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伤害事件

道德伤害事件

发布时间: 2023-05-06 02:06:50

道德绑架的案例

1、刘福成为了筹钱给女儿治病而向国内六位富豪求助的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不久,被求助的富豪中有两位表示愿意捐助。

2、网友呼吁大奖得主捐钱。广东省电白县18岁女孩蔡燕梅患有尿毒症。蔡家已花掉10多万元,负债累累。如果彻底康复,蔡燕梅必须换肾,手术费用逾20万元。

3 、2006年9月,为了筹集孩子“神经干细胞移植”所需的4万元手术费,一位母亲向王菲、李亚鹏夫妇发出求助信,这封信刊登在了报纸上。

4、2006年3月,北京地铁车厢里,一个身披袈裟的男子扮成“唐僧”,号召乘客转告李宇春、徐静蕾等名人向一个患白血病的孩子献爱心,得到媒体广泛报道。

5、这回轮到了人气正旺的美女明星范冰冰。也许是明星们的财富太惹火,每每有穷困的老百姓通过媒体向明星们求助,而明星恰好又无甚反应时,总免不了一阵舆论的狂轰猛炸。

(1)道德伤害事件扩展阅读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然而道德一旦“越位”,就容易形成“道德绑架”。

所谓“道德绑架”,就是用圣人的标准去要求普通人,用美德来强加道德义务,倘若有人未能执行这样的标准,便会被冠以“缺德”的恶名。

美德是用来弘扬的,绝非拿来强迫的。韩愈在《原毁》中就写到:“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也。”由此可见,自觉让座是相互之间的尊重与信任。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道德或许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它介于神性和动物性之间,既引导你一心向善,又限制你恶到没边。然而,许多事情不止有是与非、黑与白,世界上存在着大量的“灰色地带”,因为人性这么复杂的东西,只能见仁见智。

但无论如何,公序良俗都必须保证在自由权利的框架内运作,切莫让道德的锁链拴住了理性宽容的脖子。

❷ 近年社会道德缺失事件有哪些

——小悦悦遭碾压事件

2011年10月13日下午时30分许,一出惨剧发生在佛上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年仅两岁的女童小

悦悦走在巷子里,被一辆面包车两次碾压,几分钟后又被一小柜车碾过。而让人难以理解的是,七分钟内在女童身边经过的十八个路人,竟然对此不闻不问。最后,一位捡垃圾的阿姨陈贤妹把小悦悦抱到路边并找到她的妈妈。小悦悦在广州军区陆军总医院重症监护室,脑干反射消失,已接近脑死亡。2011年10月21日,小悦悦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在零时32分离世。

拾荒阿姨陈姨救人的过程,恰好被事发地旁边一间劳保店的视频监控记录,这段视频还包括在陈姨之前路过的18个人。陈姨并不知道,她是第19个路人,前18个,或是视而不见,或是看两眼然后离开。

第一个人:一名白衣深色裤男子,左右张望后,径直从小悦悦脚边经过; 第二个人:摩托车男,看了一眼躺在正前方的小悦悦,一拐弯绕过离开; 第三个人:浅色长袖衣服男,一直盯着小悦悦,然后像躲着走,越来越远。

第四个人:开着蓝色后尾箱三轮车男, 从店铺门口两次横向经过, 对2 米外的小悦悦视若无睹。

第五个人: 踩着三轮车的蓝衣男子;

第六个人:另一摩托车男经过;

第七个人:黑衣男子开摩托车经过,不断回望小悦悦;

第八个人:一名中年女子带着黄衣小女孩经过,看了几眼没有停步; 第九个人:一个穿雨衣的摩托车男子经过;

第十个人:穿着蓝色短袖衣的男子在小悦悦身边来回两次,除了惊异的目光外再无动作。??

记录这一切的视频,来自广佛五金城20座N63-N64的新华劳保经营部,事发地点恰好就是该店铺的门前。这间劳保店位于两条巷道的交叉口,与多数商家一样,其两边的门口上方均安装了视频监控。不料,其中一边的视频监控,刚好拍下悦悦两度被碾压的全过程。

❸ 你做过哪些事情是违背道德底线的,之后有没有后悔

出轨是一件可耻的事情,是一件见不得人的事情。一个人一但背叛了婚姻,背叛了配偶就要付出极大的代价。有的人因此被勒索,有的人因此净身出户,有的人因此身败名裂。其实不出轨才是最安全的,才是对婚姻和配偶最大的尊重。

可是总有人挺而走有险去在婚姻之外寻找刺激,寻找浪漫。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件事情,俩个曾经相爱的人在一起生活了那么久,为什么还会出轨?是人变了,还是彼此的感情变了,可能俩者都有吧!

我想一个人出轨都有一点侥幸心理,自认为自己做的挺隐秘的,可以瞒过所有人。确实有的人确实很聪明,隐藏的很好,真的是做到了滴水不漏,密不透风。但不论你保密工作做得多么好,总有露出破绽的时候,总有走路风声的时候,总会被别人抓住蛛丝马迹。有关明星的新闻就告诉了我们这一点,有好多明星夫妻秘密结婚了多年之后被人曝光了,有好多明星的丑闻真的是保密的特别好多年之后被人挖出来了。

为什么会做背叛配偶的事呢?

我们既然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一个凡人,都是一个普通人,都是具有七情六欲的。正所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呢?不过你知识丰富与否,学问高低,地位尊贵与否,权力大小都会犯错误,都会做错事。

我那最近比较火热的郑爽的事件举一个例子。看到很多的帖子都在吐槽郑爽,这不对那不对,要永远封杀她,让她退出娱乐娱乐去。有些人是真的非常讨厌她,有些人呢只是想蹭她的热点,但不管怎么说,总之是说她负面的比较多。我的观点就是一个人犯错很正常,只是被曝光出来而已,那她值不值得原谅哪?,如果她一直不承认自己的错误,一直想要推脱自己的错误,那肯定是不值得原谅的。如果她意识到自己犯错了,知道自己错在哪儿了,并且也愿意承担这个错误的结果,为自己所犯的错负上代价是值得原谅的。

其实在婚姻当中也是如此,虽然出轨真的是不值得原谅,我们想要致对方于死地,但是哪一个人能保证自己一生不犯错呢?只要他知道自己犯错了肯认错,愿意改变,也为自己的错误负上了该负的代价,我们又何必抓着他的错误抓着她的过去不放呢。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曾经真的是胡作非为,做尽了伤天害理的事情,但是当他顿悟之后悔改之后,变成了一个大善人,一个大伟人,这样的人也不在少数,这就是所谓的浪子回头金不换。

总结

祝愿所有的有情人能终成眷属,白头到老。虽然生活当中有诸多的不如意,彼此相处的时候也会产生摩擦,但愿我们有处理问题的智慧,有和配偶相处的聪明。

❹ 有关不讲诚信而害人害己的事例

1、周幽王烽戏诸侯

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

2、曾子杀猪

曾子的夫人去集市上去赶集,答应回来给儿子杀猪肉吃,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回来,就看见曾子要捉小猪去杀。她就劝止。这就是教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

3、放羊小孩

一个孩子经常用狼来了去糊弄人,让大家都放下手中的工作去救他,但是到后来大家都不信任他了,当有一天,狼真的来了的时候,没人相信他,最后,他的许多羊都被狼咬死了。

(4)道德伤害事件扩展阅读

春秋时候,晋献备困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亡十几年。


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一天者旁,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

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待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

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

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

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首滚橡有名的晋文公。

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

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

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❺ 道德暴力的事例

1、2012年8月23日,浙江杭州K192路公交车上一年轻小伙,因未给怀抱孩子的妇女让座,被其丈夫连扇五版个耳光,事件权经相关媒体报道后,“道德暴力”现象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2、2008年汶川地震后,几乎每个明星、企业的捐款金额都被人晒到了网上,相对捐的少的会不断的受到网民的指责和诘问。
3、在现实的舆论环境中,特别是微博等新兴网络上,如果不跟着人们一起骂政府、反体制,反而为政府说几句好话,那么就会迅速淹没在一片口水当中,这种堵人言论的做法也是道德暴力。
4、反日情绪,如果中国某位明星恰巧被曝用了什么日货,或代言了什么日本产品,那么必然会遭致口诛笔伐。这也是道德暴力表现。
5、在网络道德暴力中比较有影响的是:“女子虐猫事件”、“华南虎事件”和“死亡博客事件”等。

❻ 道德冲突的事例

有一部外国电影《丛林兄弟情》,通过讲述主人公如何完成一项艰难的救助,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道德冲突的场景。

影片的主人公是一只可爱的小狗。这只小狗为一富豪所豢养,一天,当富豪在山野游玩时,小狗不慎与主人失散。在流落中,小狗目睹了一只生育不久的母狮被猎人打死的景象。猎人将母狮的尸体扛走了,但没有发现不远处还有六只嗷嗷待哺的幼狮。小狗萌发了为幼狮觅食的想法。它先试图抓捕兔子,但当它将一只兔子逼到绝路时,兔子绝望的眼神使它于心不忍,于是放弃了捕杀兔子。它只好去偷猎人挂在房外的烤肉。后来,它发现有一只母虎刚生下幼崽,奶水充足,于是它想方设法带领幼狮去母虎那儿。在此过程中,它受到一头狼的追杀,有几次被狼追逼到绝境,几乎丧命。最后它巧妙设计,使狼摔下悬崖。它还要时时提防老鹰的捕食。在与老鹰的搏斗中,出于无奈,它舍弃了一只幼狮的生命。它的主人好几次就在它的近旁急切地呼唤它,但考虑到没有完成自己的使命,它狠下心来没有应答。历经艰难险阻,它终于成功地把幼狮交托给了母虎。当主人又一次寻找它时,它怀着欣慰的心情与主人相见。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至少可以看到这样几个道德冲突:(1)为救助幼狮,去偷盗食物。(2)为救助幼狮,企图杀死无辜的兔子。(3)为完成救助,让主人饱受寻找之苦。(4)为摆脱纠缠,毅然杀死了狼。(5)为保全更多的幼狮,只好让其中一只幼狮被老鹰吃掉。在这些道德冲突中,有大善与小善的冲突,也有善的目的与恶的手段的冲突。主人公为了解决这些冲突,作出了各种道德妥协。虽然这是一个关于动物的故事,但透过故事本身,我们看到的是编导的价值趋向,看到了许多属于人之常情的东西。它以一种新颖别致的形式昭示我们,当面对道德冲突时,我们应该如何取舍。

道德冲突并不是指道德要求本身的冲突,而是指行为者在具体情境下难以同时践履多种道德要求时出现的困境,这种困境又可以称为“准则冲突”。所谓“准则”是主观化了的原则。当道德原则被个体认可、接受了之后,就会转化成他的准则。一个人总会形成各种准则,在具体情境下,不同准则的要求会令他无所适从,出现了准则冲突。但正是在解决冲突的过程中,个体的道德能力得到锻炼,道德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常常遇到这种情况:一种行为符合某种准则,可同时又违反了另一准则。这就要求道德主体在相互冲突的准则之间进行自主的选择,亦即选取其中一个准则,舍弃另一个准则,从而实现自己所追求的某种道德目的。当几种道德价值不可兼得而又必须作出选择时,道德主体往往处于一种非常为难的窘境。人一方面可以自主选择,另一方面又必须对选择负责,这样,伴随着道德冲突中的自主选择,道德主体的内心常常会体验到种种难言的孤独、焦虑、不安和痛苦。道德主体若要避免这些孤独、焦虑、不安和痛苦,就要放弃选择,放弃道德上的自由,而听凭别人、权威或社会集团对冲突所作的裁决。但这样一来,主体的实践就丧失了道德的本质特性,就不能确立自己存在的道德价值。因此,真正独立的主体必然不会放弃自主解决冲突的机会,从而也就注定要忍受痛苦的折磨。其实,行为者的道德能力也正是在这种两难的矛盾过程中经受磨练、得到升华的,个体道德的实现过程因为准则冲突而大大丰富了。

1、准则冲突的表现

准则冲突的具体表现异常复杂,可以从多个角度去归纳。从主体所扮演的社会角色的角度看,准则冲突可分为:由于社会或他人对同一角色的期待或要求不一致所引起的该角色内心的矛盾;由于个人改变角色而造成的新旧角色与所承担的义务之间的冲突;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一个人往往身兼几种社会角色,不同的角色往往赋予其不同的义务,从而形成义务间的冲突。在人们的实际生活里,一个成年人往往处于多种关系中,而只要他处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关系中,扮演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角色,那么,在他身上,各个不同角色的准则要求之间就可能形成冲突。

从行为价值目标的角度看,准则冲突可分为:其一,由于社会历史条件或自身条件的限制而导致的个人在价值目标选择上的困境。自由、尊严、富足、事业、爱情、家庭、友谊等都是构成幸福人生的要素,缺少任何一项,都将带来人生的缺憾。然而它们常常不可兼得,我们不得不在这些都值得追求的目标之间作出痛苦的取舍。其二,在生活中经常会发生利益选择上的困境。由于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国家之间经常发生利益冲突,个人的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也时有冲突。其三,基本道德原则之间发生尖锐冲突。如忠孝不能两全。又如,铁轨只有两条岔路,一条上有一个孩子,另一条上有三个成人,急驰而来的列车发生紧急情况,来不及刹车,这时,火车司机应该怎样选择?在“不可伤害他人”和“必须救助他人”中,哪一个是更严格的律条?其四,面对强大的邪恶势力,生命价值与自由、尊严以及其他信念之间发生尖锐冲突。这种冲突使人面临最严峻、最残酷的选择:维持信念必须以舍弃生命为代价,选择生命则必须以背弃人之为人最宝贵的东西为代价。比如在集中营里,有人逼迫你作出选择:将十个人中的一个杀死,另外九个就可以活下;否则,他们全部得死去,你作何选择?

从行为方式的角度看,准则冲突分为两种情形:目的正当手段不正当;目的不正当手段正当。对于以正当的手段达到不正当的目的这种道德现象,人们一般较易作出道德判断,因为能使不正当目的得以实现的所谓正当手段,实际上是靠钻社会规则的空子,不正当目的的实现必定包含着对他人或社会利益的侵占,是我们反对的。人们备感困惑的是:可否用不正当的手段达到正当的目的?或者说,一个正当的目的是否可以为其不正当的手段辩护?

2、准则冲突的解决

由主体所扮演的多种社会角色所带来的准则冲突,难以根本解决,它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层次性和多样性,个体只能以克制、奉献来缓解冲突的程度。由行为价值目标所导致的准则冲突,可以大部分解决,这主要取决主体自我调整自身的价值取向,并在做出一种决定时,尽力修补或减少因放弃另一价值目标所造成的过失。

行为方式上的准则冲突能否圆满解决,取决于是否正确处理目的与手段的关系。目的与手段之间是一种交互关系。一方面,树立正确的道德目的,是解决两者冲突的前提。目的规定和制约着手段,道德的目的通常采取正当的手段就能达到。另一方面,手段也制约着目的的实现,手段正当与否直接关系到目的能否实现以及实现的程度。从长远来看,正当的手段能够促进目的的实现,而不正当的手段不但不能达到预期目的,反而会歪曲以致篡改目的的性质,妨碍目的的实现。手段的性质不仅直接影响到目的的性质,而且手段的价值也会增加、减少以至改变目的的价值。当然,这并不排除生活中会出现“歪打正着”现象。要解决目的与手段造成的冲突,手段的正确选择就成为关键。在手段的选择中要坚持如下两个基本原则:选择有效的手段,使手段具有道德上“善”的价值,手段的有效性是道德自主选择成为现实的关键。

在目的与手段的关系问题上,有两种片面观点,即目的决定论和手段决定论。目的决定论者认为,只要目的是合乎道德的,不必考虑手段是否正当;目的决定一切,目的可以为任何手段辩护;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一切手段,因为“目的总是证明手段是正确的”。比如,为了救济穷人,可以偷扒盗窃,坑蒙拐骗;为了教训坏人,可以私设公堂,残酷殴打;为了维护集体荣誉,可以夸大成绩,隐瞒缺点,欺上瞒下。目的决定论往往成为当权者公开或暗中奉行的信条,同时也为各种不道德行为大开绿灯,使道德评价和法律裁决产生混乱。

手段决定论者主张,手段就是一切,手段是因,目的是果,手段是脱离目的而独立存在的。他们往往不分目的的是与非、正义与不正义,单纯评判手段的善恶性质,甚至对于手段要达到什么目的都不予考虑。在这种观点看来,对社会邪恶势力,对犯罪分子的种种不法行为,不应该采取暴力手段进行斗争,而只能采取人道、和平的教育手段来对待,否则就是不道德的行为。这种“勿以暴力来抗恶”的观点,是一种抽象的人道主义,容易造成对恶势力的让步和纵容。在现实生活中,以道德和劝善的方式去对待恶势力,其效果往往是软弱无力的。

准则冲突的真正解决,取决于道德主体如何确定自身的道德价值。但有时道德价值也难以取舍,为此,有必要引入“道德妥协”概念。所谓道德妥协,是指主体在选择中有意识地放弃某些道德规范和准则,牺牲某些道德价值,以保持其他道德原则和规范,维护更高的道德价值。为了“最大的善的目的”,在较低程度上对“恶”的妥协、对“善”的牺牲是允许的,也将被认为是道德的。所以,妥协性道德手段的选择在道德行为实践过程中是允许的,但这种选择又必须是“迫不得已的”,而且是诸种决定中带来“最小恶果”的,否则,任何对“恶”的妥协都是不道德的。

由此我们可以这样总结:一个道德价值的取舍,如果它是为了达到更高道德目的所必要的,而且本身又是道德的,那么就是合理的;如果当下的取舍迫不得已地带有不道德的性质,那么只要它与最高目的不矛盾,并且不改变目的的道德性,那么这种取舍也应被认为是合理的。

❼ 急求几个关于法律和道德冲突的案例 最好有结果的案例。 不要太短。

1、洞穴奇案。

《洞穴奇案》讲述了美国20世纪法理学大家富勒1949年在《哈佛法学评论》上发表的举世闻名的“假想公案”:洞穴探险人受困山洞,水尽粮绝,无法在短期内获救。

为了维生以待救援,大家约定抽签吃掉其中一人,牺牲他以救活其余四人。威特摩尔是这一方案的最初提议人,但在抽签前又收回了意见。

其他四人仍执意抽签,并恰好选中了威特摩尔做牺牲者。获救后,这四人以杀人罪被起诉并被初审法庭判处绞刑。

这是美国20世纪法理学大家富勒1949年在《哈佛法学评论》上发表的假想公案,富勒还进一步虚构了最高法院上诉法庭五位大法官对此案的判决书。

作者编出这个案件并非空穴来风,而是以一些更为耸人听闻的真实案例为基础的。其中两个最重要的案例,就是1842年美国诉霍尔姆斯案和1884年的女王诉杜德利与斯蒂芬案。

这两个案件都是极端环境下的救生事件,都是在海难之后发生了杀人和追诉。在霍尔姆斯案中,杀人是为了让严重超载的救生艇减轻负荷。在杜德利和斯蒂芬案中,杀人是为了给行将饿死的幸存者果腹。

2、2008年11月19日,福州鼓楼区某小学被一名不符合入学报名条件的新生之家长以返还原物为由告上法庭。
根据福州市教育局相文件规定,2008年福州市所有适龄入学新生按照所划片区学校入学时必须提供户口本、房产证及儿童预防接种证原件,且户口本与房产证所记载的住址必须完全一致。

2008年8月20日,一位新生家长持户口本及儿童预防接种证原件到鼓楼区一小学为其女儿报名上一年级,学校开具了一张收条给该家长。经过学校工作人员审查,发现该学生家长提交的证件中缺少报名必备的房屋产权证,于是当面告知该家长因证件不齐全不符合入学条件。

该家长当即表示要回去开具证明,并于当天上午持两张小区物业证明到学校要求让其女儿报名,并称其家庭住址与户口本上的地址是一致的,学校工作人员当场告诉该学生家长证明不能代替房屋产权证,并当场将两张证明退给家长。

8月20日当天晚上,学校工作人员按照该家长提供的家庭住址上门家访核实,发现该家长并不住在其向学校提供的家庭住址(事实上其实际家庭住址是在晋安区,其女儿小学划片也应在晋安区)。

学校于8月22日通知该学生家长到学校领回证件,并告知因家庭住址不符合要求无法接受其女儿的入学报名。该学生家长22日到学校领取证件,学校工作人员要求其交回收条,该学生家长称来时匆忙忘记把收条带来,答应过一两天带来。

学校老师考虑到学生报名在即需要证件,就答应了家长先把证件退还给家长,收条没有当场收回。令人意想不到的是 ,2008年11月19日,该学生家长作为学生的法定监护人以法定代理人的身份把学校告上法庭,要求学校返还原物即返还户口本及儿童预防接种证。

其证据是学校的为其开具的证件收条一张。作为被告的学校进行了答辩,要求法院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并提供了证据。

本案件经过法院三度开庭,并由简易程序转为普通程序,2009年4月3日法院作出一审判决,驳回了原告的诉讼请求。原告不服,向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本案还在审理过程当中。

3、高楼中的1301室在除夕之夜着火,1401的某先生及时发现了火势,并且作为一个素质公民,某先生报火警并且去找物业,由于是除夕之夜,所以消防员暂时赶不过来,物业先派人来灭火,但是无法正面进入1301,于是决定从14楼灭火。

但是14楼的住户都不愿意让物业进入他们家里作为灭火通道,这个时候某先生主动要求物业通过他们家来灭火,这时候所有的人都被疏散到了13楼,过了半个小时火势被控制,物业得知消防员快到了,于是陆续从房中撤出,但是某先生发现楼道内水漫金山,往上看发现都是从他家里溢出的。

他想上去看,但是被保安拦住,说火势还没有完全扑灭。这时某先生抓住一个物业人员询问他是否关闭了消防龙头,那人说忘记了。10分钟后消防员来了,成功扑灭火势,又10分钟后消防员撤出。

这时某先生回家发现自己的木质地板已经完全湿透,室内有20cm的积水,半年之后完全腐烂,家里电器完全不能使用,在梅雨季节满屋子的虫子,平均每平方米有上千条虫子,无法住人,于是将物业告上法庭,但是物业以住户没有证据证明是他们所为,也可能是消防员所为,最终一审判决原告某先生败诉。

4、2006年4月21日,广州青年许霆与朋友郭安山利用ATM机故障漏洞取款,许取出17.5万元,郭取出1.8万元。事发后,郭主动自首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而许霆潜逃一年落网。

2007年12月一审,许霆被广州中院判处无期徒刑。2008年2月22日,案件发回广州中院重审改判5年有期徒刑。

2006年4月21日晚10时,被告人许霆来到天河区黄埔大道某银行的ATM取款机取款。结果取出1000元后,他惊讶地发现银行卡账户里只被扣了1元,狂喜之下,许霆连续取款5.4万元。当晚,许霆回到住处,将此事告诉了同伴郭安山。

两人随即再次前往提款,之后反复操作多次。后经警方查实,许霆先后取款171笔,合计17.5万元;郭安山则取款1.8万元。事后,二人各携赃款潜逃。

同年11月7日,郭安山向公安机关投案自首,并全额退还赃款1.8万元。经天河区法院审理后,法院认定其构成盗窃罪,但考虑到其自首并主动退赃,故对其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1000元。

而潜逃一年的许霆,17.5万元赃款因投资失败而挥霍一空,今年5月在陕西宝鸡火车站被警方抓获。日前,广州市中院审理后认为,被告许霆以非法侵占为目的,伙同同案人采用秘密手段,盗窃金融机构,数额特别巨大,行为已构成盗窃罪。

遂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许霆随后提出上诉,2008年3月,广州中院认定许霆犯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5年。许霆再度上诉,2008年5月,广东省高院二审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5、“辱母杀人案”一经曝光,就引发热议,一是被刺杀者杜志浩的极端侮辱于欢母亲的行为引起公愤,二是对当地警方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引起质疑,三是当事人于欢被法院判处无期徒刑的结果引起公众不满。

“辱母案”从一开始可能就注定了悲剧,首先于欢为周转资金而借款高利贷,后因欠款未能即使还上而招致暴力催款,中途母子二人有打过市长热线110却无人帮助,就在实发当天,警察还介入过此事,但只是说一句“要账可以,但是不能动手打人”草草了事。

造成警察走后于欢看到母亲被羞辱后,情绪崩溃,拿刀捅伤了三个催款人,其中杜志浩因失血休克死亡,其他两位一重伤一轻伤。

法院予以判处于欢无期徒刑的判决,一部分人认为法律即是法律无关于同情,一部分人认为,法律是为人而定,应该符合人性。归根究底是法律和道德之间的冲突。

于法,法院认为,于欢拿刀捅伤他人不在正当防卫范畴,属于故意伤人,并造成一死两伤,又鉴于暴力催款行为恶劣判处于欢无期徒刑。

于德,人性上,如果亲眼看到自己的母亲收人百般凌辱,又求救无助的情况下,人的情绪会处于崩溃状态,感受到人性的冷漠后,出于防止母亲再受到非人的侮辱,当事人只能动起杀人的念头,也可以说是预防性杀人。

(7)道德伤害事件扩展阅读:

法与道德的联系

社会主义法与共产主义道德共产主义道德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是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

它在思想建设方面的主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科学理论,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和道德,集体主义思想,为人民服务的献身精神和共产主义的劳动态度,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等等。概括起来说,最重要的就是革命的理想、道德和纪律。

❽ 近年社会道德缺失事件有哪些

——小悦悦遭碾压事件

2011年10月13日下午5时30分许,一出惨剧发生在佛上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年仅两岁的女童小

悦悦走在巷子里,被一辆面包车两次碾压,几分钟后又被一小柜车碾过。而让人难以理解的是,七分钟内在女童身边经过的十八个路人,竟然对此不闻不问。最后,一位捡垃圾的阿姨陈贤妹把小悦悦抱到路边并找到她的妈妈。小悦悦在广州军区陆军总医院重症监护室,脑干反射消失,已接近脑死亡。2011年10月21日,小悦悦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在零时32分离世。

拾荒阿姨陈姨救人的过程,恰好被事发地旁边一间劳保店的视频监控记录,这段视频还包括在陈姨之前路过的18个人。陈姨并不知道,她是第19个路人,前18个,或是视而不见,或是看两眼然后离开。

第一个人:一名白衣深色裤男子,左右张望后,径直从小悦悦脚边经过; 第二个人:摩托车男,看了一眼躺在正前方的小悦悦,一拐弯绕过离开; 第三个人:浅色长袖衣服男,一直盯着小悦悦,然后像躲着走,越来越远。

第四个人:开着蓝色后尾箱三轮车男, 从店铺门口两次横向经过, 对2 米外的小悦悦视若无睹。

第五个人: 踩着三轮车的蓝衣男子;

第六个人:另一摩托车男经过;

第七个人:黑衣男子开摩托车经过,不断回望小悦悦;

第八个人:一名中年女子带着黄衣小女孩经过,看了几眼没有停步; 第九个人:一个穿雨衣的摩托车男子经过;

第十个人:穿着蓝色短袖衣的男子在小悦悦身边来回两次,除了惊异的目光外再无动作。??

记录这一切的视频,来自广佛五金城20座N63-N64的新华劳保经营部,事发地点恰好就是该店铺的门前。这间劳保店位于两条巷道的交叉口,与多数商家一样,其两边的门口上方均安装了视频监控。不料,其中一边的视频监控,刚好拍下悦悦两度被碾压的全过程。

❾ 生活中有哪些道德绑架的行为

相声演员郭德纲曾说过💡

有些人不明白任何情况,就来劝你一定要大度,对于这种人,你要远离他,因为雷劈他的时候都会连累到你。

结束语💡

君子只严格要求自己,小人则对别人求全责备。但愿大家能够远离那些喜欢道德绑架的人,但愿大家能够牢记这句话,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❿ 法律与道德碰撞的案例有哪些

法律与道德碰撞的案例:
2006年11月20日早晨,一位老太在南京市水西门广场一公交站台等83路车。人来人往中,老太被撞倒摔成了骨折,鉴定后构成8级伤残,医药费花了不少。老太指认撞人者是刚下车的小伙彭宇。老太告到法院索赔13万多元。 彭宇表示无辜。他说,当天早晨3辆公交车同时靠站,老太要去赶第3辆车,而自己从第2辆车的后门下来。“一下车,我就看到一位老太跌倒在地,赶忙去扶她了,不一会儿,另一位中年男子也看到了,也主动过来扶老太。老太不停地说谢谢,后来大家一起将她送到医院。”彭宇继续说,接下来,事情就来了个180度大转弯,老太及其家属一口就咬定自己是“肇事者”。 2007年9月4日下午4点半,鼓楼区法院一审宣判。
法院认为,本案主要存在两个争议焦点。
一、是否相撞;
二、损失数额问题。 法院认为本次事故双方均无过错。按照公平的原则,当事人对受害人的损失应当给予适当补偿。因此,判决彭宇给付受害人损失的40%,共45876.6元。 当天,老太的代理律师表示:对判决事实感到满意,但40%的赔偿比预期要少。而彭宇则表示不服此判决。
然而这件轰动一时的案子居然出乎所有人的预料,悄无声息的和解了。
2008年3月,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公丕祥在两会新闻中心就“司法公正”问题接受中外记者的集体采访时透露,南京彭宇案双方当事人在二审期间达成了和解协议,并且申请撤回上诉,最后案件以和解撤诉结案,且双方当事人对案件处理结果都表示满意。
我们暂且不管该案为何会达成和解,而从法律和道德的角度来分析此案。
此案中,我们必须确定老太太是自己摔倒的还是被彭宇撞倒的。这是本案重中之重,同时也是本案定案的前提。是必须证实的,而不能靠推测。
如果是老太太自己摔倒的,那么不仅不能对其进行惩罚,当事人及其家属还应该向他道歉致谢,社会也应该支持和鼓励,并加以弘扬,而老太太及其家属这种恩将仇报的行为则应该受到谴责,以维护道德和法律的尊严;反之,如果是其将老太太撞倒,则其应该负担全部的医疗费用及相应的康复疗养费用。而法院更不能光凭推测来定案,从这个角度来讲,法院的判决可谓荒唐之极,是一种相当不负责任的做法。是对社会道德的践踏。
但是法律有它的准则,它是无情的,也不会考虑什么道德因素。此案中,由于没有弄清楚老太太是否是被撞到,因此无论法院做出什么样的判决,都是有悖于道德的。
而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该案之所以在网络和新闻媒体上备受关注,一方面是因为当前国民的法律意识提升的表现,更重要的原因却是人们在生活中也会经常碰到类似情况。此事件发生之后,我多次听到有家长如此教育孩子,“以后碰到有人倒在地上一定不能一个人去扶,最好叫别人去,或者跟别人一起,如果附近实在没人的话就最好别管。”由此可见这个案件对人们的影响有多大,可能有人认为这是小题大做、危言耸听,可是有这么一个先例在眼前谁能不提防。毕竟人人都需要必要的自我保护,谁都不希望做好事还要承担所谓的法律责任。如果是这样那我宁愿不做好人也罢。但是根据法院做出的判决,我们的社会风气和道德风尚将被无情的践踏。
不可否认,当前社会的道德水准并不能令人满意。但是,即使不是人人都以助人为乐,很大一部分人可能不会出手帮助别人,不过也不至于违背基本道德去做伤天害理的事,违法犯罪的毕竟是少数,通过撒谎的手段去伤害别人的人也不多。所以我倾向于认为老太太及其家属即原告误会的可能性更大一些。法官在判决书说理当中阐明的社会情理,并以此为由作出不利于被告的结论,在道德导向上确有不妥之倾向。如果这样来认识情理,那么我们还需要发扬雷锋精神吗?就算不是雷锋,难道我们当今社会已经不能相信存在这样做好事人了?我认为,我们生活当中并不缺乏这样的好人好事,至少我们应该相信大部分人都是善良的。大多数人也许不会像雷锋那样天天做好事,但偶尔做回好事应该不是不可能的。而该案的判决却几乎把做好事的可能性忽略,事实上就是对当前社会的道德水准评价过低所致,而且客观上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公民做好事的积极性。
因此,在执法机关处理类似的法律与道德有一定抵触的案件时,应当慎重抉择,既要维护司法的公正性,也要兼顾道德的尊严。而且立法部门在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时也要充分考虑道德的影响,千万不要让法律吧道德的腰给撞折了。

热点内容
中国人大法学研究生 发布:2024-11-18 15:24:50 浏览:544
南阳离婚律师 发布:2024-11-18 14:48:11 浏览:952
网上那种法律咨询公司正规吗 发布:2024-11-18 14:48:07 浏览:885
劳动法强制转岗 发布:2024-11-18 14:43:21 浏览:698
建筑工程质量保修条例 发布:2024-11-18 14:28:10 浏览:482
依法治国和依法执政 发布:2024-11-18 13:46:06 浏览:598
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背诵 发布:2024-11-18 13:43:29 浏览:38
北京海淀区海淀街道法律服务所 发布:2024-11-18 13:27:49 浏览:247
同谋罪刑法 发布:2024-11-18 13:20:20 浏览:696
国际商法知识产权英文版 发布:2024-11-18 13:19:15 浏览: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