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经的推荐理由

道德经的推荐理由

发布时间: 2023-05-10 09:10:16

㈠ 如何评价《道德经》这本书

2009-02-20
09:57:38
<道德经>基本上是一部哲学和道德修养两方面的合集。就像黑格尔哲学《哲学全书》加上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呵呵,有点像”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依碧鸳”。
标题是<道德经>里面的一句话,这句话的大部分含义属于哲学岁运层面,它经常被人机械地引用是因为其顶针的修辞方式比较漂亮。也有一些文章单独引用其最后一句的,大抵都是出自于其对最后一点的强烈认同,也仅仅是最后一句。我曾经也有这样的情况。
近来忽然悟透了其中的深意。老子其实想说的是”人应该遵循其所处的位置处事说话,人所处的位置就是地;人所处的位置决定于天命,天命就是天;而天命又取决于大道,而大道就是by-far老子所理解甚至试图表达出来的自然规律;而大道取决于自然本身,这里的自然就是指事物的本身。”
为什么要分四个层面来说这句话,因为这是四件事情。
人法地其实很直白,就是让我们要适应环境,地是环境,你很难改变环境,那么就按照环境来办事。大禹治水就是最好的例证;而其父鲧筑坝堵水就是反例。
地法天似乎有些落入了不可知论,或者神学,当然我相信老子并不会幼稚到在天这个层面就引入神学了,他只是用天命来说明普通人头脑中的那个’命’的那个神学概念,这样便于矫正和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心中的”神”,所以这句话也就是说人所处的位置决定于其是否以及多达程度上能够按照自然规律办事。
天法道其实就是一个概念过渡,就是说人们心目中的命从属于备运大道,因此不要迷信天命,试图探寻大道才是正事。这里的道就是老子一直说的世间大道,和我们高中政治课上所说的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当然了金木水火土和老子没啥关系,不要乱泼脏水)有一定关系,但不完全是,说到道德经人们可能想到的第一句话就是开篇第一句话--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我们不但能够从中看出来老子对大道的敬畏,还能看出它对大道的科学态度,能够说明白的道理不是普遍的道理而是特定环境下的道理--人类数千年来的科学发展史也印证了这一过程,比如从牛顿力学到相对论。也正凭借这样的开宗明义,老子也就有充分的理由推翻高中课本对它下的定义--机械的唯物主义。
道法天是为大道落实归宿和根源的一句话,那就是说大道是决定于自然本身的,大道应当是描述自然状态及其规律的。
其实如果老子再深入探究一下,自然是由谁来决定的?
从小里来说为什么分子下面有原子,夸克?为什么我们所说的这些原子体其实本身是没有一个固定的东西,而是一片震荡变化的粒子云?
从大里说,为什么有宇宙?它从哪里来?为什么这样的形态?
我渐渐地可以理解高中时候被批驳的牛顿,可以明白他为什么晚年落入了神学的泥沼。仿雀梁科学就是正确的么?是否像《道德经》里面所说明的美和丑是相对的,他们的区别只是人划定的?(人试图割裂整个世界让其可以被自己认知)如果你说牛顿的经典力学只是几个世纪前的一座科学的灯塔,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只是比它更远一些的另外一座,最终我们将追求到真理的彼岸。那么在到达彼岸之前谁也不曾去过,我们坚信真理彼岸的存在就是一种信仰,不是么?那么是否可以说科学也就是一种信仰,一种神学…
不多说了,幸好老子还没有说到这一点,可能他已经想过了。如果有更多的笔墨,可能《道德经》就不会像今天这样不朽。
从豆瓣上搬来的。可以参考一下

㈡ 《道德经》为什么备受推崇

道德经讲的东西太多了,可以阐释的层次也非常丰富。换句话说,它简直没有流传不广的理由。当然也因为它具备的无比丰富的阐释层次,导致这个话题太大太泛。

下面就我所知道的,说一些。

思想史角度上

就思想史的发展言,百家争鸣是一次大解放,历经春秋、战国、嬴秦、而至汉武朝,统治阶层申黄、老之术,反秦之弊与民休息,奉行无为而治。可以说这一阶段老子学说的影响力都是非常大的。到刘彻兴儒术、要有所举动的时候,黄老之术仍旧很有市场,甚至变成一股保守的政治势力,比如窦太后、汲黯等,都是尊奉黄老的代表人物。

可以说,百家争鸣后,自汉初至武帝朝,是黄老之术的一个发展高峰。作为道家重要典籍的《道德经》,其影响力与传播范围不言自明。

魏晋之际,名士尚清谈,清谈的内容呢,则是越名教而任自然。

这一时期的一小撮知识分子,对司马家的统治具有明显抵触情绪,这种抵触当然也不能是直接跟皇帝正面肛。司马氏以儒治天下,这一小撮就开始解构纲常、放浪形骸。名教就是儒家,自然则是老庄。对老庄典籍的深层挖掘及再创新,构成了名士们精神生活的核心内容:

(桓)温尝问君(孟嘉):……“听妓,丝不如竹,竹不如肉?”答曰:“渐近自然。”(陶渊明《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

丝不如竹竹不如肉本身是个音乐欣赏的话题,孟嘉却用了老庄玄学的话头自然。名士们的清谈由此可见一斑,如果想了解更多,就打开一本《世说》吧。

另一方面,自佛教东传以来,为了能够更好融入本土文化,僧人们开始用道家文本注释佛法,《老子》和《庄子》就是经常被引征的典籍,比如后来南北朝时期成玄英的《庄子疏》,就是非常典型的一个案例。到了李唐建国,老子因为据说姓李,也开始沾光,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开元二十三年,《史记》中老子的传记奉敕升为列传首,与伯夷合传。再一次地,由于政治的介入,道家的地位被抬高。

随着儒释道合流,《老子》中的思想已经全方位融入到中国人的文化、艺术、政治与世俗生活当中。国画中的留白、音乐欣赏的渐进自然、处世规则的不为天下先,民间信仰的太上老君等等,都可以从《道德经》以及与之紧密相关的老子身上找到原型。

哲学意义上

从某种意义上讲,诸子之中最像哲学家的,可能就是老子了。《道德经》非常有意思的一点,就是它涉及到了其它诸子甚少讨论的本体论问题。而这在洋人的哲学语境里正是最基本的问题。

《道经》一开头实际上就是试图阐述这个世界是什么样的。

也是在对世界的阐述中,《老子》与《周易》出现了高度的一致性——它们都认为世间万物是变动不居的,故而人需要与时迁移才能动态地把握和认识宇宙万物。与此同时,两部书经远取诸物、近取诸身的思辨方式,也无时不刻地提醒人们去感悟自然,从自然中寻找生存处世之道。

变化与接近自然,是构成中国国民性的两个非常重要的特点。这在《老子》中可谓是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了。比如:

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再比如:

道法自然

洋人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到了黑格尔那个年代才被提出来,类似的东西早在《周易》、《老子》的年代就出现在中国了。有鉴于此,面对黑格尔对中国文化、文字语言的嘲讽,钱钟书曾在《管锥篇老子王弼注》中非常不爽地表示:

《老子》用反字,乃背出分训之同时合训,足与奥伏赫变(aufheben)齐功比美,当使黑格尔自惭于吾汉语无知而失言者也……

故反(返),于反为违反,于正为回(反)返;黑格尔所谓否定之否定,理无二致也。

兵法意义上

认为《老子》是兵书的人并不在少数,比如当代的李零,就持这种观点。而在《老子》五千言里,也的确经常见到非常精辟的战术、战略思维。比如这一段: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弗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对比《孙子兵法》:

主不可以怒而兴军,将不可以愠而致战。(火攻)

不战而屈人之兵。(谋攻)

再比如: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举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

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对比《孙子兵法》:

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计篇)

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之司命。(虚实)

再比如:

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也;及吾无身,有何患?

对比《孙子兵法》:

故备前者则后寡,备后者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

再比如:

善行者,无辙迹;

对比《兵法》:

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

实用意义上

关于黄老学说的特点,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指》里概括的非常精当:

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

司马谈的这句话里主要从两个方面论述了道家的长处:一是养生,二是统御术。其中尤其是统御术层次上,道德家吸取了阴阳、儒、墨、名、法等众家之长,从而可以与时迁移,具备指约而易操的特点。

而在养生方面就更不用说了,老子本人如今都已经成为了一个图腾。

老子这么多年来,一是输出了长命图腾,二是留下了五千箴言,三是提倡不折腾,还有什么好说的?

就此而言,《道德经》可小可大,小则养生保身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大则经略天下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控制论意义上:

在凯文凯利的《失控》中文版第188页有这么一段话:

古代的中国人尽管其创造从来没有超出过指南车,却拥有一种正确的关于控制的无念心态。听听老子这位神秘的学者在二千六百年前的《道德经》中所写的,翻译成最地道的现代话语就是:

智能控制体现为无控制或自由,

因此它是不折不扣的智能控制;

愚蠢的控制体现为外来的辖制,

因此它是不折不扣的愚蠢控制。

智能控制施加的是无形的影响,

愚蠢的控制以炫耀武力造势。

随后KK表示老子的睿智,完全可以作为二十一世纪饱含热忱的硅谷创业公司的座右铭。

(爱阅读,请关注我。凡人阅读,你身边最最贴心的阅读引领者。)

㈢ 老子《道德经》中你最喜欢哪一句原因是什么呢

我最喜欢老子《道德经》中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一句,是因为我觉得这一段话写得非常的好,意义很深刻,这句话也是在告诉我们“成人之法在于地,成地之法在于天,成天之法在于道,道造化万物成法而自然”说起老子这位人物我想大家,应该都是非常的熟悉,他是一位非常伟大的人,写的著作也是相当的多,其中有一部还是给我们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是《道德经》,这是一篇伟大哲理经文。经文的每一章,每一句的论述都是极其重要的,都有其令人极其喜欢的意义,他的这本著作已经流传有很多年了,直到现在依旧是很受大家喜爱,我觉得还是很值得我们大家去看的,去学习。

㈣ 《道德经》讲了什么为什么它广受推崇

《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 。被华夏先辈誉为万经之王。

㈤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道德经》

我们常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所谓博大是无所不包,延伸至生活的方方面面;精深就是非常究竟正确直达根本。什么叫“究竟”,什么叫“根本”?好比开始时我们认为正确的事情,再过五年十年甚至二三十年,回头一看,原来却是错的。我们当初以为是对的其实是表面的、粗糙的,我们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却忽略了更远大深邃的层面,结果为以后埋下了祸因,这就不能叫“究竟和根本”,更不能叫“博大与精深”。

博大精深文化的根本是引导我们、引导宇宙万物走向生生不息,走向圆满美好。《道德经》正是揭示这宇宙颠扑不破真理的经典!

在世界上,人们对于中国的《道德经》非常敬仰和推崇,是全世界最畅销的书籍之一。西方人渐渐觉得中华文化真的非常悠久深远值得学习,他们慢慢了解中国理解中华文化,很大一部分功劳要归给《道德经》。

现代的人读了很多书,以为道理懂了很多,什么都知道,可是我们却难辨是非。看看民主选举制度的国家就很清楚了,往往选出来的人都是会开支票的人,只管拉选票,寅吃卯粮,不管国家长远的利益的。看到这些,我们就要反省,难道我们真的有长远的让人民都走向更好的智慧吗?没有啊!

在《道德经》里,老子揭示着隽永的真理,揭示着让民众归于致远宁静、世界长治久安的道理。几千年了,我们现在去读,渐渐深入体会,发现老子讲的都是人生宇宙的真理!

当年孔子问礼于老子,学习大道的奥理,而后孔子提倡五常仁义。

孔子的《论语》教导的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怎样做才是合乎大道的规则,文字相对浅显,往往我们就以为都懂了。而我们读《道德经》,却有一个观感,觉得老子神龙见首不见尾,会生出游龙之叹。

《道德经》共八十一章,里面每一章好像各说各都不相关,可实际上它们都有一个主轴贯穿于其间。虽然我们要经过长长的经历才有可能看到或有幸触碰到、把持住这个主轴,可当我们一章一章读下来,我们会浸润在圣贤的心胸气度里,秉受着圣贤的教导和熏陶,渐渐改变我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对中华文化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回头看几千年人类发展的历史,一直以来人们一再地肯定《道德经》,惊叹《道德经》里面所昭示的道理之真,不断从中获益。

《道德经》点出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在根本处的不同点。譬如在《道德经》里有“绝圣弃智,民利百倍”之说,教导我们“后其身而身先”,这跟现在的西方教育不同。

现在西方的教育都要人们去表现自我,要拿第一名,强调我是最棒的,不断加强一个人的自我意识,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都是走这条路线。可一个人即使不断地拿第一名,也不能保证他能有快乐的能力,有为他人着想的存心,有为这个社会进步做出贡献的能力。在这种教育之下,人们的内心只会越来越痛苦。

《道德经》却教导我们摒弃对第一的追求,貌似让我们不思上进,实际上是教导我们在内心无小我私欲的牵绊,心中有他人,把大众的利益放在前头,把自己的利益放在后面,这样人们就能好好过自然美好的生活。

现在的人喜欢人定胜天,什么事都要跟天来争,但是《道德经》的看法却不一样,《道德经》有一句“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说很大很大的风没有吹一上午的,倾盆的大雨没有下一整天的,都是一阵子而已。以天地之大能,做这些事情都不能持久,更何况渺小的我们呢?

即使一个人很行,占据着高位,有钱有势,追求物质的占有、满足,如果以此为人生追求的最大目标,又能持住多久呢?“飘风不终朝”啊,得要回到平实里面才有隽永的安宁。

如果不懂得谦虚下来,不懂得回到“绝圣弃智”,不懂得“后其身而身先”,这样的盛状是不会长久的,这就是为人处世的大哲学,这些道理让我们一辈子有享受不完的益处,得到非常幸福满足安宁的心境,这些都可以从《道德经》里收获的。

《道德经》的这些道理,跟现在的西方不管别人死活、只管自己、为了自己的利益到处侵略霸占的理念完全不同。

我们要读老子的《道德经》,特别是乘着复兴中华文化的东风,好好来学习《道德经》,摆正我们的生活态度,恢复我们的天然纯良的心性,使我们的心灵得以提升,使得我们的生活、家庭更加的美满。

希望每一个人都能来学习《道德经》。

——本文来源:张庆祥讲《道德经》

㈥ 班上弄推书会,我想推荐老子的《道德经》该怎么推荐,推荐语该怎么说。为什么推荐这本书,急求。在线等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春秋时期老子(即李耳)所作的哲学著作。在秦时《吕氏春秋·注》称为《上至经》,在汉初则直呼《老子》。自汉景帝起此书被尊为《道德经》,至唐代唐太宗自认是老子李耳之后,曾令人将《道德经》翻译为梵文。唐高宗尊称《道德经》为《上经》,唐玄宗时更尊称此经为《道德真经》。
古代马王堆版是上篇《德篇》和下篇《道篇》不分章,现代通行版本共81章,前37章是《道篇》,后44章为《德篇》。《道德经》这部神奇宝典被誉为万经之王,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中国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道德经》是哲学著作,
一、音韵之美
《道德经》句式整齐,大致押韵,为诗歌体之经文。读之朗朗上口,易诵易记。体现了中国文字的音韵之美。如“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二章)、“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三章)、“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四章)、“其政闷闷,其民淳淳”(五十八章)。这些词句,不仅押韵,而且平仄相扣,有音韵美,也有旋律美。朗诵经文,是一种美的享受,在音韵之美中体味深刻的哲理。
二、讲究修辞
《道德经》的语言非常讲究艺术性,运用了多种修辞方式,使词句准确、鲜明、生动,富有说理性和感染力。
一、对偶。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一章)、“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三十九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五十八章)、“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六十三章)。对偶句子看起来整齐醒目,听起来铿锵悦耳,便于记忆、便于传诵。
二、排比。排比可以增强语言的气势、鼓动力。《道德经》中排比句较多。如:“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心妨”(十二章)、“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二十二章)、“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二十四章)、“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四十一章)。
三、比喻。《道德经》中比喻亦多。如:“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六章),以玄牝喻“道”,生养万物。又如:“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八章),通篇以水喻人,把水拟人化,赞颂得道者的高贵品质。再如:“专气致柔,能婴儿乎”(十章)、“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二十章)、“复归于婴儿”(二十八章),皆以婴儿喻道者的纯洁、天真、朴实无华。又如,“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塔,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六十四章),连用三个比喻,讲明从小做起的道理。这些比喻,增强了语言的形象性,加深了读者的印象。
四、设问和反问。如:“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十三章)、“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若何”(二十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七十四章),这些设问与反问,增加了语言波澜,扣人心弦,起到了引人注意、思索的效果。
五、联珠。联珠又叫顶真,是把前一句后边的词语作为后一句开头的词语,把语言连续说下去的一种修辞手法。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二十五章),又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四十二章),联珠使语气连贯,结构严密,更好地反映事物的有机联系。
三、语言精辟
《道德经》有些语言极为精辟,是至理名言,至今是成语、格言、座右铭。如:“天长地久”(七章)、“上善若水”(八章)、“少私寡欲”(十九章)、“弱之胜强,柔之胜刚”(七十八章)、“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四十六章)。有的原句,今已演变为警句,广泛流传。如:“功成,名遂,身退”(九章),现为“功成身退”;“知其白,守其黑”(二十八章),现为“知白守黑”;“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四十五章),现演变出“大智若愚”;“天网恢恢,疏而不失”(七十三章),现为“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知足之足,常足矣”(四十六章),现为“知足常乐”;“宠辱若惊”(十三章),现为“宠辱不惊”。

㈦ 哲学思考 |《道德经》第三十四章:功成而不有

哲学思考 推荐编辑: 四为堂主人  

推荐理由:《道德经》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历史经典书籍,作者在这里介绍了第三十四章,“功成而不有”这一部分,用日常口语化,通俗易懂的笔触将意思还原出来,有理有据有新意,说得深透。旨在告诉读者任何时候,都应该保持谦虚低调的处事作风,这样才能够走得远。是一篇好文章,值得推荐。

谈一谈《道德经》当中的第三十四章,这一章节主要围绕“谦虚”展开。

大家都喜欢橘滑低调的人,哪怕做了好事:不不不,都是大家的功劳;取得令人羡慕的成就:哪里哪里,今天实在是走狗屎运了。

这么说,周围人心理听了自然舒服;你好我好大家好,其乐融融。

很少会有二愣子,人家夸奖他的时候,会说:哈哈哈,我也觉得自己很聪明,这件事办得太到位了;要不是我,你们怎么可能坐在这里一起享受庆功宴。

1.大道汜(si)兮,其可左右

汜:广泛的意思。

大道汜兮:时时刻刻,保持大道,就能够顺风顺水,才可以无所不能,无往而不利。

那么啥是大道?在老子眼里:道就是最高的本源。

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顺其自然,就是最舒服的,就是最好的,就是阳光大道。

理解这句话,务必首先明确这个大道是啥。

凡事顺着自然走,始终能够踏在阳光大道上;可以进退自如,游刃有余,左右逢源。

目前的工作,是不是你喜欢的,是不是你所擅长的。

明明是个文官,却要做个武将,那势必很难受;明明是个张飞,非要做诸葛亮军师的位置,摇着一把扇子,那也不伦不类。

2.万物恃(shì)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

恃:依赖。

万物依赖其生长而不推辞,完成了功业,却不占有功名利禄。

对于老子来说,不居功是很重要的战术。

老子: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一旦功成名就了,完成了那个既定目标,就赶紧走人;不要贪恋那个坑位,后面还有兄弟要上;其他人憋久了,自然看你不顺眼,就有危险了。

功成之后,老大往往闲下来,对外没事儿干了,就开始内部整顿了。

嗯,瞧你这眼神色儿,是不是想抢我位置啊。

来来来,该抓的抓,该杀的杀,该算账的算账。

想当年上战场,竟然和我睡在一张床上,跑得时候比我还快;现在既然已经是秋后了,正好......

春秋末期越国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灭掉了吴国。

他实在太深谙人性了,认为勾践可以同患难,绝对不能共富贵,就告辞了。

真正的敌人从来不是对手,背后插刀的,往往都是身边的人。

范蠡也算仗义,走到齐国,留下书信给好朋友文种: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意思是你也好撤退了,留在勾践身边实在太危险。

文种没有听从,果然越王勾践送了一把剑给文种:子教寡人伐吴七术,寡人用其三而败吴;其四在子,子为我从先王试之。

意思是你教我攻打吴国七种方法,我只用了其中三条就灭掉了吴国;剩下还有四招没用,要不在你身上试试?

文种只好自杀,范裂伍薯蠡最终活到了88岁。

同样悲催的还有韩信,明明是西汉功臣,协助刘邦打败西楚霸王项羽,夺取天下;本以为功成名就,从此可以享受荣华富贵了;却万万没想到,被吕后与萧何合谋,诱杀于长乐宫钟室,夷灭三族。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3.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

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即使养育了万事万物,也不应该骄傲自满;以为这样就可以居功,甚至向上级主动要好处;此时此刻更应该小心翼翼,要知道功高盖主,并不是好事儿;务必要保持低调谦逊的姿态。

曾国藩平定太平天国之后,赶紧撤掉了湘军;避免树大招风,引起朝廷的不满。

常无欲:常常;无欲,无欲则刚么。

万物归焉而不为主:万事万物已经归附与我,更不要自以为是,往后余生可以主宰一切,高枕无忧;小心驶得万年船,只有时刻保持低调,才能够拥有大局观,才可以走远路。

老子是强调“无为”的,这位老人始终觉得“无为”才能够长寿,“无为”还足够安全。

尽量把自己往小的整,往柔弱的方向靠近。

但是你不肆者小心已经做了好事儿,不小心成了老大;千万要保持低调,不要到处宣扬,避免招惹不必要的麻烦。

老子:少思寡欲。

老子所提倡的欲望,只要那么一点点,保证温饱问题即可,不然就是浪费了,不然就麻烦了,不然做事就辛苦了。

4.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正因为不自以为伟大,不认为自己是个角色;所以周围的人才纷纷拥护,位置才越来越巩固,才能最终实现真正的伟大。

也只有这样处理,才不至于自找麻烦,引来祸患。

三国祢衡就是典型的自大狂:

孔融向曹操推荐祢衡,但是祢衡称病不肯去;曹操封他为鼓手,想要羞辱祢衡,却反而被祢衡赤裸身子,击鼓而羞辱。

后来祢衡骂曹操,曹操就把他送给刘表;祢衡对刘表也很轻慢,刘表又把他送给江夏太守黄祖;最后因为和黄祖言语冲突而被杀,时年二十五岁。

东汉杨修,处处展现聪明,结局也是被曹操杀了,时年二十四岁:

曹操收到一合酥,在盒子上写了“一合酥”;杨修招呼大家把整盒酥吃了。

曹操问:为什么这么做?

杨修说:曹公教我们每人吃一口啊,盒子上写了“一人一口酥”,丞相之命怎敢违抗?

也就是杨修这家伙儿,不打招呼,自以为聪明,把别人送给老板的礼物,擅自拆掉吃了。

曹操攻打汉中,刘备因险拒守;久攻不下,想要回军,又不忍心。

正好军中请示口令,曹操便传口令:鸡肋。

下属不知什么意思。

杨修开始收拾自己行李,别人问:怎么知道要出发了?

杨修说:鸡肋这种东西,不吃扔了可惜;吃起来又没什么可吃的,这里指的是汉中,所以大王要回军了。

实在是闲得蛋疼,没事儿老猜老大心思干啥捏?自以为是地将信息分享给大伙儿,你一口啊我一口;老大在你面前完全是光着的,好不害羞,太讨厌了,不灭你灭谁。

正所谓,谦下无碍。

为人谦虚,障碍就少了;凡事不要自以为是,自赞毁他,那非常令人讨厌。

想要走远路,就务必要保持低调,抱着为他人服务的心态,一路走下去;最终才能够自利利他。

㈧ 《道德经》被世人所推崇的原因是什么

具体措施是“劝统治者少干涉”和“使民众无知无欲”。《道德经》并不像一般人所理解的那样,是一部论述道德的著作。事实上,道德二字各有不同的概念。道德经前三十七章讲道,后四十四章言德,简单说来,道是体,德是用,二者不能等同

㈨ 如何评价《道德经》

以儒讲道,十不存一

㈩ 孩子为啥要读《道德经》

特特妈妈邀我讲讲“孩子为啥要诵读《道德经》”,因为我读了三年半的《道德经》,还录制了有声书,好多听友很喜欢——我录制的,除了《道德经》原文,还有文化学者雪漠先生《老子的心事——雪煮〈道德经〉》系列丛书,以及漫画大师蔡志忠的《道德经》系列漫画——这个没录书,只读了,呵呵。

本周末的读书会成了“亲子读书会”,大家也很开心,迎来了六位小书友。我开始了讲座。我从一个“不愿讲的真实故事开讲”:前段时间邻居小区的初一女生从七楼跳下,再也没有醒来……我对现场的爸爸妈妈说:不要以为这样的事情离我们很远,在那个小女孩跳楼之前,她的爸爸妈妈也以为类似的事情不会发生在她家……我说,如果把这个小女孩儿比做100度的开水,100度就极端了,那么,有多少孩子99度,多少98度,多少90度,又有多少80度……咱自己的孩子多少度?我们有没有觉知,又做了什么?咱不说社会、不说学校,因为咱左右不了~~咱只说家庭,咱们给孩子降温了,还是增温了???《道德经》就是一味降温的良药,而且是这个世界上最棒的,经过了两千多年无数人的验证……只要你拥有了老子的智慧,你绝不会“走极端”——即使考试成绩很不理想,即使老师家长一起骂你“没用”“窝囊废”,即使你曾经很好的朋友不再理你、还说你坏话,即使全世界都反对你——你也不会作出不应该做的事情。老子的智慧就这么牛!而且,如果孩子拥有了这个智慧,他的一生都会因此受益,无论是学业、工作、交友、家庭、事业……方方面面都会变得与众不同,都会变得简单、明了。

黑格尔说:《道德经》是真正的哲学。

《世界文明史》的作者说世界上如果只允许留下一本书,那么这本书就是《道德经》,《道德经》拥有什么力量让他把自己的书也否定了?

孔老夫子一生四次“求道”于老子,并感叹说:朝闻道夕死可矣,早上知道了“道”,晚上死去也值得了……这“道”是怎样的“绝色佳人”,得到孔夫子如此高的评价?

马云在公开场合说,他最爱《道德经》……

老子被称为帝王之师,我们好好读《道德经》,跟帝王维持好“同学关系”……哈哈

《道德经》的语言也很美很凝练,修辞方法也很丰富,常诵《道德经》,对古文会越来越有感觉,圣贤的气息也会在你心中不知不觉生起。你就有可能成为一个无条件快乐、无条件乐观的人。无条件快乐的人,就是圣人。

极力推荐《道德经》《老子的心事——雪煮〈道德经〉》……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都值得一读,相信二千多年沉淀下来的智慧精华,一定会给您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热点内容
劳动法规定请病假 发布:2025-01-12 17:52:36 浏览:786
党纪处分条例2015 发布:2025-01-12 17:17:05 浏览:932
欠条手写有法律效力 发布:2025-01-12 16:17:19 浏览:757
八方启航法律硕士 发布:2025-01-12 14:51:14 浏览:448
四川省最新劳动法 发布:2025-01-12 14:45:11 浏览:736
行政法中的连带责任 发布:2025-01-12 14:44:59 浏览:884
法治对称性 发布:2025-01-12 14:08:01 浏览:94
燃放烟花爆竹法律法规 发布:2025-01-12 14:07:58 浏览:971
律师马树立 发布:2025-01-12 13:46:24 浏览:10
大竹县律师 发布:2025-01-12 13:07:20 浏览: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