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经篡改

道德经篡改

发布时间: 2023-05-16 03:57:39

Ⅰ 被篡改的《道德经》,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

隐藏着篡改《道德经》的人,顺应世事,想要讨好众人的用心。我们也都知道,《道德经》是道家学说的经典作品,是老子亲手所书。但是你敢想象,我们现在所看见的这版《道德经》并不是老子所写的原版的《道德经》。更可怕的是,他们不是简单的改动,虽然只是改变了几个字词,但是却与老子的意思相去甚远,直接篡改了老子原本要传达的意思。

被修改的版本,是为了顺应“主流思想”说要遵循古法来治理现世,要遵循“祖宗之法”,所以要推崇周礼,古代治理的方式不能改。但是老子的意思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他的意思是,要活学活用,用现代的方式来治理现世。因为古代制定出那一套理论的人,已经去世了,他并不了解现世,所以用他的那一套并不可行。总而言之,修改过的《道德经》似乎是更加适合那个时代主流思想的,而老子本身所写的《道德经》,所传达的思想是要比修改后的高明、先进很多的。

Ⅱ 如何看待老子道经“水善利万物而有静”被篡改为“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不是篡改,道德经原本就是这么记录的:“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是老子所撰写的。

实际上,“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意思是那些境界比较高的人的德行就如同水的品性一般,滋养着万物,是万物都能够通过自己得到利益,但是也不与万物发生冲突和矛盾。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出处是老子的《道德经》,是对高境界的人的一种描述,表现出的是一种比较宽阔的胸襟。

相关含义: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既弘扬水的精神,也道出了一种处世哲学:做人应该像水一样,要有极大的可塑性。

因为水性柔而能变形。在海洋中是海洋之形,在江河中是江河之形,在杯盘中是杯盘之形,在瓶罐中是瓶罐之形。

做人应该像水一样,至柔之中又有至刚、至净、能容、能大的胸襟和气度。古人有一副对联:“水唯能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及天。”做事像山。山因形走势,因势走形,一切皆因之挺拔、高峻。

Ⅲ 老子的《道德经》被篡改了700处,原版是什么样的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岁月中,古人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为后世的我们留下了不少珍贵的文化宝藏,比如《道德经》便是其中之一。

Ⅳ 历代的经典中,为什么《道德经》被人篡改最严重

众所周知,老子的《道德经》被称为道家思想的鼻祖。

也就是说,它不仅是开创了道家这个在诸子百家影响最大的学派,而且也是五经之一,并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被历代以来的皇朝当成治国的方略,即内尊黄老,外崇儒术。

由此可见,《道德经》一书在古代中国的重要性。

但是,这么重要的作品,却被后人多次篡改,甚至可以说,在诸多经典当中,《道德经》一书,算是被人为篡改最严重的书本之一。

也就是说,我们现在读到《道德经》版本,并不是最初的版本,而是被人篡改后的版本,据大致统计,目前《道德经》主要有三种版本,一是王弼注解过的通行本,也是我们最常见的版本,二是1973年出土的帛书本,三是1993年出土的传世本。

通读这三个版本,我们发现无论是文字还是表达的意思,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正是有鉴于此,人们才推导出《道德经》一书,在历史的长河中,已经被多人多次的严重篡改。

那么,《道德经》一岩裤书,为什么会被如此严重篡改呢?

其实除了古代人由于条件的限制,需要用手工抄写经文而造成差错之外,《道德经》被人为的有意篡改才是产生不同版本的根本原因。

以下我们就从三个方面来探讨后人为什么喜欢篡改《道德经》,即:

一、《道德经》的影响力大,是它被篡改的主因

为什么说影响力大,是《道德经》被篡改的主因呢?

因为在古代的特定条件下,尤其是内尊黄老,外崇儒术的主导思想确立之后,其它的思想很难再有生存的空间。

因此,儒、道之外的思想,若是想继续流传,最好的办法,就是依附于儒、道两家。

也就是说,儒、道以外的思想,若是不肯依附,就很难再继续流传下去,而这也是诸子百家没落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许多学派的思想为了继续流传,不得不见缝插针,将自己的思想牵附到《道德经》之中,并由此导致《道德经》一书被严重篡改。

二、秦汉以前,各种文字没有得到统一,再加上各地的方言,也是人们篡改《道德经》的另一大原因

我们知道,老子是周朝的守藏 史,因此,《道德经》很可能就以鲁国文字成书,因为鲁国是继承周朝的封地。

另外,《道德经》成书之后,由于名气很大,很可能就相继的被各国翻译,并广为流传,这很可能也是《道德经》之所以有多种版本的主因,再加上中国原本就民族众多,方言与发音庞杂,于是各个地方都以自己的发言或习俗为主,最终导致《道德经》一书被严重篡改。

三、皇家的意图,也是促使《道德经》被篡改的助因

汉代以后,大多数的皇朝都使用“内尊黄老,外崇儒扮笑术”的治国方略。

时间一久,就连民间也知道皇家的意图。

没办法,用久之后,人们也竞相学习研读《道德经》。

这就导致或迫使皇家把《道德经》的真本隐藏起来,只供自己使用,而对外则只显示被篡改过的版本,最终让被篡改过的版本广为流粗缺简传。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皇家的意图,也是促使《道德经》被篡改的助因。

所以,综合以上这个方面的内容,事实上,就是《道德经》为什么被严重篡改的真正原因。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 问过蓝天

【问过蓝天】专注国学、佛学,每天都有内容更新,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击关注,欢迎收藏,欢迎赞赏,欢迎转发。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史记》《道德经》王东岳《物演通论》《知鱼之乐》等

Ⅳ 国学经典老子《道德经》真的被蓄意篡改过吗

《道德经》真的是老子所写吗,到底有没有被蓄意篡改呢?

老子的《道德经》,被誉为万经之王,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的传播度和影响力。曾经古老神秘的一本书,真正读进去,你会感觉奥妙无穷。

《道德经》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它揭示了自然界的规律和法则,可贵的是,这样一本上古奇书,并没有多少生僻晦涩的古文字,整本书行文流畅,文字简练易懂,实属难得。

在《道德经》通行本风靡于世的同时,一种质疑的声音也出现了。那就是,有些人认为:现在通行本的《道德经》并非老子的原著,而是经过儒家蓄意篡改过的,甚至有人直接说现在通行的《道德经》就是一部伪经。

事实的真相到底是怎样的呢?如果说《道德经》通行本确实存在篡改,那么老子的原著又是什么样的呢?

要揭开事实真相,首先要从《道德经》的作者——老子说起。

老子,春秋时期楚国,也就是今河南鹿邑人。

很多人认为老子的身份是一个谜,因为曾经有三个被称为老子的人:老聃,老莱子,周朝的太史儋。

其实这三个是同一人。先说老聃,聃就是大耳朵的意思,老和李上古时期发音相同,所以,老聃有个别名就是李耳。

至于老莱子,笔者认为他就是老聃。《史记·老子列传》记载:老莱子者,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修道家之用,修道而养寿也。并且孔子也曾经专门请教过老莱子,从这些资料看,很可能老莱子就是老聃,而郭店简本的《道德经》,就是老子这一时期所写。因为是老子在楚国时期写的,当时民风淳朴,仁爱之风盛行,所以当时的老子是并不反对仁义的,这就是为什么郭店简本没有通行本对于仁义的激烈反对的言辞。

而周朝太史儋,就是出函谷关,写五千言的那个老子。

当然,这只是一种推断,因为所有的史料,对老子生平记载很少,而且大多是《神仙传》一类神乎其神的传说。唯一靠谱一点的《史记》,也是寥寥数语,语焉不详,并没有对老子的身份给个最终的说法。而且,当时老子出函谷关所写的五千言,是没有名字的,《道德经》这个名字是后人给起的。

所以,事实的真相很可能就是:郭店简本是老子也就是老莱子所写,五千言是老子也就是太史儋出函谷关所写。《道德经》并不是五千言,而是在五千言的基础上,后代道家学者整理而成,经马王堆的帛书本,发展到现在的通行本。

结论:《道德经》不存在蓄意篡改,它只是逐步完善。

《道德经》也不是伪经,无所谓篡改。《道德经》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包括很多的世界名人,政要,都对通行本《道德经》推崇备至,如果质疑通行本《道德经》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甚至是假经,真当那些风云人物是傻子?

有人会说,我要的就是老子原著,怎么可以修改呢?

老子原著是介于甲骨文和大篆的文字,像虫子一样形态各异,有的字体已经缺失,如果不修订,你确定看的懂?既然修订过,肯定就已经和原著有所不同,这是在所难免的,所以才会有版本的变化,可以说,现在的通行本就是最完美的,因为挑不出大毛病,而郭店简本,马王堆帛书,或多或少都有解释不通的地方。

既然《道德经》经过修改,那么是否是儒家所为,又是否蓄意呢?

肯定不是蓄意,因为动机不成立。说是儒家所为,郭店简本并没有针对儒家思想的言辞,而通行本是反对儒家仁义的,说儒家篡改,难道儒家神志不清,自己打自己?这显然说不通。

所以,有志于修道。或者对《道德经》以及道家文化感兴趣的朋友,不要再纠结于版本的不同和差异,也不要再疑心重重,不管哪一个版本,都是在阐述道法自然这个核心,核心没有变,也就不要纠结于只言片语的差异。

很多事,因为年代久远,已经无从考证,变成谜一样的存在。如果我们在已经变成谜的事情上继续分辨执着,那就难免应了“夫人神好静而心扰之”,应该放下执念,内观其心,心无其心,这就是道,有道之人,看什么都是道,又岂是些许文字的改变所能左右的呢?

《道德经》是传统文化的精髓,对那些义愤填膺,火冒三丈的指责《道德经》被蓄意篡改的朋友,我想送给你一句话:

其实《道德经》它就是一本书,不要把它看成神一样的存在,道可道非常道,即便是老子本人,一说出来就已经不是道,写出来更不是,被很多人传抄更改过就更加不是,《道德经》的意义就是给你一点启示,让你转变思想,转换思维,让你醒悟,学会变通,仅此而已。如果不能澄其心,遣其欲,学道又有什么意义呢?即便老子原话原文写给你,又有什么意义呢?

怎么学习《道德经》?怎样修道,悟道,证道?

很多人学习《道德经》,迷惑于众多的版本,不知道该从哪一个版本下手,我的建议是,以通行本为主,适当的可以参考下郭店简本和帛书本。

至于各家注解,可以参考,但不必盲从,包括那些大师级的人物,注解的也就那么回事,都是站在各自的立场,都是一家之言。学《道德经》重要的还是要有自己的体会和领悟,并结合自身,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我在上面已经说过,《道德经》不是道,它只是给你指明方向,那么道究竟在哪里?

不用找了,道就在你自己身上,换言之,你自己就是道。

为什么这么说?很简单,道法自然。

道是恒常的主宰,周行不殆。道生万物,道法自然,就是说,道虽然化生万物,长养万物,但同时也藏于万物,一花一草,一尘一土皆有道。道的规律就是效法它自己,人也一样,每个人都是有道之人,但是并不能得道,为什么?被后天的欲望杂念淫灭了自性。

如果可以放空欲望,放空杂念,“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这样就可以明心,明心就可以体会到“观空亦空,空无所空”的真空境界,真空生妙有,妙有就是见性,也就是道的境界。

那么在日常生活里面怎么修道呢?

很简单,老子在《道德经》第四十八章给出了方法: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什么意思呢?

为道日损,就是要你放下。放下什么?

放下欲望重重,放下自私犹豫,放下急功近利,从此不再瞻前顾后,行事不再颠三倒四,错误百出。

只要是妄念,你就放下。一样一样的放下,一天一天的放下。这就是损之又损。

损之又损的结果会怎么样呢——以至于无为。无为就是道。

有人会说,我无为了,是不是就一无所有了?当然不是,只有无为,才能无不为。

凭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你做到了无为,你的状态就是最正确的,你的行为就符合天道,符合本质规律,符合根本法则。你就能成事,你事成之后,应该得到的自然也就一样都不会少。

Ⅵ 痛心!《道德经》被后世篡改700多处,160多句发生重大变化!

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50多部失传两千多年的帛书,其中有两张分别抄有《德》和《道》,与传世的《道德经》极其相似,学者们根据这两部帛书成书年代的先后,将它们分别称为帛书《老子》的甲本和乙本,统称为帛书《老子》。

经研究发现,帛书《老子》的下葬时间距今2170多年,比目前所知最古老的河上公版本的《道德经》约早50年,而且帛书《老子》的成书时间都比下葬时间更早,大致估算,应比《道德经》至少早100年。

在这之前,历史上流传最广的《道德经》有两个版本。一个是河上公本,一为王弼本。河上公本为道教所尊崇。据道教传说,汉文帝时有老人隐居河滨,世人号为河上公,精通《道德经》,汉文帝曾前往请教,河上公授以《老子章句》二卷。该书分《道经》、《德经》两篇。这样说来,河上公本就和出土的帛书二卷对上了,也就是说,这部经本不叫《道德经》,而是《德》和《道》两卷;而王弼本是三国时期的王弼注解的版本,也就是所谓的通行本,流传最广,我们平常所看到的就是这个版本。   

用帛书《老子》与通行本《道德经》对照,发现后者对前者的篡改多达700多处,导致原文350多句中有160多句发生了重大改变。

如果说这两个版本孰真孰假不好辨别,那么1993年在湖北省荆门市郭店村出土的战国竹简则是为帛书本被篡改提供了最有力的证据。只可惜这个版本损毁太严重,现已无使用价值。

《老子》篡改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是为了避讳汉代几位皇帝的名字。

在通行本的《道德经》中,为避讳刘邦、刘恒、刘启、刘勶和刘弗这五个皇帝的名讳,将全文中的“邦全部”改成了“国”、“恒”全部”改成了“常”、“启”全部”改成了“开”、“勶”全部”改成了“彻”、“弗”全部”改成了“不” 。

例如《道德经》最知名的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帛书《老子》的原文则是:'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妙;恒有欲也,以观其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有玄,众妙之门。'

‘常’和‘恒’虽意思接近,但还是‘恒’字理解起来意思更加明确。

帛书《老子》中的“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知弗敢弗为而已,则无治矣”,意思是要一直让人民处于无知无欲的状态,如果让他们只是不敢去做而不做,那就完了; 而今本的《道德经》则改成了“常使民 无知无欲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  意思全变了。

今本的《道德经》中,所有的‘弗’都改成了‘不’ 。这使得‘弗’和‘不’变得无法区分,而这两个字的意思是有区别的。‘弗’和今天所理解的‘不’很象,如‘弗为’指不去做;但《道德经》中的‘不’ ,一般是指不讲什么,比如”上德不得“,”天地不仁“ 等等。

如果说为了避讳,勉强也能理解。但最可气的是帛书本的这句:“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被篡改成了“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直接把‘今’改成了‘古’ ,使意思完全相反了。 不用想,这一定是那帮腐儒干的! 儒家推崇古礼,提倡古道,效仿先人,而这正是老子所极力反对的。《庄子》中记载,孔子向老子问道时,老子说 “子t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  “今子之所言,犹迹也。夫迹,履之所出,而迹岂履哉!”  意思是你所说的那一套,都是已经死了好久的人说的。那些东西就像古人用鞋踩出来的脚印,你能拿着脚印当鞋用吗?所以不要死抱着那些东西不放。而儒生们为了推广自己的那套思想竟然有意篡改老子的话,实在是太可恶了!

通行本中的“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在帛书本是:“知不知,上;不知不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不知知这个很难理解,不知不知就很好理解了。意思是认识不到自己的无知,还自以为是,这人就有问题了。知道自己有问题,就说明这个人没问题。

“爱民栝国,能毋以知乎?”被改为“爱民治国,能无为乎?”

“明白四达,能毋以知乎?”被改为“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五色使人目明” 竟然被改成了 “五色令人目盲”

本来很好懂的句子被改成这样,这是非要把人搞糊涂的节奏啊,不知篡改者是何居心?

还有,”上德无为而无以为“ 后面竟凭空的多了一句:”下德无为而有以为“ 我说之前解读起来怎么这么别扭!

被篡改的内容还有很多,甚至很多都已经被我们用的朗朗上口了。比如”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原文则是:“水善利万物而有静“。静,这里应该是默默无闻的意思,虽然也含有不争之意,但这个‘静’字所含的意思更多。

还有“大器晚成” ,这个成语被误用了2000多年,其实老子说的是:“大器免成”。 ”大方无隅,大器免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褒无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显示这个‘免’不是错别字,从语境中看,也应该是‘免’而不应是‘晚’ 。‘大器晚成’没什么内涵可言,而‘大器免成’ 则让人回味无穷。

老子的思想可以说是中华智慧中最杰出的代表,不想竟被后世篡改的如此严重,实在让人痛心。

Ⅶ 《道德经》真是老子写的还是他总结前人汇编的有没有被篡改过呢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其创始人公认是老子,在道教神仙体系中,老子被奉为太上老君和道德天尊,和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并列为“三清”,是道家最高的存在。但由于年代久远,加之宗教将其神秘化,老子的生平便有些扑朔迷离,2000年来有关他的来历至今没有定论,众说纷纭。

Ⅷ 是谁篡改了老子的《道德经》,这些版本的经文你见识过吗

老子是我国2500年前的一位大圣人,生前是国家图书馆馆长,老年骑青牛过函谷关留下了一本奇书,被后人称为《道德经》,在2500年的传世过程中,因为某种原因发生了遗失和人为的改动,渐渐地失去了原貌。

Ⅸ 被篡改的《道德经》,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

《道德经》不是被人们刻意篡改,而是人们一直很难理解,这就导致一些人通过篡改(或称专之为重新排序)来解读属。目前,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道德经,直击管理核心》一书,基于普遍公认的《道德经》原本,发现《道德经》从签到后有着严谨的逻辑顺序,其中《道经》部分论述了体道悟道的四重境界,《德经》部分论述了效法宇宙大道做事的四大程序。这个逻辑结构有助于我们快速读懂《道德经》。

Ⅹ 现在的道德经版本真实吗被篡改了吗

道德经多个权威版本文字有变的根本原因是有为数不少的学者想参与道德经的创作,好让自己的生命信息随《道德经》流传千古。

热点内容
大竹县律师 发布:2025-01-12 13:07:20 浏览:562
商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发布:2025-01-12 12:24:08 浏览:893
特别行政法律是我国法的渊源吗 发布:2025-01-12 12:24:00 浏览:841
行政法庭调查质证 发布:2025-01-12 12:07:19 浏览:572
最新劳动法合同到期不续签 发布:2025-01-12 12:05:54 浏览:904
开具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明单位有哪些 发布:2025-01-12 11:49:46 浏览:340
上海高温费劳动法司机 发布:2025-01-12 11:48:08 浏览:257
法学硕士住宿 发布:2025-01-12 11:39:40 浏览:294
新婚姻法第四十条 发布:2025-01-12 11:10:15 浏览:44
企业融资法律效力 发布:2025-01-12 10:50:34 浏览: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