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学百科 » 道德经的德是什么意思

道德经的德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 2023-05-16 10:24:34

① 《道德经》中的“德”是什么意思

德篇是《道德经》的重点所在。因此在帛书,德篇在前,道篇在后,那么德究竟是什么意思?

我们得看他的甲骨文“德”这个字。在甲骨文中先画一个带有叉路的大道,然后在它旁边画一个十分具象的大眼睛,然后在上面画一个直出符号。这个字就是甲骨文中的德。到金文,人们在下面又给他加画了一个新造。这个字就是“德”这个字的来源。它的含义是什么?先看懂这个字符,走在带有岔路的大道上,眼睛直盯着前方,一心一意往前走,叫做德。

换句话说,顺道而行,几为德。顺什么道而行?顺天道而行,就是德。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老子所说的“道德”,不是我们日常所谓的人伦道德,而是天道运行,顺其而为,顺天道而行,叫“道”和“德”。中国人后来把伦理这个东西称为道德,确实算得智慧高深。因为人类的伦理其实是随着人类的生存形式在道上的运行,而发生变更和转换的。

② 73 道德经中的德到底啥意思

      一般认为,道德经分为上下两篇,上篇道经,阐释的是天道,也就是自然规律。下篇德经,阐释的则是人德,也就是人生的行为准则。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道的本质,就是无为。无为,不是无所作为的意思,而是顺其自然,不妄为的意思。与“无为”相反,则是“有为”(二声)。失道,就是违背“无为”,走向“有为”。

      德的本质是什么?有的解释为道的属性。这种解释不能很好的解释德经开始的两句话,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这是最难理解的两句话,也是争议最大的两句话。

      但是把德的本质理解为本心,这两句话就通了。有本心,就有德。失了本心,就无德。而且,理解为本心后,与道的本质又是一致的,都是顺其自然,抱朴见素,清静无为等。

      这样一来,道是天道,德是人道。两者并驾齐驱。老子是在研究天道后,用以指导人道。

      因此,道德经里,道与德是并列的两个概念。不是经典解释里所说的,德是道的属性。

      德的本质既然是本心,不丢失本心,就是有德;丢失本心,就是无德。 进一步指出上德下德的特点。上德无为(二声)而无以为(四声),下德为之而有以为(四声)。通过无为、有为(二声),无以为、有以为(四声即目的性)加以区分,而分为上德下德,亦然有德无德。无为,且没有功利性,所以成为上德有德;为之,且有目的性功利性,所以成为下德无德。

      在“为之”这个方面,根据是否功利性,又分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上仁,为之,而无以为(四声)。第二层次,上义,为之,而有以为(四扰颤声)。第三层次,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意思是,不但有很强的目的性功利性,而且当得不到回应时,就撸起袖子,拉扯、强迫别人跟随他去缓饥败行动。这是最差劲的!

      由此,我们看到道德经中的德,不是我们今天意义上的人品道德,是和道相对应的概念,总体还是表达无为顺其自然的意思。

      老子作《道德经》的本意:阐述天道,强调无为,以客观的,无所为(四声)没有功肢侍利心的态度,掌握道,即万事万物规律。并由此迁移到人德,强调有德,反对无德,所谓仁义礼都是无德的表现,怎么才有德?无为而无以为(四声),即符合道的无为,而且要无以为(四声),通俗解释是:追随本心,丢掉浮华求朴实,顺其自然,按规律办事!

③ 《道德经》中的“道”与“德”到底是什么

《道德经》中的“道”指的是世界万物都是有规律的,随着事物的发展,每个人的思想也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而自然界的万物又是自发的一种状态,并不是人为能够控制的,所以老子也就会用“道”来进行总结。“德”则指的是某一种事物具有的特性,每一种事物包括人类都是有着自己独特的特征和个性,之所以有因为有这样的差距,所以才存在着“德”。

最后学习《道德经》是需要长期的坚持下去,这样才能够帮助自己认识到真实的世界,也能够解决很多问题。

④ 道德经的道和德,分别是什么意思

《道德经》主要论述“道”与“德”:“道”不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个体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殊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

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给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础,道是德的升华。没有德的基础,为人处世、治家、治国,很可能都失败,就没有能力去“修道”。

所以修“德”是为修道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拥有宁静的心境、超脱的人生,这也缺“德”不可。《道德经》德经部分,在经文中占了很大部分,这是修道的基础。

(4)道德经的德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据文献记载,老子静思好学,知识渊博。他的老师商容教授知识过程中,老子总是寻根问底,对知识非常的渴望。为了解开自己的疑惑,他经常仰头观日月星辰,思考天上之天为何物,以至于经常睡不着觉。后来,商容老师“实乃老夫之学有尽。”推荐老子入周都深造。

文献记载:”老子入周,拜见博士,入太学,天文、地理、人伦,无所不学,《诗》《书》《易》《历》《礼》《乐》无所不览,文物、典章、史书无所不习,学业大有长进。

博士又荐其入守藏室为吏。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书,汗牛充栋,无所不有。”通过这段经历,老子积累了丰富的学识,也使他远近闻名。

老子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环境是周朝势微,各诸侯为了争夺霸主地位,战争不断。严酷的动乱与变迁,让老子目睹到民间疾苦,作为周朝的守藏史,于是他提出了治国安民的一系列主张。

函谷关令尹喜对《道德经》的成书也起了巨大作用,他少时即好观天文、爱读古籍,修养深厚。司马迁在《史记老子传》中记载老子“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

于是老子言道德五千言而去,莫知始终”,尹喜感动了老子,老子遂以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以王朝兴衰成败、百姓安危祸福为鉴,溯其源,著上、下两篇,共五千言,即《道德经》。

⑤ 道德经的“德”是什么意思

1、道德经复的德可以理解为德行、品制德修养。
2、在道德经中,这个德是不能离开道的,两者是密不可分的体用关系,道是体,德为用。所以对德也就不能单纯停留在品德或德行上理解了。
3、道可以描述为,本来具有的、就应该这样的一种规律、准则或规范;而德就是对道的具体实施,也就是依道奉行者所表现出来的具体行为。
4、而老子所提倡的是“上德不德,是以有德”的上德,这个上德简单说,就是依道奉行,而不以自己有德来自居,是对无为而无不为的真正实施和体现。

⑥ 道德经的“德”是什么意思

《道德经》,顾名思义,讲的是道和德,先有道而后有德,德不过是道在人类社会的折射,因此,道远比德更重要。所以,说清了道,德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什么是道?古往今来,大家都是稀里糊涂蒙混过关,道就成了胡说八道的道。所以,对于《道德经》的解读,绝大部分都是胡说八道。
什么是道?老子在《道德经》里说了: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什么是道,看起来老子也不知道。道,就是不知道的道。不过,老子虽然不知道道是什么,总算知道道的地位和作用。所以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上面这句话怎样解释?人法地,就是人类的生存要遵从地理条件的规律;地法天,就是山川河流季节变化的方式要遵从于地球运行的规律;天法道,就是地球的运行要遵从于天地运行的规律;道法自然,就是天地的运行要遵从于宇宙生成灭亡的规律。
所以,道,是天地运行的规律,是天地要遵从的法则。而这个法则的具体内容,老子当然不知道。
实际上,以上的说法也可以说成是人法天地,天地法道,道法自然。如果要打个比方的话,就是士兵听班长的,班长听排长的,排长听连长的。
到这里,老子的说法非常正确。但是之后,老子开始犯一个原则性的错误。
既然说人法天地,那么在接下来就应该说人怎样去适应天地,譬如逐水草而居,譬如春情萌动,譬如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譬如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等等。然而,老子却开始大讲人类如何应该法道,如何应该按照道的要求去做。
这,就好像不是教导士兵如何听从班长的指挥,而是教导士兵去听排长的指挥。于是,一切乱套。
天地运行的规律是什么?也就是说道的要求是什么?天地运行,要求各自在固定的轨道上运行,互不干扰互不接触,就像地球和火星,它们可以靠得很近,它们可以总是互相看见,但是,决不会零距离。如果违背了这个规律,它们都将毁灭。所以,天地运行,追求的是一个永不改变的平衡。
“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这,就是天地运行的规则,就是道。
问题是,老子用这个标准来要求人类。天地的运行,不需要个体的智慧,不需要欲望和追求。如果把这些投射到人类,那就必然是小国寡民、愚民政策和无为而治。
所以,当你明白《道德经》就是试图用天地运行的“道”来应用于人类,你就能轻松理解其中的每一句话。你可以把每一句话转而用于天地运行,你会发现那就是真理。
所以,道德经其实很简单,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些学习了现代天文地理的人来说。是的,天地运行的无为无语保证了“天长地久”。如果人类也能如此,人类也能“千秋万代”,而不用担心自我毁灭。但是,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人是有欲望有追求的。人如果无知无欲,与草木有什么区别?
《道德经》的道,是坐而论道的道。

⑦ 道德的德是什么意思

问题一:道德的德什么意思 这个词要溯源到《道德经》,,德即得,有得到的意思,道德即得“道”的意思。而具有行为规范意味的“德”如德行,这层意思应该是:从“道”里面德(得)来的东西转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这样来的,其实具有辩侍很深的哲学意味,跟现代说的思想道德的道德不是一回事。

问题二:道德是什么意思 道德,指衡量行为正当的观念标准,是指一定社会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不同的对错标准是特定生产能力、生产关系和生活形态下自然形成的。一个社会一般有社会公认的道德规范。只涉及个人、个人之间、家庭等的私人关系的的道德,称私德;或灶乎涉及社会公共部分的道德,称为社会公德。
道德相对主义者认为,道德和文化有密切关系:虽然人类的道德在某些方面有共通性,但是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往往有一些不同的道德观念;不同的文化中,所重视的道德元素及其优先性、所持的道德标准也常常有所差异;同样一种道德,在不同文化社会背景中的外在表现形式、风俗习惯往往也相去甚远。

问题三:道德是什么意思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指以善恶评价的方式调整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标准、原则和规范的总和,也指那些与此相应的行为、活动。道德是伦理学的研究对象。
道德包含着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的内容。客观方面,指一定的社会关系对社会成员的客观要求,包括道德关系、道德理想、道德标准、道德原则和规范等等。它贯彻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表现为政治道德、职业道德、婚姻家庭道德和社会公共生活准则等等。道德的主观方面,包括道德行为或道德活动主体的道德意识、道德判断、道德信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修养和道德品质等。这方面的内容构成了道德原则和规范,它要求转化为个人道德的实践,实现这个转化过程,需要通过道德教育和社会舆论,提高个人对道德理想和道德原则、规范的认识,从而逐渐形成个人的道德信念、道德习惯和道德风格。
是否可以解决您的问题?

问题四:道德的含义是什么 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的内心信念的力量来调整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贯串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社会公德、婚姻家庭道德、职业道德等。它通过确立一定的善恶标准和行为准则,来约束人们的相互关系和个人行为,调节社会关系,并与法一起对社会生活的正常秩序起保障作用。有时专指道德品质或道德行为。
道德是对人的社会性的自我约束和心理约束意识。
不同的社会可以有不同的道德标准,但是任何一个社会的道德标准都是以维护社会的正常运转秩序为目的。
对道德的维护,实际上就是对人的社会性的维护。需要从宗教、教育和国家机器的作用多方面来实现。
(一)道德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所特有的,由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的,并以善恶进行评价的原则规范、心理意识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道德衫悉是社会物质条件的反映,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社会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各种社会道德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社会道德。而在社会经济关系中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其道德也必然居于统治地位。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又必然引起社会道德的变化。可以说,利益是道德的基础.
道德为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通过社会的或一定阶级的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
起源问题非常复杂。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社会关系的产物,
只有发生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和整体利益关系,而且人们自觉意识到这种关系时,才会出现道德问题。
道德得以产生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是人类通过劳动形成的。
道德的特征及其作用特征:
1.把握世界方法的特殊性。
2.实施手段的特殊性。
3.主要是以个人为主体来认识和调节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利益关系的。
4.道德具有特殊的稳定性。
5.判断对象的特殊性
6.调节范围的广泛性。
(二)在中国哲学史上,“道德”指“道”与“德”的关系。孔子主张:“志于道,据于德。”(《论语・述而》)这里的“道”指理想的人格或社会图景,“德”指立身根据和行为准则。因儒家以仁义为道德的重要内容,故也以仁义道德并称。《老子》中的“道”指事物运动变化所必须遵循的普遍规律或万物的本体。“德”和“得”意义相近,指具体事物从“道”所得的特殊规律或特殊性质;对于“道”的认识修养有得于己,亦称为“德”。《老子・五十一章》:“道生之,德畜之……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认为“道”和“德”虽尊贵,却不是什么主宰(“命”),而是一切任其自然的。韩非认为:“德者道之功”,把“德”释为道的功用。北宋张载提出:“德,其体;道,其用,一于气而已。”(《正蒙・神化》)认为“德”是气之体,“道”是气之用。
老子所写的《道德经》受全世界推崇,是相当出色的一部著作!
(三)合乎道德。例:这是不道德的行为。
最新研究成果显示,道德也许并非后天训练养成,而是上天赐予人类的除智慧之外又以厚礼。大脑腹内侧前额叶皮层(VMPC)也许就是道德观念形成的物质基础。它使人对他人受到伤害厌恶。腹内侧前额叶皮层病变的病人会失去部分公平性、犯罪感、羞耻感。
道德人物
刘绍安,男,生于1923年2月,汉族, *** 党员,部队离休干部,现住江苏省泰兴市蒋华镇新市村。50多年来,刘绍安信守与战友达成的“生死之约”,无怨无悔照顾牺牲战友的父母和弟弟、妹妹,用一生演绎“一诺千金”的情义和诚信。
1951年,硝烟弥漫的朝鲜战场上,上甘岭战役打响了,来自山东新泰的排长刘绍安和来自江苏泰兴的副排长张志久两人在战壕里约定:“万一我们中有一人死了......>>

问题五:道德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编辑词条道德
德指内心的情感或者信念,用于人伦,则指人的本性、品德。儒家认为,“德”包括忠、孝、仁、义、温良、恭敬、谦让等。
道家则以为所谓天地万物之自然为“道”,而各种事物所得之自然为“德”。对人而言,便是品德。宋明理学家把“德”称作是实行某种原则,有所得于心。
德 dé
编辑本段浅解道德
道德是由道与德两个并列的词组成。
道是道路、行径、方式。
德是行为的表现。
道与德组合到一起,意义上就发生了变化,就有了道德的新义。
道字变成动词。
德是由道决定的。有道产生的德,演化成了道德。
现在人们把道德的意思着重地表现在德字上。
意思就是,不论你以什么道,只要能产生好的德果,人们都是乐意的。
在学术方面,道就道,德就是德,是不容混淆的。
在人们的生活当中,可以把道德做为一个德字的意思去应用。
在很多事情上,人们只究其结果不问过程。对方不论采取什么道,表现出来的德是直观的。
所以,大多情况下,道德就是德的意思。
[道德的含义]
道德是发展先进文化,构成人类文明,特别是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我们通常讲的道德
是指人们行为应遵循的原则和标准。道德的定义可以概括为: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向
人们提出的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各种关系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这一概念说明,道德是以善恶为标准,调节人们之间和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
范。道德总是扬善抑恶的。道德与法律不同,它是依据社会舆论、传统文化和生活习惯来判
断一个人的品质,主要依靠人们自觉的内心观念来维持。
道德一词由来已久。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我国古代的著作中就出现了“道德”这个词
语。“道”表示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则;“德”表示对“道”认识之后,按照它的规则把人与人
之间的关系处理得当。从中国儒家的创始人,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开始,千百年来.
人们就一直重视道德问题。道德是行道积德――实践真理、发展真理。
真理就是大道。行道,就是创造条件、建立机制、运行和谐发展、大家都赢的客观规律,创造和谐发展的客观实际,是运用科学、实践真理。积德,就是不断创造和谐发展的客观实际,是追求真理、发展真理。行道积德就是道德。
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破坏和谐发展,是不讲道德;平等互利、诚信互助实现和谐发展,是一般道德;助人为乐、奉公为乐促进和谐发展,是高尚道德;舍己救人、为公牺牲在行道积德上达到了顶峰,是最高道德。道德的这种阶级(等级)差别是客观存在的事实,高尚道德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自然是高度和谐发展的社会。这是和谐道德观的基本观点。
行道需要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一、普遍接受大道的理念,明确发展的方向、目标与指导思想,这是精神条件。二、创造出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保证,在经济上首先要消灭贫穷与垄断这两极分化,普遍建立生活的社会保障体系,这是物质条件。三、建立个体与群体行为的和谐制约与激励机制,就是建立相应的法律制度与风俗习惯,这是社会运行条件。只有具备了这三个条件,才能普遍运行和谐发展、大家都赢的客观规律,使社会向高度和谐发展的理想目标靠近。
【释义】
(一)道德,品行;特指好的品行。参见词条“道德(一)”。例:品德|公德|德育|德才兼备。
(二)情义;恩惠。例:功德|积德|感恩戴德|《书・盘庚上》“汝克黜乃心,施实德于民”。
(三)心意;信念。例:同心同德|离心离德。
(四)感德。例:《左传・成公三年》“然则德我乎?”
(五)事物的属性。例:章......>>

问题六:何为“道”何为“德”,“道德”的含义是什么 在汉语中可追溯到先秦思想家老子所著的《道德经》一书。老子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其中“道”指自然运行与人世共通的真理;而“德”是指人世的德性、品行、王道。”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钱穆先生的注解:“本者,仁也。道者,即人道,其本在心。”可见,“道”是人关于世界的看法,应属于世界观的范畴。在当时道与德是两个概念,并无道德一词。“道德”二字连用始于荀子《劝学》篇:“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在西方古代文化中,“道德”一词起源于拉丁语的,意为风俗和习惯。
道德是以文明为方向,以礼义廉耻忠孝节悌为核心内容的一种社会主流价值观下的非强制性约束法则。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顺理则为善,违理则为恶,以善恶为判断标准,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 道德是指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的行为,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动规范的总和。道德作用的发挥有待于道德功能的全面实施。道德具有调节、认识、教育、导向等功能。与政治、法律、艺术等意识形式有密切的关系。 中华传统文化中,形成了以仁义为基础的道德。

问题七:道德是什么意思 道德
[拼音]dào dé
[释义]
1.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道德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服务。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道德观念。2.老子《道德经》的省称。3.僧道修行的功夫、法术。
[例句]
汉代经学家则为其注入伦理道德内涵,主要体现于经书笺注及用以干预现实政治伦理。

⑧ 什么就是老子所说的德的含义

规定性的特质就是老子所说的德的含义。


德与人体健康:

黄帝和老子是站在天人合一慧识慧观与智识高度和谐的生理状态中观察的,黄帝的“天之在我者德也”、老子的“道生之而德畜之”揭示的是万物的本来状态,德对生命的养畜作用,是通过无形无相的能量状态对生命进行滋养和调节的,人只要具备相应的气质行为,具有与德相同的频谱就能自然获得。

现代人之所以疾病众多,难以治疗,关键是自我五则扮液志内伤难以认识。气虚所反应的其实是缺少德一的能量,生命如果能够直接获得德的能量进入自己的形体中,疾病的治疗与恢复的可能性就会成倍地提升

⑨ 《道德经》里面的道和德分别指的是什么

《道德经》里面的道和德分别指的是什么?

道德经的道和德分别是什么意思兼论武全先生对道德的见解有待商榷

耿阁(鸣天士君)著

题记:

录武全先生对道与德
的个人见解的原文原貌: 回答 武全2345LV.172018-04-08
“道”是老子勉强对宇宙最本质的一种称呼,有点像是一种源动力和法则。“德”是老子把这种法则运用到人类身上的规则,人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通常“德”会跟“道”一起使用,就是宇宙的法则需要我们必须做的事情,合称为“道德”。
附:【耿阁:语】:
老子的“道”是什么?答曰:“老子之“道”就是“无之宇宙之无极”。或之曰:“就是“无之无极之宇宙”。或之曰:“就是“无之无极之宇宙的之其宇宙道德”。这是铁律定论。老子的“德”是什么?答曰:“德也者唯道是从”。“德者也道之居所”。老子的道与德之间的关系是什么?答曰:“答曰:道与德之间的关系是:“道德整体道德无间”之“整体无间无间整体”。“道人德身之道身德影”。“道长啥样德啥样之德长啥样道啥样”。(世界上所有的比喻都是有缺陷的,美中不足是趋向於无限之美的。不平衡到或然平衡至达平衡是整个宇宙物质运动运行始终行为的并之是整个人类事物发展变化始终因果的总规律总道理总天理的之其道理·是其宇宙的真谛·是其宇宙的法则·是其宇宙的实质·之是其宇宙的本质·是其宇宙的本来面目”。!!!!!)
本文正文:
老子先生和世俗对道的认识认知认为认定境界状态:
(一):“从来都是清晰无比的”。!!!!!
(二):“始终都是坚定不移的”。!!!!!
(三):“绝然都是斩钉截铁的”。!!!!!
(四):“本然都是毫不含糊的”。!!!!!
(五):“断然都是精确至极的”。!!!!!
(六):“常然都是没有勉强的”。!!!!!
(七):“综然都是论欠彻悟的”。!!!!!
(八):“总然都是解老有误的”。!!!!!
(九):“定然都是圣言自谦的”。!!!!!
(十):“鉴然都是不能乱来的”。!!!!!
耿阁:著於2019年9月6日早上7点16分。关于对老子先生对道的认知的问题,有史以来总有那么一小部分的世俗论道者们转了九百九十九个狗尾巴圈都得回到那个误解了老子先生数千年的那个什么总认为老子先生自谦式所说的那种:“吾也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名之曰大”的话语的意思中总是倾向于误认为的老子先生是勉强曰道,也有的人认为老子先生真的不知道道是啥?道名是啥?道谛是啥?也有人认为老子先生没有把道解释清楚等等的那些个怪诞不经的荒谬无际的甘愿自丑式的浅识陋知式的那种见识低劣的鬼域魔圈之中·好像永远永远的都不能自拔超越似的,好像永远永远的都不能正解正悟似的”;其实人家老子先对道是啥?德是啥?名是啥?天道地道人道圣道万事万物万情万理的所有的规律是啥是什么意思的道理都讲完了并都彻底的讲清楚讲透彻了!老子先生他自己所著写的《道德经》他还能不知道“道”是什么吗?他所说的:“吾也不知其名”的“自谦自讥”式的自应反诘之语只不过是为了更贴切更自然更有力更顺心更有序的论证自己的思想理论观点而已罢了。!他绝对不是不知其名,而是精准精确到了无以复加的那种知其所以然·知其所必然·知其所定然的那种层次层级的之其境界境态了”。!!!!!我耿阁所著写的:“文章三千诗万首”的千万言的文字中有很多的篇幅是在论知老子先生的《道德经》的有关问题的之其问题的”。意思?分别指的是什么?

热点内容
依法治国和依法执政 发布:2024-11-18 13:46:06 浏览:598
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背诵 发布:2024-11-18 13:43:29 浏览:38
北京海淀区海淀街道法律服务所 发布:2024-11-18 13:27:49 浏览:247
同谋罪刑法 发布:2024-11-18 13:20:20 浏览:696
国际商法知识产权英文版 发布:2024-11-18 13:19:15 浏览:922
规章可分为 发布:2024-11-18 13:18:59 浏览:122
依法治镇建议 发布:2024-11-18 13:16:01 浏览:977
南翔法院 发布:2024-11-18 13:03:14 浏览:772
国内信用法律责任 发布:2024-11-18 12:58:06 浏览:979
教师资格中教育法的社会作用 发布:2024-11-18 12:53:19 浏览:91