人相信天人相应、天人合一,那么“谷神不死”之中的“不死”,是什么意思?人难道可以不死吗?
《道德经》与人生 (2)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gwMDc5OTI0.html?f=18607071
道可道非常道”,是我们每个人都非常熟悉的话,可究竟是什么意思呢?现在中国人受西方人的影响,处处讲究二分法的思维模式,不是对就是错,不是好就是坏。对此,老子又给我们提出了怎样的警示,以使我们避免陷入人生的痛苦之中呢?
乡愿一词,出自《论语˙阳货》:子曰:乡愿,德之贼也。意思是说,有的人外貌忠厚老实,讨人喜欢,实际上却是一个不能明辨是非的烂好人。孔子认为,应该以直报怨,而老子却在道德经中说: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难道老子真的提倡不辨是非吗?
《道德经》与人生 (3)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gwMDc5NjEy.html?f=18607071
我从哪里来?死后到哪里去?人为什么要活着?这是始终困扰我们每一个人的问题,老子能解答这个哲学上的三个终极追问吗?我们都希望拥有完美的人生,但为什么常常总是事与愿违呢?
我们常说,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改变命运,但是《道德经》第十九章中却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少思寡欲”是说人生要减少思虑和欲望,这一点尚可以认同,而“绝学无忧”是说,不学习知识,就可以少很多忧虑,难道老子主张不要学习知识吗?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gwMDE3ODQw.html?f=18607071
只有五千字的《道德经》,一直被称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难读懂的经典。几千年来,关于老子,关于《道德经》,有着无数的传说和猜想。老子所著的《道德经》,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哲学经典,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老子与《道德经》,都曾被遗弃,曾被误读。但是,在现代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为什么开始重新关注老子与《道德经》了呢?这其中又蕴含着怎样的奥秘呢?
我们常常认为,世上的任何东西,不是真的,即是假的。而老子却通过《道德经》告诉我们,这世上的许多东西,都是非真非假,或者说是亦真亦假的。但是真和假是完全相对的,怎么可能混淆在一起呢?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gwMDA2MTA0.html?f=18607071
《道德经》开篇第一句是:道可道,非常道。自古以为,对于这六个字有着众多的解释。因为古代文字没有标点符号,所以只要把标点放在不同的位置,就会产生不同的含义。曾仕强教授认为,这六个字,可以有三种不同的读法,从而产生三种不同的意义。那么这三种读法是什么?这六个字又究竟应该如何解读呢?
七千多年前,伏曦上观天文,下察地理,根据大自然中天、地、水、火、雷、风、山、泽这八种现象,创造出了伏曦八卦图,这就是天人之学的基础。老子的《道德经》是给高等智慧的人来解读《易经》的,那么,老子观察到的天象,又是什么呢?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gwMDA4MTM2.html?f=18607071
人生只有短短的几十年,每一个人都是赤裸而来,空手而去,那么人生的价值体现在哪里呢?有人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就是为自己活着的,而曾仕强教授认为,我们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完全错误的,那么“人不为己”的真正含义是什么?古人又为什么说“人在衙门好修行”呢?
人生苦短,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在这短短的几十年间,活得有价值,但是人生的价值,究竟体现在哪里,老子的《道德经》告诉我们,人生的最高价值,就是行道,那么道在哪里呢?老子说“道法自然”,既然道就是自然,自然就是道,那老子为什么不直接说自然,而要说道呢?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gwNTI3NTQw.html?f=18607071
老子在《道德经》中告诉我们,“道”无处不在,却即没有形状,也没有声音,看不见 摸不着,即无法用语言来形容,也不能用五官来了解。那么,这个道究竟是什么?它对于人们的生活,有哪些重要的影响,人类社会为什么一定要“依道而行”?我们又该用什么样的方法,来了解道,认知道呢?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有这样一种东西,它先于天地而生,不仅创造了万物,同时又存在于万物之中,我不知道这种东西叫什么名字,就暂且称它为“道”吧。在这里,老子似乎告诉了我们什么是“道”,但是为什么我们还是感到很困惑呢?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gwNTI2MzA0.html?f=18607071
被人们认为玄而又玄的“道”,其实就是宇宙自然发展的基本规律。我们通过观察就可以发现,无论是自然界的春夏秋冬,还是人类自身的生老病死,无论是花开花落、月圆月缺,还是盛极必衰、朝代更替,所有的事物都在循环往复之中。那么,认知这种自然规律,对于我们有什么重要作用吗?而《道德经》中的“反者道之动”,又蕴含着怎样的道理呢?
“反”字有三个含义,但无论是返回原点、物极必反,还是相反相成,其实都是自然发展的基本规律。这个规律表明,宇宙中万事万物的变化,都是无尽地循环往复。但是“反”和“道”又是什么样的关系呢?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gwNTI1ODI4.html?f=18607071
《道德经》中说“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夺之,必故与之”,其意是,想要他合上,必须使他先张开,想要夺取他,必须先给予他。有人说这是一种人生的大智慧,也有人说,这完全是一种阴谋诡计。为什么同一部经典,不同的人会读出完全不同的感觉?智慧与阴谋的根本区别在哪里?我们又应该如何正确理解老子的思想呢?
由于人们的望文生义,不求甚解,经常会在有意或无意间,错误地解读经典,导致了现代人不仅对老子,甚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误读。那么,老子的这段话,其真实的含意,究竟是什么呢?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gwNDgxODU2.html?f=18607071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弱肉强食、物竞天择、优胜劣汰。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似乎都是强者为大,弱者淘汰。然而,老子对此却有着完全不同的解释,《道德经》中说,弱者道之用,就是告诉我们:弱可胜强,柔能胜刚。那么,弱,为什么可以胜强?柔,是靠什么胜刚的呢?在这柔弱胜刚强的道理之中,又蕴含着怎样的人生智慧呢?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凭借感官,去区分哪些是真善美,哪些是假恶丑。而几乎每一个人,都喜欢真善美,厌弃假恶丑。但是老子为什么说,人有了真假、美丑之分反而不好呢?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gwNDcwNjcy.html?f=18607071
人们常把《道德经》所说的“无为”理解成为什么都不做,把“无不为”理解成什么都做,因此“无为而无不为”这句话,引起了人们很大的争议,到底是应该什么都不做,还是应该什么都做?老子说话为什么总是相互矛盾呢?那么,无为而无不为,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对于我们现代人,又有着怎样重要的警示呢?
老子所说的无为,就是不违反自然,而无不为,就是不主宰自然。“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就是告诉我们:道,是顺从自然,任由自然万物自己生长变化的。人是自然之子,作为一个人,我们该怎样做,才能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呢?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gwNDY2MTY4.html?f=18607071
《道德经》告诉我们,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也就是说,学习的知识越多,反而会离“道”越远。但是现代社会,非常强调学习知识的重要性,人们普遍认为,知识越多,知道的也就越多,可是我们是否认真想过,知识和知道是什么关系,知道的这个道字,究竟代表着什么意思,而我们又应该以怎样的态度,来看待知识呢?
现代社会资讯发达,各种知识都得以传播,但是,老子早在几千年前,就提醒我们,如果你不加选择地去学习的话,学得越多,对自己的道德修养损害越大。除此之外,对于修身行道,我们还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gwMjk3NTY4.html?f=18607071
宇宙万物是怎么产生的,有人说是宇宙大爆炸后产生的,也有人说万物是在逐渐演化中产生的。而老子告诉我们,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所以中国人常说,无中有生。但是“无”和 “有”,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状态,“无”中怎么能生出“有”来呢?老子所说的“无”,是一种什么状态,而“有”又是什么含义呢?
人指责天地不仁,任万物自生自灭,天指责圣人不仁,任百姓自生自灭,人和老天的这段对话,就像是一个有趣的寓言故事,但是老子通过这段对话,是想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呢?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gwMjk2NDcy.html?f=18607071
老子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对于现代人来说,“慈”是很好理解的,但是“俭”似乎难以做到,因为中国社会正处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社会上追求高消费,互相攀比的现象比比皆是。然而这些现象,会给人们带来怎样的祸患?老子所说“不敢为天下先”的真正含义,又是什么呢?
节俭,本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传统之一,但是现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于是有人开始鼓吹,只有高消费,才能刺激经济的发展,因此社会上的奢华之风渐起。那么,在物质相对丰富的现代社会,我们究竟还要不要坚持节俭呢?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gwMjk3ODUy.html?f=18607071
《道德经》讲的是“道”和“德”。对于中国人而言,道德,就是一种信仰。几千年来,凝聚中国人力量的,不是宗教信仰而是道德。那么,道和德究竟是什么关系?如果说,“道”存在于天地之间,就是大自然发展变化的规律,那么德是什么?又存在于哪里?《道德经》中的道德,和我们现在所讲的道德,又有什么不同呢?
道德一词,常常是我们用来评判一个人,或者一个社会好坏的标准。比如说,某个人道德高尚,某个人道德败坏,或者说,哪个国家的社会道德底线崩溃。然而我们是否清楚,道德,究竟是什么?老子所讲的道德,和我们所说的道德,又有什么不同呢?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gwOTU5NjY4.html?f=18607071
无论是“小国寡民”,还是“治大国若烹小鲜”,都体现了老子的治国理念。老子认为,无论是治理小国还是大国,最高明的政治,就是让百姓感觉不到政治的存在,就像鱼离不开水,但又感觉不到水的存在一样,这就是“以德治国”。但是,老子几千年以前的治国理念,现在还能行吗?现在各国都强调以法治国,“德治”和“法治”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小国寡民,是老子理想中的国家,这个国家不干涉民众的意志,采取求同存异的方法,让一切自然孕育。国家有武器,但不需要使用,这就意味着太平,老百姓自然不愿意离开这样的国家。除此之外,老子的小国寡民还有哪些特点呢?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gwOTU5NTky.html?f=18607071
《道德经》中的“无知无欲”,常常被解读为没有知识就没有欲望。而现代社会的人们认为,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改变命运。我们的古圣先贤老子,怎么会主张人们不学无术呢?老子所主张的无知无欲,究竟该如何解读?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人人追名逐利的时代,无知无欲,又会给我们什么警示呢?
“无知无欲”如果从字面上解读,通常被理解为,没有知识就没有欲望。难道欲望是知识带来的吗?既然老子不是一个禁欲主义者,为什么要提倡无知无欲?而老子所说的无知无欲,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gwOTI1MjAw.html?f=18607071
老子认为,人从道中来,终回道中去。而明道之人在身体的生命终结之后,可以坦然地回到道中去;不明道的人,则会后悔自己这一生白白地度过了。正因为人的生命是短暂有限的,每一个人都不甘心,自己就活这么几十年,生命就永远地消失了。但是明道之人,真的能没身不殆吗?而怎样才能真正成为明道之人呢?
道学,在中国民间有着深远的影响,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去求道、修道,甚至连农民起都会打起替天行道的旗帜。但是,又有多少人真正明白,道究竟是什么?又应该如何明道、修道,以至行道呢?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gwOTI1MDM2.html?f=18607071
老子说“上善若水”,是因为水有七种善,这七种善合起来,其实就是两个字:不争。而人类社会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纷争不断。为了争资源、争地盘,甚至发动战争;为了争名利,争地位,不惜大打出手。人们为什么总喜欢“争”?怎样才能做到不争?老子所说的“上善若水”,都有哪些深刻的含义呢?
老子说水有七善,这七善的共同之处,其实就是两个字:不争。而反观我们这个世界,几乎所有的不幸,其根源都在一个字:争。大到国与国之间,为争资源发动战争,小到人与人之间,为争名利勾心斗角。那么,在这个纷争不断的社会之中,如何才能做到不争呢?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gwOTI1MTky.html?f=18607071
科技的快速发展,使人类的生活更加方便,也给社会带来了更多的财富。但是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的人们,为什么并没有感觉更幸福?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生态破坏,这一切不禁使我们反思,科技对于人类,究竟是福还是祸?而老子早在两千多年前提出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对于我们现代科技的发展,又有哪些重要的启示呢?
老子 “天人合一”的思想,提醒我们在发展科技的同时,一定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一定要合乎自然。然而,老子的这一思想,在世界科学界能够得到承认吗?科技违背自然的发展,又给人类带来了哪些灾难呢?
五千真言《道德经》,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更是中华文明的智慧源泉。几千年来,关于老子,关于《道德经》,有着无数的传说和猜想。
曾仕强教授认为,《道德经》和作为"群经之首"的《易经》有着密切关系。老子写作《道德经》,就在为高等智慧的人解释《易经》中的"天之道"。老子所提出的"反者道之动",就是《易经》中所说"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背后的规律。道德是最高信仰并不遥远,也绝非玄之又玄,它是我们现代生活的源泉。
曾仕强( 1934年8月28日—2018年11月11日),中国式管理大师,全球华人中国式管理第一人,被称为"中国式管理之父" 。英国牛津大学管理哲学荣誉博士、英国莱斯特大学管理哲学博士、美国杜鲁门大学行政管理硕士、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学学士。
曾教授研究中国管理哲学近三十年,专研中美日管理比较、易经在管理上的应用、中西思想比较、人际关系与沟通、中国人的民族性、人伦关系等。所开创的中国式管理理论对华人企管培训界,乃至整个中国社会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名动政、商、学各界。以其大智若愚、厚积薄发、化腐朽为神奇的演讲风格屹立业界十余年,是少数可称为大师级演讲者之一,当之无愧的培训界风云人物,当今中国极具影响力的管理大师。
2007年至2013年,曾教授受中央电视台10套《百家讲坛》栏目邀请,先后参加了《记忆中国——文化遗产博览月》大型电视行动《我读经典》系列的录制、并主讲了《胡雪岩的启示》、《易经的奥秘》、《道德经的玄妙》等系列讲座。
其著作有《中国管理哲学》《中国式管理》《大易管理》《易经的智慧》《曾仕强剖析胡雪岩商道》《胡雪岩的启示》《易经的奥秘》《孝就是道》《为官之道 》《易经中的管理智慧》等。
㈨ 《道德经》国内哪位先生讲的好一些
你可以参看道一书院近期陆续推出的道德经研修班系列视频讲座,有些新意,这是第一讲的土豆网视频地址: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wv71KX7iXy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