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阁有立法权
⑴ 18世纪以来英国立法权掌握在哪里为什么有些是议会但有些又是内阁信哪个
英国的资产阶抄级革命使议会权不断加强,国王权利不断削弱。
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它保证了议会拥有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王位继承法》的颁布,更进一步地限制了国王的权利。
直到18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的形成与完善,行政权转移到内阁。
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和一系列法律条文的制定,使议会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除立法、财政大权外,还行使对行政机关的监督权。
但是到了19世纪70年代以后,议会的权利和作用开始缩小,内阁开始凌驾于议会之上。内阁几乎垄断了全部的立法提案权,这使一部分立法权直接转入内阁手中。 内阁还篡夺了议会的财政权
19世纪70年代之前是议会的黄金时代。之后内阁权利开始膨胀。这也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黄金时代的结束。
⑵ 明朝的内阁和西方国家的内阁有什么区别呢
提起内阁,很多人首先会想到德国,英国,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下的“内阁”。在很多培敏人的心中内阁是属于民主高度发达,西方政治制度的产物,是独属于西方民主国家的。其实,中国内阁制度早于西方发达国家,最早可追溯到中国明朝初期。那么明朝时期的内阁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内阁有什么区别呢?
结语
明朝内阁是为了维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而建立的皇帝辅助机构,很大程度相当与秘书处或者是办公厅。维护的是君主专制制度为了君主这一个人服务的。西方的内阁是为了维护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目的是为了牵制君主,是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的组成部分。
⑶ 高中历史:英国 行政权和立法权的实际连接点为什么是内阁
因为内阁悔大首相是议会大选中碧漏竖获胜政党的党魁,首相提名内阁成员,首相和内阁掌握国家行政权,内阁要对议会负责,而议会则是国家权搜肆力中心掌握立法权。因此内阁是英国行政权和立法权的实际连接点。
⑷ 议会内阁制是什么制度
内阁制:总揽国家行政权力的内阁在议会的基础上产生,并对议凳亮洞会负责。由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的领袖担任内阁首脑,组织内阁。
内阁受议会监督,议会对内阁不信任时,可以倒阁。在这种制度下,国家元首名义上代表国家,但是没有实际的行政权力。与内阁制不同的有总统制和君主制。
严格来说,『内阁制』应称之为『国会制』或『议会内阁制』。议会内阁制是以议会(国会)为权力核心,行政系统受议会的节制,行政权与立法权合一,政府(内阁)则对议会负责。
而且不同于总统制的制衡理念,议会内阁制的基本原则是责任政府但个别之阁员需对议会负责,内阁整体亦需对议会负责。
(4)内阁有立法权扩展阅读:
内阁制特性:
一、 行政、立法(指立法创议权,提出的法案要经过内阁审议、表决)合一,而非明显之三权分立,而且无总统制式的制衡机制。
二、 国家元首与行政首长分由两人担任。因为历史传统与个别制度差异,其名称并不固定。国家元首有的称之为国王,有的称为总统,也有的称为大公(如卢森堡)或亲王(如列支敦士登)。至于行政首长则多称之为首相或总理。
三、 行政首长的产生是建立在议会的同意之上,并对议会负责。行政首长及阁员通常可兼任议员,(但有些国家规定不得兼任),并得因议会的不信任而去职。因此阁揆的任期较不固定。
四、 元首发布命令时,需经行政首长或有关阁员副署,以明权责,其责任则由副署者承担。无副署者,则元首之政令不生效力。因此元首的角色实系“统而不治”。
五、 国家元首平常主要键吵承担仪式性任务。但是当国家发生紧急危难,得超越党派,任命新的行政首长,或宣布行使紧急权力,保护国家渡过危难。因此国家元首虽然不经常行使权力,却仍拥有象征性权力或保留之权力。
六、 行政首长系由间接方式产生。通常系由人民选举国会议员,再由国会议员选举产生行政首长。至于国家元首产生方式,则多系以君主继承(立宪君主国家),或间接选举(共和体制国家)方式产生,但亦有采取直接选举者。
七、 议会通常有“倒阁权”,内阁通常也有“国会解散权”,但亦有特例。此二权限使议会内阁制下的议员党性较强,党纪亦较易维持,因为如果执政党议员对内阁决策不表赞同,导致“倒阁”,议员即需重新面对大选。
八、强调议会至上。在内阁制度政府制度下,议会处于国家的政治活动中心,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拥有立法、组织内阁和监督内阁的权力。内阁由议会产生,并向议会负责。内阁首脑和部长(大臣)需定期向议会报告工作,并接受议会监督。
九、内阁组成独特。在实行内阁制政府制度的国家,内阁由议会(下院)中占多数席位的一个政党或构成多数席位的数党联盟组成。议会中的多数党或数党联盟即为执政党,其领袖受国家元首委托而组阁。
受命组阁的政党领袖多为内阁总理或者首相,依据法律规定由国家元首任命。内阁总理或首相是政府首脑,不兼任国家元首,负实际责。
内阁总揽行政权力。在内阁制政府制度下,内阁系国家最高行政机关,政府首脑执掌实权。作为执政党领袖的政府首脑,利用自己的党在议会中占多数控制议会,实际上又掌握着立法权。
内阁成员必须同时是议会的议员。他们既在政府中负责某项行政工作,又在议会中参与立法活动,因此往往出现内阁控制议枣枯会的局面。
政府对议会负责。在内阁制政府制度下,政府对议会负责,接受议员的咨询解释政府的政策或内阁的决定。当议会对政府的政策或政治行为赞同时,政府方能继续执政。
当议会通过对内阁的不信任或者否决内阁的信任方案时,内阁必须总辞职,或者由政府首脑提请国家元首下令解散议会,提前举行议会选举,由新议会决定内阁的去留。
若在野党议员不支持本党之决策,转而支持执政党,则无异将使本党失去执政机会,同时也可能因选民背弃而遭致落选。基于此,议会内阁制通常有较强之党纪及较完善之政党组织。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内阁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